东省潮州市饶平县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阶段性检测地理试题 (解析版)-A4
展开
这是一份东省潮州市饶平县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阶段性检测地理试题 (解析版)-A4,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1,0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6千米, 此次地震的震源最可能位于, 该时刻A点风向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试卷共4页,卷面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024.11
一、单选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北京时间2017年9月6日20点02分,太阳表面发生了近十多年来最强烈的一次耀斑爆发(如下图所示)。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大气管理局公布的消息,此次耀斑爆发造成了大量带电粒子流轰击地球高层大气,引发高频无线电通讯大面积中断,昼半球地区中断时间超过1个小时。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此次耀斑爆发对下列部门影响最小是( )
A. 航空运输服务业
B. 广播电视传输服务业
C. 卫星传输服务业
D. 电力生产和供应业
2. 太阳活动剧烈时,在下列国家可能观测到极光的是( )
A. 加拿大B. 墨西哥C. 新加坡D. 新西兰
3. 此次太阳活动对我国短波通讯的影响较小,原因可能是( )
A. 我国适逢阴雨天气,云层的反射作用强
B. 我国基本进入夜晚,背向太阳受干扰少
C. 我国的纬度分布低,地球大气层厚度大
D. 我国通讯技术发达,抗电磁干扰能力强
4. 天体是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地球是宇宙中的普通天体。下列不属于天体的一组是( )
A. 行星、卫星B. 太阳、月球
C. 陨星、高速飞行的大型客机D. 彗星、星际物质
【答案】1. D 2. A 3. B 4. C
【解析】
【1题详解】
据所学知识可知,太阳活动的影响,耀斑爆发会造成电离层扰动,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航空运输服务业、广播电视传输服务业及卫星传输服务业对无线电通讯依赖较大,影响较大,ABC错误;电力生产和供应业依靠电网线路输电,对无线通讯依赖较小,影响较小,D错误。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题详解】
极光一般出现在高纬度极地地区上空,四个国家相比,加拿大纬度最高,且加拿大北部位于北极圈以北,可能观察到极光,A正确;墨西哥、新加坡和新西兰都位于中低纬度地区,不可能观测到极光,BCD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3题详解】
据所学知识可知,云层不能反射无线电短波,A错误;北京时间2017年9月6日20点02分,我国基本进入夜晚,进入夜半球,背向太阳受太阳活动干扰少,B正确;地球大气层厚度大小差异不大,对太阳活动影响强弱干扰作用不大,C错误;我国通讯技术发达,抗电磁干扰能力不足以使无线电短波通讯不受太阳活动影响,D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4题详解】
星云、卫星、恒星、月球、星际物质、行星、小行星、彗星等均属于宇宙中主要天体类型,其中月球为卫星,ABD不符合题意;陨星、高速飞行的大型客机没有单独按天体力学规律运行,只是地球的一部分,不属于天体,C符合题意。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第一,影响地球气候,主要是对不同纬度降水量的影响。第二,影响磁场,产生“磁暴”现象。第三,扰动电离层,使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影响甚至中断除此以外。还有极光,地球动植物免疫力下降,一些疾病的发病率升高。
2019年6月17日,四川省南部宜宾市的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6千米。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此次地震的震源最可能位于( )
A. Ⅱ圈层B. Ⅳ圈层C. 莫霍界面以下D. 古登堡界面以下
6. 关于图中各圈层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
A. I圈层为生物圈B. Ⅲ圈层空间分布不连续
C. Ⅱ圈层是地核D. Ⅳ圈层为液态或熔融状态
【答案】5. A 6. D
【解析】
【5题详解】
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大陆部分平均厚度约39-41千米。由材料”四川省南部宜宾市的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可知,此次地震发生在我国地势第二阶梯的陆地,震源深度为16千米,由此判断,此次地震的震源最可能位于地壳之中。读图,图中II圈层位于莫霍面以上,为地壳,A正确;IV圈层位于古登堡界面以下,为地核,B错误;地壳位于莫霍界面以上,莫霍面以下是地幔和地核,C错误;古登堡界面以下为地核,D错误。故选A。
【6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I圈层位于地面以上空中,有云、雨现象,应为大气圈,A错误;III圈层包括海洋,应为水圈,水圈是一个连续不规则的圈层,因此空间分布是连续的,B错误;II圈层是位于莫霍面以上的地球内部圈层,应为地壳,不是地核,C错误;图中显示,IV圈层位于古登堡面以下,应为外核,地震波横波不能穿过外核,因此一般认为外核为液态或熔融状态物质,D正确。故选D。
【点睛】地球的内部圈层从地表往下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位于莫霍面以上,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之间为地幔,古登堡面以下为地核。
为世界某地某时刻6000米高空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完成下面小题。
7. 该时刻A点风向为( )
A. ①B. ②C. ③D. ④
8. 沿甲-乙对应的近地面作等压面示意图,下列四幅图符合的是( )
A. B. C. D.
【答案】7. D 8. B
【解析】
【7题详解】
该图是6000米高空等压线分布图,根据高空的风的基本分布规律可知:风与等压线平行;图中的四个方向,只有④大致与等压线平行,D正确,ABC错误,故选D。
【8题详解】
据图可知甲气压高,乙气压低,所以对应的近地面为甲处气压低,乙处气压高,根据“高高低低”,可知,甲处近地面等压面较低,向低处凸,乙处近地面等压面较高,向高处凸。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气压梯度力:它是使大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的力。高空风:只受地转偏向力和水平气压梯度力。近地面风:受地转偏向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方向: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与风向垂直摩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
霜是近地面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且地面温度低于0℃时,在物体上直接凝华而成的白色冰晶,如下图。霜冻是指作物生长季节里因土壤表面或植株体温降低到0℃以下时,引起作物受害的一种农业气象灾害。霜冻灾害时并不一定会出现霜,水汽含量少而未结霜被称为“黑霜”,如果有足够水汽,凝结出霜就被称为“白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以下哪种天气条件有利于霜的形成( )
A. 微风晴朗的秋冬夜晚B. 微风阴雨的冬春清晨
C. 大风晴朗的冬春夜晚D. 大风阴雨的秋冬清晨
10. 与黑霜相比,白霜对农作物危害更小,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
①黑霜看不见,人们疏于防范,对农作物的危害明显
②白霜在水汽凝华之前,空气中水汽含量大于黑霜
③白霜水汽凝华时释放出的潜热多,能减缓气温下降的速度
④黑霜在消融时要吸收大量的热量,减缓了气温回升的速度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
【答案】9. A 10. A
【解析】
【9题详解】
秋冬夜间晴朗有利于地面或地物迅速辐射冷却,微风可使辐射冷却在较厚的气层中充分进行,而且可使贴地空气得到更换,保证有足够多的水汽供应凝结,因此微风晴朗的秋冬夜晚利于霜的生成,A符合题意;阴雨天气时云层较厚,夜晚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强,近地面不易冷却,不利于霜的形成,排除B;风速过大时由于湍流太强,使贴地空气与上层较暖的空气发生强烈混合,导致贴地空气降温缓慢,不利于霜的形成,排除C、D。故选A。
【10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霜冻灾害时并不一定会出现霜,水汽含量少而未结霜被称为“黑霜”,如果有足够水汽,凝结出霜就被称为“白霜”。黑霜是因水汽含量少而未结霜,人们看不见,人们疏于防范,但低温对农作物的危害明显,①正确;白霜在水汽凝华之前,空气中水汽含量大于黑霜现象时,水汽的保温作用较强,因此白霜时的近地温度高于黑霜时的近地温度,对农作物的冻害弱一些,②正确;白霜水汽凝华时释放出的潜热多,能减缓气温下降的速度,导致对农作物的冻害弱一些,③正确;黑霜时未结霜,不存在消融时要吸收大量热量的现象,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霜是接近地层空气中的水汽,直接在地面或近地面的物体上凝华而成的。形成露和霜的气象条件是晴朗微风的夜晚。夜间晴朗有利于地面或地物迅速辐射冷却。微风可使辐射冷却在较厚的气层中充分进行,而且可使贴地空气得到更换,保证有足够多的水汽供应凝结。无风时可供凝结的水汽不多,风速过大时由于湍流太强,使贴地空气与上层较暖的空气发生强烈混合,导致贴地空气降温缓慢,均不利于露和霜的生成。除辐射冷却形成外,在冷平流以后或洼地上聚集冷空气时,都有利于其形成。因此在洼地与山谷中,产生霜的频率较大。在水边平地和森林地带,产生霜的频率较小。
最新研究发现,鸟粪可以影响北极气温变化。每年迁徙至北极地区的鸟类,所产生的鸟粪被微生物分解后,会释放约4万公吨的氨,氨与海水浪花喷洒出的硫酸盐及水分子混合后,形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这些尘埃颗粒物不仅集中在鸟群附近,在整个北极均有分布。下面左图是拍摄到的北极地区海鸟,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1. 鸟粪对北极地区气温的影响及其原理是
A. 升高,④增强B. 升高,③增强C. 降低,②增强D. 降低,①增强
12. 该影响最明显的季节是
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
【答案】11. D 12. B
【解析】
【分析】试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
【11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鸟粪被微生物分解后,最终形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结合图可知尘埃颗粒增强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反射①作用,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从而使北极地区气温降低,D正确。
【12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鸟粪被微生物分解后,最终形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影响北极地区的温度,夏季北极地区气温高,微生物分解作用强,因此该影响最明显的季节是夏季,B正确。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朝诗仙李白在《将进酒》中以夸张的诗句描述了大河之来、势不可挡,大河之去、势不可回的黄河。从地理的角度,我们则可以发现水在自然界中的运动轨迹,隐有水循环的内涵。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3. 下列实现图中①功能的是( )
A. 副极地低气压带B. 副热带高气压带
C. 影响我国的冬季风D. 影响我国的夏季风
14. 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三峡工程体现了人类活动对下列哪个环节施加了影响( )
A. ①B. ④C. ⑤D. ⑥
【答案】13 D 14. C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水循环的环节判断,水循环的环节有①为水汽输送,②为降水,③为蒸发,④为降水,⑤为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读水循环示意图即可判断实现环节①水汽输送的功能的地理现象;我国的夏季风从海洋上带来大量的水汽,实现的是图中水汽输送的功能,D正确;副极地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与水循环的环节无关,A财务;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与水循环的环节无直接关系,故B错误;我国的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与水循环的环节无直接关系,C错误,故选D。
【14题详解】
水循环的环节有: 蒸发和植物热腾冰涛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地表径流的影响上,如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等。此外,对地下径流、降水、蒸发环节也有影响。读水循环示意图,根据分析,目前人类能够施加明显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⑤地表径流;①、④、⑥分别是水汽输送、降水、地下径流,故C正确, AB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水循环的环节以及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考察学生对水循环知识的理解以及应用。
伏尔加河是欧洲最长的河流,自北向南注入里海(内陆湖泊),下图为伏尔加河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从水循环的过程来看,伏尔加河( )
A. 上游地区气温低,蒸发较弱B. 河水主要参与海陆间大循环
C. 上游地区降水不足,支流少D. 下游地区冻土广布,下渗微弱
16. 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来看,伏尔加河( )
①促使里海的水量平衡 ②造成大量泥沙在里海沉积
③加剧上下游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④促进里海河口三角洲的形成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
【答案】15. A 16. B
【解析】
【15题详解】
读图可知,伏尔加河由北向南注入里海,上游地区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微弱,A正确;该河属于内流河,主要参与陆地内循环,B错误;由图可知,伏尔加河上游地区位于60°N附近,支流较多,C错误;伏尔加河下游地区纬度相对较低,沙漠广布,河水易下渗,D错误。故选A。
【16题详解】
读图联系已学可知,伏尔加河由北向南注入里海,可以缓解上下游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补充里海的水量,促使里海的水量平衡,①正确,③错误;伏尔加河挟带的大量泥沙在里海沉积,促进里海河口三角洲的形成,②④正确。综上所述,B正确,排除ACD。故选B。
【点睛】水循环的意义:联系四大圈层,在它们之间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塑造地表形态;使各种水体相互转化,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更新陆地淡水资源等。
二、综合题(本题共3大题,共52分)
17. 读下面“世界部分地区年太阳辐射分布图”,回答问题。
(1)归纳图中从A→B→C,年太阳总辐射量的分布规律,并说明其主要影响因素。
(2)比较图中A、D两处年太阳总辐射量大小的差异,简要分析原因。
(3)图中E处是我国年太阳总辐射量最高的地区,分析其原因。
【答案】(1)从A→B→C,年太阳总辐射量不断减少 太阳高度角(纬度)
(2)A地年太阳总辐射量比D地大;原因:A地为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稀少,大气透明度好;D地为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丰富,大气透明度差。
(3)青藏高原地区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大;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多,大气透明度好,对大气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多。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可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天气等方面进行分析。
【详解】(1)读等值线图A大于200,B位于160-200之间,C为100,A→B→C,太阳辐射总量不断减少,从A→B→C,纬度逐渐增加,太阳高度角逐渐减小,接受太阳辐射逐渐减少。
(2)读图A年太阳总辐射量大于200,D年太阳辐射总量大于140小于160,A大于D。读图A位于撒哈拉沙漠,受副热带高气压和信风带的影响,降水稀少,大气透明度高,太阳辐射强烈; D地位于赤道附近,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大气透明度低,太阳辐射弱。
(3)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大,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烈。
【点睛】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主要有四个:
1.纬度位置
纬度低则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短,被大气削弱得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多;反之,则少。这是太阳辐射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的主要原因。
2.天气状况
晴朗的天气,由于云层少且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阴雨的天气,由于云层厚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弱。
3.海拔高低
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
4.日照长短
日照时间长,获得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短,获得太阳辐射弱。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热岛强度指中心城区比郊区气温高的数值大小。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和扩展,天津市的热岛效应逐渐增强。下图为天津市某年四季和全年热岛强度日变化曲线图。
(1)描述天津热岛效应的日变化规律。
(2)说明随着城市建设与扩展,天津市热岛效应不断增强的原因。
(3)指出天津热岛效应季节变化的规律,并说明理由。
【答案】(1)夜间强,白昼弱;日出前后最强,午后最弱。
(2)人口密度增加,产业不断发展,生活、生产和交通活动向大气释放的废热增多;建筑物密度增加,对冬季风的影响增强;城市建筑物增多,地面硬化率升高,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多,向大气传送的热量多。
(3)规律:冬季最强,夏季最弱,春秋居中。理由:冬季受冷气团控制,天气稳定,有利于热岛的形成与发展;冬季正值供暖期,排放的热量多;冬季取暖燃煤污染物排放量大,使得城区大气逆辐射增强,收入热量多。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通过图文材料考查热岛环流,旨在考查信息获取能力和阐释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的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以看出天津的热岛效应夜间强,白昼弱;日出前后,午后最弱。
【小问2详解】
热岛强度的增强主要与热量的排放有关,随着人口密度增加,工业不断发展,生产、生活排放出的废弃热量增多;建筑物密度、高度的增加,对冬季风的阻挡增强,市区热量不易散失;同时建筑物增多,硬化地面增多,建筑物外墙及地面吸收的吸收的太阳辐射多,向大气传递的热量随之增多。
【小问3详解】
根据图示可以看出,气温越低,强度越大,因此冬季最强,夏季最弱,春秋居中。冬季受冬季风的影响大,气温低,天气稳定,市区热量不易散失,有利于热岛的形成;加上冬季处于供暖期,排放的热量多;取暖产生的烟尘颗粒多,会加剧大气逆辐射,收入热量多。
19.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河水系的永定河、潮白河在穿过崇山峻岭之后,流向东南,蜿蜒于平原之上。密云水库是北京最大的饮用水源供应地。白河和潮河是密云水库两大入库河流,最后通过潮白河汇入渤海。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地形图。
(1)从水循环类型角度判断,密云水库中的水主要参与____循环,简述判断依据____。
(2)从水循环地理意义的角度简述潮白河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北京城市规划中提高了西部、西北部的植被覆盖率,简述此规划对该地水循环的影响。
【答案】(1) ①. 海陆间 ②. 密云水库的水通过潮白河,最终汇入渤海;密云水库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太平洋
(2)塑造地表形态;为海洋输送物质;汇集地表水,提供水资源;调节当地小气候。
(3)北京西部、西北部地势起伏较大,提高该地区植被覆盖率可以使植被截留的水量变大,增加地表水下渗量,增大地下径流量,减小地表径流量,增大植物蒸腾量。
【解析】
【分析】本题以海河水系为材料,涉及水循环的环节、类型、地理意义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由材料信息可知,密云水库的水通过潮白河,最终汇入了渤海,且密云水库流域降水中的水汽主要来自太平洋,因此可知密云水库中的水主要参与了海陆间的水循环。
【小问2详解】
本题可以从塑造地表形态、输送物质及提供水源等角度进行分析。潮白河塑造了流域内的地表形态,河流携带冲刷的碎屑物,为海洋输送了大量的物质,潮白河汇集了该流域内的地表水,为该区域提供了大量的水资源,河流对周边气候具有一定调节作用。
【小问3详解】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阶段测验地理试题(解析版)-A4,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1, 图1中山脉的地质构造类型是, 图1中盆地形成的原因是, 阿留申群岛风大,主要是因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东省潮州市饶平县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阶段性检测地理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1,0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6千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阶段测验地理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