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提升专练
专题15:文言文对比阅读--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提升专练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15:文言文对比阅读--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提升专练,共29页。
【甲】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
孔融被收①,中外②惶怖③。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④,了无惧容⑤。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
(选自《世说新语•言语》)
注释:①收:拘捕。②中外:指朝廷内外。③惶怖:惊恐。④琢钉戏:古时的一种儿童游戏。⑤惧容:恐惧的表情。
1.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与儿女讲论文义 (2)俄而雪骤 (3)撒盐空中差可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2)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3.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儿 徐 进 曰 大 人 岂 见 覆 巢 之 下 复 有 完 卵 乎 寻 亦 收 至
4.关于甲、乙两文,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甲、乙两文都选自《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B.甲文中“公欣然”和“大笑乐”,表现了谢安与子侄辈亲密无间的感情和把玩诗句的雅兴。
C.乙文中通过孔融对使者说的话,表现了孔融是一个疼爱儿子的父亲。
D.甲、乙两文中对话的内容居多,在表现人物时都只运用了语言描写的手法。
5.谢道韫与孔融的两个儿子都非等闲之辈,请结合原文说一说他们分别有哪些过人之处。
6.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甲)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世说新语•言语》
(乙)
偷本非礼
钟毓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①共偷服药酒。其父时觉,且托寐②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③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世说新语•言语》
【注释】①因:于是:就。②托寐(mèi):假装睡着了。③会:钟会。钟毓、钟会是兄弟。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与儿女讲论文义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B.吾日三省吾身 君与家君期日中
C.尊君在不 传不习乎
D.毓拜而后饮 思而不学则殆
(2)下列对(乙)文中加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钟毓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
B.钟毓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
C.钟毓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
D.钟毓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的划横线句子。
①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②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4)言语动作往往能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一起偷服药酒,钟毓、钟会两兄弟的表现却有所不同,说明他们的性格特点亦有异。你更喜欢哪个呢,为什么?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
【乙】
田子为相
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①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致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②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之。”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诗》③曰:“宜尔子孙承承④兮。”言贤母使子贤也。
(选自《韩诗外传》)
【注释】①镒:古代重量单位,二十两为一镒(一说二十四两为一镒)。②馆:这里指家。③《诗》:这里指《诗经》。④承承:谨慎小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语。
①尊君在不
②下车引之
③不义之物
(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②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
(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不义之物不入于馆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
(4)【甲】【乙】两文在为人处世方面各说明了什么道理?文中的“友人”和“田子”在性格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
【乙】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①,衡乃穿壁②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③大姓文不识④,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⑤给以书,遂成大学⑥。
(节选自葛洪《西京杂记》,有改动)
【注】①逮:及,达到。②穿壁:在墙上打洞。③邑人:同乡。④文不识:人名,姓文名不识。⑤资:这里指借。⑥大学:大学问家。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陈太丘与友期行
(2)太丘舍去
(3)元方入门不顾
(4)与其佣作
9.下面与“匡衡勤学而无烛”一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相委而去B.博学而笃志C.人不知而不愠D.温故而知新
10.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11.元方与匡衡这两人中,你更愿意跟谁交朋友?请结合语段内容,写出具体的理由。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
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①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至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②。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之。”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
(节选自《韩诗外传》,有删改)
【注释】①镒yì:古代重量单位。二十两或二十四两为一镒。②馆:房舍,这里指家。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陈太丘与友期行 ( )
(2)元方入门不顾 ( )
(3)尊君在不 ( )
(4)子安得此金 ( )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
14.《陈太丘与友期行》出自《方正》篇。方正,这里指品行刚正,不怕因坚持做正确的事而得罪人。文中哪些地方能够体现陈元方的“方正”?
15.文中的“友人”和“田子”在性格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夫人孔氏,名祥淑。六岁随兄从袁石斋先生学。课毕坐而听讲,人咸①异之,先生未之奇也。越②明年,诸兄学诗,夫人亦诗; 诸兄学文,夫人亦文。先生曰:“尔读书不过记名姓耳,不似尔弟兄博取科名也。”夫人曰:“不科名即不读书耶? ”曰:“亦须晓义理。”夫人曰:“晓义理何分儿女耶? ”先生抚几③而起曰:“七岁女子能发此论,奇哉!”
(节选自《孔夫人家传》)
【注释】①咸:都。②越:到了。③几:桌子。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尊君在不/待君久不至
B.白雪纷纷何所似 / 不似尔弟兄博取科名也
C.晓义理何分儿女耶/ 与儿女讲论文义
D.学而时习之 / 元方时年七岁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 不科名即不读书耶?
18.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怒”与“惭”写友人被元方反驳前后的态度变化,表明友人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
B.从乙文可见,读书是孔祥淑的爱好,其读书的目的是晓义理。
C.甲、乙两文都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来谋篇布局的。
D.甲、乙两文主要通过语言、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
19.从甲、乙两文可以看出陈元方和孔祥淑的人物形象有何相同之处? 请结合选文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
【乙】有盗夜入其室,栖于梁上。寔①阴见之,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日:“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②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③归罪。寔徐譬④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⑤深克己反善。然此当由贫困。”令遗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窃。
(《后汉书・陈寔传》节选)
【注释】①寔:陈寔,即陈太丘。②以:因为。③稽颡:qǐ sǎng,即五体投地。④譬:教导。⑤宜:应该。
20.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俄而雪骤 (2)相委而去 (3)入门不顾
(4)遂至于此 (5)宜深克己反善
2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B.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
C.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D.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
22.将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撒盐空中差可拟。
(2)有盗夜入其室,栖于梁上。
23.甲文中的陈元方和乙文中的陈太丘,父子俩的聪慧分别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选文,完成小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
【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论语》十二章节选)
24.下列语句中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太丘舍去 舍:丢下B.元方入门不顾 顾:回头看
C.人不知而不愠 愠:生气,恼怒D.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快乐
2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陈太丘与友期行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王凝之妻也
C.去后乃至 家祭无忘告乃翁D.相委而去 学而不思则罔
26.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面对友人对父亲的无礼指责,元方进行了有理有据、不卑不亢的反驳,足见其“方正”。
B.【甲】文详写了友人与陈元方的对话,略写了陈太丘等待友人的过程,详略得当有利于突出文章的中心。
C.【乙】文认为,提高道德修养的目的在于培养君子人格,其中培养君子人格的方法如“讲德修业”“内省自求”“立志”等对今天的我们依然有重要意义。
D.【乙】文认为应该保持“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谦虚的学习态度,这样既能学到对方的优点,又能帮助对方改正他们的不足。
27.翻译选文中的画线句子。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乙】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①而正②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③,夫何忧何惧?”(《颜渊》)
(节选自《论语》)
【注释】①有道:有道德的人。②正:纠正。③疚:内心痛苦,惭愧。
2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人不知而不愠 愠:
(2)于我如浮云 于 :
(3)可谓好学也已 好:
(4)内省不疚 省:
2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需要断句,请在相应位置用“/”标出。
君 子 食 无 求 饱 居 无 求 安 敏 于 事 而 慎 于 言
3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2)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
31.根据以上两段文字,简要概括君子的美好品质。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节选(《论语十二章》)
【乙】
刘某邻叟①愤然至,以杖②击牛曰:渠③父堕河,何预于汝,使随波漂流充鱼鳖食,岂不大善。汝无故多事,引之使出,多活十余年。致渠生奉养,病医药,死棺敛④,且留此一坟,岁需祭发⑤,为董氏子孙无穷累,汝罪大矣。就死汝分,牟牟⑥者何为?盖其父尝堕深水中,牛随之跃入,牵其尾得出也。董初不知此事,闻之大惭,自批其颊⑦曰:我乃非人,急引归。
此叟殊有滑稽风,与东方朔救汉武帝乳母事,竟暗合也。
《邻叟滑稽》纪昀(清代)
注释:①叟:老头。②杖:棍棒 ③渠:他 ④棺敛:棺木盛敛 ⑤祭发:祭祀扫墓 ⑥牟牟:拟声词,牛的鸣叫声 ⑦颊:脸的两侧
3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思而不学则殆 殆:
(2)不逾矩 逾:
(3)闻之大惭 闻:
(4)岂不大善 善:
33.下列对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
A.盖/其父/尝堕深水中,牛/随之跃入,牵/其尾得出也。
B.盖/其父/尝堕深水中,牛/随之跃入,牵其尾/得出也。
C.盖其父尝堕/深水中,牛/随之跃入,牵其尾/得出也。
D.盖/其父尝堕/深水中,牛/随之跃入,牵/其尾得出也。
3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温故而知新。
(2)我乃非人,急引归。
35.结合学习实际,写出选文中“好”的学习方法。
36.分析乙文“老叟”的“滑稽”的表现。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乙】
管仲、隰朋①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②,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
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③于老马与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节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①管仲、隰(xí)朋:齐桓公的大臣,是有智慧的人。②孤竹:孤竹国。③师:学习,请教,向……学习。
37.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思而不学则殆 (2)择其善者
(3)春往冬反 (4)乃放老马而随之
3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
B.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
C.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
D.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
39.用现代文翻译文中画线句。
(1)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40.小松想用《论语》中的话表达阅读【乙】文的感受。你认为下面哪一句更合适?结合【乙】文具体内容,简述理由。
A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B.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我建议用 句,理由: 。
以下课内文言文都是关于道德修养的。阅读文段,完成各小题。
①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学而》)
②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论语·雍也》)
③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
④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
⑤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________,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世说新语·方正》)
41.下列加点字的含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三省吾身 内省不疚
B.陈太丘与友期行 不期而遇
C.饭疏食,饮水 一箪食,一瓢饮
D.太丘舍去 舍近求远
42.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1)传不习乎( ) (2)人不堪其忧( ) (3)去后乃至( )
4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44.如果你是《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友人,当元方指责你“无信”时,请结合上面所给的①—④句中的一句话,说说你感到惭愧的原因。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选自《论语》)
【乙】
齐景公①问子贡②曰:“仲尼③贤④乎?”曰:“贤。”又问曰:“奚若⑤?”曰:“不知也。”公怪之。子贡曰:“今谓天高,无少长贤愚皆知。若问其高几何⑥,皆曰不知。仲尼之贤犹天之高也奚得以知?”又曰:“臣事⑦仲尼,犹执杯就江海饮,莫知浅深也。”
(节选自《太平御览·天部·卷二》)
【注释】①齐景公:春秋时期齐国国君。②子贡:孔子的学生。③仲尼:孔子名丘,字仲尼。④贤:有德行的,有才能的。⑤奚若:怎么样,同“如何”。⑥几何:多少。⑦事:侍奉、服侍。
4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仲尼之贤犹天之高也 学而时习之(《论语》十二章)
B.乐亦在其中矣 不亦乐乎(《论语》十二章)
C.莫知浅深也 人不知而不愠(《论语》十二章)
D.博学而笃志 相委而去(《陈太丘与友期行》)
46.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今谓天高,无少长贤愚皆知。
47.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仲尼之贤犹天之高也奚得以知
48.【甲】【乙】两文分别从不同的描写角度体现孔子的“贤”。【甲】文中“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从正面描写的角度体现了孔子的① ;(填写成语)【乙】文中“② ”(用原文填写)从侧面描写体现了孔子的贤德深厚。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咏雪》)
[乙]戴安道①既厉操②东山,而其兄③欲建式遏④围之功。谢太傅曰:“卿兄弟志业,何其太殊?”戴曰:“下官不堪其忧家弟不改其乐。”(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①戴安道:人名,即戴逵。②厉操:磨炼情操,使情操高尚,指隐居。③其兄:指戴逯。④式遏:指阻止害民之事,保卫国家。
49.请解释下列括号词在文中的意思。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2)家弟不改其(乐)
50.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2)卿兄弟志业,何其太殊?
5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乙]两文都具有语言简练、词义隽永的特点,[甲]文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乙]文没有。
B.[甲]文先交代咏雪背景,接着写主要事件——咏雪,最后补充谢道韫的身份,层次分明;[乙]文先叙事,然后通过对话表现人物性格。
C.[甲]文勾画了古人家庭教育和家庭文化生活的画面,两代人在富有文化气息的交流中透出一种生活的雅趣和文化的传承;[乙]文通过简短的对话,展示了两人的不同志向。
D.[甲][乙]两文在写法上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刻画人物都运用了语言描写、神态描写。
52.[乙]文中“下官不堪其忧,家弟不改其乐”,这表明了兄弟二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53.给下列句子断句,限一处。
下官不堪其忧家弟不改其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选自《世说新语》)
【乙】
及遭孙恩之难①,举厝②自若,既闻夫及诸子已为贼所害,方命婢肩舆③抽刃出门。乱兵稍至,手杀数人,乃被虏。其外孙刘涛时年数岁,贼又欲害之,道韫曰:“事在王门,何关他族!必其如此,宁先见杀。”恩虽毒虐,为之改容,乃不害涛。
(选自《晋书》,有删改)
【注释】①孙恩之难:起义军领袖孙恩起军反叛东晋。②举厝:亦作“举措”。指言行举动。③肩舆:抬着轿子。
5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俄而雪骤( ) (2)撒盐空中差可拟( )
(3)及遭孙恩之难( ) (4)既闻夫及诸子已为贼所害( )
5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乃”,与“乃被虏”中的“乃”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今乃掉尾而斗(《书戴嵩画牛》)B.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C.父不在,乃呼儿出(《杨氏之子》)D.去后乃至(《陈太丘与友期行》)
56.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其外孙刘涛时年数岁,贼又欲害之。
57.【甲】【乙】两文从不同方面让我们认识子谢道韫,请分析【甲】【乙】两文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阅读下面的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节选自《论语》)
【乙】
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①之肆②,久而自臭也。墨子悲于染丝,是之谓矣。君子必慎交游焉。孔子曰:“无友不如己者”。颜、闵之徒③,何可世得!但优于我,便足贵之。
(节选自《颜氏家训·慕贤》)
注:①鲍鱼:咸鱼,气味腥臭。②肆:店铺。③颜、闵之徒:颜回、闵损那样的人
58.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为人谋而不忠乎? 忠:
②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
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焉:
59.把语段【甲】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0.语段【甲】内容与学习有关,谈到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孔子对此的观点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61.语段【甲】【乙】对与朋友交往有什么不同的看法?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A)!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
【乙】
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②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③(B),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C)?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选自《龙门子凝道记》)
【注释】①吴起: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②方:才。③俟:等待。
6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相委而去 委:
(2)元方入门不顾 顾:
(3)期返而食 期:
(4)恐其自食其言也 恐:
63.请将“欤”“哉”“者”还原到文中括号内。
A.( ) B.( ) C.( )
64.请为下面的句子断句(用“/”标示,限两处)。
昔 吴 起 出 遇 故 人 而 止 之 食
65.请翻译下面的句子。
欲 服 三 军,非 信 不 可 也!
66.同样是“与人期”,【甲】文中的陈太丘与【乙】文中的吴起表现有何不同?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责,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选自《十二章》)
【乙】
何子少好读书,遇有异书,必厚赀①购之,撤衣食为费,虽饥冻不顾也。每巡行田陌,必挟策以随。或如厕,亦必手一编。所藏书四万卷,涉猎殆遍。盖欲以揽求王霸之余略,以揣摩当世之故。一遇事之盘错难解者,即傅②以古义合之。而有不合则深湛思之竟日继以夜。
(选自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序》)
【注释】①赀(zī):价格。②傅:凭借。
67.下列对两个语段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中的“信”是“诚实可信”的意思,与“取之,信然”(《王戎不取道旁李》)中的“信”意思不同。
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中的“好”是“爱好,喜欢”的意思,与“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书戴嵩画牛》)中的“好”意思不同。
C.“涉猎殆遍”中的“殆”有“危险”“几乎”“大概”“懒惰,懈怠”等义项,根据语境推测,“涉猎殆遍”中的“殆”是“几乎”的意思。
D.“以揣摩当世之故”中的“故”有“事故”“从前”“原因”“故意”“死亡”等义项,根据语境推测,“以揣摩当世之故”中的“故”是“原因”的意思。
68.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69.甲文中孔子在修身做人方面有哪些具体要求?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其中三点。
70.【甲】【乙】两文共同阐述了怎样的读书态度?请简要概括。
【甲】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乎?”(《学而》)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⑤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⑥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⑧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⑨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乙】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①。”虽不能至,然心乡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③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④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⑤,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⑥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注释】①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大致的意思是品行才学像高山一样,要人仰视,像大道一样使人遵循。高山,喻高尚的德行。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②乡,同“向”。③适:往。④祗(zhī)回:相当于“低回”,流连,盘桓。⑤布衣:平民。⑥六艺:指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7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不亦乐乎
B.传不习乎 传十余世
C.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 相委而去
D.可谓至圣矣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7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
73.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讲的是个人修养,孔子在“富贵”和“义”发生冲突时,宁愿贫贱也要坚守“义”,体现出他对富贵的排斥。
B.孔子告诉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学习,要多向“善者”学习,自觉远离那些“不善者”,因为“不善者”身上没有值得我们学习的。
C.乙文中司马迁“适鲁”的原因是“想见其为人”,去之后“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表现出作者对孔子的敬仰之情。
D.乙文中说天下的君王乃至贤人很多,孔子因为是平民,所以没有受到重用。
74.乙文中作者对孔子的评价是怎样的?结合甲文内容说说司马迁为什么对孔子有这么高的评价?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②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为政》
③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④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⑤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⑥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乙】
普①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②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③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④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注]①普:赵普,北宋初年丞相。②太祖:指宋太祖赵匡胤。③箧:书柜、书箱。④薨:古代指诸侯、丞相等去世。
75.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不亦说乎 (2)三军可夺帅 (3)曲肱而枕之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76.翻译下列句子。
①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②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77.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两处)。
既 薨 家 人 发 箧 视 之 则《论语》二 十 篇 也
78.回答问题。
①从甲乙两文中,分别找出一个成语:
②结合甲文,说说赵普为什么乐于读《论语》。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①。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著萆②,饭落釜中。太丘问:“炊何不馏③?”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萆,饭今成麇④。”太丘曰:“尔颇有所识不?”对曰:“仿佛志之。”二子俱说更相易夺⑤言无遗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选自《世说新语译注》,中华书局1998年版)
【注释】①元方、季方是陈太丘的两个儿子。②著萆(bì):放竹萆。萆,同“箅”,蒸饭器具,使米不漏至锅底水中。③馏:蒸饭。④糜:粥。⑤易夺:改正补充。
7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B.去后乃至(才)
C.尊君在不(同“否”)D.元方入门不顾(照管,照顾)
80.用“/”给下面的语句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
二子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
8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82.【甲】文用“惭”“下”“引”三个动词,把友人 的心态及行为刻画得入木三分,侧面表现了元方的“方正”。【乙】文中对元方、季方“ ”的描写,既表现了他们的好学,也从侧面表现了陈太丘与宾客 。
阅读下面【甲】【乙】两个语段,完成小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节选自《陈太丘与友期行》)
【乙】
曾子之妻之①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②还,顾反为女杀彘③。”妻适④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节选自《曾子杀猪》)
[注释]①之:到。②女:同“汝”,指你。③彘(zhì):猪。④适:往、回去。
8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陈太丘与友期行 与人期行
B.下车引之 曾子之妻
C.门外戏 婴儿非与戏也
D.对子骂父 今子欺之
84.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2)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85.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86.【乙】文讲述了一个关于诚信的故事。曾子的言行彰显了他对诚信教育的重视,他深知父母的言行是孩子成长的基石。请结合【乙】文分析【甲】文中谁应该是个诚信的人,并说说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
【乙】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①胡贼②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③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④,而敢独止⑤?”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⑥。
(选自《世说新语·德行》)
【注释】①值:遇到。②胡贼:入侵的胡人军队。③败:毁坏,舍弃。④男子:这里表示轻蔑的称呼。⑤止:停留。⑥全:保全。
8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期日中”中的“日中”,通过勾连“及日中则如盘孟”,可知“日中”指的是“正午时分”。
B.“元方入门不顾”中的“顾”,以成语“置之不顾”来印证,可知其意为“照管”。
C.“吾今死矣,子可去”中的“去”和“相委而去”的“去”都是“离开”的意思。
D.“遂”在词典中有以下义项:①道路:②成功,顺遂:③就,于是。“遂班军而还”中的“遂”应理解为“就,于是”。
8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友人有疾,不忍委之。
89.下列有关甲、乙两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然甲文的题目是“陈太丘与友期行”,但是重点人物却是陈元方,开头交代陈太丘命期行的情况是为故事的发展做铺垫。
B.甲文中元方反驳父亲的友人,可见他明白事理,聪明机智。
C.乙文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
D.乙文中,荀巨伯在危急关头“宁以我身代友人命”是对“信”的坚守。
90.结合甲乙两文内容分别谈谈在为人处世方面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1.(1)小辈,包括侄儿侄女;(2)急;(3)大体。 2.(1)谢太傅高兴地说:“白雪纷纷扬扬像什么?”
(2)谢太傅兄长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乘风而起。” 3.儿 徐 进 曰/ 大 人 岂 见 覆 巢 之 下/ 复 有 完 卵 乎 /寻 亦 收 至 4.D 5.(1)通过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可知,谢道韫将雪花比作随风飘扬的柳絮,这一比喻写出了雪花飘舞的轻盈姿态,体现了谢道韫富有文学才华,聪明机智。
(2)通过“二儿故琢钉戏,了无惧容”和“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可知,孔融被逮捕,朝廷内外非常惊恐,但他的两个儿子一点害怕的样子都没有,并说到“父亲难道见过倾覆的鸟巢下面还有完整不碎的鸟蛋吗”由此看出,孔融的两个儿子年纪虽小,却处变不惊,安定从容。
6.(1)A
(2)B
(3)①谢太傅高兴地说:“白雪纷纷扬扬的像什么呢?”
②(父亲)又问钟会为什么不拜,钟会说:“偷本来就是不符合礼的,所以不拜。”
(4)示例:喜欢钟毓,因为他比较忠实,拘礼守节,即使是偷也还念念不忘礼节。
或喜欢钟会,因为他更机灵、善于变通,既然偷已经是大“非礼”了,还讲究什么拜的小礼节呢?
7.(1)①同“否”;②牵,拉;③的。
(2)①不是人啊!和我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②就赦免了田子的罪,叫他还当宰相,把金子赏给了他的母亲。
(3)不义之物/不入于馆/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
(4)【甲】文:做人要讲诚信;【乙】文:为官不贪,忠于国家才能尽孝。共同之处:虚心接受批评,知错就改。
8. 约定 离开 回头看 他 9.C 10.(1)(那位)朋友(听了元方的话)感到很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拉他。元方(却)走进门去,连头都不回。(2)匡衡于是给他做雇工,却不要工钱。 11.示例一:我愿意和元方交朋友。因为元方面对父亲的友人,不卑不亢;面对父亲友人的责骂能有理有据地反驳,有智慧,有胆量,并懂得捍卫自己与父亲的尊严。示例二:我愿意和匡衡交朋友。匡衡虽然家贫,但是好学,为了读书凿壁偷光,为了借到更多的书,无偿地给多书的人家做雇工。他有志向,上进,勤奋好学,所以我愿意和他交朋友。
12. 约定 回头看 “不”同“否” 怎么 13.(1)友人感到很惭愧,便下车来拉元方。元方进门头也不回。
(2)像这样做官,不是我所希望的。 14.陈太丘依照约期行事,当他的朋友失约时,他决然离去。七岁儿童元方也懂得交友以信的道理。 他们身上体现的是古人崇尚的“诚信”理念。陈太丘的这位朋友,自己言而无信,失了约不自省,反而怒骂别人;陈元方据理抗辩,小小年经就表现出“方正”之气: 第一,他懂得“信”的重要;第二,他懂得“礼”的重要;第三,他的辩驳有理有据,落落大方;第四,他以“入门不顾”的行为,维护了父亲和自己的尊严。 15.甲文:做人要讲诚信、有礼貌;乙文:为官不贪,忠于国家既是尽忠,也是尽孝。
共同之处:虚心接受批评,做错就改。
16.B 17.(1)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自己离开了。
(2)不搏取科举功名就不读书了吗? 18.D 19.示例:他们都聪明明理(或能言善辩)。陈元方面对友人对父亲的责难,能有理有据地反驳,指出友人的错误,使友人改变态度; 孔祥淑面对先生的质疑,不卑不亢进行反驳,指出读书不分男女,表明自己读书是为了“知义理”,使先生对她赞叹不已。
20.(1)急(2)离开、走了(3)回头看(4)到、到了(5)好的(方面、事情) 21.B 22.(1)大体可以相比成在空中撒盐。
(2)有小偷在夜间进入陈太丘家里(陈寔住所亦可),躲在房梁上。 23.示例:甲文中陈元方的智慧体现在他面对友人无理指责时的聪明伶俐,他不卑不亢,能言善辩,维护了自己的父亲。乙文中陈太丘的智慧体现在他发现盗贼时的从容,宽宏大度。他以德服人,同情弱者,帮忙弱者,勉励盗贼弃恶扬善,从此全县再也没有发生盗窃事件。
24.D 25.A 26.D 27.(1)过了正午(友人)还没到,太丘便丢下(他)(自己)离开了,(太丘)离开后(友人)才到。
(2)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
28.(1)生气,恼怒 (2)对,对于 (3)喜爱,爱好 (4)自我检查、反省 29.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30.(1)别人不能忍受那种困苦,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2)做到不忧不惧,这就能称为君子了吗? 31.①宽厚待人;②讲究诚信;③安贫乐道;④敏事慎言;⑤善于反省。
32. 疑惑 越过 听说 好 33.B 34.(1)温习旧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
(2)我不是人!赶紧拉了牛回家。 35.学习要按时温习;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交往;每日要乐于反思;学习和思考相结合。 36.委婉劝说,没有直接指出董氏的问题,而是借批评牛来指出董氏的问题;语言幽默诙谐;达到了劝说不杀牛的目的。
37. 疑惑 好的方面,优点。 反同“返”,返回。 于是,就。 38.B 39.(1)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2)如今的人不知道用他愚昧的心来效法圣人们的明智,不也是种过错吗? 40. 示例一:选A,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意思是“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别人的言行举止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这句话是让人虚心向别人学习,与乙文表达的意思一致。管仲利用老马识途和隰朋利用蚂蚁找水的故事正是向我们传递要多向别人、多向有智慧有经验的人学习的主旨,二者的主旨相近。
示例二:选B,“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意思是“敏锐且勤奋学习,向不如他的人请教,也不感到羞耻”。形容谦虚好学。与本文管仲和隰朋向老马和蚂蚁学习,劝人好学的意思一致。
41.C 42. 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能忍受。 才。 43.(1)军队可以改变统帅,平民百姓不可以改变志向。 44.①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与朋友交而不信乎?”②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与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守信?③“我”与陈太丘相约,但是自己迟到了,这是“与朋友交往却不守信”的表现,这是违背了朋友交往的“信”。所以“我”感到惭愧。
45.C 46.(1)选取他们的优点而学习,如果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2)现在说天很高,无论老人小孩愚昧聪明的都知道天很高。 47.仲尼之贤/犹天之高也/奚得以知 48. 安贫乐道或淡泊名利或坚守正义 犹执杯就江海饮,莫知浅深也
49.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乐趣 50.(1)一会儿,雪下得紧了,谢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
(2)你们兄弟俩的志向、事业,怎么差异这么大呢?(合理即可) 51.D 52.哥哥戴逯积极进取,渴望保家卫国,建功立业;弟弟戴逵洁身自好,追求个人身心修养。两种人生态度都值得肯定。 53.下官不堪其忧/家弟不改其乐
54. 不久,一会儿 相比 等到 听说 55.D 56.(1)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与小辈谈论文章的义理。(2)她(谢道韫)的外孙刘涛当时才几岁,孙恩又想杀害他。 57.甲文侧重表现了谢道韫的才华;乙文侧重表现了谢道韫大义凛然的气节。
58. 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乐:以……为乐 焉:于此,在其中 59.只学习却不认真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感到疑惑。 60.学习方法有:学思结合;及时温习学过的知识;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学习态度有:要虚心求教,取长补短。(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各答出一点即可) 61.语段(一)强调与朋友交往要做到诚实守信;语段(二)强调交友要谨慎,要与优于自己的人交朋友,这样自己才能有所进步。
62. 舍弃 回头看 约定 害怕,担心 63. A.哉 B.者 C.欤 64.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65.想要使军队信服,(作为将领)不守信用是不行的! 66.甲文中,陈太丘认为友人没有遵守约定在规定的时间出现,所以先行离开。乙文中,吴起认为已与好友约定,所以要遵守约定,等好友前来。
67.B 68.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浮云一样。 69.①别人不了解自己,不要生气;②替人做事要忠诚;③与朋友交往要守信用;④不追求“不义”的富贵。(写出任意三点即可) 70.爱好读书;乐学忘艰;勤思博学;惜时刻苦。
71.C 72.(1)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2)我虽然不能达到如此高度,但是心中一直向往它。 73.C 74.司马迁对孔子的评价:他先引用《诗经》中的诗句“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高度评价孔子,文末称孔子为“至圣”。从甲文中可以看出孔子有虚心好学的态度;以苦为乐的学习精神;独立思考、讲究学思结合的学习方法;有宽厚平和、善于自省的高尚品德;有坚定的志向。(答出三点即可)
75.(1)同“悦”,愉快 (2)改变 (3)胳膊 (4)以……为乐 76.①用不正当的手段得到的富贵,对于我来说像浮云一样。
②等到第二天处理政务,(他)像流水一样处理完了。 77.既 薨/家 人 发 箧 视 之/则《论 语》二 十 篇 也 78.①温故知新 不亦乐乎、富贵浮云、不舍昼夜等等 手不释卷
②因为《论语》中能读到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也有养成良好品德修养的方法,让赵普懂得珍惜时光。
79.D 80.二子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 81.您和我父亲约定中午见面。中午您没来,这就是没有信誉。 82. 惭愧后悔,知错就改 俱委而窃听,炊忘著萆 论议内容的精妙,学识的高深
83.A 84.(1)客人问元方:“你的父亲在不在?”
(2)现在你欺骗了他,这就是在教育他欺骗人。 85.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86.陈太丘。因为年幼的元方就懂得诚信的重要性,应该是他的父亲言传身教的结果。
87.B 88.(1)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2)我的朋友身患重病,我不忍心舍弃他。 89.D 90.甲文启示我们为人处世要讲诚信、懂礼貌,要知错能改;乙文启示我们在面对利益和情义的抉择时,要坚守情义,做到重义轻利。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14:课外文言文阅读--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提升专练,共22页。
这是一份专题13:课内文言文阅读--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提升专练,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请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解释加点的词,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文言文阅读,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12:非连续文本阅读--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提升专练,共4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75本,人均每天读纸质书23,25 ~2秒之间,亲自养育,加强亲子陪伴;,相机而教,寓教于日常生活之中;,平等交流,予以尊重、理解和鼓励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