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备战2025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通用版)专项练习(Word版附解析)
备战2025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通用版)专题突破练3 水体运动规律(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备战2025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通用版)专题突破练3 水体运动规律(Word版附解析),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山东淄博一模)地处中高纬度的波罗的海(下图),在气象、水文等方面不仅与外部海域差异显著,而且内部的差异也很大。M表示波罗的海流入北海的洋流,N表示北海流入波罗的海的洋流。据此完成1~3题。
1.与同纬度的北海、挪威海海域相比,波罗的海冬季气温较低。该差异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太阳辐射B.大气环流
C.海水深度D.洋流
2.与N洋流相比较,M洋流的特点是( )
A.水量大、盐度高B.水量大、盐度低
C.水量小、盐度高D.水量小、盐度低
3.与乙海域相比较,甲海域年内通航特点是( )
A.淤积少,通航时间长
B.风浪多,通航时间短
C.晴天多,通航时间长
D.冰期长,通航时间短
答案 1.D 2.B 3.D
解析 第1题,北海、挪威海海域位于北大西洋暖流流经地区,冬季暖流经过,其增温效果更为显著,而波罗的海由于海峡幽深,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较小,增温并不明显;同纬度地区,又都为海洋下垫面,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差异较小;北海和波罗的海深度差异不大。第2题,由材料可知,M表示波罗的海流入北海的洋流,N表示北海流入波罗的海的洋流,波罗的海有大量河流注入,其海水盐度较北海偏低;由于有大量河水注入,使得从波罗的海流入北海的洋流水量更大。第3题,从图中来看,甲海域位于波罗的海北部,而乙海域位于波罗的海南部,由于甲所处纬度更高,且波罗的海盐度较低,甲处结冰时间更长,其通航时间远短于南部的乙地区;甲处位于海湾北部,且此处海湾被陆地包围,风浪并未多于乙地。
(2024·山东青岛一模)2012年1-8月,我国大型拖网渔船在东大西洋渔区毛里塔尼亚海域进行海水中上层鱼类捕捞。通过渔船收集该海域风向、风速、水温、盐度、密度、叶绿素等海洋环境要素,并对该海域月均捕捞量较多的中心渔场位置进行统计分析。下图示意该海域中心渔场的月位置分布。据此完成4~5题。
4.与中心渔场渔获量呈正相关的海洋环境要素是( )
A.水温B.盐度
C.密度D.叶绿素
5.1-2月中心渔场位置向南移动,主要是由于南部海域( )
A.太阳辐射增强B.风场势力增强
C.洋流向北延伸D.径流入海增多
答案 4.D 5.B
解析 第4题,由已学可知,叶绿素丰富,说明浮游生物(植物)众多,能够为鱼群提供充足的饲料,故叶绿素与中心渔场渔获量呈正相关;海洋生物要在一定范围的温度、盐度和密度环境下才能更好地生长,与题干信息不符。第5题,读图可知,该渔场位于“东大西洋渔区毛里塔尼亚海域”,是由离岸风(东北信风)形成上升补偿流,营养盐类上泛,饵料丰富,鱼群密集而形成。1—2月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东北信风位置偏南,风场势力增强,上升流增强,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渔获量增加;1—2月直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球太阳辐射弱;信风位置偏南,加那利寒流向南延伸;沿岸的热带草原气候区正值干季,降水少,径流入海减少。
(2024·湖南阶段练习)泰安市地处鲁中地区,主要含水层为古生代碳酸盐岩,水循环模式受地层空间结构、岩溶裂隙发育深度、补给和径流排泄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分为浅循环、中循环、深循环三种情况。读图,完成6~8题。
6.在图中的碳酸盐岩区域,岩溶水的主要补给方式是( )
A.孔隙水下渗补给及断块周边侧向径流补给
B.大气降水及岩石裂隙水为主要补给来源
C.上层孔隙水补给及断块两侧的侧向径流补给
D.仅在地势较高的小面积出露区有大气降水补给
7.在图中的碳酸盐岩区域,水循环以中、深循环为主,地下水流动缓慢且水循环条件差,主要原因是( )
A.岩溶水系统发育于鲁中低山丘陵区,岩层大多深埋在松散沉积物以下
B.多次岩浆侵入形成高低起伏的地形地貌,发育了不同流域的地表水系
C.断裂构造发育造成了地层错动,形成复杂的地下浅循环和地表水循环
D.碳酸盐岩构成了不透水地层,隔水地层相对阻水导致地下水流动缓慢
8.近年来,由于岩溶水资源被大量开采,地下水资源环境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所造成的影响及对策分别是( )
A.泉水流量增加,应该保护泉水排泄区
B.地下水位下降,应该强化泉水出流排泄
C.岩溶水流动特征改变,应该加强灌溉回渗
D.岩溶水水质退化,应该促进污水的人工净化
答案 6.A 7.A 8.C
解析 第6题,在岩溶断块区域,灌溉回渗、河流入渗水是流入土壤中,土壤水下渗和侧向径流是岩溶水的主要补给方式,A正确;大气降水直接降落到土壤表面,并渗入土壤中,形成河流、灌溉用水等,岩石裂隙水是岩溶水的组成部分;断块两侧分别是侧向径流补给和侧向径流排泄;大气降水直接降落到岩溶断块区域的土壤表面。第7题,岩溶水系统发育于鲁中低山丘陵区,岩层大多深埋在松散沉积物以下,土壤入渗水、岩石中的侧向径流补给水和侧向径流排泄水流动缓慢,地下水循环条件差;在岩溶断块区域的地下水与流域的地表水系不同;断裂构造发育造成了地层错动,地层断裂往往会切割地下含水岩组,形成两个没有或只有少量物质交换的地下水流系统,导致地下水循环条件差;碳酸盐岩中有侧向径流补给和侧向径流排泄,是透水地层。第8题,岩溶水资源被大量开采,导致泉水断流;地下水位下降,应该加强灌溉回渗;岩溶水资源被大量开采,产生地下水漏斗区,岩溶水流动特征改变,应该加强灌溉回渗;岩溶水水质退化,保护的内容应该是泉水水量或水位(流量越大,流速越快,自净能力越强),通过对自然景观与环境的保护来保护岩溶水水质。
(2024·河北张家口模拟)青藏高原西部多断陷湖泊,湖泊周围为断层构造。最新监测结果表明,青藏高原西部湖泊在湖面结冰期水位显著上涨,有些湖面水位上涨幅度达0.25—0.35米,冬季湖面结冰期水位上涨的主要原因是地下水补给。对青藏高原西部湖泊全年水量平衡的计算结果表明,地下水补给占总入湖流量的59%—66%,说明地下水补给的增加对其水量平衡起到关键作用。据此完成9~10题。
9.青藏高原西部湖泊地下水补给增加的可能原因有( )
①断层裂隙发育,地表水下渗多 ②气候变暖,高山冰雪大量融化 ③气温升高,冻土层加速消融 ④湖盆下陷,地下热水大量喷发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④
10.地下水补给量的增加,对该区域湖泊水平衡的影响是( )
A.收入量小于支出量
B.收入量大于支出量
C.收入量与支出量基本持平
D.水量盈余与亏损不断波动
答案 9.C 10.B
解析 第9题,由材料可知,青藏高原西部多断陷湖泊,湖泊周围多断层构造,断层破碎带利于地表水下渗,但地下水补给量增多还需地表水增多,断裂发育是长期存在的,但水量补给增多是最新监测到的,①错误;高山冰雪的大量融化可以顺着断层破碎带下渗为地下水,而后补给湖泊,增加地下水对湖泊的补给,②正确;气候变暖,湖泊周围冻土层大量消融,也会转变为地下水补给湖泊,③正确;题目中没有关于湖盆继续下陷、大量热水喷发的信息,④错误。第10题,由材料可知,近年来仅地下水补给就占到了入湖水量的59%—66%,说明影响湖泊水平衡的关键因素是地下水补给量的增加,既然地下水成为湖泊主要补给水源,则随地下水补给量的增加,湖泊水的收入量增加,并大于支出量,湖泊得以扩张。
(2024·广东深圳一模)昌昌古城(8°06'S,79°05'W)位于秘鲁北部太平洋沿岸,为奇穆王国的首都,于公元850—1470年间逐渐建成,后被印加帝国及西班牙入侵者摧毁,成为世界上遗存最大的土坯城,1986年被列为世界濒危遗产(核心区面积约6平方千米)。近几十年来,频繁的厄尔尼诺现象对昌昌古城的保护带来重大威胁。下图示意昌昌古城景观。据此完成11~12题。
11.厄尔尼诺现象对昌昌古城保护带来的重大威胁是( )
①风力侵蚀增强 ②雨水冲刷加剧 ③吸湿塌陷崩解 ④低温收缩开裂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12.为应对厄尔尼诺现象对昌昌古城的破坏,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①加全覆盖遮雨棚 ②建设高立式沙障 ③合理开挖排水沟 ④涂用无害保护剂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答案 11.C 12.D
解析 第11题,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太平洋东部水温升高,气流上升,降水增多,雨水冲刷加剧,古城建筑容易吸湿塌陷崩解,②③正确。温度增加、降水增多,风力侵蚀减弱,流水侵蚀加强,收缩开裂减少,①④错误。第12题,昌昌古城面积大,加全覆盖遮雨棚资金多,而且会破坏古城原始风貌,①错误;建设高立式沙障主要用于防治风沙,对防治雨水冲刷作用不大,②错误;合理开挖排水沟,涂用无害保护剂可以防止雨水对遗址的破坏,投资较少,对遗址的整体影响较小,③④正确。
二、综合题(共32分)
13.(2024·辽宁沈阳一模)(1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兴凯湖位于黑龙江省密山市的中俄边界,是6 500万年前形成的火山口湖。松阿察河是兴凯湖的唯一泄流通道,入湖河流中南部河流多而长、流量大,北部河流短促而流量小;湖水含沙量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据水文记录显示,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20年内,兴凯湖湖水水位逐年上升。图1示意兴凯湖水系,图2示意湖水多年平均含沙量季节变化。
图1
图2
(1)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兴凯湖的湖水含盐度较低的主要原因。
(2)分析兴凯湖湖水夏季6月多年平均含沙量偏低的原因。
(3)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20年内,兴凯湖湖水水位逐年上升,请说明原因。
答案 (1)兴凯湖属于外流湖,湖水更新较快;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量较小;入湖河流多,稀释作用强等。
(2)兴凯湖泥沙来源主要为入湖河流挟带的泥沙。6月份我国主雨带位于江淮地区,华北和东北地区降水偏少,湖岸河流径流量小;6月份气温高,地表植被生长快,植被覆盖增多,流水侵蚀较弱,6月份由地表径流汇入湖泊的泥沙量较少。
(3)兴凯湖沿岸人口增多,过度砍伐森林,水土流失加剧,湖水含沙量不断增加;泥沙在湖底长期堆积,湖床不断抬高;泥沙不断向湖口处运移,在湖口前淤积导致湖口抬高,泄洪能力降低,使兴凯湖水位不断上升。
解析 第(1)题,主要从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差值、淡水径流注入、盐分排出(与外界水量交换)等角度结合水循环环节展开分析。兴凯湖位于黑龙江省,松阿察河是兴凯湖的泄流通道,该湖泊为外流湖,湖水更新速度较快;纬度较高,年平均气温较低,不利于湖水的蒸发,蒸发量较小;有多条河流注入湖泊,稀释湖泊中的盐分,湖水的盐度较低。第(2)题,湖水沙量主要来自流域内,可从流水侵蚀能力减弱或下垫面性质得到改善等角度展开分析。据材料可知,兴凯湖的泥沙来源主要为河流入湖挟带的泥沙,入湖挟带泥沙量影响湖泊的含沙量。6月份影响我国降水的雨带位于江淮地区,此时华北和东北地区降水偏少,入湖河流的径流量较小;6月份,正值夏季,气温较高,地表植被生长快,植被覆盖率较高,流水侵蚀作用较弱,下渗量较大,6月份由地表径流汇入湖泊的泥沙量较少,湖泊的含沙量较低。第(3)题,可从湖床抬高或者水量增加等角度展开分析。由于人口的增加,人们从自然界获得的资源量上升,过度地砍伐森林,植被覆盖率降低,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流入湖泊的泥沙含量不断增加;泥沙在湖底不断堆积,导致湖床抬高;泥沙随流水不断向湖口处运移,泥沙在湖口前淤积导致湖口被抬高,湖泊的泄洪能力降低,兴凯湖水位不断上升。
14.(2024·广东汕头一模)(1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巴伦支海位于北大西洋暖流进入北冰洋的重要通道,发挥着关键作用。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巴伦支海已经成为全球海区升温速度最快的区域。海冰覆盖区的海洋热量呈现上升趋势,且上升速率由南向北逐渐降低。由于其对穿越海域的北大西洋暖流具有显著的冷却效果,巴伦支海被誉为北冰洋的“冷却器”。在这一过程中,海洋主要通过潜热(包括水体蒸发、凝结所吸收或释放的能量)将大量热能传输至大气。下图示意巴伦支海的位置及其不同海冰覆盖区域。
(1)说出影响巴伦支海海洋热量上升速率由南向北逐渐降低的因素。
(2)从海—气热量交换的角度,说明巴伦支海成为北冰洋“冷却器”的理由。
(3)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分析巴伦支海长期冰区海洋热量释放增强的原因。
答案 (1)纬度/太阳辐射;海冰覆盖度;大气环流/西风/极地东风;洋流/北大西洋暖流/北冰洋南下冷海水。
(2)巴伦支海纬度高/受极地东风影响,大气温度低;北大西洋暖流挟带大量海洋热量进入巴伦支海,海水温度较高,海气温差大;海洋潜热释放多(海水蒸发吸热、遇冷凝结放热多);海洋长波辐射较强,对流较强,将热量传递给大气,海水冷却降温。
(3)全球变暖,海水水温升高,海冰融化,海面反射率下降,海水吸收太阳辐射增多,水温升高;海冰融化,海冰对海—气热量交换的阻隔作用减弱;海水水温升高,海水蒸发加剧,海水通过潜热释放的热量增多。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信息“海冰覆盖区的海洋热量呈现上升趋势,且上升速率由南向北逐渐降低”可知,巴伦支海海洋热量上升速率由南向北逐渐降低,纬度位置的差异导致由南向北获取的太阳辐射减少;南部海域海冰覆盖率较低,北部海域海冰覆盖率较高,导致海水获取的热量不同;北部海域受极地东风影响,南部海域受西风影响,导致南北方向海水获取热量不同;南部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北部海域受北冰洋南下冷水影响,导致南北方向海水热量的差异等。第(2)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巴伦支海纬度位置较高,该地受极地东风影响较大,大气温度较低;该海域南部与北大西洋相连,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较大,海水的温度较高,海气温差较大;海水蒸发吸收大量的热量,遇到冷空气凝结释放大量的热量,海洋通过潜热的形式向大气传递能量;海水温度较高,作为热源向外辐射的长波辐射较多,将热量以辐射的形式传递给大气,海水辐射出热量之后,温度降低。第(3)题,全球变暖,海水获得的热量增加,海水温度升高,导致巴伦支海海冰大量融化,海冰覆盖面积减小,导致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下降,海水吸收的太阳辐射增多,海水温度升高;海冰大量融化,导致海水与大气之间的热量传输受到的阻碍作用减弱,加大了海—气之间的热量传输;海水温度升高,导致海水的蒸发加剧,海水通过潜热的形式传递给大气的热量增多,海水温度升高,通过长波辐射的形式传递给大气的热量增多。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备战2025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通用版)专题突破练1 地球运动规律(Word版附解析),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代表正北方方位的是,该地可能位于,5°N,85,5°N,22,小李选择的车位是,该次列车途经地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备战2025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通用版)专题突破练2 大气运动规律(Word版附解析),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新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专题突破练3水体运动规律(附解析),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