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最新版】部编版新教材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PPT
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19课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优秀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19课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优秀ppt课件,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北朝政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教材七上历史第19课
淝水之战 ——南北对峙的关键转折
一、淝水之战——南北对峙的关键转折
你从老古的微信聊天中,了解到这一时期的混乱,为了了解这一时期的内容,你决定梳理时间脉络。
你在梳理的过程中发现,你对这个北方十六国有点陌生,后来你找到了一幅地图。
观察地图上除了东晋还出现了哪些政权?
从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地区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
你在查阅资料后发现,氐人苻(fú)坚建立的前秦逐渐强盛,一度统一了北方。
为什么苻坚可以统一北方?
前秦统一黄河流域后,与偏安南方的东晋形成对峙局面。
重用汉人王猛,锐意改革,国力大盛,统一了北方地区。
你开始了解王猛其人……
弥留之际,进言道:“晋虽偏处吴越之地,但毕竟是中原正统王朝,且上下和睦。臣死之后,不要进攻晋。鲜卑、羌虏,则是我们的仇敌,终究会成为大患,应逐一消灭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安定和发展。”
王猛的临终遗言,曾建议苻坚不要攻晋,苻坚有听取建议了吗?苻坚又是怎么做的呢?
从图名、图例、图中要素和教材完成下面信息?
淝水(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
"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前秦很快瓦解灭亡,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局面
前秦的战败让你非常疑惑,为什么前秦的兵力比东晋要多十倍,反而是东晋取胜呢?
内部统治不稳,民族矛盾突出
内部稳定,团结力量一致对外
苻坚骄傲轻敌,战术指挥错误
连年征战,人民厌战;士气受挫,军心大乱
军队训练有素,谢安指挥若定,占据有利地形
战斗意志坚定,士气高昂,战场上不畏强敌,奋勇作战
北魏孝文帝改革 ——鲜卑汉化的伟大变革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鲜卑汉化的伟大变革
根据地图,思考北魏是怎么建立以及统一北方的呢?
鲜卑拓跋部迅速崛起,建立北魏
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
你查阅史料发现当时统治者拓跋焘(tā)即位后,面临了一些困难
“今京师民庶,不田者多,游食之口,三分居二。自承平日久,丰穰积年,竞相矜夸,遂成侈俗。”——《魏书·韩麒麟传》
北魏统一后,不同民族生活方式、经济状况等差异大,民族融合过程中,生活习俗等方面存在诸多矛盾与问题。
拓跋部从部落发展为国家,经历了狩猎、游牧、农耕等经济形态。狩猎和游牧经济培养了这个民族能骑善射的勇猛品格。农耕经济使这个民族领略了中原物质文明,产生认同中原文化的向心力。国家的建立、发展和北方统一的实现更增强了这个民族吸收中原文化的迫切性。
“昔黄帝有子二十五人,或内列诸华,或外分荒服,昌意少子,受封北土,国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魏书·序纪》这则材料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内迁北方民族对中原历史文化的自觉认同
北魏孝文帝改革有两个阶段
进行政治、经济、文化改革
汉化:改说汉语;改穿汉服;改汉姓;鼓励与汉人通婚等。
影响:改善和巩固了鲜卑拓跋部与汉人的关系,促进了民族交融
目的:淡化“胡”“汉”观念,促进鲜卑人对中原文化的认同,促进民族交融。
结合图文材料,分析孝文帝迁都的原因?
《悲平城》(王肃)悲平城,驱马入云中,阴山常晦雪,荒松无罢风。
平城地理环境及经济条件差
(平城)“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甚为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魏书·任城王传》
推行汉化,摆脱旧势力羁绊
北魏孝文帝改革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①改变了以往外界对洛阳及长江以北地区的偏见认知;②展现出改革后中原地区重现繁荣,衣冠士族汇聚,礼仪昌盛,人口众多、物产丰饶的良好风貌;③促进了民族间的相互认同。
“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目所不识,口不能传。”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有专门管理贸易和税收的官吏
洛阳成为北方的政治、经济中心
城中不少富商大贾“资财巨万”
北朝政权更迭 ——乱世中的交替兴衰
三、北朝政权更迭——乱世中的交替兴衰
那北魏之后,北朝的政权又经历了怎样的更迭变迁呢?
北魏建立以后,柔然骑兵几乎每年都袭扰北魏边境,成为北魏北方的巨大威胁。
北方设立了六个军镇,以抗击柔然军队南下
北魏后期,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来自北方的威胁逐渐消失,六镇的作用日益被北魏王朝所忽视,六镇对自己的地位和境遇心怀不满和愤恨
524年,六镇兵变爆发
你根据地图同时结合地理位置,分析六镇兵变与孝文帝迁都洛阳之间的关系。
地理位置:六镇处于北魏北疆地区,是北魏国防的前沿阵地。政治地位:六镇将士主要是鲜卑贵族和汉族豪强的子弟,在军事上拥有很大的权力政治中心南移:北魏朝廷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中原地区的统治、经济发展和文化融合等事务上
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中,各种政治力量重新整合
北魏 386-534年
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这五个朝代,合称为“北朝”。
北周能统一北方的原因?
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改革对孝文帝改革的深化,促成鲜卑人与汉人的交融
北方重归统一,为隋朝统一全国打下基础。
北方民族交融 ——多元文化的碰撞融合
四、北方民族交融——多元文化的碰撞融合
你根据前面的内容,总结北方地区各族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交往交流交融的表现。
民族交融的表现:生产生活
甘肃嘉峪关魏晋墓砖画《采桑图》
北魏壁画上的肉串和水井
氐人“其衣服尚青绛。俗能织布,善田种,畜养豕牛马驴骡”。——《三国志·乌丸鲜卑东夷传》
民族交融的表现:政治制度
十六国北朝政权的统治者,大多采取与汉族士人合作的政策,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
民族交融的表现:文化艺术
各族在文化上的交流也日益频繁
北方民族的乐器、歌舞等受到汉族人民的喜爱。
“到了北魏,胡汉之间的对立逐步让位于文化融合……北方汉族的血统,在这一时期混合了北方胡族的血统。这一融合过程,一直延续到隋唐这样的统一帝国。”——讲谈社《中华的崩溃与扩大:魏晋南北朝》
后秦的建立者为羌人,把自己的祖先说成是有虞氏;前泰的建立者为氐人,把自己的祖先说成是中原的有扈氏;大夏的建立者为匈奴人,把自己的祖先说成是大禹。
民族交融的表现:民族心理
各族相互认同感日益加强,以往的“胡”“汉”观念逐渐淡薄。
民族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从短期来看,这为即将到来的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从长期来看,这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想一想?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什么会出现民族交融的高潮?
因为各族错居杂处,加强了相互交流。政治制度、思想文化上,主要是北方游牧民族学习中原地区政治制度及思想文化;生产生活、社会习俗上,各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吸收;民族心理上,民族隔阂与民族偏见逐渐减少。在这种深入交往与交流下,出现民族交融高潮。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历史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两北朝时期:孕育统一和民族交融第19课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精品课件ppt,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壹丨胡马窥江,淝水之战,成语典故,双方兵力,年隔淝水对峙,交战时间,上下一心,贰丨孝文改制,十六国时期,北方各族杂居交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19课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精品教学作业ppt课件,文件包含U1T3Apptx、Unit1Topic3第1课时教学设计docx、Unit1Topic3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G9wordsU1T3单词录音mp3、p17-1amp3、p18-2mp3、p18-3mp3、P17-1amp4、media1mp4等9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