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东省乐陵市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乐陵市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阅读,应用,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亲爱的同学:时光如梭,期末已至,你的努力都会化作考场上的智慧,展现出无比辉煌的实力!
一、积累(23分)
1.阅读语段,完成相关题目。
走进初中语文,犹如走进美丽迷人的游览胜地。这里山也青青,水也青青【甲】这里花也含笑,草也多情。初中语文,是一个多zī多彩的世界,是一片景色妖娆的天地。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相约行走在探索语文的路上,观赏沿途风景【乙】吮吸知识甘霖【丙】充实内心世界。相信通过一年的快乐旅行,使我们的智慧背囊里一定能收获语文学习的累累硕果!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多zī多彩___________累累硕果__________
(2)在【甲】【乙】【丙】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分号 逗号 逗号B.句号 逗号 逗号
C.分号 顿号 顿号D.句号 顿号 顿号
(3)划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你的修改意见。
【答案】(1)①姿 ②léi (2)A
(3)删去“使”
【解析】
(1)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和给加点字注音。
①zī——姿,多姿多彩:丰富多彩,形容颜色形态多样,很多种形状,很多种颜色。
②累累硕果:读音léi léi shuò guǒ,秋天丰收时树上的果实茂盛的样子。常引申为某人的作品很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2)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
甲处,“这里山也青青,水也青青”与“这里花也含笑,草也多情”属于并列分句,且句子内部使用了逗号,因此应使用分号;
乙、丙处,“观赏沿途风景”“吮吸知识甘霖”“充实内心世界”句为动宾结构短语,属于短语并列,而非并列词语,因此均应使用逗号。
(3)本题考查语病辨识与修改。
划线句“相信通过一年的快乐旅行,使我们的智慧背囊里一定能收获语文学习的累累硕果”语病是主语残缺,删掉“使”。
2.根据所学汉语知识,选择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 )
A.比喻有明喻、暗喻和借喻之分。“……这些衣服轻柔得像蜘蛛网一样……”句中本体“衣服”和喻体“蜘蛛网”之间用比喻词“像”连接,是明喻。
B.“诲人不倦”“花团锦簇”“不耻下问”“精益求精”这四个词的感情色彩相同。
C.“我倒很想知道,究竟是谁用这样的方法完成了黑板报。”这句话中的“我”“谁”“这样”是代词,“想”“是”“完成”是动词。
D.“卑己尊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比如,常见的敬辞有“高朋”“垂询”“家慈”等,谦辞有“寒舍”“拙作”“久仰”等。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语法和文化常识。
D.说法错误。“家慈”是谦辞,而非敬辞;“久仰”是敬辞,而非谦辞。
3.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稍远处是一重重长着青冈树的山岗,近处则是一重重种满玉米的丘陵坡地,波浪一般腾向远方。
②我看清周围都是玉米地,密密的青纱帐郁郁葱葱,一望无际。
③天渐渐亮了,西天起了一层厚厚的云,可是东边的山坡,涌出明亮的朝霞,又是一个炎热的夏日。
④西望,最远处是一派连绵青山,那是县城附近的西山,看起来很近,实际上很远。
⑤丘陵之间,蜿蜒着一条修好了很多年但迟迟未能硬化的乡村土公路,在夏天长满杂草,展现勃勃的生机。
A.①④⑤③②B.②③④⑤①
C.③①④⑤②D.②③④①⑤
【答案】D
【解析】根据前后句描写内容、观察次序及句子之间的相邻关系来确定顺序。当无法判定整体的语句关系时,从时间、空间、逻辑等关系,找最容易判断的两句两联,然后,借助选项,用排除法找出答案。如第④句“最远处”和第①句“稍远处”衔接最紧密,⑤句“丘陵处”衔接①句中“近处则是一重重种满玉米的丘陵坡地”。据此,一下子排除了ABC,再借助D项的排序看一下是否顺畅。通过比较,ABC均不恰当。故选D。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龙标”指王昌龄。古代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B.寓言一般比较短小,常常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C.“而立”指男子三十岁,“不惑”指男子四十岁“知天命”指男子六十岁,“耳顺”指男子七十岁。
D.“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的“九日”指阴历(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为我国传统节日,也重九,有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习俗。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C.“而立”指三十岁,“不惑”指四十岁,“知天命”指五十岁,“耳顺”指六十岁。
5.填空。
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读书开拓了我们的眼界,曹操带我们领略了“水何澹澹,_________”的山海动静结合的壮观之景(《观沧海》);________(作者)让我们感受到了他身处巴蜀,雨夜独居“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的遥无归期的思念之苦(《夜雨寄北》);李益笔下“_________,_________”的边城夜色,让人沉浸在大漠亘古的苍茫中(《夜上受降城闻笛》)。
同学们,读书将伴随我们终身,诸葛亮曾说“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______》),探讨了学习、立志与成才的关系。读书也需要学思结合,正如孔子所言“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答案】①山岛竦峙 ②李商隐 ③回乐烽前沙似雪 ④受降城外月如霜
⑤诫子书 ⑥学而不思则罔 ⑦思而不学则殆
二、阅读(60分)
(一)(11分)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选段一】那妖魔捶了两拳,念个咒语,口里喷出火来,鼻子里浓烟迸出,闸闸眼,火焰齐生。那五辆车子上,火光涌出。连喷了几口,只见那红焰焰大火烧空,把一座火云洞,被那烟火迷漫,真个是熯天炽地。八戒慌了,道:“哥哥,不停当!这一钻在火里,莫想得活。把老猪弄作个烧熟的,加上香料,尽他受用哩!快走,快走!”说声走,他也不顾行者,跑过涧去了。
却说行者跳过枯松涧,按下云头,只听得八戒与沙僧朗朗的在松间讲话。行者上前喝八戒道:“你这呆子,全无人气!你就惧怕妖火,败走逃生,却把老孙丢下,早是我有些南北哩!”八戒笑道:“哥啊,你被那妖精说着了,果然不达时务。古人云:‘识得时务者,呼为俊杰。’那妖精不与你亲,你强要认亲,既与你赌斗,放出那般无情的火来,又不走,还要与他恋战哩!”行者道:“那怪物的手段比我何如?”八戒道:“不济。”—“枪法比我何如?”八戒道:“也不济。老猪见他撑持不住,却来助你一钯,不期他不识耍,就败下阵来,没天理,就放火了。”行者道:“正是你不该来。我再与他斗几合,我取巧儿捞他一棒,却不是好?”他两个只管论那妖精的手段,讲那妖精的火毒,沙和尚倚着松根笑得呆了。行者看见道:“兄弟,你笑怎么?你好道有甚手段,擒得那妖魔,破得那火阵?”沙僧道:“我也没甚手段,也不能降妖。我笑你两个都着了忙也。”行者道:“我怎么着忙?”沙僧道:“那妖精手段不如你,枪法不如你,只是多了些火势,故不能取胜。若依小弟说,以相生相克拿他,有甚难处?”
(节选自《西游记》第四十一回)
【选段二】不一时,望见那菩萨了。行者道:“妖精,我怕你了,你饶我罢。你如今赶至南海观音菩萨处,怎么还不回去?”那妖王不信,咬着牙,只管赶来。行者将身一幌,藏在那菩萨的神光影里。这妖精见没了行者,走近前,睁圆眼,对菩萨道:“你是孙行者请来的救兵么?”菩萨不答应。妖王捻转长枪,喝道:“咄,你是孙行者请来的救兵么?”菩萨也不答应。妖精望菩萨劈心刺一枪来,那菩萨化道金光,径走上九霄空内,行者跟定道:“菩萨,你好欺伏我罢了!那妖精再三问你,你怎么推聋装哑,不敢做声,被他一枪搠走了,却把那莲台都丢下耶!”菩萨只教:“莫言语,看他再要怎的。”
(节选自《西游记》第四十二回)
(1)最终观音菩萨用①____(A 金箍儿 B 禁箍儿 C 紧箍儿)(填字母)套住红孩儿,收服了他。纵观整本书我们会发现,“收服红孩儿”的这段经历其实是一个伏笔,之后的取经途中,当孙悟空想要借取②____③____(填两个道具名)来解决困境时,他都遇到了坎,这些都是这段经历产生的连锁反应。
【知情节】
(2)选段一末尾沙僧提到用“相生相克”的方法对付红孩儿,孙悟空是如何操作的?结果如何?
【重思辨】
(3)有人说,孙悟空和选段中妖王的经历,体现了一条共同的成长脉络。你认为这条共同的成长脉络是什么?请结合相关情节,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①A ②落胎泉的泉水 ③芭蕉扇
(2)孙悟空去找了四海龙王帮忙灭火,结果火越烧越大,自己也被红孩儿喷出的烟熏得泪落如雨,跳入水中,差点儿送命。
(3)展现了从反抗到驯服的成长脉络(意对即可)。孙悟空初出茅庐,桀骜不驯,玉帝招安,他因官位太小打出南天门,被封为齐天大圣后又偷吃蟠桃,扰乱蟠桃盛宴,大闹天宫,展现出强烈的反抗精神。但最终却被如来收服,跟随唐僧西天取经,最终修成正果。红孩儿最初占山为王,欺压土地,也展现出反叛的特质,最终被观音菩萨降服,封为善财童子。因此二人的经历都展现出从反抗到驯服的成长脉络。
【解析】
(1)本题考查名著内容识记。
结合《西游记》第四十二回“大圣殷勤拜南海,观音慈善缚红孩”内容可知,悟空知道了红孩儿要请牛魔王来吃唐僧肉,就变作牛魔王来到洞中。劝红孩儿不要吃唐僧,不料被红孩儿识破,悟空跑去找南海观音菩萨求助。悟空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说服了菩萨。菩萨让木吒向天王借来了天罡刀和悟空一起前往火云洞。悟空听从菩萨的吩咐引出红孩儿。红孩儿见了菩萨的宝座,就坐上去学着菩萨的样子。却发现自己在刀尖之上,于是连忙向菩萨求助,愿意归降。菩萨收他为善财童子,见他野心不定又给他戴上了金箍咒才让他屈服,带回了南海。正是这样,导致后面在女儿国,如意真仙不给落胎泉的泉水,在火焰山时,罗刹女不肯借芭蕉扇。可据此作答。
(2)本题考查名著内容识记。
结合《西游记》第四十一回“心猿遭火败,木母被魔擒”内容可知,唐僧被红孩儿捉走后,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十分痛苦,询问土地爷,土地爷告诉其红孩儿是牛魔王的儿子。孙悟空想起在花果山时曾与牛魔王结拜兄弟,带着八戒去攀亲,却猝不及防被红孩儿放火,八戒被烧伤,差点变成烤全猪,沙悟净建议用相克之法,找龙王来用水灭火。龙王来到后,引出红孩儿,龙王用水喷火,谁想是三昧真火,灭不了,反使悟空熏了一身的烟火。可据此作答。
(3)本题考查名著人物识记和内容理解。
结合【选段二】“不一时,望见那菩萨了。行者道:“妖精,我怕你了,你饶我罢。你如今赶至南海观音菩萨处,怎么还不回去?那妖王不信,咬着牙,只管赶来。行者将身一幌,藏在那菩萨的神光影里。这妖精见没了行者,近前,睁圆眼,对菩萨道:“你是孙行者请来的救兵么?”可知,此处“妖精”是红孩儿。红孩儿,本名牛圣婴,是古典名著《西游记》中的人物,牛魔王和铁扇公主的儿子,号称圣婴大王。红孩儿曾在火焰山修炼三百年,炼成了三昧真火,而后到钻头号山为祸一方,常常欺凌当地的土地山神。唐僧师徒经过钻头号山时,红孩儿变化成七岁孩子自缚手脚,吊在松树上呼救,引起唐僧善念的同时,激起唐僧与孙悟空之间的矛盾,然后设法将唐僧掳走。孙悟空来教唐僧时,红孩儿与之多次斗 智斗勇均占上风,他的三昧真火一度让孙悟空几乎丧生。最后孙悟空请来观音菩萨,用李靖的天罡刀化作莲台和如来佛祖的金箍将红孩儿降服。 孙悟空的成长过程是这样的:他最初从石头中蹦出,天真无邪,充满好奇和冒险精神。他大闹天宫,无视天规,这是他的莽撞和任性的体现。然而,在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后,他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学习忍耐和顺从。在取经的过程中,他逐渐学会了运用智慧和策略,解决问题,同时也明白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面对红孩儿这样的强敌时,他更是展现出了过人的勇和智慧,最终成功制服红孩儿,完成了任务。从孙悟空和红孩儿的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神仙还是妖怪,都需要经过不断的磨砺和学习,才能成长为真正的成熟个体。他们都需要学会运用智慧,而不是仅仅依赖武力;他们都需要学会合作和团队精神,而不是单打独斗;他们都需要学会忍耐和顺从,而不是任性和莽撞。同时,他们也需要面对自己的不足和错误,勇于承认和改正。孙悟空和红孩儿的经历体现了一条共同的成长脉络,那就是从无知到有知,从任性到成熟,从自私到无私的转变过程。这个过程不仅需要勇气和智慧,更需要不断的反思和学习。这也给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启示: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我们都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成长,才能更好地面对挑战和困难,成为更好的自己。据此作答即可。
(二)(7分)
天下无不散之筵席。让我们走进李白、王维与友人离别的场景,感受他们的心境。
【甲】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
送别
[唐]王维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7.两首诗歌中朋友离开的原因有何共同之处?结合诗歌中的关键词句分析。
8.朋友离去,李白和王维都发了一条朋友圈,两人在文字的最后都配了一个表情,请根据诗歌猜测两人分别会配上什么表情?结合诗句简述理由。
A.微笑 B.生气 C.大哭 D.愁苦
(1)李白表情:____(填序号)。理由:________________
(2)王维表情:____(填序号)。理由:________________
【答案】7.两首诗中的朋友都遇到了不如意之事。李白诗中的“左迁”“愁心”,王维诗中的“不得意”都可看出朋友们生活不顺。
8.(1)D 李白带着愁绪写下诗句,“杨花”“子规”等意象都带有愁情,且诗中一个“愁”字也直接点明李白因王昌龄被贬不得不离开而感到哀愁,所以配上愁苦的表情。
(2)A 在王维诗中,虽然朋友也因不得意而离开,但王维除了表达对友人的安慰外,也抒发了自己的羡慕之情,“卧”“莫”“无尽”等词道出了他对闲适归隐生活的向往,所以配上微笑的表情。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根据【甲】题目中的“左迁”和诗中的“过五溪”可知,王昌龄被贬偏远之地;根据【乙】中的“不得意”可知朋友生活不顺,因此,两首诗中的朋友的离开都是因为遇到了不如意的事。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感情理解。
【甲】诗首句“杨花落尽子规啼”用“杨花”“子规”等意象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氛围,“我寄愁心与明月”中的“愁”字,直接点明了自己的感情,结合“随君直到夜郎西”可知,这种愁绪是对朋友的同情、牵挂、不舍等复杂情感,因此,李白表情应配上愁苦的表情。故选D。
【乙】诗中“归卧南山陲”的意思是:要回乡隐居在终南山旁。说明朋友因为生活不得意要归隐。其中的“卧”表现了隐居生活的惬意。结合“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意思:你只管去吧,我不再苦苦寻问了。其实你何必以失意为念呢?那尘世的功名利禄总是有尽头的,只有山中的白云才没有穷尽之时,足以供你娱乐排遣了。可知,表现了作者很复杂的思想感情:既有对友人的安慰,又有自己对隐居的欣羡。因此,王维表情应配上微笑。
(三)(17分)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选自蒲松龄《狼》)
【乙】王右军①年减②十岁时,大将军③甚爱之,恒置帐中眠。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须臾,钱凤④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诈孰⑤眠。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及开帐,乃见吐唾从⑥横,信其实孰眠,于是得全。于时称其有智。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①王右军:王羲之。②减:不足。③大将军:王敦。④钱凤:人名,字世仪。
⑤孰:熟。⑥从: 纵。
9.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语。
(1)眈眈相向 (2)大将军甚爱之 (3)乃阳吐污头面
10.下列词语中画线的字,与“方欲行”中“方”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千方百计B.来日方长C.四面八方D.品行方正
11.下列句子中的“之”,和“不得不除之”中“之”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
B.友人惭,下车引之(《陈太丘与友期行》)
C.夫君子之行(《诫子书》)
D.求闻之若此(《穿井得一人》)
12.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及开帐,乃见吐唾从横,信其实孰眠,于是得全。
13.你认为【甲】文中的屠户和【乙】文中的王右军有什么相似之处?
【答案】9.(1)凶狠注视的样子 (2)非常 十分 (3)通“佯”,假装
10.B 11.B
12.(1)骨头已经没有了,(可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
(2)等到打开帐,却见王羲之流口水,于是相信他确实还在熟睡,王羲之因此得以保全性命。
13.示例:他们在面对危险时,都能沉着下来,冷静思考,懂得用智慧和勇气去战胜困难。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
(1)句意:瞪眼朝着屠户。眈眈:凶狠注视的样子。
(2)句意:大将军非常喜欢他。甚:很,非常。
(3)句意:就假装吐口水脏了头脸和被褥。阳:通“佯”,假装。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方欲行”意为:他正想离开。方:刚刚,正。
A.词义:想尽一切办法。方:方法、办法;
B.词义:未来日子还很长。方:刚刚、正;
C.词义:指各个方面,各个地方。方:方向;
D.词义:品德正直,行为端正。方:正直。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之”的意义和用法。“不得不除之”中“之”,代词,他,指王羲之。
A.助词,补音节,无意义;
B.代词,他,指元方;
C.助词,的;
D.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语:
(1)尽:完。而:可是。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并驱:一起跑。如故:像原来一样。
(2)及:等到。乃:却。信:相信。实:确实。得全:保全性命。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根据“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看出,屠户面对着被狼围攻的困境,他最终选择反抗,获得了成功,拯救了自己,看出他的勇敢救了自己。根据“乃阳吐污头面,诈孰眠”“及开帐,乃见吐睡从横,信其实熟眠,于是得全”可知,王羲之在一个危险的处境中,冷静从容,想出了办法自救,骗过了对方,看出是他的冷静、随机应变、勇敢救了自己。因此这两个人物相似之处是:当遇到危险的时候,沉着冷静,随机应变,靠智慧和勇气自救。
参考译文:
【甲】一个屠户傍晚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途中有两匹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
屠户害怕了,把骨头投给狼。一匹狼得到骨头就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屠户再次扔骨头,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了下来而先前得到骨头的狼又跟过来了。骨头已经没有了,而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齐追赶屠户。
屠户十分窘迫,担心前后遭受狼的夹击。他看见田野里有一个大麦场,麦场的主人在麦场里堆积柴草,覆盖成小山一样。屠户于是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起刀。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了,其中的另一只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时间长了,(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跃起,用刀劈砍狼的脑袋,又砍了几刀杀死了这匹狼。他正想离开,转身看柴草堆后面,另一匹狼正在柴堆打洞,打算将要从通道进入来攻击屠户的后面。身体已经进入了大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掉了狼的大腿,杀死了这匹狼。他才知道前面的狼是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法来诱骗敌人。
狼也真狡猾啊,而一会儿两匹都被杀死了,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乙】王羲之年纪不到十岁时,大将军非常喜欢他,常常把他放在自己的帐中睡觉。大将军有一次曾经先起来了,王羲之还没有起来。不一会儿,(王敦的参军)钱凤进来,王敦屏退他人和钱凤讨论事情。都忘了王羲之还在帐子里,他们说起要谋反的计划。这时王羲之醒来,听到他们的谈论之后,知道自己没有活的道理,就假装吐口水脏了头脸和被褥,假装睡得很熟。王敦议论事情到了一半才想起王羲之没起床。两人大惊说:“不得不除掉他。”等到打开帐,却见王羲之流口水,于是相信他确实还在熟睡,王羲之因此得以保全性命。当时的人称赞王羲之聪明。
(四)(6分)
权力
①黑熊、灰狼、狐狸组成一个强盗团伙,常常肆无忌惮地袭击羊群,使羊群不得安宁。
②羊群中的头羊决定采取分化瓦解的办法对付这伙强盗。于是采取进谗言、挑拨离间等办法,但都没有成功。因为黑熊、灰狼、狐狸团结得很紧密,它们并不相信谣言。
③后来头羊死了。死前,它把位置交给一位年轻的羊。这位年轻的羊并没有直接上任,而是提出了一个令大家十分吃惊的计划。它说,要请黑熊、灰狼、狐狸其中的一个来担任羊群的头领。
④对此,大家都坚决反对。但是被委以重任的年轻山羊却坚持自己的主张,它把这一决定传递给黑熊、灰狼、狐狸。它们都十分兴奋,谁要是当上羊群的头领,就意味着拥有整个羊群的指挥权,这里的好处太多了。
⑤可是,由谁来当这个羊群的头领呢?
⑥黑熊想:我在团伙中力气最大,做的贡献也不小,这羊群的头领应由我来当。
⑦灰狼想:我在团伙中最为凶猛,咬死的山羊最多,论贡献我最大,这羊群的头领理应由我来当。
⑧狐狸想:我在团伙中是智多星,很多点子都是我想出来的,我起的作用是最大的,这羊群的头领应由我来当。
⑨为此,它们争执起来,谁也不服谁。它们就这样僵持起来,火气越来越大。于是,黑熊首先起了杀机,它决定用武力除掉灰狼和狐狸,这样自己就自然会成为羊群的头领。
⑩黑熊趁灰狼不备忽然向它发起了攻击,一下子就咬断了灰狼的脖子。
⑪黑熊还准备向狐狸下手。
⑫狐狸看出黑熊的心思。它处处防备着黑熊,同时,准备除掉黑熊。
⑬它找到一个经过猎人伪装的陷阱,陷阱上面只有一层树枝。于是,它便躺在上面假装睡觉。因为狐狸身体轻,并没有陷下去的危险。
⑭黑熊发现有了动手的机会,于是它猛扑向狐狸,可狐狸迅速地躲开了,黑熊却一头栽进了陷阱里。
⑮剩下的只有狐狸了,它已对羊群构不成威胁。
⑯这时,众羊才知道,权力原来只是一个陷阱。
14.第⑤段中的“可是,由谁来当这个羊群的头领呢”有何作用?
15.本文结尾说:“权力原来只是一个陷阱。”你怎样理解这句话?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答案】14.承接上文年轻山羊提出的主张,引起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15.强盗们贪图权力,因为得到权力就意味着能占有更多的利益,所以权力就像陷阱一样,为了权力,它们钩心斗角,互相残杀。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应正确对待权力,公心用权,决不能为了一己私利而争夺权力,互相残杀。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段作用。
结合第④段“对此,大家都坚决反对。但是被委以重任的年轻山羊却坚持自己的主张,它把这一决定传递给黑熊、灰狼、狐狸。它们都十分兴奋,谁要是当上羊群的头领,就意味着拥有整个羊群的指挥权,这里的好处太多了”和第⑥段“黑熊想:我在团伙中力气最大,做的贡献也不小,这羊群的头领应由我来当”等内容可知,本段承接上文年轻山羊提出的主张,同时引出下文动物们的内心想法,因此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句子理解:本来黑熊、灰狼、狐狸团结得很紧密,可是为了当这个羊群的头领,得到更多更大的权力,强盗团伙之间的相互斗争削弱它们的力量使它们的团伙四分五裂,从而解除了它们对羊群的威胁。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团结得很紧密的团体,在权力的诱感面前,相互斗争,争得你死我活,看来权力就是一个陷阱,要正确、理性地对待权力。
(五)(19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春天,开在回家的路上
①立春了!天亮堂起来了!一条条树枝上那么多春天的眼睛。紫藤还在盘算着如何艳压群芳,春梅已悄悄冒出满身红蕾,早开了一朵两朵,和迎春一起撬开冬天的壳。
②在寒冷的日子里盼春,于料峭的日子里寻春,那些花不是花,芽也不是芽,而是温暖的感觉,明亮的化身,使人在黯淡的日子里保持着爱和希望。
③“明天回家吃炸糖糕吧。”母亲打来电话说。回家,回家。走在松软的田间小路上,一大片素净的蓝色小花突然出现在我的脚边,星星般灿烂!春天才掀开一角,它们已迫不及待抖落出一地春天。不,每朵小花都是一个盛开的春天。一种我从未注意过的花,竟齐刷刷开在我回家的路边!忙查“识花君”,是婆婆纳。再看一眼这明媚朴实的婆婆纳,不禁想起母亲纺织的老粗布。
④去年春天,听说村口来了一家印染花布的,母亲赶忙把她年轻时熬夜织成的最后一卷白粗布从箱底搬出来,请人印染上花色,反复洗晒晾干,捶平整,做好的十几个床单全分给了我和弟媳。那些粗布床单,冬暖夏凉,越铺越柔软。可惜,年轻的时候,我不懂。记得20年前我出嫁时,母亲问我要不要这种老粗布,我一口回绝说,只喜欢洋气的花洋布。就像从前,吃住在母亲身边的时候,我不知道我是生活在幸福里的人。
⑤“过了冬至,一天长一线,你瞧这条线又向北移了一指宽。”每年冬至一到,母亲常常指着地上的房檐影子说。爽朗的话语里充满无限的希冀和温暖,怕冷的我立即觉得春天就要来了。
⑥“春风吹,春风吹,吹绿了柳树,吹红了桃花……”每当我发了新书,母亲总是放下手中的活儿,坐下来,翻着课本,轻声读上一阵子。那种如饥似渴的沉醉使一旁幼小的我对读书充满莫名的亲近感和神圣感。小学三年级就被迫辍学的母亲把美丽的读书梦传给了我。
⑦花盆里的指甲草从泥里钻出两片圆圆的子叶。看着,盼着……终于茎叶间开出了紫的、红的花。母亲采几朵最新鲜的花儿配了白矾,于碗底的凹槽里捣成花泥,敷在我的指甲上,再用扁豆角叶子包好,白线缠紧。这样连染五六次,我的指甲便红得发紫,到学校比红夺冠的骄傲至今历历在目。
⑧与母亲同框的一幕幕,像许多落地生根的画,每一幅,都如春天般明亮而温暖。
⑨母亲是从外县远嫁过来的。老实巴交的父亲一贫如洗,母亲硬是把一个荒凉的家园变成了美丽的花园。我的伙伴丽说:“你们家的欢笑和明朗全是你娘带来的。”没错。我们家之所以成为一个家,我之所以拥有一个美好和谐的童年,全靠活成了一束光的母亲。
⑩长大后,我在村子里教书,中午常回家吃饭。“今天咋没听见你们学校的上课铃响?”有天吃饭的时候,母亲突然问我。我心里咯噔一声,说:“改点儿了,还没来得及调整。”原来还一直在牵挂着我,就像我一直牵挂着她一样。
⑪临走,母亲很自然地用手捏了捏我的自行车轮胎,然后拿来打气管打气。我立在那里,像个上学将走的孩童。“看这链子干的,你蹬着不沉呐?”母亲又拿来机油瓶子,用一根鸡毛沾满油,轻触着链子,另一只手缓缓转动脚蹬子。油一滴一滴渗进去,两三圈后,车链子变得油亮亮的。我蹬上充满气、膏过油的自行车,一缕风吹过耳边,飞向白云朵朵的蓝天。
⑫母亲七十多了,可不曾见她闲过。每次回家,儿时的大院子依然一派生机。康乃馨满盆子红,两丛大月季花开得灿灿的。青葱的小菜园里,母亲在浇水。叫一声:“娘!”“哎……”母亲应了一声。一颗心,便有了安处。
⑬儿子高考后的一天,母亲塞给我一个小包,悄悄说:“这是5000块钱,给孩子上大学用。”我心里一惊,饱经风霜的母亲哪儿来的钱?这钱不过是我平时给的零用钱加上每月一百多块的养老金,她舍不得花,一分一分从牙缝儿里省下来的罢了。
⑭母亲就这样生活了一辈子,她的生活态度和美好品质始终感染着我,引领着我迈向朴素真实的生活。
⑮回家的路是世界上最美的路。伴着一路的光和暖,女儿又回到了母亲身边。走进厨房,一盆热腾腾的糖糕刚刚炸好,“快吃吧!”甜蜜的童年时光又回来了。
⑯浅浅的春雨过后,红梅落了。玉兰推开门扉,“哗”的一声,杏花、桃花一树一树全开了。而我再无心赏春,一颗盼春、寻春的心早已被那片蓝色的婆婆纳占满。春色愈来愈浓,可怎么浓得过那片素净的小花——那是母亲的一片心啊。
(文/侯腊梅,有删改)
16.梳理本文的行文思路,将下面的框架图补充完整。
17.“春天”为什么会“开在回家的路上”?
18.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首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9.如何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20.文章回忆了母亲日常生活的多件小事,其中哪一件事打动了你?又引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请写出来。(不得抄袭文中的内容,不超出所给字格)
【答案】16.(1)路遇小花; (2)品味母爱; (3)歌颂母亲,/点明主旨
17.立春了,回家的田间小路上开满了婆婆纳;/在回家的路上,“我”回想起成长过程中母亲“我”无微不至的爱/以及她的生活态度和美好品质对“我”的感染,/感到如春天般明亮而温暖。
18.“盘算”指心里算计或筹划;“撬开”指把棍棒等的一头插入缝中或孔中,用力扳或压另一头,使东西移动或分开。/用两个词来写花,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其人格化,/形象地写出了紫藤的蓄势待放和梅花、迎春花不畏严寒早早开放的样子。
19.表达了对母亲朴实、勤劳的品质和乐观、优雅的生活态度的赞扬;/也表达了对母亲带给“我”的积极影响的感恩之情,/体现了“我”将继承母亲的优点,像她一样真实朴素而乐观地过好自己的生活的决心。
20.示例:文中的母亲在“我”发新书时总是放下活儿读书的情节打动了我,这种对书的热爱和她对孩子的言传身教让人感动。这让我想起我的母亲,作为一名优秀教师,她从来都以身作则,让我明白要勤奋学习,将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梳理和概括。
“描绘春景,奠定情感基调”对应第①段;
第一空。结合第②段“在寒冷的日子里盼春,于料峭的日子里寻春,那些花不是花,芽也不是芽,而是温暖的感觉,明亮的化身,使人在黯淡的日子里保持着爱和希望”,可概括为:路遇小花;
第二空。结合第⑨段“我们家之所以成为一个家,我之所以拥有一个美好和谐的童年,全靠活成了一束光的母亲”,可概括为:品味母爱;
第三空。结合第⑭段,“母亲就这样生活了一辈子,她的生活态度和美好品质始终感染着我,引领着我迈向朴素真实的生活”,可概括为:歌颂母亲,点明主旨。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
结合第③段“走在松软的田间小路上,一大片素净的蓝色小花突然出现在我的脚边,星星般灿烂!春天才掀开一角,它们已迫不及待抖落出一地春天。不,每朵小花都是一个盛开的春天。一种我从未注意过的花,竟齐刷刷开在我回家的路边!忙查‘识花君’,是婆婆纳”分析,立春了,回家的田间小路上开满了婆婆纳;
结合第⑨段“我们家之所以成为一个家,我之所以拥有一个美好和谐的童年,全靠活成了一束光的母亲”、第⑭段“母亲就这样生活了一辈子,她的生活态度和美好品质始终感染着我,引领着我迈向朴素真实的生活”分析,在回家的路上,“我”回想起成长过程中母亲对“我”无微不至的爱以及她的生活态度和美好品质对“我”的感染,感到如春天般明亮而温暖。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开头段中,“紫藤还在盘算着如何艳压群芳,春梅已悄悄冒出满身红蕾,早开了一朵两朵,和迎春一起撬开冬天的壳”,写了紫藤、春梅、迎春等花朵迎接春天的情景。“盘算”原指心里算计或筹划,对事情的经过或结果进行仔细而从容的反复思考。“撬开”指用杠棒或尖利的工具借助支点拨动而打开东西。紫藤“盘算”、春梅“撬开”,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花以人的心理和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紫藤静候春天、蓄势待放的样子和春梅满身红蕾,开了一朵两朵,和迎春不畏严寒早早开放的样子。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理解。
第⑭段“母亲就这样生活了一辈子,她的生活态度和美好品质始终感染着我,引领着我迈向朴素真实的生活”,是对母亲的评价。
“母亲就这样生活了一辈子”表达了对母亲朴实、勤劳的品质和乐观、优雅的生活态度的赞扬;“她的生活态度和美好品质始终感染着我”写出母亲带给“我”的积极影响;结合第⑨段中“我们家之所以成为一个家,我之所以拥有一个美好和谐的童年,全靠活成了一束光的母亲”分析,表达了对母亲带给“我”的积极影响的感恩之情;“引领着我迈向朴素真实的生活”也体现了“我”将继承母亲的优点,像她一样真实朴素而乐观地过好自己的生活的决心。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阅读拓展。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写出文中打动自己的情节,并说说自己的联想和感悟即可。
示例:儿子高考后的一天,母亲塞给“我”5000块钱,让“我”给孩子上大学用,这一情节令我感动。母亲饱经风霜,几乎没有收入,这5000块钱不过是“我”平时给的零用钱加上每月一百多块的养老金积攒的,对她来说不啻一笔巨款。这让我想起我妈妈省吃俭用,从不舍得在自己身上多花一分钱,但为了我买学习资料和上辅导班等,却不惜一切代价。我从中明白了父母对子女的无私的爱,宁可苦了自己,也要为子女付出全部。
三、应用(7分)
21.综合性学习。
学校拟开展“漫步文学部落”的系列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活动启动仪式上,学生代表小文写了一段开场白,请仿照横线处续写两句。
同学们:文学是一座充满智慧的知识宝库。在这座广袤的知识宝库里,多姿多彩的人生画卷尽收眼底。你看:作家朱自清用多彩的春景为我们打开一扇文学之门;诗人郭沫若用他的奇思妙想把我们引入想象的世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你也是文学爱好者,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启程,踏上快乐的文学之旅,感受成长的喜悦吧!
(2)学校准备筹建文学社团,拟在全校征集一个文雅、富有文学气质的社团名称。请参照示例,为社团取名并阐释其寓意。
示例:
名称:含苞待放文学社
寓意:文学社如鲜嫩的花骨朵一般,在未来的路上慢慢地绽放,一点一点地展现她的美丽。
名称:______________
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作家鲁迅用美女蛇的传说让我们想象百草园的神秘; ②世纪老人冰心用她那清新隽永的小诗告诉我们人生的道理;词人苏轼用中秋之月替我们遥寄对亲人的祝福。(句式不求一致,但作家和作品内容的表述需一致。两句即可)
(2)①示例一:名称:向阳而生文学社 ②寓意:文学社如向阳的花朵,无论何时,永远朝着阳光,积极向上地绽放,用她的正能量感染身边的人。
示例二:名称:清风文学社寓意:好书如清风,拂面而来。
【解析】
(1)本题考查仿写和续写。结合所给句式(身份+作者+用什么+为我们+动宾结构的短语)进行仿写和续写即可。注意续写内容须来自本学期所学课文,作家和作品内容的表述一致。
示例:作家老舍用温馨的冬景为我们描绘一幅水墨之画;童话家安徒生用奇特的想象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令人深思的故事。
(2)本题考查仿写的能力。要参照示例,为社团取名并阐释其寓意。示例:
名称:桃花坞文学社
寓意:桃花坞取自桃花源,有美好之意,把文学社比作桃花源的村落,有文学气息。
四、作文(60分)
22.朱自清偏爱初春的花草,冰心钟情夏日的荷影,史铁生难忘秋日北海的菊花,老舍喜欢冬日里秀气的山和水。他们或是单纯地喜爱着草木荣枯的景象,或是因为一个人、一件事再也忘不了那朵花、那些树。
请你以“记忆中的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入一个人、一种植物或某处景物……将题目补充完整。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书写规范工整,美观大方;④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人名等;⑤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
【答案】略。描绘春景,奠定情感基调
→
(1)______,引发回忆
→
回忆往事,(2)______
→
(3)_______________
→
再绘春天景象,深化主题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菏泽市鲁西新区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共25分,古诗文阅读理解,共20分,名著阅读理解,共5分,现代文阅读理解,共20分,写作,共50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乐陵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阅读,应用,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乐陵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山东省乐陵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山东省乐陵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