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7 散文诗二首——荷叶·母亲 教案3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7 散文诗二首——荷叶·母亲 教案3第1页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7 散文诗二首——荷叶·母亲 教案3第2页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7 散文诗二首——荷叶·母亲 教案3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语文7* 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7* 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抽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问题,齐读课文4-7段,思考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题
    荷叶•母亲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七年级
    学习
    目标
    1、学习散文诗以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2、品味文章的精美语言,体会文中浓浓的母女情。
    3、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重点
    1、体会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2、体会人间至深至爱的亲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难点
    品味散文诗的精美语言,理解诗句中限制、修饰性词语的表达作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大家是不是都听过这首歌:《烛光里的妈妈》,我们来听几句歌词:“您的黑发泛起了霜花,您的脸颊印着这多牵挂。您的腰身倦得不再挺拔,您的眼睛为何失去了光华……”
    你能说说妈妈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吗?对,大家都会说,这是因为母爱!母亲把所有的爱都给了我们,自己却变得不再年轻漂亮,不再光华依旧!今天我们来学习冰心的《荷叶·母亲》,再一次体会一下母爱是什么。
    品歌词,体会歌词中浓浓的母爱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堂课的学习内容。
    感知课文
    听录音,思考问题:
    1、作者以《荷叶·母亲》为题,结合课文说说“荷叶”和“母亲”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点拨:作者把母亲比作荷叶,用荷叶对红莲的庇护象征母亲给孩子的爱护。
    2、一首诗就像是一幅画,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怎样的一幅图画呢?这幅图画中包含了哪些内容?由此你联想到了什么?
    点拨:展现了风雨中荷叶为红莲遮挡风雨的图画。图画中包含了红莲、荷叶。由此联想到了为我们遮风挡雨的母亲,联想到了母爱。因此,要读出感情,语速要稍慢,读出温馨和深情。
    学生听录音,并在课文中进行概括或找出关键词语。
    培养学生概括和抓关键词语的能力。
    知识积累
    走近作者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笔名出自“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其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和小说散文集《往事》。她的诗以歌颂母爱、童真、自然为三大主题。
    学生做笔记。
    督促学生积累文学常识。
    诗歌概况
    《荷叶·母亲》选自《往事(一)——生命历史中的几页画面》,题目是编者加的。原题为《往事(一)》之七,这首散文诗是冰心的一篇很典型的以母爱为主题的诗作。
    学生做笔记。
    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和目的。
    预习检测
    生难字
    菡萏(hàn dàn) 徘徊(pái huái)
    欹(qī)斜 姊(zǐ)妹
    莲蓬(pénɡ) 荫蔽(bì)
    徘徊(pái huái) 烦闷(mèn)
    读,并做好笔记。
    扎实基础知识大关。
    形似字
    蒂(dì):并蒂莲
    谛(dì):谛听
    啼(tí):啼哭
    瑞(ruì):瑞雪
    揣(chuǎi):揣测
    喘(chuǎn):喘气
    湍(tuān):湍急
    词语积累
    适意:心情不愉快。
    花瑞:指花儿带来的好兆头。
    菡萏:荷花的别称,这里指红莲的花蕾。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
    敧斜:倾斜,歪斜。敧,倾斜。
    荫蔽:(枝叶)遮蔽。
    讲授新课
    一、抽读课文第一部分(1-3段),思考问题:
    1、用一句话概括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点拨:写得到红莲的经过并由此引出对故乡园子内莲花的回忆。
    2、第2、3两段主要写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红莲是全文主要的描写对象,由院子中的红莲转而回忆九年前月夜里祖父和“我”的谈话。花瑞人祥,并蒂莲的开放展示出吉祥的征兆,从而把花和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下文以花喻人埋下伏笔。
    3、第3段祖孙俩的对话有什么作用?
    这是语言描写,通过对话,由花及人,把三姊妹比作并蒂莲,为下文的以花喻人做好了铺垫。
    二、齐读课文4-7段,思考问题。
    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点拨:主要写了雨打红莲的过程和荷叶庇护红莲的感人情景。
    2、第4段采用了什么写法?为什么要描写夜雨后两缸红莲花的情况?
    点拨:这是欲扬先抑的写法。作者用“烦闷”写出“我”在雨夜的心情,为后面写“我”的感动蓄势。
    写雨夜后的两缸红莲,是为了与白莲相对比,突出红莲的生机与活力。
    3、“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敧斜”句中“敧斜”一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点拨:“敧斜”即“倾斜”的意思,这里形象地写出了红莲被雨水打击后无处躲藏、东倒西歪的情形,为后文突出荷叶庇护红莲作铺垫。
    4、“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中“无力的水珠”象征了什么?
    点拨:荷叶象征母亲,在荷叶的庇护下,一切的打击都是那么的无力。因此,这“无力的水珠”正象征着困难和打击。这里,作者用水珠的无力反衬了荷叶(母爱)的伟大和圣洁。
    抽读课文第三部分(8-9段),思考问题:
    1、概括这部分的大意。
    点拨:作者用直抒胸臆的方法,歌颂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2、“心中的雨点”指什么?如何理解这段话所表达的感情?
    点拨:“心中的雨点”喻指人生道路上的风风雨雨。这段话中的红莲是“我”,荷叶是母亲,温馨感人,爱意浓浓。母爱博大无边,伟大无穷。“心中的雨”只有母爱才能化解。母亲就是我们的生命中永远为我们遮蔽风雨的人。自然界的雨点是可见的、有形的,“心中的雨点”却是无形的。结尾直抒胸臆,卒章显志。
    概括大意。
    思考问题,整理答案。
    概括段意。
    讨论交流。
    讨论交流。
    讨论交流。
    学生思考问题,然后做笔记。
    考查学生对开头句(段)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把握欲扬先抑的写法特点。
    培养学生品味文章语言的能力。
    培养学生品味重点字词的能力。
    培养学生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能力。
    拓展延伸
    作者看了几次红莲?其心情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
    点拨:
    三看红莲:雷雨到来之前的红莲——雨打时的红莲——荷叶覆盖的红莲
    三种情绪:烦闷——不适意——不宁的心绪散尽
    “烦闷”是因为半夜的雨让白莲凋谢了,白瓣儿像小船一样散漂在水面上,开得正艳的红莲会不会遭遇白莲的命运呢?
    “不适意”的原因是雷雨越下越大,红莲被打得左右攲斜,“我”无法可想。
    “不宁的心绪散尽”是因为母亲唤我回屋的同时,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正倾侧下来覆盖在红莲上面。母亲保护女儿的同时,荷叶正保护着红莲(暗示母亲像荷叶)。
    作者情绪的变化与红莲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一起。花本无情人有情,荷叶因有保护红莲这一伟大的举动,形象更美更高大了。那么像荷叶一样的母亲呢?这样文章由景自然生出对母亲的赞美之情(由景及情,情景交融)。
    学生看书并思考,整理答案。
    培养学生整理文章内容,归纳文章重点的能力。
    课堂练习
    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菡萏( ) 徘徊( )
    欹斜( ) 姊妹( )
    莲蓬( ) 荫蔽( )
    烦闷( )
    答案:hàn dàn pái huái
    qī zǐ
    pénɡ bì
    mèn
    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1)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
    敧斜。
    敧斜: 。
    仍是不适意。
    适意:_______________。
    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慈怜:_______________。
    答案:(1)倾斜,歪斜。
    (2)开心,满意。
    (3)慈祥而爱怜。
    3、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荷叶·母亲》是现代著名作家冰心的一首散文诗。
    B.《荷叶·母亲》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是托物言志。
    C.《荷叶·母亲》中“荷叶”像征着伟大的母爱。
    D.《荷叶·母亲》一文中“心中的雨点”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
    点拨:B。本文的主要表现手法是借景抒情。借荷叶表达作者对伟大母爱的赞美。
    注音。
    解释词语。
    讨论交流。
    巩固本课重点字的读音。
    结合句子,理解词意。
    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
    作业布置
    课后收集赞美母爱的名言,注明作者。
    学生课后根据要求完成作业。
    让学生养成积累素材的习惯。
    课堂小结
    作者将情绪寄托于具体的景物,花大量的笔墨写莲花和荷叶,为抒发对母亲的赞美之情设置生动的情景。写母亲是抒情,写莲花和荷叶是写景,两者结合,使情因景美而更真,景因情真而更美。使文章达到生动形象、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听老师归纳,结合课文深思。
    一篇文章讲解中的画龙点睛之处。这一小结主要抓住写景抒情的写法特点,有一定的指导性。
    课堂板书
    荷叶母亲
    冰心
    三看红莲:雨前红莲
    借物喻人
    赞颂母爱
    雨打红莲
    叶覆红莲
    三种情绪:烦闷 不适意
    不宁心绪散尽
    学生做笔记。
    给学生直观的感觉。

    相关教案

    初中语文荷叶·母亲/冰心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荷叶·母亲/冰心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核心素养目标,教学重点,过程与方法,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课时,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22 诗二首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22 诗二首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检查预习,激趣导入,细听朗读,初步感知,圈点勾画,深入分析,含英咀华,品读悟情,拓展延伸,总结全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七年级上册荷叶母亲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上册荷叶母亲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仔细研读,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