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解析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
    • 原卷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x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第1页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第2页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第3页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无答案第1页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无答案第2页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无答案第3页
    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科幻影片《流浪地球》讲述了地球因太阳“氦闪”而被迫逃离太阳系寻找新家园的故事。右图为“地球流浪过程示意图”,“流浪地球”计划分为三步:第一步,终止地球自转;第二步,将地球推入木星轨道;第三步,借助木星引力,将地球弹射出太阳系,经星际流浪,抵达新家园。完成下面小题。
    1. 在地球流浪经历的 A—B—C 三个时期中,地球所属的天体类型分别是( )
    A. 行星-行星-行星B. 行星-卫星-卫星
    C. 行星-卫星-恒星D. 行星-卫星-行星
    2. 比邻星能成为地球的新家园,是因为比邻星可以为地球提供( )
    A. 大量液态水B. 适宜的大气C. 稳定的光照D. 安全的空间轨道
    【答案】1. A 2. C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据所学知识可知,围绕恒星转动的天体为行星,围绕行星转动的天体为卫星。据图可知,A位置绕恒星太阳转动为行星;材料信息表明,将地球推入木星轨道,借助木星引力,弹射出太阳系,由此判断,B位置时的地球并没有被木星捕获,成为其卫星,不然不可能弹射出太阳系,因此B位置时地球仍为行星;C位置绕恒星比邻星转动为行星,综上所述,无论地球运动到哪个位置,都是行星,故选A。
    【2题详解】
    比邻星是恒星,能发光发热,所以能成为地球新家园是因为比邻星可以为地球提供稳定的光照条件,C正确。ABD错。故选C。
    【点睛】比邻星和太阳一样是恒星,比邻星当然可以发光发热(表面温度有2500-5000绝对温度)。只是由于比邻星是红矮星,而且离地球比太阳远得多,所以我们看到的就不那么亮了。
    某天,小明同学吃完晚饭出来散步,对着西南方天空拍下了如下所示天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据图可知,该日( )
    A. 应该是农历下半月B. 大约是农历初四前后
    C. 月亮在下半夜可见D. 过后半月还是蛾眉月
    4. 根据图中出现的天文现象推测,太阳、地球、月球、木星之间的位置关系是( )
    A. B.
    C. D.
    【答案】3. B 4. A
    【解析】
    【3题详解】
    依据材料可知,该月相傍晚出现在西南方天空,应为蛾眉新月,其出现在新月与上弦月之间,因此出现在农历的上半月、上半夜;由于其位于西方天空、亮面凸向西边,因此可能是初四前后,过后半月应是亏凸月,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4题详解】
    此刻木星与月球同框出现,以地球视角来看,木星与月球相距应该不会太远,且木星应比月球靠东,可以排除C、D(C、D项中由于太阳阻挡,木星不可见);当天是上半月的蛾眉月,太阳与月球、地球非直角(直角时应该是弦月)、非平角(一条线上时满月或新月),应呈一定锐角,由此可知A正确,B错误。故选A。
    【点睛】月相变化的顺序是:新月—蛾眉月—上弦月—盈凸—满月 —亏凸—下弦月—残月—新月,以此循环,月相变化是周期性的,周期大约是一个月。
    下图为地球不同纬度间太阳辐射的收入与长波辐射支出图。完成下面小题。
    5. 下列说法正确是( )
    A. 高纬度地区热量支出小于收入B. 低纬度地区热量收入大于支出
    C. 中纬度地区热量支出小于收入D. 两极地区热量收入大于支出
    6. 太阳辐射的吸收值低纬度地区大于高纬度地区的原因是( )
    ①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大 ②高纬度地区冰雪反射率大
    ③低纬度地区植被覆盖率高 ④高纬度地区晴天多降水少
    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
    【答案】5. B 6. A
    【解析】
    【5题详解】
    由图可知,高纬度地区热量支出大于收入,A错误;低纬度地区热量收入大于支出,B正确;中纬度部分地区热量支出小于收入,部分地区热量支出大于收入,C错误;两极地区热量收入小于支出,D错误。故答案选B。
    【6题详解】
    太阳辐射吸收值低纬度地区大于高纬度地区的原因是,一方面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大 ,太阳辐射强,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小 ,太阳辐射弱;另一方面高纬度地区冰雪反射率大,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少,低纬度地区无冰雪覆盖,反射率小,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多,①②正确;低纬度地区植被覆盖率高,会导致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弱;高纬度地区晴天多降水少,会导致吸收的太阳辐射多,③④错误。故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选A。
    【点睛】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主要有四个:1.纬度位置纬度低则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短,被大气削弱得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多;反之,则少。2.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由于云层少且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阴雨的天气,由于云层厚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弱。3.海拔高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4.日照长短日照时间长,获得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短,获得太阳辐射弱。
    2024年5月9日,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发布磁暴预警,受到高能带电粒子抛射过程(太阳风)的影响,5月10日、11日可能出现地磁活动,其中5月11日可能发生中等以上地磁暴,预计地磁活动将持续到5月11日甚至5月12日。地磁暴是一种典型的太阳爆发活动,简称磁暴。完成下面小题。
    7. “高能带电粒子抛射(太阳风)”出现在太阳的( )
    A. 光球层B. 色球层C. 日冕层D. 日核层
    8. 此次磁暴给地球带来的影响可能有( )
    ①泰国夜空有可能观察到极光现象 ②冰岛夜空有可能观察到极光现象
    ③滑坡或泥石流出现概率大为提高 ④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和信号传输
    A. ①②B. ②④C. ②③D. ③④
    【答案】7. C 8. B
    【解析】
    7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高能带电粒子抛射(太阳风)”出现在太阳的日冕层,C正确;黑子出现在太阳的光球层,A错误;耀斑、日珥出现在太阳的色球层,B错误;日核层为太阳的内部圈层,D错误,故选C。
    【8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极光现象在中高纬度地区的夜晚可见,泰国低纬热带地区,观察不到极光现象,①错误;冰岛纬度较高,有可能观察到极光现象,②正确;“磁暴”只会影响地球上空的电离层和磁场,并不会直接影响地球内部的滑坡或泥石流的出现,③错误;“磁暴”发生时,耀斑爆发时发射的物质会干扰电离层,从而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和信号传输,④正确,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发射的电磁波会干扰地球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短波通讯;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干扰地球磁场,使地球出现“磁暴”现象;同时,高能带电粒子冲进两极地区,与那里的高空稀薄大气相互碰撞,还会出现极光;另外,地球上的一些自然灾害(如地震、水旱灾害等),与太阳活动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海水温差发电是利用表层海水与深层海水的温差进行发电,海水温差越大发电效率越高。下图为同一经线上不同纬度海水温度的垂直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关于该经线上不同纬度海水温度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各纬度海水温度随深度增加而增加B. 各纬度表层海水温度差异不大
    C. 低纬度上层海水温度递减速率最快D. 高纬度海水温度垂直变化最大
    10. 我国以下海域中海水温差发电效率最高的是( )
    A. 渤海B. 黄海C. 东海D. 南海
    【答案】9. C 10. D
    【解析】
    【9题详解】
    读图可知,水深在一千米以内的海水水温随深度变化较大,1 000 m以下变化很小,A错误;海水的温度一般从赤道向两极递减,B错误;低纬度上层海水温度较高,垂直递减速率最快,C正确;高纬度海水温度垂直变化最小,D错误。故选C。
    【10题详解】
    我国濒临的四大海洋中,南海位于热带,光照强烈,海域表层水温高,深层海水温度低,温差能资源最为丰富,海水温差发电效率最高,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海水温度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1)表层海水温度分布规律:太阳辐射的季节差异,同一海域:夏季>冬季。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不同纬度:低纬>高纬。洋流的性质,同一纬度:暖流区>寒流区(2)垂直水温分布规律:1 000 m以内:随深度增加而降低,海水导热率低,太阳辐射集中在表层。1 000 m以下:变化很小,经常保持低温。
    人们根据潮涨潮落的规律,赶在潮落的时机,到海岸的滩涂和礁石上打捞或采集海产品的过程,称为赶海。我国福建的平潭岛分布有泥质海岸和砂质海岸,泥质海岸多处于潮间带之间,成为海蛎、毛蚶、花蛤等贝类的主要产地,也是“赶海”的重要活动地。下图为福建平潭岛某日潮汐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如果赶海时间约2小时,据图分析当日最佳的“赶海”时间是( )
    A. 4:00至6:00B. 6:00至8:00
    C. 7:00至9:00D. 18:00至20:00
    12. 下列关于潮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农历每个月会发生一次大潮和一次小潮
    B. 白天的海水上涨称为潮,晚上的海水回落称为汐
    C. 海浪、潮汐、洋流是表层海水运动的三种主要形式
    D. 地震和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是引起潮汐的主要原因
    【答案】11. B 12. C
    【解析】
    【11题详解】
    赶海是人们赶在潮落的时机,即潮落时有利于收集海产品,结合图中信息可知6:00至8:00时刻潮高下降至最低的时段,是赶海的最好时间,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2题详解】
    农历每个月会发生2次大潮和2次小潮,A错误;白天的海水涨落称为潮,晚上的海水涨落称为汐,B错误;海浪、潮汐、洋流是表层海水运动的三种主要形式,C正确;地震和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是引起海啸的主要原因,D错误。故选C。
    【点睛】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①过度捕捞,造成传统经济鱼类资源不断衰减;②围垦和人口填海造陆,导致海洋生态环境变化引起物种减少;③海洋污染及某些海洋工程造成的近岸海域生态环境恶化,导致海洋生物资源衰减。
    地层和生物化石是研究地球演化历史的重要途径,如图为某地地层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图中地层形成的地质年代正确的是( )
    A. ①—中生代B. ②—新生代C. ⑤—元古宙D. ⑥—中生代
    14. 据图推测③地层形成时期的地理环境最可能是( )
    A. 森林茂密B. 海域环境C. 荒漠广布D. 冰雪广布
    【答案】13. B 14. A
    【解析】
    【13题详解】
    读图可知,①为岩浆岩,切穿了所有岩层,形成时期应晚于最上方的被子植物化石所在岩层,被子植物繁盛于新生代,故①岩层应在新生代,不可能在中生代,A错误;②岩层含有被子植物化石,被子植物繁盛在新生代,因此②岩层形成于新生代,B正确;⑤岩层含有三叶虫化石,三叶虫子生活在古生代,而元古宙在古生代之前,C错误;⑥岩层在含三叶虫所化石岩层之下,形成时代应早于该岩层(该岩层形成于古生代某时期),不可能是中生代,D错误。故选B。
    【14题详解】
    读图可知,③地层含有恐龙化石,恐龙生活在中生代,恐龙大多生活在陆地上,恐龙的直接和间接食物来源于森林植被,因此③地层形成时期应该森林茂密,不太可能是海域环境、荒漠广布、冰雪广布,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点睛】中生代(距今2.52亿年-6600万年)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由于板块运动剧烈,联合古陆在三叠纪晚期开始解体,各大陆向现在的位置漂移。中生代爬行动物盛行,典型动物为恐龙,中后期开始向鸟类发展,出现小型哺乳动物。中生代裸子植物极度兴盛,在陆地植物中占主要地位,中生代成为重要的成煤时期。中生代末期发生物种大灭绝事件。
    喀斯特地貌发育受石灰岩分布、地壳运动、气温和降水影响。石灰岩主要形成于清澈而温暖的浅海环境。我国某地地表喀斯特地貌包括峰林、峰丛、孤峰等(如下图),该地石灰岩形成于同一时期且厚度相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根据水溶蚀程度,该地峰林、峰丛、孤峰中石灰岩接受溶蚀的先后次序是( )
    A. 孤峰中的石灰岩、峰丛中的石灰岩、峰林中的石灰岩
    B. 峰林中的石灰岩、孤峰中的石灰岩、峰丛中的石灰岩
    C. 孤峰中的石灰岩、峰林中的石灰岩、峰丛中的石灰岩
    D. 峰丛中的石灰岩、峰林中的石灰岩、孤峰中的石灰岩
    16. 喀斯特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有( )
    ①土壤肥沃,适合发展种植业②地表水丰富,生产生活供水充足
    ③地貌景观丰富独特,适合发展旅游业④地表破碎,地形崎岖,交通不便
    A. ①③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答案】15. C 16. C
    【解析】
    【15题详解】
    石灰岩出露地表时间越早,接受流水溶蚀越早。峰丛基部石灰岩连续且较厚,流水溶蚀程度较轻,接受溶蚀时间较晚;峰林基部石灰岩厚度变薄,断续相连,流水溶蚀程度较重,接受溶蚀时间较早;孤峰基部石灰岩分离,厚度最薄,流水溶蚀程度最严重,接受溶蚀时间最早。所以接受溶蚀的先后次序是:孤峰中的石灰岩、峰林中的石灰岩、峰丛中的石灰岩,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6题详解】
    喀斯特地貌区地形起伏大,交通不便,④正确;地表水土流失严重,土壤瘠薄,不适合发展种植业,①错误;喀斯特地貌岩石裂隙发育,多溶洞、地下河,地表水极易下渗为地下水,因此地表水缺乏,②错误;地貌景观丰富独特,适合发展旅游业,③正确。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喀斯特地貌是喀斯特作用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地貌类型,喀斯特作用的本质是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岩石的可溶性是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
    借助“余姚天气”微信公众号,我们可以实时欣赏四明山的云海景观。图1为某时刻四明山白鹿峰云海景观。图2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7. 受云海影响,图2中的( )
    A. ①增大B. ②不变C. ③减小D. ④减小
    18. 白天四明山白鹿峰垂直方向上近地面等温面与等压面分布状况,正确的是( )
    A. 甲B. 乙C. 丙D. 丁
    【答案】17. C 18. D
    【解析】
    【17题详解】
    ①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②为大气逆辐射,受云海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①减少,大气逆辐射②增强,AB错误;③为地面辐射,受云海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地面辐射③也会减少,C正确;④为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受云海影响,④增强,D错误。故选C。
    【18题详解】
    白天四明山白鹿峰升温快,温度高于同高度的山谷,等温面向高处弯曲;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形成低压,等压面向下弯曲。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山谷风热力环流:白天山坡附近的空气距地面近,吸热多,升温快,气温较高;山谷上空的空气距地面远,吸热少,升温慢,气温较低。山坡处热气流上升形成谷风。夜晚山坡附近空气与山谷上空空气相比,距地面近,降温快,温度低,冷气流沿山坡下沉,形成山风。
    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以上,呈阶梯状分布于河流两侧的地形称为河流阶地。下图为河流阶地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9. 河流阶地成为早期人类主要聚居地是因为( )
    ①地形平坦 ②便于狩猎 ③土壤肥沃 ④便于防御
    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
    20. 下列对该河流剖面的推断,正确的是( )
    A. 图中阶地形成的时间顺序为Ⅲ、Ⅱ、ⅠB. 阶地堆积物在垂直方向上无分选性
    C. 该处河流剖面最可能位于河流下游D. 该地地壳共经历了两次间歇性抬升
    【答案】19. C 20. A
    【解析】
    【19题详解】
    早期的人类遗址多在河流阶地,主要是因为河流阶地地形平坦,多沉积物土壤肥沃,靠近河流,灌溉方便,便于农耕,①③正确;故选C;阶地上不好隐蔽,不便于狩猎和防御,②④错误。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0题详解】
    阶地按上下层次分级,级数自下而上按顺序确定,愈向高处年代愈老,所以Ⅰ阶地形成时间最晚、Ⅲ阶地形成时间最早,A正确;阶地物质是流水或风力沉积形成,分选性较好,B错误﹔河流下游为宽而浅的槽形谷,图中的河谷相对较深,与下游的河谷不符,C错误﹔图中有三级阶地,说明地壳经历了三次间歇性抬升,D错误。故选A。
    【点睛】河流下切侵蚀,原来的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之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上,这种地形称为河流阶地。阶地的形成主要是在地壳垂直升降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形成的,是地球内外部动力地质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几级阶地,就有过几次运动;阶地位置,级别越高,形成时代越老。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选两个且选对得3分,每小题选一个且选对得2分,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2024 年 5 月 12 日北京时间 19 时 39 分,墨西哥南部恰帕斯州沿岸近海发生 6.4 级地震,震源深度 80 公里。下图为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其中A、B 表示两个不连续面,C、D、E、F 表示地球的圈层。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1. 关于此次地震的地震波传播过程中的波速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
    A. 穿过A 界面时,纵波和横波速度加快
    B. 穿过A 界面时,纵波和横波速度减慢
    C. 到达B 界面时,纵波速度大减,横波消失
    D 到达B 界面时,纵波速度消失,横波加快
    22. 下列关于地球的内部圈层说法正确的是( )
    A. C 层和D 层组成了岩石圈B. F 层的物质为固态
    C. E 层表示的范围是上地幔D. C 层是连续而规则的圈层
    【答案】21. BC 22. AC
    【解析】
    【21题详解】
    根据震源深度,可以判断出本次地震发生的位置位于地幔中。根据图像判断,A为莫霍面,B为古登堡面。故当地震波从下往上穿过莫霍面时因为密度减小,所以横波、纵波传播速度减慢,B正确,A错误,当地震波从震源到达界面B时,波的传播方向是向地球内部传播,结合所学横波纵波在向地球内部传播时,横波消失,纵波速度下降,故C正确,D错误。故选BC 。
    【22题详解】
    C层为地壳,D层为上地幔的顶部,故C和D组成岩石圈,A正确。F为外核,物质应该为液态或熔融态,B错误。E层范围从莫霍面到深度 900km处,为上地幔,C正确。C层是地壳,地壳是连续不规则的圈层,故D错误。故选AC。
    【点睛】地震的能量以波动的方式向外传播,形成地震波。地震波有纵波(P波)和横波(S波)之分。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均能传播;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2023年6月4日6时33分,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返回舱在距地面大约10千米的对流层时会自动打开降落伞,保障其以安全速度着陆。下图为返回舱着陆时的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 返回舱打开降落伞时所在的大气层( )
    A. 天气现象复杂且多变B. 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
    C. 直接热源来自太阳辐射D. 厚度随纬度升高而减小
    24. 返回舱选择东风着陆场着陆,主要考虑该地( )
    A. 人烟稀少,安全性好B. 风力强劲,便于着陆
    C. 地形平坦,视野开阔D. 植被稀疏,运输方便
    【答案】23. AD 24. AC
    【解析】
    【23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返回舱在距地面大约10千米的对流层时会自动打开降落伞”及读图可知,返回舱打开降落伞时所在的大气层为对流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流层因对流运动强度而厚度不均,大致随纬度增高而变薄,D对;对流层上冷下热,容易产生对流,因此大气对流运动显著,并不以平流运动为主,B错;对流层集中了大气中绝大多数水汽和尘埃,加上对流运动显著,容易成云致雨,天气现象复杂多变,A对;对流层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弱,但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能力很强,因此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自地面长波辐射,C错。故选AD。
    【24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提示,内蒙古东风着陆场属于内蒙古高原,境内地势平坦开阔,适宜成为着陆场,C对;该地人口稀少,航天器着陆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小,安全性好,A对;风力强劲,不利返回舱着陆,C错;该地无大江大湖,少森林(植被稀疏),航天器着陆时较为安全且易于被发现,D错。故选AC。
    【点睛】人们依据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将大气自下而上依次划分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1)对流层的特点: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2)平流层的特点: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气流以水平运动为主。适合飞机飞行。(3)高层大气的特点:气体稀薄,具有电离层,对无线电短波通信有重要作用。大多数人造天体也在此层运行。
    几乎每架飞机驾驶舱内都有气压高度表,用来为飞行员指示飞机的飞行高度。一般商用飞机在5.5千米高度以上是沿着标准大气恒定气压的航线飞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 当飞机飞行在不同地区时,下列示意图能正确反映其所在地气温垂直方向变化的有( )
    A. ①B. ②C. ③D. ④
    26. 当商用飞机在8千米高空从暖空气区飞入冷空气区时,飞机一般会( )
    A. 降低飞行高度B. 拉升飞行高度
    C. 沿等高面飞行D. 沿等压面飞行
    【答案】25. AC 26. AD
    【解析】
    【25题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递减;对流层在低纬度地区平均高度为17~18千米,在中纬度地区平均为10~12千米,高纬度地区平均为8~9千米,即对流层高度随纬度增加而降低。由图示四地的近地面温度和气温随高度升高递减的高度可知:①地近地面气温低于0℃,故该地纬度较高,对流层高度在8千米左右,与高纬度地区对流层平均高度相符,A正确;②地近地面气温低于0℃,故该地纬度较高,但对流层高度在17千米左右,与高纬度地区对流层平均高度不符,B错;③地近地面气温20℃,故该地纬度较低,对流层高度在17千米左右,与中低纬度地区对流层平均高度相符,C正确;④地近地面气温20℃,故该地纬度较低,对流层高度在8千米左右,与中低纬度地区对流层平均高度不符,D错。综合上述分析,本题选AC。
    【26题详解】
    依据材料信息:“一般商用飞机在5.5千米高度以上是沿着标准大气恒定气压的航线飞行”,故飞机一般会沿等压面飞行,D正确;由于近地面大气受热不均,实际大气中等高面与等压面并不重合,C错;由于近地面气压与气温存在负相关的关系,且近地面气压状况与高空相反,因此,当商用飞机在8千米高空从暖空气区飞入冷空气区时,近地面气压升高,8千米高空机外气压则降低,飞机要保持“沿着标准大气恒定气压的航线飞行”,飞机可以降低飞行高度,A正确,B错。故本题选AD。
    【点睛】地面接收的太阳辐射从低纬度到高纬度减小,即低纬度地区的温度高,空气对流强烈。高纬度地区的温度低,空气对流弱。在空气对流较强的地区,对流层高度较高,空气对流较弱的区域对流高度较低。因此,对流层高度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减小。
    27. 风是塑造沙丘形态的主要动力因素,受其影响,敦煌附近多金字塔沙丘。金字塔沙丘是在风的相互作用干扰下形成的有多个棱面的高大沙丘(下左图)。莫高窟气象站因靠近南部山地,风向与敦煌有明显差异,且存在显著的日变化。下右图示意敦煌气象站与莫高窟气象站的风向玫瑰图(越远离原点的方向,该方向的风频次越多)。完成下题。
    关于两地金字塔形沙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受风力搬运和风力沉积作用形成B. 受多向风力作用且风速差异较小
    C. 周边植被覆盖率较高,阻挡物多D. 敦煌附近的金字塔沙丘更为典型
    【答案】AB
    【解析】
    【详解】据材料可知,金字塔沙丘是在风的相互作用干扰下形成的有多个棱面的高大沙丘,风以其持续的力量,将细小的沙粒从地表扬起,当风速达到一定程度时,能够轻松地携带起沙粒,并将它们输送到不同的地方,在搬运过程中,沙粒会随着风向不断移动,当风力减弱或者遇到障碍物时,被风携带的沙粒便会逐渐沉积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沉积的沙粒不断积累,最终形成沙丘,故两地金字塔形沙丘受风力搬运和风力沉积作用形成,A正确;由敦煌气象站风向玫瑰图可知,敦煌附近主导风向主要来自东北、西北、西南三个方向,莫高窟附近主导风向来自西北、东风和南风,且风速差异不大,B正确;位于干旱地区,故周边植被覆盖率较低,C错误;两地金字塔沙丘都比较典型,相差不大,D错误。故选AC。
    【点睛】莫高窟气象站靠近南部山地,且存在显著的日变化,可推测莫高窟气象站偏南风出现时为山风;山风出现时间为夜晚,白天盛行谷风。
    28. 下图为不同外力作用形成的四种地貌。完成下题。
    图中地貌与外力作用对应正确( )
    A. 甲——流水溶蚀B. 乙——风力侵蚀
    C. 丙——海水侵蚀D. 丁——风力堆积
    【答案】AC
    【解析】
    【详解】从地貌形态判断,图甲是喀斯特地貌中的石林地貌,主要由流水溶蚀作用形成,A正确;图乙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新月形沙丘地貌,主要不是风力搬运作用,B错误;图丙是海浪侵蚀作用形成的海蚀柱,C正确;丁地貌是风蚀蘑菇,主要是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D错误。故选AC。
    【点睛】风力地貌:风对地表物质的侵蚀、搬运和堆积所形成的地貌。包括风沙地貌和黄土地貌。主要分布在干旱气候区,即在副热带高压区(南、北纬15-35),如北非撒哈拉和西南亚的阿拉伯沙漠等地,或温带内陆区(北纬35-50°),如苏联的中亚,我国西北和美国西部等。
    读某等压线与风向变化示意图(图中X、Y、Z为气压值)。完成下面小题。
    29. 该地的空间位置可能是( )
    A. 北半球B. 南半球C. 近地面D. 高空
    30. 若该地位于上海4000米的高空,则此时上海的相关天气特征为( )
    A. 高压控制B. 风力较大C. 盛行上升气流D. 盛行下沉气流
    【答案】29. AD 30. AD
    【解析】
    【29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风向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右偏,可判断该地位于北半球,A正确,B错误;根据最终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可确定该地位于高空,C错误,D正确。故选AD。
    【30题详解】
    根据图中水平气压梯度力由外指向内,说明中间气压低;若该地位于上海4000米的高空,则可判断上海的高空是低压,近地面为高压,受高压控制,气流下沉,天气晴朗干燥,风力小或无风,AD正确,BC错误。所以选AD。
    【点睛】近地面的风向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影响。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其方向由高压指向低压且垂直于等压线;在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作用下,北半球风向向右偏转一定的角度,南半球风向向左偏转一定的角度。地转偏向力只影响风向,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既影响风向也影响风力大小。
    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图1为欧洲西部略图,图2为欧洲某地景观图。
    (1)图1中B地沿岸海雾多发的季节为______季(填夏或冬)。图1中著名的渔场位于______(填M或N)海域,从洋流角度看,该渔场的成因为______。
    (2)图1中可以观察到图2所示地貌的地点是______(填A或B或C),该地貌名称为______,该地貌形成的主导外力作用是______
    (3)甲海域为世界上盐度最低的海域,分析其原因。
    【答案】(1) ①. 夏 ②. M ③. 寒暖流交汇
    (2) ①. A ②. 峡湾 ③. 冰川侵蚀
    (3)纬度较高,气温低,海水温度低,蒸发较少;周边入海河流较多,淡水注入多;气候湿润,降水多;海域封闭,与外海沟通不畅,保持低盐度。
    【解析】
    【分析】本题以欧洲西部为材料,涉及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外力对地貌影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夏季海洋蒸发旺盛,空气中水汽含量高;同时,B地沿岸有寒流经过,水汽遇冷水面易凝结成雾‌,故图1中B地沿岸海雾多发的季节为夏季。图1中M海域位于寒暖流交汇处,寒暖流交汇可使海水发生扰动,上泛的海水将营养盐类带到海洋表层,使浮游生物繁盛,进而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渔业资源丰富。
    【小问2详解】
    据图可知,图2所示地貌为峡湾;A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该半岛是峡湾的主要分布地区,‌北欧‘峡湾’的成因主要是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
    【小问3详解】
    据图可知,甲海域纬度较高,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小,气温较低,海水温度较低,蒸发较少;周边陆地降水较多,多河流发育,入海河流较多,淡水注入,稀释盐度;该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湿润,降水较丰富;据图可知,该海域三面被陆地包围,海域封闭,与外海沟通不畅,受外海高盐度海水影响较小,保持低盐度。
    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3年9月3日,台风“海葵”登陆台湾后势力迅速减弱,7日到8日在广东长时间停滞。受残余低压环流影响,珠江三角洲多地普降大到暴雨,引发内涝、道路中断等险情。
    材料二:珠江三角洲区域图。
    材料三:涨潮时,海水会沿河道自河口向上游上溯,致使海水倒灌入河,江河水变咸,称为咸潮。咸潮的发生会对沿岸地区水资源供应造成影响。
    (1)珠江在入海口受______作用和______的作用形成三角洲。
    (2)珠江口咸潮多发的季节为______季,主要自然原因是该季节______,珠江水位______(高于/低于)潮水位。
    (3)从水循环角度说明台风“海葵”引发珠三角多地内涝的原因。
    【答案】(1) ①. 流水沉积 ②. 海水顶托
    (2) ①. 冬 ②. 降水少/径流汇入少 ③. 低于
    (3)台风过境,降水强度大,且长时间停滞,降水时间长;地表径流量大;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地面硬化,下渗少。
    【解析】
    【分析】本题以台风“海葵”相关资料为材料,设置3个小题,涉及河流堆积地貌、河流水文特征、洪涝灾害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珠江在入海口由于河道变得开阔,流速减慢,受流水沉积作用和海水顶托的作用,形成三角洲。
    【小问2详解】
    珠江口咸潮多发的季节为冬季,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因冬季节降水少,径流汇入少,珠江水位低于潮水位,海水侵入河流,导致咸潮发生。
    【小问3详解】
    台风“海葵”导致珠江三角洲多地普降大到暴雨,降水强度大,且7日到8日在广东长时间停滞降水时间长,导致珠三角降水量大,地表径流量大;珠江三角洲为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珠三角城市化水平高,地面硬化,下渗少。
    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4年8月浙江某学校组织学生赴江西开展地理研学活动,重点考察了江南最大的沙山——都昌县多宝沙山,并在庐山市和都昌县气象观测站进行湖陆风观测。
    材料二:图1为鄱阳湖流域示意图,图2为多宝沙山图,图3为庐山市、都昌县湖陆风平均风向、风速统计图。
    (1)与庐山市相比,都昌县( )
    A. 湖陆风更明显B. 风向更加稳定C. 白天盛行东风D. 夜晚盛行湖风
    (2)多宝沙山位于该地的______(凹/凸)岸,简述多宝沙山的形成过程______。
    (3)随着鄱阳湖周边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分别说明沿岸地区湖风和陆风强度的变化特点。
    【答案】(1)A (2) ①. 凸 ②. 枯水期时,湖滩出露面积大,沙源丰富;冬季盛行东北风,从东北侧湖岸向南搬运湖沙;东北风遇到山地阻挡,风速减慢,在山麓堆积。
    (3)由于城市热岛效应,白天湖陆温差增大,湖风加强;夜晚湖陆温差减小,陆风减弱
    【解析】
    【分析】本题以鄱阳湖流域相关图文资料为材料,设置3个小题,涉及热力环流、风成地貌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与庐山市相比,都昌县的湖陆风风速更大,湖陆风更明显,A正确;没有体现风向是否稳定,B错误;庐山市白天盛行西风,为湖风;夜晚盛行东风,为陆风,CD错误。故选A。
    【小问2详解】
    读图可见,多宝沙山位于该地的凸岸,冬春季节,河湖水位低,为枯水期,,湖滩出露面积大,沙源丰富;根据风频图可知,该地盛行东北风,冬季东北风从东北侧湖岸向南搬运湖沙,在搬运过程中遇到山地阻挡,风速减慢,沙子在山麓堆积形成沙山。
    【小问3详解】
    随着鄱阳湖周边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建筑和人口增多,城市热岛效应会增强,气温升高;在白天时段,城市与湖泊的温差增大,白天主要吹湖风,因此湖风会增强;在夜晚时段,城市与湖泊的温差减小,晚上以陆风为主,因而陆风减弱。

    相关试卷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浙江省宁波市北仑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浙江省宁波市北仑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浙江省宁波市北仑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PDF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PDF版附答案),文件包含余姚中学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地理试卷pdf、余姚中学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地理答案docx、余姚中学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地理答题卷pdf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