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模拟练习卷-A4
展开
这是一份河北省石家庄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模拟练习卷-A4,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下列估测的数据中正确的是( )
A.篮球的直径大约为20dm
B.一枚普通鸡蛋的质量大约是200g
C.人体感觉舒适的洗澡水的温度大约是55℃
D.健康成年人在安静状态下,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1s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雨滴落在地面上会发出声音,说明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声
B.利用回声定位,我们用超声波可以测量月球跟地球之间的距离
C.用超声波可击碎人体内“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D.市区内“禁鸣喇叭”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3.祖国的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下列中的描述属于液化的是( )
A.春天,冰雪消融B.夏天草叶上形成露珠
C.秋天,枝头挂满白霜D.严冬,冰雕逐渐变小
4.如图所示,下列现象中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隔着玻璃砖看木棒B.水中的倒影
C.空中的彩虹D.阳光下的影子
5.小强用刻度尺测量三次课桌的宽度,结果分别为48.17cm,48.15cm,48.15cm,则小强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及测量结果为( )
A.1mm,48.15cmB.1mm,48.16cm
C.1cm,48.15cmD.1cm,48.16cm
6.下面列举的语句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如果从物理学角度来解读,也别有生趣,其中分析正确的是
A.“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此过程中铁棒的质量变大
B.“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燃烧时的体积变大
C.“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镂后金石的密度不变
D.“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水流的过程中密度减小
7.物理上常用示波器显示声波的波形特点。甲、乙两个音叉发声时的波形图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甲音叉比乙音叉发声的音调高B.甲音叉比乙音叉发声的响度大
C.甲、乙两音叉发声的频率相同D.甲、乙两音叉发声的音色不同
8.如图,在暗室内让一束太阳光照射三棱镜,射出的光射到竖直放置的白屏上,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Ⅰ区是红外线, Ⅲ区是紫外线
B.Ⅰ区的光可以应用于电视遥控器
C.若使用的是一块绿色透明的三棱镜,则光屏上仍会出现彩色光带
D.若把一张绿纸贴在白屏上,则在绿纸上只看到绿光
9.下列描述中,你认为合理的是( )
A.速度大的物体运动一定快
B.正在进站的和谐号动车可近似的看做匀速直线运动
C.由可知,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D.地球同步卫星围绕地球飞行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卫星运动的
10.某实验小组在光具座上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的实验,如图所示,此时光屏上呈现出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此凸透镜的焦距一定小于15cm
B.烛焰位置不动,将透镜移到40cm刻度处,不移动光屏,光屏上也能出现清晰的像
C.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移到45cm刻度处,人眼通过透镜向左看能看到放大的虚像
D.透镜位置不动,将光屏移到60cm刻度处,把烛焰向左移动,光屏上会出现清晰的缩小实像
二、填空题
11.弹钢琴时,用大小不同的力弹同一个琴键,发出的声音的 不同;用不同的乐器弹奏同首曲目。它们发出的声音的 一定不同。(两空均选填声音的特性之一)小超被广场舞的音乐声吵醒后很不开心,对他来说,广场舞的音乐声属于 (选填“噪声”或“乐音”),为避免干扰,他戴上了耳罩,这是在 减弱噪声。
12.我们通常所说的“运动”与“静止”都是 ,有一首词是这样写的“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是以 为参照物,“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是以 为参照物。
13.常用的体温计是利用液体的 的原理制成的,有一支用过后未甩的体温计,其示数为,用这支体温计去测体温是的病人的体温,体温计显示的示数是 ℃。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某物质通过放热、吸热在甲、乙、丙三种物态之间转化,由甲到乙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14.一只杯子最多能盛0.2kg的水,杯子的容积为 m3,这只杯子一定 (选填“能”或“不能”)盛下质量为0.2kg的酒精,如果用此杯子盛满浓盐水,则盐水的质量一定 0.2kg(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ρ酒精<ρ水<ρ盐水)
15.如图,小明和小华选用了两个完全相同的音叉进行与声有关的实验:小明敲击左边的音叉后,接触到音叉的塑料球被弹起 产生的;小华尝试敲击右边的音叉,发现左边音叉也会发声,如果在月球上重复以上实验,那么敲击左边的音叉 (选填“能”或“不能”)引弹起塑料球;敲击右边的音叉 (选填“能”或“不能”)弹起塑料球,理由是 。
16.如图所示为“小孔成像”的示意图,该现象可以用光沿直线传播来解释。小孔成的像是 (选“虚像”或“实像”),若小孔位置固定,将蜡烛和光屏位置对调,像会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三、作图题
17.如图所示,一点光源S发出的两束光线射向透镜,请画这两束光线经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四、实验题
18.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小明所在小组突发奇想在烧杯和试管中都放入适量的碎冰,并各放了一支温度计,组成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完成下面的探究实验。
(1)器材安装调整应该按 (选填“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顺序进行;
(2)实验过程中A、B两个温度计的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通过分析图像可知 (选填“实”或“虚”)线是试管内碎冰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3)第时试管内的碎冰处于 态,烧杯内的碎冰处于 态;(以上两空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
(4)分析图像可知试管内的碎冰的熔化过程共经历了 ;
(5)通过冰的熔化图像可知冰属于 (填“晶体”或“非晶体”);并得出冰熔化时的特点是: ;
19.小月用天平、烧杯、油性笔及足量的水测量一鹅卵石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拨至标尺零刻度线处,发现横梁稳定时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要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往 (选填“左”或“右”)调。用调好的天平分别测出鹅卵石的质量是31.2g和空烧杯的质量是90g。
(2)如图甲,把鹅卵石轻轻放入烧杯中,往烧杯倒入适量的水,用油性笔在烧杯壁记下此时水面位置为M,然后放在天平左盘,如图丙所示,则杯、水和鹅卵石的总质量为 g。
(3)将鹅卵石从水中取出后,再往烧杯中缓慢加水,使水面上升至记号M,如图乙所示,用天平测出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42g。此时杯中水的体积为 。
(4)根据所测数据计算出鹅卵石的体积为 ,密度为 。
(5)小月发现小宇在(1)(2)步骤正确测量后,在第(3)步骤测量过程中,加到右盘有一个砝码粘有少量橡皮泥,他没有更换,他这样做将导致所测密度 (选填“偏大”或“不变”或“偏小”)。
20.小明同学利用如图1甲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实验器材有:薄玻璃板、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白纸、刻度尺等。
(1)为了便于观察,本实验最好在 (选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中进行。为了提高实验的精度和效果,应该选用 (选填字母序号);
A.5mm厚的茶色透明玻璃板 B.3mm厚的茶包透明玻璃板 C. 3mm厚的平面镜
(2)在水平桌面上铺上白纸,将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沿着玻璃板的 (选填“前”或“后”)表面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MN代表平面镜的位置;
(3)如果将玻璃板竖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会观察到蜡烛A的像 (选填“向上移动”“向下移动”或“不动”);
(4)实验中,有的同学发现无论怎样将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的白纸上移动,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其原因可能是 ;
(5)为了验证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用光屏代替蜡烛B,按照图1中 (选填“①”“②”“③”或“④”)的方式观察光屏,发现光屏上没有蜡烛烛焰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6)用图2中的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发现不便得到像和物左右之间的关系,为解决这一问题,应选用图3中的 (选填“a”“b”或“c”)棋子进行实验,实验中采用方格纸是为了便于比较物和像的 (选填“大小”或“位置”)关系;
(7)用玻璃板作为平面镜,使蜡烛的像成在装满水的烧杯中,就能观察到“蜡烛在水中燃烧”(图4)。若蜡烛的像位置如图5所示,要使像移到烧杯中,仅移动玻璃板,则移动的方向应是___________(选填字母序号)。
A.①B.②C.③D.④
2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实验中,让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
(1)当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广具座标尺上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出现一个清晰倒立、放大的像,这个像是 像(选填“实”或“虚”);
(2)请根据物距与像距大小关系,推断这个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填序号);
A、5cm B、10cm C、15cm D、20cm
(3)把蜡烛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发现光屏上烛焰的像变模糊了;
①小明为了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调整光屏向 移动(选填“左”或“右”);
②小芳不移动光屏,将一个眼镜片放在凸透镜和烛焰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也变清晰了,则该眼镜片是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的镜片;
(4)重新使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位置如图所示,然后把凸透镜换成平面镜,观察平面镜也能看到一个正立、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蜡烛的像,这个像位于标尺 cm刻度处正上方,把光屏移到这个像所在的位置,光屏上 (选填“有”或“没有”)这个像
五、计算题
22.小高每天坚持跑步锻炼身体,下表是他用手机APP软件记录自己某一次跑步的数据截图。已知他每跑一步的平均步长为0.6m。
(1)他完成表中步数所需要的时间是多少?
(2)若他以2m/s速度再坚持跑20min,则他今天一共跑的路程是多少?
(3)他整个跑步过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3.如图所示,某工地上要用一捆质量为89kg、横截面积为0.2cm2且粗细均匀的金属丝来布线。小明从中截取了1m长的金属丝,测得其质量为0.178kg。求:
(1)这捆金属丝的总长度;
(2)这种金属丝的密度;
(3)用相同规格、密度为的铝线替代这捆金属丝,则所布线路的质量可以减少多少千克?
参考答案:
1.D
【详解】A.篮球的直径大约为
20cm=2dm
故A错误;
B.一枚普通鸡蛋的质量大约是50g,故B错误;
C.人的体温在37℃左右,洗澡水的温度应略高于人的体温,大约是40℃,故C错误;
D.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1min跳动的次数在75次左右,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故D正确。
故选D。
2.C
【详解】A.雨滴落在地面会发出声音,是因为地面的振动发出的声音,只是人眼不能观察到这个振动而已,故A错误;
B.回声定位不能测量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离开地球的大气层后,便是真空了,故B错误;
C.超声波能去结石是因为超声波传递的能量把结碎了,故C正确;
D.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的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C。
3.B
【详解】A.冰雪消融,冰雪由固态变为液态的水,是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故B符合题意;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故C不符合题意;
D.冰雕逐渐变小,是因为冰升华成了水蒸气,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D
【详解】A.隔着玻璃砖看木棒是由于光由于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属于光的折射,故A不符合题意;
B.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故B不符合题意;
C.彩虹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当光遇到不透明物体时,在物体的后方形成一个暗区,这就是影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5.B
【详解】由记录数据可知,小强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为减小长度测量的误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故课桌的宽度是
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C
【详解】A.铁棒在磨成针的过程中,有一部分铁去掉了,因而铁棒中所含铁比原来减少了,所以其质量减小;故A项错误;
B.根据生活经验可判断蜡烛燃烧时的体积减小;故B项错误;
C.镂后金石这种物质没有改变,所以它的密度不变;故C项正确;
D.水流的过程中,水的位置虽然发生了变化,但这种物质没有改变,所以其密度不会改变,故D项错误。
7.A
【详解】甲、乙两图对比,甲图波的频率比乙图波的频率高,但乙图波的振幅比甲图波的振幅大,因此甲音叉音调高,乙音叉发声的响度大,音色与波形有关,甲、乙两个声波的波形相同,所以音色相同。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8.D
【详解】AB.太阳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中色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这是因为不同颜色的光折射率不同,红光折射率最最小,紫光折射率最大,所以白色光屏上从下到上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红光之外是红外线,紫光之外是紫外线,所以Ⅰ区是紫外线, Ⅲ区是红外线,红外线可以应用于电视遥控器,故AB错误;
C.若使用的是一块绿色透明的三棱镜,则其他色光都被绿色玻璃吸收,只有绿光透过玻璃,则光屏上不会出现彩色光带,故C错误;
D.若把一张绿纸贴在白屏上,绿纸只反射绿光而吸收其他颜色的光,则在绿纸上只看到绿光,故D正确。
故选D。
9.A
【详解】A.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大说明物体运动快,故A符合题意;
B.正在进站的和谐号动车做减速运动,不能看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保持不变,与路程、时间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
D.地球同步卫星绕地球飞行时,相对地面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以地面为参照物,卫星是静止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D
【详解】A.由图可知,此时,且成实像,说明
即
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烛焰位置不动,将透镜移到40cm刻度处,此时物距等于原来的像距,像距等于原来的物距,根据 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可知,不移动光屏,光屏上也能出现清晰的像,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移到45cm刻度处,此时物距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人眼在55cm刻度处向左观察能看到放大的虚像,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透镜位置不动,将光屏移动到60cm刻度处,此时凸透镜到光屏的距离
把烛焰向左移动,此时物距,要在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缩小实像,像距必须在之间光屏上才会出现实像,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1. 响度 音色 噪声 人耳处
【详解】[1]用大小不同的力弹同一个琴键,琴弦的振幅不同,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
[2]由于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使用不同的乐器弹奏同一首曲目时,它们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一定不同。
[3]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凡是干扰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声音都是噪音。小超被广场舞的音乐声吵醒后很不开心,对他来说,广场舞的音乐声影响了他的休息,故属于噪声。
[4]为了避免干扰,他戴上了耳罩,戴耳罩可以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12. 相对的 船 山
【详解】[1]我们通常所说的“运动”与“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参照物选取的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也不同,故可知“运动”与“静止”都是相对的。
[2] “看山恰似走来迎”意思是此时山好像是运动的,在向我们走来,故可知此时是以船为参照物,山与船的相对位置发生了改变,即山相对于船是运动的。
[3] “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即此时山是静止的,船是运动的,可知此时是以山为参照物。
13. 热胀冷缩 39 汽化
【详解】[1]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作的,当温度升高时,体温计细管内的测温液体会膨胀,体积增大,液体会沿细管上移,以此来读出此时的温度。
[2]体温计液泡上方有一缩口,在离开人体后,液柱不下降,使体温计能离开人体读数;但是体温计在使用前必须用力甩,如果用没甩的体温计测病人的体温,若被测病人的体温比原来病人的体温高,则准确,如果低,则显示原来的示数。用这支体温计去测体温是的病人的体温,体温计显示的示数仍旧是39℃。
[3]由图可知,丙到甲吸热,甲到乙吸热,所以丙为固态,甲为液态,乙为气态;甲到乙是汽化过程,需要吸热;乙到丙是凝华过程,需要放热;丙到甲是熔化过程,需要吸热。
14. 不能 大于
【详解】[1]一只杯子最多能盛0.2千克的水,杯子的容积为
[2]水和酒精的质量都是0.2kg时,因为
所以根据可知
则杯子最多可盛质量为0.2kg的水,它一定不能盛下质量为0.2kg的酒精。
[3]同一个杯子容积相同,盛满水和盐水时的体积相同,因为
根据可知
则用此杯子盛满浓盐水,盐水的质量一定大于0.2kg。
15. 振动 能 不能 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详解】[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将观察音叉的振动转换成了观察小球被弹起;塑料球的作用是放大音叉振动;接触到音叉的塑料球被弹起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敲击左边的音叉后音叉振动,塑料球与音叉接触,能弹起塑料球。
[3][4]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右边音叉的声音不能传到左边音叉,因此不能弹起塑料球。
16. 实像 变小
【详解】[1]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因为可以用光屏承接到像,所以是实像。
[2]固定小孔位置,对调蜡烛和光屏,实际是改变了物距和像距,由图可知对调后,物距变大,像距变小,所以像会变小。
17.
【详解】解:过凹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如图所示:
18. 从下到上 虚 固 固液共存 10 晶体 在熔点熔化,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不变
【详解】(1)[1]实验中为了确保酒精灯用外焰加热,温度计的玻璃泡浸没在被测液体中,器材安装调整应该按从下到上顺序进行。
(2)[2]由图得,烧杯中的碎冰吸收酒精灯的热量,温度升高后,烧杯中的碎冰对试管中的碎冰加热,因此是烧杯中的碎冰先熔化,试管中的碎冰后熔化,因此虚线是试管内碎冰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3)[3][4]由图得,第时试管内与烧杯内的碎冰都处于熔化过程,均处于固液共存态。
(4)[5]分析图像可知试管内的碎冰第4min开始熔化,第14min熔化结束,因此熔化过程共经历了
(5)[6]通过冰的熔化图像可知,冰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有固定熔点,是晶体。
[7]冰熔化时的特点是:温度达到熔点,持续吸热,温度保持熔点不变。
19. 右 161.2 52 12 2.6 偏大
【详解】(1)[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先要把游码拨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通过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要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往右调。
(2)[2]由图知,杯、水和鹅卵石的总质量
m=100g+50g+10g+1.2g=161.2g
水的质量为
m水=161.2g−31.2g−90g=40g
此时水的体积为
(3)[3]水的质量为
m水1=142g−90g=52g
此时水的体积为
(4)[4]由题意知,鹅卵石的体积等于加入水的体积,则有
V=V水1−V水=52cm3−40cm3=12cm3
[5]鹅卵石的密度
(5)[6]砝码粘有少量橡皮泥,导致测烧杯和水的质量时偏小,进而影响体积偏小,根据可知测量值就大于实际值,即测量值偏大。
20.(1) 较暗 B
(2)前
(3)不动
(4)玻璃板与桌面没有垂直放置
(5)③
(6) a 位置
(7)C
【详解】(1)[1]点燃蜡烛,烛焰在明亮的环境中,烛焰和明亮环境对比度较小,成像不太清晰;烛焰在黑暗环境中,烛焰和黑暗环境的对比度大,成像更清晰。
[2]因为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选薄的玻璃板两个像的距离近,几乎重合不影响实验,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无色透明玻璃板透光性太强,容易受到玻璃另一侧物体的干扰,茶色玻璃板透光性较差,成像主观感觉比无色玻璃好得多,故应选择茶色玻璃板,故AC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2)在水平桌面上铺上白纸,将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因玻璃板的前表面为反射面,故沿着玻璃板的前表面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MN代表平面镜的位置。
(3)将玻璃板竖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由于玻璃板所处的平面没有变化,根据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且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观察到蜡烛A的像不动。
(4)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像在水平桌面上,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时,像会偏上或偏下,所以如果无论怎样移动蜡烛都无法与像重合,则原因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5)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为了验证平面镜所成的是虚像,用光屏代替蜡烛B,按照图1丁中③的方式(不通过玻璃板直接在光屏前观察)观察光屏,发现光屏上没有蜡烛火焰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6)[1]用图3中的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发现不便得到像和物左右之间的关系,为解决这一问题,应选用左右不对称的物体,故图乙中的a棋子进行实验。
[2]实验中采用方格纸,便于比较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大小关系,目的是为了便于比较物和像的位置关系。
(7)平面镜成像中,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要使像移到烧杯中,需要增大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因此应按照③的方向移动。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21. 实 B 左 近视 等大 65.0 没有
【详解】(1)[1]如图所示时,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光屏上出现一个清晰倒立、放大的像,实像能用光屏承接,故这个像是实像。
(2)[2]由图可知,此时物距、像距分别为
,
因为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则有
2f>u> f,v>2 f
即
2 f >15cm> f①
2 f >30cm②
综合①②得
7.5cm< f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北省邯郸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模拟练习卷-A4,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北省张家口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模拟练习卷-A4,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北省廊坊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模拟练习卷-A4,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