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明德中学2024-2025高一上学期 期中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A4
展开
这是一份长沙明德中学2024-2025高一上学期 期中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A4,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1 O:16 Na:23 Mg:24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共42分)
1. 虎年春晚一段舞蹈诗剧《只此青绿》惊艳了许多观众,生动还原了北宋名画《千里江山图》,此画用到了一种矿物颜料——石青[2CuCO3•Cu(OH)2],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颜料难溶于水
B. 石青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CO3•Cu(OH)2+8HCl=4CuCl2+4H2O+CO2↑
C. 石青加热分解能得到一种黑色固体
D. 石青颜料除了色彩鲜艳,在常温下较稳定,也是历史上名家大作喜爱的原因
【答案】B
【解析】
【详解】A.该颜料中CuCO3和Cu(OH)2均难溶于水,故A正确;
B.石青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CO3·Cu(OH)2+6HCl===3CuCl2+4H2O+2CO2↑,故B错误;
C.CuCO3和Cu(OH)2受热分解均可得到黑色固体CuO,故石青加热分解能得到黑色固体,故C正确;
D.石青[2CuCO3·Cu(OH)2]在常温下较稳定,是历史上名家大作喜爱的原因,故D正确;
答案选B。
2. 新型冠状病毒可通过咳嗽、打喷嚏、说话等形成的飞沫传播,飞沫直径在1-100nm之间,进入到空气中形成的分散系属于气溶胶,口罩可以预防和降低感染的风险性。对此说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胶体的本质特征是具有丁达尔效应
B. 依据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与浊液
C. 向饱和FeCl3溶液中滴加过量的NaOH溶液可以制备Fe(OH)3胶体
D. 酒精用于消毒时,浓度越高,消毒效果越好
【答案】B
【解析】
【详解】A.胶体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介于1~100nm,具有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特征性质,选项A错误;
B.按照分散剂的不同,胶体可分为液溶胶、气溶胶和固溶胶,分散剂是固体的为固溶胶,分散剂是液体的为液溶胶,分散剂是气体的为气溶胶,选项B正确;
C.向饱和FeCl3溶液中滴加过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向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加热到红褐色得到氢氧化铁胶体,选项C错误;
D.家庭消毒选用75%的酒精,酒精浓度过大,会在病毒表面产生一层保护膜,这样会阻止酒精进入病毒内部,从而不能够有效的杀死病毒,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3. 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错误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 碳酸钠在水中完全电离为钠离子和碳酸根:,A正确;
B.碳酸氢钠在水中完全电离为钠离子和碳酸氢根:,B不正确;
C.硫酸氢钠在水中完全电离为钠离子、氢离子和硫酸根:,C正确;
D.溶解于水中的硫酸钡完全电离为钡离子和硫酸根:,D正确;
答案选B。
4. 下列变化中,需加入适当的还原剂才能完成的是
A. Fe→FeCl2B. CuO→CuSO4C. HNO3→NOD. SO3→H2SO4
【答案】C
【解析】
【详解】A. Fe→FeCl2,Fe元素的化合价升高,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故A不选;
B. CuO→CuSO4,没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不需要加入还原剂即可实现,故B不选;
C. HNO3→NO,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需要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故C选;
D. SO3→H2SO4,没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不需要加入还原剂即可实现,故D不选;
答案选C
5. 实验室中,下列行为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 氯气制备应在通风橱内进行
B. 金属钠着火时,立即用干燥沙土覆盖
C. 实验结束后,将废液倒入下水道中
D. 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器壁缓慢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氯气是有毒气体,易对人体造成伤害,制备时应在通风橱内进行,防止使人体中毒,A不符合题意;
B.金属钠化学性质活泼,与氧气、水等物质反应,因此金属钠着火时,应立即用干燥沙土覆盖,B不符合题意;
C.实验结束后不可将实验的废液倒入下水道,否则会腐蚀管道、造成污染,C符合题意;
D.稀释浓硫酸时,必须将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要搅动液体,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6. 下列溶液中的浓度与溶液中的浓度相等的是
A. 溶液B. 溶液
C. 溶液D. 溶液
【答案】C
【解析】
【分析】溶液中的浓度为1ml/L×2=2ml/L。
【详解】A.溶液中Cl-浓度为1ml/L×1=1ml/L,A错误;
B.溶液Cl-浓度为0.5ml/L×2=1ml/L,B错误;
C.溶液Cl-浓度为2ml/L×1=2ml/L,C正确;
D.溶液Cl-浓度为1ml/L×3=3ml/L,D错误;
答案选C。
7. 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离子组是
A. 、、、B. 、、、
C. 、、、D. 、、、
【答案】B
【解析】
【详解】A.为紫色,与无色不符,故A不符合题意;
B.、、、都是无色,相互不反应,可以大量共存,故B符合题意;
C.与要反应生成和水,不能大量共存,故C不符合题意;
D.与要反应生成HClO,且能将氧化,故不能大量共存,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B。
8. 下列物质中,不能由单质直接化合生成的是
A. CuCl2B. FeCl2C. HClD. AlCl3
【答案】B
【解析】
【详解】A.单质Cu与单质Cl2在加热条件下能直接化合成CuCl2,A项不符合题意;
B.单质Fe与单质Cl2在加热条件下能直接化合生成FeCl3,不能化合成FeCl2,B项符合题意;
C.单质H2和单质Cl2点燃或光照下能直接化合成HCl,C项不符合题意;
D.单质Al和单质Cl2在加热条件下能直接化合成AlCl3,D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B。
9.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固体不导电,所以不是电解质
B. 铜丝、石墨均能导电,所以它们都是电解质
C. 熔融的能导电,所以是电解质
D. NaCl溶于水,在通电条件下才能发生电离
【答案】C
【解析】
【详解】A.固体不导电,但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能导电,其属于电解质,A错误;
B.铜丝、石墨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B错误;
C.熔融的能导电,是化合物,所以是电解质,C正确;
D.NaCl溶于水,在水分子作用下发生电离,电离不需要通电,D错误;
故选C。
10. 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类型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化学反应属于阴影部分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阴影部分为既不是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又不是置换反应的氧化还原反应。
【详解】A.反应是置换反应,反应中有元素发生化合价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所以该反应不属于阴影部分,故A不符合题意;
B.反应是分解反应,反应中没有元素发生化合价变化,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所以该反应不属于阴影部分,故B不符合题意;
C.反应是化合反应,反应中有元素发生化合价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所以该反应不属于阴影部分,故C不符合题意;
D.反应不属于四大基本反应,反应中有元素发生化合价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所以该反应属于阴影部分,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Mg的摩尔质量是24g/ml
B. 0.1ml/LNaCl溶液中含有0.1mlNa+
C. 1mlCl2中含有的氯原子数约为6.02×1023
D. 常温常压下,1mlN2的体积是22.4L
【答案】A
【解析】
【详解】A.Mg相对原子质量是24,所以Mg的摩尔质量是24g/ml,A正确;
B.只有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缺少溶液的体积,不能计算Na+的物质的量,B错误;
C.Cl2是双原子分子,一个分子中含有2个Cl原子,所以1mlCl2中含有的原子数约为2×6.02×1023,C错误;
D.标准状况下1mlN2的体积是22.4L,在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大于22.4L/ml,所以常温常压下,1mlN2的体积大于22.4L,D错误;
答案选A。
12. 下图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配制100 mL 2.0 ml·L-1 NaOH溶液,操作1需要称量8.0 g NaOH固体
B. 操作2是将恢复至室温的NaOH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C. 操作4是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溶液的凹液面与容量瓶颈部的刻度线相切
D. 操作5中,将容量瓶颠倒、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要继续滴加蒸馏水
【答案】D
【解析】
【详解】A.配制100 mL 2.0 ml·L-1 NaOH溶液,操作1需要称量NaOH固体的质量为0.1L ×2.0 ml·L-1×40g/ml=8.0g,故A正确;
B.用容量瓶配制溶液要在室温下进行,操作2是将恢复至室温的NaOH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故B正确;
C.4是定容操作,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溶液的凹液面与容量瓶颈部的刻度线相切,故C正确;
D.操作5中,将容量瓶颠倒、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属于正常现象,不能继续滴加蒸馏水,若继续滴加蒸馏水,会使溶液浓度偏低,故D错误;
选D。
13. CuCl2是一种可用于生产颜料、木材防腐剂等的化工产品。将铜粉加入稀盐酸中,并持续通入空气,在Fe3+的催化作用下可生成CuCl2 (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Fe3+可循环使用B. 过程Ⅰ中,Fe3+的氧化性小于Cu2+
C. 过程Ⅱ中Fe2+发生氧化反应D. 该过程总反应为:
【答案】B
【解析】
【详解】A.Fe3+与Cu反应生成的Fe2+,在O2、H+作用下可重新转化为Fe3+,则Fe3+可循环使用,A正确;
B.过程Ⅰ中,发生反应2Fe3++Cu=2Fe2++Cu2+,则Fe3+的氧化性大于Cu2+,B不正确;
C.过程Ⅱ中,Fe2+被O2氧化为Fe3+,发生氧化反应,C正确;
D.在两个反应中,Fe3+作催化剂,Cu、O2、H+为反应物,Cu2+和H2O为生成物,该过程总反应为:,D正确;
故选B。
14.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向一定体积的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并测得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Ba(OH)2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Ba2+=BaSO4
B. AB段溶液的导电能力不断减弱,说明生成的不是电解质
C. B处溶液的导电能力约为0,说明溶液中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D. C处Ba(OH)2溶液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A.H2SO4溶液与Ba(OH)2溶液混合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正确离子方程式为:2H+++Ba2++2OH-=BaSO4↓+2H2O,故A错误;
B.AB段溶液的导电能力不断减弱,是由于离子浓度减小,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其中硫酸钡为电解质,故B错误;
C.溶液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有关,B点溶液的导电能力约为0,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故C正确;
D.a点Ba(OH)2溶液与稀H2SO4恰好中和,C处是过量稀硫酸电离出的离子导电,故D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每空2分,共58分)
15. 完成下列问题。
(1)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在人体内有重要的功能。例如,能帮助人体将食物中摄取的、不易吸收的转变为易吸收的,这说明维生素C具有___________(填“氧化性”或“还原性”)。
(2)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黑火药是由硫黄粉、硝酸钾和木炭粉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爆炸时的反应为:___________,(完善方程式,填化学式和系数,下同);在该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____,还原剂是___________,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___。
(3)对于反应,生成0.5ml ,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
【答案】(1)还原性 (2) ①. ②. S和 ③. C ④. 1:1
(3)1.5ml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题意可知,铁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所以铁离子是反应的氧化剂,维生素C是还原剂,表现还原性,故答案为:还原性;
【小问2详解】
由质量守恒可知,黑火药爆炸时的反应为,反应中氮元素、硫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硝酸钾和硫是反应的氧化剂,碳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碳是还原剂,由方程式可知,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比为1:1,故答案为:;S和;C;1:1;
【小问3详解】
由方程式可知,反应中亚硝酸钠中氮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氯化铵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氮气既是反应的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反应生成1ml氮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3ml,则生成0.5ml 氮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5ml×3=1.5ml,故答案为:1.5ml。
16. 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某有色电解质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你认为一定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下同),一定没有的离子是___________,还需进一步确认的离子是___________。
(2)某溶液的溶质可能由下列离子组成:、、、、、,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Ⅰ.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
Ⅱ.向Ⅰ中滤液中加入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Ⅲ.将Ⅰ中的沉淀加入足量稀盐酸中,沉淀消失,有气体产生。依据以上实验可以推断,原溶液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一定没有___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___,检验可能存在的离子的试剂为___________。
【答案】(1) ①. 、 ②. 、、、 ③. 、
(2) ①. 、 ②. 、、 ③. ④. 酸化溶液
【解析】
【分析】有色电解质溶液中,一定含有在溶液中显淡蓝色的铜离子,一定不含有碳酸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由电荷守恒可知,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一定不含有银离子和钡离子,综上可知,溶液中一定含有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一定不含有银离子、钡离子、碳酸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可能含有氢离子和钾离子。
【小问1详解】
由分析可知,溶液中一定含有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一定不含有银离子、钡离子、碳酸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可能含有氢离子和钾离子,则还需进一步确认的离子是氢离子和钾离子,故答案为:、;、、、;、;
【小问2详解】
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将白色沉淀加入足量稀盐酸中,沉淀消失,有气体产生,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根离子,不含有硫酸根离子、氢离子、钡离子;由电荷守恒可知,溶液中一定含有钠离子;向Ⅰ中滤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因为Ⅰ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不能说明溶液中是否含有氯离子,综上可知,溶液中一定含有碳酸根离子和钠离子,一定不含有硫酸根离子、氢离子、钡离子,可能会有氯离子;溶液中氯离子能与银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则检验溶液中是否存在氯离子的试剂为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故答案为:、;、、;;酸化溶液。
17. 数字化实验在化学研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某实验小组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将电脑、数字化实验中压强传感器通过真空橡胶管与盛有二氧化碳的烧瓶相连,迅速注入80mL的40%氢氧化钠溶液。得到实验压强变化如曲线A。
①仪器甲的名称是___________,曲线A的变化趋势可能的原因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或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
②为了更科学的判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发生,还需用80mL___________,做同样的实验得曲线B,这样做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实验(1)能说明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但不能确定反应产物。由此实验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实验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②实验B中产生白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3)由实验(1)(2)说明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且随着通入二氧化碳的量不同反应的产物不同。若同时生成两种产物,检验产物的方法是:先向反应后的产物中滴加足量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向滤液中滴加___________,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证明同时有两种产物生成。
【答案】(1) ①. 圆底烧瓶 ②. 溶于水与水反应 ③. 蒸馏水 ④. 排除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的干扰
(2) ①. ②.
(3) ①. 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钡溶液 ②. 有白色沉淀生成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根据装置图,仪器甲的名称是圆底烧瓶;曲线A的变化趋势可能的原因是:气体压力减小,可能有两个原因,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溶于水且与水反应;
故答案为:圆底烧瓶;溶于水与水反应;
②要用水做对比实验,排除气体压力减小是二氧化碳溶于水的原因,所以还需用80mL水做同样的实验得曲线B;
故答案为:蒸馏水;排除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的干扰;
【小问2详解】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足量二氧化碳后,然后滴加氯化钡溶液,没有沉淀产生,说明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足量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氢钠,离子程式为;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后,然后滴加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碳酸钡,说明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
故答案为:;;
【小问3详解】
由实验(1)(2)说明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且随着通入二氧化碳的量不同反应的产物不同。若同时生成碳酸钠、碳酸氢钠,检验产物的方法是:先向反应后的产物中滴加足量的氯化钡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过滤,检验并除去碳酸根离子;向滤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再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若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同时有两种产物生成;
故答案为: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8. 制备并收集干燥纯净的和探究水的性质。
实验Ⅰ.实验室用下图装置制备并收集干燥纯净的。
(1)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2)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
(3)装置E用于吸收尾气,E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实验Ⅱ.化学小组同学为探究氯水的成分及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
资料:淀粉的特征反应——遇碘()变蓝色
(试管中溶液均为1mL,均滴入氯水5滴)
(4)证明氯水中含有的是实验___________(填序号),用离子方程式表示该实验中涉及的反应___________。
(5)结合离子方程式解释实验②的现象产生的原因___________。
(6)实验③中溶液变红是由于溶液中含有___________(填微粒符号,下同);使溶液褪色的微粒是___________。
(7)同学们发现久置的氯水会失去漂白性,溶液由黄绿色变为无色。为探究氯水失效的原因,进行实验:用强光照射盛有氯水的密闭广口瓶,并用传感器测定广口瓶中数据,得到如下曲线。
解释上两图中曲线变化的原因___________。
【答案】(1)
(2)除去中的HCl杂质
(3)
(4) ①. ④ ②.
(5)氯水中含有的与KI发生置换反应:,产生的遇淀粉溶液变为蓝色
(6) ①. ②. HClO
(7)由于HClO不稳定,见光受热易分解,,使体积分数增加,与水不断反应和HClO分解生成的HCl,HCl电离产生使溶液中增大
【解析】
【分析】由实验装置图可知,装置A中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共热反应制备氯气,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制得的氯气中混有氯化氢和水蒸气,装置B中盛有的饱和食盐水用于除去氯化氢气体,装置C中盛有的浓硫酸用于干燥氯气,装置D为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氯气的装置,装置E中盛有的氢氧化钠溶液用于吸收未反应的氯气,防止污染空气。
【小问1详解】
由分析可知,装置A中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共热反应制备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故答案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
【小问2详解】
由分析可知,装置B中盛有的饱和食盐水用于除去氯化氢气体,故答案为:除去中的HCl杂质;
【小问3详解】
由分析可知,装置E中盛有的氢氧化钠溶液用于吸收未反应的氯气,防止污染空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小问4详解】
溶液中的氯离子能与银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则由实验现象可知,实验④能证明氯水中含有氯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答案为:④;;
【小问5详解】
由实验现象可知,实验②中发生的反应为氯水中的氯气与碘化钾溶液反应生成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的单质碘,说明氯水中含有氯气分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答案为:氯水中含有的与KI发生置换反应:,产生的遇淀粉溶液变为蓝色;
【小问6详解】
由实验现象可知,实验③中向紫色石蕊试液中滴加氯水,溶液变为红色,说明溶液中含有氢离子;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会使有机色质漂白褪色,所以溶液先变红色,后变为无色,说明溶液中含有次氯酸,故答案为:;HClO;
【小问7详解】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足量二氧化碳后,然后滴加氯化钡溶液
没有沉淀产生
实验B: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后,然后滴加氯化钡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①
实验②
实验③
实验④
实验操作(氯水均为新制)
实验现象
蒸馏水由无色逐渐变为浅黄绿色
溶液变蓝
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产生白色沉淀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明德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2025长沙明德中学高一上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及参考答案,文件包含2024-2025长沙明德中学高一上期中考试化学试卷pdf、2024年下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化学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2025长沙明德中学高一上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