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4-2025学年度重庆市巴蜀中学校教育集团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4-2025学年度重庆市巴蜀中学校教育集团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第1页
    2024-2025学年度重庆市巴蜀中学校教育集团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第2页
    2024-2025学年度重庆市巴蜀中学校教育集团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2025学年度重庆市巴蜀中学校教育集团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度重庆市巴蜀中学校教育集团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孔子主张“正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相应题号框内,超出题号框的一律无效。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卷自行保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陶寺遗址出土有玉璧、玉琮,而璧与琮显然是长江下游地区良渚文化的典型器类。双孔的玉石钺,具有海岱地区大汶口--龙山文化系统的文化特征。一些随葬的玉环拥有与红山文化玉环相同的桃形或梨形形态。这一现象表明()
    A.各地风俗文化趋于相同 B.玉器生产长期领先世界
    C.生产发展引起阶级分化 D.文明交流超越区域界限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处于黄河流域的陶寺文化出土的器具中,有与长江中下游良渚文化相似的文化特征,也有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和辽河流域相似的文化特征,这体现了新石器时代的文明已经超越了区域空间的限制出现了早期的交往,D项正确;“各地风俗文化趋于相同”选项说法错误,早期文化遗存呈现出多元一体的特征,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中国与世界的比较,无法得出玉器生产长期领先世界,排除B 项;材料中没有体现从事生产发展,进而产生了贫富差距现象,只是说明早期先民们存在着文化交往行为,超越区域界限,排除C项。故选D项。
    2.《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擒杀蚩尤”。《大戴礼记》却只有黄帝和炎帝战于阪泉,并没有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事。据此可知()
    A.黄帝与蚩尤没有发生战争
    B 黄帝实行分封制、与蚩尤战于阪泉
    C.《史记》比《大戴礼记》更可信D.原始社会末期部落间战争频繁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石器时代(中国)。本题考查了史料实证核心素养。根据材料可知,关于黄帝与蚩尤之战《史记·五帝本纪》与《大戴礼记》有不同的记载。《史记·五帝本纪》记录“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但《大戴礼记》没有记载这一战事,只有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两个史料都记载了部落联盟之间的战事,可以得知在原始社会末期部落间战争频繁,D项正确;两则史料,有一则记载黄帝与蚩尤有战事,无法互证黄帝与蚩尤没有发生战争,排除A项;分封制是西周时期出现的,且《大戴礼记》记载是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排除B项;对于同一历史事件存在不同的记载,不能简单地断定哪一部史书更可信,而应当结合多种史料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排除C项。故选D项。
    3.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发现于1959年,以其命名的二里头文化,约相当于公元前1750-前1520。几乎分布于整个黄河中游地区。仔细观察其都邑中心区的遗存分布图,从中可知二里头遗址()
    ①具备了专制集权国家的标志②手工业得到一定发展③可用于研究早期中国社会的阶级分化④可为探究商周文化提供考古依据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1750-前1520(中国)。图中出现了制铜、制陶作坊,所以说明手工业得到一定发展,②正确;从图示中可以看出贵族墓葬的存在,反映了当时社会阶级分化的存在,③正确;二里头遗址是夏朝遗址,夏朝并不是专制集权国家。秦朝建立了专制集权体制,①错误;二里头遗址是夏朝遗址,并不能为商周文化的研究提供考古依据,④错误。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
    4.占卜之风 商朝盛行,国家大事如祭祀、战争、田猎、收成等都要通过占卜决定。然后将占卜经过记录在龟甲、兽骨上,遂成甲骨文。这说明商王朝()
    《甲骨文合集》第14138号为武丁时期殷人祈雨完整记录
    A.封建迷信根深蒂固 B.王权与神权相结合
    C.王权源自于宗教祭祀 D.神灵主宰政治统治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国家大事通过占卜来决定。说明商朝王权与神权相结合,商朝的政治统治具有神秘色彩,B项正确;商朝是奴隶社会,排除A项;题干材料说明商朝时期国家大事要通过占卜决定,占卜是神权的表现,而国家大事的决策权掌握在王手中,说明王权与神权相结合,而不是王权源自于宗教祭祀,排除C项“神灵主宰政治统治”过于绝对,材料中并未明确指出神灵主宰政治,而是通过占卜来辅助决策,排除D项。故选B项。
    5.何尊是西周早期周成王时的青铜器,内底铸铭文12行122字,提到“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兹又民。”这可以实证在西周早期()
    A.华夏观念的萌芽 B.“中国”是国家的称呼
    C.廷议制度的确立 D.青铜铸造工艺领先世界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早期(中国)。何尊中记载周武王在攻克商朝后,统治区域扩大,就向天下卜告说,“我要住在中央地区,从这里来治理民众”,这里的“中国”指的是天下的中心,即西周都城镐京(今陕西西安),是四方朝贡的所在地,说明了华夏观念的萌芽,A项正确;中国是地域概念,是指区域中央,不是国家概念,排除B项;廷议制度是秦朝建立的议事制度,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涉及中国青铜制造工艺与世界的比较信息,无法得出领先世界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A项。
    6.诸侯朝觐天子的仪式中,诸侯政治等级除常见的公、侯、伯、子、男五等爵外,还存在一种“三等”结构,即举行仪式的空间呈内、中、外“三重”;在仪式中,诸侯距天子远近、莅位尊卑、站班高低也分为“三等”。“三等”诸侯的身份分别对应同姓、异姓和庶姓。从朝觐站班“五爵三等”制可知周代()
    A.国家政权排斥外族 B.政治权力高度集中
    C.诸侯权力膨胀失控 D.血缘政治等级森严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诸侯朝觐天子的站位是严格按照血缘亲疏来决定距天子远近、空间内外的,这体现了血缘政治下等级森严,D项正确;周朝分封也有异姓诸侯,排除A项;周朝尚未形成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诸侯应遵守的严格等级制度,无法体现权力的膨胀,排除C项。故选D项。
    7.春秋时期,周边的四裔强族则不断地向生存条件更为优越的中原地区流动迁移,导致“四夷交侵”现象的出现。据此可推断出当时()
    A.周王为天下共主 B.民族认同加强
    C.大国间剧烈争霸 D.华夷之辨减弱
    【答案】B【解析】
    【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周边的四裔强族则不断地向生存条件更为优越的中原地区流动迁移,必定会导致四夷与中原汉族的交流交往交融加强,据此可推断出当时民族认同加强,B项正确,“四夷交侵”现象的出现,说明的是周天子失去了压制诸侯和四方夷族的能力,失去了天下共主之位,排除A项;材料表明当时民族认同加强,未涉及大国间剧烈争霸,排除C项,“四夷交侵”现象的出现,会导致中原地区汉族与少数民族碰撞增多,华夷之辨会增强,排除D项。故选B项。
    8.《史记·孟尝君列传》记载“孟尝君时相齐,封万户於薛。其食客三千人。邑入不足以奉客,使人出钱於薛。”包山楚简150则记述了有5人借贷“王金”而“不赛”的事件。这一现象说明战国时期()
    A.借贷成为主要商业活动 B.工商业活动较为活跃
    C.封邦建国依然非常普遍 D.倚重士阶层之风盛行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文献史料中出现使人出钱於薛”的记载,出土史料也有借贷的记载。地上地下史料互证了借贷活动的出现,体现了工商业活动的活跃,B项正确;A项表述过于绝对,材料无法体现借贷是“主要”商业活动,排除A项;战国时期,分封制瓦解,封建逐步形成,排除C项;D项以偏概全,出土的史料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
    9.战国初年,李悝在魏国推行变法,实行“平籴法”。即年成好时,政府以平价购入粮食,灾年再以平价出售。这种做法的最主要意图是()
    A.巩固分封制 B.赈灾救济
    C.稳定小农经济 D.平衡粮价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政府在收成好的时候,以相对合理的价格购买粮食,等到自然灾害或者歉收的年份,政府再以相对合理的价格卖给老百姓,所以平籴法有利于稳定市场粮食价格,减少小农因为自然灾害而破产,进而稳定了小农经济,C项正确;平籴法稳定物价与政治上的分封制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灾年赈灾和平衡粮价是平籴法的直接意图,并非最主要的意图,通过赈灾和稳定粮价来稳定小农经济才是主要意图,排除BD项。故选C项。10.孔子主张“正名”。所谓“正名”指的是“正定名分”,即君臣父子各安其位,遵守自己的本分,不越位,不僭礼。与此观点相似的主张是()
    A.多闻阙疑、多闻阙殆 B.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C.恻隐之心、托古改制 D.天下有道、克己复礼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先秦(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孔子主张“正名”,即要求社会成员各安其位,遵守礼制,不越位,不僭礼。“天下有道、克己复礼”的意思是天下的治理需要遵循正道,人们应该克制自己的私欲,恢复周礼,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制的要求,与孔子的“正名”思想有相似之处,都是强调恢复和遵守礼制,D项正确;“多闻阙疑、多闻阙殆”的意思是多听,有怀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说,其余有把握的,也要谨慎地说出来,以免出错,强调谨言慎行,与本题主要结论不符,排除A项;“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的意思是正常可以变成怪异,善良可以变成妖孽,强调事物之间的相互转化,与本题主要结论不符,排除B项;“恻隐之心、托古改制”的意思是同情心、以古代圣贤君主的做法作为行事准则来改革法制,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1.“《墨子》、《孟子》、《老子》、《管子》、《庄子》、......等11部战国文献为样本,分别检索仁义礼智信忠法等观念词语的出现次数,其中“道”出现了2300多次,“义”出现了1424次,在各部均有较为突出的地位。这里的“道”、“义”本质是()
    A.社会秩序 B.道德准则 C.人际关系 D.自然规律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在各家的著作中道”出现了2300多次,“义”出现了1424次,在各部均有较为突出的地位。说明“道”和“义”是各家共同的强调的“社会秩序”,A项正确“道”、“义”本质是社会秩序,“道德准则”理解片面,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道”、“义”本质是社会秩序“人际关系”理解片面,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道”、“义”本质是社会秩序,与自然规律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2.有学者认为,秦始皇统一后,铸就了一道大一统帝国的有形长城,但它却难以阻击早期国家遗留下来的历史惯性,大一统帝国还需要一道无形的长城。以下关于“无形长城”的表述正确的是()
    A.西起临洮、东至辽东 B.建构国家治理新模式
    C.引发了秦末农民起义 D.作为征发赋役的依据【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始皇统一后(中国)。从材料中的“难以阻击早期国家遗留下来的历史惯性,大一统帝国还需要一道无形的长城”可知,这个无形的长城其实是制度长城,B项正确;A项是实际的长城建筑的起止点,与“无形的长城”不符,排除A 项;引发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是秦皇的暴政,而不是秦制,排除C项;征发赋役的依据是秦朝的户籍制度,排除D项。故选B项。
    13.关于秦朝的疆域,司马迁在《秦始皇本纪》中称秦统一六国后,其四至“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据此推断北向户位于()
    A.象郡 B.蜀郡 C.南海郡 D.会稽郡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秦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及所学可知,秦朝疆域东至东海,西至陇西,南至岭南,北至阴山。秦朝在岭南地区设置了南海、桂林、象郡三郡,其中象郡在最南端。“北向户”是古人概念中的极南地区(因当地居民往往向北开门窗以纳日光),由此可知,北向户位于象郡(郡治在今广西崇左),A项正确;蜀郡位于今天的四川成都地区,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南海郡的郡治在今广东广州,并不是最南方位,排除C项;会稽郡的郡治在今江苏苏州,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4.文景时期其实始终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吏治腐败问题。有学者认为这与汉文帝本人“本好刑名之言,及至孝景,不任儒者。而窦太后又好黄老之术”有关。该学者认为汉初吏治腐败是因为()
    A.统治策略失当 B.皇权旁落 C.社会生产凋敝 D.宦官专权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初(中国)。该学者认为“孝景不任儒者”。掌握实权的窦太后又喜欢“黄老之学”。这体现的是汉初崇尚无为而治、休养生息的政策。这种政策容易导致官员的不作为。渐渐腐败问题也容易滋生,A项正确;汉初皇权没有旁落,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汉初,由于经济萧条,国家贫困,百废待兴,统治者推行休养生息政策,与民休息,促进了社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社会生产凋敝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汉朝初年没有出现宦官专权现象,排除D项。故选A项。
    15.东汉光武帝刘秀于建武十五年(39年)下诏州县“度田”,即检核垦田户口。建武十六年(40年),河南(帝城)尹张伋及诸郡守十余人“坐度田不实,皆下狱”。这说明了度田()
    A.受到豪强抵制 B.缓解人地矛盾
    C.增加赋税收入 D.加强中央集权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汉(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光武帝的度田措施触犯了豪强地主的利益,所以受到了他们抵制,出现度田不实”的情况,A项正确;材料表明“度田”受到豪强抵制,材料没有关于人地矛盾的内容,排除B项;材料表明“度田”受到豪强抵制,不能体现对国家赋税收入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表明“度田”受到豪强抵制,中央集权受到威胁,排除D项。故选A项。
    16.《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记载汉武帝曾想亲自教霍去病兵法,他说:“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汉武帝又想为他修建府邸以彰其功,他又说:“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这说明霍去病的品质是()
    A.英勇善战、武艺高强 B.灵活变通、家国担当
    C.自信豪迈、胆识过人 D.淡泊名利、坚韧不拔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武帝时期(中国)。根据关键词不学古兵法,说明他不拘泥于旧法;拒绝汉武帝修建府邸,而且认为“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说明他以国为家,体现了家国担当,B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表现霍去病的英勇和武艺是否高强,排除A项;题干材料主要强调霍去病重视实际方略而非古兵法,无法看出其自信豪迈、胆识过人,排除C项;霍去病拒绝修建府邸是因为强调先国后家,而不是淡泊名利,排除D项。故选B项。
    17.下表反映了魏晋南北朝至宋金对峙时期北人南迁的变化,据此可知这一长时段北人南迁()
    北人南迁基本概况简表
    A.持续时间变短 B.地域范围缩小
    C.人口数量减少 D.政治局势影响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魏晋南北朝至宋金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频繁,战争不断。如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西晋的八王之乱等。唐朝安史之乱严重破坏了中原地区的经济,给民众带来了沉重的灾难。由此可见,这些战争和政治动荡使得北方地区的百姓生活不安定,成为北人南迁的重要推动因素,D项正确;据“迁移持续时间”可知,魏晋南北朝至宋金对峙时期北人南迁的持续时间变短了,但是材料的本质反映,排除A项;据“迁入地域范围”可知,这一时期北人南迁的地域范围越来越广,排除B项;据“迁移人口数量”可知,这一长时段北人南迁的人数越来越多,排除C项。故选D项。
    18.司马睿初至建业,采取了王导的建议,以渤海刁协、颍川庾亮等百余人为掾属(佐治的官吏),史称“百六掾”;同时又任命江南士族为官,和他们联姻,“由是吴会风靡,百姓归心”。不久后司马睿称帝。这反映了东晋()
    A.门阀士族轮流专权 B.南北士族助力王室
    C.门第观念根深蒂固 D.南方经济得到发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晋(中国)。渤海刁协、颍川庾亮等百余人代表了北方士族,他们接受了司马睿给予的官职,入朝辅佐东晋政权;江南士族也接受了司马睿的官职任命,江南地方百姓归心于东晋政权。这说明了东晋政权的巩固受到了南北士族共同的辅佐,B项正确;东晋时期门阀士族势力强大,出现过桓温、谢安等人的专权,但材料没有体现“轮流”专权,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司马睿在北方士族和江南士族的支持下称帝建立东晋的过程,没有体现门第观念根深蒂固”,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司马睿称帝的原因,与经济发展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9.东晋剡溪(浙江嵊州)和余杭的由拳村生产的藤纸质地优良。当时纸的产量很高。王羲之为会稽内史,一次就给谢安(陈郡谢氏)9万多张。桓玄(谯国桓氏)曾下令“诸用简者,皆用黄纸代之”。这可以用来支持哪一观点()
    A.纸张取代竹简成为主要书写载体 B.书法艺术发展得益于士族专权
    C.南方手工业的发达推动文化进步 D.造纸技术的进步推动政局变动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晋(中国)。东晋剡溪(浙江嵊州)和余杭纸张优良,纸的产量很高,桓玄(谯国桓氏)曾下令用纸张取代竹简,可知造纸技术进步,使纸张逐渐成为主要的书写载体,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和传播,C项正确,“纸张取代竹简成为主要书写载体”表述太绝对,排除A项;书法艺术发展与士族专权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谢安和桓玄用纸或下令用纸后导致政局的变动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
    20.有学者在描述淝水之战时这样说到:藏人血统 苻坚大举伐晋......他刚统一北方不久,长安附近的居民尚是五花八门,所谓“鲜卑羌羯布满畿甸”他统率了很多杂牌部队,无法统御。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淝水之战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苻坚战略失当 B.北方各民族间有隔阂
    C.长安附近居民的反对 D.前秦兵疲将倦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晋时期(中国)。据材料信息可知,苻坚拥有藏人血统,统一北方后不久,长安附近聚居很多少数民族的人,他的军队也很多少数民族组成的,难以统御,这些信息说明苻坚统一后的北方,民族间隔阂广泛存在,这也是淝水之战,前秦以多败少的重要原因,B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到苻坚战略指挥的策略,无法得出其战略指挥失当导致淝水战役失败,排除A项;材料只是说长安附近很多少数民族居民,但并未涉及到这些居民对战争的态度,因此无法得出长安居民的反对导致了战役的失败,排除C项;材料中并未涉及到前秦军队作战能力低下,出现兵疲将倦现象,导致最终淝水之战失败,只是说明军队内民族成分复杂,难以统御导致失败,排除D项。故选B项。
    21.1973年出土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雷祖庙北魏墓的描金彩绘漆棺上的孝子画像迁都前后有很大的变概况
    魏晋南北朝时期
    唐朝中后期及五代十国时期
    宋金对峙时期
    迁移持续
    时间
    东汉末到南北
    朝末期
    公元755年至五代
    十国末期
    公元1126年至
    1279年
    迁入地域范围
    四川盆地、江南、江东地区
    江南、江淮、荆湘以及岭南、闽中一带
    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甚至岭南和广西
    迁移人口数量
    仅313年至450年就有90万人
    仅“安史之乱”时期就有约100万人
    大约在500万人左右
    化。这种变化体现了北魏()
    A.从贵族政治到皇权回归 B.从南北异制到中华统一
    C.民族交融成为历史趋势 D.汉人胡化巩固政治统治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魏时期(中国)。北魏时期,随着迁都洛阳,逐渐实行汉化政策,汉胡文化开始交融,促进了民族的融合。这一趋势在艺术风格上也有体现,如孝子画像的变化。通过漆棺和石棺上孝子画像的对比,可以看出这种文化融合及其对社会和艺术的影响,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北魏的孝子形象,反映了文化的交融,没有涉及到政治上的情况,排除A项;北魏时期南北分裂,中华未统一,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胡人汉化而不是汉人胡化,排除D项。故选C项。
    22.杭州在秦汉六朝时只是个普通小县城。隋朝统一后,改置州余杭,“水居江海之余、陆介两浙之间”。唐诏宗时,它“东眄(望、看)巨浸,辏闽越之舟橹,北倚郭邑,通商旅之宝货”。据此可知,杭州城的发展主要得益于()
    A.政局长期稳定 B.大运河的开通
    C.统治者的重视 D.经济重心南移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汉-隋唐时期(中国)。据材料“辏闽越之舟橹,北倚郭邑,通商旅之宝货”信息可知,杭州船舶数量多,航运发达,杭州从秦汉时期的普通小县城发展到隋唐时期繁荣的大商业城市,其中特别强调了它的水路交通便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开通了大运河贯通南北,加强了南北方经济交往,这为杭州城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B项正确;政局长期稳定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原因,但材料并未涉及到政局稳定的内容,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统治者对杭州城经济发展的态度描述,无法得出统治者重视的结论,排除C项;唐朝中叶以来,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23.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到“唐人既不是魏晋以前的汉人的简单延续,也不是胡族单向地融入汉族,而是汉胡互化产生的共同体”。这说明了唐朝()
    A.羁縻机构促进民族交流 B.处理民族关系因俗而治
    C.民族交融进一步深化 D.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扩大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题干中提到的“唐人既不是魏晋以前的汉人的简单延续,也不是胡族单向地融入汉族,而是汉胡互化产生的共同体”强调的是唐朝时期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双向融合过程,这表明民族之间的交融更加深入,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唐朝是民族交融的产物,没有涉及到唐朝对边疆地区管理的羁縻制度,也没有涉及到唐朝对少数民族的政策,排除AB项;材料只涉及民族交融,没有涉及唐朝的版图,排除D项。故选C项。
    24.安史之乱以后,河西、陇右数十州均被吐蕃攻占;唐朝也在内地增设藩镇,其中河朔型方镇公开与唐中央对抗;中原型藩镇和边疆型藩镇租税不上交中央;只有东南型藩镇是中央赋税的来源地。这说明安史之乱后,唐王朝()
    A.统一繁荣局面被打破 B.社会经济遭极大破坏
    C.中央集权力量被削弱 D.开始由强盛转向衰亡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安史之乱后的唐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安史之乱后少数民族不再尊奉唐中央政权,并攻占很多州;而四类藩镇,有的公然对抗,只有东南才上缴赋税。这说明中央政府的统治力被削弱,C项正确;材料中并未直接提及“繁荣局面”,而是强调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变化,排除A项;安史之乱使社会经济遭极大破坏,但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B项;安史之乱标志着唐王朝开始由盛转衰,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25.唐太宗令颜师古撰写《五经定本》,考订五经文字,后颁行全国,成为官定统一教材;其令孔颖达等人撰写的《五经正义》在高宗时期撰成,完成了五经内容上的统一;此后,注释儒经必以此为标准,科学应试亦必须准此答卷,不许发挥。这一现象说明了唐朝()
    A.科举束缚士人思想 B.统一儒学基本形成
    C.皇权决定教育内容 D.奉行三教并行政策【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考订五经文字”并全国颁发统一教材,说明五经文字统一;而后《五经正义》内容上实现统一科学应试亦必须准此答卷,不许发挥”说明士人五经理解也统一,B项正确;A项理解以偏概全,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材料现象说明了唐朝统一儒学基本形成,皇权会影响教育内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材料现象说明了唐朝统一儒学基本形成,材料未涉及佛道等相关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
    26.安史之乱前,杜甫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光辉诗篇,唱出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安史之乱后,杜甫又写出了《三吏》《北征》等,讲述了人民的苦难。这些诗歌()
    A.反映了杜甫渴望戎马报国 B.折射出儒学主导文学创作
    C.流露出浓厚的家国情怀 D.表明唐朝国力由盛转衰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据题干信息可知,安史之乱前,杜甫写《兵车行》描绘了唐代因频繁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丽人行》揭露了统治者荒淫腐朽、作威作福的丑态,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夕的社会现实,安史之乱后,杜甫又写出了《三吏》《北征》等,讲述了人民的苦难,这说明安史之乱前后,杜甫的诗歌都体现了他对社会和百姓的关怀,这是一种家国情怀的流露,C项正确;材料主旨是杜甫借诗歌体现对百姓的关怀,并未强调戎马报国的愿望,排除A项;“主导”一词说法太绝对,材料并未涉及到儒家思想对诗歌创作的影响,排除B项;结合史实可知,安史之乱后唐朝国力由盛转衰,作者只是借诗歌来表达他忧国忧民的情怀,与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27.唐朝有个书法家用笔匀而藏锋,内刚劲而外温润,字画如棉裹铁。他的书法气势雄浑,形体敦厚。以下哪副作品属于他()
    【答案】C
    【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用笔匀而藏锋,内刚劲而外温润,字画如棉裹铁。他的书法气势雄浑,形体敦厚可知,该书法家是颜真卿。颜真卿的字端正劲美,雄浑敦厚,他自创“颜体”,C项正确;A项为《杨大眼造像记》,刻于北魏时期,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A项;B项是王羲之的行书,他是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B项;D项属于柳公权《金刚经》贴,不符合材料,排除D项。故选C项。
    28.唐朝医学家孙思邈著《千金方》》全书共30卷,232门,合方论5300首,其中针灸的内容约一千多条。他还提出“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这体现了其针灸思想是()
    A.临证选法,知针知药 B.诊脉施术,慎于刺灸
    C.灸理丰富,临证权变 D.防重于治,既病早治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设问选项可知,本题为正向题。时空为唐代中国。“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是指上等医生重视预防疾病,中等医生医治将要发生的病,下等医生医治已经发生的病,体现了孙思邈以预防为主的针灸理念,D项正确;临证选法,知针知药,指的是对症下药,与材料主旨中重视预防不符,排除A项;诊脉施术,慎于刺灸并不能对应孙思邈对于上中下三种医术的评定,排除B项;灸理丰富,临证权变指的是丰富的临床经验,这面对的是解决已病之病,并非预防,排除C项。故选D项。
    29.1907年日本建筑学者关野贞先生曾提出“我平城京基本是参考了当时首都西京的制度来建造的”。由此可知,唐朝时的日本()
    A.都城建造水平高超 B.中央集权体制瓦解
    C.深受中华文化影响 D.制度建设创新性强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时期(日本)。根据“我平城京基本是参考了当时首都西京的制度来建造的”及对两者平面图的观察,发现平城京在规划上与长安城极其相似,讲究对称,体现皇权至上理念,可见唐朝时的日本深受中华文化影响,C项正确;材料仅提及日本都城平城京是参考了唐朝都城长安的制度来建造的,并未涉及都城建造水平的高低,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皇权至上理念,并未提及日本中央集权体制的状况,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日本对唐朝的模仿,并未体现日本在制度建设上的创新性,排除D项。故选C项。
    30.唐朝对外交通发达,与域外文明交流频繁。观察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示意图,以下关于唐朝信息不正确的是()
    A.丝绸之路呈现海陆并举的特点
    B.以丝绸之路为桥梁中外文明交流局面形成
    C.陆路方面,从长安出发,向西可到达伊朗
    D.海路方面,从广州出发,向东可到达日本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地图可知,海上丝绸之路的东线是从扬州出发的,而不是广州,D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D项正确;唐朝时期,中国同亚洲、欧洲各国间的往来出现前所未有的盛况,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都很畅通发达,形成了海陆并举的特点,A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B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唐朝时,中国的陆路交通以长安为中心,向西可以到达波斯(今伊朗)C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25分)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钱穆对汉武一朝这样描述到:武帝英年即位,只十七岁。即锐意革新这时候最重要的人物是董仲舒武帝一朝政治上重要改革,举其要者,第一是设立五经博士;第二为博士设立弟子员;第三是郡国长官察举属吏的制度;第四是禁止官吏兼营商业并不断裁抑兼并第五是开始打破封侯拜相之惯例,而宰相遂不为一阶级所独占。汉政府自武帝后,渐渐从宗室、军人、商人之组合转变成士人参政之新局面自从汉高祖以来一个代表一般平民社会的、素朴的农民政府,现在转变为代表一般平民社会的、有教育、有智识的士人政府,不可谓非常时的又一进步。
    -钱穆《国史大纲》商务印书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写出汉武帝改革中导致汉政府从“农民政府”转变“士人政府”的主要措施,并分析其意图。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写出汉武帝即位后加强集权的其他措施。
    【答案】(1)措施:察举制;尊崇儒术。意图:加强中央集权;思想大一统;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
    (2)政治:推恩令;中外朝制;刺史制;任用酷吏、打击豪强;经济:实行盐铁官营;均输平准;抑制工商业,向他们征收财产税,铸币权收归中央。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背景和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西汉(中国)。
    第一小问措施:据材料“第三是郡国长官察举属吏的制度”可得出察举制;据材料“这时候最重要的人物是董仲舒”可得出尊崇儒术。
    第二小问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采取这些措施的意图在于加强中央集权,通过尊崇儒术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以更好地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
    【小问2详解】
    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西汉(中国)。措施:据材料“不断裁抑兼并”可得出实行推恩令以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据材料“打破封侯拜相之惯例,宰相遂不为一阶级所独占”可得出设立中外朝制,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还设立刺史制,加强对地方官的监察;任用酷吏、打击豪强,维护统治秩序。据材料“禁止官吏兼营商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经济方面有:实行盐铁官营、均输平准等经济政策,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抑制工商业者势力,向他们征收财产税,进一步削弱其经济实力;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加强中央对经济的控制。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隋唐五代时期是我国古代以皇权为中心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承上启下、趋向完备的时期。隋唐统治者系统地总结了秦汉以来的旧制,革弊创新,建立了一系列新的制度,极大地加强国家的控制能力,从而也使皇权进一步加强,这是隋唐国力鼎盛的重要原因之一。也因为如此,隋唐的制度对赵宋以降的制度有深远影响。
    -曹大为、赵世瑜等主编《中国大通史·隋唐五代下》
    根据上述材料 整体或者某个方面提取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观点进行阐述。(要求:提取观点准确,运用史料合理,阐述逻辑清晰。)
    【答案】观点:隋唐制度的创新推动了国力的强盛阐述:隋炀帝创立科举制,唐朝继承和完善科举制度,唐太宗增加了考试科目,武则天首创武举和殿试,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科举制使出身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与政权,扩大了统治的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社会渐形成了重学风气,促进了文化的发展,最终提高了国家的软实力;隋唐时期,中央确立了三省六部制。三省职权分工明确,又彼此制约,三省共议国事,执宰相之职。三省六部制的确立提高了国家治理效率,分割相权,加强皇权,是中央中枢行政体制的成熟和完善,也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对后世影响深远。它的确立有利于唐朝政治的稳定,助力了唐朝国力的提升隋朝确立租调制,唐前期实行租庸调制。随着土地买卖和兼并之风盛行,政府直接控制的土地日益减少,均田制瓦解,租庸调制无法推行。为了解决财政困难,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规定,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征税。它的实行简化了税收名目,扩大了税收对象,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也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客观上推动了农耕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国家的经济实力。总结:综上所述,隋唐制度的创新有利于国家实力的提升,同时对后世影响深远;隋唐时期的制度创新是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备与成熟,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解析】
    【详解】本题是阐述题。时空是唐朝(中国)。首先,根据材料隋唐统治者系统地总结了秦汉以来的旧制,革弊创新,建立了一系列新的制度,极大地加强国家的控制能力,从而也使皇权进一步加强,这是隋唐国力鼎盛的重要原因之一”,可拟定论题:隋唐制度的创新推动了国力的强盛。其次,结合所学有关唐朝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两税法等制度产生的背景、内容及其影响等方面予以阐述;最后,概括总结即可,如隋唐制度的创新有利于国家实力的提升,同时对后世影响深远;隋唐时期的制度创新是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备与成熟,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等等。

    相关试卷

    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孔子主张“正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重庆市巴蜀中学校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这是一份重庆市巴蜀中学校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孔子主张“正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这是一份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文件包含历史试卷1pdf、高一历史-参考答案1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