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重庆市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某种蝴蝶的翅色有紫翅和黄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班级、学校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试卷自行保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每题仅有一个正确答案)
1. 近年来,很多消费者通过购买不同的护肤产品去除身体多余的角质,进而让肌肤达到一个光滑细腻的状态,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体表层的角质层细胞是因衰老而死亡的细胞,在青少年身上不会出现
B. 人体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是不受基因调控的,不利于个体的生长发育
C. 在衰老的细胞中,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会出现内折现象
D. 角质层细胞属于死细胞,对人体皮肤没有作用,需要经常去除
【答案】C
【解析】
【分析】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详解】A、细胞衰老伴随整个生命历程, 在青少年身上也会出现角质层细胞,A错误;
B、人体细胞的衰老和凋亡都是受基因调控的,其中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的程序性死亡过程,两者均有利于个体的生长发育,B错误;
C、在衰老的细胞中,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会出现内折现象,同时多种酶的活性降低,细胞代谢减慢,C正确;
D、角质层细胞能够保护皮肤,不能频繁去除,D错误。
故选C。
2. 人在进行抗阻性有氧运动时,经常会出现骨骼肌受牵拉或轻微损伤的情况。此时,卫星细胞(一种成肌干细胞)被激活,增殖、分化为新的肌细胞后与原有肌细胞融合,使肌肉增粗或修复损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卫星细胞属于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自我更新和再分化的能力
B. 在被激活的一个卫星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始终为46条
C. 肌动蛋白在肌细胞中特异性表达,肌动蛋白基因却不止存在于肌细胞中
D. 适当进行抗阻性有氧运动,有利于塑造健美体型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干细胞保留了增殖、分化能力。
【详解】A、卫星细胞是一种成肌干细胞,属于已经分化的细胞,由题干信息“卫星细胞被激活,增殖、分化为新的肌细胞后与原有肌细胞融合”可知,卫星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的能力,A正确;
B、被激活的卫星细胞可增殖,在有丝分裂后期细胞内的染色体数为92条,B错误;
C、同一个体的所有细胞都来自同一个受精卵,故遗传物质相同,肌动蛋白在肌细胞中特异性表达,其编码基因也存在于其他类型的细胞中,只是没有在其他类型细胞中表达,C正确;
D、根据题干信息,适当进行抗阻性有氧运动,骨骼肌受牵拉,可以激活卫星细胞,达到使肌肉增粗的作用,有助于塑造健美体型,D正确。
故选B。
3. 孟德尔通过多年的杂交实验,揭示了两大遗传规律,被后人称为“遗传学之父”。下列关于孟德尔杂交实验的相关概念及实验现象解释,说法正确的是( )
A. F1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后代既有高茎又有矮茎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
B. 基因型Aa、AAaa的个体为杂合子,基因型AA、aa的个体为纯合子
C. 孟德尔发现F2性状分离比为3:1属于假说—演绎法中“假说”的内容
D. F1高茎豌豆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种类和数量比均为1:1
【答案】B
【解析】
【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发现问题——对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现象介绍。提出假说——对分离实验现象进行解释。假说:(1)性状由遗传因子控制;(2)遗传因子在体内成对存在;(3)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开;(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演绎推理——根据假说,推测测交的预期结果。验证假说——孟德尔设计的测交实验结果与预期相符合。得出结论——子一代的遗传组成和形成配子时遗传因子的分离行为;提出分离定律的实质。
【详解】A、F1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等不同类型植株的现象不属于性状分离,A错误;
B、根据孟德尔的假说,基因型Aa、AAaa的个体为杂合子,AAAA才是纯合子,基因型AA、aa的个体为纯合子,B正确;
C、F2中高茎与矮茎的性状分离比接近3∶1”属于观察现象并提出问题阶段,C错误;
D、雌配子数量比雄配子少,D错误。
故选B。
4. 某种蝴蝶的翅色有紫翅和黄翅(基因分别用A、a表示),蝴蝶的眼色绿眼对白眼是显性(基因分别用B、b表示),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某生物小组将一只紫翅绿眼的蝴蝶和一只紫翅白眼的蝴蝶杂交,F1的性状类型及比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 亲本中紫翅绿眼和紫翅白眼蝴蝶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
C. 后代中黄翅白眼和黄翅绿眼所占的比例一样,且均为纯合子
D. 子代中的黄翅白眼与亲本紫翅绿眼杂交,后代会出现4种性状
【答案】C
【解析】
【分析】1、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条常染色体上,因此在遗传过程中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2、题图分析:由图分析,子代中紫翅与黄翅比例为3:1、绿眼与白眼比例为1:1,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翅色有紫翅和黄翅,基因分别用A、a表示。眼色绿眼对白眼是显性,基因分别用B、b表示。由此可以推测,紫翅绿眼亲本基因型为AaBb、紫翅白眼的亲本基因型为Aabb。
【详解】A、由题干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所以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
B、子代中紫翅与黄翅比例为3:1、绿眼与白眼比例为1:1,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翅色有紫翅和黄翅,基因分别用A、a表示。眼色绿眼对白眼是显性,基因分别用B、b表示。由此可以推测,紫翅绿眼亲本基因型为AaBb、紫翅白眼的亲本基因型为Aabb,B正确;
C、两亲本基因型为AaBb、Aabb,则子代黄翅绿眼的基因型为aaBb,为杂合子,C错误;
D、两亲本基因型为AaBb、Aabb,子代黄翅白眼基因型为aabb。子代黄翅白眼(aabb)与亲本紫翅绿眼(AaBb)进行测交,则子代会出现4种表型,D正确。
故选C。
5. 已知正常小鼠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20对。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团队发现CyclinB3(细胞周期蛋白)在雌鼠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发挥了独特作用,当CyclinB3缺失时雌鼠不能产生后代。此外,基因组分析发现CyclinB3缺失的卵母细胞仍能正常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研究者对CyclinB3缺失雌鼠和正常雌鼠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对比观察并绘制了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正常雌鼠中期Ⅱ染色体数为40条,CyclinB3缺失雌鼠中期Ⅱ染色体数为80条
B. 若CyclinB3缺失雌鼠可正常受精,则受精后形成的受精卵中染色体数为60
C. 推测细胞周期蛋白CyclinB3的功能是抑制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D. 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对同种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保持恒定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该图表示减数分裂的部分图解。与正常小鼠相比,Cyclin B3缺失小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不能正常分离。
【详解】A、正常雌鼠中期II的第一极体和次级卵母细胞的着丝粒未分裂,其含有的染色体数目为20条,Cyclin B3缺失小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不能正常分离,CyclinB3缺失雌鼠中期Ⅱ染色体数为40条,A错误;
B、Cyclin B3缺失的卵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导致Cyclin B3缺失的雌鼠产生的卵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与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精细胞进行结合,其形成的受精卵含有3个染色体组,受精卵中染色体数为60,B正确;
C、与正常小鼠相比,CyclinB3缺失小鼠的同源染色体不能分离,由此可推测CyclinB3的功能是促进同源染色体的分离,C错误;
D、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同种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保持恒定起到了决定性作用,D错误。
故选B。
6. 某昆虫体色有灰体和黄体,分别由等位基因B、b控制;腿型有粗腿和细腿,分别由等位基因D、d控制,其中B、b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D、d基因不位于Y染色体上。研究小组从该昆虫群体中选取一灰体昆虫甲(♀)与一黄体昆虫乙(♂)进行如下杂交实验。以下说法正确是( )
P 甲(♀)×乙(♂)
↓
A. 基因B与b的根本区别是4种核糖核苷酸(碱基)的排列顺序不同
B. 若D、d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以上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C. 若D、d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亲本基因型是BbXDXd×bbXDY
D. 若选择F1粗腿雄性昆虫与F1细腿雌性昆虫杂交,根据子代的表型可判断其遗传方式
【答案】D
【解析】
【分析】判断某性状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性染色体遗传的依据,通常是子代雌雄中的表现型及比例,若雌雄中的表现型及比例不同,则相关基因最可能位于性染色体上。
【详解】A、B基因与b基因是等位基因的关系,它们的根本区别是4种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A错误;
B、B、b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D、d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B、b基因和D、d基因可能位于同一对常染色体上,则这两对基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若D、d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B、b基因和D、d基因可能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则这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错误;
C、B、b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D、d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子代雌雄均表现为灰体:黄体=1:1,粗腿:细腿=1:1,则亲本的基因型是 BbXDXd(甲)及bbXdY(乙),C错误;
D、若D、d位于X染色体上,则亲本的基因型为XDXd及XdY,F1代基因型为XDXd、XdY、XdXd、XDY。选择F1中粗腿雄性昆虫(XDY)与F1细腿雌性昆虫(XdXd)杂交,则子代基因型为XDXd、XdY,雄性子代全表现为细腿,雌性子代全表现为粗腿;若D、d位于常染色体上,则亲本基因型为Dd、dd,F1代基因型是Dd、dd。选择F1粗腿雄性昆虫(Dd)与F1细腿雌性昆虫(dd)杂交,子代基因型为Dd、dd,雄性子代和雌性子代均表现为即有粗腿又有细腿。所以若选择F1粗腿雄性昆虫与F1细腿雌性昆虫杂交,根据子代的表型可判断其遗传方式,D正确。
故选D。
7. M13噬菌体是一种丝状噬菌体,内有一个环状单链DNA分子,它只侵染某些特定的大肠杆菌,且增殖过程与T2噬菌体类似。研究人员用M13噬菌体代替T2噬菌体进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用35S标记的M13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上清液的放射性取决于培养时间长短
B. M13噬菌体的遗传物质热稳定性与C和G碱基含量成正相关
C. M13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中不含游离的磷酸基团
D. 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噬菌体在细菌内繁殖的过程为:吸附→注入→合成→组装→释放。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A、由于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不进入大肠杆菌,而保温时间长短影响的是噬菌体DNA进入细胞的数量及子代噬菌体的释放,对噬菌体蛋白质外壳被分离到上清液中不影响,因此上清液的放射性强度与保温时间长短无关,而与搅拌是否充分有关,A错误;
B、M13噬菌体含有一个环状单链DNA分子,单链DNA分子间不存在C-G等碱基对,因此M13噬菌体的遗传物质的热稳定性与C和G碱基含量无关,B错误;
C、分析题意可知,M13噬菌体内有一个环状单链DNA分子,环状DNA分子不含游离的磷酸基团,C正确;
D、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DNA是遗传物质,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错误。
故选C。
8. 胰岛素是人体内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类激素,可以降低血糖。下图是人体胰岛素基因控制合成胰岛素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过程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等参与
B. 在②过程中,核糖体沿着mRNA移动的方向是从右向左
C. DNA上3个相邻的碱基决定1个氨基酸,每3个这样的碱基叫作1个密码子
D. 据图所示,核糖体与mRNA的结合部位会形成1个tRNA的结合位点
【答案】B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图示为胰岛素基因表达过程,包括①转录和②翻译两个过程,转录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翻译以mRNA为模板。
【详解】A、由图可知①是以DNA链为模板合成mRNA,为转录过程,该过程需要RNA聚合酶,不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A错误;
B、图中②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肽链,为翻译过程,根据多聚核糖体上合成肽链的长短,可以判断核糖体沿着mRNA移动的方向为从右向左,B正确;
C、mRNA上三个相邻碱基决定1个氨基酸,称为一个密码子,C错误;
D、核糖体与mRNA的结合部位会形成2个tRNA的结合位点,D错误。
故选B。
9. 若基因中的部分碱基发生甲基化修饰,会影响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生物表型。这种生物体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叫作表观遗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说明生物的性状由环境决定
B. 表观遗传会导致基因发生突变,进而使表型发生改变
C. 表观遗传学分子修饰只能发生在DNA分子上
D. 甲基化可能通过影响RNA聚合酶与调控序列的结合抑制转录
【答案】D
【解析】
【分析】理解表观遗传应注意的三个问题:①表观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②表观遗传可以通过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传递被修饰的基因。③表观遗传一般是影响到基因的转录过程,进而影响蛋白质的合成。
【详解】A、“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说明生物的性状不完全是由基因决定的,还受环境的影响,即环境对性状只是影响,A错误;
B、表观遗传并没有改变DNA序列,因此表观遗传并没有发生基因突变,B错误;
C、除了DNA甲基化,构成染色体的组蛋白发生甲基化、乙酰化等修饰也会影响基因的表达,C错误;
D、由于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结合,催化基因进行转录,而启动子中某些碱基甲基化,会影响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的结合,不能转录形成mRNA,从而抑制了基因的表达,D正确。
故选D。
10. 通过测序发现,眼形突变型果蝇与野生型果蝇相比,常染色体上三个基因中的碱基发生了变化,情况如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突变基因Ⅰ控制合成的肽链长度增加可能与终止密码子位置变化有关
B. 果蝇在受精过程中,既可能发生基因突变,也有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C. 上述三种突变引起了基因种类和数量发生改变
D. 突变基因Ⅲ对应的结果一定是测序出现了问题
【答案】A
【解析】
【分析】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的基因序列的改变,进而产生新基因。
【详解】A、基因突变后导致转录形成的mRNA上的起始密码子的位置提前或者终止密码子的位置延后均会导致多肽链变长,因此突变基因Ⅰ控制合成的肽链长度增加可能与终止密码子位置变化有关,A正确;
B、现代遗传学研究表明,可遗传的变异来源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任何时期,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后期,因此受精过程中不能发生基因重组,B错误;
C、突变Ⅰ发生了碱基对的缺失,突变Ⅱ、Ⅲ均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导致基因序列的改变,进而产生等位基因,这三种突变均引起基因种类发生改变,而基因数量未改变,C错误;
D、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不同的密码子可能决定相同的氨基酸,所以突变基因Ⅲ中碱基发生变化但相应蛋白质无变化,可能与密码子的简并性有关,不一定是基因测序出现了问题,D错误。
故选A。
11. 某动物(2n=42)群体中有一种如图所示的变异情况,脱离的小残片最终会丢失。若个体的细胞中含有一条这样的重接染色体,称为重接杂合子,同时含有两条则是重接纯合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重接杂合子减数分裂只能形成19个正常四分体,有可能产生正常配子
B. 上述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没有改变
C. 重接纯合子减数分裂时,每个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20条染色体
D. 重接纯合子与染色体正常的个体杂交,后代染色体正常的个体占1/2
【答案】A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易位的纯合子该动物体细胞无正常13、17号染色体,由于13和17号染色体的易位,形成了一条易位染色体和残片,残片的丢失而导致易位纯合该动物体细胞减少了两条染色体,故其细胞内只有40条染色体。
【详解】A、某动物(2n=42)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形成21个四分体,该动物中的重接杂合子含有一条重接染色体,导致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少了一条,有两对同源染色体不能正常配对,因此,重接杂合子减数分裂只能形成19个(21-2=19)正常四分体,但有可能产生正常配子,A正确;
B、图中的13号染色体与17号染色体之间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由于脱离的小残片最终丢失,因此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也发生改变,B错误;
C、在重接纯合子中,由于两条13号染色体与两条17号染色体分别进行了重接,因此细胞中含有40条染色体,在减数分裂Ⅰ过程中,两条重接染色体进行正常分离,导致处于减数分裂Ⅱ中期的每个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20条染色体,由于着丝粒的分裂,使得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的每个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40条染色体,C错误;
D、重接纯合子含有两条重接染色体,重接纯合子与染色体正常的个体杂交,后代中没有染色体正常的个体,均为重接杂合子,D错误。
故选A。
12. 多聚谷氨酰胺结合蛋白1(PQBP1)主要定位于细胞核中,参与基因转录和mRNA的剪接过程。最新研究发现,存在于细胞质中的PQBP1负责mRNA向核糖体的转运,且PQBP1可与翻译延伸因子(促进多肽链延伸的蛋白质)结合,促进甲蛋白的合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多聚谷氨酰胺结合蛋白1基因发生突变,则细胞中不可能产生PQBP1
B. PQBP1会出现在细胞核、细胞质基质中,但不可能出现在线粒体中
C. 翻译延伸因子可能是通过促进肽链中肽键的形成,进而促进甲蛋白的合成
D. 甲蛋白合成过程中涉及的遗传信息流向有DNA→mRNA→翻译延伸因子→甲蛋白
【答案】C
【解析】
【分析】据题分析:(PQBP1)影响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过程,但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功能有所不同,在细胞核中参与基因转录和mRNA的剪接过程,在细胞质中的PQBP1负责mRNA向核糖体的转运,促进蛋白质的合成等。
【详解】A、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因此多聚谷氨酰胺结合蛋白1基因发生突变,控制形成的蛋白质可能不变,A错误;
B、多聚谷氨酰胺结合蛋白1(PQBP1)主要定位于细胞核中,参与基因转录和mRNA的剪接过程。存在于细胞质中的PQBP1负责mRNA向核糖体的转运,且PQBP1可与翻译延伸因子(促进多肽链延伸的蛋白质)结合,促进甲蛋白的合成。由于线粒体是半自主复制的细胞器,线粒体内的DNA也可发生转录和翻译,因此PQBP1也可能出现在线粒体中,B错误;
C、据题意,翻译延伸因子可促进多肽链延伸,多肽延伸过程中有新肽键的形成,因此翻译延伸因子可能是通过促进肽链中肽键的形成,进而促进甲蛋白的合成,C正确;
D、蛋白质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因此甲蛋白合成过程中涉及的遗传信息流向有DNA→mRNA→甲蛋白,D错误。
故选C。
13. 罗汉果正常株为二倍体(2n=28),果实中的活性成分甜苷具有抗癌等重要药用价值,但占果实干重70%的种子几乎不含甜苷。科研人员为了获得无籽罗汉果,用某种化学试剂诱导正常株变为四倍体变异株,进行如下育种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无籽罗汉果的培育原理是基因重组
B. 该化学试剂的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C. 研究表明最适处理方法是选用浓度为0.05%的该试剂处理植株的芽尖
D. 变异株与正常株杂交的后代通常不能产生正常配子
【答案】D
【解析】
【分析】秋水仙素能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其作用原理是抑制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
【详解】A、无籽罗汉果的培育是将二倍体诱导形成四倍体变异株,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A错误;
B、由二倍体变为四倍体的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加倍,因此该化学试剂没有抑制细胞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而是抑制了分开的姐妹染色体移向两极,从而使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B错误;
C、根据表格可知,变异率最高的一组使用的化学试剂浓度为0.1%,因此最适处理方法是选用浓度为0.1%的该试剂处理植株的芽尖,C错误;
D、变异株是四倍体,与正常株二倍体杂交的后代是三倍体,三倍体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因此不能产生正常配子,D正确。
故选D。
14. 调查发现某些饮料中高含的糖浆会导致肥胖,并促进肿瘤的生长。研究人员以早期结肠癌小鼠为实验对象,除正常饮食外,研究人员每日给早期结肠癌小鼠口服400μ1玉米糖浆、并连续8周进行检测,结果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癌基因突变或过量表达会导致相应蛋白质活性减弱或失去活性
B. A组小鼠除正常饮食外,每日应口服等量饮料
C. 图乙结果显示,口服400μl的玉米糖浆能够促进小鼠结肠癌的发展
D. 与A组相比,B组小鼠体重增加不显著,故喝高糖饮料对身体健康无影响
【答案】C
【解析】
【分析】1、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1)原癌基因是细胞内与细胞增殖相关的基因,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须的,当原癌基因的结构或调控区发生变异,基因产物增多或活性增强时,使细胞过度增殖,从而形成肿瘤。(2)抑癌基因也称为抗癌基因。正常细胞中存在抑癌基因,在被激活情况下它们具有抑制细胞增殖作用,但在一定情况下被抑制或丢失后可减弱甚至消除抑癌作用的基因。正常情况下它们对细胞的发育、生长和分化的调节起重要作用。
2、设计实验时要遵循三大基本原则:单一变量原则、等量原则、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是指实验中只有一个变量,等量原则是指除单一变量可以变化外,其他的实验条件要是一样的,要保持相同且适宜。
3、据图分析:图甲所示:与A组相比,B组小鼠体重增加不显著;图乙所示:B组肿瘤相对体积明显比A组大。
【详解】
A、原癌基因表达的蛋白质是细胞正常的生长和增殖所必需的,一旦突变或过量表达而导致相应蛋白质活性过强,可能引起细胞癌变。抑癌基因表达的蛋白质能抑制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或者促进细胞凋亡,一旦突变而导致相应蛋白质活性减弱或失去活性,可能引起细胞癌变,A错误;
B、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和等量原则,某些饮料中高含的糖浆,A组小鼠除正常饮食外,每日应口服等量清水,B错误;
C、图乙所示:B组肿瘤相对体积明显比A组大,可说明口服400μl的玉米糖浆能够促进小鼠结肠癌的发展,C正确;
D、图甲所示:与A组相比,B组小鼠体重增加不显著,只能说明不影响肥胖,不能说明不影响身体健康,D错误。
故选C。
15. 雄性家蚕生命力强,饲料利用效率高,茧丝质量好。现有家蚕品种甲和乙,它们的性染色体、10号染色体及卵色基因组成如图所示。已知蚕卵(受精卵)同时具有A、B基因时为黑色,否则为白色。育种工作者期望利用甲、乙品种获得新品种,以实现通过选择卵色只养雄蚕(不考虑其他变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品种家蚕W染色体上有来自10号染色体的片段,该变异属于基因重组
B. F1代雌蚕的基因型为AaBZWAB,可以产生8种配子
C. 让甲、乙品种家蚕杂交,在F2代的雄蚕中,卵色为白色的概率为1/16
D. 在F2代中,选择白色蚕卵孵化即可实现只养雄蚕
【答案】D
【解析】
【分析】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详解】A、甲品种家蚕的W染色体上有来自10号染色体的片段,该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A错误;
B、同时具有A、B基因时为黑色,否则为白色,亲本甲乙蚕的基因型分别为aaZWAB和AABBZZ,二者交配产生F1的基因型为AaBZZ和AaBZWAB,即F1代雌蚕的基因型为AaBZWAB,由于AB连锁,则可产生的配子种类=2×2=4种,B错误;
C、aaZWAB和AABBZZ杂交,F1基因型为AaB-ZZ、AaB-ZWAB,在F2代中,由于AB基因连锁在一起,故雄蚕(ZZ)中卵色为白色的概率为1/2×1/2=1/4,C错误:
D、F2代中,雄蚕的卵色既有白色,又有黑色,雌蚕的卵色全部为黑色,所以选择白色蚕卵孵化即可实现只养雄蚕,D正确。
故选D。
16. 垂体性侏儒症是指垂体前叶功能障碍或下丘脑病变,使生长激素分泌不足而引起的生长发育缓慢,小部分有家族性发病史。下图是该遗传病的某家系系谱图,已知Ⅱ-5不携带该疾病的致病基因,不考虑基因突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病的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B. Ⅱ-4的垂体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中一定含有致病基因
C. 幼年时进行基因检测可以治疗垂体性侏儒症
D. Ⅱ-4与Ⅱ-5再生一个小孩一定不患垂体性侏儒症
【答案】D
【解析】
【分析】几种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及其特点:
(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其发病特点:男患者多于女患者;隔代交叉遗传,即男患者将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
(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其发病特点:女患者多于男患者;世代相传;
(3)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多,多代连续得病;
(4)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先天聋哑、苯丙酮尿症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少,个别代有患者,一般不连续。
(5)伴Y染色体遗传:如人类外耳道多毛症,其特点是:传男不传女。
2、题图分析:由图可知Ⅱ-1和Ⅱ-2有一个患病的儿子Ⅲ-2,所以该遗传病为隐性遗传病。又Ⅰ-1患病,但其儿子正常,所以该致病基因不在X染色体上,而在常染色体上,所以该疾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详解】A、由图可知Ⅱ-1和Ⅱ-2有一个患病的儿子Ⅲ-2,所以该遗传病为隐性遗传病。又Ⅰ-1患病,但其儿子正常,所以该致病基因不在X染色体上,而在常染色体上,所以该疾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错误;
B、Ⅰ-1患病,Ⅱ-4为表型正常的杂合子,则其垂体细胞含致病基因。次级卵母细胞是经卵母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减数第一次过程中,等位基因分离,分别进入不同子代细胞,所以次级卵母细胞中不一定含有致病基因,B错误;
C、幼年时进行基因检测,可以确定是否是患者。如果经检测是侏儒症患者,则还要通过注射生长激素才能治疗垂体性侏儒症,C错误;
D、已知Ⅱ-5不携带该疾病的致病基因,该疾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所以Ⅱ-5为显性纯合子。Ⅱ-5的小孩一定要从他这里遗传一个正常的显性基因,所以Ⅱ-4与Ⅱ-5再生一个小孩一定不患垂体性侏儒症,D正确。
故选D。
17. 雷鸟羽色因季节而异,春夏多为有横斑的灰褐色,冬季则换成白色羽毛。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雷鸟在冬季来临前换羽的适应现象能完全避免天敌捕食
B. 雷鸟的这一特点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C. 若冬季降雪稀少,则换成白色羽不利于雷鸟生存
D. 若天敌急剧减少,则雷鸟换羽的特点并不会迅速消失
【答案】A
【解析】
【分析】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普遍性:(1)含义:生物体的形态结构适合于完成一定的功能;生物体形态结构及其功能适合于该生物在一定环境中生存和繁殖。(2)原因:自然选择。相对性的原因:遗传物质的稳定性和环境条件的变化相互作用的结果。适应性是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与环境相适合的现象,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详解】A、适应具有相对性,雷鸟在冬季来临前换羽的适应现象不一定就能避免被天敌捕食,如果当年冬天没有下雪,这反而会起到反作用,使雷鸟更容易被发现,A错误;
B、在一定的环境选择作用下,有利变异得以保留,不利变异被淘汰,雷鸟的羽色随季节而变化,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B正确;
C、若冬季降雪稀少,则白色羽个体容易被天敌发现,不利于其生存,C正确;
D、雷鸟随季节换羽是长期进化的结果,即使天敌急剧减少,这种特点也不会迅速消失,D正确。
故选A。
18. 甲虫幼虫期以农作物叶为食,破坏力极强,后来使用某种杀虫剂进行防治,开始使用时,对甲虫防治效果显著,但随着继续使用,甲虫表现出越来越强的抗药性。下图是甲虫在使用杀虫剂之后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虫抗药性的增强体现了变异的定向性特点
B. 一个甲虫个体中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C. 抗药性基因的出现是环境导致的,不能遗传给下一代
D. 据图分析,在使用杀虫剂之前害虫已具有一定的抗药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在自然选择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具有有利变异个体的相应基因频率会增加,具有不利变异个体的相应基因频率会减少,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基因突变的特点是低频性、普遍性、少利多害性、随机性、不定向性。
【详解】A、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杀虫剂的使用使得存在抗药性的个体更易存活,甲虫抗药性增强,A错误;
B、种群的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B错误;
C、环境对甲虫起了选择作用,其中抗药性的个体是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来,无抗药性的个体会被淘汰,经过一代代的选择,抗药性基因遗传下来,使抗药个体数量增加,C错误;
D、害虫具有抗药性应在使用杀虫剂过程前,如果抗药性出现在过程中或过程后,甲虫会灭绝,D正确。
故选D。
19. 加拉帕戈斯群岛上有许多奇特物种。岛上丰富的食物、良好的生境、不存在天敌、自然的演化也使岛上的弱翅鸬鹚逐渐丧失了飞行的能力,缩小的翅膀为其在水中快速游动提供了条件;蓝脚鲣鸟,也是加拉帕戈斯群岛的特有物种,靠它的蓝色大脚吸引异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是比较解剖学证据
B. 不同生物中蛋白质的基本单位都是氨基酸,可为进化学说提供证据
C. 不会飞的鸬鹚和蓝脚鲣鸟能够在群岛适应环境的根本来源是生存斗争
D. 可遗传的有利变异和环境的不定向选择是适应形成的必要条件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1)化石证据: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2)比较解剖学证据: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是由共同祖先演化而来。这些具有共同祖先的生物生活在不同环境中,向着不同的方向进化发展,其结构适应于不同的生活环境,因而产生形态上的差异。(3)胚胎学证据:①人和鱼的胚胎在发育早期都出现鳃裂和尾;②人和其它脊椎动物在胚胎发育早期都有彼此相似的阶段。(4)细胞水平的证据:①细胞有许多共同特征,如有能进行代谢、生长和增殖的细胞;细胞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5)分子水平的证据: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既有共同点,又存在差异性。
【详解】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A错误;
B、在分子水平上,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既有共同点,又存在差异性,可为进化学提供证据,故不同生物中蛋白质的基本单位都是氨基酸,可在分子水平为进化学说提供证据,B正确;
C、不会飞的鸬鹚和蓝脚鲣鸟能够在群岛适应环境的根本来源是可遗传变异,C错误;
D、环境的选择是定向的,变异是不定向的,D错误。
故选B。
20. 某地区的许多湖泊(A、B、C、D)经过一万多年的变化,形成了若干独立的湖泊(如图甲),湖中的鳉鱼形态差异也变得明显。C湖中鳉鱼某对染色体上有一对等位基因A和a,该种群内的个体自由交配,图乙为某段时间内种群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A、B之间的鳉鱼可以交配,说明不存在生殖隔离
B. 由乙图可知,该种群并没有发生进化
C. 在Y3-Y4时间段内该种群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81%
D. 经历了图示变化之后,无法确定鳉鱼是否产生了新物种
【答案】D
【解析】
【分析】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种群是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种群中所有个体的全部基因叫基因库;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物进化是共同进化;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形成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2、题图分析:
图1:由图1可知,该地区经过1万年后,湖泊A、B、C、D这间变得独立,形成了地理隔离
图2:由图2可知,该种群在0至Y4时间内A基因的频率发生了变化,种群发生了进化。
【详解】A、A、B之间的鳉鱼可以交配,但不一定可以产生子代,或者产生的子代不一定可育,所以A、B之间的鳉鱼可以交配无法说明它们间是否存在生殖隔离,A错误;
B、由乙图可知,在Y1至Y3这段时间内,种群中A基因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该种群发生了进化,B错误;
C、在Y3-Y4时间段内,种群基因频率保持不变,该种群在Y3-Y4时间段内保持遗传平衡,且只有a一个等位基因,A的基因频率是0.9,a的基因频率为0.1,该时间段Aa的基因频率是2×0.9×0.1×100%=18%,C错误;
D、图示该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种群发生了进化,但无法确定鳉鱼间是否产生了生殖隔离,所以无法确定鳉鱼是否产生了新物种,D正确。
故选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共60分)
21. 小香猪(2N=38)背部皮毛颜色由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A/a和B/b)共同控制,其表型包括黑色(A_B_)、褐色(aaB_)、棕色(A_bb)和白色(aabb)。现有基因型为AaBb的雄性小香猪与白色雌猪杂交产生足够多的子一代,请回答下列问题。
(1)子一代表现型有___种,这是___(填变异类型)的结果。
(2)下图是亲本雄性小香猪睾丸中某细胞的1条染色体:
①若该细胞发生了染色体互换,且此时染色体数目与其体细胞相同,则该细胞名称为___,其最终分裂形成的了细胞基因型是___。
②若该细胞中1个A突变成了a,可能发生在___分裂过程之前,其子细胞的基因型可能有___种。
【答案】(1) ①. 4 ②. 基因重组
(2) ①. 初级精母细胞 ②. AB、Ab、aB、ab ③. 减数第一次 ④. 3
【解析】
【分析】在正常减数分裂过程中,AaBb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可产生4个精子、2种类型,其基因型是AB、ab或Ab、a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互换,所以AaBb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可产生4种精子,其基因型是AB、Ab、aB、ab。
小问1详解】
小香猪背部皮毛颜色由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A/a和B/b)共同控制,基因型为AaBb的雄性小香猪与白色雌猪(aabb)杂交,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黑色):Aabb(棕色):aaBb(褐色):aabb(白色)=1:1:1:1,这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小问2详解】
亲本雄性小香猪(AaBb)的细胞发生了染色体互换,且此时染色体数目与其体细胞相同,这说明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时,发生了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该细胞名称为初级精母细胞,由于发生了互换,则该初级精母细胞可产生AB、Ab、aB、ab4种基因型的配子。
在DNA复制的过程中,最有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进行DNA复制。若是发生了基因突变,且为隐性突变,则该初级精母细胞产生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的基因组成是AaBB、aabb或Aabb、aaBB,即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是AB、aB、ab或Ab、ab、aB。
22. 某种实验小鼠的毛色黄色和黑色分别受一对等位基因A和a控制。其毛色形成机制为:小鼠的毛囊黑色素细胞表面的受体蛋白MCR-1与黑色素刺激激素结合后,会促进酪氨酸转化成黑色素,但A基因表达产生的ASP蛋白会竞争性地与MCR-1结合,使毛囊黑色素细胞转而合成棕黑素(黄色)。
(1)A基因表达产生ASP蛋白时,需要先在细胞核内进行___过程,此时需要___酶参与完成;随后进行肽链的合成,肽链合成结束的信号是___。除上述过程中参与的细胞结构外,该ASP为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还需要___(填细胞器)的参与。
(2)黑色素的形成过程体现了小鼠的毛囊黑色素细胞膜___的功能。
(3)研究表明,在A基因的前端(或称“上游”)有一段特殊的碱基序列决定着该基因的表达水平,这段碱基序列具有多个可发生DNA甲基化修饰的位点,其甲基化程度越高,A基因的表达受到的抑制也越明显。现将纯种黄色体毛的小鼠与纯种黑色体毛的小鼠杂交,产生足够多的子一代,其表现型是___,原因是子一代小鼠的A基因上游甲基化程度越高,则___。
【答案】(1) ①. 转录 ②. RNA聚合 ③. 终止密码子 ④.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2)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3) ①. 介于黄色和黑色之间的一系列过渡类型 ②. 导致发生甲基化的DNA转录过程受到抑制程度越高,进而无法完成表达过程,棕黑素合成越少,黑色素越多。
【解析】
【分析】由题意知:没有A基因小鼠的毛囊黑色素细胞表面的受体蛋白MCR-1与黑色素刺激激素结合后,促进酪氨酸转化成黑色素,当有A基因表达ASP蛋白会与MCR-1结合,毛囊黑色素细胞转而合成棕黑素(黄色),而在A基因的前端(或称“上游”)有一段特殊的碱基序列决定着该基因的表达水平,这段碱基序列具有多个可发生DNA甲基化修饰的位点,其甲基化程度越高,A基因的表达受到的抑制也越明显。因此有A基因的小鼠的性状还与A的甲基化程度有关。
【小问1详解】
真核细胞基因表达过程,基因在细胞核中进行转录出RNA,RNA在细胞质中与核糖体结合翻译出多肽链,翻译过程是核糖体从起始密码子读取一直到终止密码子结束,ASP是分泌蛋白还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最后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蛋白质被分泌到细胞外,这个过程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小问2详解】
黑色素的形成需要小鼠的毛囊黑色素细胞表面的受体蛋白MCR-1与黑色素刺激激素结合后,促进酪氨酸转化成黑色素,受体与激素的结合体现了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功能。
【小问3详解】
分析题意,在A基因的前端(或称“上游”)有一段特殊的碱基序列决定着该基因的表达水平,这段碱基序列具有多个可发生DNA甲基化修饰的位点,A基因甲基化程度越高,导致发生甲基化的DNA转录过程受到抑制,进而无法完成表达过程,影响了相关性状。表达受到的抑制也越明显,那棕黑素产生的也越少,黄色也会表现的越少,因此子一代小鼠出现介于黄色和黑色之间的一系列过渡类型。
23. 粗糙链孢霉有性生殖时会产生子囊孢子,其形成过程通常是:1个子囊母细胞(2N=14)先进行减数分裂时进行有丝分裂,最终形成8个子囊孢子包裹住一个子囊里,待成熟后释放出来与其他子囊孢子结合发育成新个体(如下图)。
(1)由于___(填染色体的行为)使得B中2个细胞染色体均为___条。
(2)请在坐标轴中绘制上图中1个细胞核DNA数量的完整变化曲线,并标明纵坐标数值。
(3)由于子囊空间狭小,8个子囊孢子会按分裂时形成的顺序线性排列在子囊中。已知子囊孢子的大小受一对等位基因Rr控制,其中大孢子为显性,小孢子为隐性。
①某粗糙链孢霉基因型为Rr,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其E中子囊孢子自上而下的大小排列情况依次为___。若某子囊母细胞减数分裂时R、r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了互换,则由该细胞分裂形成的子囊孢子排列情况可能有___种。
②已知子囊孢子的颜色受另一对等位基因T/t控制,其中黑色为显性,白色为隐性。现有基因型为TtRr的粗糙链孢霉若干,请设计一个最简单的实验方案探究这两对基因是否独立遗传。___。
【答案】(1) ①. 同源染色体分离,并进入两个子细胞中 ②. 7
(2)(3) ①. 大大大大小小小小或小小小小大大大大 ②. RRrrRRrr或RRrrrrRR或rrRRRRrr或rrRRrrRR ③. 让基因型为TtRr的粗糙链孢霉产生子囊孢子,继续培养至子囊成熟,观察统计成熟子囊类型,并分析得出结论
【解析】
【分析】1个粗糙链孢霉(2n=14)合子通过减数分裂产生4个子囊孢子,然后再通过一次有丝分裂产生8个子囊孢子,发育形成菌丝,最后菌丝通过受精作用,重新形成合子。
【小问1详解】
1个粗糙链孢霉A(2n=14)通过减数分裂产生2个次级精母细胞B,由于发生了同源染色体分离,并进入两个子细胞中,使染色体数目减半,即B中有7条染色体中。
【小问2详解】
粗糙型链孢霉(2N=14),在进行减数分裂前的间期进行核DNA的复制(28),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核DNA数减半(14),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核DNA数再次减半(7),有丝分裂前的间期进行核DNA的复制(14),经过有丝分裂核DNA数再次减半(7),如图: 。
【小问3详解】
①在不发生染色体片段发生了互换的情况下,经过减数分裂、有丝分裂,基因型相同的个体应排列在一起,即某粗糙链孢霉基因型为Rr,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其E中子囊孢子自上而下的大小排列情况依次为大大大大小小小小或小小小小大大大大。若某子囊母细胞减数分裂时R、r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了互换,则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两个细胞的排列情况可能为Rr、Rr或rR、rR,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四个细胞的基因型为R、r、R、r或R、r、r、R或r、R、R、r或r、R、r、R,在经过一次有丝分裂,则由该细胞分裂形成的子囊孢子排列情况可能有RRrrRRrr或RRrrrrRR或rrRRRRrr或rrRRrrRR。
②若要研究控制子囊孢子大小和颜色的基因是否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以设计实验如下:让基因型为TtRr的粗糙链孢霉产生子囊孢子,继续培养至子囊成熟,观察统计成熟子囊类型,并分析得出结论。
如果控制子囊孢子大小和颜色的基因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则基因型为RrTt的二倍体合子经过减数分裂,正常情况下可以产生RT、RT、rt、rt或Rt、Rt、rT、rT类型的配子,因此成熟子囊类型有RT、RT、RT、RT、rt、rt、rt、rt或rt、rt、rt、rt、RT、RT、RT、RT或Rt、Rt、Rt、Rt、rT、rT、rT、rT或rT、rT、rT、rT、Rt、Rt、Rt、Rt4种,比例约为1:1:1:1。若成熟子囊类型不是比例为1:1:1:1的4种类型,则说明控制子囊孢子大小和颜色的基因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4. 枫糖尿病是一种先天性疾病,因患儿体内分支酮酸脱羧酶异常,致使分支氨基酸的分解代谢过程受阻,导致尿液中具有大量枫糖浆香甜气味的α-酮-β-甲基戊酸而得名。已知该病是由19号染色体(常染色体)上A基因突变导致的隐性遗传病,该基因有两个突变位点E2和E33,任一个位点突变或两个位点都突变均可导致A突变成致病基因,其中E2突变后形成的致病基因为a1,E33突变后形成的致病基因为a2。下表是人群中A基因突变位点的4种类型,其中“+”表示未突变,“-”表示突变,“/”左侧位点位于父方染色体,右侧位点位于母方染色体。
(1)A基因中的E2和E33这两个位点均可发生突变,体现基因突变的特点是___。
(2)由表可知,类型___患枫糖尿病,其形成过程体现了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是___。
(3)由表可知,类型1的基因型为___;类型3的基因型为___。
(4)若类型2与类型4男女婚配,后代患病的概率是___。
【答案】(1)随机性(2) ①. 3、4
②. 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3) ①. AA ②. a2a2
(4)1/2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A基因突变导致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任一位点突变或两个位点都突变均可导致A突变成致病基因”,其中E2突变后形成的致病基因为a1,E33突变后形成的致病基因为a2,故类型3、类型4患病。
【小问1详解】
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表现为基因突变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可以发生在细胞内不同的DNA分子上,以及同一个DNA分子的不同部位,A基因中的E2和E33这两个位点均可发生突变,体现基因突变的特点是随机性。
【小问2详解】
根据题意:任一位点突变或两个位点都突变均可导致A突变成致病基因,类型1没有致病基因,类型2母方染色体有致病基因,父方染色体没有致病基因,类型3父母双方染色体都有致病基因,类型4也都有致病基因,因此类型3、4患病;枫糖尿病是一种先天性疾病,因患儿体内分支酮酸脱羧酶异常,致使分支氨基酸的分解代谢过程受阻,导致尿液中具有大量枫糖浆香甜气味的α-酮-β-甲基戊酸而得名,体现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小问3详解】
由图表可知:类型1父母双方染色体没有致病基因,因此基因型是AA;类型3父母双方染色体都有致病基因,E33突变后形成的致病基因为a2,因此基因型是a2a2。
【小问4详解】
类型2是Aa,类型4是aa,后代患病的概率是1/2。
25. 红霉素、环丙沙星、利福平等抗菌药物能够抑制细菌的生长,其抗菌机制如下表1。研究人员统计了2019年初新冠病毒爆发以来,红霉素在某医院住院患者中的使用情况如下表2。
表1不同抗菌药物的抗菌机制
表2某医院不同年份红霉素使用情况
(1)研究人员发现添加环丙沙星后细菌DNA无法解旋,推测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了___酶的作用,而红霉素是抑制细菌的___过程。
(2)大肠杆菌在表1三种相同浓度抗菌药物的作用下会形成抑菌圈(如下图),由图可知___抑制大肠杆菌繁殖的能力最强。
(3)由表2可知,化脓性链球菌耐药率的变化与红霉素的使用量之间___(填“有”“无”)关联,依据是___。
(4)请从现代生物进化论的角度解释表2耐药率变化的原因___。
(5)我国卫生部门规定,当某抗菌药物的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30%时,医院应及时通报。请分析这一规定的合理性___。
【答案】(1) ①. 解旋 ②. 翻译
(2)环丙沙星(3) ①. 有 ②. 2019年-2022年期间,住院患者红霉素人均使用量逐年增加,化脓性链球菌对该抗生素的耐药率也逐年增加,二者呈正相关
(4)病菌中本来就存在着抗药性的差异,抗生素的作用是对病菌进行自然选择,具有抗药性的病菌存活下来,并繁殖后代,经过长时间的变异、选择,使病菌的抗药基因频率逐渐升高
(5)提醒医生控制该抗菌药物的用量,或者换用其他抗菌药物,避免主要目标菌耐药性的进一步增强
【解析】
【分析】红霉素能与细菌细胞中的核糖体结合,进而抑制翻译过程,导致细菌不能合成蛋白质,不能正常的进行生命活动;环丙沙星能抑制细菌DNA的复制,进而抑制细菌的增殖;利福平抑制RNA聚合酶的活性,抑制转录过程,不能合成mRNA,进而影响蛋白质的合成。
【小问1详解】
DNA解旋酶能打开DNA分子之间的氢键,使其解旋,环丙沙星通过抑制细菌DNA分子解旋过程而导致其无法进行复制,推测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了解旋酶的作用。红霉素能与细菌细胞中的核糖体结合,进而抑制翻译过程,导致细菌不能合成蛋白质,不能正常的进行生命活动。
【小问2详解】
据图可知,使用环丙沙星的菌落周围形成的抑菌圈最大,说明环丙沙星抑制大肠杆菌繁殖的能力最强。
【小问3详解】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2019-2022年,住院患者红霉素人均使用量逐年增加,化脓性链球菌对该抗生素的耐药率也逐年增加,二者呈正相关,因此化脓性链球菌耐药率的变化与红霉素的使用量之间有关联。
【小问4详解】
从进化的角度来看,病菌中本来就存在着抗药性的差异,抗生素的作用是对病菌进行自然选择,具有抗药性的病菌存活下来,并繁殖后代,经过长时间的变异、选择,使病菌的抗药性逐渐升高。
【小问5详解】
表型及比例
灰体粗腿
灰体细腿
黄体粗腿
黄体细腿
F1
♀
1
1
1
1
♂
1
1
1
1
突变基因
Ⅰ
Ⅱ
Ⅲ
碱基变化
GAA→G
A→G
G→C
氨基酸/多肽链/蛋白质变化
多肽链比野生型果蝇长
有一个氨基酸与野生型果蝇不同
相应蛋白质无变化
处理
化学试剂浓度(%)
处理株数
处理时间
成活率(%)
变异率(%)
芽尖生长点
0.05
30株
5天
100
1.28
0.1
86.4
24.3
0.2
74.2
18.2
突变位点
类型1
类型2
类型3
类型4
E2
+/+
+/-
+/+
-/-
E33
+/+
+/-
-/-
-/-
抗菌药物
抗菌机制
红霉素
与核糖体结合,抑制肽链的延伸
环丙沙星
抑制细菌DNA的复制
利福平
抑制细菌RNA聚合酶的活性
年份
2019
2020
2021
2022
住院患者红霉素的人均使用量/g
0.051
0.78
0.90
0.12
化脓性链球菌对红霉素的耐药率/%
1.6
2.14
6.6
18.9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重庆市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安徽省芜湖市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9%,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天津市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共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