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安徽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生物真题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安徽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生物真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自然界存在多个层次的生命系统,其中最基本的是( )
A.细胞B.个体C.种群D.群落
2.下列四种生物中,细胞内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的是( )
A.草履虫B.衣藻C.蓝细菌D.黑藻
3.构成细胞的各种有机物中,作为主要能源物质的是( )
A.蛋白质B.核酸C.糖类D.脂肪
4.某种脑啡肽具有镇痛作用,可作为药物来使用,其分子结构式如下图所示。构成一个脑啡肽分 子的氨基酸数目是( )
A.2B.3C.4D.5
5.下列关于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磷脂双分子层是膜的基本支架
B.蛋白质只分布在膜的外表面
C.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D.可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6.参与胃蛋白酶合成、加工、运输和分泌的细胞器中,没有膜结构的是( )
A.高尔基体B.内质网C.线粒体D.核糖体
7.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是 ( )
A.细胞膜B.细胞质C.细胞核D.细胞器
8.葡萄糖在小肠液中的浓度远低于其在小肠上皮细胞中时,仍然能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此种跨膜运输方式是( )
A.胞吞B.主动运输C.协助扩散D.自由扩散
9.生物体中许多化学反应的正常进行离不开酶的催化。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能为反应物提供能量B.催化效率高
C.只在活细胞内起作用D.都是蛋白质
10.RNA 中含有,而DNA中不含有的碱基是( )
A.腺嘌呤(A)B.尿嘧啶(U)C.胞嘧啶(C)D.鸟嘌呤(G)
11.下图是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装置示意图,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NaOH溶液的主要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灰尘
B.澄清的石灰水用于检测酵母菌是否产生酒精
C.该实验应在0~5℃的低温环境中进行
D.此实验说明酵母菌可以进行有氧呼吸
12.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在校园农场内搭建大棚种植草莓。下列措施中不利于提高产量的是( )
A.使用蓝色薄膜B.定时通风
C.施用农家肥D.适时浇水
13.番茄易感病(D) 对抗病(d) 为显性,红果肉(R) 对黄果肉(r) 为显性。育种工作者将纯种抗病黄果肉和纯种易感病红果肉的番茄进行杂交,培育出能稳定遗传的抗病红果肉番茄新品种。该新品种的基因型是( )
A.DDrrB.DdRrC.ddRRD.ddRr
14.大熊猫的体细胞有42条染色体。1个初级卵母细胞产生的卵细胞数及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分别是( )
A.1个、21条B.1个、42条C.4个、21条D.4个、42条
15.下列染色体行为中,发生在减数分裂Ⅱ的是( )
A.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B.同源染色体分离
C.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D.同源染色体联会
16.人的红绿色盲是由X 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下表4个家庭中,已育子女一定患 红绿色盲的是 ( )
A.甲B.乙C.丙D.丁
17.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翻译过程中,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是( )
A.DNA→蛋白质B.mRNA→DNA
C.DNA→mRNAD.mRNA→蛋白质
18.科学家在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中,用某种酶进行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该酶可能是( )
A.酯酶B.RNA酶C.蛋白酶D.DNA酶
19.科学家将DNA 双链被15N 标记的大肠杆菌接种到含14NH₄CI 的普通培养液中培养,繁殖两代后提取DNA并离心,试管中( )
A.只出现15N/14N-DNA带
B.出现1⁵N/1⁴N-DNA带和14N/14N-DNA带
C.只出现15N/15N-DNA带
D.出现15N/15N-DNA带和14N/14N-DNA带
20.刑侦人员可通过血液等样品进行DNA指纹鉴定,从而锁定嫌疑人。此方法利用了DNA 分子的( )
A.多样性B.特异性C.统一性D.稳定性
21.细胞色素c 是细胞中普遍含有的一种蛋白质,约有104个氨基酸。四种生物与人的细胞色素c 的氨基酸序列差异如下表所示,其中与人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
A.猕猴B.响尾蛇C.金枪鱼D.果蝇
22.研究发现,柳穿鱼Lcyc基因的碱基序列不变,但由于部分碱基发生了甲基化修饰,导致花的形态结构发生改变并可以遗传给后代。该现象属于 ( )
A.细胞质遗传B.伴性遗传C.表观遗传D.融合遗传
23.水稻中粳稻比籼稻更耐低温。研究发现,两种稻的bZIP73 基因中有1个脱氧核苷酸不同,从而导致相应蛋白质中有1个氨基酸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 )
A.染色体结构变异B.染色体数目变异
C.基因突变D.基因重组
24.用四倍体西瓜植株作母本,二倍体西瓜植株作父本进行杂交,所得种子发育成的植株是 ( )
A.单倍体B.二倍体C.三倍体D.四倍体
25.下图是对某地一种蟹体色的调查结果,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中间体色可能与环境颜色相近
B.深体色基因在种群中频率较高
C.不同体色的出现是定向变异的结果
D.不同体色的个体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二、非选择题
26.下图是高等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的示意图,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物质。据图回答:
(1)光反应在叶绿体中的 上进行,其上分布的叶绿素主要吸收 。此过程能将水分解成[①] 和H+。
(2)暗反应所需的酶主要分布于叶绿体的 中,进入叶绿体中的CO2 与[③] 结合,形成两个C3分子。
(3)光能被捕获后,转化为储存在[②] 和 NADPH 中的化学能,进而转化为储存在④中稳定的化学能。
(4)光合作用产生的④不仅供植物体自身利用,还养活了包括你我在内的 (填“自养”或“异养”)生物。
27.油菜是常见的经济作物,油菜花有一定的观赏价值。油菜一生中的“鲜花吐蕊,绿叶葱 茏,花瓣凋落,枯叶飘零”等生命现象,折射出细胞的生命历程。分析回答:
(1)细胞通过分裂增加数量的过程叫作 。油菜体细胞的分裂方式为 ,该过程中,复制后的染色质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成为 ,进而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2)油菜个体发育过程中,受精卵分裂产生的后代细胞虽然具有相同的遗传信息,但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却发生了稳定性差异,这一过程叫作 ,这是细胞中的基因 的结果。
(3)衰老的细胞常常表现出 的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等特征。油菜细胞的衰老是否等同于个体的衰老? (填“是”或“否”)。
(4)油菜细胞死亡存在凋亡和坏死等方式,其中 是受到严格的遗传机制调控的程序性死亡。
家庭
甲
乙
丙
丁
双亲中的患者
父亲
母亲
父亲
母亲
已育子女
女儿
女儿
儿子
儿子
参考答案:
1.A
【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从生物圈到细胞,生命系统层层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详解】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基本的生命系统,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C
【分析】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生物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DNA和RNA)和蛋白质等物质。
【详解】ABD、草履虫、衣藻、黑藻均为真核生物,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ABD错误;
C、蓝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C正确。
故选C。
3.C
【分析】①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②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③脂肪是主要的储能物质;④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详解】A、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但不是主要能源物质,A错误;
B、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遗传物质,B错误;
C、糖类是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C正确;
D、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D错误。
故选C。
4.D
【分析】氨基酸在核糖体中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反应,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连接两个氨基酸的化学键是肽键。
【详解】图为脑啡肽的结构简式,该化合物含有4个肽键,是由5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因此构成一个脑啡肽分 子的氨基酸数目是5个,D正确。
故选D。
5.B
【分析】细胞膜的功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详解】A、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A正确;
B、蛋白质分子以不同方式镶嵌在细胞膜即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镶在膜的外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即膜)中,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B错误;
C、细胞膜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C正确;
D、细胞膜能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D正确。
故选B。
6.D
【分析】分泌蛋白是在细胞内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的蛋白质,如消化酶、抗体和蛋白质类激素等。
【详解】胃蛋白酶属于分泌蛋白,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为: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因此与胃蛋白酶合成和分泌直接有关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但没有膜结构的是核糖体,D符合题意。
故选D。
7.C
【详解】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C正确,
故选C。
8.B
【分析】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自由扩散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协助扩散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能量,需要载体;主动运输从高浓度到低浓度,需要载体,需要能量。
【详解】分析题意,葡萄糖逆浓度梯度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故方式是主动运输,主动运输的过程需要载体并消耗能量,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9.B
【分析】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所以酶的基本组成单位为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点。
【详解】A、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不能为反应物提供能量,A错误;
B、酶具有高效性,催化效率高,B正确;
C、酶可在活细胞内、细胞外、体外发挥作用,C错误;
D、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D错误。
故选B。
10.B
【分析】核酸包括DNA和RNA,DNA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四种碱基分别是A、T、C、G;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四种碱基分别是A、U、C、G。
【详解】DNA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四种碱基分别是A、T、C、G,不含有尿嘧啶(U),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1.D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装置探究的是酵母菌的有氧呼吸,其中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检测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
【详解】A、装置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CO2,以保证最终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均来自于呼吸作用,A错误;
B、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检测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B错误;
C、0~5℃的低温环境下会抑制酵母菌的呼吸作用,不利于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该实验应在18~30℃的适宜温度环境中进行,C错误;
D、此实验是在有氧气条件下进行的,且能观察到石灰水会变浑浊,说明酵母菌可以进行有氧呼吸,D正确。
故选D。
12.A
【分析】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措施主要包括有育种、选种、间作套种、合理密植、合理施肥、合理灌溉、合理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改善光照条件、中耕除草、防病治虫等。
【详解】A、光合色素主要吸收可见光中的红光和蓝紫光,所以采用使用蓝色薄膜不仅不能提高光合速率,反而降低光合速率,不利于提高产量,A符合题意;
B、定时通风,可为农作物提供更多的CO2,能提高光合速率,有利于提高产量,B不符合题意;
C、施用农家肥促进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代谢,可为农作物提供更多的CO2,能提高光合速率,有利于提高产量,C不符合题意;
D、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适时浇水,能提高光合速率,有利于提高产量,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C
【分析】育种工作者将纯种抗病黄果肉和纯种易感病红果肉的番茄进行杂交,培育出能稳定遗传的抗病红果肉番茄新品种,利用的是杂交育种。
【详解】番茄易感病(D) 对抗病(d) 为显性,红果肉(R) 对黄果肉(r) 为显性,亲本纯种抗病黄果肉的番茄基因型为ddrr,纯种易感病红果肉的番茄的基因型为DDRR,杂交后F1的基因型为DdRr,F1连续自交以及筛选可获得稳定遗传的抗病红果肉番茄新品种即纯合子,其基因型为ddRR,C符合题意。
故选C。
14.A
【分析】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染色体以及核DNA数目都减半。
【详解】大熊猫的体细胞有42条染色体,卵母细胞也含有42条染色体,卵母细胞复制后形成的初级卵母细胞含有42条染色体,初级卵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1个次级卵母细胞和1个第一极体,染色体数目都为21条,次级卵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分裂(类似有丝分裂)形成1个卵细胞和1个第二极体,染色体数目都是21条,第一极体经过减数第二分裂形成2个第二极体,因此1个初级卵母细胞产生的卵细胞数及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分别是1个、21条,A符合题意。
故选A。
15.A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分裂Ⅰ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分裂Ⅰ: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分裂Ⅱ过程: ①前期:染色体散乱排列在细胞内;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发生在减数分裂Ⅱ后期,A正确;
B、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后期,B错误;
C、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后期,C错误;
D、同源染色体联会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前期,D错误。
故选A。
16.D
【分析】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发病特点①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②隔代交叉遗传,即男性患者将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均为患者。
【详解】A、人的红绿色盲是由X 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假设该病用B/b表示,若父亲患病,其基因型为XbY,女儿的基因型可能为XBXb、XbXb,不一定患病,A错误;
B、若母亲患病,其基因型为XbXb,女儿的基因型可能为XBXb、XbXb,不一定患病,B错误;
C、若父亲患病,其基因型为XbY,儿子的基因型可能为XbY、XBY,不一定患病,C错误;
D、若母亲患病,其基因型为XbXb,儿子的基因型为XbY,一定患病,D正确。
故选D。
17.D
【分析】翻译过程中信息由mRNA指向蛋白质,即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
【详解】A、不存在DNA的遗传信息直接流向蛋白质,A错误;
B、mRNA→DNA属于逆转录过程,B错误;
C、DNA→mRNA属于转录过程,C错误;
D、翻译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因此翻译过程中的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是mRNA→蛋白质,D正确。
故选D。
18.D
【分析】艾弗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肺炎链球菌外转化实验):(1)研究者:1944年,美国科学家艾弗里等人。(2)实验材料:S型和R型肺炎链球菌、细菌培养基等。(3)实验设计思路:把DNA与其他物质分开,单独直接研究各自的遗传功能。(4)实验分析:①只有S型细菌的DNA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②DNA被酶水解后不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5)实验结论:①S型细菌的DNA是“转化因子”,即DNA是遗传物质。②同时还直接证明蛋白质等其他物质不是遗传物质。
【详解】培养基中只长出R型细菌,R型细菌没有转化为S细菌,说明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中的DNA被加入的酶水解了,故该酶可能为DNA酶,D符合题意。
故选D。
19.B
【分析】1、DNA复制方向:DNA聚合酶不能从头开始合成DNA,而只能从3′端延伸DNA链,故DNA复制需要引物。当引物与DNA母链通过碱基互补配对结合后,DNA聚合酶就能从引物的3′端开始延伸DNA链,DNA的合成方向总是从子链的5′端向3′端延伸。
2、DNA的复制方式可能为半保留复制、全保留复制。若为全保留复制,则在子代DNA经离心后应该分为轻带(14N/14N)和重带(15N/15N),若为半保留复制则复制一次只有中带(14N/15N)。
【详解】根据题干分析,DNA双链均被15N标记的大肠杆菌转移到含有14NH4Cl的普通培养液中,繁殖两代,其中子一代大肠杆菌的DNA分子共2个,均为1条链含14N、1条链含15N;子二代大肠杆菌的DNA分子共4个,其中2个DNA分子为1条链含14N、1条链含15N,另外2个DNA分子为2条链均含14N,因此试管中出现15N/14N-DNA带和14N/14N-DNA带,B正确。
故选B。
20.B
【分析】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1)DNA分子的多样性主要表现为构成DNA分子的四种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
(2)DNA分子的特异性主要表现为每个DNA分子都有特定的碱基序列,这也是DNA指纹的主要依据。
【详解】除了同卵双胞胎外,每个人的DNA指纹图谱都具有特异性,都是独一无二的,刑侦人员可通过血液等样品进行DNA指纹鉴定,从而锁定嫌疑人,说明DNA分子具有特异性,B正确。
故选B。
21.A
【分析】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
(1)化石证据: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
(2)比较解剖学证据: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是由共同祖先演化而来,这些具有共同祖先的生物生活在不同环境中,向着不同的方向进化发展,其结构适应于不同的生活环境,因而产生形态上的差异。
(3)胚胎学证据。
(4)细胞水平的证据:①细胞有许多共同特征,如有能进行代谢、生长和增殖的细胞;②细胞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5)分子水平的证据: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既有共同点,又存在差异性。
【详解】与人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其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的差异越小,与人亲缘关系越远的生物,其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的差异越大,因此与人亲缘关系最近的是猕猴,A正确。
故选A。
22.C
【分析】生物的表观遗传是指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现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柳穿鱼Lcyc基因的碱基序列不变,但由于部分碱基发生了甲基化修饰,导致花的形态结构发生改变并可以遗传给后代。这种DNA甲基化修饰可以遗传给后代,这是表观遗传的现象,C符合题意。
故选C。
23.C
【分析】基因突变指的是基因中碱基对的缺失、增加和替换,从而导致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详解】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两种稻的bZIP73 基因中有1个脱氧核苷酸不同(碱基发生了替换),从而导致相应蛋白质中有1个氨基酸不同,说明粳稻和籼稻的差异是基因突变的结果,C符合题意。
故选C。
24.C
【分析】1、染色体组: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携带着制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
2、二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成,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包括几乎全部动物和过半数的高等物,如人、果蝇、玉米等。
3、单倍体是由配子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如果某个体由本物种的配子不经受精直接发育而成,则不管它有多少染色体组都叫“单倍体“。
【详解】用四倍体西瓜植株作母本,二倍体西瓜植株作父本进行杂交,得到的种子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含有三个染色体组,因此长出的植株为三倍体,C正确。
故选C。
25.A
【分析】图示是科学家对某地一种蟹的体色深浅进行研究所得的结果,其中中间色个体数目最多,浅色个体和深色个体数目相当,均比较少,说明中间体色更适应环境,不易被天敌捕食。
【详解】A、蟹群个体间存在体色差异,中间体色的蟹数量最多,更适应环境,可能与环境颜色相近,A正确;
B、中间体色的蟹数量最多,因此中间体色基因在种群中频率较高,B错误;
C、变异具有不定向性,自然选择具有定向性,C错误;
D、三种体色的蟹只是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同而已,仍是同一个物种,不存在生殖隔离,D错误。
故选A。
26.(1) 类囊体薄膜 红光和蓝紫光 氧气
(2) 叶绿体基质 C5
(3)ATP
(4)异养
【分析】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其中光反应包括水的光解和ATP的生成,暗反应包括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等。光反应发生场所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色素吸收、传递和转换光能,并将一部分光能用于水的光解生成NADPH和氧气,另一部分光能用于合成ATP,暗反应发生场所是叶绿体基质中,首先发生二氧化碳的固定,即二氧化碳和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两分子的三碳化合物,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三碳化合物接受ATP和NADPH释放的能量,并且被NADPH还原,随后,一些接受能量并被还原的三碳化合物在酶的作用下,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化成糖类,另一些接受能量并被还原的三碳化合物,经过一系列变化,又形成五碳化合物,这些五碳化合物又可以参与二氧化碳的固定。
【详解】(1)光反应在叶绿体中的类囊体薄膜上进行,其上分布的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此过程能将水分解成①即氧气和H+。
(2)暗反应的场所为叶绿体基质,暗反应所需的酶主要分布于叶绿体的 叶绿体基质中,进入叶绿体中的CO2与C5结合,形成两个C3分子。
(3)光能被捕获后,转化为储存在②即ATP和 NADPH 中的化学能,进而转化为储存在④即糖类等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4)光合作用产生的④即糖类等有机物不仅供植物体自身利用,还养活了包括你我在内的异养生物。
27.(1) 细胞增殖 有丝分裂 染色体
(2) 细胞分化 选择性表达
(3) 细胞膜 否
(4)细胞凋亡
【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结果:使细胞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专门化。
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
【详解】(1)细胞通过分裂增加数量的过程叫作细胞增殖。油菜体细胞的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复制后的染色质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成为染色体,进而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2)受精卵分裂产生的后代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作细胞分化,细胞分化是细胞中的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3)衰老的细胞常常表现出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等特征。对于多细胞生物来说,细胞的衰老不等同于个体的衰老,油菜是多细胞生物,因此油菜细胞的衰老不等同于个体的衰老。
(4)细胞凋亡是受到严格的遗传机制调控的程序性死亡。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C
D
B
D
C
B
B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A
C
A
A
D
D
D
B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A
C
C
C
A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年6月浙江高中学业水平选考生物真题及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年云南普通高中学业水平会考生物真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年湖南普通高中学业水平会考生物真题及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属于真核生物的是,下列属于无膜结构的细胞器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