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广东省茂名市化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解析
      广东省茂名市化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
    • 原卷
      广东省茂名市化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x
    广东省茂名市化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第1页
    广东省茂名市化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第2页
    广东省茂名市化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第3页
    广东省茂名市化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  Word版无答案第1页
    广东省茂名市化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  Word版无答案第2页
    广东省茂名市化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  Word版无答案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广东省茂名市化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广东省茂名市化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广东省茂名市化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广东省茂名市化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1、本学科试卷共6页,答题卡4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2、答卷前,学生须在答题卡上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者钢笔写自己的姓名、考号、考场号、座位号。
    3、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所有的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共16道,每小题3分,共48分)
    “十字连星”是指太阳、月球及八大行星排在几乎垂直的直线上。图为“十字连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图中①、④代表的天体是( )
    A. 火星、金星B. 金星、火星C. 天王星、水星D. 金星、水星
    2. 图中包含的最高级别天体系统是( )
    A. 总星系B. 银河系C. 太阳系D. 地月系
    【答案】1. C 2. C
    【解析】
    【1题详解】
    读图,图示是太阳系八大行星和地月系,根据八大行星距日远近,可以判定出①是地外行星,且与海王星相邻,是天王星;④是地内行星,且与太阳相邻,是水星。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题详解】
    读图,图中包括地月系和太阳系,最高级别是太阳系,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八大行星按距日由近到远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均为类地行星),木星、土星(均为巨行星),天王星、海王星(均为远日行星)。其中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超级月亮”是用于描述月球在轨道上位于近地点时发生的满月现象。2023年9月29日正值中秋,夜晚浙江某中学学生观测到“超级月亮”天文现象。读“月球绕地球公转轨道图(左)和下半月下半夜月相图(右)”,结合已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3. 当日,月球的位置是( )
    A. aB. bC. cD. d
    4. 从该日起经过8天,清晨可观测到的月相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答案】3. C 4. C
    【解析】
    【3题详解】
    根据材料““超级月亮”是用于描述月球在轨道上位于近地点时发生的满月现象”可知出现超级蓝月亮时为满月。满月时,地球上位于夜半球的人观测到全部的月球昼半球,月球被照亮的一半正面向地球,即地球位于太阳和月球之间,即月亮位于c位置。C正确,ABD错误。故选C。
    【4题详解】
    一般人们把月亮最圆的一天称为望日,把当天的月亮称为望月,为每月阴历十五,从该日起经过8天,为阴历二十三,是下弦月,下弦月的月相对应的是半个月亮,①②④错误;下弦月在日出前观测到,亮面朝东部天空,③正确。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月相歌 :初一新月不可见,只缘身陷日地中。 初七初八上弦月,半轮圆月面朝西。 满月出在十五六,地球一肩挑日月。 二十二三下弦月,月面朝东下半夜。北半球观察月相时,要面向南方而立,左手为东、右手为西。
    北京时间2024年9月23日23时37分,云南省临沧市双江县(23.38°N,100.06°E)发生3.6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0千米。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此次地震的震源最可能位于( )
    A. Ⅲ圈层B. Ⅳ圈层C. 莫霍界面以上D. 古登堡界面以下
    6. 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据此推断“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 )
    A. 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的差异B. 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
    C. 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D. 建筑物的抗震系数
    【答案】5. C 6. A
    【解析】
    5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此次地震发生在云南临沧市双江县(23.38°N,100.06°E),震源深度为10千米;根据所学可知,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约为39—41千米,所以震源位于地壳。读图并结合所学可知,Ⅲ圈层为水圈,Ⅳ圈层地核的外核,AB错误;古登堡界面以下为地核,D错误;莫霍界面以上为地壳,C正确。故选C。
    【6题详解】
    地震波中横波表现为左右摇晃,纵波表现为上下跳动,一般认为横波的水平晃动力是造成建筑物破坏及人员大量伤亡的主要原因。根据所学可知,纵波的传播速度快于横波,地震发生以后,纵波先传到地面,约12秒后横波到达,因此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A符合题意;地震发生后,横波和纵波的传播过程所经过的介质是一样的,排除C;“黄金12秒”与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建筑物的抗震系数相关性不大,排除BD。故选A。
    【点睛】莫霍面为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古登堡面为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
    地层是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一般沉积岩的地层具有明显的时间序列和化石存在,对研究古地质环境具有重大意义。下图示意“喜马拉雅山山地局部地层结构”,该地地层未经较大的地质变动破坏。结合已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7. 图示地层中生物主要生活在中生代时期的是( )
    A. c地层B. d地层C. b地层D. e地层
    8. e地层形成时期( )
    A. 联合古陆开始解体B. 裸子植物繁盛C. 阿尔卑斯山脉形成D. 哺乳类动物初现
    9. 该区域地质环境演化顺序为( )
    A. 浅海区→陆地区→山地B. 陆地区→浅海区→山地
    C. 深海区→浅海区→山地D. 深海区→浅海区→山地
    【答案】7. B 8. C 9. A
    【解析】
    【7题详解】
    中生代时期是恐龙繁盛时期,图中d地层有恐龙化石存在,因此d地层中生物(恐龙)主要生活在中生代时期,B正确;e地层有大型哺乳类动物化石,大型哺乳类动物生活在新生代时期,D错误;b地层有菊石化石、c地层有鱼类化石,原始菊石和原始鱼类都主要生活在古生代时期,AC错误。故选B。
    8题详解】
    读图可知,e地层中有哺乳类动物化石存在,大型哺乳动物出现在新生代,因此e地层应形成于新生代。新生代联合古陆完全解体,联合古陆在中生代开始解体,A错误;裸子植物繁盛于中生代,与e地层形成时期不同,B错误;新生代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促使了阿尔卑斯山脉形成,C正确;哺乳类动物初现于中生代,与e地层形成时期不同,D错误。故选C。
    【9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地地层保留了较为完整的时间顺序,最古老的最下地层含有三叶虫化石,三叶虫喜欢生活在温暖的浅海区域,以藻类植物、原生动物等为食,表明该区域当时环境为浅海,后面依次形成的地层中含菊石、鱼类化石,这此生物也生活在浅海环境,再后形成的d地层中含有恐龙化石,表明当地逐渐演变为陆地,最后形成的e地层中含有大型哺乳动物,有可能当地演化为山地环境。由此判断,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地壳演化史中,动物界发展阶段:元古宙为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为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古生代泥盆纪为鱼类时代;古生代石炭纪和二叠纪为两栖动物时代;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为爬行动物时代;新生代第三纪为哺乳动物时代;新生代第四纪为人类时代。植物界发展阶段:元古宙至古生代奥陶纪为海生藻类时代;古生代志留纪至石炭纪为陆上孢子植物时代;古生代二叠纪至中生代侏罗纪为裸子植物时代;中生代白垩纪以来为被子植物时代。
    北京时间2022年12月4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从距离地球约400千米的高空与空间站组合体分离并穿越“黑障区”(通信暂时中断区域)后,成功降落在东风着陆场。据悉,黑障区一般出现在地球上空35到80千米的大气层间。据此并结合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材料中的空间站所处的大气层( )
    A. 臭氧含量高,能大量吸收紫外线B. 有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
    C. 获得的地面辐射多,气温高D. 大气逆辐射作用弱,昼夜温差小
    11. “黑障区”出现在地球大气层的( )
    A. 对流层B. 平流层C. 对流层和平流层D. 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12. 返回舱穿越“黑障区”后到着陆的过程中,大气( )
    A. 气温先升后降B. 密度逐渐减小C. 先平流后对流D. 气压不断降低
    【答案】10. B 11. D 12. C
    【解析】
    【10题详解】
    臭氧层的距离地面平均高度为20-25千米,其他高度范围内臭氧含量相对较少,而空间站在地球约400千米的高空,属于高层大气,所以臭氧含量并不高,A错误;高层大气有电离层,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B正确;对流层底部获得的地面辐射多,与空间站所在的大气层无关,C错误;大气逆辐射作用弱,昼夜温差大,D错误。故选B。
    【11题详解】
    据图示信息可知平流层顶部的平均高度约为49km,在35-49km之间为平流层,在49-80km之间为高层大气,“黑障区”在地球上空35到80千米的大气层间,所以“黑障区”出现在地球大气层的平流层和高层大气,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2题详解】
    返回舱穿越“黑障区”后到着陆的过程中越来越接近地面,越接近近地面气压越高,气体密度越大,BD错误;在对流层内一般而言越近地面,气温越高,A错误;返回舱穿越“黑障区”后到着陆的过程中,先经过平流层,再经过对流层,所以大气先平流后对流,C正确。故选C。
    【点睛】大气的垂直分层包含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首先大气的垂直分层一共从低到高主要分为三层,每层各有每层的特点。首先是对流层,这是大气层中最低的一层,平常的雨雪天气主要就是在这个气层形成的。
    城市混合层是指靠近城市下垫面的一部分大气层。夜晚,郊区由于地面辐射冷却,在近地面形成逆温层。当郊区空气移动到城市上空时,由于城市的热岛效应,使来自郊区的下层空气被加热,靠近地面的逆温层被破坏,从而形成城市混合层,其上部仍维持逆温现象。图为城市热岛混合层形成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图中逆温层的分布特点是( )
    A. 郊区逆温层厚,城市逆温层薄B. 郊区逆温层薄,城市逆温层厚
    C. 由郊区到城市中心逆温层变厚D. 郊区和城市中心逆温层无差别
    14. 在区域静风条件下,推测一天中城市混合层高度最低的时段( )
    A. 午夜前后B. 日出前后C. 正午前后D. 傍晚前后
    【答案】13. A 14. B
    【解析】
    【13题详解】
    在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增的的现象称为逆温。直接读图可以看出,郊区的逆温层较厚,城市的逆温层较薄;逆温层的厚度由郊区向城市中心变薄。故选A。
    【14题详解】
    在区域静风的条件下,一天中城市混合层的高度大小可以从气温日变化的角度进行分析。城市的气温日变化主要受大气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的影响,一天中,日出前后气温最低,逆温层的厚度达到最大,城市混合层出现在逆温层之下,此时城市混合层高度也达到最低。故选B。
    【点睛】混合层高度对于城市大气中污染物的扩散与稀释具有直接的影响;城市大气混合层高度越低,对流运动越弱;稀释污染物的空气量就越少,污染物浓度越高,大气环境质量越差,二者成正相关。
    气象上通常用气球把探空仪器带到高空进行温度、大气压力、湿度、风速风向等气象要素测量。下图示意某高空气象站,某年11月份释放的探空气球,从近地面上升至万米高空的漂移数据(图中坐标表示水平方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此次探空气球升空过程中的盛行风向先后为( )
    A. 东北风——东风B. 东北风——西风
    C. 西南风——东风D. 西南风——西风
    16. 此次探空气球在升空过程中方向变化主要是由于高空( )
    A. 水平气压梯度力减小B. 地转偏向力减小
    C. 摩擦力减小D. 以上三力均减小
    【答案】15. D 16. C
    【解析】
    【15题详解】
    根据气球升空过程中的漂移方向,先向东北运动,再向东运动,可以判断其风向为西南风转西风,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6题详解】
    近地面大气水平运动受三个力影响,分别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而高空摩擦力减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导致气球在升空过程中风向不断改变,与近地面风向不同,C正确;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大小并不会随海拔变化而产生变化,ABD错误。故选C。
    【点睛】水平气压梯度力是风形成的原动力。近地面的风向还会受到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影响,高空风则可以忽视摩擦力的影响。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大题,共52分)
    17. 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紫外线是指波长在100~400纳米之间、能量很高的一种光线。紫外线指数是衡量紫外线辐射强度的指标,其数值越大,对人体的损伤程度越重。西昌位于四川省南部,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海拔1590米,降水集中在6—9月,紫外线强度是当地居民和外来游客共同关心的问题。下图示意“西昌春季、夏季和冬季紫外线指数逐小时变化”。
    (1)描述西昌紫外线强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
    (2)说明西昌紫外线较强的原因。
    (3)说出为减轻紫外线的影响当地居民可采取的措施。
    【答案】(1)紫外线强度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均较大;日出到中午紫外线增强,中午到日落紫外线减弱;春季紫外线强度大,冬季紫外线强度小。
    (2)西昌纬度较低,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海拔较高,大气稀薄,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较多;晴天多,云层对紫外线的削弱作用弱;空气污染少,空气中颗粒物对紫外线的削弱作用较弱。
    (3)减少中午时段的户外活动;外出穿防护服或打遮阳伞;使用防晒霜等。
    【解析】
    【分析】本题以西昌紫外线指数变化为情景,考查紫外线强度的变化特征、影响紫外线强度的因素及防护措施,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西昌紫外线强度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均较大;从季节变化看,春季紫外线强度大,夏季居中,冬季紫外线强度小;从日变化看,中午前后紫外线强度最大,从日出到中午紫外线增强,中午到日落紫外线减弱。
    【小问2详解】
    西昌位于四川省南部,纬度较低,太阳高度大,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多;海拔1590米,地势较高,大气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较弱,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较多;降水集中在6—9月,其他季节晴天多,云层对紫外线的削弱作用弱;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环境质量好,空气污染少,空气中颗粒物对紫外线的削弱作用较弱。
    【小问3详解】
    读图可知,中午紫外线强度较大,为减轻紫外线的影响,可减少中午时段的户外活动;外出时,可穿防护服或打遮阳伞,减少太阳辐射的直接照射;或使用防晒霜防护等。
    18. 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博斯腾湖地处我国西北地区,靠近冬季风发源地,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湖区水位季节变化很大,但近年有减小的趋势。湖区内湖陆风现象较为显著(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多年平均数据显示,博斯腾湖夏半年陆风转湖风的时间为上午11—12时,比冬半年提前两小时左右。示意“博斯腾湖区域图(左)和湖区湖陆风风速月变化图(右)”。
    (1)博斯腾湖湖陆风最弱的季节为冬季,请分析相关成因。
    (2)说明夏半年陆风转湖风的时间比冬半年提前的原因。
    (3)推测在湖边大规模兴建城市对湖陆风的影响并分析原因。
    【答案】(1)冬季博斯腾湖水量最小湖陆热力性质差异最小;冬季湖面结冰,湖陆温差小;冬季太阳高度小,白昼短,湖区获得热量少,湖陆温差小;靠近冬季风源地,冬季风强劲,湖陆风不显著。
    (2)夏季日出较冬季早,陆地升温早;夏季太阳高度较冬季大,获得的太阳辐射多,陆地升温快;夏季湖泊水量较冬季大,湖面升温慢,所以陆风转湖风时间比冬半年早。
    (3)使湖风加强,陆风减弱。理由:城市热岛环流在白天增大了湖陆之间的温差,使湖风加强;夜晚减弱了湖陆之间的温差,使陆风减弱。
    【解析】
    【分析】本题以博斯腾湖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热力环流等知识点,考察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考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等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湖陆风最弱的季节应是风速最小的季节,由图可知应为冬季。冬季,博斯腾湖太阳高度角小,昼长较短,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少,湖陆温差较小;且冬季湖面结冰,水量最小,导致湖陆温差小,湖陆热力性质差异最小;且博斯腾湖靠近冬季风源地,冬季风强劲,湖陆风不显著。
    【小问2详解】
    湖陆风转换早晚取决于湖、陆的气温高低,风总是从气温低的地区吹向气温高的区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夏季日出较冬季早,陆地升温时间早,且夏季离太阳直射点近,太阳高度角较冬季大,因此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多,陆地升温快,同时因为补给多,湖泊水量较冬季大,湖面升温慢,使得湖陆温度差异更明显,所以陆风转湖风时间早。
    【小问3详解】
    风总是从气温低的地区吹向气温高的区域,湖陆风的强弱与湖陆的温差有关。温差大则风强,反之则弱。在湖边大规模兴建城市,会形成城市的热岛效应,白天增大了湖陆之间的温差,使湖风加强;晚上减弱了湖陆之间的温差,使得陆风减弱。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疆哈密市为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昼夜温差大,以盛产哈密瓜闻名。当地生产的哈密瓜、无核白葡萄甘甜多汁。位于该市山区的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年平均气温较低,但是这里却有一座小型“热带植物园”——一座面积为5600平方米的温室大棚,种有香蕉、火龙果等热带、亚热带水果。下图为“温室大棚原理示意图”。
    (1)分析哈密市昼夜温差大的原因。
    (2)运用“大气受热过程的原理”解释温室大棚可满足热带、亚热带水果生长的过程。
    【答案】(1)气候干旱(降水少),晴天多;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气温高;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因而昼夜温差大。
    (2)太阳(短波)辐射可透过温室到达地面;地面吸热后产生长波辐射;温室透明覆盖材料能有效阻隔地面长波辐射,使热量在大棚内蓄积(满足热带、亚热带水果生长的热量需求)。
    【解析】
    【分析】本题以新疆哈密温室大棚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大气的受热过程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大气受热过程对昼夜温差的影响主要从白天的削弱作用与夜晚的保温作用的角度进行解释。哈密地处西北内陆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受海洋影响较小,降水较少,气候干旱,以晴朗天气为主,大气透明度高,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多,气温较高;夜晚,云量较少,大气逆辐射弱,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低,故昼夜温差大。
    【小问2详解】
    温室大棚可满足热带、亚热带水果生长,主要是提高了大棚内的温度。由图可知,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可透过温室的薄膜到达棚内地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温度升高,产生地面长波辐射;温室棚顶覆盖的薄膜材料不透长波辐射,可以降低地面辐射向棚外的散失,使热量更多的蓄积在棚内,提高棚内温度,满足热带、亚热带水果生长的生长需求。

    相关试卷

    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重庆市南坪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重庆市南坪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重庆市南坪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重庆市南坪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茂名市化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广东省茂名市化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共7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