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 《诗经》二首》同步练习卷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 《诗经》二首》同步练习卷,共10页。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2课 《诗经》二首》2023年同步练习卷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词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好逑(qiú) 荇菜(xìng) 雎鸠(jū jiū) 窈窕(yáo tiǎo) B.悠哉(zāi) 辗转(zhǎn) 寤寐(wù mèi) 蒹葭(jiān jiā) C.未晞(xī) 芼之(mào) 溯洄(shù huí) 水之湄(méi) D.且跻(qí) 水中坻(chí) 琴瑟(qín sè) 水中沚(zhǐ)2.下面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窈窕淑女(文静美好的样子) 左右芼之(挑选) B.君子好逑(配偶) 寤寐求之(日日夜夜) C.白露未晞(干) 在水之涘(水边) D.蒹葭采采(采摘) 道阻且跻(高)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左右采之/蒹葭采采 B.辗转反侧/窥谷忘反 C.寤寐思服/乃悟前狼假寐 D.白露未已/惧其不已也4.下列诗句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B.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C.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D.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5.下列关于《诗经二首》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兴”的手法。 B.“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样的人。 C.《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却使人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 D.《蒹葭》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二、基础知识6.请根据拼音,用楷书写出下列诗句。yǎo tiǎo shū nǔ jūn zǐ hǎo qiú 7.重点词语理解。(1)在河之洲: (2)寤寐思服: (3)蒹葭苍苍: (4)溯游从之: (5)宛在水中央: (6)在水之湄: (7)蒹葭采采: 8.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不同含义。9.古今异义区分。(1)左右流之古义: 今义: (2)道阻且长古义: 今义: 10.词类活用。(1)琴瑟友之 (2)钟鼓乐之 11.名篇名句默写。(1)《关雎》中统摄全诗的句子是: , 。(2)《关雎》中以“ , ”将主人公长夜无眠、思绪万千以至难耐的相思之苦,形象深刻地表现出来。三、古诗词赏析1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宛在水中沚。(1)本诗选自《 》,是一首典型的 (内容)诗。(2)本诗以 起兴,写出了追寻伊人不得的苦恼心情。(3)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A.全诗分为三章,每章前两句以凄清冷寂的景致起兴,形成一种沉郁悲凉的氛围B.“在水一方”“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沚”是说伊人所在的地方有流水环绕,她仿佛置身于洲岛上,可望而不可即。C.“伊人”是诗中主人公追寻的对象,是美的化身,主人公在矢志不渝的追求中D.这首诗描写了“伊人”生活的环境和诗中主人公在不同时间不懈地寻找“伊人”的过程,因此,从诗的内容看1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桃夭桃之夭夭①,灼灼其华。之子②于归③,宜④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⑤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⑥。之子于归,宜其家人。(选自《诗经》,中华书局2015年版)【注释】①夭夭:茂盛的样子。②之子:这位姑娘。③于归:出嫁。④宜:和顺美满。⑤蕡:肥大。⑥蓁蓁:叶子茂盛的样子。(1)这首诗是怎样运用比兴手法的?(2)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下列对这首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此诗是一首贺新娘诗,一种喜气洋洋、让人快乐的气氛充溢字里行间。B.“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出嫁的少女比作鲜艳的桃花C.此诗不仅写了新娘艳如桃花的外貌,还写了其使家庭和美的内在品质。D.此诗反映了我国西周时期男女婚嫁的全流程。1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式微《诗经•邶风》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劳役者的悲歌,以咏叹的方式、质问的语气,直抒胸臆。B.全诗刻画了两个场景,在露水中劳作与在泥地里劳作,将劳动人民的勤劳表现得淋漓尽致。C.全诗包含了三言、四言和五言等多种变化,工整与灵活相结合,参差错落D.诗歌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一唱三叹、余味无穷,增强了诗的节奏感。(2)“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请简要分析本句的表达效果。15.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子衿青青子①衿②,悠悠我心纵③我不往,子宁④不嗣⑤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⑥,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选自《诗经•郑风》)注①子:你。②衿(jīn):衣领。③纵:即使。④宁:岂,难道。⑤嗣(sì),继续。⑥挑兮达兮:即挑达,独自徘徊的样子。(1)本诗采用了什么叙述顺序?请具体分析。(2)“子宁不嗣音”“子宁不来”这两个问句表达了主人公什么样的心情?(3)“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4)这首诗的主要思想内容是什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2课 《诗经》二首》2023年同步练习卷(1)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解答】A.有误,“窈窕”的“窈”应读作“yǎo”。B.正确。C.有误,“溯洄”的“溯”应读作“sù”。D.有误,“且跻”的“跻”应读作“jī”。故选:B。2.【解答】ABC.准确,D.有误。采采:鲜艳,难以攀登故选:D。3.【解答】A.采:摘取/茂盛鲜明的样子。B.反复/同“返”,返回。C.相同,均为睡觉的意思。D.干,蒸发/停止。故选:C。4.【解答】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A、正确;B、正确;C、改为:溯洄/从之;D、正确;故选:C。5.【解答】ACD.正确;B.有误;《关雎》中的“君子好逑”的“君子”。故选:B。二、基础知识6.【解答】答案:窈窕淑女;君子好逑7.【解答】(1)句意:相伴在河中的小洲。洲:水中的陆地;(2)句意: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寤寐:日夜;(3)句意:大片的芦苇青苍苍。苍苍:茂盛的样子;(4)句意:顺流而下寻寻觅觅。溯游:顺流而下;(5)句意:她(他)仿佛在河水中央。宛:仿佛;(6)句意:她(他)就在河水对岸。湄:水和草交接之处;(7)句意:河畔芦苇繁茂连绵。采采:茂盛的样子。答案:(1)水中的陆地;(2)日夜;(3)茂盛的样子;(4)顺流而下;(5)仿佛;(6)水和草交接之处,指岸边;(7)茂盛的样子。8.【解答】(1)①句意:时而向左、时而向右地求取荇菜。②句意:道路险阻曲难求。右:迂回曲折。(2)①句意:相伴在河中的小洲。之:助词,的。②句意:时而向左、时而向右地求取荇菜,指荇菜。(3)①句意:从左到右去采它。采:摘取。②句意:河边芦苇密稠稠。采:鲜明。答案:(1)①向右边。②迂回曲折。(2)①助词,的。②句代词,指荇菜。(3)①摘取。②鲜明、茂盛的样子。9.【解答】(1)句意为:从左到右去捞它。古义:指摘取。(2)句意为:道路险阻漫长。古义:险阻。答案:(1)古义:指摘取;今义:流动。(2)古义:险阻;今义:阻碍。10.【解答】(1)句意:奏起琴瑟来亲近她。友:用作动词。(2)句意:敲起钟鼓来取悦她。乐:使动用法。答案:(1)用作动词,此处有亲近之意(2)使动用法,使……快乐11.【解答】答案为:(1)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注意“窈窕”的书写)。(2)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注意“辗”的书写)三、古诗词赏析12.【解答】(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国风•秦风•蒹葭》是《诗经》中脍炙人口的名篇,每章八句。这首诗描写了“伊人”生活的环境和诗中主人公在不同时间不懈地寻找“伊人”的过程,从诗的内容看。(2)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蒹葭》每章的前两句都以秋景起兴,烘托了人物惆怅的心情,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追求者的深情执着,从此岸再到彼岸,写出了主人公不畏险阻地一再追寻,也暗示了“伊人”的踪迹飘忽。(3)本题考查诗歌赏析。ABC.正确。D.有误,“它应是一首叙事诗”表述有误,应是一首“爱情诗”。故选:D。答案:(1)诗经•秦风 爱情(2)秋景(3)D13.【解答】(1)本题考查比兴手法的理解。第一章以鲜艳的桃花比喻新娘的年青娇媚,以丰富缤纷的象征意蕴开篇,使诗歌产生一种强烈的色彩感,简直可以说桃花已经明艳到了极致。从比喻本体和喻体的关系上看,纷纷绽蕊,两颊飞红,两相辉映的韵味,情景交融。这种场面。第二章则是表示对婚后的祝愿,自然结果,桃子结得又肥又大,儿孙满堂。以桃树枝头的累累硕果和桃树枝叶的茂密成荫,堪称是最美的比喻。由此可知,同时以桃作比。联想巧妙而且形象鲜明。(2)本题考查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桃夭》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桃夭》通篇以桃花起兴,为新娘唱了一首赞歌,揭示了新娘与家人和睦相处的美好品德,带来和谐欢乐的气氛。(3)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ABC.正确;D.有误,“反映了我国西周时期男女婚嫁的全流程”错误。从“桃之夭夭。之子于归,在桃花盛开的春天,人们祝福她婚后家庭幸福美满。故选:D。答案:(1)以“桃之夭夭”起兴,通过铺垫和渲染。以桃设比、桃实,在赞美新娘美丽贤淑的同时、子孙繁衍;联想奇妙,意趣盎然。(2)表达了对出嫁女子建立幸福家庭的美好祝愿。(3)D译文: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喜气洋洋归夫家。桃花怒放千万朵,果实累累大又多,早生贵子后嗣旺。桃花怒放千万朵,绿叶茂盛永不落,齐心协手家和睦。14.【解答】(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ACD.正确;B.有误,这是一首劳役者的悲歌。故选:B。(2)本题考查对诗词重点诗句的赏析。“微君之故,何必还在露水中劳作”,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苦不堪言,运用反问。同时也引人注意。答案:(1)B(2)采用反问句式,(或修辞) 。译文: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何以还在露水中,天黑了?如果不是为君主。15.【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写作手法的分析能力。全诗三章。诗歌的前两章具有重章叠句的特点;第三章点明地点,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2)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子宁不嗣音”“子宁不来”句意:你难道就不给我寄传音讯?运用反问修辞方法,表现了女主人公的娇嗔之情。(3)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叙述手法和结构方式的能力。诗歌的最后一句写主人公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很明显采用的是夸张的修辞手法。答案:(1)全诗采用倒叙手法。每当看到颜色青青的东西。于是她登上城门楼。如果有一天看不见。(2)反问;刻画出女主人公急盼之中的矜持之态。(3)夸张。通过“一日”与“三月”的扩大夸张,从而将其强烈的思念之情表达了出来。译文: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你难道就不给我寄传音讯?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难道你就不能到我这来吗?走来走去张眼望啊,在这高高的观楼上,好像有几个月那么长!(1)①左右流之 ②道阻且右 (2)①在河之洲 ②左右流之 (3)①左右采之 ②蒹葭采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