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2-2023学年四川成都成华区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2022-2023学年四川成都成华区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第1页
    2022-2023学年四川成都成华区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第2页
    2022-2023学年四川成都成华区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第3页
    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2023学年四川成都成华区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四川成都成华区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全卷满分150分,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请简要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全卷满分150分。分A卷和B卷两部分。A卷100分,B卷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按照题号在答题卷上各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A卷(共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
    1. 下面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呜咽(yàn) 譬如(pì) 怏怏不乐(yàng)
    B. 嗥鸣(há) 澎湃(bài) 诲人不倦(huì)
    C. 震悚(sǒng) 忏悔(zhàn) 气冲斗牛(dǒu)
    D. 亘古(gèn) 哺育(bǔ) 鲜人知(xiǎn)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A.呜咽(yàn)——yè;
    B.澎湃(bài)——pài;
    C.忏悔(zhàn)——chàn;
    故选D。
    2. 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叠起,形势紧张,闻先生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
    B.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C. 我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巅沛流离,是想到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
    D. 小桃树默默地长上来了,它长得很慢,一个春天,才长上二尺来高,样子也极猥锁。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
    A.警报叠起——警报迭起;
    C.巅沛流离——颠沛流离;
    D.猥锁——猥琐;
    故选B。
    3.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如此机密的事情,他怎么能在大庭广众之下如此肆无忌惮地大声讨论呢?
    B. 在一个多小时的演讲中,张教授旁征博引,语无伦次,赢得全场热烈掌声。
    C. 杨利伟在《太空一日》中回忆了“神舟五号”飞船返回地球时惊心动魄的情景。
    D. 柔弱的小草,没有花香,没有树高,看似微不足道,却以顽强的生命为世人所称道。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大庭广众:群众聚集的公共场所。使用正确;
    B.语无伦次:说话没有条理、层次,讲得乱七八糟。句中形容张教授的演讲精彩无比,不合语境;
    C.惊心动魄:原形容作品的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使用正确;
    D.微不足道: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使用正确;
    故选B。
    4.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日常聊天时的讲述也要注意内容合适和言语得体,避免不要引起误解。
    B. “自媒体”因为互动强、更新快、传播广等特点的原因,吸引了大量用户。
    C. “五一”期间的团结村,正是枇杷成熟的好时节,千亩枇杷挂满枝头,景色宜人。
    D. 那些杰出的劳动者虽然岗位不同,但都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令人敬佩的奉献精神。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A.否定不当,删去“不要”;
    B.句式杂糅,删去“的原因”;
    C.搭配不当,可删去“的团结村”;
    故选D。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活板
    沈括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5.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自冯瀛王始印五经 印:印刷
    B. 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和:混合
    C 瞬息可就 就:靠近
    D. 至今宝藏 宝藏:珍藏
    6.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若止印三二本 ②关山度若飞
    B. ①木格贮之 ②何陋之有
    C. ①以草火烧 ②徐以杓酌油沥之
    D. ①其印为余群从所得 ②为人谋而不忠乎
    7. 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A. 印完后再用火烘烤使松脂和蜡等混合物熔化,用手一擦,字印自然落下,根本不会被弄脏。
    B. 使用时再用火烘烤使松脂和蜡等混合物熔化,用手一擦,字印自然落下,(材质)特殊,不会被弄脏。
    C. 使用时再用火烘烤使松脂和蜡等混合物熔化,用手一擦,字印自然落下,根本不会被弄脏。
    D. 印完后再用火烘烤使松脂和蜡等混合物熔化,用手一擦,字印自然落下,(材质)特殊,不会被弄脏。
    8. 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本文以精练的语言介绍了北宋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展现了我国劳动人民伟大的智慧与创新能力。
    B. 文章在介绍活字印刷全过程时,对相对简单的制字和排版,一带而过,而对程序相对复杂的印刷和拆版,则说明较为详细。
    C. 文章第二段“火烧令坚”“持就火炀之”中的“烧”“炀”显示出用火烘烤的程度不同,表现出用词的准确。
    D. 文章结尾交代毕昇死后“活板”的下落,照应了文章第二段开头毕昇“又为活板”,使文章结构完整。
    【答案】5. C 6. C 7. A 8. B
    【解析】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
    C.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瞬息可就”句意:很短的时间就能完成。就:完成。
    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字词的意义和用法。
    A.连词,如果/动词,像;
    B.代词,代排好的字模/助词,表示强烈的反问,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C.都是介词,拿、用;
    D.介词,表示被动,被/介词,替,给。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
    注意句中重点字词“讫(完),火(名作动,用火烘烤),令(使),以(用),殊(根本)要理解正确。因此翻译为:印完后再用火烘烤使松脂和蜡等混合物熔化,用手一擦,字印自然落下,根本不会被弄脏。
    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
    B.理解分析不正确。结合文章内容可知,文章在介绍活字印刷全过程时,对制字和排版,说明较为详细;而对印刷和拆版,则更为简略。
    故选B。
    【点睛】参考译文:
    用雕板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这么做。从五代冯道开始用雕版印刷五经,以后的经典文献就都是雕版印刷的本子了。
    宋朝庆历年间,有个叫毕昇的平民,又发明了活字版(印刷)。它的方法是:用黏土刻字,字模薄得像铜钱边缘似的,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坚硬。先设置一块铁板,在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着纸灰这一类东西覆盖好。想要印刷,就把一个铁框子放在铁板上面,然后在铁框内密密地排上字模,排满了一铁框就成为一块印版,把它拿到火上烘烤;待铁板上的混合物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按在字模上面,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像磨刀石那样平。如果只印两三本,不能算是简便;如果印几十乃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速。通常是做两块铁板,这一块在印刷,那一块已另外在排字了,这块印刷才完,第二块板已经准备好了,两块相互交替使用,很短的时间就能完成。每一个字都有好几个印模,像之、也等字,每个字有二十多个印模,用来准备同一版内有重复的字。不用时,就用纸条给它们作标志,(按照字的韵部分类)每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们贮存起来。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随即刻制,用草烧火烘烤,很快就能制成功。不用木料刻字的原因,是木纹有疏有密,沾水后就高低不平,并且和混合物粘在一起,不容易取出来。不像火烧过的胶泥字,印完后再用火烤使混合物熔化,拿手一抹,这些字模就会自己落下来,绝不会被弄脏。
    毕昇死后,他的字模被他的堂兄弟和侄辈取得,到今天还珍藏着。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9.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作答;如三句皆答,按前两句判)
    ①故园东望路漫漫,____________。(岑参《逢入京使》)
    ②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③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2)请在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和李商隐的《贾生》中任选一首,在答题卷上写出题目再默写全诗。
    答: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双袖龙钟泪不干 ②. 会当凌绝顶 ③. 无案牍之劳形 ④. 《春夜洛城闻笛》/《贾生》 ⑤. 谁家玉笛暗飞声/宣室求贤访逐臣 ⑥. 散入春风满洛城/贾生才调更无伦 ⑦. 此夜曲中闻折柳/可怜夜半虚前席 ⑧. 何人不起故园情/不问苍生问鬼神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古诗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本题中应注“袖、凌、牍”等字要正确书写;《春夜洛城闻笛》中注意“暗、入、折”等字要正确书写;《贾生》中注意“逐、伦、虚、苍”等字要正确书写。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老王(节选)
    杨绛
    ①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②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③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④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⑤他只说:“我不吃。”
    ⑥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⑦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⑧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⑨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象他是怎么回家的。
    ⑩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⑪“早埋了。”
    ⑫“呀,他什么时候……”
    ⑬“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⑭我没再多问。
    ⑮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琢磨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10. 请简要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11. 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分析第①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
    12. 文中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0. 老王给我送香油和鸡蛋以及我得知老王去世后的愧疚之情。
    11. 运用了外貌描写(或:肖像描写),通过对老王的“面色”与“眼睛”的刻画,写出了他面容的恐怖(或:骇人),突出了老王病情的严重。
    12. ①善良(或:关爱他人)。老王为我送香油鸡蛋,我给他钱(或:老王病重,我关心他的病情)②善于反省。老王病逝,我自觉对他的关心不够,自责难过。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
    根据第③段“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第⑮段“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可知,老王给“我”送香油和鸡蛋以及“我”得知老王去世后内心深深的愧疚。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句赏析。
    根据第①段“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可知,老王这次来与往常不一样,看出老王身体不舒服。“面色死灰”“眼上结翳”是对老王面部的描写,运用了外貌描写。本句描写了老王很差“面色”与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眼睛”,写出了他令人害怕的面容,侧面突出了老王严重的病情。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根据第③段“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第⑨段“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可知,老王为“我”送香油鸡蛋,“我”给他钱。
    根据第⑩段“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可知,“我”关心老王的病情。体现了“我”的善良和关爱他人。
    根据第⑮段“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琢磨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可知,老王病逝后,“我”自觉对他的关心不够,内心十分的愧疚和自责,得出“我”善于反省。
    五、作文(60分)
    13. 声音无处不在,风声、雨声、笑声、歌声、电话那头的叮嘱声……总有一种声音在你耳畔响起,牵动你的心灵。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以“有一种声音牵动我心灵”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③不少于55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答案】例文:
    有一种声音牵动我心灵
    每当打开书页,袅袅的墨香氤氲袭来。透过历史的风尘,总有一种声音牵动我的心灵。
    我喜欢文学,我的文章经常被当作范文朗读。渐渐地,我期待有朝一日自己的文章能变成铅字。于是,我开始投稿,把满满的希望也一并投了进去。等待的日子是那样漫长,都过去一年了。我沮丧极了。
    一天,老师带我们赏析李白的《行路难·其一》。了解了背景后,在老师朗读时高低起伏的情感变化中,我心潮澎湃,仿佛看到李白踏着历史的烟尘潇洒地向我走来,他高声吟咏:“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高亢的声音里,我读懂了不甘消沉、继续追求的坚定信心,读懂了摆脱彷徨苦闷、唱出对未来充满信心的最强音。一刹那,我的世界犹如漫漫黑夜划过一道闪电,变得亮堂堂的。
    三个月后,我意外收到了《全国优秀作文选》寄来的样刊和稿费。
    努力终于有了回报。我沉醉在爸妈的喜悦、邻里的夸赞和老师的表扬里,我甚至觉得自己像明星一样耀眼。
    可是,同学们的一些话,却让我的心情跌到谷底。“瞧她那副得意样。”“发表的文章不是她写的,是她妈妈写的。”
    面对他们的质疑与误解,我郁郁寡欢,那可是我努力的结果啊!
    我跟妈妈说起心中的块垒。妈妈没说什么,只是把一本书交给我,叫我看看苏轼的“乌台诗案”和《定风波》。苏轼虽然在政治上失意,但他寄情山水,抒发人生感悟。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的豁达与乐观,深深打动了我:人生路上难免有风雨,但不足萦怀,不妨以旷达超逸的胸襟面对人生坎坷与挫折。
    窗外,月亮轻快地在云间穿梭,星星欢快地眨巴着眼睛,一切都美好如初。我终于释怀了。我轻轻合上书页。透过历史的风尘,有一种声音牵动我心灵,让我获得前进的动力。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全命题作文。
    第一,审题。作文题目是“有一种声音牵动我的心灵”,里面有两个关键词语:“声音”和“心灵”,题目可以理解为:一个声音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这样理解,可能更容易构思成文。题目中的“声音”可是写实,比如可写由听到书声、风雨声、教诲声、音乐声等带来的审美感受;也可以是虚指,比如将艺术作品(一幅画、一首诗等)中的某些图景幻化为听觉感受,从而进入审美境界。本文适合写记叙文,重在表达牵动的过程:即为什么牵动,怎样牵动。因为题目的关键是“声音”和“心灵”,所以对声音的感受应该是深刻的,声音的感受是有感染力的,震撼力的;表现的“声音”不应该是低俗的,不健康的。
    第二,立意。写作此题,具体立意角度可从以下入手:(一)天籁之声牵动我心灵。燕子呢喃、笔锋嗡嗡、小草发芽,这是春之声,它告诉我们:要珍惜一年中最美好的时光,珍惜人生最美好的季节;黄河波涛滚滚,撞击两岸的气壮山河之声,让人感受到拼搏的壮美。(二)父母之声牵动我心灵。父母的叮咛声绵延着厚重如山的关怀;父母的激励声,引领我把握好人生的方向;父母的叹息声鞭笞着我永不停息地进取。(三)校园之声牵动我心灵。老师神采飞扬的讲解声,班主任循循善诱的批评教导声,同桌之间的讨论声、鼓励声……立足于师生情、同学之间深厚的友谊,描写自己对老师、同学的深深怀念。(四)自然之声很心酸,牵动我心灵。不知何时,“沙尘暴”呼啸而来,人们避之不及;不知何故,网络上一时谣言遍布;不知为何,黑熊在呻吟,长江鲟在哀鸣,屠刀下的狗狗在痛叫……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五)消失之声牵动我心灵,要留住。曾经这里蛙声一片,曾经这里鸡鸣狗吠,曾经这里马嘶牛哞,曾经这里村头集市的吆喝声……童年熟悉的乡音,如今渐行渐远,留在心田的是珍惜与回忆。此文适合写散文(包括记叙文),可以叙述自己聆听某种声音的经历,细致地描写这种声音,然后写出聆听之后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也可以边叙述描写边抒情,感情要真实。
    第三,选材。我们可把自己最熟悉的声音作为选材:校园的声音、家庭的声音、自然界的声音等。校园的声音里,可选择写老师上课时神采飞扬的讲解及抑扬顿挫的语调,让我终身难忘,更让我体味到老师的那种“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敬业精神;也可选择老师循循善诱的批评教导声,如雨露般滋润着我茁壮成长。家庭的声音里,父母的叹息声鞭笞着我永不停息;父母的脚步声散发着浓浓的亲情;父母的叮嘱声绵延着厚重如山的关怀。自然界的声音晨,雨敲石板发出的叮咚声引人沉浸在“天街小雨润如酥”的温柔与“夜阑卧听风吹雨”的悲壮等美丽意境中,从而让人洗去心灵的污浊,升华思想;黄河波涛滚滚,撞击两岸的气壮山河之声让人感受到拼搏的壮美。
    B卷(共50分)
    一、诗歌鉴赏(共5分)
    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暮春
    黄庚
    芳事阑珊三月时,春愁惟有落花知。
    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
    14. 诗歌中春之“暮”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全诗概括作答。
    15. 本诗和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都提到了落花,但他们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作答。
    【答案】14. 花瓣飘落、柳絮飘飞、春风将尽、子规啼叫
    15. 本诗诗人通过写落花表达了惜春之情(或:春天逐渐离去的感伤)。龚自珍的诗,以落花自喻,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命运的心志(或: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诗歌大意:芬芳的花朵在三月开始凋落了,暮春的愁绪恐怕只有落花才知道吧。春风将尽,白色的柳絮随着春风飘飞;夕阳独木,只有杜鹃鸟的苦啼。标题“暮春”指春季的末尾阶段,据此可知,诗中花瓣飘零、柳絮纷飞、春风将尽和杜鹃啼叫均能体现出春之“暮”。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比阅读。
    “春愁惟有落花知”意为:暮春的愁绪恐怕只有落花才知道吧。作者借落花表达对春光易逝的感慨和无奈之情;龚自珍《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意为:我辞官归乡,犹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诗人借落花表明自己虽辞官归乡但仍心系国家命运的满腔热忱。
    二、文言文阅读(共1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由锅耳至特里①,路甚崎岖。是日,车在前,主人正襟危坐,仆夫扶辕②缓行。行数十里,路始平,仆夫顾主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于是,仆夫升车而坐,主人凭轼③而观。行数里,主人拥鼻微吟,仆夫执缓鼾睡。已而,左枯根,右巨石,车仄以翻,马卧且踢,主人猬缩于箱中,仆夫鹄立④于辕外。众至,解勒断鞅,出马于辕,乃出主人于箱。
    仆夫曰:“异哉,不覆于高冈而覆于平地也。”主人曰:“宜哉,高冈防其覆,是以免于覆;平地自以为必不覆,安得而不覆也!”谢子闻之曰:“善哉言乎,独车也乎哉!”
    (节选自谢济世《梅庄杂著》,有删改)
    【注】①锅耳、特里:古代地名。②辕:车前驾牲畜的直木。③轼:古代车厢前面用作扶手的横木。④鹄立:如鹄一样引颈而立。鹄,天鹅。
    16.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一项是( )
    A. 路甚崎岖 甚:非常B. 仆夫扶辕缓行 缓:慢,迟缓
    C. 仆夫顾主曰 顾:回头看D. 异哉 异:不同
    17. 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车仄以翻,马卧且踢,主人猬缩于箱中。
    (2)谢子闻之曰:“善哉言乎,独车也乎哉!”
    18. 请用简洁语言概括这则故事,再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答案】16. D 17. (1)车子倾斜翻倒,马摔倒下去并且踢了起来,主人像刺猬一样蜷缩在车厢中(或:主人像猬一样蜷缩在车厢中)。
    (2)谢先生听说这件事情后说:“说得好啊!仅仅赶马车是这样吗?(或:不只是赶马车是这样啊!)”
    18. 主要讲主仆二人在崎岖路面小心翼翼驾车,所以安全无事;在平坦路段放松警惕,而后翻车的事。启示:做事要谨小慎微,切不可麻痹大意(或:做事要时刻保持谨慎,有要忧患意识,不要为暂时的安全放松警惕)。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D.句意:奇怪啊。异:奇怪;
    故选D。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1)仄:倾斜;翻:翻倒;卧:指摔倒下去;且:并且;猬缩:像猬一样蜷缩;
    (2)闻:听说;善哉言乎:说得好啊;独:只是、仅仅;车:指赶马车。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阅读启示。
    根据“由锅耳至特里,路甚崎岖。是日,车在前,主人正襟危坐,仆夫扶辕缓行。行数十里,路始平,仆夫顾主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宜哉,高冈防其覆,是以免于覆;平地自以为必不覆,安得而不覆也”可知,主仆二人在崎岖路面小心翼翼驾车,所以安全无事;在平坦路段放松警惕,而后翻车的事,进而引发议论,强调做事要时刻保持谨慎,有忧患意识,不能因表面安全就放松警惕。
    【点睛】参考译文:
    从锅耳到特里,道路非常崎岖不平。这一天,车在前行,主人正襟危坐,车夫扶着车辕慢慢地走。走了数十里,道路变得平坦了,车夫回头对主人说:“下一段路不用牵着走了。”于是,仆夫坐在车上,主人扶着横木眺望。又走了几里,主人睡着了,车夫也拉着缰绳打起盹。不久,车子左边出现一棵枯树根,右边出现一块大石头,车子倾斜之后就翻了,马躺倒在地上,不停地踢腿,主人像刺猬一样蜷缩在车厢中,车夫伸长脖子站在车辕外。人们上前,解开笼头,弄断皮套,把马从车辕里拉出来,又把主人从车厢里扶出来。
    车夫说:“奇怪啊,高岗上没翻车,在平地上却翻车了。”主人说:“应该是这样,在高岗上小心谨慎,所以不会翻车;在平地上,以为不会翻车,难免会翻车!”谢先生听说这个事情后说:“说得好啊!仅仅赶马车是这样吗?”
    三、名著及现代文阅读(共22分)
    (一)名著阅读(5分)
    19. 《骆驼祥子》中,祥子周围的人在他悲剧人生形成过程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请在以下人物中选择一位,结合小说情节简要分析他(她)对祥子的悲剧人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人物】小福子 孙侦探
    【答案】小福子:祥子得知小马已经死了,老马建议祥子去白房子找小福子,小福子已经上吊自尽。祥子的所有希望都破灭,他完全堕落了,到处占便宜,甚至开始骗钱。
    孙侦探:孙侦探跟踪曹先生时,碰上了在曹家拉包月的祥子,孙侦探认出并恐吓祥子,最终将祥子积攒的钱敲诈一空。祥子第二次买车梦想破灭,只好重新回到人和车厂。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识记。结合名著内容分析小福子或孙侦探对祥子的悲剧人生产生的影响即可。
    小福子是祥子的心爱之人,在祥子的妻子虎妞死后,曹先生建议祥子和小福子一起来自己家,后来祥子遇到老马,得知小马已死,在老马的建议下,祥子前往白房子去找小福子,然而小福子已经在树林中上吊自杀,祥子丧失了对未来的企求心,祥子变的堕落,占便宜,骗钱,甚至为了钱而出卖人命。
    孙侦探跟踪曹先生时,碰上了在曹家拉包月的祥子,孙侦探多次对祥子表示不拿钱就抓他下狱,使得祥子害怕自己落入牢狱之中,无奈只好交出自己的闷葫芦罐儿,孙侦探拿出闷葫芦罐儿中的钱,最终将祥子积攒的钱敲诈一空,祥子第二次买车梦想破灭,于是重新回到人和车厂。
    20. 下面是某同学读《海底两万里》时绘制的航海日志的部分截图,图中横线上的正确答案是______和______。(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填出代表该选项的字母)

    A.饱览南极美景 B.救助采珠人 C.击杀庞大的儒艮 D.遭遇墨西哥湾暖流
    答: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答案】 ①. B ②. 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
    结合《海底两万里》内容可知,尼摩船长和他的伙伴们经历的主要事情有:在太平洋西岸克里斯波岛进行海底狩猎;潜水艇在太平洋托雷斯海峡中搁浅,阿龙纳斯教授等三人趁机在一座荒岛上游玩,捕捉到“大翡翠”天堂鸟,还遭遇了土著人袭击;在印度洋锡兰岛参观海底养珠场,并救了遭遇鲨鱼袭击的印度采珠人,还发现了石洞中庞大无比的砗磲;穿过红海阿拉伯海底隧道进入地中海的过程中,击杀儒艮;在地中海一座小岛上开采煤矿,接着又潜入深海,探寻大海的深度;向南极进发,因冰山翻倒被困在冰洞中,然后突破冰山与冰层,抵达南极点。
    故第①空:印度洋对应的事件是锡兰采珠场与鲨鱼搏斗并救出采珠人,故选B;
    第②空:红海对应的事件是在阿拉伯隧道用捕鲸叉刺中儒艮的心脏,故选C。
    (二)现代文阅读(17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江北的雪
    朱明东
    ①一场洁白的盛典不期而至。
    ②朵朵雪花在空中慢慢地飘、慢慢地舞,层层叠叠、密密麻麻,一层一层往下落。这就是哈尔滨江北的雪,江北冬日里声势浩大的雪。
    ③初识江北的雪是儿时的一个早晨。一大早,祖父便出门了,等到我起床,祖父端着一盆我最爱吃的豆腐冒雪而归,推开房门,一缕狂欢的风雪尾随热腾腾的豆香袭进屋内,祖父身上脸上都挂着晶莹而欢快的雪花。我透过结冰的窗户向外张望,惊喜地发现:漫天的雪花,像大雾在弥漫,像柳絮在飘飞,更像卷着浪花的海水在汹涌。房前房后,院里院外,银白一片。
    ④下雪前,母亲回娘家看姥姥。我想跟着去,母亲说:“好好做寒假作业,雪停了天晴了,妈就回来了。”那两天,雪花晶莹了我的梦。第三天早上,阳光透过霜漫的玻璃,将我从梦中暖醒。呀,雪住了,天晴了,妈妈要回来啦!我兴奋地穿好衣服跑出门。雪霁一片新色,满村的雪,满村的白。脚下的雪更厚实,踩在上面,雪会欢快地发出“咯吱咯吱”声。村西头那些老杨树上高高低低挂满了“棉絮”,微风一吹,枝头就一抖;再一吹,“棉絮”就落了一地。
    ⑤前方的路和田野连成了白茫茫一片。西北那边有姥爷家,母亲定会打那里返回来。眼睛望得有些疼,用手揉了一下再望,田野上有个红点正向这边移动。是母亲!母亲头扎围巾,一身红棉袄,挎着小竹篮,向我走来……
    ⑥孩子沉湎在深深的雪梦中,田野、山林、乡村和城镇静谧而安然。月光下,江北成了平静的海洋,到处闪动着银色的光。天蒙蒙亮,父亲领着我和哥哥去二十多里外的小镇赶集。脚下的雪更加厚实了,大大的雪爬犁滑行得越发自由。我和哥哥坐在雪爬犁上,父亲轻快地拉着,我们在雪中飞奔。太阳升起来了,辽阔的江北大地新光浮跃,熠熠生辉。赶集回来,天近黄昏,去时还舒缓的田野忽然刮起了大风。风卷着雪刮过来,向我们起劲儿地冲击着。我和哥哥有些害怕,躲在父亲身后不敢往前走。父亲安慰道:“别怕,前面就到家了。”
    ⑦大雪小雪下了几十年,离家的孩子终于回到了魂牵梦绕的故乡。
    ⑧曾被红棉袄映衬的田野,曾刮着风雪的江北大地,如今已成为国家级新区。看,江北的雪片片如鹅毛,纷纷扬扬;看,江北的雪轻轻盈盈,朵朵绽放。落在树上,树上开满了银色的花儿;落在人身上,人瞬间清爽;落在车上,车上就载满了力量;落在窗台上,窗台上就闪烁温暖的光。雪花有情,江北的大地朴实而热情。在这样的大地上,归乡的游子怎能不欣慰?
    ⑨在我看来,没有雪花的飞舞,江北大地就少了一份冬日独有的美感。江北,有飞雪迎春的信念,更有桃花盛开的期待。在冰雪大世界,我真切地感受到了雪的无畏光芒。数十台造雪机一字排开,正以每小时三十立方米的速度与天然雪共同打造着江北的新童话。五光十色的冰灯引导着雪飞舞的方向,最美的摩天轮成为江北新地标,与江北美丽的夜色和星空融为一体。
    ⑩银的大地,银的楼宇,银的江岸,到处都是雪的欢腾。几个孩子在小区门前堆雪人打雪仗,活泼而热闹。我情不自禁地抓起一把雪,向湛蓝的空中抛去。
    ⑪顿时,片片银屑如蝶飞舞,它们动情地唱着歌儿,似在传递爱的思念,传递幸福的消息。
    (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02月08日,文章有删改)
    21. 本文叙写了作者孩提时在江北雪天里的哪三件事?请概括作答。
    22. 请从修辞的角度分析第③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漫天的雪花,像大雾在弥漫,像柳絮在飘飞,更像卷着浪花的海水在汹涌。
    23. 文章第⑦段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24. 文章最后一段以雪花飘飞的景象结束全文,这样结尾有何妙处?请结合全文进行赏析。
    【答案】21. ①“我”看着祖父端着豆腐冒雪而归。②“我”在雪地里迎接母亲归来。③父亲领着“我”和哥哥坐雪爬犁赶集。
    22. 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将漫天的雪花比作弥漫的大雾、飘飞的柳絮和卷着浪花的海水,描绘出江北冬日的美丽雪景,生动地表现出雪花飘飞时的细密、声势浩大。
    23. 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对童年时的雪和生活的回忆,开启下文回到故乡后看到江北今日发展的新变化和感想,也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惦念与牵挂。
    24. ①借雪花飘飞的景象,含蓄地表达出作者对童年、亲人的思念,以及对家乡的赞美。②雪花飘飞的景象,照应了开头大雪来到,前后呼应,结构完整。③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写雪花飘飞的美丽景象,生动形象,富有诗情画意,带给读者美的遐想。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梳理并概括文章内容。
    根据第③段“初识江北的雪是儿时的一个早晨。祖父端着一盆豆腐冒雪而归,一缕狂欢的风雪尾随热腾腾的豆香袭进屋内”可概括出:祖父端着一盆豆腐冒雪而归;根据第④段“呀,雪住了,天晴了,妈妈要回来啦!我兴奋地穿好衣服跑出门”第⑤段“西北那边有姥爷家,母亲定会打那里返回来。眼睛望得有些疼,用手揉了一下再望,田野上有个红点正向这边移动。是母亲!”可概括出:“我”在雪地里迎接母亲归来;根据第⑥段“天蒙蒙亮,父亲领着我和哥哥去二十多里外的小镇赶集”可概括出:父亲领着“我”和哥哥坐雪爬犁赶集。据此概括作答即可。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句的赏析。
    画线句中“像大雾在弥漫,像柳絮在飘飞,更像卷着浪花的海水在汹涌”可知,把漫天的雪花比作大雾、柳絮和海水,属于比喻的修辞手法;同时三组比喻用“像……像……更像……”三个相似的句子连接,是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使句子表达气势更强烈,节奏感更强,描绘江北冬日的美丽雪景,更好地突出了雪花漫天飞舞的美好景象,生动地表现出雪花飘飞的细密、声势浩大的特点,表达了孩子们对雪的热爱和向往。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重点句段的作用。
    文章第⑦段“大雪小雪下了几十年,离家的孩子终于回到了故乡”主要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根据前文可知,文章第③、④自然段主要讲述了祖父端着一盆豆腐冒雪而归,母亲回娘家看姥姥说天晴就回来的故事,都是伴着雪花,发生在“我”的童年的故事。第⑥段“天蒙蒙亮,父亲领着我和哥哥去二十多里外的小镇赶集”可知,这段主要讲了父亲领着我和哥哥去赶集的故事。接着时间一转,“过了几十年”,像“我”和“哥哥”这样离家多年的孩子再回到家乡时,虽然还是同样的雪景,但是家乡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我”童年时承接上文对童年时的雪和生活的回忆。再根据第⑧段“曾被红棉袄映衬的田野,曾刮着风雪的江北大地,如今已成为国家级新区”可知,引起下文回到故乡后看到的故乡的新变化和感想,体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惦念与牵挂。
    【24题详解】
    本题考查结尾的作用。
    根据第②段“朵朵雪花在空中缓缓地飘、慢慢地舞,层层叠叠、密密麻麻,一层一层往下落”可知,结尾“顿时,片片银屑如蝶飞舞,它们动情地唱着歌儿,似在传递春的消息……”与开头共同写雪花飘落的样子,相互照应,使文章的结构更加完整、紧凑;内容上,“片片银屑如蝶飞舞,它们动情地唱着歌儿,似在传递春的消息……”这句话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雪花比作蝴蝶,赋予雪花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描写出雪花飘飞的美丽景象,表达出作者对对江北的雪的赞美之情,以及与雪紧密相关的童年、家长、亲人的思念之情。
    四、语言运用(共10分)
    25. 劳动课已经成为义务教育阶段必修的课程。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下面是某中学初中生家务劳动情况调查统计表。请根据统计表,写出两条调查结论。要求:语言简明,每条不超过20字。

    答: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2)下面是一段关于“劳动”的文字。如果要用后面四个句子依次来补写横线上内容,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劳动创造了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但是近些年来,青少年中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不在少数
    ②把劳动单列出来开课,就是对这类现象的纠偏,具有现实针对性
    ③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也不少
    ④无论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还是个人成长过程中,劳动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A. ①②④③B. ②①③④C. ④②①③D. ④①③②
    (3)请你以“劳动”为主题拟写一则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答:
    【答案】(1) ①. 该校大多数初中生很少或从不做家务劳动(或:该校初中生经常做家务劳动的比例低) ②. 该校初中生最常做的家务劳动是购买日用品(或:该校初中生家务劳动中做饭比例最低)。 (2)D
    (3)示例1:劳动是打开幸福之门的钥匙。
    示例2: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图表内容理解及概括。
    观察“初中学生家务劳动情况调查统计表”可知,20.3%的初中生经常购买日用品,47.5%的初中生从不或很少购买日用品;10.6%的初中生经常洗衣,42%的初中生从不或很少洗衣;10.2%的初中生经常洗碗,50.1%的初中生从不或很少洗碗;8.6%的初中生经常拖地,64.7%的初中生从不或很少拖地;5.3%的初中生经常做饭,72.6%的初中生从不或很少做饭。据此得出结论:该中学的初中生家务劳动中比例最高的是购买日用品,该中学的初中生家务劳动中比例最低的是做饭,该中学的大多数初中生很少或从不做家务劳动。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的衔接与排序。
    阅读句子可知,④句承接“劳动创造了人”,继续阐述劳动的作用,故排在首句;①句承接④句转换话题,阐述现在的青少年在劳动中存在的问题;③句承接①句补充青少年在劳动中存在的问题;②句承接③句,回到“劳动”的话题。故句子排序为:④①③②。
    故选D。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拟写广告词。拟写时,注意要围绕主题“劳动”来拟写,至少要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示例1: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
    示例2:劳动之光,点亮人生。

    相关试卷

    2022-2023学年四川成都高新区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四川成都高新区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共21页。

    2021-2022学年四川成都成华区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四川成都成华区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默写,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四川成都成华区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四川成都成华区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默写,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