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部编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2-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导学案

    部编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2-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导学案第1页
    部编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2-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导学案第2页
    部编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2-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导学案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下册四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下册四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学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引导,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学习后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学习引导:
    写这首词的时候辛弃疾已经六十五岁了,辛弃疾从42岁到60岁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得不到朝廷的重用。这期间,1203年再次被当时执掌大权的韩侘胄起用,任浙江东路安抚史,翌年改任镇江知府。1204 年韩候胄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草草北伐。而镇江濒临抗战前线,是北伐的重要基地。辛弃疾到任后,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是韩傧胄把持朝政,只想侥幸求逞,不愿认真准备。韩傧胄听不进辛弃疾的劝告,后来就把他调离了镇江。这首词是辛弃疾被起用又被降职时,登上北固亭,满怀悲愤而写下的。
    二、学习目标:
    1. 了解辛弃疾生平及其词的思想内容,把握文章中的内容,积累文化常识。
    2. 掌握词中用典的寓意,理解借古喻今的写作手法。
    3. 感受辛弃疾深沉的爱国之情,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学习重难点:
    1.重点:掌握词中用典的寓意,理解借古喻今的写作手法。
    2.难点:感受辛弃疾深沉的爱国之情,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学习方法:
    1.工具查阅法:查阅资料获得知识。
    2.语言品读法:诵读—鉴赏
    3.合作探究法:结合历史背景,分析文章的历史意义。
    五、学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
    导学:查资料
    了解作者
    2.了解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生字注音
    (1)舞榭歌台________ (2)巷陌________
    (3)金戈________ (4)狼居胥________
    (5)佛狸祠________
    4.这首词中,哪些句子点明古人古事?这些典故分别和哪个历史人物有关?
    5. 辛弃疾名句
    (二)课文阅读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作者登高望远,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位著名的历史人物孙权,他不禁感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典故中辛弃疾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是词的上阙和下阙各写了什么?
    4. 作者登亭都看到了什么景?想到了什么人?
    5. 孙权和刘裕有什么共同点?
    6. 下片用了哪些典故?
    7. 从这首词中,你读出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三)课文探究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孙权和刘裕的两个典故一略一详,为什么要详写刘裕?
    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巧用对比,请做简要赏析。
    3.有人说《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句话洋溢的是满腔豪情,也有人说是悲情怨语,说说你的理解。
    六、学习后记(100字)
    附学习过程答案:
    (一)基础知识
    1.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是南宋最杰出的爱国词人。词作题材广泛,风格以豪放为主,与苏轼接近,世称“苏辛”。其词气势雄健、意境深远、沉郁顿挫、慷慨苍凉之外,兼有清丽明快、缠绵妩媚的风格。他的爱国词作情辞慷慨,爱憎分明,艺术感染力很强。他还以多彩的画笔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描绘农村风光,赞美壮丽山河。进一步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推动了南宋前期词风的变化,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稼轩长短句》存词600余首。
    2. 永遇乐:词牌名。
    京口:古城名,因临京岘山、长江口而得名,即今江苏镇江。
    北固亭:又名北固楼,今镇江东北的北固山上。
    怀古题材的结构:临旧地——思古人——忆古事——抒己怀。(怀古伤今,借古讽今)
    3. xiè xiàng gē xū bì
    4. (1)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孙权,字仲谋
    (2)人道寄奴曾住--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寄奴
    (3)元嘉草草--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元嘉年间草率北伐
    (4)佛狸祠下--北魏太武帝拓拔焘,小名佛狸
    (5)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赵国名将廉颇
    5. (1)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2)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3)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4)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5)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贺新郎·甚矣吾衰矣》
    (6)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二)文本阅读
    1.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2.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3. 上阕:歌颂追慕英雄及其功勋业绩,感叹“时无英雄”。
    下阕:借刘义隆,廉颇的故事,抒发对南宋王朝的愤懑,以及自己抗金救国,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和希望不能实现的苦闷。
    4. 景:千古江山、舞榭歌台、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人:孙权、刘裕
    5. 孙权:在京口建立吴国首都,击退北方来犯的曹操;
    刘裕:出身寻常人家,不妨碍他建功立业,率兵强马壮的军队,驰骋中原,何等豪迈。
    共同点:1、都在京口起步;2、都是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6. 封狼居胥、佛狸祠、廉颇老矣
    7. 豪迈、痛恨、悲愤、消沉
    (三)课文探究
    1. 参考提示:写刘裕出身贫贱,却能建功立业,表现了“事在人为”的道理,更表现出词人对英雄的仰慕。在当时韩侂胄急于北伐的现实中,辛弃疾对刘裕的歌颂不仅是向往他的英雄业绩,还含有“如果碰到刘裕这样的国君,自己的正确的战略意图就能被采用”的意思。
    2. 以古代英雄孙权的业绩与可悲的现实相比,用以针砭南宋的萎靡不振;用刘裕的“气吞万里如虎”与其子刘义隆的“赢得仓皇北顾”相比,这是以历史上英主与庸才之比,用历史的经验教训,指出今日应有的做法;用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扬州路”与眼下的“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相比,这是抒发忧国忧民的感慨,感叹由于统治者的长期“和戎”媚敌,把人们的民族感情都冲淡了;用廉颇遭谗尚有赵王派人聘问与自己的冷落处境相比,用以抒发报国无门的愤懑。通过这些交互重叠的对比,使词意更加丰富曲折,感情更加委婉强烈,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3. 词人以廉颇自比,既有渴求他人来问,洋溢着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情;又有没人来问,空有满腔爱国豪情,却连遭贬斥,壮志难酬的悲愤。他是一位爱国者,但是,报国无门;他是一位大英雄,但是,英雄却无用武之地!用此典故正是:明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之志,抒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愤!

    相关学案

    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下册三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导学案: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下册三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导学案,共10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引导,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学习后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基础模块 下册二 烛之武退秦师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基础模块 下册二 烛之武退秦师学案设计,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引导,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学习后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基础模块 下册一 国殇学案:

    这是一份语文基础模块 下册一 国殇学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引导,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学习后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