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六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
展开合肥市普通高中六校联盟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联考高三年级生物试卷(考试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把正确答案涂在答题卡上)1. 我国科考人员在北极水样中新发现若干种单细胞生物。有关这些单细胞内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细胞所吸收的氮元素可用于合成ATP和酶②细胞中DNA和蛋白质都以碳链为基本骨架③细胞膜上蛋白质和磷脂都是生物大分子④细胞中能运输氨基酸的物质都是蛋白质⑤细胞中遗传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脱氧核苷酸A. ①②⑤ B. ①③⑤ C. ①③④ D. ②④⑤【答案】A【解析】【分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为磷脂双分子层,ATP元素含有C、H、O、N、P,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详解】①ATP元素含有C、H、O、N、P,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元素含有C、H、O、N,少数是RNA,元素含有C、H、O、N、P,所以细胞所吸收的氮元素可用于合成ATP和酶,①正确;②细胞中DNA和蛋白质基本单位分别是脱氧核苷酸和氨基酸,二者都以碳链为基本骨架,②正确;③细胞膜上的磷脂是小分子,③错误;④细胞中能运输氨基酸的物质有载体蛋白质,还可能是tRNA,④错误;⑤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是DNA,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⑤正确。综上所述,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2. 腺苷是一种神经递质,在海马结构中的作用最强。腺苷激酶(ADK)通过使腺苷磷酸化转变为AMP来降低组织中腺苷的水平,控制中枢神经系统中腺苷的代谢,调节细胞外腺苷的水平。目前已证实腺苷具有抗癫痫作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组成腺苷的化学元素有C、H、O、NB. 腺苷分子彻底水解能获得两种不同的产物C. 腺苷磷酸化的产物AMP可作为合成DNA的原料D. 降低体内ADK的活性对癫痫的发作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答案】C【解析】【分析】ATP的结构简式是A-P~P~P,其中A代表腺苷,T是三的意思,P代表磷酸基团,ATP是生物体内直接的能源物质。【详解】AB、腺苷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其组成元素有C、H、O、N,腺苷分子彻底水解能获得腺嘌呤和核糖两种不同的产物,AB正确;C、腺苷磷酸化的产物AMP中的五碳糖为核糖,因此AMP可作为合成RNA的原料,C错误;D、根据题意可知,腺苷具有抗癫痫的作用,降低体内ADK活性能增大腺苷的浓度,因此降低体内ADK活性对癫痫的发作有明显的抑制作用,D正确。故选C。3. 近年来研究发现,原核细胞也存在细胞骨架,人们已经在细菌中发现了FtsZ、MreB和CreS这3种重要的细胞骨架蛋白。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细菌合成FtsZ、MreB和CreS时直接在细胞质基质中对蛋白质进行加工B. FtsZ、MreB和CreS等蛋白锚定并支撑着线粒体、核糖体等多种细胞器C. 高温破坏FtsZ、MreB和CreS的空间结构,从而使其功能不可逆地丧失D. 细胞骨架与物质运输、能量转化、信息传递、细胞分裂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骨架:真核细胞中有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的细胞骨架,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详解】A、细菌没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因此细菌合成的蛋白质直接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加工,A正确;B、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因此,原核细胞中的FtsZ、MreB和CreS等蛋白质上不会锚定并支撑着线粒体,B错误;C、高温会破坏蛋白质的结构,导致蛋白质的功能不可逆地丧失,C正确;D、细胞骨架和物质运输、能量转化、信息传递、细胞分裂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D正确。故选B。4. 科研人员筛选出了一株温度敏感型酵母突变株(secl基因缺失),该突变株在37℃培养条件下,胞外P酶的分泌量呈现下降的趋势。电镜观察发现,与野生型相比,该突变株中由高尔基体形成的分泌泡在细胞质中大量积累。由此推测,野生型酵母的secl基因的功能是( )A 促进内质网形成分泌泡B. 抑制分泌泡与高尔基体融合C. 促进高尔基体形成分泌泡D. 促进高尔基体形成的分泌泡与细胞膜融合【答案】D【解析】【分析】大分子、颗粒性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胞吞或胞吐,分泌蛋白一般通过胞吐作用分泌到细胞膜外。【详解】分泌泡最终由囊泡经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根据题意可知,在37℃培养条件下,该突变株中由高尔基体形成的分泌泡在细胞质中大量积累,分泌泡与细胞膜不能融合,故由此推测secl基因的功能是促进高尔基体形成的分泌泡与细胞膜的融合,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5. 中国西北有广阔的盐碱地,研究耐盐的作物可以有利于扩大粮食产区,图示是耐盐植物的机制,其中SOS1、HKT1和NHX代表转运蛋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膜上SOS1参与H+的逆浓度梯度运输B. 该植物根毛细胞的细胞质基质pH较液泡的低C. HKT1参与Na+转运时,空间结构不会发生改变D. NHX转运Na+时的能量直接来自ATP,有利于提高液泡的吸水能力【答案】C【解析】【分析】1、被动运输:简单来说就是小分子物质从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是最简单的跨膜运输方式,不需能量。被动运输又分为两种方式: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如:氧气,二氧化碳,脂肪,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如:氨基酸,核苷酸等;2、主动运输:小分子物质从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如:离子,小分子等,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3、胞吞胞吐:非跨膜运输,且需能量。4、转运蛋白可以分为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两种类型:(1)载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结合部位相适应的分子或离子通过而且每次转运时都会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2)通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通道的直径和形状相适配、大小和电荷相适宜的分子或离子通过。分子或离子通过通道蛋白时,不需要与通道蛋白结合。【详解】A、由图示可知,H+由细胞质基质运出细胞消耗 ATP,说明是逆浓度运输,说明膜外的H+浓度高于膜内,H+进入细胞为顺浓度梯度运输,为协助扩散,即细胞膜上SOS1参与H+的顺浓度梯度运输,A错误;B、NHX将H+运输到液泡外,是顺浓度梯度运输,属于协助扩散,即液泡内H+浓度高于细胞质基质,因此该植物细胞质基质的pH比液泡的高,B错误;C、HKT1转运Na+时, HKT1是通道蛋白,结构不变,C正确;D、NHX转运Na+进入液泡时消耗H+形成的电势能,不是消耗ATP,D错误。故选C。6. 酶制剂是指酶经过提纯,加工后的具有能化功能的生物制品,具有效率高,污染少等优点,广泛用于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嫩肉粉中的蛋白酶可使肉类制品的口感嫩B. 使用加酶洗衣粉需考虑衣服材质、污渍类型C. 酶制剂应在其发挥作用的最适温度条件下保存D. 酶制剂催化功能的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答案】C【解析】【分析】酶作用条件较温和: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在低温下,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失活。【详解】A、嫩肉粉中蛋白酶能催化肉类制品分解成小分子多肽和氨基酸,使肉类制品口感鲜嫩,A正确;B、酶具有专一性,因此使用加酶洗衣粉需考虑衣服材质(防止酶破坏衣物本身的组成成分)、污渍类型,B正确;C、酶制剂的保存应在低温条件下进行,C错误;D、酶制剂催化功能的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使反应速度加快,D正确。故选C。7. 丙酮酸脱氢酶位于线粒体基质,会参与细胞的呼吸作用,若其功能异常,则能量代谢会发生障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翻译合成线粒体内的酶的模板可能是在线粒体中转录生成的B. 该酶活性增强会使生物体内ATP的数量远大于ADP的数量C. 该酶参与的呼吸作用阶段可以生成大量的ATPD. 该酶的合成受阻会使人体内酒精的产生量增多【答案】A【解析】【分析】有氧呼吸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NADH,释放少量能量;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NADH,释放少量能量;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NADH和氧气反应生成水并释放大量能量。【详解】A、线粒体属于半自主细胞器,含有DNA、RNA和核糖体,故翻译合成线粒体内的酶的模板可能是在线粒体中转录生成的,A正确;B、细胞内ATP与ADP的转化非常迅速,保持动态平衡,因此,该酶活性增强时,生物体内ATP的数量与ADP的数量相等,B错误;C、丙酮酸脱氢酶位于线粒体基质,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该阶段生成少量的ATP,C错误;D、人体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不会产生酒精,D错误。故选A。8. 细胞周期可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M期),根据DNA合成情况,分裂间期又分为G1期(DNA合成前期)、S期(DNA合成期)和G2期(DNA合成后期)。研究发现,动物上皮细胞产生的G2抑素能够抑制上皮细胞增殖,使其停止在G2期。皮肤破损后,G2抑素释放量减少;伤口愈合时,G2抑素释放量增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与G1期细胞相比,G2期细胞中染色体数、核DNA数均加倍B 细胞周期中核膜和核仁发生周期性变化,S期消失M期重建C. 伤口愈合时,皮肤中处于有丝分裂的细胞数目逐渐增多D. 若细胞对G2抑素的敏感性下降,则可能导致皮肤癌的发生【答案】D【解析】【分析】①G1期:该期的特点是物质代谢活跃,迅速合成RNA和蛋白质,细胞体积显著增大;这一期的主要意义在于为下阶段S期的DNA复制作好物质和能量的准备。②S期:即DNA合成期,在此期,除了合成DNA外,同时还要合成组蛋白。③G2期:该期为DNA合成后期,是有丝分裂的准备期。在这一时期,DNA合成终止,大量合成RNA及蛋白质等。【详解】A、G1期细胞内染色体未复制,G2期已完成染色体的复制,染色体复制后,着丝粒数目不变,染色体数目不变,但一条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含有2个核DNA分子,所以与G1期细胞相比,G2期细胞中染色体数不变,核DNA数加倍,A错误;B、细胞周期中核膜和核仁发生周期性变化,在M期的前期消失,在M期的末期重建,B错误;C、伤口愈合时,G2抑素释放量增加,会抑制上皮细胞增殖,则皮肤处于有丝分裂的细胞数目会减少,C错误;D、若细胞对G2抑素的敏感性下降,则上皮细胞增殖不被抑制,无限增殖可能导致皮肤癌的发生,D正确。故选D。9. 图甲中a、b、c、d表示洋葱根尖的不同区域,图乙为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显微照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观察根尖有丝分裂时应该选择c区细胞,可以使用甲紫溶液对染色体染色B. 乙图中有丝分裂过程的排序应为B→A→D→C,A期为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C. 乙图中核DNA、染色体、染色单体三者数量比为2:1:2的时期有A、B细胞D. a区不能发生质壁分离与复原现象,因为该区细胞中没有紫色大液泡【答案】D【解析】【分析】图甲分析,图中a是成熟区,b是伸长区,c是分生区,d是根冠。乙图分析,A是有丝分裂的中期,B是有丝分裂的前期,C是有丝分裂的末期,D是有丝分裂的后期,据此作答。【详解】A、c区细胞为分生区细胞,可进行有丝分裂,观察有丝分裂染色体的变化可用碱性染料甲紫进行染色,A正确;B、B为前期,A为中期,C为末期,D为后期,则有丝分裂过程的排序应为B→A→D→C,中期染色体数目最稳定,形态最清晰,是染色体观察的最佳时期,B正确;C、乙图中A、B细胞存在染色单体,核DNA、染色体,染色单体三者数量比为2:1:2,C正确;D、a区为成熟区细胞,含有中央大液泡,可作为质壁分离实验的材料,D错误。故选D。10. 某二倍体动物体内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的分裂情况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图甲所示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 B. 图乙所示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C. 图丙所示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 D. 图丁所示细胞能发生染色体互换【答案】B【解析】【分析】题图分析:甲图细胞着丝粒(着丝点)分裂,两极都含有同源染色体,为有丝分裂的后期;乙图细胞着丝粒(着丝点)分裂,不含同源染色体,为减数分裂Ⅱ后期;丙图细胞内染色体含有染色单体,着丝粒在赤道板上,无同源染色体,为减数分裂Ⅱ中期;丁图细胞内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着丝点)在赤道板上,为有丝分裂中期。【详解】A、甲细胞着丝粒分裂,两极都含有同源染色体,为有丝分裂的后期,此时细胞中有4个染色体组,A错误;B、乙图细胞着丝粒(着丝点)分裂,不含同源染色体,为减数分裂Ⅱ后期,B正确;C、丙图细胞内染色体含有染色单体,着丝粒在赤道板上,无同源染色体,为减数分裂Ⅱ中期,细胞名称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C错误;D、染色体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图丁细胞是有丝分裂中期,D错误。故选B。11. 下列关于实验研究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鲁宾和卡门利用16O的同位素18O具有放射性的特点,追踪光合作用中氧气的来源B. 用雌雄同株异花的玉米进行杂交实验时只需在花蕾期套袋,就可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C. 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设计测交实验并预期结果是对假说的演绎过程D. 萨顿研究发现雌雄配子结合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答案】C【解析】【分析】人工异花授粉过程为:去雄(在花蕾期去掉雄蕊)→套上纸袋→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详解】A、18O不具有放射性,A错误;B、用雌雄同株异花的玉米进行杂交实验时在花蕾期和授粉后均需套袋,才可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B错误;C、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设计测交实验并预期结果:高茎:矮茎=1:1,属于演绎过程,C正确;D、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产生雌雄配子的过程中,而不是雌雄配子结合的过程中,D错误。故选C。12. 番茄的红果色(R)对黄果色(r)为显性。以下关于一株结红果的番茄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可通过与红果纯合子杂交来鉴定B. 不能通过该红果自交来鉴定C. 可通过与黄果纯合子杂交来鉴定D. 不能通过与红果杂合子杂交来鉴定【答案】C【解析】【分析】常用的鉴别方法:(1)鉴别一只动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2)鉴别一棵植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和自交法,其中自交法最简便;(3)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和隐性,可用杂交法和自交法(只能用于植物);(4)提高优良品种的纯度,常用自交法;(5)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采用测交法。【详解】A、该红果植株与红果纯合子(RR)杂交后代都是红果(R_),所以不能通过与红果纯合子杂交来鉴定该红果植株是否是纯合子,A错误;B、能通过该红果植株自交来鉴定,如果后代都是红果,则其是纯合子;如果后代有红果也有黄果,则其是杂合子,B错误;C、能通过与黄果纯合子(rr)杂交来鉴定该红果植株是否是纯合子,如果后代都是红果,则其是纯合子;如果后代有红果也有黄果,则其是杂合子,C正确;D、能通过与红果杂合子杂交来鉴定,如果后代都是红果,则是纯合子;如果后代有红果也有黄果,则是杂合子,D错误,D错误。故选C。13. 已知红玉杏花朵颜色由A、a和B、b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共同控制,基因型为AaBb的红玉杏自交,子代F1中的基因型与表现型及其比例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F1中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与aabb植株杂交,子代中开白色花的个体占1/4B. F1中淡紫色的植株自交,子代中开深紫色花的个体占5/24C. F1中深紫色的植株自由交配,子代深紫色植株中纯合子为5/9D. F1中纯合深紫色植株与F1中杂合白色植株杂交,子代中基因型AaBb的个体占1/8【答案】B【解析】【分析】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的变式遗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详解】A、F1中AaBb的植株与aabh植株杂交,子代的基因型是AaBb:Aabb:aaBb:aabb=1:1:1:1,其中开白色花的个体aaBb、aabb共占2/4 ,A错误; B、F1中淡紫色的植株(AaBb:AABb=2:1)自交,子代中开深紫色花的个体占2/3×3/4×1/4+1/3×1×1/4=5/24 ,B正确; C、F1中深紫色的植株(AAbb:Aabb=1:2)自由交配,1/3AAbb与2/3Aabb产生的配子比例为2/3Ab和1/3ab,1/3AAbb和2/3Aabb自由交配产生的深紫色植株为AAbb=2/3×2/3=4/9,Aabb=2×2/3×1/3=4/9,所以深紫色植株中纯合子为4/8,即1/2,C错误;D. F1中纯合深紫色植株(AAbb)与F1中杂合白色植株(AaBB:aaBb=1:1)杂交,子代中基因型AaBb的个体占1/2×1/2+1/2×1/2=1/2,D错误。故选B。【点睛】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不变,变的是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逐对分析再用乘法法则。14. 秦岭地区迄今已报道过11例罕见棕白色大熊猫。我国科研人员从棕白大熊猫家系如图(a)中鉴定出该性状可能与Bace2基因突变有关,目前这种突变仅在秦岭地区的大熊猫种群中被发现。为研究Bace2基因与毛色控制的关系,科研人员进一步敲除实验小鼠的Bace2基因,并观察其毛发截面黑素体,如图(b)箭头所示。下列观点错误的是( ) A. 由图(a)可知棕白色性状的遗传方式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B. 秦岭地区的大熊猫种群与其它地区的种群间存在一定程度地理隔离C. 由图(b)能进一步证明Bace2基因与毛发颜色控制相关D. 通过大熊猫粪便DNA中Bace2基因的检测可判定大熊猫个体间的亲子关系【答案】D【解析】【分析】 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①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②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③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④隔离导致物种形成。【详解】A、图a中两种黑白大熊猫生出棕白色个体,说明棕白色个体是隐性性状,且黑白与棕白色正反交都是子代均为黑白色,说明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即棕白色性状的遗传方式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正确;B、种群是一定区域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秦岭地区的大熊猫种群与其它地区的种群间存在一定程度地理隔离,自然条件下无法进行基因交流,B正确;C、科研人员进一步敲除实验小鼠的Bace2基因,并观察其毛发截面黑素体,如图(b)箭头所示,图示野生型与基因敲除小鼠的毛色不同,故可进一步证明Bace2基因与毛发颜色控制相关,C正确;D、分析题意,Bace2基因主要与毛色有关,通过大熊猫粪便DNA中Bace2基因的检测不能判定大熊猫个体间的亲子关系,D错误。故选D。15. 下列关于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所有的真核生物都含有性染色体B. 性染色体上的所有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C. 父亲是红绿色盲的患者,女儿也一定患该病D. 性染色体上基因的表达产物可存在于体细胞或生殖细胞中【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所以遗传上总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详解】A、真核生物中,有些生物的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有些生物的性别不由性染色体决定,如雌雄同株的植物没有性染色体,A错误;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可能与性别决定无关,如人类的红绿色盲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但与性别决定无关,B错误;C、红绿色盲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疾病(用Xb表示),父亲是红绿色盲(XbY),女儿可能是红绿色盲(XbXb),也可能不是红绿色盲(X-Xb),C错误;D、性染色体上基因的表达可能发生于体细胞或生殖细胞中,D正确。故选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5分)16. 图1为某种植物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的部分过程示意图,其中①~④表示相关生理过程;图2表示该植物在最适温度、不同光照强度下净光合作用速率(用CO2吸收速率表示)的变化,净光合作用速率是指总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之差。分析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过程②属于有氧呼吸的第_____阶段,过程③发生的场所是_____。(2)图2中B点时叶肉细胞的总光合作用速率_____(填“ >”“ =”或“ ②. ①②③④ (3) ①. 减少 ②. CO2浓度 (4)260【解析】【分析】分析图1:图1中①表示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②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和第二阶段,③表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④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分析图2:图2表示光照强度对植物体净光合速率影响,其中A点由于没有光照,所以只进行细胞呼吸;B点为光的补偿点,此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C点对应的光照强度为光饱和点,此时净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 【小问1详解】图1中①表示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②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和第二阶段,③表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④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③光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小问2详解】 B点表示该植物的光补偿点,对于该植物来说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等,净光合作用为0,但对于叶肉细胞来说,光合速率>呼吸速率。B点的条件下,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都能进行,即①②③④阶段都能进行。【小问3详解】 当光照强度突然增大,光反应增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C3还原为糖类和C5加快,而CO2的固定不变,即C5消耗不变,叶肉细胞中C3含量短时间内会减少。该植物是在最适温度下,C点已达到光饱和点,因此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浓度。【小问4详解】A点光照强度为0,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呼吸速率为5mg/(小时.cm2),B点表示光补偿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等,净光合作用为0,C点时,净光合作用为20mg/(小时.cm2)如果将该植物先放置在图2中A点条件下4小时,B点的条件下6小时,接着放置在C点的条件下14小时,这24h内该植物每平方厘米叶面积的有机物积累量(用CO2吸收量表示)为CO2吸收量表示为14×20+6×0-4×5=260mg。17. 植物根系的生长环境影响着植株的生长状况,根系环境盐分过多会造成植株吸水困难和体内离子平衡失调等,进而影响植物代谢和生长发育。实验小组以溶液培养的棉花幼苗为材料,测定了不同盐胁迫程度和不同根系环境供氧状况条件下,棉花幼苗的Pn(净光合速率)和Fv/Fm值(表示光合色素对光能的转化效率)的降低幅度(如图1和图2所示),通气或不通气状况下的胞间CO2浓度(mmol·L-1)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在光反应阶段,光合色素能吸收光能,并将光能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储存在_____中。(2)胞间CO2浓度指的是细胞间隙的CO2浓度,其来源为_____。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当外界NaCl浓度为100mmol·L-1时,在不通气情况下,棉花幼苗净光合速率降低的原因主要是_____,此时通气能缓解NaCl对光合作用的抑制作用,原因是通气能促进根尖细胞的有氧呼吸,从而_____。(3)盐浓度过高时,棉花净光合速率显著降低与气孔导度的下降_____(填“有关”或“无关”)。若有关请说明理由,若无关请根据实验结果,推测此时棉花植株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_____。【答案】(1)ATP和NADPH (2) ①. 细胞呼吸和外界环境 ②. 气孔部分关闭,CO2吸收减少,影响暗反应过程 ③. 促进根系吸收无机盐,增大细胞液渗透压,从而促进植物对水的吸收,缓解气孔关闭,胞间CO2浓度增大,进而缓解NaCl对光合作用的抑制 (3) ①. 无关 ②. 叶绿体结构被破坏(光合色素被破坏,有关的酶被破坏)导致光能的转化效率降低【解析】【分析】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1)光反应阶段:场所是类囊体薄膜,水光解产生NADPH和氧气,ADP和Pi结合形成ATP。(2)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基质,二氧化碳和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三碳化合物,三碳化合物在ATP和NADPH的作用下,还原成五碳化合物,同时ATP水解成ADP和Pi。【小问1详解】在光反应阶段,光合色素吸收光能,并将光能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储存在ATP和NADPH中,最终在暗反应中转化为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小问2详解】胞间CO2浓度指的是细胞间隙的CO2浓度,其来源为细胞呼吸和外界环境。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当外界NaCl浓度为100mmol·L-1时,与通气相比,不通气情况下的胞间CO2浓度显著下降,故此时棉花幼苗净光合速率降低的原因主要是气孔部分关闭,CO2吸收减少,影响暗反应过程。此时通气能缓解NaCl对光合作用的抑制作用,原因是通气能促进根尖细胞的有氧呼吸,从而促进根系吸收无机盐,增大细胞液渗透压,从而促进植物对水的吸收,缓解气孔关闭,胞间CO2浓度增大,进而缓解NaCl对光合作用的抑制。【小问3详解】根据实验结果可知,盐浓度过高时,胞间CO2浓度反而增大,故此时棉花净光合速率显著降低和气孔导度的下降无关;据图2可知,此时Fv/Fm值大幅度降低,推测可能的原因是叶绿体结构被破坏,导致光能的转化效率降低。18. 人体缺乏尿酸氧化酶,导致体内嘌呤分解代谢的终产物是尿酸(存在形式为尿酸盐)。尿酸盐经肾小球滤过后,部分被肾小管细胞膜上具有尿酸盐转运功能的蛋白URAT1和GLUT9重吸收,最终回到血液。尿酸盐重吸收过量会导致高尿酸血症或痛风。为研发新药,研究人员利用大鼠对某化合物F的降尿酸效果进行了研究。回答下列问题:(1)肾小管细胞通过上述URATl和GLUT9蛋白重吸收尿酸盐,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的功能。原尿中还有许多物质也需借助载体蛋白通过肾小管的细胞膜,这类跨膜运输的具体方式有_____。(2)正常大鼠有尿酸氧化酶,可降解尿酸。研究人员通过给正常大鼠连续多日灌服尿酸氧化酶抑制剂(有效作用时间24小时),获得了若干只症状明显的高尿酸血症大鼠,并将其随机分成数量相等的两组,一组设为模型组,另一组设为治疗组。同时,研究人员还增设了一空白对照组。对上述三组大鼠持续处理一段时间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尿酸盐含量及其肾小管细胞膜上的URAT1、GLUT9含量,结果见下图。①与空白对照组和治疗组相比,设置模型组的目的依次是_____;_____。处理期间,每天定时早、晚两次给各组大鼠灌服适量相应液体,具体处理见下表。请补充其中A、B、C三处内容。注:不同大鼠体重略有差异,因此灌服液体量略有不同,故表中液体用量不作要求,下同。②根据尿酸盐转运蛋白检测结果,推测F降低治疗组大鼠血清尿酸盐含量的原因可能是_____。(3)目前,药物E是针对上述蛋白治疗高尿酸血症或痛风的常用临床口服药。为进一步评价F的作用效果,本实验需要再增设一对照组,具体处理为:对_____大鼠早、晚各灌服1次_____。【答案】(1) ①.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②. 协助扩散、主动运输 (2) ①. 确定模型制备是否成功 ②. 说明治疗的效果如何 ③. 正常大鼠 ④. 生理盐水 ⑤. 化合物F ⑥. F抑制转运蛋白URAT1和GLUT9基因的表达,减少尿酸盐重吸收 (3) ①. 高尿酸血症大鼠 ②. 药物E【解析】【分析】由图可知,模型组(有尿酸氧化酶的正常实验大鼠灌服尿酸氧化酶抑制剂)尿酸盐转运蛋白增多,血清尿酸盐含量增高;治疗组尿酸盐转运蛋白减少,F降低治疗组大鼠血清尿酸盐含量;【小问1详解】肾小管细胞通过URAT1和GLUT9蛋白重吸收尿酸盐,体现了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借助载体蛋白的跨膜运输的方式有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小问2详解】①模型组灌服尿酸氧化酶抑制剂,与空白对照组灌服生理盐水的正常实验大鼠(有尿酸氧化酶)相比,模型组的自变量是有无尿酸氧化酶抑制剂,和对照组相比,确定模型制备是否成功;和治疗组相比,说明治疗的效果如何。空白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实验所用的小鼠为正常大鼠,模型组的大鼠为高尿酸血症大鼠,早上和晚上都灌服生理盐水。治疗组早上和晚上都灌服药物F;②根据尿酸盐转运蛋白检测结果,模型组灌服尿酸氧化酶抑制剂后转运蛋白增加,灌服F的治疗组转运蛋白和空白组相同,可推测F降低治疗组大鼠血清尿酸盐含量的原因可能是F可能抑制转运蛋白URAT1和GLUT9基因的表达,减少尿酸盐重吸收;【小问3详解】已知E是针对上述蛋白治疗高尿酸血症或痛风的常用临床药物,为进一步评价F的作用效果,本实验需要增设对照组,将高尿酸血症大鼠早晚灌服1次药物E作为对照,与F的进行对比,得出两者降尿酸的作用效果。19. 菠菜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雄性为XY。菠菜的叶有戟形和卵形,由等位基因A、a控制:菠菜的种子形态可分为有刺种与无刺种,由等位基因B、b控制。现有菠菜杂交实验及结果如下表,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性状中显性性状是__________,这两种性状的遗传____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2)F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后代出现卵形叶的概率为___________。(3)菠菜的根的颜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表现为红色和白色。利用该性状的纯合个体,设计实验确定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染色体上,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期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答案】(1) ①. 戟形和有刺种 ②. 遵循 ③. 控制叶形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而控制种子形态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 (2)1/4 (3)实验思路:选择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雌雄个体进行正交和反交,观察并统计后代的性状表现。预期结果和结论:若正交和反交结果不一致,则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若结果一致,则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解析】【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小问1详解】亲本表现型为戟形的雌雄个体杂交,后代无论雌雄均表现为戟形∶卵形=3∶1,说明戟形对卵形为显性,且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无刺种(雌)和有刺种(雄)杂交,后代中雄性均表现为无刺种,雌性均表现为有刺种,说明性状表现与性别有关,相关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有刺种对无刺种为显性。即显性性状为戟形和有刺种;综合分析可知,基因A/a、B/b为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它们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小问2详解】结合题(1)分析可知,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Xb、AaXBY,若只考虑控制叶形的基因,则F1个体的基因型为1AA、2Aa、1aa,该群体中雌雄个体随机交配,由于群体中配子的种类和比例为A∶a=1∶1,则后代出现卵形叶的概率为1/2×1/2=1/4。【小问3详解】菠菜的根的颜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表现为红色和白色。利用该性状的纯合个体,设计实验确定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染色体上,由于不知道相对性状的显隐关系,因此可根据常染色体和伴性遗传的特点设计实验,即选择相对性状的雌雄个体进行正、反交,产生足够多的后代,观察并统计后代的性状表现。设相关基因用D/d表示,若正交和反交结果不一致,即性状表现性别有关,则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亲本的基因型为XDXD和 XdY、XdXd和 XDY);若结果一致,即性状表现与性别无关,则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亲本的基因型为DD和dd)。20. 某雌雄同花的植物有雄性可育和雄性不育两种类型,雄性不育的花粉没有受精能力,但雌蕊发育正常。基因A、a分别控制雄性不育和雄性可育,基因A 的表达受基因M或m的影响。为了解该植物雄蕊育性的遗传机制,实验小组进行了杂交实验,实验及结果如图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在杂交育种操作的过程中,雄性不育植株具有的优势是________。分析杂交实验可知,基因________(填“M”或“m”)能影响不育基因A的表达,使其表现为可育。(2)F₁ 中,雄性不育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若F₂ 的雄性不育株与亲本雄性可育株(P₂)杂交,则子代植株的性状及比例为_________。(3)该植物某植株的基因型为 AaMm,其体内某细胞的分裂情况如图 2(仅显示部分染色体)所示。该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是_________。若细胞一极的染色体上出现了基因A和a,则可能是发生了________所致。【答案】(1) ①. 不用进行去雄操作 ②. M (2) ①. Aamm ②. 雄性可育与雄性不育植株数量比接近1∶1或3:1 (3) ①.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②. 交叉互换或基因突变【解析】【分析】判断两对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的依据: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子代出现9∶3∶3∶1的比例或其变式。根据实验二中雄性可育∶雄性不育=13∶3,是9∶3∶3∶1的变式,可知两对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小问1详解】雄性不育系植株不能产生具有正常功能的花粉,因此在杂交育种中不用进行去雄操作;根据实验二后代雄性可育∶雄性不育=13∶3,可知,雄性可育中包含A-M-类型,即基因M能抑制不育基因A的表达,因此雄性不育个体的基因型为A-mm;【小问2详解】实验一的后代雄性可育∶雄性不育=1∶1,且实验一的子一代中雄性可育基因型为AaMm(自交后代为13∶3),因此亲本基因型为AAmm 、aaMm,F₁ 中,雄性不育株的基因型为Aamm;综合①②,实验二的雄性不育植株的基因型为AAmm或Aamm,实验一的亲本雄性可育株(P₂)基因型为aaMm,让二者杂交,若实验二的雄性不育植株的基因型为AAmm,则与aaMm杂交后代为AaMm∶Aamm=1∶1,即雄性可育与雄性不育植株数量比接近1∶1;若实验二的雄性不育植株的基因型为Aamm,则与aaMm杂交后代为AaMm:Aamm:aaMm:aamm=1:1:1:1,雄性可育与雄性不育植株数量比接近3∶1;【小问3详解】该植物某植株的基因型为 AaMm,根据图二所示,有姐妹染色单体,同源染色体分离,该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若细胞一极的染色体上出现了基因A和a,则可能是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或基因突变所致。基因型A_bbA_BbA_BB、aa_ _表现型深紫色3/16淡紫色6/16白色7/16组别通气不通气0mmol·L-1NaCl386201100mmol·L-1NaCl385217200mmol·L-1NaCl128456300mmol·L-1NaCl386520组别大鼠类型早晚各灌服1次液体空白对照组A_____生理盐水模型组高尿酸血症大鼠B_____治疗组高尿酸血症大鼠C_____亲本表型F1表型及比例戟形无刺种(雌)戟形有刺种(雄)卵形有刺种(雌)1/8戟形有刺种(雌)3/8卵形无刺种(雄)1/8戟形无刺种(雄)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