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0.2* 师说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0.2* 师说教案,共6页。
1.理解重点词句。
2.学习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3.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
[教学重点]
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
对文中“师”的内涵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一堂课,我们进行了自读、提问、共同探讨解决问题,初步扫清了字词障碍。并明确了作者写作《师说》的缘由是送给“能行古道、不拘于时”的李蟠。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第二段,了解一下时风时俗。
二、翻译
重点例句,把握关键词,交流语言点,在翻译中落实。
例一: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语言点:“圣”、“愚”的词性和意义;“所以”表原因;“其”语气副词,表推测)
(翻译:所以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圣人成为圣人的原因,愚人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都是出在这吧)
例二: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语言点:宾语前置的句式;运用了“合叙”手法,实际上应当分开解释;“小学”古今异义)
(合叙是古人常用的修辞方法,就是把本来可以用两句话叙说的句子合并成一句话。目的是使句子紧凑,文词简洁。对于合叙,理解时必须弄清楚前后成分的对应关系)
(不理解断句停顿,向老师学习,不能解决疑惑,却不向老师求教,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丢弃,我看不出他们是明白事理的。)
三、对比论证
1.第二段的中心句: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2.问题探讨:第二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来论述“师道不传”的流俗的?
明确:三组对比:古圣而从师与今众而耻学对比,爱子而择师与于己则耻师对比,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与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对比。
前起后收,中排三节,皆以轻重相形。初以圣与愚相形,圣且从师,况愚乎?次以子与身相形,子且择师,况身乎?末以巫医、乐师、百工与士大夫相形,巫、乐、百工且从师,况士大夫乎?公之提诲后学,亦可谓深切著明矣,而文法则自然而成者也。(宋代,黄震《黄氏日钞》卷五九)
四、标点
问题探讨:在第三组对比中,“问之,则曰”如果加引号,后引号点在哪里?
(参考解说一:从“彼与彼”到“近谀”。这些都是士大夫的说辞,尤其“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两句,形象地刻画出士大夫耻师的心理。后有“呜呼”引起的韩愈的感慨。)
(参考解说二:南京大学等十三所高等学校所编《古代文学作品选》把“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放在引号之外。理由一:后两句是否定或批评那些嘲笑或非难从师的人们,揭出普遍地不肯从师的社会心理,而为下文的慨叹提供了条件。理由二:语气上也很不象。“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是通俗、生动和口语化。“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却是精辟、简炼、有极大概括力的论断句。)
(无论哪一种理解,作者都将士大夫之族狭隘、迂腐的世俗偏见活画了出来,并痛责其恶劣的社会影响。
五、“师”的内涵
文中说,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补充:中国古代的学校教育十分发达,从中央到地方都有官学。韩愈写这篇文章时35岁,正在国子监任教。
问题探讨:韩愈为什么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明确:韩愈所说的“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老师,有其独特含义。既不是指各级官府的学校老师,也不是指“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启蒙教师,而是指社会上学有所成,能够“传道受业解惑”的人。
六、第二段总结
前起后收,中排三节,皆以轻重相形。(黄震)
第二段“前起”而后没收,并不像第一、三两段那么“有始有终”。通观第二段,并参照第一段结尾句的表述,给第二段写一个结尾句。
(参考示例:是故无圣无众,无子无身,无贵无贱,择师而从,师道复/传矣。)
问题探讨:韩愈为什么不像我们一样用“是故”总结呢?
(承第一小节而来,拿上面的理论来批判当时人们不重视从师的不良风尚。)
(三组对比,批判的力度逐渐加重,一浪推动一浪,到最后把问题的本质核心完全揭露无遗。上行之,下效之。)
七、课堂小结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我们在《师说》第二段中读到了针砭时弊、把“传道”引为己任的韩愈。
韩愈《重答张籍书》:“天不欲使兹人有知乎,则吾之命不可期;如使兹人有知乎,非我其谁哉!其行道,其为书,其化今,其传后,必有在矣!”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上册第六单元10(劝学 *师说)10.2* 师说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时安排,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0.2* 师说教案及反思,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出示目标,明确任务,学生自学,独立思考,自学指导一,自学展示,精讲点拨一,课堂小结,构建思维导图,整理知识,背诵记忆,当堂训练,巩固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第六单元10(劝学 *师说)10.2* 师说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难点巩固,总结正反对比论证的作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