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备战2025年高考】高考语文模拟卷(新高考Ⅱ卷专用)
06(新高考Ⅱ卷专用)-2025年高考语文模拟卷
展开
这是一份06(新高考Ⅱ卷专用)-2025年高考语文模拟卷,文件包含06新高考Ⅱ卷专用原卷版docx、06新高考Ⅱ卷专用解析版docx、06新高考Ⅱ卷专用参考答案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所谓建筑的外部空间,就是建筑外墙以外建筑群之间的空间,如果有包围整个建筑群的围墙,一般就指围墙以内的范围。如果没有围墙,那就指从视觉而言建筑群的影响范围。
中国人有特别强的群体观念,很早就发展了群体构图的概念:建筑群以院落的形式横向伸展,占据很大一片面积。中国建筑通过多样化的院落方式,把各个构图因素有机组织起来,包括各单体之间的烘托对比、院庭的流通变化、空间与实体的虚实相映、室内外空间的交融过渡,形成总体上量的壮丽和形的丰富,渲染出强烈的气氛,给人以深刻感受。因此,欣赏中国建筑,不仅要欣赏某座建筑单体的造型,欣赏它的体、面、线的变化,欣赏内部空间所营造的气氛以及装饰的运用,而且要以更宏大的目光,着眼于欣赏建筑群的整体处理,包括单座在群中的作用,单座与单座的关系等。可以说,“美在关系”这句话在中国建筑中体现得最为鲜明。
像紫禁城这样巨大、复杂而表现出极高水平的建筑群体构图,在别的国家是极为少见的,可以说是全世界的最高典范。西方建筑的出发点是面,完成的是团块状的体,具有强烈的体积感。欣赏西方建筑,就像是欣赏雕刻,它本身是独立自足的,人们围绕在它的周围,其外界面就是供人玩味的对象。在外界面上开着门窗,它是外向的、放射的,欣赏方式重在“可望”。
中国建筑的出发点是线,完成的是铺开成面的群。以绘画作比,群里的廊、墙、殿、台、亭、阁以及池岸、曲栏、小河、道路等,无非都是些粗细、浓淡、长短不同的“线”。中国的建筑群就是一幅“画”,其外界面是围墙,只相当于画框,没有什么表现力,对于如此之大的“画面”来说,人们必须置身于其中,才能见到它的面貌,所以不是人围绕建筑,而是建筑围绕人。中国的建筑是内向的、收敛的,其欣赏方式不在静态的“可望”,而在动态的“可游”。人们漫游在“画面”中,步移景异,情随境迁,玩味各种“线”的疏密、浓淡、断续的交织,体察“线”和“线”以外的空白(庭院)的虚实交映中所展现的全“画”的神韵。
就像中国画中任何一条单独的线,如果离开了全画就毫无意义一样,中国建筑的建筑单体一旦离开了群,它的存在也就失去了根据。太和殿只有在紫禁城的庄严氛围中才有价值,祈年殿也只有在松柏浓郁的天坛环境中才有生命。中国建筑的空间美,不如说主要存在于室外空间的变化之中。就建筑单体而言,室外空间是外部空间,但就整个建筑群而言,它又是内部空间。但这个空间只有一个量度——它是露天的。而且即使在水平方向,它也随时可以通过空廊、半空廊、檐廊、亭子和门窗渗透到其他内外空间,它的大小和形状都是“绘画”性的,没有绝对明确的体形和绝对确定的体积。这种既存在又不确定,似静止而又流动的渗透性空间,就是所谓“灰空间”,好像国画中的虚白和虚白边缘的晕染,空灵俊秀,具有无穷美妙的意境——“即其笔墨所未到,亦有灵气空中行”(高日甫《论画歌》),“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笪重光《画筌》)。艺术家匠心所在,常常正是此无笔墨处。
(摘编自萧默《建筑的意境》)
材料二:
中国建筑以单体建筑为出发点,先是构成一个具有组合功能的封闭的庭院空间,然后以庭院空间为基本单元,向纵横两个方向,尤其是向纵向(南北方向)加以发展,从而构成一个更大的闭合空间。一般较大的建筑群,如宫殿、寺庙等,都是采用这种方式,甚至民宅也采用了这种庭院空间的方式,北方的四合院就是典型代表。有的民宅,虽然是较小的单体建筑,但也会在其前后围护一个简单的庭院空间。所以,中国建筑美学的历史发展是以外部空间的组织为基本线索的,这一特征十分明显。中国建筑艺术空间表现的一个重要特征:即从其中心点(往往是主体建筑)出发,向外扩展,形成丰富的外部空间。
一般的庭院是在民宅中常见的四合院形式,即把各种有着不同功能的单体建筑组织为一个闭合的庭院空间。它往往有一条南北走向的中轴线,沿轴线布置主要建筑,两侧以及其对面则为次要的建筑,然后再用围墙或者廊庑构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的闭合空间。
一般大型建筑往往由多重庭院空间组成一个更大的闭合空间。从总体上来看,中国的城市就是一个放大了的庭院空间,这个闭合的空间是由众多较小的庭院空间组成,而城市的主体建筑以及道路又把它们组织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严格的轴线对称和条块分割,使整个空间的分割有着明晰的序列性。
(摘编自余东升《中西建筑美学比较研究》)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欣赏中国建筑之美,需要欣赏单体建筑,也应欣赏建筑群整体,把握单体建筑与建筑群、其他单体建筑的关系。
B.与中国建筑不同,西方建筑以建筑群的形式出现是极为少见的,欣赏西方建筑重在从外界面欣赏。
C.中国建筑美学的历史发展是以外部空间的组织为基本线索的,相对于单体建筑的内部空间,中国建筑更加关注单体建筑的外部空间。
D.在中国,无论是一般的民宅还是城市大都很强调对称,庭院或城市往往有一条中轴线贯穿,其主体建筑便沿线布置。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相对于单体建筑的内部空间,中国建筑更加关注单体建筑的外部空间”无中生有,材料主要论述了建筑的外部空间,但并没有说与内部空间相比,外部空间更重要。D项正确。“大都”修饰恰当,避免绝对化;“南北走向”删掉后,“有一条中轴线贯穿”表达更改为合理,适合民宅(大多南北走向)和城市(走向不定,但会有中轴线)建筑的表达。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认为建筑的外部空间是开放的,材料二认为建筑的外部空间是封闭的。
B.材料一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以绘画作比,把群里的建筑比作“线”,把群体建筑比作“画”,形象地论述了中国建筑群的特点。
C.材料一中引用了与画有关的句子,指明了中国建筑的空间美存在于空间营造的意境中。
D.材料二对中国建筑美学的历史发展进行了研究,指出庭院空间是中国建筑的基本单位。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材料一认为建筑的外部空间是开放的”错误,根据材料一第1段中的“如果有包围整个建筑群的围墙,一般就指围墙以内的范围。如果没有围墙,那就指从视觉而言建筑群的影响范围”,可知材料一认为建筑的外部空间可以是封闭的,也可以是开放的。C项,材料一最后一段最后一句揭示“灰空间”内涵时,提到了画的意境,引用了“高日甫《论画歌》)”“(笪重光《画筌》)”关于于画有关的句子。
3.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中国建筑“灰空间”之美的一项是( )(3分)
A.隔窗云雾生衣上,卷幔山泉入镜中。(王维)
B.帆影都从窗隙过,溪光合向镜中看。(叶令仪)
C.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刘禹锡)。
D.密锁重关掩绿苔,廊深阁迥此徘徊。(李商隐)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根据材料一最后一段,可知“灰空间”之美源于室外空间通过空廊、半空廊、檐廊、亭子和门窗渗透到其他内外空间。关键词:渗透性空间。A项和B项描绘的是窗外之景进入室内,室外空间通过窗户向内空间渗透。C项说的是外面的草色映入帘中,室外空间通过帘子向内空间渗透。D项只是写院门深锁,院子中长满绿苔,游廊幽曲,小阁萦回,诗人独自寂寞地徘徊,描绘的对象始终在院内(室外),没有体现室外空间向其他内外空间的渗透。
两则材料都论述了中国建筑与其外部空间的关系,二者有何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分)
【答案】①材料一强调建筑与其外部空间是一体的,中国的建筑和外部空间共同构成一幅“画”。②材料二强调建筑主体是外部空间的中心,中国建筑往往以主体建筑为中心,向外扩展形成外部空间。[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材料一,“中国的建筑群就是一幅“画”,其外界面是围墙”“中国建筑的建筑单体一旦离开了群,它的存在也就失去了根据”“就建筑单体而言,室外空间是外部空间,但就整个建筑群而言,它又是内部空间”,强调建筑与其外部空间是一体的,中国的建筑和外部空间共同构成一幅“画”。材料二,“中国建筑艺术空间表现的一个重要特征:即从其中心点(往往是主体建筑)出发,向外扩展,形成丰富的外部空间”,强调建筑主体是外部空间的中心,中国建筑往往以主体建筑为中心,向外扩展形成外部空间。
《项脊轩志》中,归有光曾以“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描述自己对项脊轩及周围环境的改造。请结合材料一分析这种改造是如何体现中国建筑“美在关系”这一鲜明特点的。(6分)
【答案】①归有光在项脊轩前开窗并建起围墙,让日光通过墙壁反射进屋内,这一改造使得项脊轩的室内空间和外部空间产生交融,获得建筑美感。②归有光在庭院中种植兰花、桂树和竹木使旧时的栏杆焕发光彩,这一改造使得自然景观和建筑空间这两个元素相互映衬、对比烘托,获得建筑美感。③归有光建墙、种植之举,使项脊轩的系列景观呈现出线面结合的特点,获得建筑美感。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结合“中国建筑通过多样化的院落方式,把各个构图因素有机组织起来,包括……室内外空间的交融过渡”“垣墙固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分析可知,归有光在项脊轩前开窗并建起围墙,让日光通过墙壁反射进屋内,这一改造使得项脊轩的室内空间和外部空间产生交融,获得建筑美感。结合“中国建筑通过多样化的院落方式,把各个构图因素有机组织起来,包括各单体之间的烘托对比……渲染出强烈的气氛,给人以深刻感受”“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分析可知,归有光在庭院中种植兰花、桂树和竹木使旧时的栏杆焕发光彩,这一改造使得自然景观和建筑空间这两个元素相互映衬、对比烘托,获得建筑美感。结合“中国建筑通过多样化的院落方式,把各个构图因素有机组织起来……形成总体上量的壮丽和形的丰富,渲染出强烈的气氛,给人以深刻感受”“欣赏中国建筑,不仅要欣赏某座建筑单体的造型,欣赏它的体、面、线的变化,欣赏内部空间所营造的气氛以及装饰的运用”分析可知,归有光建墙、种植之举,使项脊轩的系列景观呈现出线面结合的特点,渲染出强烈氛围,获得建筑美感。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家大院(节选)
于坚
文家大院以前是状元文翰雨家的。粉墙黛瓦,飞檐斗拱,雕梁画栋。风水好,坐北朝南。石头好,院子的基础用的是象山上采来的花岗岩,花园里有灵璧石、太湖石、建水石、北溪石。材料好,全是紫安山的柚木。树好,桂花树、李子树、梅花树、樱花树……花好,牡丹、月季、茶花、绣球花、昙花……工好,晚清名匠高应美带着一班徒弟为他家雕刻了二十多道门,圆雕、高浮雕、低浮雕、阴刻、透雕、走兽飞禽、奇花异草、八仙过海、岳母刺字、鹿鹤同春……①井水好,一口甜,另一口也甜。文家在大院里住了五代,到文小豪这一代,大门拆掉,拖拉机开了进来,拉坛坛罐罐、家具。外人纷纷涌进来住。
辜正左说:“旧房子嘛!你看看这些木头,都开裂了,咋个会值1800 万。”
中介文小豪说:“辜总,现在时兴投资老房子。用法国哲学家布迪厄的话来说,老房子是一种文化资本,它与商品房不同,不取决于市场,它会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而增值。”小豪眼睛亮堂堂,热情洋溢。“这个大院以前有个叫苏轼的诗人都写诗赞美过呢: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辜正左不知道诗人是什么人,他周围没有这种人,也不明白文小豪朗朗念出的这一串声音是什么意思,又耻于下问,怕失了自己的面子,姑且不懂装懂,只是若有所思地点头。
小豪接着说:“这几年的大拆迁后,这种院子存量越来越少,增值空间相当大,远远超过商品房。”
“哪个说呢 ”
“法国的布迪厄。”
“哦,不敌饿,我听说过这个人,是不是魏村的 ”
“倒也不是,他住在法国。”
辜正左听到法国人都说文家大院要涨价,就动了心。辜正左是个聪明人,小豪绕来绕去花言巧语说了这么一大堆,他听起来无非一个意思,这个院子要涨价。
“来看房子的可不只是您一位呀,看看站在假山旁边的那位,也是来看房子的呢!”
辜正左是第一次进来,文家大院的门槛与别的房子不同,高高低低,过花厅前面那条门廊时,抬脚没抬到位,绊了一下,小豪一个箭步抢上来扶着。
“1800万太便宜了,一块缅甸手镯的价么,一年就赚回来了。”辜正左说。
②墙上有个洞窗,有人隔墙冷笑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辜正左听不懂这话,问小豪:“那是谁 ”
“子贡。也是来看房子的。”
闲逛间,忽听得有人叫了一声:“美屋呵!”
辜正左听成“美国的屋”,不解其意。
子贡随声从花厅出来,与辜正左差点儿撞个满怀。点个头。辜正左看不上此人。子贡,瘦,戴着眼镜。子贡也不注意他,径直对小豪说:“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 求善贾而沽诸 ”
小豪说:“正是!正是。付全款的话,可以打七折。”
小豪是文翰雨的后人之一,小时候曾经在大院里玩过,逮鸟掐花,逗狗摸鸡。文家人早已不住这个大院,小豪回来玩,说一声“这个院子本来是我家的”,住户们也就放他进去了。后来在云南大学读了古代文学专业博士,毕业后在新世纪房地产中介服务公司上班。经理知道他这个背景,专门派他来为辜正左介绍文家大院。
辜正左听见子贡说话,问小豪:“他是不是外国人 怎么一口外国话 ”
小豪说:“他是山东来的,也是来看房子。”
“山东话我也不是完全听得懂呢。”
子贡又说了一句:“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
辜正左听不懂他说什么,暗暗骂了一句,有病!扭头对小豪说:“他买得起呵 ”
小豪说:“这个就不知道了、”
子贡给辜正左让路,说:“您先走。”
这句辜正左听懂了,也不客气,将子贡抛在身后,大步流星进了中院。走了几步就被迫慢下来,文家大院必须慢悠悠地走,它不像指头县普遍的钢筋水泥框架建筑,基本是直线构成,前进起来速度很快。文家大院是土木结构,手工打造,处处曲径通幽,五步一个拐角,七步一个弯,移步换景。
小豪介绍道:“这就是拐弯抹角这个成语的来历,它本来是一种处理建筑空间的手段。勾心斗角也是,你看那些斗拱的结构,就是勾心斗角,当然,心是木头心,角是木头角。四平八稳也是。”又指着一条大梁说:“你看上面那行字,光绪四十八年正月。”
经过回廊,墙上有扇面形的窗子,窗子与窗子之间,镶嵌着一块块刻着文字的石碑;《兰亭序》《醉翁亭记》《颜氏家训》《项脊轩志》等,字体有楷书、篆书、隶书。有一块刻着曲园居士俞樾的《留园记》:“出阁门外三里而近,有刘氏寒碧庄焉。而问寒碧庄无知者,问有刘园乎,则皆曰有。盖是园也,在嘉庆初为刘君蓉峰所有,故即以其姓姓其园而曰刘囤也。咸丰中,甚泉石之胜,花木之美,亭榭之幽深,诚足为吴下名园之冠……”
小豪才说了两句,辜正左已经扭头走了,蝇头小楷令他头晕。走着,厚实的脊背被风贴了一个花瓣。③一朵玉兰正开得狂妄,看见辜正左肥头大耳,很不顺眼,一拳就打过去,正中脑门。辜正左揩了揩说:“舒服。”
小豪说:“文家大院一旦拥有,在指头县就没有人能和您比了。古之君子为己,今之君子为人。为人,就是要活给别人看,让他们服你。”
辜正左这辈子最在乎的事情就是“第一”。他是个和颜悦色的人,一大把怨气藏在骨子里,占了他92公斤体重的五分之一。他的怨气相当抽象,总是觉得自己不被他人爱,被他人认可。所以他一生都在做各种事要让他人“瞧瞧”。瞧瞧,谁才是指头县的老大!
辜正左回到售楼部,一屁股坐定,抿了口普洱。
④“这个大院我拿下!”豪气冲天,就像一位司令。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描写文家大院的石料、树木、花草等景观,突显了大院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为后文其高昂的价格埋下伏笔。
B.小说中辜正左和子贡的对话犹如鸡同鸭讲,笑料百出,表面上是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实质上暗示了文化与资本的冲突。
C.辜正太买下了文家大院,一方面是因为古宅在城市化进程中具备稀缺性与增值性,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向他人证明自己。
D.小说用“文家大院”这座极具历史和文化寓意的古典住宅勾连起故事中的各色人物,为读者展示了一个微缩版的社会。
【答案】A
【解析】A选项“伏笔”错,应该是“铺垫”。
7.关于文中修辞手法的分析与鉴赏,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句子①中的两个短句“一口甜,另一口也甜”,运用排比的修辞突出强调了井水的甜,增强了读者对这一信息的印象。
B.句子②引用“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作为子贡的出场词,突出子贡的形象特点,有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表达效果。
C.句子③中“狂妄”“肥头大耳”和“打过去”等词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展现了辜正左与“玉兰”等大院风物的格格不入。
D.句子④中“就像一位司令”运用比喻手法,不仅形象地刻画了辜正左趾高气扬的傲慢神态,也突出了他内心的怯懦自卑。
【答案】 B
【解析】A选项“一口甜,另一口也甜”不是排比,是反复。C选项“肥头大耳”不是拟人。D选项不是比喻。
作者给人物起名时,往往大有深意。作者用“子贡”这个名字的用意是什么 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①“子贡”原本是孔子弟子的名字,作者用“子贡”这个名字突显他好用古文、援引经典的知识分子形象,反衬辜正宏的浅薄无知。②从小说主旨上看,作者能更加自如地借“子贡”之口表达对文化与资本冲突的担忧。(每点2分,学生若答“子贡长于经商,富累千金。作者用‘子贡’这个名字暗示他颇有家财,有能力买下文家大院”,可酌情给分)
【解析】在《红楼梦》中,曹雪芹为笔下的角色取名时,大多关涉人物的形象特点、人物的命运和小说的主旨,学生可依此结合文本归纳答题要点。
9.有人认为文中画波浪线的段落与主线无关,属于闲笔,可以删去,你是否赞同 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示例1】不可以删去。①这段内容用石碑勾连兰亭、醉翁亭、项脊轩、留园等历史名院,凸显出文家大院的文化价值与审美价值,营造了古色古香的环境氛围。②舒缓了情节节奏,照应前文“文家大院必须慢悠悠地走”,慢慢欣赏,与后文辜正宏扭头就走的情节形成反差,使叙述张弛有度。③转移读者的视线,使读者在思考情节的同时,进一步思考辜正左与文家大院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认识到文化与资本的冲突。④突出作者对辜正左浅薄无知,无视文家大院文化价值这一行为的讽刺。(每点2分,任答3点即可,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示例2】可以删去。①删去后情节更加紧凑,“小豪介绍”与“小豪才说了两句”衔接紧密,与后文辜正左扭头就走的情节照应。②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凸显出辜正宏对文家大院文化价值与审美价值的漠视。③降低阅读难度,使读者能更加直观地理解小说的主旨。(每点2分,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闲笔”,即在主线叙述中穿插的支线情节或闲散细节。这些闲来之笔,看似可有可无,没有多大作用,实际上显示出作者的匠心独运。
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五月,壬申,魏征上疏,以为:“陛下欲善之志不及于昔时,闻过必改少亏于曩日,谴罚积多,威怒微厉。乃知贵不期骄,富不期侈,非虚言也。且以隋之府库、仓廪、户口、甲兵之盛,考之今日,安得拟伦!然隋以富强动之而危,我以寡弱静之而安;安危之理,皎然在目。昔隋之未乱也,自谓必无乱;其未亡也,自谓必无亡。故赋役无穷,征伐不息,以至祸将及身而尚未之寤也。夫鉴形莫如止水,鉴败莫如亡国。伏愿取鉴于隋,去奢从约,亲忠远佞,以当今之无事,行畴昔之恭俭,则尽善尽美,固无得而称焉。夫取之实难守之甚易陛下能得其所难岂不能保其所易乎!”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十一》)
材料二: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明主思短而益善,暗主护短而永愚。隋炀帝好自矜夸,护短拒谏,诚亦实难犯忤。虞世基不敢直言,或恐未为深罪。昔箕子佯狂自全,孔子亦称其仁。及炀帝被杀,世基合同死否?”杜如晦对曰:“天子有诤臣,虽无道,不失其天下。仲尼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世基岂得以炀帝无道,不纳谏诤,遂杜口无言?偷安重位,又不能辞职请退,则与箕子佯狂而去,事理不同。昔晋惠帝贾后将废愍怀太子,司空张华竟不能苦争,阿意苟免。及赵王伦举兵废后,遣使收华,华曰:‘将废太子日,非是无言,当时不被纳用。’其使曰:‘公为三公,太子无罪被废,言既不从,何不引身而退?’华无辞以答,遂斩之,夷其三族。古人有云:‘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故‘君子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张华既不能抗直成节,逊言全身,王臣之节固已坠矣。虞世基位居宰辅,在得言之地,竟无一言谏诤,诚亦合死。”
(节选自《贞观政要》卷二)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纸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夫取之A实难B守之C甚易D陛下能得E其所难F岂不能保G其所易乎
【答案】BDF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句读的能力。(原文标点)夫取之实难,守之甚易,陛下能得其所难,岂不能保其所易乎!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寤,同“悟”,醒悟、觉悟,与《诗经·关雎》中“窈窕淑女,寤寐求之”的含义不同。
B.鉴,借鉴,与《阿房宫赋》中“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的含义和用法不同。
C.全,保全,与《出师表》中“苟全性命于乱世”的含义和用法相同。
D.诚,真诚,与《谏太宗十思疏》中“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的含义和用法相同。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结合具体语境理解文言字词的能力。“诚亦合死”中的“诚”应翻译成“的确、实在”。
12.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魏征认为,其所处时代的府库仓廪的充实与户口甲兵的强盛,与当年隋朝的实际情况仍存在一定差距。
B.魏征认为,隋朝自恃富强,不停地征派赋税劳役,不停地东征西伐,这是国家覆灭的重要原因。
C.唐太宗认为,大臣们不敢直言劝谏,主要是由于隋炀帝的自以为是,对自己的缺点视而不见。
D.杜如晦认为,君子虽然面临危难却依然能坚守节操,箕子装疯离去正是这种君子品格的充分表现。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古人说得好:‘危难却不扶持,倾倒却不支撑,用这样的宰相有什么用呢?’所以文中指的君子应是能够担负起国家重担,敢于直言劝谏之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昔晋惠帝贾后将废愍怀太子,司空张华竟不能苦争,阿意苟免。(4分)
(2)张华既不能抗直成节,逊言全身,王臣之节固已坠矣。(4分)
【答案】(1)过去晋惠帝的皇后贾后要废掉愍怀太子,司空张华最终没有据理力争,迎合贾后的心意,苟全性命。
(2)张华已经不能刚直不屈成全自己的节操,言语谦逊恭顺保全自己的性命,君臣之间的正常关系本就已经不复存在。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第(1)小题的关键点:“竟”,最终;“阿”,屈从、迎合;句意2分。
第(2)小题的关键点:“抗直”,刚直不屈;“固”,本来;句意2分。
14.唐太宗被当作历史上有名的明君,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概括原因。(5分)
【答案】①能够听信并容纳像魏征这样诤臣的谏言。
②对明君与昏君有着清楚认知。
③能够虚心借鉴隋朝灭亡的经验教训。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论据与论点的能力。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酌情赋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五月,壬申,魏微上奏疏,认为:“陛下从善如流、闻过必改的精神似乎不如从前,谴责惩词渐多,逞威发怒有些严厉了。由此可知富贵时不希望引来骄横奢侈,而骄横奢侈却不期而至,这并非虚妄之言。而且当年隋朝府库仓廪的充实与户口甲兵的强盛,今日如何比得上!然而隋朝自恃富强频繁劳作以至国家危亡,我们自知寡弱与民清静而使天下安定;安定与危亡的道理,昭然若揭。从前隋朝未发生变化时,自己认为必然不会发生变乱;未灭亡时,自认为必然没有灭亡的危险。故而不停地征收赋税劳役,不停地东征西伐,以致祸乱将及自身时还尚未知觉。所以说了解自己的身形莫如使水静止如镜面,惩戒失败莫如国家的灭亡。深望陛下能够借鉴隋的覆亡,除掉奢侈立意俭约,亲近忠良远离邪佞,以现在的平静无事,继续施行过去的勤勉节俭,才能达到尽善尽美、无以复加的地步。取得天下诚属困难,而守成则较为容易,陛下能够取得较难的一步,难道不能保全较容易的吗?”
材料二:
贞观二年,唐太宗对侍臣说:“明智的君主能时时反省自己的过失,并且不断加以改进,然而昏庸的君主总是力图掩饰自己的短处,蒙蔽视听。像隋炀帝,他自以为是,对自己的缺点视而不见,又拒绝别人的意见,这样就再也没有人敢于直言不讳了。大臣虞世基不敢直言,或许这算不上什么大罪过。商代的时候,箕子假装发疯来保全自己,孔子还评价他仁义。后来隋炀帝被杀,虞世基难道就该一同去死吗?”杜如晦说:“君主身边有敢于直言的大臣辅佐,虽然自己治国无道,也不会失去天下。孔子曾经赞扬过忠臣史鱼,说:‘卫国的大夫史鱼真耿直啊,国家有道义的时候他直言进谏,国家失去道义了,他还以死相谏。’虞世基怎么能因为隋炀帝无道,不接受忠言,就闭口不提意见呢。他身居要职,却苟且偷生,不肯辞官隐退,这和箕子装疯离去,是不能相提并论的。过去晋惠帝的皇后贾后要废掉愍怀太子,司空张华非但不据理力争,反而阿谀顺应贾后,苟全性命。直到赵王伦起兵废掉贾后,派使者捉拿张华时,张华说:‘贾后废太子的时候,我不是不想阻止,只是怕贾后不会采纳我的意见。’使者说:‘太子没有罪却被废掉,你贵为三公,怎么不站出来说话?即使你的意见不被接受,你又为什么不辞退归隐呢?’张华无言以对,于是他被斩杀,株连三族。古人说得好:‘危难却不扶持,倾倒却不支撑,用这样的宰相有什么用呢?’所以君子虽然面临危难却依然能坚守节操。身居高位的张华既然不能成全自己的节操,而保全自己的性命,君臣之间的正常关系已经不复存在。同样虞世基身为宰相,在该进言的时候却保持沉默,他的确该死啊!”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和昌英主簿叔久雨
杨万里
积雨今晨也解休,殷勤日脚傍花流。
半明衣桁烘梅润,全为农家放麦秋。
更著好风堕清句,不知何地顿闲愁。
新晴佳处无人会,隔柳一声黄栗留。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人回复昌英主簿时久雨已停,日光透过云的缝隙照在花上,景象清新而动人。
B. 颔联呼应诗题和首联,既写“久雨”“解休”后日常生活,也描写农忙情景。
C. 颈联体现诗歌“起承转合”中“转”的结构特点,由眼前之景转而写心中之情。
D. 尾联以景结情,借写柳叶间传来黄鹂的鸣叫声,寄寓诗人丰富浓郁的思想情感。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B. “也描写农忙情景”错,颔联“半明衣桁烘梅润,全为农家放麦秋”,主要是写雨后初晴的景象,“半明衣桁烘梅润”描绘了雨后衣物半干、梅花湿润的情景;“全为农家放麦秋”意思是这全然是为了农家能够顺利进行麦收。此联重点在于描绘雨后景象和对农家麦收的意义,并非主要描写农忙情景。
故选B。
16.诗人心中到底有无闲愁?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示例一:有闲愁。分析:①一愁雨后阳光不够晴朗,是“半明”;②二愁久雨初晴,农家麦收时机紧急;③三愁无人同赏新晴美景,只有黄鹂鸟空鸣,让人感到孤寂。
示例二:无闲愁。分析:①久雨初晴,日光柔和,阳光驱散潮湿,无苦雨之愁;②雨后放晴,农人得以迎来麦收的好天气,无收粮不及之愁;③有黄鹂鸟回应自己的欣喜之情,心中并无遗憾。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示例一:有闲愁。①“半明衣桁烘梅润”,“半明”表明雨后阳光不够充足、明朗,这让诗人感到有些遗憾和忧愁。
②“全为农家放麦秋”,久雨初停,麦收时节紧迫,这可能让诗人为农家的收成担忧,产生愁绪。
③“新晴佳处无人会,隔柳一声黄栗留”,新晴的美好无人一同欣赏,只有黄鹂鸣叫,诗人感到孤独,心生愁闷。
示例二:无闲愁。①“积雨今晨也解休,殷勤日脚傍花流”,久雨终于停止,阳光照在花上,这样的景象让诗人感到喜悦,不再为雨而愁。
②“全为农家放麦秋”,雨后放晴,利于农家麦收,诗人为农家感到高兴,没有忧愁。
③“更著好风堕清句,不知何地顿闲愁”,有好风吹来,诗人诗兴大发,心情愉悦,不觉得有愁。虽然最后提到无人共赏新晴,但整体情感基调是积极的,所以没有闲愁。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小刚五一假期登泰山,观赏了泰山日出时天边云彩奇异变化的壮美景象。他拍摄了照片,想发朋友圈,可选用姚鼐《登泰山记》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泰山日出风景图片的文案。
(2)班级要出一期介绍战国著名将帅的黑板报,在介绍赵国将帅李牧时,可引用苏洵《六国论》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来体现李牧杰出的军事才华。
(3)乡村民宿“民乐居”修建时,有人建议运用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的植树者要顺应树木天性的方法来栽种树木。
【答案】
(1)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2)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3)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①我国血脂疾病发病率高,②但知晓率低、服药率低、控制率低。③就血脂而言,人们也存在很多误区。④第一,认为血脂高是吃出来的,⑤降血脂只要少吃肉多吃素就行。⑥高血脂症虽然明显受饮食及生活方式的影响,⑦但是有些患者是无法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使血脂降至正常水平的,⑧此时就需要服用降脂药物。第二,认为高血脂只有胖人才会得。其实高血脂并不是胖人的专利,很多体形苗条的人也会得。第三,血脂检查重点关注甘油三酯的指数。临床上常用的血脂检查指标有4项,包括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
人体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与胆固醇的高低密切相关。生活中,人们常常对高胆固醇含量的食物避之不及,事实上, A 。好胆固醇是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它可以依附在脂蛋白上从周边组织进入到肝脏内,继而被代谢分解、排出体外,让人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降低。而坏胆固醇就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该胆固醇会将自己送往动脉内,容易引起胆固醇在血管内大量堆积, B 。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
【答案】A.胆固醇也有好、坏之分 B.诱发各种心血管疾病(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A句,根据后文“好胆固醇是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胆固醇就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知此处概括性地指出胆固醇分为好胆固醇和坏胆固醇,故可填“胆固醇也有好、坏之分”。
B句,根据前一句“容易引起胆固醇在血管内大量堆积”,可知此处是要说明胆固醇在血管内大量堆积的害处,再结合上文“让人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降低”,可知这种害处主要是与心血管疾病有关,据此可填“诱发各种心血管疾病”,或“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19. 文中第一段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出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答案】③改为“就对血脂的认识而言”(或“人们也存在很多认知误区”,或“人们也存在许多误解”)。⑥改为“虽然高血脂症……”。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第③句,“就血脂而言,也存在很多误区”不合逻辑,存在误区的是就人们对血脂的认识而言的,而不是“血脂”,可改为“就对血脂的认识而言”,或“人们也存在很多认知误区”“人们也存在许多误解”。
第⑥句,“高血脂症虽然……”语序不当,关联词和主语位置不当,后一句主语是“有些患者”,前后句主语不同,应该把关联词提前,应改为“虽然高血脂症……”。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20—22题。
门里是一个很宽的院子。院子里一边是牛屋、碓棚;一边是猪圈、鸡窠,还有个关鸭子的栅栏。露天地放着一具石磨。正北面是住房,也是砖基土筑,上面盖的一半是瓦,一半是草。房子翻修了才三年,木料还露着白茬。正中是堂屋,家神菩萨的画像上贴的金还没有发黑。两边是卧房。扇窗上各嵌了一块一尺见方的玻璃,明亮亮的。房檐下一边种着一棵石榴树,一边种着一棵栀子花,都齐房檐高了。夏天开了花,一红一白,好看得很。
这家人口不多。一共四口人:赵大伯、赵大妈,两个女儿——大英子、小英子。大娘精神得出奇。五十岁了,①两个眼睛还是清亮亮的。不论什么时候,头都是梳得(A)的,身上衣服都是格挣挣的。像老头子一样,她一天不闲着。煮猪食,喂猪,腌咸菜,②——她腌的咸萝卜干非常好吃,舂粉子,磨小豆腐,编蓑衣,织芦筐。她还会剪花样子。这里嫁闺女,陪嫁妆,磁坛子、锡罐子,都要用梅红纸剪出吉祥花样,贴在上面,讨个吉利,③福禄寿喜全都有:“五福临门”呀,“财源广进”呀,“(B)”呀,“白头偕老”呀。二三十里的人家都来请她:“大娘,好日子是十六,你哪天去呀?”——“十五,我一大清早就来!”“一定呀!”——“一定!一定!”
(选自汪曾祺《受戒》,有删改)
20.根据画波浪线①③两句的语境,在A、B两处括号中分别填写一个三字词语和四字词语。(4分)
【答案】A.滑溜溜(光溜溜、顺溜溜)B.长命百岁(龟年鹤寿、河清人寿、松柏长青、松鹤延年等)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A处,所填词语是说头发梳得光滑、顺溜。可用“滑溜溜”“光溜溜”“顺溜溜”等。“滑溜溜”“光溜溜”“顺溜溜”均形容某个事物表面非常光滑、顺溜。
B处,根据语境,所填词语对应“福禄寿喜”中的“寿”。可用“长命百岁”“龟年鹤寿”“河清人寿”“松柏长青”“松鹤延年”等。“长命百岁”“龟年鹤寿”“河清人寿”“松柏长青”“松鹤延年”均用来形容人的寿命非常长。
21. 画横线②处为何在举例中插入“——她腌的咸萝卜干非常好吃”这句话?(4分)
【答案】①破折号表示进一步说明,此处说明赵大娘腌咸菜非常拿手。②打破了句式的齐整(或长短结合,或整散结合),语言显得自然随性,灵动活泼。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及分析句子的效果、作用的能力。
用破折号引出“她腌的咸萝卜干非常好吃”是对前一句“腌咸菜”的进一步说明,说明赵大娘腌咸菜非常拿手。
破折号表示进一步说明。此处举例中插入破折号,使破折号前后的句式不一致,破折号前后是整齐的“煮猪食,喂猪,腌咸菜”“舂粉子,磨小豆腐,编蓑衣,织芦筐”动宾式结构短语,中间插入“她腌的咸萝卜干非常好吃”一句长句,打破了句式的齐整,使得语言显得自然随性。
22. 分析画波浪线③处“呀”字的作用。(4分)
【答案】①“呀”字口语化,富有生活气息,使语言表达更生动。 ②“呀”字拉长语音、舒缓语气,表明赵大娘剪纸花样多,突出赞美之意。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词语表达效果的能力。
“呀”是一个具有口语化色彩的词,此处在每个剪纸名称后面加上“呀”字,显得有口语化色彩,富有生活气息。
“呀”是用在句末的语气助词,表示疑问、感叹、祈使等,此处“呀”拉长语音、舒缓语气,有赞叹之意,表达对赵大娘剪纸花样多的赞美之情。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关于读书,有人倾向于纸质阅读,有人倾向于“手机阅读”。“屏”阅读,已与传统的纸质阅读平分秋色。读屏这种电子阅读方式的确方便快捷,还可以将零星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因而受到很多年轻人的喜爱,但缺点是难以有纸质阅读的难度与深度。
班级准备围绕“如何读书”的话题,举办讨论会,请你结合材料内容和自己的体验写一篇稿子,参与班级讨论。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本题是关系型辩论式的材料作文。材料要求考生思考“手机阅读”“屏阅读”与纸质阅读的利弊。读屏这种电子阅读方式的确方便快捷,还可以将零星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而纸质阅读则让人读书更富有系统与深度。基于此,可以有如下参考立意:
1.传统读书的趣味值得铭记。
2.读屏与读书共存,时尚与传统并进。
3.闲时读书,忙时读屏。
4.读屏时代更需要读书。
范文:
读屏时代更需要读书
在当今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读屏时代,电子屏幕似乎占据了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从清晨醒来查看手机消息,到工作学习中依赖电脑获取信息,再到闲暇时光浏览各种社交媒体和娱乐平台,我们无时无刻不被屏幕所包围。然而,在这个看似信息丰富、便捷高效的时代,我们更需要回归读书,重拾那份被遗忘的宁静与深邃。
读屏虽便捷,但读书更能滋养心灵。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通过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可以迅速获取各种信息,满足一时的好奇心和娱乐需求。然而,这些碎片化的信息往往缺乏深度和系统性,难以真正滋养心灵。杨绛先生一生与书为伴,在书籍的世界里找到了内心的宁静与充实。她的作品《我们仨》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家人的深情,让人感受到人性的温暖与美好。当我们沉浸在一本经典书籍中时,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情感,领略到不同的人生风景。读《红楼梦》,我们能体会到封建社会的兴衰荣辱,感受到人性的复杂与美好。那细腻的人物刻画、深刻的社会洞察,如同一幅幅绚丽的画卷,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展开。读《平凡的世界》,我们能看到普通人在苦难中的奋斗与坚持,领悟到生活的真谛。孙少平和孙少安兄弟俩在艰苦的环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激励着我们勇敢面对生活的挑战。
读屏多浅尝,读书更能提升思维能力。电子屏幕上的信息通常简洁明了、易于理解,但这也使得人们在阅读时往往只是浅尝辄止,缺乏深入思考。我们在快速滑动屏幕的过程中,往往只是浏览标题、图片和简短的文字内容,很少有时间和耐心去深入分析和思考问题。而读书则不同,一本好书往往需要我们用心去品味、去思考。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会不断地分析、推理、判断,从而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马克思在大英博物馆里废寝忘食地阅读书籍,为撰写《资本论》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深刻的思想。他通过对大量文献的研究和思考,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本质和发展规律。读哲学书籍可以让我们学会辩证地思考问题,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从柏拉图的《理想国》到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这些经典哲学著作引导我们思考人生的意义、道德的价值和世界的本质。读历史书籍可以让我们以史为鉴,培养批判性思维。通过阅读《史记》《资治通鉴》等历史巨著,我们可以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从过去的经验教训中汲取智慧。
读屏易浮躁,读书更能传承文化。在这个数字化的时代,人们的注意力越来越容易被分散,读屏时的浮躁心态也越来越明显。我们在不断切换屏幕、追逐热点的过程中,很难静下心来品味传统文化的魅力。而书籍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人类的智慧和文明。读书不仅可以让我们了解历史、传承文化,还能够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季羡林先生一生致力于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承,他精通多种语言,对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著作《牛棚杂忆》《病榻杂记》等,展现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古往今来,无数的经典书籍流传至今,成为了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读《论语》,我们可以学习到儒家的仁爱思想,体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准则。读《老子》,我们可以领悟到道家的无为而治,感受“道可道,非常道”的哲学深意。读书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延续,它能够让我们在浮躁的社会中保持一份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而读屏则往往缺乏这种文化的底蕴和深度。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读屏时代,我们不能忘记读书的重要性。让我们放下手中的电子设备,拿起一本好书,在阅读中滋养心灵、提升思维、传承文化,让读书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中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坚定,不断追求知识和真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06(新高考Ⅰ卷专用)-2025年高考语文模拟卷,文件包含06新高考Ⅰ卷专用解析版docx、06新高考Ⅰ卷专用考试版docx、06新高考Ⅰ卷专用参考答案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06- 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卷(新高考Ⅱ卷专用)(解析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清人论宋人节气物候诗曾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模拟卷06-【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卷(新高考七省专用),文件包含黄金卷06-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卷新高考七省专用解析版docx、黄金卷06-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卷新高考七省专用参考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