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试卷
      福建省龙岩市上杭三中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 答案
      九年级语文参考答案.docx
    福建省龙岩市上杭三中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第1页
    福建省龙岩市上杭三中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第2页
    福建省龙岩市上杭三中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第3页
    九年级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
    九年级语文参考答案第2页
    九年级语文参考答案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文件包含福建省龙岩市上杭三中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九年级语文参考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时间: 120分钟 满分: 150分)
    一、积累与运用(23分)
    1、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8分)
    (1)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其一)》)
    (2)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
    (3) ,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四面歌残终破楚, 。(秋瑾《满江红》)
    (5)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6)《醉翁亭记》中“ ,在乎山水之间也”。有人说“醉”是表象,“乐”是根本。
    (7) ,寒林空见日斜时。(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8)欲为圣明除弊事, !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答。(9分)
    福州古厝民居具有浓郁的彩绘装饰特色,是闽派建筑的标志性元素,广受赞①(yù)( )砖瓦木石彩绘之中,见证着岁月流变,流淌着城市记忆,( )着浓浓乡愁。
    在古代,“彩绘”又称为丹青,主要用在建筑物的木构建的装饰上。福州古厝建筑的彩绘②(jí)( )取了中国彩绘艺术的精华,是一种具有本地习俗和审美的地方彩绘,虽然起到建筑不受潮湿气候侵害和防止不被风化的作用,却能装饰门庭院户,还体现家族地位。绘制颜料多使用矿物质颜料是达到( )的装饰效果的秘③(jué)( ),题材选择上,常见的是文人雅士普遍喜欢的“梅兰竹菊四君子”和“琴棋书画文人四艺”。
    这些彩绘不仅反映了中国传统宅院的吉祥文化,其内容更注重对生活在宅院里的人们精神的( ),是每个宅院里崇尚的价值取向的生动写照。
    (1)根据拼音,依次写出①②③处相应的汉字(正楷字或行楷字)。(3分)
    (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寄托 经久不息 濡养B.寄托 历久弥新 濡养
    C.寄寓 历久弥新 培养D.寄寓 经久不息 培养
    (3)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既起到建筑不受潮湿气候侵害和防止被风化的作用,又能装饰门庭院户,还体现家族地位。
    B.虽然起到建筑不受潮湿气候侵害和防止被风化的作用,却能装饰门庭院户,还体现家族地位。
    C.既起到防止建筑不受潮湿气候侵害和不被风化的作用,又能装饰门庭院户,还体现家族地位。
    D.虽然起到防止建筑不受潮湿气候侵害和不被风化的作用,却能装饰门庭院户,还体现家族地位。
    3、名著阅读交流。(6分)
    九年级(3)班组织“我最喜欢的水浒英雄”评选活动,请根据自己的阅读成果,为他写一则推荐语。
    要求:仿照示例,点明人物性格特点,并写出两个相关的故事情节。
    示例:保尔•柯察金不畏艰难,具有钢铁意志。保尔被调去修铁路,虽然工作环境艰苦,决定通过文学创作重新参加战斗。
    二、阅读(67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7分)
    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李清照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
    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①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
    共赏金尊②沈③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注:①造化:指上天。②尊:同“樽”;③沈同“沉”;绿蚁:一种美酒。
    4. 词中寒梅之所以惹人怜爱,除了自身姿容外,也有外部因素。 请根据诗歌内容联想、想象,描绘其所处的情境。(3分)
    5. 这首词写出了梅花什么特征?“此花不与群花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面小题。(16分)
    (1)宣城宁海沈公(沈有容),奉命镇海上五载于兹。始而来也,环海老少且惊且悸,惧不相能①。既而公严统士信赏必罚兵不敢有加于民民若不知有兵。 凡民之以佃、以渔、以商、以贩者,有公在,事无劫夺之患。间复结之以恩,若觚翰之士②,至隆以礼貌,待以情信。
    (2)又最著者,石湖有沪田坑,久为沙患,民甚苦之。公至,遂积石三年,始鸠工砌筑,成之一旦,利垂万祀③,民尤颂德。
    (3)兹擢浙江都閫④,彼兵我民,咸不忍舍,共构生祠,像以石,欲千百年不朽。
    (选自明沈有容编《闽海赠言》)
    注:①相能:彼此亲善和睦。②觚翰之士:读书人。③万祀:万年。④都閫(kǔn):统兵将领。
    6. 下面对文中画波浪线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3分)
    A. 既而公严/统士信赏必罚/兵不敢有加于民/民若不知有兵
    B. 既而公严/统士信赏必罚兵/不敢有加于民/民若不知有兵
    C. 既而公严统士/信赏必罚兵/不敢有加于民/民若不知有兵
    D. 既而公严统士/信赏必罚/兵不敢有加于民/民若不知有兵
    7. 根据提示,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3分)
    8.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始而来也,环海老少且惊且悸,惧不相能。
    (2)久为沙患,民甚苦之。
    9. 沈有容调离闽地时军民不舍。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军民爱戴他的原因(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22分)
    槐树底下搭戏台
    葛水平
    ① 有多少个村庄,就有多少座戏台。
    ② 戏台,是一个村庄最重要的场所,显赫地坐在视觉的高处,与四周简陋的房屋形成鲜明对比。农村人对戏台真是太热爱了,他们把唱戏看作是村庄的脸面和荣光,一年能开上两台戏,庄稼汉外出走动,那得挺起胸脯仰起脸。
    ③ 戏台,拢着几千年中国人的梦想。“演朝野奇闻兴废输赢可鉴,唱古今人物是非曲直当资。”大幕打开,活生生的历史开合在人间的戏台上,那一刻,戏台连着庄稼人过日子的心心念念,丢下苦闷,放下农事,美美地望上一眼,望过去,也就望见了虚虚幻幻的来日方长。
    ④ 戏台,北宋叫“舞亭”“乐楼”,中国现存的12座元代戏台都在山西,山西古戏台号称中国古建、北方戏曲“活的历史”。山西历史上有过6次大移民,移民不惮万里跋涉、离乡背井,面对与出生地迥异的方言、风俗习惯,在精神上急需一种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家乡戏”作为当时非常重要的一种文化娱乐活动,自然也被带到了迁徙地。外乡人生根落地,“音随地改”,随着时间流逝,逐步形成了具有地方韵味的杂交戏剧。看着乡戏,听着乡音,乡村的戏台于平淡平常之中系着撕心裂胆、揪肠挂肚的乡情。
    ⑤ 要说什么地方最能体现乡村的味道,肯定是戏台。
    ⑥ 一年中最值得记住的喜庆,是从秋收后的锣鼓声开始的。粮食丰收了,一台社戏水到蕖成,只要唱戏了,生活就进入了最饱满最恣意的时刻。台上锣鼓家伙一响,台下黑乎乎清一色核桃皮般的脸上,会漾开一片十八岁的春光。很多人你平常想不起来,在你就要将他忘掉的时候,一转身却和他在戏台下碰面了。戏台是一扇窗户,你可以由此而向外观望,戏台是四维空间,是你观望过往和现实的途径。
    ⑦ 走到天涯海角的家乡人,到了社戏的节点上,再忙也要找一个借口,回乡看戏去。“回乡看戏”,啥时候念着了,心会吊在腔子里咣咣响。
    ⑧ “六七步九州四海,三五人万马千军。”四个龙套,一个主将,台上转一个圈就一下从长安北上出了雁门关。戏剧脸谱来源于生活,也是生活的概括。晒得漆黑、吓得煞白、臊得通红、病得焦黄的人脸,被勾勒、放大、夸张,成了戏剧的脸谱。关羽的丹凤眼卧蚕眉、张飞的豹头环眼、赵匡胤的面如重枣、媒婆嘴角那一颗超级大痦子等,夸张着人们的趣味。
    ⑨ 在乡村,深秋一场戏结束后,冬天才真正开始。村庄成了麻雀的世界,它们把饥饿和焦躁嚷嚷得满世界都知道。冬天里的乡村就像黑白电影,而人们在黑白世界里,想着明年春来的第一场戏。
    ⑩ 记得有一年,我姑姑家的女儿爱苗进山里来看我。我和爱苗胳膊上挂了丝巾当水袖,两个人在炕上对唱《断桥》,奶奶坐在对面炕上咧开嘴笑,细碎的阳光紧贴在她的头发上闪着光辉,她的眼睛随着我们的表演渐渐湿润。乡下飘着粮食成熟的味道,我总是在乡下才会认清自己。在乡下,戏台上生动的时光加深了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亲人的眷恋。
    ⑪“姐儿哪门前一棵槐,槐树底下搭戏台,前晌唱的梁山伯,后晌又唱祝英台……”
    ⑫庄稼人从大地深处直起身子,在看见戏台的刹那,所有人的心变得澄明如镜。生存之外,精神在循迹攀升。一台戏结束后,人们便找到了白天与夜晚交替的节奏和韵律,临到舒缓、释放、安宁,然后进入周而复始的劳动之境。
    (节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紧扣“戏台”,记叙了游览山西现存的12座戏台的经历。
    B.戏剧脸谱来源于生活,也是生活的概括,夸张着人们的趣味。
    C.戏台是村庄最重要的场所,也是最能够体现乡村味道的地方。
    D.本文不只写戏台,也借写戏台写出民俗风情,写出人生百态。
    11.根据要求品析词句。(6分)
    (1)戏台,拢着几千年中国人的梦想。(理解加点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2)“回乡看戏”,啥时候念着了,心会吊在腔子里咣咣响。(联系语境说说加点处语言表达的妙处)
    12.下面这句话写出了家乡戏怎样的特点?(3分)
    “六七步九州四海,三五人万马千军四个龙套,一个主将,台上转一个圈就一下从长安北上出了雁门关。
    13.文章的第⑩段删去是否合适?为什么?(4分)
    14.阅读全文,谈谈你对最后一段画线句“生存之外,精神在循迹攀升”的理解。(6分)
    (四)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中小学“课间圈养”亟须精准治理
    ①近日,“中小学生连上厕所的时间都快没了”话题引发网友热议。此前,山西一位老师在社交平台上吐槽“课间圈养”现象愈发严重:七成学生课间不出教室,即使是20分钟的大课间,校园里也空空荡荡。也有学生表示很无奈,“课间时间10分钟,拖堂2分钟,提前上课2分钟,上厕所不跑都来不及”。
    ②造成“课间圈养”有多种原因。首先,是学校基于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安全考虑,不愿“放养”,改为“圈养”。其次,部分老师上课“不守时”,不是拖堂就是提前上课,留给学生时间很少导致学生无法自由活动。另外,如今大多数学校都是多层教学楼,三四层楼及以上楼层的学生下楼活动极不方便,老师又不允许学生在楼道追逐奔跑。
    ③对此,有关法律政策已着力消除不利因素。《民法典》已将学校尽到教育、管理责任作为一种免责情形予以明确,应该说能够打消学校的顾虑。教育部《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明确:学校不得设置侵犯学生人身自由的管理措施,不得对学生在课间及其他非教学时间的正当交流、游戏、出教室活动等言行自由设置不必要的约束。
    ④然而,现实中仍有部分学校规定学生课间不准出教学楼,不准在教室走廊嬉戏打闹。这说明两个问题,一个是现有法律并没有完全打消学校顾虑,一些学校仍在担心“凡是学生受点伤,有的家长就会找学校或者老师麻烦”。另一个问题是,一些学校只执行自己的“土政策”,对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规定不以为意。
    ⑤有鉴于此,亟待根据具体原因,进一步采取精准措施。针对学生安全因素导致的“课间圈养”,应该进一步明晰学校的安全责任和免责界线。也就是说,学校必须履行的安全责任要坚决履行,具体到课间,老师既要教育学生哪些危险行为不能有,也要亲自督导或委托班干部监督学生不安全行为。同时,学生课间受伤后,学校在哪些情形下可以免责,要进行详细规定,以切实打消学校的安全顾虑。
    ⑥对于《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第八条没有真落地,教育部门应当督导学校不打折扣地落实。同时,不妨考虑对课间10分钟进行适当延长(如延长到15分钟),并明确禁止老师拖堂或者提前上课挤占学生自由活动时间,对此项内容的督导应纳入绩效考核。鉴于高层教学楼上的学生课间无法到楼下活动,应允许学生在楼道适当活动。
    ⑦总之,中小学“课间圈养”现象亟待纠正,应依法依规维护学生的课间权利和自由,把课间10分钟还给孩子们。
    (《北京青年报》,2023年10月29日)
    15.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课间圈养”指挤占学生课间活动时间,限制学生自由活动的行为。
    B.有老师在社交平台反映,课间大部分学生不出教室的现象日趋严重。
    C.法律政策已着力消除不利因素,但实际上并未完全打消学校的顾虑。
    D.学生课间受伤后学校均可免责,这样规定方能打消学校的安全顾虑。
    16.文章如何针对“课间圈养”现象展开论述?请简要分析本文的写作思路。(3分)
    17.班主任老师说:“如果造成伤害,家长会来找我麻烦,课间十分钟,同学们都在座位上安静自习。”读完这篇文章,你可以从哪些方面向班主任老师提意见和建议?(6分)
    (五)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每到岁末年终,以“汉语盘点”为代表的各类年度语言文字盘点已然成为一场语言与文化的盛事。12月20日,“汉语盘点2023”揭晓仪式在京举行。参评的字词涉及国家政策、科技、文化、民生等各个领域,正在改变我们的生产、生活甚至思维方式,一系列热词热语也应运而生,“村超”“特种兵式旅游”反映了社会生活中的热点现象;“显眼包”的脱颖而出;“情绪价值”反映了一种重视自我情绪的生活方式。
    (摘编自刘凌《年度语言文字盘点》)
    材料二:
    材料三:
    互联网的持续繁荣发展,尤其是社交媒体形式的不断更新,为网络流行语的创造、传播提供了平台。与传统的平面媒体上的书面语言相比,具有非正式性、随意性和简约性,并形成自己独特的词语表达方式。网络语言是把双刃剑, 也要看到其不规范、不健康的一面。如“给力、接地气、正能量”等词,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汉语词汇系统; “人艰不拆、喜大普奔”等词,表义晦涩,不提倡在公共场合、大众媒体中使用;一些品位低俗粗鄙,则应予禁用。
    (摘编自《光明日报》)
    18、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每到岁末年终,各类年度语言文字盘点纷纷揭晓,“汉语盘点”是其中一个代表。
    B.快速发展的人工智能促使“大语言模型”“生成式人工智能”等热词热语的产生。
    C.与书面语言相比,网络语言的内容可以突破常规,更多地发挥作者的自由创造力。
    D.网络语言是一把双刃剑,品味低俗粗鄙、会对汉语系统造成破坏的词语应予禁用。
    19、年度语言文字盘点引起同学们的广泛兴趣,大家纷纷就材料二的漫画所反映的内容参与讨论,请你根据提示完成下面表格(3分)
    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新媒体语言,它流行的原因是什么?请根据以上材料简要概括。
    (4分)
    三 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初三学习,内容多,压力大,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到达梦想彼岸?有同学说,最快的步伐是疾步冲刺;有同学说,最快的步伐是小步累积;还有同学说,最快的步伐是稳步坚持…
    读了上面材料,你有什么联想与感悟?请以“最快的步伐”为标题,写一篇演讲稿, 用于“我的初三,我的梦”主题班会发言。
    要求:自定文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加点词
    方法提示
    词义
    事无劫夺之患
    联系课文解释词义
    无冻馁之患矣。(《送东阳马生序》)
    (1)患:
    始鸠工砌筑
    查阅词典选择义项
    鸠:①聚集②使安定③通“究”。度量;计算
    (2)鸠:
    像以石
    联系课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解释词义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3)像:
    议题(讨论话题)
    成果(反映的社会现象)



    相关试卷

    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城区三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城区三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文件包含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城区三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24-25城区三校七上语文半期考参考答案定1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01,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01,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 2024 年中考冲刺卷语文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 2024 年中考冲刺卷语文试题(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著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