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丹东市五校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辽宁省丹东市五校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文件包含辽宁省丹东市五校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pdf、辽宁省丹东市五校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4. ①“甜白釉”中的“甜”字是对瓷器颜色的一种形容,颜色属于视觉,而“甜”是一种味觉,运用了通感的手法来命名颜色,包含了文学、美学等方面的意义,命名显得精妙;
②“甜”这完全是一种主观感觉,减去一切可能影响颜色的杂质,充分体现出古人对颜色的感知力与想象力,命名显得很巧妙。
5. 参考答案1:不会接受。①材料一说到,“小到个人生活习惯与喜好,大到国家典礼仪式,古人都提倡在不同时节用不同颜色来顺应天地万物之气象”。林黛玉生活习惯好静,这种红色过于热闹,不适合;②材料二说到,古人对色彩赋予了更多的象征意义,其中“红色象征性格张扬”,对于林黛玉来说,性格显得娴静而细腻,红色的张扬与之完全不合。
参考答案2:会接受。①材料一说到,“小到个人生活习惯与喜好,大到国家典礼仪式,古人都提倡在不同时节用不同颜色来顺应天地万物之气象”。正如贾母所说,潇湘馆环境是绿色,再用绿窗纱明显与潇湘馆的这片天地万物不配,林黛玉心思玲珑剔透,应该能想到贾母这是为她着想;②材料二说到,古人对色彩赋予了更多的象征意义,其中“红色象征喜庆吉祥”,对于林黛玉来说,寄居外祖母家本来就让敏感的她有点自卑,旧窗纱更显寒酸,换成新的窗纱,会有新的心情;红色传递出来的喜庆吉祥更能冲淡寄人篱下的清冷。
【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对部分色彩的放弃”错,在文中表述为“并不代表着中国人对色彩的放弃”。故选D。
【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器物暗含的美感”错,主要从文艺作品的火爆、日常生活的对接、顺应天地万物的智慧等角度来论证。器物的暗含的美感是顺应天地万物的智慧的表征之一。
C.“对比论证”错,材料二写到儒道两家的美学思想不是在进行对比论证,而是举例论证中国传统文化中色彩的哲学内涵,“导致了两种截然不同风格的形成”更是张冠李戴。
D.“强调‘五色’的不同”错,材料二强调的是中国古色的哲学内涵,并未对“五色”进行差异性对比。故选B。
【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二有关“色彩的象征意义”的阐述是“在象征意义上表示尊卑贵贱等级,儒家还认为色彩可以暗示人的性格和德行”。
B项和C项体现“表示尊卑贵贱等级”;D项体现的是“暗示人的性格和德行”。
A.诗句出自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用“白练”比“澄江”,写远山青翠可爱,用的是颜色的本义而非象征义,体现材料一中色彩的含蓄高级和古人的感知力和想象力,而非材料二的象征意义。故选A。
6. B “小孩子的慌张”错,原文“两只手拉着风箱横柄,把整个身子的分量前倾后倒”“舞动细柄铁锤,把铁锤从身背后扬起,在身面前落下”,这些关于打铁的描写体现的是劳动的艰辛。
7. C “‘我’大快朵颐”错,“过屠门而大嚼”意思是比喻心里想而得不到手,只好用不切实际的办法来安慰自己。文中也有“仔细看看”。而“大快朵颐”指大吃大嚼,痛痛快快地大吃一顿。
8. ①从内容来看,作者带着儿童的好奇观察,描写内容丰富而细致。如针铺的老人、伞铺的学徒、皮靴店的皮匠、剃头铺、染坊的苗人、豆腐作坊的苗妇人、豆粉作坊的推磨声等,这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和细节描写增添了新鲜感。②描写了自己在上学路上的各种活动,如赤脚走路、在溪水中行走、观看铁匠打铁、观察人们打捞漂流物等,表现了作者童年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使得这条普通的上学路充满了“新鲜”之感。③运用儿童视角也增添了新鲜感,如看到小饭铺门前柜台上摆的饭钵,想象它好像在招呼人们吃它;作者还通过仔细看在想象中满足吃瘾,带着孩童的天真和快乐。
9. ①文本二中,葛兆光通过对何兆武《上学记》的评论,探讨了那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强调了他们对于理性和社会责任的追求。文本一中沈从文在上学路上观察社会,了解各种劳动场景和人物活动,这不仅是他获取知识的过程,也是他培养社会关怀的过程。②葛兆光认为人的精神生活应有理性生活,也应有感性生活,比如对自由的渴求,对天性的解放。文本一中沈从文不喜欢穿鞋,上学路上总是贪玩,展现了孩子的天性:爱玩,好奇。这样的精神生活给了沈从文极大的满足,也奠定了他的思想基础。
10.(3分)BDF 11.(3分)C 12.(3分)B
(1)天下归周后,伯夷感到耻辱,坚持君臣之义不吃周朝的粮食,并作了《采薇》这首歌。
(2)这时武王奋然起事,姜太公辅佐他,于是将百姓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
14.(3分)①孔孟;②扣马而谏,耻食周粟;③伯夷避世以待仁君,武王为君仁义,伯夷不可能反对。
【参考译文】
材料一:
读书人立身行事独特,符合道义罢了,不顾虑别人的赞誉或批评,都是豪杰之士,是坚定地相信道义并且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人。像伯夷这样的人,是穷尽天地、穷尽万世也不顾虑(别人看法)的人。(与他比较),即使光明的日月也不算亮,雄峻的泰山也不算高,宽广的天地也不算能包容。当殷商要灭亡而周要兴盛时,微子这样的贤人都抱着祭祀的器具离开殷商。武王、周公是圣人,率领天下的贤士和诸侯前去进攻殷商,未曾听说有人批评过他们。独有伯夷、叔齐认为他们不该。殷商灭亡后,天下承认周为宗主国,伯夷、叔齐二人独认为吃周的粮食是羞耻的,即使饿死也不后悔。由此说来,难道是(他们)有所求取才这样做的吗?(是因为他们)坚定地相信道义并清楚地知道自己。
材料二:
有些事情发生在千百代之前,古圣先贤已经把这些事说得详细清楚,可是后世(的人)不深入考察,仅凭借自己个人偏见和主观臆断,就提出某种说法,使事情失去了本来面貌,而学士大夫们信守这种说法不改变,会有这种情况啊,伯夷(的事情)就是这样。关于伯夷,古代有孔子和孟子的论述。凭孔孟二人的值得信赖而又反复论说,他们的说法就更可信了。孔子和孟子都认为他赶上了残暴的纣王,不记旧怨,又不愿屈心侍奉,为了求得他(所追求)的仁义,甘心受饿退避隐居,不肯自己降志受辱,来等待天下清平,所以称之为圣人。然而,司马迁却认为武王伐纣,伯夷拉住武王的马向他进谏,天下归周,但伯夷感到耻辱,坚持道义不吃周朝的粮食,还作了《采薇》这首歌。韩愈根据这个说法,也为伯夷写了《伯夷颂》。认为没有伯夷叔齐这两个人,乱臣贼子会接连不断地出现于后世,这是非常不正确的。商朝衰落,纣王因不仁残害天下人,天下人谁不怨恨纣王呢?而尤其怨恨的,是伯夷了。伯夷与姜太公曾经听说西伯侯善于奉养老人,就打算归附他。在这个时候,想要消灭商纣的心情,他们二人会有什么不同吗?这时武王奋然起事,姜太公辅佐他,于是将百姓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这时伯夷却没参与,这是为什么呢?原来伯夷、吕尚都是当时德重年高的人,八十多岁了,年事已高。从海边奔赴文王的邦都,算起来也有几千里远,从文王兴起,到武王时代,也要有几十年的时间,难道伯夷想归附西伯侯愿望没等实现,就死在渤海边了吗?或许死在奔赴西伯的道路上了?也许到了文王的邦都却没有等到武王的时代就死了吗?根据这种分析推论,也不会有像司马迁所说的伯夷“叩马而谏”这种说法成立的道理。况且武王向天下人倡导大义,在太公辅佐下终于完成,可唯独他不认为是正义的,难道这个人会是伯夷吗?天下的政道有两种,仁义的和不仁义的。商纣为王,不仁义;武王为王,仁义。伯夷坚持不侍奉不仁义的商纣而等待仁义的君王,后来出现了仁义的武王,又不侍奉他,那么伯夷是想把自己处于何种境地呢?所以我说,古圣先贤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可是后世人持有偏见靠自己的见识把事情搞得失去本来面目。唉,假使伯夷不死,赶上武王的时代,建功立业的又哪里会仅仅是姜太公呢!
【答案】15. C 16. ①对友人学识才华、治政能力、显赫声名、不凡家世的赞赏之情。②友人由地方官人朝为官,离别之际,诗人以诗劝慰。③借沙鸥表达渴望友人能在飞黄腾达之日提携自己之情。
【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C.“以‘沙鸥’喻友人”分析错误,应是诗人自比,是自谦之词。故选C。
【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首先将原诗切分为三个层次:“青衫十载蟾宫客,黑绶三年凤岭头。循吏声名武阳令,故家风味富平侯”为第一层次,赞美朋友学识才华、治政能力、显赫声名、不凡家世;
“江边休叹双凫去,天上行看一网收”为第二层次,用王乔双凫旧典赞其“入京”,友人由地方官人朝为官,离别之际,诗人以诗劝慰。;“八篷鵷班立仙仗,莫忘回首顾沙鸥”为第三层次,诗人看到身边的朋友一个个都已经在朝堂之上崭露头角了,而朋友张高安即将入京,诗人便希望友人能在飞黄腾达之日提携自己。
17.答案:(1)名实已明 而天下之理得矣
(2)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3)江州司马青衫湿(烽火扬州路/方其破荆州) 楼船夜雪瓜洲渡(夕揽洲之宿莽)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8.D【解析】D项与文中的“还”都表示数量、程度、范围等的进一步。A项表示没想到如此,居然如此(含赞叹语气);B项表示早已如此;C项表示勉强过得去。
19.此外,用茶水煮饭可以有效地抑制亚硝胺的形成,从而达到防治消化道肿瘤的目的。(“有效”不合逻辑,可调至“抑制”前改为“有效地抑制”,或直接删去;“达到⋯⋯结果”搭配不当,改为“达到⋯⋯目的”;每处2分)
20. 甲:米饭清香可口(香味扑鼻) 乙: 把茶水倒入饭锅中(每处2分,意思对即可)
21.①大量逗号的使用让句子节奏舒缓②便于读者细细品味北平水果的丰富与特色③同时强调了各种水果的多样性,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答对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5分)
22.作者通过细腻描写美食的外观、味道及享用场景,运用丰富的感官细节,如视觉、听觉、嗅觉等,以及描绘人们享受美食的情境,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从而产生了垂涎欲滴的效果。
23.【立意指导】材料中的“勇于从零开始”强调了要有勇气摆脱过去的束缚或成就,以全新的姿态迎接新的挑战和机遇,具备重新出发的决心和勇气。“坦然于未完成”则侧重于面对未达成的目标或未结束的事情时,能够保持平和、豁达的心态,接受不完美和不确定性。综合来看,材料旨在引导考生思考在人生道路上,如何正确对待开始与结束、成功与失败、完整与未完成等状态,培养其积极人生态度和价值观。超然客公众号参考立意:
参考立意:
1.从零开始,须勇敢;尚未完成,要坦然。
2.不念过往,从零开始;重视过程,忽视结果。
3.勇于从头开始,坦然接受失败。
4.既要开拓进取,也需豁达坦然。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辽宁省丹东市七校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文件包含语文试题pdf、语文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辽宁省辽东南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文件包含辽宁省辽东南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语文PDF版含解析docx、辽宁省辽东南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语文PDF版含解析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辽宁省七校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