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一六八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解析版)-A4
展开
这是一份安徽省合肥一六八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解析版)-A4,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不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施莱登提出,细胞是所有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 细胞学说揭示了动植物界具有统一性,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C.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是在细胞学说的修正发展过程中提出的
D. 细胞学说认为细胞既有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生命起作用
【答案】A
【解析】
【分析】细胞学说内容: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产生。
【详解】A、细胞学说认为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细胞并不是所有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如病毒属于生物但不具有细胞结构,A错误;
B、细胞学说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的统一性,从而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B正确;
C、德国科学家魏尔肖对细胞学说的补充是“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他认为新细胞就是先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即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这一观点是在细胞学说的修正发展过程中提出的,C正确;
D、“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即细胞学说认为细胞既有自己的生命,又对分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生命起作用,D正确。
故选A。
2. 采集某湿地水样进行显微观察,看到衣藻、草履虫若干,如图所示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不同视野,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将视野1换成视野2,必须将大光圈换成小光圈
B. 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时,可以清晰观察到衣藻的核糖体
C. 若使如高倍镜观察视野1中左上角的草履虫、则需向右上角移动装片
D. 视野中的草履虫和衣藻可以同时属于两个不同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
【答案】D
【解析】
【分析】高倍显微镜的操作流程: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找到物像→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观察→调节反光镜或光圈使视野变亮,同时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可见。
【详解】A、若将视野1换成视野2,即低倍镜转换为高倍镜,高倍镜下视野较暗,必须将小光圈换成大光圈,A错误;
B、光学显微镜观察不到衣藻的核糖体,B错误;
C、由于显微镜成像为倒像,要想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就向哪个方向移动装片,因此若使如高倍镜观察视野1中左上角的草履虫、则需向左上角移动装片,C错误;
D、草履虫和衣藻单细胞生物,既属于个体层次,也属于细胞层次,D正确。
故选D。
3. 关于下列微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发菜细胞内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B. 酵母菌有细胞壁、核糖体,属于单细胞原核生物
C. 破伤风杆菌有细胞壁,但不含线粒体
D. 引发支原体肺炎与新冠肺炎的病原体均属于原核生物
【答案】C
【解析】
【分析】酵母菌是单细胞的真核生物,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含有染色质,有各种复杂的细胞器。
【详解】A、发菜属于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A错误;
B、酵母菌有细胞壁、核糖体,属于单细胞真核生物,B错误;
C、破伤风杆菌有细胞壁,属于原核生物,不含线粒体,C正确;
D、支原体属于原核生物,新冠病毒不是细胞生物,不是原核生物,D错误。
故选C。
4. 开心果已成为世界第五大坚果作物,其能适应严酷的生长条件,果实含有丰富的有机 物、矿物质(如钾、钙、铁、钙)等。下列关于组成开心果植株细胞的元素及化合物的叙 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中的微量元素含量很少,作用也很微小
B. 细胞中的C 、H、O、N四种元素的含量较高,这与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有关
C. 钾 钠、铁、钙等大量元素在细胞中大多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D. 若开心果植株缺乏镁这种微量元素,会影响其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
【答案】B
【解析】
【分析】1、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都是生物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它们是根据含量区分的,不是从功能上划分的。
2、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其中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a、Mg。
【详解】A、微量元素含量虽然极少,但对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却起着重要作用,A错误;
B、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是水、糖类、脂质和蛋白质等有机物,这些物质含C、H、O,蛋白质含有大量N,故细胞中的C 、H、O、N四种元素的含量较高,B正确;
C、铁是微量元素而不是大量元素,C错误;
D、镁是大量元素而不是微量元素,D错误。
故选B。
5. 几丁质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含氮多糖类大分子。中国农科院研发了一种靶向作用于几丁质的新型农药,这标志着我国在绿色农药创制领域取得了里程碑式的突破。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昆虫外骨骼和植物细胞壁主要由几丁质构成
B. 构成糖原、淀粉和几丁质的单体不完全相同
C. 几丁质还可用于废水处理和制作人造皮肤等
D. 新型农药具有安全性高和不污染环境等特点
【答案】A
【解析】
【分析】糖类一般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详解】A、几丁质是甲壳类动物和昆虫的外骨骼,植物细胞壁主要是纤维素和果胶,A错误;
B、构成糖原、淀粉和几丁质都属于多糖,糖原、淀粉是由葡萄糖组成,而几丁质的基本单位是乙酰葡萄糖胺,它是由1000~3000个乙酰葡萄糖胺残基通过1,4糖甙链相互连接而成聚合物,B正确;
C、几丁质是甲壳类动物和昆虫的外骨骼,其用途广泛,如用于废水处理、制作食品添加剂、制造人造皮肤等,C正确;
D、根据题意可知,新型农药靶向作用于几丁质,因此具有安全性高和不污染环境等特点,D正确。
故选A。
6. 安徽淮北的口子窖酒在生产发酵中需用麦芽浆,某生物小组同学为探究发芽大麦中含有的物质,对发芽大麦进行充分研磨后,过滤得到组织样液。在组织样液中加入相关试剂后振荡摇匀,以下对有关实验现象及结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加入碘液,溶液呈蓝色,说明发芽大麦中含有淀粉
B. 加入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溶液中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发芽的大麦中含有麦芽糖
C. 加入双缩脲试剂,溶液呈紫色,说明发芽的大麦中含有蛋白质
D. 对于发芽程度不同的大麦进行物质检测时,观察到的颜色变化情况可能不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
(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
(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呈橘黄色。
(4)淀粉遇碘液变蓝。
【详解】A、淀粉遇碘液变蓝色,因此加入碘液,溶液呈蓝色,说明发芽的大麦中含有淀粉,A正确;
B、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若加入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溶液呈砖红色,说明发芽的大麦中含有还原糖,但不能确定还原糖的种类,B错误;
C、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加入双缩脲试剂,溶液呈紫色,说明发芽的大麦中含有蛋白质,C正确;
D、发芽不同阶段,大麦中含有的物质可能不同,因此对于发芽程度不同的大麦进行物质检测时,观察到的颜色变化情况可能不同,D正确。
故选B。
7. 下列有关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蛋白质的结构、种类和功能的多样性取决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空间结构
B. 蛋白质具有催化、信息传递、免疫、运输等功能,这些蛋白质称为结构蛋白
C. 使用强酸处理后的蛋白质已经变性失活,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D. 镰状细胞贫血是因为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导致血红蛋白的功能改变
【答案】D
【解析】
【分析】蛋白质的功能:蛋白质是细胞的基本组成成分,具有参与组成细胞结构、催化、运输、信息传递、防御等重要功能,可以说,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
【详解】A、蛋白质结构、种类和功能的多样性的原因与氨基酸的空间结构无关,A错误;
B、蛋白质具有催化、运输、免疫等功能,这些蛋白质不属于结构蛋白,结构蛋白是构成细胞或生物体结构的蛋白质,B错误;
C、使用强酸处理后的蛋白质已经变性失活,但由于还含有肽键,所以能够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C错误;
D、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形成的根本原因是血红蛋白基因中一对碱基对发生了替换,从而导致一个谷氨酸被缬氨酸所替代,形成了异常的血红蛋白,使红细胞成为了镰刀型,D正确。
故选D。
8. 如图所示为细胞中水的两种存在形式及其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①指的是结合水,该部分水较少,丢失不会导致细胞死亡
B. 图中②指的是自由水,细胞代谢旺盛时该部分水的含量会增多
C. 存在形式②转变成①有利于提高植物的抗寒性、抗旱性等抗逆性
D. 图中甲表示“组成细胞结构”,乙可表示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答案】A
【解析】
【分析】由题图可知:水的存在形式②有多种功能,故为自由水,则①为结合水,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A、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如果这部分水失去会导致细胞死亡,A错误;
B、自由水含量高,细胞代谢旺盛,B正确;
C、自由水转化为结合水,可降低代谢水平,提高植物抗寒性、抗旱性等抗逆能力,C正确;
D、①为结合水,其功能为甲“组成细胞结构”;②为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能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的废物、参与生化反应,为细胞提供液体环境等功能,故乙可表示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D正确。
故选A。
9. 下列有关生物学的说法,有科学依据的是( )
A. 补充特定的核酸,会增强基因修复能力
B. 运动后饮用淡盐水可以为机体提供能量
C. 经常食用奶制品、肉类、蛋类等,人体一般就不会缺乏必需氨基酸
D. 若不吃主食,脂肪会分解供能,而且能大量转化为糖类,能达到减肥效果
【答案】C
【解析】
【分析】1、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
3、必需氨基酸是人体不能合成的氨基酸,必须从食物中获取。
【详解】A、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不能修复基因,A错误;
B、运动后饮用淡盐水可以补充水和无机盐,但不能为机体提供能量,B错误;
C、奶制品、肉类、蛋类等食物中富含必需氨基酸,经常食用,人体一般就不会缺乏必需氨基酸,C正确;
D、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糖类不足时,脂肪才会分解供能,而且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D错误。
故选C。
10. 下列有关细胞的分子组成的叙述,错误的有几项( )
①磷脂是所有细胞必不可少的脂质②脱氧核糖的组成元素有C、H、O、N③不同蛋白质中氨基酸的种类和数目可能相同④淀粉和糖原的结构不同与其基本单位的种类和排列顺序有关⑤生物大分子彻底水解后的产物都是它的基本组成单位⑥有的蛋白质需要与特定的无机盐离子结合才能具有相应的生物学功能
A. 二项B. 三项C. 四项D. 五项
【答案】B
【解析】
【分析】1、蛋白质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可以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结构,能催化细胞中的化学反应,能够调节生命活动,还具有运输和免疫的功能;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数目可能成千上万,氨基酸形成肽链时,不同种类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导致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极其多样。
2、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还具有保温、缓冲和减压的作用。磷脂是构成细胞膜和多种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维生素D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详解】①磷脂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所有细胞必不可少的脂质,①正确;
②糖类的组成元素有C、H、O,不含N和P,②错误;
③不同蛋白质中氨基酸的种类和数目可能相同,排列顺序不同,蛋白质也不同,③正确;
④淀粉和糖原的基本单位都是葡萄糖,因此二者的结构与其基本单位的种类无关,④错误;
⑤生物大分子彻底水解后的产物不一定都是它的基本组成单位,如核酸的基本单位核苷酸,但核酸彻底水解的产物是磷酸、五碳糖和碱基,并不是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⑤错误;
⑥有的蛋白质如血红蛋白必须与特定的无机盐离子-Fe2+结合后才有相应的生物学功能,⑥正确。
因此错误有三项,分别是②④⑤。
故选B。
11. 如图为细胞中一些化合物及其组成关系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中常见的生物大分子有核酸、多糖和蛋白质
B. E表示氨基酸,⑩表示蛋白质,蛋白质功能具有多样性
C. C表示脱氧核苷酸⑧表示的DNA分子一般由两条链构成
D. ①表示C、H、O,⑥表示糖原,⑥主要分布在肝脏和肌肉中
【答案】C
【解析】
【分析】题图中人和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是糖原,A是葡萄糖,B是葡萄糖,C是核糖核苷酸,D是脱氧核苷酸,E是氨基酸。
【详解】A、核酸、多糖和蛋白质是细胞中常见的大分子化合物,是由单体聚合形成的多聚体,A正确;
B、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故E是氨基酸,⑩是蛋白质,B正确;
C、RNA是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因此C表示核糖核苷酸,⑧表示RNA,一般为单链结构,C错误;
D、人和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是糖原,分为肝糖原和肌糖原,组成元素为C、H、O,因此①表示C、H、O,⑥表示糖原,⑥主要分布在肝脏和肌肉中,D正确。
故选C。
12. 科学家对细胞膜成分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欧文顿发现脂溶性物质更易通过细胞膜并推测出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B. 戈特和格伦德尔利用丙酮从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并推断出磷脂呈双分子层排布
C. 罗伯特森根据电镜观察结果,提出细胞膜由“脂质——蛋白质一脂质”三层结构构成
D. 丹尼利和戴维森发现细胞的表面张力明显低于“油——水”界面的表面张力,推 测出细胞膜可能还附有蛋白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人们对细胞膜的化学成分和结构的认识经历了很长的过程:1859年欧文顿对膜通透性进行研究推测膜是由脂质组成的;科学家对哺乳动物红细胞膜成分分析得出组成细胞膜的脂质有磷脂和胆固醇;1925年荷兰科学家戈特和格伦德尔推测细胞膜中磷脂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1935年英国丹尼利和戴维森研究细胞膜的张力推测细胞膜除含脂质分子外,可能还附有蛋白质。
【详解】A、欧文顿发现脂溶性物质更易通过细胞膜,依据相似相溶原理,并提出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A正确;
B、戈特和格伦德尔用丙酮提取红细胞质膜中脂质,铺成单层后面积是细胞膜面积的两倍,证明脂质呈双分子层排布,B正确。
C、罗伯特森电镜下看到细胞膜暗-亮-暗,认为细胞膜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静态结构,C错误;
D、科学家丹尼利和戴维森发现细胞的表面张力明显低于“油—水”界面的表面张力,推测细胞膜除含脂质分子外,可能还附有蛋白质,D正确。
故选C。
13. 如图1为细胞膜的流动锻嵌模型示意图。图2是磷脂分子构成的脂质体,可作为药物①②的运载体,将药物运送到特定的细胞发挥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动物细胞膜中的脂质除了图1中的②还有胆固醇
B. 细胞膜的功能主要与图1中②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C. 图2中药物①是水溶性药物,药物②是脂溶性药物
D. 图2中所示的脂质体到达细胞后可与细胞膜发生融合
【答案】B
【解析】
【分析】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其中磷脂分子的“头”部是亲水的,“尾”部是疏水的。
【详解】A、动物细胞膜中的脂质有②磷脂双分子层和胆固醇,A正确;
B、细胞膜的功能主要与③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B错误;
C、药物①处于磷脂头部包围的水溶性环境,药物②处于磷脂尾部包围的脂溶性环境,因此药物①是水溶性药物,药物②是脂溶性药物,C正确;
D、脂质体膜也具有与细胞膜相同的结构特点,即一定的流动性,可以与细胞膜发生融合,D正确。
故选B。
14. 用差速离心法分离某高等植物叶的细胞中的多种细胞器,经测定其中三种细胞器的有机物含量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细胞不具膜的细胞器除丙外还有中心体
B. 若细胞器丙附于细胞器乙上,则乙与核膜相连
C. 若甲中含有色素,则其运动可作为观察细胞质流动的标志
D. 若甲是细胞的“动力车间”,则其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答案】A
【解析】
【分析】1、分析题图:该细胞为高等植物叶的细胞,甲有膜结构和核酸,可推断甲细胞器为线粒体或叶绿体;乙的脂质含量不为0,说明乙细胞器有膜结构,但无核酸,可推断乙细胞器可能为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等;丙的脂质含量为0,说明没有膜结构,但含有核酸,可推测丙细胞器为核糖体。
2、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详解】A、该生物为高等植物,高等植物细胞内不含中心体,A错误;
B、丙的脂质含量为0,说明没有膜结构,但含有核酸,可推测丙细胞器为核糖体,若细胞器丙附于细胞器乙上,则乙为内质网,内质网内连核膜外连细胞膜。B正确;
C、该细胞为高等植物液的细胞,液泡为无色,若甲中含有色素,则甲为叶绿体,其运动可作为观察细胞质流动的标志,C正确;
D、甲有膜结构和核酸,可推断甲细胞器为线粒体或叶绿体,若甲是细胞的“动力车间”则甲是线粒体,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D正确。
故选A。
15. 下列有关细胞核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B. 蛋白质和RNA等大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
C. 细胞分裂结束时,染色体解螺旋,重新成为细丝状的染色质
D. 伞藻嫁接实验能够说明伞藻的形态结构特点取决于细胞核
【答案】D
【解析】
【分析】细胞核的结构:
1、核膜:核膜是双层膜,外膜上附有许多核糖体,常与内质网相连;其上有核孔,是核质之间频繁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核孔的数目较多。
2、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核仁有规律地消失和重建。
3、染色质: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其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
【详解】A、真核细胞中,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A正确;
B、核孔主要是一些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RNA可由细胞核进入细胞质,蛋白质可由细胞质进入细胞核,但核孔具有选择性,如DNA不能进出细胞核,B正确;
C、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样的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形式,在细胞分裂间期是细丝状的染色质,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变成染色体,细胞分裂结束时,染色体解螺旋,重新成为细丝状的染色质,C正确;
D、科学家用伞形帽和菊花形帽两种伞藻做嫁接只能说明伞藻的形态结构与假根有关,核移植实验才能说明与细胞核有关,D错误。
故选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16. 蛋白质的结构多种多样,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图1为某蛋白质的肽链 结构示意图(其中数字为氨基酸个数序号),图2为部分肽链放大示意图。 已知组成生物体的21种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且每个二硫键(-S-S-)形成时会脱去两个氢原子。回答下列问题:
(1)
图1化合物的相对分子量是_____。图2中的R基是_____(填序号);该肽链至少有_____个游离的羧基。
(2)假设有一个十二肽,分子式为CxHyOzNnSn,组成该多肽的氨基酸只有图2中的几种,该多肽的形成过程称为_____,其中含②的氨基酸有_____个(用代表各元素数 目的字母表示)。
(3)在生活中鸡蛋往往煮熟后食用。更易消化吸收,原因是_____,容易被蛋白酶水解。
【答案】(1) ①. 124a-2222 ②. ①②④⑥ ③. 2
(2) ①. 脱水缩合 ②. m-12
(3)高温使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改变,肽链变得伸展,松散
【解析】
【分析】如图1所示,该蛋白质由1条肽链构成,共124个氨基酸,且有4个二硫键;如图2所示,①为含有-COOH的R基,②为含-NH2的R基,③含有肽键,④⑥为R基,⑤为-H。
【小问1详解】
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的肽键相连,如图1所示,该蛋白质由1条肽链构成,共124个氨基酸,形成123个肽键,脱去123个水(H2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每个氨基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还有4个二硫键,脱去8个氢原子,因此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24a-123×18-8=124a-2222。每个氨基酸都有一个中心C原子,分别连接一个氨基(-NH2)、一个羧基(-COOH)、一个氢(-H)和一个R基(-R),形成肽链时,氨基和羧基脱水缩合后以肽键相连,在肽链两侧的就是氢(-H)和R基(-R),通过观察①②④⑥为R基,①中含有一个羧基(-COOH),因此该肽链上至少含有2个游离的羧基。
【小问2详解】
如图2所示的四个氨基酸中,含有①的氨基酸的R基为-CO-COOH,含②的氨基酸的R基上带有一个-NH2,该十二肽的分子式为CxHyOzNmSn,分子中N原子数=(-CO-NH-)数+肽链一端(-NH2)数+R基中N原子数,因此含有②的氨基酸数为n-12。
【小问3详解】
高温使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改变,肽链变得伸展,松散,容易被蛋白酶水解。所以在生活中鸡蛋往往煮熟后食用更易消化吸收。
17. 大豆植株生长过程中形成根瘤容纳根瘤菌。根瘤菌能固定大气中的N₂ 为大豆提供N元素,提高大豆产量。根瘤菌被噬菌体(一种病毒)侵染后数量减少。导致固氮作用减弱,大豆产量下降。
(1)噬菌体含有胸腺嘧啶不含尿嘧啶,说明噬菌体的遗传信息储存在_____分子中,与根瘤菌相比,噬菌体在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 _____。
(2)下图A为根瘤菌细胞中某种核酸的基本单位之一,虚线方框表示腺嘌呤;图B为根瘤菌细胞中某种核酸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A所示物质的生物学名称是_____,图 B中①代表_____,DNA虽然只有4种基本单位,但可以储存大量遗传信息,其原因是_____。
(3)大豆叶肉细胞中含有_____种核酸,由A、T、U3种碱基参与构成的核苷酸共有_____种。
(4)核酸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_____中有重要作用。
【答案】(1) ①. DNA ②. 没有细胞结构
(2) ①. 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②. 脱氧核糖 ③. 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多种多样
(3) ①. 2 ②. 4 (4)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解析】
【分析】DNA的基本单位为脱氧核苷酸,是由磷酸、脱氧核糖和含氮碱基组成的;RNA的基本单位为核糖核苷酸,是由核糖、含氮碱基和磷酸基团组成的。
【小问1详解】
噬菌体含有胸腺嘧啶不含尿嘧啶,胸腺嘧啶是DNA特有的碱基,说明噬菌体的遗传信息储存在DNA分子中; 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而根瘤菌是原核生物,有细胞结构,所以与根瘤菌相比,噬菌体在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没有细胞结构。
【小问2详解】
图A所示物质中含有腺嘌呤、核糖和磷酸,其生物学名称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图B中含有胸腺嘧啶,是DNA的特有碱基,因此①为脱氧核糖;图B代表的物质虽然只有4种基本单位,但可以储存大量遗传信息,其原因是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多种多样。
【小问3详解】
大豆叶肉细胞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由A、T、U3 种碱基参与构成的核苷酸分别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腺嘌呤脱氧核苷酸、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尿嘧啶核糖核苷酸,共4种。
【小问4详解】
核酸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有重要作用。
18. 如图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1代表膜蛋白的一个区段,2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功能相关。细胞膜上的某些膜蛋白通过自身的半胱氨酸共价结合到脂肪酸分子上,脂肪酸可以插入脂双层中进一步加强膜蛋白与脂双层的结合力。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图中膜蛋白的1区段位于磷脂双分子层的_____ (填“疏水”或“亲水”)区域;细胞膜上蛋白质含量约占40%,其在膜两侧的分布是_____ (填“对称”或“不对称”)的。
(2)图中的2可以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结合形成_____。也可以与细胞膜上的脂质结合形成_____。
(3)细胞膜上与半胱氨酸共价结合的脂肪酸一般是饱和脂肪酸,则该脂肪酸多出现在_____脂肪中(填“动物”或“植物”)。分布在动物内脏器官周围的脂肪具有_____和_____的作用。
(4)膜蛋白A能将某种特定的营养物质转运进入细胞,则该营养物质运输的方向是_____(填“A侧到B侧”或“B侧到A侧”)。
【答案】(1) ①. 疏水 ②. 不对称
(2) ①. 糖蛋白 ②. 糖脂
(3) ①. 动物 ②. 缓冲 ③. 减压
(4)B侧到A侧
【解析】
【分析】1、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这个支架不是静止的。磷脂双分子层是轻油般的流体,具有流动性。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大多数蛋白质分子也是可以运动的。
2、分析题图:图中2和多肽链的区域形成糖蛋白,因而所处的B侧为细胞膜外侧,A侧为细胞内。
【小问1详解】
图中膜蛋白的1区段位于磷脂双分子层的内部,该区域是磷脂分子疏水性的尾部聚集区域,因此该区段位于“疏水”区域;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所以在膜两侧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小问2详解】
2为多糖,其可以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也可以与细胞膜上的磷脂结合形成糖脂,它们位于细胞膜外侧,对细胞起着保护、润滑的作用,另糖蛋白还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有关。
【小问3详解】
饱和脂肪酸多出现在动物脂肪中,分布在动物内脏器官周围的脂肪具有缓冲和减压的作用。
【小问4详解】
膜蛋白A能将某种特定的营养物质转运进入细胞,则该营养物质运输的方向是B侧到A侧”,因为B侧有糖蛋白,为细胞外侧。
19. 图甲表示细胞中囊泡运输物质的过程,不同的囊泡介导着不同途径的运输,图中①-④表示不同的细胞结构;图乙是图甲的局部放大。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细胞质中_____(结构)的存在和支持,使细胞质中的细胞器并非漂浮于细胞质中。
(2)图甲中③为_____,可鼓出形成囊泡,到达④并与之融合成为其的一部分;图甲中①②③④等膜结构共同构成了细胞的_____。
(3)若囊泡内“货物”为分泌蛋白,从合成至分泌到细胞外,与之有关的细胞器有_____,而_____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科学家们常用 _____法来研究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4)图乙中的囊泡能精确地运输细胞中的“货物”并分泌到细胞外,据图推测其原因是_____,此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的功能。
(5)该细胞虽然有较大的膜面积,却不适合作为制备细胞膜的材料,原因是_____。
【答案】(1)细胞骨架
(2) ①. 内质网 ②. 生物膜系统
(3) ①.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②. 高尔基体 ③. 同位素标记法
(4) ①. 囊泡上的蛋白质A和细胞膜上的蛋白质B的特异性结合 ②.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和进行信息传递
(5)核膜和具膜细胞器会对细胞膜提纯造成干扰
【解析】
【分析】分析图甲可知:①为细胞核,②为细胞质基质,③为内质网,④为高尔基体。分析图乙可知:囊泡膜上的蛋白质A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B特异性识别并结合,进而将细胞“货物”分泌到细胞外。
【小问1详解】
细胞质中的细胞器并非漂浮于细胞质中,是因为细胞质中有支持细胞器的细胞骨架。
【小问2详解】
图甲中的③为内质网,内质网膜鼓出形成囊泡,到达④所示的高尔基体并与高尔基体融合成为其一部分。图甲中①核膜、②细胞膜、③内质网、④高尔基体等膜结构共同构成了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小问3详解】
分泌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在内质网上粗加工,在高尔基体上再加工,随后经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整个过程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故若囊泡内“货物”为分泌蛋白,从合成至分泌到细胞外,与之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其中高尔基体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常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分泌蛋白的形成和分泌过程。
【小问4详解】
图乙中的囊泡能精确地将细胞“货物”运送并分泌到细胞外,据图推测其原因是:囊泡膜上的蛋白A与细胞膜上的蛋白B特异性识别并结合,进而将细胞“货物”分泌到细胞外,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的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和进行信息传递的功能。
【小问5详解】
该细胞有各种细胞器及细胞核,核膜和具膜细胞器会对细胞膜提纯造成干扰。
20. 某新型的抗肿瘤药物分子通过图中1、2途径进入细胞后,再进入细胞核,继而作用于核DNA,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恶性增殖,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肿瘤细胞的细胞核是肿瘤细胞_____的控制中心,其_____(结构)把核内物质和细胞质分开;肿瘤细胞代谢较旺盛,核孔数目较多,核孔的功能是_____。
(2)细胞核中的DNA和_____紧密结合成_____ ,呈极细的丝状物,易被碱性染料染成 深色。
(3)药物分子需要在积累后发挥作用。药物分子进入细胞后有的在溶酶体中被降解,有的在_____中被直接降解,结合题干信息可推测药物分子在细胞质中停留时间越长,细胞核对药物的吸收效率越_____(填“高”或“低”)。
【答案】(1) ①. 细胞代谢和遗传 ②. 核膜 ③. 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2) ①. 蛋白质 ②. 染色质
(3) ①. 细胞质基质 ②. 低
【解析】
【分析】1、分析题图:药物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后,有的在细胞质基质被直接降解,有的则在溶酶体中被降解。未被降解的药物分子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积累后发挥作用。
2、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核膜将细胞质和细胞核分隔开,承担着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功能。
【小问1详解】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肿瘤细胞核内储存着遗传信息,是细胞的控制中心;核膜将细胞质和细胞核分隔开,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小问2详解】
DNA和蛋白质结合形成的丝状物为染色质,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小问3详解】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安徽省合肥一六八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原卷版)-A4,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安徽省合肥一六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命题范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安徽省合肥市一六八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生物 Word版含解析,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试卷分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