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第1页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第2页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2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7页。
    答题时,选择题部分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部分,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题号所提示的答题区域作答。直接在试题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选择题部分 共50分
    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关于如图所示枝芽和枝条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a是由1发育来的
    B. c是由4发育来的
    C. 枝芽能发育成叶和花
    D. 摘除a后,d很快发育成枝条
    【答案】C
    【分析】图中:1是生长点、2是叶原基、3是幼叶、4是芽轴、5是芽原基;a是顶芽、b是叶、c是茎、d是侧芽。
    【详解】A.生长点具有分裂能力,图中a为顶芽是由1生长点发育来的,A正确。
    B.c茎是由4芽轴发育来的,B正确。
    C.枝芽能发育成枝条(包括茎和叶),花芽能发育成花,C错误。
    D.顶端优势是顶芽的生长占优势,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侧芽运输从而抑制了侧芽的生长。因此,摘除a顶芽后,d侧芽很快发育成枝条,D正确。
    故选C。
    2. 同学们利用劳动课开展种植玉米的实践活动,对玉米的栽培和生长过程进行了观察、记录。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玉米在选种时应选择完好无损、籽粒饱满的种子
    B. 玉米的根尖分生区细胞通过分裂,不断补充伸长区细胞
    C. 玉米种子萌发初期呼吸作用旺盛,有机物的含量逐渐减低
    D. 每个玉米棒子上有很多粒玉米,是因为玉米的一个子房里有很多个胚珠
    【答案】D
    【分析】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根尖是指从根的最先端到着生根毛这一段幼嫩部分。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
    【详解】A.种子萌发应同时满足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因此,玉米在选种时应选择完好无损、籽粒饱满的种子,可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幼苗的生长优势,A正确。
    B.植物的根尖分生区是细胞分裂最活跃的区域,提供了后续生长所需的细胞,不断补充伸长区细胞,B正确。
    C.在种子萌发初期,呼吸作用加速以提供能量,导致种子中存储的有机物逐渐被消耗,C正确。
    D.玉米在完成传粉和受精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以后,花的大部分结构凋落,只有子房继续发育,最终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玉米是果实,由子房发育而来的,D错误。
    故选D。
    3. 粮食安全事关我们国家的社会稳定,国家采取了很多措施来确保粮食生产,下列农民伯伯采取的农业生产措施与所依据的生物学原理不一致的是( )
    A. 人工授粉——提高植物的结实率
    B. 带土移栽——给植物提供充足的水和无机盐
    C. 棉花打顶——促进侧枝的发育
    D. 播种后覆盖上地膜——保水、保温,利于种子的萌发
    【答案】B
    【分析】在移栽植物时,为了提高植物的成活率,应尽量保护植物的根部、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可采取的措施有:①带土移栽;②去掉部分枝条和叶片;③在傍晚或阴天移栽。
    【详解】A.为了弥补自然状态下的传粉不足,人们常常给植物进行人工辅助授粉。 方法是先采集花粉,然后将其涂抹或倾撒在同种植物的柱头上。 正常情况下,花发育成果实,必须经历传粉和受精两个生理过程。因此,人工授粉能够提高植物的结实率,A正确。
    B.移栽植物时,要保留根部的土坨,目的是为了保护幼根和根毛,提高植物的吸水能力,从而提高移栽的成活率,B错误。
    C.对棉花打顶可以提高产量,是利用的顶端优势的原理,去掉顶芽,可以促进侧芽的生长,提高产量,抑制了顶端优势,C正确。
    D.早春较寒冷、气温低,播种后用地膜覆盖,主要是为了保持温度,还可以保持水分,为种子的萌发提供适宜的条件,有利于种子提早萌发,D正确。
    故选B。
    4. 小明同学用生有芽的红薯块根繁育出新植株。下列繁殖方式与此不同的是( )
    A. 蟹爪兰嫁接到仙人掌上B. 扦插月季的茎进行繁殖
    C. 留在地里的花生发出的芽D. 草莓匍匐茎上长出幼苗
    【答案】C
    【分析】有性生殖是指: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如利用种子繁殖后代。无性生殖是指: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如植物的扦插、嫁接、组织培养等。
    【详解】A.蟹爪兰嫁接到仙人掌上,属于无性生殖,A不符合题意。
    B.扦插月季的茎进行繁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B不符合题意。
    C.留在地里的花生发出的芽,这是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发育成的,属于有性生殖,C符合题意。
    D.草莓匍匐茎上长出幼苗,属于无性生殖,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 如图是菜豆种子结构和萌发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种子萌发时吸水膨胀,②最先突破种皮
    B. 图中①③分别发育成图中⑤所指示的茎和叶
    C. 图中⑥表示种子萌发时出土后的子叶
    D. 甲图的②能发育成图乙中的⑦
    【答案】B
    【分析】图中:①是胚轴,②是胚根,③是胚芽,④是子叶,⑤是叶和茎,⑥是子叶,⑦是根,据此回答。
    【详解】ABD. 种子萌发时,会吸收水分,子叶内的营养物质逐步分解,转化为可以被细胞吸收利用的物质,输送到胚的胚轴、胚根和胚芽。②胚根生长最快,首先突破种皮向地生长,并发育成⑦根;随后胚轴伸长,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位;③胚芽突破种子背地生长,发育成⑤茎和叶,AD正确,B错误。
    C.萌发后,种子的⑥子叶通常通过胚轴被带出土面,为幼苗提供养,C正确。
    故选B。
    6.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梁上双飞燕,青虫喂黄嘴”。关于以上两句诗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啄春泥反映的是鸟类的筑巢行为B. 喂黄嘴反映的是鸟类的育雏行为
    C. 鸟类都有筑巢行为和育雏行为D. 鸟类的繁殖季节大多是在春天
    【答案】C
    【分析】鸟类的生殖发育过程一般包括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和育雏。
    【详解】A.“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该诗句的意思是:有几处地方,早飞的黄莺在争抢向阳的树枝,不知谁家新飞来的小燕子,正在叼啄春天的泥土,准备筑巢,A正确。
    B.“梁上双飞燕,青虫喂黄嘴”,小燕子的父母飞来飞去捉虫子,喂养雏鸟,属于育雏行为,B正确。
    C.杜鹃鸟具有巢寄生现象,因此没有筑巢、孵卵和育雏过程,C错误。
    D.鸟类的繁殖大多在春天进行,有利于鸟卵的孵化过程,性周期为一年,D正确。
    故选C。
    7. 如图是人生殖发育过程中的某些阶段示意图,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 3能够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B. 若2堵塞,受精作用无法完成
    C. 胚胎发育的主要场所在子宫
    D. 胎儿与母体在5中进行物质交换
    【答案】D
    【分析】观图可知,1是卵细胞,2是输卵管,3是卵巢,4是胎盘,5是脐带。
    【详解】A.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3卵巢。卵巢的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并且分泌雌性激素,A正确。
    B.精子和卵细胞是在输卵管相遇结合为受精卵,完成受精作用。如果2输卵管堵塞,精子和卵细胞不能相遇结合,完不成受精,就达到了避孕的目的,B正确。
    C.受精卵不断进行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胚胎发育的主要场所是子宫,C正确。
    D.哺乳动物的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胎盘成扁圆形,是胎儿和母体交换物质的器官,D错误。
    故选D。
    8. 下列关于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不完全变态的昆虫能避免幼虫和成虫对食物和空间需求的矛盾
    B. 身高迅速增加是人在青春期出现的显著的生理变化
    C. 两栖动物的受精过程和幼体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
    D. 植物组织培养可以在短时间内大量培育出需要的新个体
    【答案】A
    【分析】①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常见的两栖动物有青蛙、蟾蜍、大鲵和蝾螈等。
    ②植物的组织是指在无菌的条件下,将植物的茎尖、茎段和叶片等切成小块,培养在特制的培养基上,通过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使它逐渐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的技术。
    ③进入青春期,男孩和女孩的体形开始发生变化,区别也越来越明显,这和睾丸分泌的雄性激素,卵巢分泌的雌性激素有关。青春期发育的最明显的特点是身高的迅速增长;最突出的特征是性器官的发育和性功能的成熟。青春期是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是一个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详解】A.不完全变态昆虫的幼虫和成虫往往生活在相似的环境中,需要争夺相同的食物和资源,A错误。
    B.人在青春期会经历一系列生理变化,其中显著的变化之一就是身高快速增加,这一变化受到生长激素和性激素的共同调控,B正确。
    C.两栖动物,如青蛙,其受精过程是体外受精,通常在水中进行,它们的幼体(如蝌蚪)在水中发育生长,这也是两栖动物所谓的“水生幼体”特征,C正确。
    D.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利用植物的全能性,可以在无菌的、营养丰富的培养基上快速繁殖出大量个体,广泛应用于农业和园艺育种,D正确。
    故选A。
    9. 如图是与遗传学知识有关的概念模型简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①是染色体B. ②是DNA
    C. ③是性状D. ④是体细胞
    【答案】D
    【分析】(1)DNA存在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呈双螺旋结构,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2)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中,由DNA和蛋白质等组成,DNA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
    (3)基因是DNA上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段.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有显隐性之分,它们控制的生物性状就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
    【详解】细胞核被碱性物质染成深色的物质是染色体,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DNA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是基因,基因控制着生物的性状,基因能通过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传递给下一代。因此,①是染色体、②是DNA、③是性状、④是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故ABC正确,D错误。
    故选D。
    10. 下列关于染色体、DNA、基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染色体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
    B. 染色体上所有基因构成DNA
    C. 性染色体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
    D. 每个DNA分子都由一条染色体螺旋而成
    【答案】A
    【分析】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部分组成。通常,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包含有多个基因,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详解】A.通常,染色体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中的一半,A正确。
    B.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部分组成,基因是包含遗传信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B错误。
    C.性染色体存在于生殖细胞中,也存在于体细胞中,C错误。
    D.一般情况下,每一条染色体上具有一个DNA分子,DNA呈双螺旋结构,是遗传信息的载体,D错误。
    故选A。
    11. 如图表示人的生殖发育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a、b和f染色体数目相同均为23对
    B. 经过A过程,c和d染色体数目减半为23条
    C. c的染色体组成可以表示为22条+Y
    D. 父方可以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
    【答案】C
    【分析】 男、女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有22对染色体的形态、大小男女的基本相同,其中有一对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这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决定有关,称为性染色体。女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形态大小基本相同,称为XX染色体,男性体细胞的性染色体中,较大的一条命名为X染色体,较小一条称为Y染色体。 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分别进入不同的精子或卵细胞中。故生殖细胞(精子或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是体细胞的一半。
    【详解】A.男、女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a和b是正常的体细胞,含染色体23对(46条)。f代表女儿的细胞,也含染色体23对(46条),A正确。
    B.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分别进入不同的精子或卵细胞中。故生殖细胞(精子或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是体细胞的一半,因此c和d应该各含有23条染色体,B正确。
    CD.父方可以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即含有22+X和22+Y的精子,故c的染色体组成可以表示为22条+Y或者22条+X,C错误,D正确。
    故选C。
    12. 如图为人体细胞中一对基因(Aa)位于一对染色体上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A表示显性基因
    B. 如果A来自父方,则a来自母方
    C. 此个体表现出的是A所控制的性状
    D. a控制的性状不能在后代中表现,属于不可遗传的性状
    【答案】D
    【分析】(1)生物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2)受精卵或子代的细胞核中的染色体或基因一半来自母方,一半来自父方。
    【详解】A.通常用大写字母表示显性基因,小写字母表示隐性基因,因此A表示显性基因,A正确。
    B.子代的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母方,一半来自父方;因此如果A来自于母方,则a来自于父方,B正确。
    C.由图示可知,此个体控制性状的一对基因中,一个显性基因、一个隐性基因;结合分析可知:此个体表现出来的是显性基因A所控制的性状,C正确。
    D.根据分析可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就能表现出来;因此,a基因能够遗传,a控制的性状可能在后代中表现(如aa),D错误。
    故选D。
    13. 下列关于生命起源与生物进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已经完全被实验证实
    B. 米勒实验证明了在原始地球环境下,无机物可以形成简单有机物
    C. 生物进化的历程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D. 同源器官的研究为生物进化提供了重要的证据
    【答案】A
    【分析】①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原始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环境与现在完全不同: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氨、甲烷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明显不同的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的氧。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
    ②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详解】A.化学进化理论提出生命可能从简单分子开始,通过化学反应形成复杂的有机分子,但这个过程中的很多环节仍需进一步研究,如从简单有机物到生命体的过渡仍有不明之处,A错误。
    B.米勒实验确实证明在模拟原始地球环境条件下(如无氧条件和闪电作用),简单无机物(如水、甲烷、氢气和氨)可以形成基础有机物,如氨基酸。这为化学进化理论提供了关键支持,B正确。
    C.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不同的地层中埋藏着不同类型的生物化石:越是古老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越多;越是晚期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化石越多。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C正确。
    D.同源器官(不同生物间具有相似结构但功能可能不同的器官,如人的手臂和鸟的翼)研究为生物进化提供了重要证据。它们揭示了生物之间的进化联系,支持生物共有祖先的观点,D正确。
    故选A。
    14. 图是脊椎动物部分进化树的示意图,据图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哺乳类、两栖类在进化树上的位置依次是②①
    B. 地球上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是古代的鱼类
    C. 脊椎动物进化的历程可概括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D. 标号②代表的动物用肺呼吸
    【答案】C
    【分析】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详解】脊椎动物进化的历程: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因此①是两栖类,②是哺乳类,用肺呼吸。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是鱼类,生活在水中,结构简单;两栖动物是从水生过渡到陆生的一大类群其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水;爬行动物进化为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生殖和发育都摆脱了水的限制;由爬行类又进化为鸟类和哺乳类。因此,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因此ABD正确,C错误。
    故选C。
    15. 人与几种生物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差异如下表,其中与人的亲缘关系最远的生物是( )
    A. 苍蝇B. 黑猩猩
    C. 黑猩猩和苍蝇D. 龟
    【答案】A
    【分析】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细胞色素C的差异越小。
    【详解】动植物体都有细胞色素C的事实说明动植物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细胞色素C的差异越小;亲缘关系越远的生物,细胞色素C的差异则越大,由表可知,与人的亲缘关系最近的动物是黑猩猩,与人的亲缘关系最远的动物是苍蝇,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16. 人类的祖先是生活在树上的猿猴,由于环境的变迁迫使它们不得不从树上来到陆地上生活,并逐渐进化成了人类。人类在进化过程中最关键的一个阶段是( )
    A. 南方古猿B. 能人C. 直立人D. 智人
    【答案】C
    【分析】 人类的进化的四个阶段: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
    【详解】南方古猿的脑容量为500毫升左右,已能直立行走,能使用天然的工具,但不能制造工具;能人的脑容量平均为680毫升,能直立行走,解放前肢,能制造简单的工具(石器);直立人也就是所谓的晚期猿人,脑容量接近1100毫升,两足直立行走,手比较灵活,可以打造多种石器,开始使用火;不仅会使用火,还能人工取火。智人的人类脑容量达1350毫升甚至更大,接近现代人的脑量,能制造石器和骨器,靠狩猎、捕鱼生活。 因此,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直立人是人类进化最关键的一个阶段;脑的发育,使人类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越来越强,他们已经开始学会用火,用火烧烤食物,可以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改善了身体的营养,有利于脑的发达。它们还产生了语言和意识,逐渐形成了社会。就这样,经过极其漫长的岁月,古猿逐渐进化成人类,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7. 中国最新发现5200多万年前“李氏始祖巨蜥化石”,实证巨蜥起源于亚洲。生物化石之所以能证明生物的进化,其根本原因是( )
    A. 各类生物化石在地层中出现有一定的顺序
    B. 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生物遗体或生活痕迹
    C. 地壳岩石形成有一定的顺序
    D. 化石是生物的祖先
    【答案】A
    【分析】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详解】化石之所以能证明生物进化,根本原因是各类生物的化石在地层里的出现有一定的顺序。研究发现,不同的地层中埋藏着不同类型的生物化石,埋藏于较浅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比较相似,埋藏于较深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差别较大,并且越是古老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越多;越是晚期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化石越多,A符合题意。
    故选A。
    18. 某国家级森林自然保护区内植物种类丰富,有褐马鸡、黑鹳、金雕、豹等野生动物。下列关于该自然保护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保护区内动物、植物和细菌、真菌构成森林生态系统
    B. 人类干预该自然保护区一定不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
    C. 适当增加保护区生物种类和数量可提高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
    D. 保护区受到的破坏都可以通过自我调节能力恢复
    【答案】C
    【分析】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其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详解】A.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保护区内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只属于生物部分,没有非生物部分,不能构成生态系统,A错误。
    B.人类干预该自然保护区不一定是破坏性的,如植树造林就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B错误。
    C.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因此适当增加保护区生物种类和数量可提高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C正确。
    D.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一定的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而难以恢复,因此保护区受到的破坏不一定都可以通过自我调节能力恢复,D错误。
    故选C。
    19. 在“天宫课堂”第三课上,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们向大家展示了实验舱里水稻的生长状况,在微重力环境下,有的长歪了,有的躺平了,不能完全整齐朝一个方向生长。这一现象说明( )
    A. 生物影响环境
    B. 重力是影响水稻生活的生物因素
    C. 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
    D. 环境影响生物
    【答案】D
    【分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是指生物的生活受生存空间或生活环境的制约。生物适应环境是指生物为了生存下去,在生活习性或者形态结构上力求与环境保持一致。生物影响和改变环境是指由于生物的存在或者某些活动,使得环境有了改观或变化。
    【详解】ACD.结合分析可知,在微重力环境下,水稻的株型不是很整齐,有的长歪了,有的躺平了,不能完全整齐朝一个方向生长,体现了环境影响生物,AC错误、D正确。
    B.重力是影响水稻生活的非生物因素,B错误。
    故选D。
    20. 研究者从拟南芥的DNA分子上切取一段,导入棉花受精卵中,培育出具有抗旱耐盐性状的棉花植株(如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该研究使用了转基因技术,体现了基因控制性状
    B. 这段DNA只存在于棉花的体细胞中,不能遗传给子代
    C. 转基因棉花可通过组织培养进行无性繁殖
    D. 该技术可以定向改良动植物品种
    【答案】B
    【分析】转基因技术就是把一个生物体的基因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体内的生物技术。
    【详解】A.该研究是从拟南芥的DNA分子上切取一段,导入棉花受精卵中,因此使用了转基因技术。培育出具有抗旱耐盐性状的棉花植株,体现了基因控制性状,A正确。
    B.含有拟南芥DNA分子片段的棉花受精卵,会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和器官,直到发育成性成熟个体。因此,这段DNA会存在于棉花的体细胞中,也能遗传给子代,B错误。
    C.植物的组织培养是利用无性生殖的原理快速繁殖植物的高新技术手段,其优点有繁殖速度快,受季节影响小,诱导变异比较容易,很少感染病毒等。可见,转基因棉花也可通过组织培养进行无性繁殖,C正确。
    D.结合分析可知,转基因技术可以定向改造生物的某些遗传基因、性状,从而改良动植物品种,D正确。
    故选B。
    21. 中央电视台《秘境之眼》栏目利用远红外摄像机捕捉到了很多野生动物的足迹,如云南象群北移。保护野生动物也越来越多地受到人类重视,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野生动物具有一定的潜在使用价值
    B. 象群北移有可能是栖息地无法满足生存需求
    C. 保护栖息地是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措施
    D. 保护野生动物主要是为了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答案】D
    【分析】保护动物的目的是:为了保护物种多样性和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同时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意义:保护了生物多样性也就等于保护了人类的社会发展以及生存的基石,就等于保护了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也就保护了人类本身在地球上的生物不可能单独生存,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它们是共同生活、相互联系的。
    【详解】A.潜在价值:今天还未被利用的那些物种,如野生生物,在将来会有利用的价值,如开发新药等,由此可知,野生动物具有一定的潜在使用价值,A正确。
    B.近年来存在亚洲象栖息地遭到破坏、食物资源缺乏等原因,促使象群北迁,走上寻找新栖息地的道路,由此可知,象群北移有可能是栖息地无法满足生存需求,B正确。
    C.保护生物的栖息地,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有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因此保护栖息地是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措施,C正确。
    D.保护野生动物主要是为了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D错误。
    故选D。
    22. 下列关于发酵技术和食品保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酸奶制造的原理是乳酸菌利用牛奶中的蛋白质生成乳酸
    B. 白酒酿造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依靠酵母菌分解谷物中的淀粉
    C. 真空包装食品变质涨袋的主要原因是微生物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
    D. 保存生鲜食品时适当控制氧气浓度主要是为了降低微生物的生命活动
    【答案】C
    【详解】A.酸奶制造的原理是乳酸菌利用牛奶中的乳糖生成乳酸,故A错误。
    B.酿酒一定要加入酒曲,酒曲中的微生物主要是酵母菌和霉菌,其中霉菌主要起到糖化的作用,把谷物中的淀粉转化成葡萄糖,故B错误。
    C.真空包装食品变质涨袋的主要原因是微生物分解有机物产生硫化氢、二氧化碳之类的气体,袋内有了气体,故C正确。
    D.根据氧对呼吸作用影响的原理,在贮存蔬菜、水果时就降低氧的浓度,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延长蔬菜的储存时间,而不是为了降低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故D错误。
    23. 兴趣小组探究不同乳酸菌对厨余垃圾中淀粉发酵的效果,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乳酸是发酵的产物B. 不添加菌株组是对照组
    C. 菌株A分解淀粉能力最强D. 各组的淀粉起始浓度应相同
    【答案】C
    【分析】乳酸菌,属于细菌,通过分裂进行生殖,在无氧的条件下,可以利用乳酸菌发酵制作酸奶和泡菜。
    【详解】A.在无氧的条件下,牛奶经乳酸菌的发酵后使原有的乳糖变为乳酸,A正确。
    B.一组对照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所以不添加菌株组是对照组,B正确。
    C.观图可知,添加了菌株B的实验组,淀粉含量明显减少,乳酸含量明显增多,所以菌株B分解淀粉能力最强,C错误。
    D.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所以各组的淀粉起始浓度应相同,D正确。
    故选C。
    24. 下列实例与运用的生物技术匹配正确的是( )
    A. 太空南瓜的培育——组织培养
    B. 高产抗倒伏小麦——杂交育种
    C. “多莉”羊的诞生——转基因技术
    D. “试管婴儿”的培育——克隆技术
    【答案】B
    【分析】(1)转基因技术就是把一个生物体的基因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DNA中的生物技术。
    (2)克隆技术本身的含义是无性繁殖,即由同一个祖先的细胞分裂繁殖而形成的纯细胞系,该细胞系中每个细胞的基因彼此相同。
    【详解】A.我国科学家通过返回式卫星搭载种子培育出太空南瓜,属于诱变育种,A错误。
    B.让高产倒伏小麦与低产抗倒伏小麦杂交,目的是通过杂交,低产抗倒伏小麦把抗倒伏的基因传给了高产不抗倒伏的小麦,抗倒伏基因与高产基因组合到一起,从而获得高产抗倒伏的小麦新品种,属于杂交育种,B正确。
    C.“多莉”羊的诞生利用的是克隆技术,C错误。
    D.“试管婴儿”的诞生属于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技术,而不是克隆技术,D错误。
    故选B。
    25. 如图是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图,相关基因用字母M、m表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该病是由隐性致病基因引起的
    B. ②可能不含致病基因
    C. ⑤和⑥再生一个孩子患病的可能性是25%
    D. ⑦的基因组成是Mm
    【答案】B
    【分析】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时,才会表现出隐性性状。
    【详解】AB.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所以,根据题图遗传规律(亲代:①正常×②正常→④子代出现:患病),可推知正常是显性性状(基因组成为MM或Mm),患病是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mm)。患病④子代的基因组成是mm,一个m基因来自父方,一个m基因来自母方,因此正常亲代的基因组成为Mm和Mm,所以②含有致病基因,A正确、B错误。
    C.结合上述分析可知,⑤和⑥的遗传图解如下:
    C正确。
    D.亲代④表现为隐性性状(患病mm),则表现为正常的子代⑦和⑧必然会遗传该亲代的一个隐性基因m,基因组成是Mm,D正确。
    故选B。
    非选择题部分 共50分
    26. 牛油果果肉柔软吃起来像乳酪,深受大家喜爱。它是油梨的果实(如图1),油梨每朵花一般开放两次,花朵鲜艳(如图2)。第1次开花时雌蕊发育成熟,雄蕊未发育成熟;大约4小时后花瓣闭合;次日第2次开放,此时雄蕊及花中的蜜腺都已成热,但雌蕊萎缩不能接受花粉。请同学们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以上信息可以推测,油梨花的传粉方式是_____。
    A.自花传粉 B.以风为主要媒介的异花传粉 C.以昆虫为主要媒介的异花传粉
    (2)油梨花雄蕊的[ ]____内有花粉,传粉后还需要经过_____过程才能发育成果实,该过程发生在结构[ ]_____内,绿色开花植物此过程的特有方式是_____。
    (3)油梨属于双子叶植物,由此可以推断萌发过程中营养物质主要来源于_____,油梨的根系属于_____。
    (4)油梨一般采用播种繁殖,在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_____等外部条件下,种子的_____逐步发育成幼苗。在油梨生长过程中,可以多施加含_____的无机盐,使枝叶繁茂。
    【答案】(1)C (2)①. ①花药 ②. 受精 ③. ⑦子房 ④. 双受精
    (3)①. 子叶 ②. 直根系
    (4)①. 适量的水分 ②. 胚 ③. 氮
    【分析】一朵花在完成传粉(花粉从花药中散落出来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受精(花粉萌发形成花粉管,花粉管中精子与胚珠内的卵细胞、极核结合形成受精卵和受精极核的过程)作用后,花萼、花冠、雄蕊、雌蕊的柱头和花柱都凋落,只有子房继续发育果实。图中:①花药、②花丝、③花瓣、④萼片、⑤柱头、⑥花柱、⑦子房。
    (1)油梨每朵花一般开放两次,花朵鲜艳(如图2)。第1次开花时雌蕊发育成熟,雄蕊未发育成熟;大约4小时后花瓣闭合;次日第2次开放,此时雄蕊及花中的蜜腺都已成热,但雌蕊萎缩不能接受花粉。根据题干分析油梨雌雄蕊在不同时间成熟,因此不能完成自花传粉,也不能风媒传粉(第一次开放花瓣闭合,不利于风传粉),故油梨花的传粉方式是以昆虫为主要媒介的异花传粉,C正确,AB错误。
    故选C。
    (2)雄蕊的①花药中有花粉,花粉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称为传粉。花柱受到柱头黏液的刺激萌发出花粉管,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一直到达胚珠。花粉管里有两个精子,花粉管沿柱头到达胚珠后,花粉管顶端破裂,两个精子释放出来出来,一个精子与两个极核融合,另一个精子与卵细胞相融合,这种现象叫双受精。因此,胚珠里面的卵细胞,与来自花粉管中的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称为受精。 双受精现象是绿色开花植物(被子植物)所特有的受精方式,该过程在⑦子房内完成。油梨花在完成传粉和受精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以后,花的大部分结构凋落,只有子房继续发育,最终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
    (3)油梨种子有两枚子叶,属于双子叶植物,萌发过程中营养物质主要来源于子叶。双子叶种子植物的根为直根系,主根发达。
    (4)种子的萌发必须满足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其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胚是种子的主要部分,是幼小的生命体,它能发育成新的植物体。胚由胚轴、胚芽、胚根、子叶四部分组成,胚芽将来发育成新植物的茎和叶,胚根发育成新植物体的根,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位。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无机盐包括含氮、磷、钾、钙、镁、硫、硼、锰、锌、钼等的多种无机盐,其中植物生活中最多的无机盐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 氮肥作用能促使植物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促使植物的茎、叶(营养生长)生长茂盛,叶色浓绿。故在油梨生长过程中,可以多施加含氮的无机盐,使枝叶繁茂。
    27. 生物界有许多奇妙的现象值得我们去探索,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选取了多种生物,对这些生物的生殖和发育有关知识进行了探索,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甲中我们可以看出M表示的生殖过程为_____,发育过程称为_____。
    (2)图乙为昆虫的发育模式图,请回答:
    ①写出蝗虫一生的发育过程_____(用图乙中的字母和箭头表示)。
    ②家蚕的发育过程与蝗虫的发育过程相比,多了图乙中的[ ]_____期。为了提高蚕丝的产量,我们应该设法延长乙图中蚕的[ ]_____期。
    (3)在图丙所示鸡卵的结构中,[ ]_____有可能发育成小鸡,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的结构是_____(填序号)。小鸡破壳后就可以自主觅食,它属于_____。
    (4)丁操作的关键是使①与②的_____紧密结合。毛桃个小、口感较差,水蜜桃个大、口感较好,若图丁中的接穗是水蜜桃的枝条,桃树种植户将其接到毛桃(砧木)上,所结的果实是_____桃。
    【答案】(1)①. 卵生 ②. 变态发育
    (2)①. D→A→C ②. B蛹 ③. A幼虫
    (3)①. 2胚盘 ②. 3、4 ③. 早成雏
    (4)①. 形成层 ②. 水蜜
    【分析】(1)蝗虫的生殖和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这样的变态发育称为不完全变态发育。家蚕的生殖和发育: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变态发育称为完全变态发育。 青蛙的发育过程为: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青蛙的发育过程也是变态发育。图甲中的M表示蝗虫、家蚕、青蛙相同的发育过程,三者均是卵生,变态发育,因此图中M表示变态发育。
    (2) 蝗虫的发育经过了“D卵→A幼虫→C成虫”三个阶段,而且幼虫和成虫差别不明显,这样的发育过程叫不完全变态发育; 家蚕的发育经历了“D卵→A幼虫→B蛹→C成虫”四个阶段,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所以,蝗虫的发育过程比家蚕的发育过程缺少了B蛹期。家蚕由受精卵发育成幼虫,取食桑叶,经过4次蜕皮,停止取食桑叶,吐丝结茧,要使蚕丝产量提高,应设法延长家蚕发育的A幼虫期,增加其体内的营养物质。
    (3)从图丙所示鸡卵的结构中我们可以看出,鸡的生殖方式为卵生;通过孵化,图中2胚盘里面含有细胞核,将来有可能发育成小鸡,图中4卵白的作用主要是为胚胎发育提供水分和营养。3卵黄(蛋黄)是鸡卵的主要营养部分。在鸟类的生殖发育过程中,孵化出的雏鸟有早成雏和晚成雏之分,早成雏从鸟蛋里孵出来时身体外表已长有密绒羽,眼已张开,在绒羽干后,就随母鸟找食。晚成雏出壳时还没充分发育,身体外表没有或只有很少绒羽,眼不能张开,需要由母鸟衔虫喂养。小鸡破壳后就可以自主觅食,它属于早成雏。
    (4)在嫁接过程中,应确保①接穗与②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在一起。因为形成层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不断分裂产生新的细胞,使接穗和砧木生长到一起,以确保接穗成活。 嫁接属于无性繁殖,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后代一般不会出现变异,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优良性状的稳定,而砧木一般不会对接穗的遗传性产生影响。嫁接既能保持接穗品种的优良性状,若图丁中的接穗是水蜜桃的枝条,桃树种植户将其接到毛桃(砧木)上,所结的果实是水蜜桃。
    28. 斑马鱼养殖方便、繁殖周期短、产卵量大,是良好的遗传学研究材料。斑马鱼体表有条纹状和豹斑状两种斑纹,如图所示。字母A和a表示控制斑马鱼体表花纹的基因。
    如下表是科研人员进行的相关实验数据记录表,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组别Ⅰ和Ⅱ中,子代与亲代的体表花纹相同,在遗传学中这种现象称为_____。
    (2)这种鱼类体表的条纹状花纹和豹斑状花纹是一对_____。根据实验结果可推断斑马鱼的_____花纹属于显性性状。
    (3)组合Ⅳ的亲代基因组成为_____,子代中基因组成为AA的斑马鱼占条纹斑马鱼的比例是_____。
    (4)组合Ⅲ中子代条纹斑马鱼的基因组成是_____,如果将这种条纹斑马鱼与豹斑马鱼进行杂交,则后代中豹斑斑马鱼所占的比例为_____。
    【答案】(1)遗传 (2)①. 相对性状 ②. 条纹状
    (3)①. Aa 、Aa ②. 1/3##13
    (4)①. Aa ②. 50%##1/2##12
    【分析】(1)组合Ⅰ和Ⅱ中,子代与亲代的体表花纹相同,这表现了亲子代之间在性状上的相似性,属于遗传现象。
    (2)斑马鱼体表的条纹状花纹和豹斑状花纹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因此,在遗传学上被称为相对性状。表格Ⅲ中条纹×豹斑杂交,后代全部是条纹,条纹是显性性状;表格Ⅳ组亲代杂交组合条纹×条纹,杂交子代中出现41尾豹斑,则子代中新出现的性状豹斑是隐性性状,条纹状是显性性状。
    (3)表格Ⅳ组亲代杂交组合条纹×条纹,杂交子代中出现41尾豹斑,则子代中新出现的性状豹斑是隐性性状(基因组成是aa),亲代个体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中既有显性基因,也有隐性基因,是杂合体,即Aa。亲代:Aa×Aa→子代:1AA、2Aa、1aa,子代基因组成AA、Aa的表现型是条纹,其中子代中基因组成为AA的斑马鱼占条纹斑马鱼的比例是1/3。
    (4)表格中Ⅲ组亲代杂交组合条纹×豹斑,杂交子代中全部为条纹,则子代中消失了的性状豹斑为隐性性状,条纹为显性性状,亲代豹斑遗传给子代,必定是a,则子代条纹斑的基因组成是Aa,亲代条纹斑是纯合体。即亲代的基因型为纯合体AA×aa,子代的条纹都为杂合体Aa。如果将这种条纹斑马鱼与豹斑斑马鱼进行杂交,即亲代:Aa×aa→子代:1Aa、1aa,子代基因组成Aa的表现型是条纹斑,基因组成aa的表现型是豹斑,则后代中豹斑斑马鱼所占的比例为1/2。
    29. 某地蝽蟓的喙长而锋利,可刺穿无患子科植物的坚硬果皮,获得食物,如图1所示。1920年该地引入无患子科植物新种——平底金苏雨树,其果皮较薄,蝽蟓喜食,如图2所示。调查发现,当地蝽蟓喙的长度变化如图3。
    (1)蝽蟓喙的长度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分析图3可知,引入平底金苏雨树后的60年间,该地区_____(长喙/短喙)蝽蟓的数量逐渐增加。
    (2)蝽蟓取食果实,对当地无患子科植物种子的传播非常重要,引入平底金苏雨树后,当地无患子科植物数量会_____。因为两种植物之间的关系是_____关系。
    (3)在蝽蟓的进化过程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生存下来,具有_____变异的个体被淘汰掉,这个过程就是_____,该过程是定向的,其方向是由_____(遗传/环境)决定的。
    【答案】(1)①. 变异 ②. 短喙
    (2)①. 减少 ②. 竞争
    (3)①. 不利 ②. 自然选择 ③. 环境
    【分析】(1)遗传是指生物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性。所以,蝽蟓喙的长度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变异。分析图3可知,引入平底金苏雨树后的60年间,该地区短喙蝽蟓的数量逐渐增加,因为短喙蝽蟓更好地适应环境,有利于个体的生存。
    (2)蝽蟓取食果实,对当地无患子科植物种子的传播非常重要。所以,引入平底金苏雨树后,蝽蟓主要取食平底苏雨树的果实,导致其取食无患子科植物的果实减少,因此当地无患子科植物数量会下降。竞争是指由于争夺同一食物、栖息地等两物种之间的争斗关系。这两种植物之间会竞争阳光、水等资源,营养关系是竞争关系。
    (3)在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只有那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活下来,并将这些变异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即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这就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所以,结合分析可知,在蝽蟓的进化过程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生存下来,具有不利变异个体被淘汰掉,这个过程就是自然选择,该过程是定向的,其方向是由环境决定的。
    30. 2020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向世界做出郑重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如图所示,图1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A~D代表生物圈内的生物,序号①~③表示生物的某些生理过程;图2为全球和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统计情况,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1中,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成分是_____(填字母),A是生态系统中的_____,主要是指_____;
    (2)碳参与物质循环的主要形式是_____,生物的生理过程中能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的有_____(填序号)。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为人类提供了能源,同时也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
    (3)由图2可以看出,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1963年至2019年均在逐年_____(填“增长”或“下降”),我国2019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与2011年基本持平,这得益于一方面国家出台政策保护植被,并大力植树造林,利用植物进行图1所示的生理过程_____(填数字)吸收二氧化碳。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和开发清洁能源来替代化石燃料,节能减排。作为中学生的你,能为我国实现“碳中和”采取的措施有_____(填写两项)。
    【答案】(1)①. B ②. 分解者 ③. 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
    (2)①. 二氧化碳##CO2 ②. ①③
    (3)①. 增长 ②. ② ③. 节约用纸、节约用电、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减少使用一次性筷子等
    【分析】图甲中A是细菌、真菌(分解者)、B是植物(生产者)、C和D是动物(消费者)。①表示分解作用、②表示光合作用、③表示呼吸作用、④表示化石燃料燃烧释放二氧化碳。
    (1)B生产者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不仅供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也是其他生物类群的食物和能源的提供者。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组成成分。A分解者主要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它们能把动植物残体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无机盐、二氧化碳、水),释放到环境中,供生产者再一次利用。
    (2) 碳参与物质循环的主要形式是二氧化碳,碳元素在生物体内主要以含碳的有机物的形式存在。在生态系统中,植物能够通过②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动植物通过③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分解者将动植物的遗体通过①分解作用分解为二氧化碳等物质,这些物质又被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利用;化石燃料中的煤、石油、天然气等通过④燃烧的方式释放二氧化碳。故生物的生理过程中能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的有①分解作用、③呼吸作用。
    (3)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这样就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的氧气的相对平衡,简称碳-氧平衡。由图2可知,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1963年至2019年均在逐年增长,我国2019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与2011年基本持平。这得益于一方面国家出台政策保护植被,并大力植树造林,利用植物进行②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实现“碳中和”,可采取的具体措施有:我们可以节约用纸、节约用电、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减少使用一次性筷子等。
    31. 你能想象,为了抓一条鱼,某市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将一整个湖的水抽干吗?而抓捕这条“怪鱼”的直播,更是吸引了千万人观看。“怪鱼”——鳄雀鳝主要捕食鱼类,也会捕食小乌龟、水鸟甚至小型哺乳动物,可以说水里的活物几乎没有它们不吃的。图一是某池塘生态系统部分食物网示意图,图二是该生态系统的某条食物链中三种生物体内所含有机物总量的直方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系统中除了有生物外,还有阳光、空气、水等组成的_____成分。
    (2)该食物网中,共有_____条食物链,鳄雀鳝占第_____营养级。
    (3)若图二中甲、乙、丙分别表示“水生植物→虾→鳄雀鳝”这条食物链中三种生物的有机物总量,则丙对应的生物是_____。假设有1000千焦的能量流入该生态系统,理论上鳄雀鳝最少可得到_____千焦的能量。
    (4)图一的生活环境中含有某些难以分解的有毒物质,则图一食物网中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_____。
    (5)从保护生物多样性角度,你对当地不惜代价抓捕鳄雀鳝这种做法赞同吗?_____;并说明理由:_____。
    【答案】(1)非生物 (2)①. 4##四 ②. 二、三、四
    (3)①. 水生植物 ②. 1
    (4)鳄雀鳝 (5)①. 赞同 ②. 防止鳄雀鳝破坏生态平衡,保护本地的生态安全
    【分析】(1)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成分如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等,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和能量的源泉,为各种生物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和必要的生存环境。
    (2)图中的食物链有:①水生植物→昆虫→蛙→鳄雀鳝;②水生植物→鳄雀鳝;③水生植物→虾→鳄雀鳝;④水生植物→虾→鱼→鳄雀鳝,共4条,其中鳄雀鳝占二、三、四营养级。 在食物链中的每一个环节称为一个营养级。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植食性动物为第二营养级,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动物为第三营养级。依此类推,越往后消费者的营养级级越高。
    (3)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传递的,能量沿食物链传递的规律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若图二中甲、乙、丙分别表示“水生植物→虾→鳄雀鳝”这条食物链中三种生物的有机物总量,则丙对应的生物是水生植物。假设有1000千焦的能量流入该生态系统,理论上鳄雀鳝最少可得到1000×10%×10%×10%=1千焦的能量。
    (4)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鳄雀鳝在食物网中,营养级最高,故体内毒性最大。
    (5)不适当的引进外来物种则会使得缺乏自然天敌的外来物种迅速繁殖,并抢夺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间,进而导致生态失衡及其他本地物种的减少和灭绝,严重危及本地的生态安全。从保护生物多样性角度,我赞同,当地不惜代价抓捕鳄雀鳝这种做法,因为,这样可以防止鳄雀鳝破坏生态平衡,保护本地的生态安全。
    生物
    黑猩猩
    猕猴



    鲨鱼
    苍蝇
    差异
    0
    1
    10
    12
    13
    23
    25
    组别
    亲代
    子代

    条纹×条纹
    全部条纹

    豹斑×豹斑
    全部为豹斑

    条纹×豹斑
    全部为条纹

    条纹×条纹
    124尾条纹,41尾豹斑

    相关试卷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5页。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5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