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云南省昭通市一中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期末质量检测(A卷)生物试卷(解析版)

    云南省昭通市一中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期末质量检测(A卷)生物试卷(解析版)第1页
    云南省昭通市一中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期末质量检测(A卷)生物试卷(解析版)第2页
    云南省昭通市一中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期末质量检测(A卷)生物试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2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云南省昭通市一中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期末质量检测(A卷)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云南省昭通市一中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期末质量检测(A卷)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单细胞生物依赖这个细胞就能完成所有的生命活动
    B. 多细胞生物需要各种分化的细胞协调完成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
    C. 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D. 各种生物的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内或细胞参与下完成的
    【答案】C
    【分析】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表现在:(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营寄生生活,它必须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贮存的遗传信息,利用寄主细胞提供的原料、能量、酶和物质合成场所,才能进行增殖活动;(2)单细胞生物,单个细胞就能独立完成各种生命活动;(3)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
    【详解】A、对于单细胞生物而言,一个细胞就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单细胞生物依赖这个细胞就能完成所有的生命活动,A正确;
    B、在多细胞生物体内,功能相同的细胞聚集在一起,共同执行某一功能;多细胞生物需要各种分化的细胞协调完成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B正确;
    C、病毒属于生物,但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除病毒外,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C错误;
    D、生物包括病毒、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是其必须依赖于细胞才能行使生命活动,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均具有细胞结构;各种生物的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内或细胞参与下完成的,D正确。
    故选C。
    2. 下列有关显微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物体的面积或体积的放大倍数
    B. 在显微镜下观察颜色较浅的材料时,应该减少通光量,用较小的光圈
    C. 若要换用高倍物镜观察,必须先升高镜筒,以免镜头破坏玻片标本
    D. 若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细胞质顺时针流动,则实际细胞质的流动方向是逆时钟
    【答案】B
    【分析】显微镜成像的特点:显微镜成像是倒立的虚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物像的移动方向与标本的移动方向相反,故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虚像,若在视野中看到细胞质顺时针流动,则实际上细胞质就是顺时针流动。
    【详解】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物体长度或宽度的放大倍数,而不是物体的面积或体积的放大倍数,A错误;
    B、在显微镜下观察颜色较浅的材料时,应该减少通光量,选用平面反光镜和较小的光圈,B正确;
    C、换用高倍物镜时,一般直接转动转换器换到高倍物镜即可,不需升高镜筒,C错误;
    D、显微镜成像是倒立的虚像,若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细胞质顺时针流动,则实际细胞质的流动方向是顺时针,D错误。
    故选B。
    3. 下列关于图中a、b、c三类生物及其共同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a中的生物都以RNA为遗传物质
    B. b中只有蓝细菌是自养生物,因其含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叶绿体
    C. c中生物都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D. c中生物都有核糖体
    【答案】D
    【分析】一些常考生物的类别:
    (1)常考的真核生物:绿藻、水绵、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及动、植物;
    (2)常考的原核生物:蓝藻(如颤藻、发菜、念珠藻)、细菌(如乳酸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等)、支原体、衣原体、放线菌。
    【详解】A、a中的新型冠状病毒无细胞结构,遗传物质是RNA,但乳酸菌是细胞生物,以DNA为遗传物质,A错误;
    B、b中蓝细菌是自养生物,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不含叶绿体,B错误;
    C、c中的衣藻和金鱼藻都属于真核生物,都含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C错误;
    D、c中生物都是细胞生物,蓝细菌、乳酸菌是原核生物,衣藻和金鱼藻都属于真核生物,都含有核糖体,D正确。
    故选D。
    4. 下列各项中,在人体内含量很少,但又不可或缺的元素是( )
    A PB. MgC. ZnD. Ca
    【答案】C
    【分析】细胞中常见的化学元素中,含量较多的有C、H、O、N、 P、S、K、Ca、Mg等元素,称为大量元素; 有些元素含量很少,如Fe、Mn、Zn、Cu、B、M等,称为微量元素。
    【详解】细胞中常见的化学元素中,含量较多的有C、H、O、N、 P、S、K、Ca、Mg等元素,称为大量元素; 有些元素含量很少,如Fe、Mn、Zn、Cu、B、M等,称为微量元素;P、Mg、Ca属于大量元素,不符合题意,Zn属于微量元素,符合题意;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5. 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中,中国企业成为大赛最大饮料赞助商,各种功能性饮料可为运动员补充水、能量、无机盐等营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水是极性分子,因此自由水和结合水都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
    B. 无机盐在细胞中大多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含量少但作用大
    C. 人体缺Na+会引发神经、肌肉的兴奋性降低,最终引发肌肉酸痛、无力等
    D. 糖类都是细胞内的能源物质
    【答案】C
    【详解】A、水分子是极性分子,易与带正电荷或负电荷的分子结合,因此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A错误;
    B、 无机盐在细胞中大多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含量少但作用大,B错误;
    C、无机盐具有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的重要作用,Na+缺乏会引起神经、肌肉细胞的兴奋性降低,引发人体肌肉酸痛、无力等,C正确;
    D、糖类不都是细胞内的能源物质,如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其不能作为细胞中的能源物质,D错误。
    故选C。
    6. 下列物质与其功能不符的是( )
    A. 葡萄糖—“生命的燃料”
    B. Fe—叶绿素的组成成分
    C. 胆固醇—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D. 脱氧核糖核酸—细胞中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
    【答案】B
    【分析】脂质分脂肪、磷脂和固醇,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磷脂是膜结构的主要组成成分;葡萄糖是细胞内重要的能源物质,是细胞呼吸的主要物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详解】A、葡萄糖是细胞中的主要能源物质,常被形容为“生命的燃料”,A正确;
    B、Fe是血红蛋白(血红素)的组成成分,Mg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B错误;
    C、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C正确;
    D、脱氧核糖核酸即DNA是细胞的遗传物质,是细胞中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D正确。
    故选B。
    7. 1965年9月17日,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的蛋白质。胰岛素分子有A、B两条肽链,A链有21个氨基酸,B链有30个氨基酸。下列关于胰岛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变性后的胰岛素加入双缩脲试剂不会变成紫色
    B. 含有49个肽键
    C. 能催化肝糖原分解
    D. 至少含有一个游离的氨基
    【答案】B
    【详解】A、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主要是因为肽键的存在;变性后的胰岛素肽键依然存在,加入双缩脲试剂会变成紫色,A错误;
    B、题干信息,胰岛素分子有A、B两条肽链,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一肽链数;故胰岛素含有49个肽键=21+30-2,B正确;
    C、胰岛素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调节作用,不具有催化作用,故不能催化肝糖原分解,C错误;
    D、胰岛素含有两条肽链,至少含有2个游离的氨基,D错误。
    故选B。
    8. 如图为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的模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DNA和RNA的区别仅在于c的不同
    B. 乳酸菌细胞中b有1种,c有4种,d有4种
    C. HIV中可以检测到c有5种
    D. 人体细胞质中的核酸彻底水解,将产生1种a、2种b、5种c
    【答案】D
    【分析】细胞中的核酸根据所含五碳糖的不同分为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两种,构成DNA与RNA的基本单位分别是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每个脱氧核苷酸分子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形成,每个核糖核苷酸分子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形成。
    【详解】A、DNA和RNA的区别在于b(DNA含有脱氧核糖,RNA含有核糖)和c(DNA含有A、T、G、C,RNA含有A、U、G、C)的不同,A错误;
    B、乳酸菌细胞含有RNA和DNA,故乳酸菌细胞中b有2种,c有5种(A、T、G、C、U),d有8种(4种脱氧核苷酸和4种核糖核苷酸),B错误;
    C、HIV为RNA病毒,核酸只有RNA,可以检测到c有4种,C错误;
    D、人体细胞质中的核酸(DNA、RNA)彻底水解,将产生1种a(磷酸)、2种b(脱氧核糖、核糖)、5种c(A、T、G、C、U),D正确。
    故选D。
    9. 作为系统的边界,下列哪项不是细胞膜的功能( )
    A. 支持和保护细胞
    B.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C. 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D. 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
    【答案】A
    【分析】细胞膜的功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详解】A、对细胞起支持和保护的作用是细胞壁的功能,A符合题意;
    B、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是细胞膜功能之一,B不符合题意;
    C、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是细胞膜功能之一,C不符合题意;
    D、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是细胞膜功能之一,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 下列有关真核细胞细胞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其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B. 细胞膜上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都能运动
    C. 细胞膜的内表面既有糖蛋白又有糖脂
    D. 抗体的分泌过程伴随着细胞膜成分的更新
    【答案】C
    【分析】①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蛋白质分子以不同方式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中。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可以侧向自由移动,膜中的蛋白质大多也能运动,导致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细胞膜的外表面有糖类分子,它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或与脂质分子结合成的糖脂。②抗体属于分泌蛋白。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及分泌过程中,涉及到来自内质网的囊泡膜与高尔基体膜融合、来自高尔基体的囊泡膜与细胞膜融合。
    【详解】A、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其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A正确;
    B、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可以侧向自由移动,膜中的蛋白质大多也能运动,B正确;
    C、细胞膜的外表面既有糖蛋白又有糖脂,C错误;
    D、抗体是一种分泌蛋白,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伴随着细胞膜成分的更新,D正确。
    故选C。
    11. 如图表示某细胞的部分结构,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该细胞可能是植物细胞
    B. 结构①具有双层膜,含四层磷脂双分子层
    C. 结构⑦主要由DNA和蛋白质构成
    D. 结构⑧绘制不严谨,应该是不连续的双层膜
    【答案】B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图中①是线粒体、②是中心体、③是核糖体、④是内质网、⑤是高尔基体、⑥是核仁、⑦是染色质、⑧是核膜。
    【详解】A、中心体分布于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中,题图含有中心体,故该细胞可能是植物细胞,A正确;
    B、题图中结构①是线粒体,①具有双层膜,含二层磷脂双分子层或含四层磷脂分子层,B错误;
    C、题图结构⑦是染色质,结构⑦主要由DNA和蛋白质构成,C正确;
    D、题图结构结构⑧是核膜,⑧绘制不严谨,应该是不连续的双层膜,D正确。
    故选B。
    12. 下列关于细胞内“骨架”或“支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真核细胞中的细胞骨架是由纤维素组成的网架结构
    B. 生物大分子都以碳链为基本骨架
    C. 生物膜都具有相似的基本骨架
    D. 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支架
    【答案】A
    【详解】A、细胞骨架是真核细胞中由蛋白质聚合而成的三维的纤维状网架体系,A错误;
    B、多糖、蛋白质、核酸等都是生物大分子,都是由许多基本的组成单位连接而成的,这些基本单位称为单体,这些生物大分子又称为单体的多聚体,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有许多单体连接成的多聚体,也是由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作为基本骨架,B正确;
    CD、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支架,生物膜的组成与细胞膜相似,所以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CD正确。
    故选A。
    13. 下列有关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常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
    B. 消化酶、抗体、性激素都是常见的分泌蛋白
    C. 高尔基体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
    D. 该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系统在功能上的紧密联系
    【答案】B
    【分析】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详解】A、常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实验中用的是3H标记的亮氨酸,A正确;
    B、消化酶、抗体是常见的分泌蛋白,但是性激素不是蛋白质而是脂质,B错误;
    CD、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高尔基体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该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系统在功能上的紧密联系,CD正确。
    故选B。
    14. 图中的a、b分别为两种物质运输方式的曲线图,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方式a的运输需要消耗能量
    B. 方式b的运输一定需要消耗能量
    C. 方式a、b的运输分别需要通道蛋白和载体蛋白的协助
    D. 方式b的最大转运速率可能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
    【答案】D
    【分析】分析题图:方式a是自由扩散,方式b为主动运输或协助扩散。
    【详解】A、由图可知,方式a是自由扩散,方式b为主动运输或协助扩散。故方式a的运输不需要消耗能量,A错误;
    B、方式b若为主动运输,则需要消耗能量;若为协助扩散,则不消耗能量,B错误;
    C、方式a的运输不需要转运蛋白的协助,方式b的运输需要通道蛋白或载体蛋白的协助,C错误;
    D、方式b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或协助扩散,最大转运速率可能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D正确。
    故选D。
    15. 下列有关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A. 紫色洋葱根尖分生区的细胞不适宜于作为该实验的材料
    B. 实验所选材料的细胞液必须有颜色,否则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
    C. 外界溶液的浓度无特殊要求,任何浓度均可以
    D. 外界溶液可以选质量浓度为30%的盐酸溶液
    【答案】A
    【分析】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外界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也就是逐渐发生了质壁分离。
    【详解】A、实验材料必须是成熟的植物活组织细胞,而洋葱根尖分生区的细胞无中央大液泡,不适宜于作为该实验的材料,A正确;
    B、细胞液最好有颜色,便于观察和判断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程度,并不是细胞液没有颜色的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B错误;
    C、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才能出现质壁分离,C错误;
    D、外界溶液必须对细胞无毒害,而质量浓度为30%的盐酸溶液会杀死细胞,D错误。
    故选A。
    16. 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护肤品中的甘油进入皮肤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
    B. 肌肉细胞逆浓度吸收Na+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C.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D. 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胞吞
    【答案】C
    【分析】小分子物质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分为: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被动运输分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自由扩散的影响因素有被运输的物质浓度差。协助扩散的影响因素有物质的浓度差,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主动运输的影响因素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和能量。大分子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有胞吐和胞吞。
    【详解】A、护肤品中的甘油属于脂溶性物质,进入皮肤细胞的过程属于自由扩散,A正确;
    B、肌肉细胞细胞逆浓度吸收Na+属于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B正确;
    C、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过程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不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C错误;
    D、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胞吞作用,D正确。
    故选C。
    17. 下列对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酶都由核糖体合成
    B. 在细胞内、外均能发挥作用
    C. 有分泌能力的细胞才能产生
    D. 酶具有高效性主要是因为酶一旦生成可以多次发挥作用
    【答案】B
    【详解】A、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大多数酶在核糖体上合成,少数主要在细胞核中合成,A错误;
    B、酶作为生物催化剂,酶在细胞内、外以及体外均能发挥作用,B正确;
    C、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并非有分泌能力的细胞才能产生,C错误;
    D、酶具有高效性主要是能显著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D错误。
    故选B。
    18. 下列是对探究酶作用特性的实验的完善和分析,错误的是( )
    A. 该实验探究的是酶的专一性
    B. 该实验第2步,应加入蔗糖酶溶液1mL
    C. 该实验第4步,应加入斐林试剂
    D. 实验结果只有乙组出现砖红色沉淀,甲组和丙组均为无色
    【答案】D
    【分析】分析表格:该实验的自变量是蔗糖溶液中加入试剂的种类,后用斐林试剂检测,可见是检测还原糖,蔗糖属于非还原糖,只有蔗糖酶能将其分解成葡萄糖和果糖,从而产生还原性糖。
    【详解】A、本实验中设置了蔗糖酶、唾液淀粉酶和一种反应底物蔗糖,两者的实验结果不同(乙组结果应为砖红色,丙组结果为蓝色),因此,该实验探究的是酶的专一性,A正确;
    B、本实验自变量是蔗糖溶液中加入试剂的种类,其体积为无关变量,各组要相同,故该实验第2步,应加入蔗糖酶溶液1mL,B正确;
    C、蔗糖为非还原性糖,被相应酶催化分解后的产生为葡萄糖和果糖,都是还原性糖,故要检查蔗糖是否被分解,需要用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条件下进行检测,故该实验第4步,应加入斐林试剂,C正确;
    D、实验中只有乙组中的蔗糖被分解成还原性糖(葡萄糖和果糖),且由于斐林试剂本身为蓝色,因此,实验结果只有乙组出现砖红色沉淀,甲组和丙组均为蓝色,D错误。
    故选D。
    19. 图所示四种化合物的“O”所对应的名称,正确的是( )
    ①表示腺苷 ②表示腺嘌呤 ③表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④表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
    【答案】B
    【分析】题图分析,①表示ATP的结构简式,其圆圈中的物质代表的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②表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或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圆圈中的物质是腺嘌呤;③为DNA双链结构,其中圆圈中的物质代表的是腺嘌呤脱氧核苷酸;④为RNA结构,其中圆圈中的物质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详解】①表示ATP的结构简式,其圆圈中的物质代表的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不符合题意,①错误;
    ②表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或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圆圈中的物质是腺嘌呤,符合题意,②正确;
    ③为DNA双链结构,其中圆圈中的物质代表的是腺嘌呤脱氧核苷酸,符合题意,③正确;
    ④为RNA结构,其中圆圈中的物质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不符合题意,④错误;
    综上分析可知,①④错误,②③正确。
    故选B。
    20. 关于“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实验没有单独的对照组,为对比实验
    B. 实验中需控制的无关变量有温度、pH、培养液浓度等
    C. 可通过观察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来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D. 可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测酒精的产生
    【答案】C
    【分析】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均能生存,有氧呼吸产生水和二氧化碳,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设计了对比实验,控制变量为有氧、无氧条件,观测指标为产生二氧化碳的多少、酒精的有无。
    【详解】A、该实验没有单独的对照组,均为实验组,为对比实验,A正确;
    B、实验的自变量为氧气的有无,实验中需控制的无关变量有温度、pH、培养液浓度等,应保持相同且适宜,B正确;
    C、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酒精发酵)的产物中都有CO2,均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因此不能通过观察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混浊来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C错误;
    D、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能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重铬酸钾溶液在变成灰绿色则说明有酒精生成,酵母菌存在无氧呼吸,D正确。
    故选C。
    21. O2在有氧呼吸中的作用是( )
    A. 氧化葡萄糖形成丙酮酸
    B. 与葡萄糖中的碳结合生成CO2
    C. 在线粒体内膜上与NADH结合生成水
    D. 参与酶的催化作用
    【答案】C
    【分析】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
    【详解】A、葡萄糖分解形成丙酮酸,有氧无氧均可以进行,不符合题意,A错误;
    B、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不符合题意,B错误;
    C、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前两个阶段产生的NADH)反应生成水,符合题意,C正确;
    D、O2不参与酶的催化作用,不符合题意,D错误。
    故选C。
    22. 根据细胞呼吸原理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包扎伤口选用透气的创可贴,目的是促进伤口细胞的有氧呼吸,利于伤口恢复
    B. 选低温干燥环境为水果保鲜,这样可以降低细胞呼吸强度,以延长水果保存时间
    C. 采用快速短跑进行有氧运动,这样不会使肌细胞因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引起肌肉酸胀乏力
    D. 真空包装食品,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细胞呼吸,以延长食品保质期
    【答案】D
    【分析】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主要有温度、氧气浓度、水分等。在保持食品时,要抑制细胞呼吸,减少有机物的消耗,所以水果蔬菜保存需要低温、低氧和一定湿度的环境,而粮食保存需要低温、低氧和干燥的环境。
    【详解】A、包扎伤口选用透气的创可贴,可以抑制破伤风杆菌等厌氧菌在伤口内繁殖,从而有利于伤口的痊愈,A错误;
    B、选低温、低氧、一定湿度的环境为水果保鲜,这样可以降低细胞呼吸强度,以延长水果保存时间,B错误;
    C、提倡慢跑等有氧运动,能避免肌细胞因供氧不足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进而避免乳酸大量积累使肌肉酸胀乏力,C错误;
    D、真空包装食品,因食品袋内缺氧,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细胞呼吸,以延长食品保质期,D正确。
    故选D。
    23. 利用纸层析法可分离光合色素(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分离色素时需要层析液而不是无水乙醇
    B. Ⅱ、Ⅳ不能分离出图中所示的结果
    C. 只有Ⅲ是分离色素的正确操作,色素中溶解度最大的是叶绿素b
    D. 分离结果可看出,色素含量最多的是叶绿素a
    【答案】C
    【分析】纸层析法: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色素分子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色素分子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扩散得慢,因而可用层析液将不同色素进行分离。
    【详解】A、分离色素的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色素分子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色素分子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扩散得慢,A正确;
    B、Ⅱ、Ⅳ的滤液细线都淹没在层析液中,色素都溶解到层析液中,不能分离出图中所示的结果,B正确;
    C、Ⅰ没有加用试管塞塞住试管,Ⅲ是分离色素的正确操作,色素中溶解度最大的是胡萝卜素,C错误;
    D、分离结果可看出,色素带最宽的是叶绿素a,色素含量最多的是叶绿素a,D正确。
    故选C。
    24. 科学家研究小麦25℃(光合作用最适温度)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得到如图所示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若a点时将温度升高至小麦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30℃,则a点将降下移
    B. b点时,适当增大二氧化碳的供应量,则b点将右移
    C. c点与b点相比较,c点时叶肉细胞中的C3含量更低
    D. cd段曲线不再持续上升的原因可能是二氧化碳限制
    【答案】B
    【详解】A、题图a只进行呼吸作用,CO2的释放量可表示呼吸速率;若a点时将温度升高至小麦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30℃,则a点将降下移,A正确;
    B、b点时,二氧化碳的吸收量为0,说明此时总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b点时,适当增大二氧化碳的供应量,则b点将左移,B错误;
    C、b点到c点光照强度增强,光反应增强,产生的ATP和NADPH增多,则碳反应C3的还原增强,故c点与b点相比较,c点时叶肉细胞中的C3含量更低,C正确;
    D、cd段继续增加光照强度,曲线不再持续上升,说明光照强度不再是主要的限制因素,而题干信息可知,题图光合作用处于最适温度下,故cd段曲线不再持续上升的原因可能是二氧化碳限制,D正确。
    故选B。
    25. 将某绿色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中,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他实验条件都是理想的),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每天光照12小时,20℃时该植物积累有机物最多
    B. 每天光照12小时,30℃时积累的有机物是10℃时的2倍
    C. 昼夜不停地光照,在35℃时该植物不能生长
    D. 昼夜不停地光照,在20℃时该植物生长得最快
    【答案】A
    【分析】植物净光合速率=实际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图中光照下释放O2的量表示净光合作用速率,黑暗中吸收O2的量为呼吸作用消耗速率。
    【详解】A、每天光照12小时,植物一昼夜积累的有机物量=光照下每小时释放的O2量×12-黑暗中每小时吸收的O2量×12=(光照下每小时释放的O2量-黑暗中每小时吸收的O2量)×12;5°C~35°C每小时光照下释放的O2量与黑暗中吸收的O2量的差值分别是: 0.5、1.0、1.25、1.75、1.5、0.5、-0.5。因此,20℃时该植物积累有机物最多,为1.75×12=21mg,A正确;
    B、根据A项分析可知,每天光照12小时,30℃时该植物积累有机物是10℃的(0.5mg/h×12)÷(1mg/h×12)=1/2倍,B错误;
    C、表中光照下释放的O2量表示净光合速率,黑暗中吸收的O2量表示呼吸作用强度,温度在35℃时植物的净光合速率为3.25mg/h,因此昼夜不停地光照,在35℃时植物能生长,C错误;
    D、昼夜不停地光照,25℃时光照下每小时释放的O2量最多,是4mg/h,所以25℃时该植物生长得最快,而不是20℃,D错误。
    故选A。
    26. 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抑制DNA的合成,细胞将停留在分裂期
    B. 细胞周期中分裂期的时间比分裂间期的时间长
    C. 同一生物体的细胞,细胞周期的时间均相同
    D. 连续分裂的细胞其核膜、核仁会周期性地消失或出现
    【答案】D
    【分析】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所经历的全过程,真核生物中连续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
    【详解】A、分裂间期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物质的合成,抑制DNA的合成,细胞将停留在分裂间期,A错误;
    B、细胞周期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比分裂期时间长,B错误;
    C、同一生物体的细胞,细胞周期的时间不一定相同,C错误;
    D、连续分裂的细胞其核膜、核仁会周期性地消失或出现,即前期消失,末期重建,D正确。
    故选D。
    27. 下列对图所示有丝分裂相关曲线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图可用来表示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B. 该图可用来表示染色单体数目的变化
    C. 若该图表示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变化,则a→c过程染色体数目不变
    D. 若该图表示一个细胞中核DNA的含量变化,则a→c过程染色体数目不变
    【答案】C
    【分析】分析曲线图:若纵坐标表示一个细胞核中DNA的含量,则ab段表示分裂间期的DNA复制,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 中期、后期以及末期结束之前, cd段形成的原因是细胞一分为二, de段表示有丝分裂末期完成;若纵坐标表示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则ab段表示分裂间期的DNA复制,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
    【详解】A、对于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加倍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不存在题图中的ab段数目加倍时期,A错误;
    B、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单体的数目是从0开始的,而题图中一开始就有一段截距,B错误;
    C、若纵坐标表示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则ab段表示分裂间期的DNA复制,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则a→c过程染色体数目不变,C正确;
    D、若纵坐标表示一个细胞核中DNA的含量,则ab段表示分裂间期的DNA复制,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 中期、后期以及末期结束之前, cd段形成的原因是细胞一分为二, de段表示有丝分裂末期完成,则a→c过程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D错误。
    故选C。
    28. 下列对细胞分化和全能性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进行了DNA复制及蛋白质的合成表明细胞已发生分化
    B. 壁虎的断尾再生,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C. 细胞全能性是指细胞具有产生完整有机体的潜能
    D. 造血干细胞能产生多种血细胞,并未体现细胞的全能性
    【答案】D
    【详解】A、能进行分裂的细胞都能进行D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因此这不能说明细胞已经发生分化,A错误;
    B、断尾后再生出新尾巴的过程,只是分化出尾部相关细胞,但并未发育成完整个体(也并未形成各种细胞如心脏细胞等),所以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B错误;
    C、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分化的细胞仍具有产生完整有机体或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的潜能和特性,C错误;
    D、造血干细胞形成各种血细胞是细胞分化形成的,但该过程没有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D正确。
    故选D。
    29. 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人鼠细胞融合实验的研究运用了荧光标记法
    B. 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时,可利用黑藻作为实验材料
    C. 希尔实验可以说明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中的氧元素全部都来自于水
    D.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解离与压片步骤均有利于细胞分散开来
    【答案】C
    【分析】人鼠细胞融合实验运用荧光染料标记标记膜蛋白的方法;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材料可以是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也可以是黑藻;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解离的目的是使细胞分离开,压片的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充分解离有利于压片时细胞的分散。
    【详解】A、人鼠细胞融合实验的研究运用荧光染料标记标记膜蛋白,运用了荧光标记法,A正确;
    B、以黑藻中的叶绿体作为参照物,可利用黑藻作为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材料,B正确;
    C、鲁宾和卡门的实验可以说明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中的氧元素全部都来自于水,C错误;
    D、解离的目的是使细胞分离开,压片的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充分解离有利于压片时细胞的分散,所以解离与压片步骤均有利于细胞分散开来,D正确。
    故选C。
    30. 下列有关人体细胞的生命历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效率降低
    B. 细胞衰老过程中所有酶的活性均会下降
    C. 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D. 细胞自噬对于细胞自我更新,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动态平衡有积极意义
    【答案】B
    【分析】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详解】A、细胞体积增大,相对表面积减小,与外界物质交换效率降低,细胞分裂间期开始时与结束时相比,间期结束后细胞体积变大,因此间期结束时细胞物质运输效率降低,A正确;
    B、细胞衰老时,细胞内有些酶的活性降低,但是与细胞衰老有关的酶活性升高,B错误;
    C、在成熟的生物体中,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C正确;
    D、通过自噬清除自身某些物质和结构,有利于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稳态,自噬产生的某些物质可以为细胞自我更新提供原料,D正确。
    故选B。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
    注意事项:
    第Ⅱ卷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5分)
    31. 肥胖对健康的影响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研究人员对肥胖的成因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如图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1)脂肪是人体细胞良好的__________物质,可用___________染液鉴定,鉴定时使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最终会呈现_____________色。脂肪主要通过饮食摄入,也可以由糖类或蛋白质等物质转化而来。
    (2)科研人员选取同龄且健康的A、B、C三个品系的小鼠,每个品系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现有等量的高脂饲料和常规饲料,对照组应饲喂等量的____________饲料,实验组饲喂等量的__________饲料,接着,在适宜环境中饲养8周,禁食12h后检测__________相对值(反映小鼠的肥胖程度),结果如图甲所示。三个品系小鼠中,最适宜作为肥胖成因研究对象的是__________品系小鼠。
    (3)检测上述所选品系小鼠细胞内与脂肪代谢相关酶的含量,结果如图乙所示,图中HSL、ATGL和TGH分别代表激素敏感脂酶、脂肪甘油三酯酶和甘油三酯水解酶。据图乙推测,小鼠肥胖的原因可能是其细胞内____________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鼠,影响了脂肪的利用与转化。
    【答案】(1)①. 储能 ②. 苏丹III ③. 洗去浮色 ④. 橘黄
    (2)①. 常规 ②. 高脂 ③. 脂肪细胞体积 ④. A
    (3)HSL和ATGL(激素敏感脂酶和脂肪甘油三酯酶)
    【分析】脂肪的组成元素只有C、H、O,是人体细胞良好的储能物质,脂肪不仅是储能物质,还是一种很好的绝热体,除此之外还能起到保温、缓冲和减压的作用,可以保护内脏器官。
    【小问1详解】
    脂肪是人体细胞良好的储能物质,可用苏丹III染液鉴定,鉴定时使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的目的是洗去浮色,苏丹III染液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酒精,最终会呈现橘黄色。脂肪主要通过饮食摄入,也可以由糖类或蛋白质等物质转化而来。
    【小问2详解】
    科研人员选取同龄且健康的A、B、C三个品系小鼠,根据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可知,将每个品系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根据等量原则和对照原则分析可知,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处理分别是,饲喂等量的常规饲料(对照组)和等量的高脂饲料(实验组)。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衡量指标(因变量)为脂肪细胞体积相对值,根据实验结果可知,三个品系小鼠中,A品系小鼠实验的效果最明显,即最适宜作为肥胖成因研究对象的是A品系小鼠。
    【小问3详解】
    检测上述所选品系小鼠,即A小鼠细胞内与脂肪代谢相关酶的含量,结果如图2,结果显示,肥胖小鼠体内HSL(激素敏感脂酶)和ATGL(脂肪甘油三酯酶)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据此可知推测小鼠肥胖的原因可能是其细胞内HSL和ATGL(激素敏感脂酶和脂肪甘油三酯酶)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鼠所致。
    32. 如图是两种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有而图乙中没有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填名称),用_________法将细胞器分离出来,可以分别研究其功能。
    (2)图乙细胞中与合成及分泌抗体有关的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是_________(填标号)。抗体分泌出细胞体现了细胞膜的__________特性。(填字母a流动性b选择透过性)如果图乙所示的细胞是豚鼠的胰腺腺泡细胞,提供含放射性同位素3H的氨基酸作为合成消化酶的原料,则3H依次出现的结构是__________(填序号)。
    (3)如果用某种药物处理图甲细胞,发现对Ca2+的吸收速率大大降低,而对其他物质的吸收速率没有影响,说明这种药物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答案】(1)①. 液泡、叶绿体 ②. 差速离心
    (2)①. ②④⑤ ②. a ③. ⑦⑤②①
    (3)抑制(破坏)钙载体,使之功能降低
    【小问1详解】
    图甲为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为液泡和叶绿体,根据细胞器颗粒大小不同,可以用差速离心法将细胞器分离出来。
    【小问2详解】
    抗体属于分泌蛋白,与其合成有关的细胞器分别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其中具膜细胞器是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即⑤②④。抗体分泌出细胞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特点。如果图乙所示的细胞是豚鼠的胰腺腺泡细胞,提供含放射性同位素3H的氨基酸作为合成消化酶的原料,结合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则3H依次出现的结构是⑦核糖体、⑤内质网、②高尔基体、①细胞膜。
    【小问3详解】
    由题意“对Ca2+的吸收速率大大降低,而对其他物质的吸收速率没有影响”,说明“某种药物”没有影响细胞产生能量的过程,而是抑制(破坏)了钙载体,使之功能降低。
    33. 如图是酵母菌呼吸作用的图解,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A物质是_________;D物质消耗的场所是________。
    (2)人体不能进行___________(填序号)过程。
    (3)利用酵母菌酿酒时,其产生CO2的场所是_________,图中__________(填字母)代表酒精。
    (4)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等量的CO2时,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的葡萄糖消耗之比是______。
    【答案】(1)①. 丙酮酸(C3H4O3) ②. 线粒体内膜
    (2)② (3)①.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 ②. E (4)3:1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是呼吸作用图解,其中①表示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④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③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②表示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其中A表示丙酮酸,B表示二氧化碳,C表示还原氢,D表示氧气,E表示酒精。
    【小问1详解】
    ①表示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因此A表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会产生的丙酮酸(C3H4O3),产生场所是细胞质基质。D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中氧气与还原氢结合的物质,因此D是氧气,消耗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
    【小问2详解】
    人体细胞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不是酒精和二氧化碳,因此人体不能进行②过程。
    【小问3详解】
    酵母菌酿酒过程中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二氧化碳(场所为线粒体基质),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二氧化碳(场所为细胞质基质)。②表示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B表示二氧化碳,E表示酒精。
    【小问4详解】
    有氧呼吸消耗1ml产生6ml的二氧化碳,无氧呼吸消耗1ml产生2ml的二氧化碳,假定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都是Aml,因此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为1/6Aml,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为1/2Aml,因此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的葡萄糖消耗之比是3:1。
    34. 图是绿色植物叶肉细胞光合作用过程的部分图解,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未表示出的是光合作用的__________阶段,其场所在______________。
    (2)图示中B表示的过程是__________,该过程中能量的变化为_____________。
    (3)如果用含18O的H2O浇灌该植物,则一段时间后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在③中检测到18O,原因是________。
    【答案】(1)①. 光反应 ②. 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
    (2)①. C3的还原 ②. ATP和NADP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变成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3)①. 能 ②. H218O的水参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生产含有C18O2,二氧化碳参与暗反应过程,进而生成含有18O的有机物
    【分析】题图分析,图示为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所进行的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其中①代C3,②表示C5,③表示(CH2O)有机物,④表示NADPH,⑤表示ADP和Pi,⑥表示ATP。
    【小问1详解】
    图中表示的是光合作为的暗反应阶段,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图中未表示出的是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光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
    【小问2详解】
    图示中A表示二氧化碳的固定过程,B表示的是C3的还原过程,该过程将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PH消耗掉,进而产生了有机物,即该过程中发生的能量变化是ATP和NADP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变成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小问3详解】
    如果用含18O的H2O浇灌该植物,则水会参与到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生产含有18O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参与暗反应过程,进而生成含有18O的有机物,即经过一段时间后能在③,即有机物中检测到18O。
    35. 如图表示某高等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相关图像。图I表示在分裂过程中某种结构的变化,图Ⅱ表示分裂过程中一个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图Ⅲ表示部分细胞的分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I中A→B表示_________过程;B→C的变化过程发生于图Ⅲ中的__________(“甲”“乙”或“丙”)细胞时期。
    (2)图中①时期细胞核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之比为__________;②时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增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3)如果图Ⅲ中的甲、乙、丙细胞来自同一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不同时期,则其发生的前后顺序为________。该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与高等植物细胞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有丝分裂的________时期。
    【答案】(1)①. DNA的复制 ②. 丙
    (2)①. 2∶1 ②. 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子染色体
    (3)①. 丙、甲、乙 ②. 末期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图I中A→B表示DNA的复制过程;B→C发生染色质到染色体的变化,该变化过程发生于有丝分裂前期,图Ⅲ中的丙开始出现纺锤体,处于有丝分裂前期,故B→C的变化过程发生于图Ⅲ中的丙细胞时期。
    【小问2详解】
    图中①时期细胞核DNA进行复制,此时着丝粒未分裂,故细胞核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之比为2∶1;②时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增倍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子染色体。
    【小问3详解】
    分析图中甲乙丙的染色体行为变化,可以判断其分别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有丝分裂后期和有丝分裂前期,其发生的前后顺序为丙、甲、乙;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的主要区别体现在有丝分裂末期:植物细胞在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细胞板逐渐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将细胞一分为二,而动物细胞细胞膜从中部凹陷,缢裂成为两个子细胞。组别 步骤



    1
    2%蔗糖溶液2mL
    2%蔗糖溶液2mL
    2%蔗糖溶液2mL
    2
    蒸馏水1mL
    蔗糖酶溶液mL
    唾液淀粉酶溶液1mL
    3
    37℃恒温水浴,保温10mi
    4
    加入1mL
    5
    50℃~65℃温水中加热2min
    结果
    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
    温度(℃)
    5
    10
    15
    20
    25
    30
    35
    光照下释放O2(mg/h)
    1.25
    2.00
    2.45
    3.5
    4.00
    3.75
    3.25
    黑暗中吸收O2(mg/h)
    0.75
    1.00
    1.25
    1.75
    2.50
    3.25
    3.75

    相关试卷

    云南省昭通市第一中学教研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生物(B卷)试题:

    这是一份云南省昭通市第一中学教研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生物(B卷)试题,文件包含云南省昭通市第一中学教研联盟2024_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生物B卷试题docx、参考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云南省昭通市第一中学教研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生物(B卷) 试题:

    这是一份云南省昭通市第一中学教研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生物(B卷) 试题,文件包含云南省昭通市第一中学教研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生物B卷试题pdf、参考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云南省昭通市第一中学教研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生物(B卷)试题:

    这是一份云南省昭通市第一中学教研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生物(B卷)试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35~7, 现有三种反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