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省联考)2024年1月高三年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地理(江西版)试卷(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九省联考)2024年1月高三年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地理(江西版)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九省联考2024年1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地理试题江西版Word版含解析docx、九省联考2024年1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地理试题江西版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本试卷共6页,共100分。考试时长75分钟。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早期,巴西鱼鳔(鱼身体的一部分)产业集中分布于P州沿海地区(如图),大量鱼鳔出口欧美及中国等地。近年来,由于捕捞成本的提高,当地鱼鳔产业发展面临挑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早期巴西鱼鳔产业集中于P州,主要是由于该州( )
A 沿岸寒暖流交汇,鱼类丰富B. 地处河口,原料供应充足
C. 海洋运输业发达,外运便利D. 技术先进,产品质量可靠
2. 推测近年来该地捕捞成本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
A. 近海渔业资源减少B. 远洋环境污染加剧
C. 捕捞技术水平提升D. 产品消费市场萎缩
【答案】1. B 2. A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巴西鱼鳔(鱼身体的一部分)产业集中分布于P州沿海地区,主要是由于该州地处亚马孙河口,入海河流带来大量营养盐类,鱼类饵料丰富,形成渔场,原料供应充足,B正确;P州沿海地区受南赤道暖流影响,非寒暖流交汇处,A错误;鱼鳔产业属于原料导向型工业,多建在原料产地附近,交通条件和技术水平不是鱼鳔产业布局的最主要区位因素,CD错误。故选B。
【2题详解】
由材料“大量鱼鳔出口欧美及中国等地”可推知,近年来,该地捕捞成本提高的主要原因是鱼鳔产品市场需求量大,当地居民过度捕鱼导致当地近海渔业资源减少,A正确,D错误;海洋渔业资源主要集中在沿海大陆架海域,远洋环境污染加剧对巴西鱼鳔产业影响不大,B错误;捕捞技术水平提升,可增加捕捞产量,捕捞成本会降低,C错误。故选A。
【点睛】渔业资源丰富条件:海洋渔业资源主要集中在沿海大陆架海域,这里阳光充足,生物光合作用强,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繁盛,鱼类的饵料丰富;温带海区季节变化显著,冬季表层海水和底部海水发生交换,上泛的海水含有丰富的营养盐类,有利于浮游生物繁殖;另外寒暖流交汇和冷海水上泛处,饵料也很丰富。
暑假,大学生小东回到家乡小镇参加社会实践。经过几小时的简单培训后,小东顺利走上工厂的流水线。在与工友的交流中,小东得知他们基本来自工厂周边村镇,家中部分耕地因家人外出务工而撂荒。此次经历让小东立志毕业后回乡扎根沃土,耕耘未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推测小东参加社会实践的工厂最可能是( )
A. 时装厂B. 仪表厂C. 电子装配厂D. 金属冶炼厂
4. 该工厂招收周边村镇劳动力作为员工,主要是为了( )
A. 降低用工成本B. 防止技术外溢
C. 方便信息交流D. 节省培训投入
5. 工厂员工家中出现部分耕地撂荒,反映了该地( )
A. 耕地质量下降B. 居住环境恶化
C. 农业机械使用少D. 务农比较收益低
【答案】3. C 4. A 5. D
【解析】
【分析】
【3题详解】
时装厂、仪表厂为技术密集型产业,对技术要求较高,经过几小时简单培训不能满足生产需求,AB错误;电子装配厂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对技术的要求较低,经过几个小时的简单培训就可以满足生产需求,可以上岗,C正确;金属冶炼厂生产环境对安全要求较高,不能只是简单经过几小时的培训就上岗,D错误。所以选C。
【4题详解】
该工厂招收周边村镇劳动力作为员工,主要是为了降低用工成本,A正确;该工厂不属于技术指向型产业,对劳动力技术水平要求不高,招收周边村镇劳动力作为员工不是防止技术外溢,B错误;信息交流、节省培训投入不是主要目的,C、D错误。所以选A。
【5题详解】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该地区农民纷纷进城务工,导致耕地大面积撂荒,说明该地务农比较收益低,D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耕地质量下降,故A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居住环境恶化,故B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农业机械使用少,故C错误。所以选D。
【点睛】耕地撂荒的原因:1、农业生产效益低,农业生产效益低是导致耕地撂荒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农业生产成本高、收益低,很多农民对农业生产失去了信心。此外,一些地区的自然条件恶劣,土地贫瘠,种植难度大,也导致了耕地撂荒现象的出现。2、农村劳动力流失,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导致农村地区劳动力短缺。许多留守老人和儿童无法承担起耕种土地的重担,使得一些土地不得不被撂荒。3、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也是导致耕地撂荒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些地区的农业产业结构单一,缺乏多元化和特色化,使得农民的收益无法得到有效提高,从而影响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4、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也是导致耕地撂荒的原因之一。由于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一些土地无法得到有效的流转和利用,使得土地资源浪费,从而导致耕地撂荒现象的出现。
中纬度天气系统的移动方向会受高空西风环流的影响。下图示意亚洲局部地区某年11月7日20时至8日20时期间不同时刻的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单位:hPa)。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按图示天气系统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依次是( )
A. 甲乙丙B. 丙乙甲C. 乙甲丙D. 丙甲乙
7. 丙图中锋面( )
A. ①为暖锋,②为冷锋B. ①为冷锋,②为暖锋
C. ①②均为暖锋D. ①②均为冷锋
8. 图示天气系统过境时,M地出现的天气现象最可能是( )
A. 气温升高,经历降雪B. 气温升高,经历降雨
C. 气温降低,经历降雪D. 气温降低,经历降雨
【答案】6. C 7. D 8. C
【解析】
【6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天气系统的移动受高空西风环流的影响,该天气系统应逐渐向东移动,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低压中心的位置由西至东依次为乙、甲、丙,所以天气系统出现的先后顺序为乙甲丙,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
【7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气旋水平方向气流为逆时针辐合,①位于低压中心的左侧,为北侧的冷气团主动接近南侧的暖气团,为冷锋;②受高空西风环流影响,且结合图中锋线和等压线可知,②处气流表现为西北吹向东南,为冷锋,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
【8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M地经历冷锋过境,气温降低,并可能有雨雪天气,该地纬度位置较高,此时为11月份,气温较低,应为降雪,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
【点睛】温带气旋,又称为“温带低气压”或“锋面气旋”,是活跃在温带中高纬度地区的一种近似椭圆型的斜压性气旋。温带气旋活动时常伴有冷空气的侵袭,降温、风沙、雪、霜冻、大风和暴雨等天气现象随之而来。从结构上讲,温带气旋是一种冷心系统,即温带气旋的中心气压低于四周,且具有冷中心性质。从尺度上讲,温带气旋的尺度一般较热带气旋大,直径从几百公里到3000公里不等,平均直径为1000公里。
M国J啤酒厂地处河畔,曾是当地啤酒消费的主要来源。1985年,具有百年历史的了啤酒厂倒闭。2002年,J啤酒厂原址地块出售,开发商保留原厂房风貌,将其改建为高端酒店,并引进该国知名烹饪学院,以及众多知名企业的办事处。为增进交流,该社区内没有规划街道,公园和广场比比皆是。目前,这里集聚了一批独立餐厅、时尚画廊等,日渐成为充满活力的新社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J啤酒厂的倒闭直接造成当地( )
A. 失业人口增加B. 河流污染加剧C. 产业结构优化D. 啤酒价格暴涨
10. 开发商引入烹饪学院等知名企业,主要是为了( )
A. 延续工业文化B. 提高人流量C. 改善生活环境D. 延长产业链
11. 中国工业遗迹更新改造可借鉴上述案例中( )
①区位的选择 ②文化的传承 ③相同行业的引入 ④空间组织的优化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
【答案】9. A 10. D 11. D
【解析】
【9题详解】
啤酒厂倒闭,直接造成当地失业人口增加,A正确;啤酒厂倒闭,会减少对河流的污染,B错误;啤酒厂倒闭,短期内会造成当地产业结构恶化,C错误;啤酒厂倒闭,会造成啤酒供给减少,价格上涨,但不一定会暴涨,D错误。故选A。
【10题详解】
烹饪学院不属于当地工业文化,A错误;引入开发商引入烹饪学院等知名企业,对人流的吸引作用较弱,且高档酒店主要消费群体为高端消费者,对人流量的需求量较小,B错误,烹饪学院主要服务于高端酒店,对于普通群众的生活环境、质量改善作用不大,C错误;开发商引入烹饪学院等知名企业,以及众多知名企业的办事处,能够使得该酒店向上下游产业链发展,延长产业链,D正确。故选D。
【11题详解】
工业遗迹的区位的固定的,①错误;中国工业遗迹更新改造可借鉴上述案例中的文化的传承,②正确;相同行业引入,会出现同质化竞争,不利于区域发展,③错误;应当优化空间组织,提高区域空间利用率,促进区域发展,④正确。故选D。
【点睛】工业遗产具体指凡为工业活动所造建筑与结构、此类建筑与结构中所含工艺和工具以及这类建筑与结构所处城镇与景观、以及其所有其他物质和非物质表现,均具备至关重要的意义……工业遗产包括具有历史、技术、社会、建筑或科学价值的工业文化遗迹,包括建筑和机械,厂房,生产作坊和工厂矿场以及加工提炼遗址,仓库货栈,生产、转换和使用的场所,交通运输及其基础设施以及用于住所、宗教崇拜或教育等和工业相关的社会活动场所。
地理研究小组前往东北平原某地开展黑土调查,发现:在典型沉积剖面中,底部是风成黄土(形成于距今约2.50~1.20万年),中上部为黑土。下图示意该地地形及一处沉积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与距今约1.18~0.56万年相比,距今约2.50~1.20万年该地( )
A. 气候湿润,植被繁茂B. 气候干旱,植被稀疏
C. 气候湿润,岩石风化强烈D. 气候干旱,岩石风化缓慢
13. 根据剖面结构和黑土形成年代,推知该剖面的位置最可能是( )
A. 甲处B. 乙处C. 丙处D. 丁处
【答案】12. B 13. C
【解析】
【分析】
【12题详解】
阅读图文材料可知,该沉积剖面位于东北平原某地,底部是距今约2.50~1.20万年的风成黄土,即风力沉积显著,说明当时气候干旱,植被稀疏;中上部为距今约1.18~0.56万年的黑土,说明该时期气候温暖湿润,植被发育,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高。综上可知,与距今约1.18~0.56万年相比,距今约2.50~1.20万年该地气候干旱,植被稀疏,B正确,AC错误;气候干旱的时期,岩石物理风化显著,D错误。故选B。
【13题详解】
根据剖面结构和黑土形成年代可知,该沉积剖面上部为黑土,土层较厚,形成于距今约1.18~0.56万年。结合所学东北地区相关知识可知,东北地区黑土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的东部和北部、三江平原西部。读左图可知,丙处地势低平,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易形成土层深厚,肥力高的黑土,C正确;甲地位于山顶,乙、丁两地位于山坡,地势起伏较大,水土流失较严重,难以形成土层深厚的黑土层,ABD错误。故选C。
【点睛】东北地区的黑土地是世界主要黑土分布区之一,其特点是土层深厚,土壤颜色较黑、肥力高,非常适合植物生长。黑土成因: 夏季温暖湿润,草类生长茂盛;冬季寒冷,微生物活动较弱,土壤中有机质分解慢,积累较多。
天山北坡从海拔5000多米的山地延伸到不足200米的准噶尔盆地腹地,主要土地覆盖类型为草地、裸地和耕地。下图示意2011~2018年该区域降水量、融雪量和灌溉量(均用平铺到整个区域上的水层厚度表示)的逐月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图中折线①②③依次代表的是( )
A. 降水量、融雪量、灌溉量B. 灌溉量、降水量、融雪量
C. 融雪量、灌溉量、降水量D. 降水量、灌溉量、融雪量
15. 若地下水的补给仅考虑降水和融雪的影响,该区域年内地下水位存在一个峰值,则该峰值大致出现在每年( )
A. 1~2月B. 4~5月C. 7~8月D. 10~11月
16. 受农业用水影响,该区域地下水位逐年下降。推测2011~2018年该区域地下水位平均每年可能下降( )
A. 5毫米B. 10毫米C. 25毫米D. 50毫米
【答案】14. D 15. B 16. B
【解析】
【14题详解】
准噶尔盆地农作物春种秋收,冬季气温低,农田休耕,灌溉量为0 ,②11月至次年3月为0,对应灌溉量;1月气温低,积雪不融化,因此③对应融雪量;天山北坡一年四季均有降水,但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对应①为降水量。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5题详解】
根据上题可知,图中折线①为降水量,③为融雪量。读图可知,4-5月融雪量+降水量的总值达一年最大,地下水的补给量最多,因此若地下水的补给仅考虑降水和融雪的影响,该区域年内地下水位存在一个峰值,则该峰值大致出现在每年4-5月,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6题详解】
②为灌溉量折线。读图可知,11-次年3月灌溉量为0,4-10月每月灌溉量对应的水层厚度加起来大约为10mm,因此受农业用水影响,2011~2018年该区域地下水位平均每年可能下降10mm,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西北地区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冬冷夏热,降水稀少。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区域人口以少数民族为主。受盛行风和地形的影响,该区域降水时空分异明显。人们前往该区域考察,需要防范雪崩等多种自然灾害。
(1)说明甲乙两地降水特征的异同。
(2)从地形角度解释该区域雪崩多发的现象。
(3)列举2项甲地及其周边地区适宜发展的产业,并说明理由。
【答案】(1)
异:乙地相对于甲地,更位于上游,受西南季风影响较弱,降水量较少(或甲地降水量较大);乙地位于河谷,受山谷风影响更大,多夜雨;甲地地处山坡,白昼降水更多。
同:都由西南季风携带水汽深入,遇到地形阻挡抬升,多地形雨,年降水量较大;且降水季节变化大,夏季降水多;都受山谷风影响,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
(2)海拔高,山顶附近积雪规模大;地形陡峻,坡度大,落差大,给雪崩提供充足能量;地形复杂,地表破碎,能发生雪崩的空间大。
(3)产业1:旅游业。理由:山地垂直差异大,景观多样;少数民族众多,文化风情独特;旅游业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小。
产业2:农(林)产品开发(深加工)。理由:山高谷深,环境多样,特色农(林)产品丰富;远离环境污染,产品品质优,广受市场欢迎;能助力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
【解析】
【分析】本题以某区域等高线图为材料,涉及影响降水的因素、雪崩形成原因以及区域发展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区域位于我国青藏高原东南部,该地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降水较少,所以甲乙两地都是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年降水量较多,降水的季节变化较大。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乙地相较甲地,更位于河流上游,受西南季风的影响较弱,降水量较少;甲地相较乙地,位于河流下游,受西南季风的影响较大,降水量较多;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乙地位于河谷地区,受山谷风的影响,夜间多上升气流,降水较多,夜雨率较高;甲地位于山坡,白天降水量较多,夜雨较少。
【小问2详解】
雪崩可从积雪保存和积雪滑落等角度进行分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图中海拔较高的山地较多,气温较低,积雪量较大,为雪崩提供了物质基础;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等高线密集,坡度较大,落差较大,积雪不稳定,为雪崩提供了充足的动能,易滑塌;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等高线密集,地势起伏较大,地形破碎,能够发生雪崩的范围较大。
【小问3详解】
本小题主要根据当地地理环境从三大产业的角度进行分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地等高线较密集,山顶坡度较缓,地势起伏较大,以山地为主,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显著,特色农产品较多;该地人口较少,人类活动较少,环境质量较好,农产品品质较高,适宜发展农林产品深加工产业,能够助力少数民族脱贫致富。该地山高谷深,有雪山、深谷等地貌,自然风光秀丽;少数民族聚居地,地域文化独特;发展旅游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适宜发展旅游业等。
点睛】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大型油田位于黄河入海口附近,是产能和用能大户,园区内建有大型的“源网荷储”系统(如图),配合该系统,油田还将内部电网与公共电网相连,考虑市场电价和园区发电成本,实时调配电能。
(1)分析该油田发展光伏和风力发电的有利自然条件。
(2)简述与仅采用火力发电相比,该油田综合利用多种能源发电的益处。
(3)说明“源网荷储”系统接入公共电网对该油田生产的有利影响。
【答案】(1)位于黄河入海口,可用于建设光伏电厂和风力电厂的土地面积广阔;位于东部季风区,风力较大;春秋季降水较少,以晴朗天气为主,太阳能辐射量较大。
(2)综合利用多种能源发电,能够减少火力发电的需求量,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保障了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优化了能源消费结构,降低了用能成本;支撑了新能源规模化消纳,实现了绿色低碳发展。
(3)能够对油田电网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加强全过程一体化建设;能够将多余的电力卖给公共电网,提高收益;能够在用电高峰时从公共电网购入电力,保障生产生活等。
【解析】
【分析】本题以某大型油田“源网荷储”系统为材料,涉及工业区位因素、能源综合利用以及能源安全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光伏发电主要考虑太阳辐射能,风力发电主要考虑风力大小,此外,两者均占地面积较大。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地位于黄河入海口出,以滩涂地貌为主,可用于建设光伏发电厂和风力发电厂的土地面积广阔,地价较低;该地位于山东半岛,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冬春季靠近冬季风风源地,风力较大,风能资源丰富;该地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春秋季降水较少,以晴朗天气为主,太阳能资源丰富,适宜发展光伏发电。
【小问2详解】
火力发电方式单一,且产生大气污染和碳排放。综合利用多种能源发电,能够增加新能源电力的供应,减少对火力发电的需求,能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减少碳排放量;能够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消费结构新能源占比,新能源的成本较低,能够降低用电成本;新能源发电能够提供充足的电力,保障了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等;能够支持电力系统的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新能源产业规模的增长,能够促进区域绿色低碳发展等。
【小问3详解】
本小题可结合系统示意图进行分析。充分利用企业现有的数据资源,融合源网荷储系统运行、电力交易等能源资源数据,实现源网荷储电力能源生产、运行调节和运行分析,加强策略生成、响应分析、执行评价、市场交易等全过程一体化管理;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电流有内部电网流向公共电网,说明发电量出现余值时,可以将多余电量卖入公共电网,能够提高当地电网的收益;电流有从公共电网流向内部电网的,说明当地出现用电高峰,内部电网发电量不足以满足生产生活需求时,可以从公共电网购入电力,保障生产生活需求。
【点睛】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水生植物是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包括沉水植物、挺水植物等。邛海地处中国西南地区,是周边城市的饮用水源地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区。下图示意夏季邛海水生植物的分布。冬季,该湖水生植物分布范围比夏季小,且多集中于河口处。1998年流域暴雨导致邛海水生植物减少,分布水深变浅、范围缩小,沉水植物分布范围缩小尤为明显。为此,当地着力改善水生植物生境,维护邛海环境安全。
(1)根据水生植物的分布,推测邛海湖盆边缘的坡度特征,并说明理由。
(2)分析冬季邛海水生植物分布范围小的原因。
(3)说明1998年流域暴雨对邛海沉水植物生长的不利影响。
(4)阐述改善水生植物生境对维护邛海环境安全的意义。
【答案】(1)湖盆北侧坡度最小(缓),南侧较缓,东西两侧坡度最大(陡)。理由:湖岸坡度越小,肥沃淤泥沉积越多,营养物质拦截越多,生存空间越大,水生植物越多;北岸水生植物最多,南岸其次,东西两岸最少。
(2)冬季水温较低,热量条件无法满足部分水生植物生长需求;水温低,藻类发育少、养分循环弱;冬季河流径流量小,带来的营养物成少;冬季降水少,湖泊水位下降,生存空间减小。
(3)暴雨导致流域内水土流失加剧,邛海淤积加重,水深变浅,沉水植物生存空间大幅缩小;邛海含沙量增大,水体变混浊,水下光照条件变差,沉水植物光合作用减弱;淤泥及生物残骸释放有毒有害物质,影响沉水植物生存;富营养化加剧,藻类快逮繁殖并死亡,分解作用消耗大量溶解氧,不利于沉水植物呼吸作用;沉水植物在与挺水植物的种问竞争中处于劣势,逐渐被挺水植物取代。
(4)避免水生植物大量死亡,分解耗氧,保持邛海适宜的溶解氧含量;维持邛海水生生态系统,为动物提供栖息地,保持生物多样性;避免水质快速恶化,保证饮用水源地的供水安全;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维持良好的环境景现。
【解析】
【分析】本题以邛海为材料,涉及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以及环境安全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证、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湖岸坡度较小,以沉积作用为主,沉积物较多,大量淤泥淤积,拦蓄大量的营养物质,肥力较高,且湖岸地区水深较浅,适宜水生生物生存的空间较大;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北岸水生植物最多,南岸其次,东西两岸的水生植物最少,所以湖盆北岸坡度最小,南侧较缓,东西两侧的坡度较大。
【小问2详解】
冬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该地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少,水温较低,热量条件无法满足水生植物生长需求;水温较低,藻类等浮游植物生长较少,养分的循环较慢;冬季降水较少,河流径流量较小,带来的营养物质较少,不适宜水生植物生长;冬季降水较少,河流径流量较小,补给湖泊水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水生生物生存空间减小。
【小问3详解】
1998年流域暴雨导致流域内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加,大量泥沙进入邛海,邛海淤积加重,湖泊水位变浅,沉水植物的生长空间减小;河流携带大量泥沙进入邛海,导致邛海水体含沙量增加,水体变得浑浊,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水下光照条件变差,沉水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弱,不利于沉水植物的生长;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增强,导致藻类大量繁殖,藻类死亡之后分解消耗大量的溶解氧,水中溶解氧减少,利于沉水植物的呼吸作用,导致沉水植物死亡;沉水植物与挺水植物等种间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导致沉水植物大幅减少,生存空间被挺水植物取代。
【小问4详解】
避免水生动植物的大量死亡,减少水中溶解氧的消耗,保持邛海溶解氧的含量,提高沉水植物活性;加强流域水污染的治理和水土流失的防止,提高水质,保障水质,保障饮用水源地供水的安全;维护邛海流域的水生生态环境,保护动植物栖息地,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域环境景观,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维护良好的风景景观。
【点睛】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九省联考)2024年1月高三年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地理(安徽版)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九省联考2024年1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地理试题安徽版Word版含解析docx、九省联考2024年1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地理试题安徽版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1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适应性测试(九省联考)地理试题(适用地区:黑龙江、吉林)(Word版附答案),共9页。
这是一份2024年1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适应性测试(九省联考)文综地理试题(适用地区:河南)(Word版附解析),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