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烛之武退秦师》名师教案1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烛之武退秦师》名师教案1第1页
    《烛之武退秦师》名师教案1第2页
    《烛之武退秦师》名师教案1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语文必修一4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一4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设计,共7页。
    教学设计者基本信息
    姓名
    学校
    学科
    语文
    联系电话及
    邮箱
    教学设计基本信息
    课题
    烛之武退秦师
    年级
    高一
    模块
    必修二
    教科书版本
    人民教育出版社
    学习主题
    课内文言文学习
    1.整体设计思路
    2.目标设计
    1、把握文章的叙事脉络,分析烛之武的说辩艺术及其具备如此高超说辩艺术的深层原因。
    2、分析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汲取古人智慧,潜移默化的渗透“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3.学习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及结构分析:
    《烛之武退秦师》是人教版必修一第二单元中的第一篇文言文。人教版必修一第二单元的三篇课文均属于古代叙事散文,写人记事生动形象。
    《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语言浅显,内容生动有趣,情节波澜起伏,篇幅较短。本文的学习,除了实现学生“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之外,重点放在了引领学生分析烛之武高超的说辩艺术及原因,进而掌握烛之武的人物形象上。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更好的促成语言建构与运用,获得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品质的提升,并通过文本的深入解读,实现文化的传承与理解的核心素养。
    课时安排:1、熟读课文,疏通文意,以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的方式完成本文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文言现象的学习,并了解《左传》的基本常识。(第一课时)
    2、分析烛之武的说辩艺术及其具备原因,进而分析烛之武的人物形象。(第二课时)本节课为第二课时,重在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的核心素养的培养。
    教学重点:分析烛之武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1、分析烛之武高超的说辩艺术。
    2、分析烛之武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
    4.学情分析
    基础点
    1、初中三年,学生初步打下了一定的文言文基础。
    2、我校虽属山后学校,但我所教班级学生层次相对较好。经过日常教学的激发、引导,学生基本具备了一定主动表达、思辨的能力。
    障碍点
    1、经开学问卷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有一定的畏难情绪,普遍认为文言文枯燥难懂,缺乏现实意义。
    2、《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繁多、叙事详备、人物形象丰富多元,学生深入理解、领悟起来仍有一定困难。
    突破点
    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交流互助的形式打破文言学习的枯燥感,实现文言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第一课时)
    2、通过教师设问、逐步引领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领学生实现对文本的深入探究。
    3、在文言文教学中,努力寻找文本与学生情感态度的生发点,让学生能够真正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
    5.教与学的过程设计
    步骤1
    阅读文本,整体感知(朗读 温故)
    导入,齐读课文。
    设计意图:
    诵读,是文言文学习的金钥匙。反复诵读,强化学生对诵读重要性的认知,也是对文本的一个有效回顾,为本节课后续的分析做好铺垫。
    步骤2
    以文章题目为切入点,走进故事。围绕“退”字,重点分析烛之武是如何“退”秦师的,以及烛之武高超说辩能力背后的。
    1.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题目之中哪一个字最为关键?
    2.烛之武退秦师时,郑国面临何种处境?(晋侯、秦伯围郑)
    3.如此危急形势下,烛之武是如何“退”秦师的?结果如何?请阅读第三段,思考并运用原文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⑴若亡郑,会给秦国带来哪些利或害?
    ⑵若舍郑,对秦国又有何影响?
    ⑶对秦国而言,晋国是敌还是友?
    明确——亡郑之弊:
    ①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舍郑之利: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敌友之辨:
    ①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②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结果:秦伯悦,与郑人盟;晋国撤兵回国。
    4.烛之武为何能够具备如此高超的说辩才能?
    补充链接:我们身边的“烛之武”——中国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傅莹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后,我与学生进行过交流,学生最感兴趣的是“烛之武是如何说服秦伯的”的问题。从学生有疑处出发,解决学生真正想知道的问题,是我一直努力的教学目标。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设计了三个大问题。
    问题一重在引领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理清叙事脉络,感受《左传》“工于记事”的特点。
    问题二的设计目的在于训练学生提取信息能力,为即将展开的重点分析部分创设情境,让学生于情境中更好的还原走进文本。此部分会补充链接《孙子兵法》中“十而围之,五而攻之,倍而分之”的文化知识,让学生充分认识到郑国当时的危急形势,加深学生对烛之武说辩艺术的钦佩之情,并为步骤三中分析烛之武形象做好铺垫。
    问题三是本课难点所在。这个问题对于我的学生来讲有一定的难度。如果直接这样抛给学生,会让学生感觉无从下手。因此,在此问题下,又设计了三个子问题,以便为学生的深入理解搭设台阶。
    三个子问题的设计希望能达成以读促思、文本自足,用问题为学生搭设台阶,激发兴趣,逐层深入的效果。设计意图是希望学生在思考交流完成三个子问题的过程中训练自己的语言运用和思辨能力:通过诵读、准确提取信息、熟练翻译文言语句的方式,理清烛之武的说辩技巧:高明的心理战术、知己知彼的以利相诱和精彩的外交辞令。最终,秦国与郑国结盟,晋国退兵,烛之武“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解救郑国于危难之中。
    问题四的设计一方面是为了引导学生不要只停留在烛之武高超说辩艺术的表面,而是能训练深入探究问题背后深层原因的思辨能力,明确说辩艺术的背后体现出的是烛之武深厚积淀、厚积薄发的大智慧;另一方面是为接下来烛之武人物形象的分析起到一个过渡、衔接的作用。
    在此环节,寻找学生情感生发点,链接补充中国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傅莹的相关资料与文章,让学生感受身边“烛之武”的魅力,发掘文言作品的现实意义。
    步骤3
    以故事为依托,走进人物。引领学生感知烛之武“大义、大勇、大智”的精神品质。 烛之武的“大智慧”让我们赞叹、倾慕。请借鉴刚刚分析烛之武“大智”品质的分析思辨方法,再次品读课文2、3段,找一找烛之武还有哪些品质触动了你?
    请以文本为依托,以“烛之武,我欣赏你┄┄”或“烛之武,我佩服你┄┄”的句式为开头,说一说你心目中的烛之武。
    补充链接:1.在冯梦龙的历史小说《东周列国志》中,烛之武的名字被写作烛武。小说中他是考城人,是三朝老臣,但始终得不到升官,在郑国一直担任“圉政”(养马的长官),大概相当于《西游记》里所说的“弼马温”吧。被举荐使秦时,已年过七十,“须眉尽白,伛偻其身,蹒跚其步”。
    2.古城墙一般高二十米左右,至少相当于今天的五层楼高。
    设计意图:
    “借助语言文字,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热爱中华文化的感情,提高道德修养,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这一环节设计的主要意图。
    通过引入傅莹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烛之武的形象并非那么遥远,情感触发点逐渐生成;补充《东周列国志》中的链接材料,是为学生更加全方位了解人物形象搭设台阶,帮助感受烛之武“大义”和“大勇”性格魅力;同时,该环节没有直接让学生总结烛之武的性格特点,而是选用了加入自我理解的口头表达的形式,是为了更好的训练学生使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于训练学生思辨能力的同时,实现学生语言的建构与运用。
    步骤4
    以设问引领为要法,师生互动,进一步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
    (一)必做作业:
    根据课上对烛之武人物形象的分析,以“烛之武,谢谢你教会了我”的句式为开头,写一写烛之武所带给你的触动和启发,不少于200字。
    (二)选做作业:
    请结合课本P17第三题,思考:秦师退兵是烛之武一人之力所致吗?有人说,即使当时烛之武没有去说服秦伯,秦军也会退兵。你怎么看?
    设计意图:
    作业分为了必做作业和选做作业,是为了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更多的选择空间。 必做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通过激发学生通过文本联系自身的反思、表达,于语言运用的基础上,潜移默化地渗透“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选做部分更多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加强程度较好的学生思辨能力的训练,希望能够借此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独创性。
    板书设计
    烛之武退秦师
    大智 大勇 大义
    6.教学设计特色分析
    个人风格分析:本人喜欢并擅长朗诵,教学激情饱满,善于创设营造氛围,故而课堂的设计中特别重视了反复的诵读,从开始时的全文齐读,到讲解重难点时的揣摩人物意图、读出人物语气等环节的设计,到人物形象分析时让学生用一个句式的方式阐述对烛之武的看法,都较好的体现了个人风格。
    7.实践反思
    1.生成性成果:我一直认为,教学设计最终是要为课堂和学生服务的。在按照教学设计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我曾一度纠结于是将烛之武的说辩艺术作为文本解读的重点,还是以分析烛之武高超的说辩艺术为抓手,让学生逐层深入的感悟烛之武血肉丰富的人物形象。通过对学生的了解,加之我个人的情感生发点,我最终选择了将深入探究烛之武的人物形象作为我授课的终极目标。在授课的过程中,我加入了很多现实中的事例,用学生耳熟能详的现代语言将烛之武代入学生的生活,切实让学生有所触动,有所思考,有所提升。
    2.具体问题及改进措施:原计划定于第二课时完成的目标,由于学生在品读烛之武“大义”的品格特点时遇到了一定的障碍,所以通过结合文本阅读、补充链接知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烛之武性格品质上多花了一些时间,最终三个课时完成了所有内容。以后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与教学目标的实现上还需做更科学的规划。
    附:学生学习资源
    资料卡片:
    1.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在这之前,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一是晋文公重耳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而告终。郑国感觉形式不妙,马上派人出使晋国,与晋结好。
    2.十三经(十三部儒家经典):《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周易》《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
    3.傅莹,蒙古族,内蒙古通辽人;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毕业,英国肯特大学国际关系硕士研究生。曾任中国驻菲律宾、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大使,是中国第一位少数民族女大使、驻大国女大使。以善于沟通著。2013年3月4日任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发言人。2015年3月4日任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新闻发言人。2016年3月4日任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发言人。现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
    微信分享文章《霸气英文舌战群儒,怼不到你算我输!被这位真〃女神实力圈粉!》

    相关教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一4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一4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检查预习,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逐段精读,总结全文,分析人物形象,课堂练习,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必修1高一语文:《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必修1高一语文:《烛之武退秦师》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作家,史书体例,背景介绍,整体感知,深入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