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二节 城镇与乡村公开课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二节 城镇与乡村公开课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设计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通过阅读图像、观看视频或实地考察等,描述城镇与乡村的景观特征及其变化。
【教学目标】
1.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城镇和乡村景观的不同点。(区域认知)
2.能够分析城乡分布与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等方面的联系,理解其相互影响的关系。(综合思维)
3.能够辩证看待人文现象和增强特色城乡景观的保护意识。(人地协调观)
4.通过对城乡知识的学习,了解家乡景观,加深对家乡的认识。(地理实践力)
【教学重点】①对比总结城镇景观与乡村景观的不同点。 ② 分析城乡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分析城乡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方法】
读图指导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准备相关图文资料和视频
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说一说你印象中的乡村和城镇景观。
生:各抒己见。
【设计意图】谈谈对乡村和城镇景观的理解可以调查学生对于两者的看法,了解学情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新课讲授
师:乡村人口较少,人们主要从事耕种、放牧、捕鱼等农业生产活动。城镇人口相对较多,人们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方面的工作。
师:乡村和城镇因生产生活方式的不同,呈现不同的景观特征。
活动:联系实际并结合教材,了解乡村与城镇的景观特征的差异,完成表格。
生:读材料和文字完成表格。
师:在房屋建筑方面,乡村房屋密度小且低矮,一般都是独门独院,建筑风格基本一致;高楼众多,建筑密度比较大,建筑风格多样。在道路交通方面,乡村交通线路狭窄、稀少;城镇道路纵横交错,有的甚至呈现网格状、立体化。在公共服务方面,乡村商业和公共服务设施较少;城镇餐馆、商店等商业服务设施和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齐全。在自然环境方面,村落周围常有农田、果林、池塘等;原有自然环境大部分已被改造。城镇一般建有各类绿地,供人们亲近自然。
【设计意图】通过完成表格熟悉乡村和城镇的差别,也能锻炼学生阅读能力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师:能够形成城镇的地方都有哪些特征?请结合课本思与学以及图进行思考。
生:思考并回答。
师:从社会经济条件看,城镇人口规模大,占地面积大,运输需求大。从自然条件看,具备水源充足、地形平坦、交通便利等条件的村落,容易发展为城镇。
【活动】想一想:三个乡村中,哪个更有可能演变为城市?为什么?
生:思考并回答。
师:在河流交汇处,水源充足,水运交通便利。图中②地形平坦开阔,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设计意图】通过当堂练习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图文结合知识更加形象化和具象化。
师:读”中国主要城市群的分布图”,观察分析,这些城市的分布有什么规律?
生:思考并回答。
师:城市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地区,沿海分布,沿江分布。这些地区交通便利,地形平坦,水源充足。
承转过渡:思考请看北京某公交站牌图,为什么繁华的城镇里会有村名呢?
生:思考并回答。
师:城镇和乡村自形成以来,总在不断发展变化。乡村经过发展,可以成为城镇。
师:从乡村变成城市,深圳由小渔村变成国际大都市。观看视频,看看中国深圳的变迁。播放视频。
生:认真观看视频。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直观感受中国乡村与城镇的变迁,感悟中国的发展速度,也激励学生奋发图强。
师:截至2019年年底,全世界人口中约有56%住在城镇。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乡村人口会向城市聚集?
生:思考并回答。
师:生活便利,工作和学习机会多等。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乡村人口,城镇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这是也是城镇化现象,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镇化水平在不断提高。
师:随着城镇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区边界向外扩张,甚至“吞并”周边的乡村。例如广州的城中村。
师:有的城市在老城之外发展了现代化新城。例如北京市周围形成许多新的卫星城。卫星城是指在大城管辖区范围内或与市中心相距不到100km的范围内,在生产、生活等方面与市区有密切联系,人口规模在数万以上的城镇。具有吸收母城的部分人口,接纳母城的扩散企业,分担母城的某些功能等作用。新城则是在卫星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师:观察韩国釜山影岛景观变化图,归纳总结城市景观的变化。
生:读图观察思考并回答。
师:建筑层数趋于增多,配套的服务设施更加完善,交通道路网更加密集等。
师: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要求的提高和生态理念的加强,建设更多的绿地和休闲场所成为城镇发展的趋势。
师:随着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在农业生产中,电力、水力逐渐替代人力、蓄力,乡村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不断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与城镇更加接近。例如安徽妙泉村的改造。
师:同时,有些偏远的乡村,劳动力外迁,人口减少,甚至村落消失。在我国已经出现一些村落消失的情况。
师:为了保护城镇和古村落,有一些地方被列为世界遗产名录,例如云南丽江古城、安徽南部的西递、马来西亚的乔治城等。
师:请同学们结合家乡某个特色城乡景观,谈一谈保护城乡特色景观的意义及举措。
生:各抒己见。
师:意义是可以使城镇、乡村和地区之间的差异得以保留,增强地域间的文化多样性,使人们在旅游和观光活动中能够感受到不同地方的独特魅力。举措是1、加大宣传力度,提升群众保护意识。2、及时更新维护消防设施,确保传统村落安全。3、深入挖掘保护传承文化遗产,打造丰富多彩的民族节庆活动。4、促进旅游产业经济发展,提高民族地区农民收入。5、将古民居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有机结合起来。
【课后小结】
【板书设计】
5.2 城镇与乡村
一、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课后作业】
1.2024年央视春晚于北京时间2月9日20:00准时开场,同时向全球现场直播。除了北京的主会场外,还有四个分会场,旨在展现各地丰富的民俗文化和地域特色,与主会场形成有效联动。下图示意央视春晚会场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与陕西地域特色相符的民居图片是( )
A.B.
C.D.
2.位于群山中的皖南古村落,建筑风格和村落形式独具美感,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如图为皖南古村落景观图及当地气候统计图。皖南古村落注重选址布局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主要体现在( )
①依山而建,减轻水患②面山而居,便于采矿
③傍水结村,取水方便④窄巷高墙,节约土地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近期,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来到云南省普洱市景迈山开展研学活动。该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和实地调查,制作了研学记录小卡片,并绘制了景迈山垂直景观示意图。“山共林、林生茶、茶绕村”的独特景观体现的理念是( )
A.林茶共生、人地和谐B.因地制宜、棉茶结合
C.联结东西、大美和谐D.人进沙退、止沙生绿
4.下列条件中有利于聚落城镇化的是( )
A.聚落就近有公路、铁路,煤矿资源丰富,工业发展比较早
B.聚落位于山区,水源相对充足
C.聚落远离市中心,人口相对稀疏
D.聚落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交通通达性不好
2024年春季,江西省婺源县篁岭梯田上,金灿灿的油菜花竞相开放,蔚为壮观。当地大力打造以“赏花经济”为特色的“农业+旅游”融合新业态,助推乡村经济发展。下图为婺源部分村落及周边地区等高线地形。完成下面小题。
5.该地区村落的分布特征是( )
A.呈西北-东南延伸B.多分布于500m处
C.沿等高线分布D.沿河流分布
6.丙村落发展规模较大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土壤深厚肥沃B.全年温暖湿润
C.地形复杂多样D.干支流交汇
【教学反思】
城镇与乡村可以结合乡土地理,从所在地方历史的变迁让学生感悟乡村和城镇的区别以及乡村和城镇的变化。如果单一从课本上学生很难理解乡村和城镇,但是结合视频和图文资料,学生更容易理解并直接感悟。还可以从乡村与城镇的变化感悟经济发展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景迈山研学记录卡1.位于热带,年平均气温18℃,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酸性土壤。
2.山上古茶林区比山下耕地水田区气温低3~4℃。
3.有1800多公顷千年古茶林。
4.居住着傣族、布朗族等民族。
5.随处可见拍照打卡和喝茶买茶的游客。
6.形成了“山共林、林生茶、茶绕村”的独特景观。
7.2023年9月,“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地理七年级上册(2024)第三节 多样的文化优秀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优秀教学设计,共8页。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三节 海陆的变迁优秀教案设计,共1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