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浙江省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科学试卷-A4

    浙江省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科学试卷-A4第1页
    浙江省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科学试卷-A4第2页
    浙江省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科学试卷-A4第3页
    还剩4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浙江省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科学试卷-A4

    展开

    这是一份浙江省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科学试卷-A4,共4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探究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3分)正确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不规范的是( )
    A.稀释浓硫酸B.除去杂质气体CO2
    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D.闻气味
    2.(3分)分类法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中正确的是( )
    A.碱:纯碱、熟石灰、烧碱
    B.混合物:硫酸铜晶体、盐酸、钛合金
    C.氧化物:干冰、氧化铜、水
    D.有机物:蔗糖、甲烷、碳酸
    3.(3分)城市绿化养护移栽的树木需要用到营养液。某品牌营养液的配制是在1000mL,水中按照一定比例加入以下几种成分,①KNO3;②Ca3(PO4)2;③NH4H2PO4;④K2SO4几种成分中属于复合肥的是( )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
    4.(3分)杭州亚运会开幕式首创零碳甲醇点燃亚运主火炬。这县人类历灾上第一次废碳再生利用。如图为制取甲醇的化学反应模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参加反应的X、Y个数之比为1:3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生成物Z是由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D.X、Y、Z、W均为化合物
    5.(3分)推理是学习科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A.阳离子是带正电荷的粒子,则带正电荷的粒子一定是阳离子
    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C.酸和碱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则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酸和碱发生反应
    D.碱中都有氢、氧元素,所以含氢、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碱
    6.(3分)在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过量盐酸,充分反应后得到溶液X。下列现象或事实不合理的是( )
    A.溶液X显酸性
    B.向X滴加少量硝酸银溶液无沉淀生成
    C.向X滴加少量硫酸铜溶液无沉淀生成
    D.向X加入锌粒有气体生成
    7.(3分)我们初中阶段学习了四种基本化学反应类型,其中复分解反应是九年级学习的重要反应类型,请同学们判断下列物质组合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有( )
    ①K2CO3+CaCl2
    ②H2SO4+KCl
    ③K2SO4+BaCl2
    ④Mg(OH)2+CuSO4
    ⑤BaCO3+NaOH
    A.1B.2C.3D.4
    8.(3分)小义在验证Al、Cu、Ag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时,制出了美丽的“金属树”。其方法为向两个放有宣纸的培养皿中分别滴入适量的CuSO4溶液、AgNO3溶液,再放入铝丝,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图( )
    A.得到“铜树”后的溶液可能是无色的溶液
    B.实验前需要打磨铝丝是为了除去表面致密的氧化膜
    C.上述实验现象能得出Al、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D.得到“银树”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3AgNO3=3Ag+Al(NO3)3
    9.(3分)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下列劳动项目中涉及的科学知识描述错误的是( )
    A.AB.BC.CD.D
    10.(3分)通过如图各实验得出的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①既可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了甲烷是由氢元素和碳元素组成
    ②既可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③既可说明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又说明了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之比为2:1
    ④既可说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又说明了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A.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1.(3分)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下列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选项物质性质用途( )
    A.AB.BC.CD.D
    12.(3分)下列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化学实验中四个变化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
    A.向pH=3的溶液中加水
    B.向一定量的锌粒中不断加入稀硫酸直至过量
    C.实验室中一瓶浓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
    D.向一定量的氯化铁和氯化钾的混合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钾溶液
    13.(3分)下列各组物质中,同时放入pH=11的溶液中,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A.CuSO4、H2SO4、FeCl3B.NaCl、BaSO4、KOH
    C.KOH、HCl、NaClD.HCl、HNO3、AgNO3
    14.(3分)下表有关物质的除杂方法中,正确的是( )
    A.AB.BC.CD.D
    15.(3分)下面的四种溶液,不用其它任何试剂,只需组内两两物质间反应( )
    A.HCl、Na2CO3、CaCl2、NaNO3
    B.Ba(OH)2、NH4Cl、K2CO3、NaNO3
    C.K2SO4、CuSO4、NaOH、NaNO3
    D.FeCl3、NaOH、H2SO4、Ba(OH)2
    16.(3分)小乐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溶液中的阴离子种类对铁钉锈蚀的快慢是否有影响?”,实验中测得装置中溶液上方氧气浓度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则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实验装置里将铁钉一半浸在溶液中,是为了满足铁锈蚀的条件
    B.实验中可根据溶液上方氧气浓度变化的快慢,判断铁钉锈蚀的快慢
    C.实验所用三种溶液中,铁钉在含氯离子的溶液中锈蚀最快
    D.根据三条曲线都是“先陡后缓”,可知影响铁钉锈蚀快慢的因素是阴离子种类
    17.(3分)表面布满铁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的铁钉放入盛有稀硫酸的密闭容器中,用压强传感器测得容器内压强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ab段的化学反应:Fe+H2SO4=FeSO4+H2↑
    B.bc段的化学反应:Fe2O3+3H2SO4=Fe2(SO4)3+3H2O
    C.影响cd段压强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温度
    D.d点时恰好完全反应,且d点温度高于a点
    18.(3分)小明将甲、乙、丙三种金属与两种溶液反应,并根据实验现象编制了如图的检索表,根据检索表可知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
    A.甲>乙>丙B.乙>丙>甲C.丙>甲>乙D.甲>丙>乙
    19.(3分)体操运动员常用一种白色的“镁粉”搓手,去除手上的汗渍,增加掌心与器械的摩擦力。这种“镁粉”溶解性很差,立刻产生大量气泡,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②“镁粉”加入适量水长时间煮沸后,滤出白色固体,固体溶解,但不产生气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镁粉”是单质镁
    B.①②反应都生成了同一种盐
    C.“镁粉”煮沸后滤出的白色固体是碳酸镁
    D.可以用生石灰替代“镁粉”除去汗渍
    20.(3分)从用石灰浆抹的墙壁上掉下的一块白色固体,为探究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一定含有CaCO3和Ca(OH)2
    B.一定含有Ca(OH)2,可能含有CaCO3
    C.一定没有CaCO3和Ca(OH)2
    D.一定含有CaCO3,可能含有Ca(OH)2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6分,21、22题一分一空;其余题目2分一空)
    21.(3分)化学源于生活,生活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
    ①我西汉时期的湿法炼铜工艺就是利用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制取铜,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②打火机的主要成分是丁烷(C4H10),丁烷具有可燃性,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③治疗胃酸过多药物的主要成分是Al(OH)3,其治疗原理是 ;
    22.(3分)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可验证酸与碱能发生反应.
    (1)实验一通过观察到 的现象,验证了酸与碱能发生反应.
    (2)实验二通过两支试管中的现象对比,可以判断稀盐酸与Ca(OH)2能发生反应,该实验除需控制所加水和稀盐酸的温度,体积相同外 相同.
    (3)实验三中,加入X可验证稀硫酸与碱能发生反应,符合此条件的X是下列物质中的 .
    A、酚酞 B、铜丝 C、Ba(NO3)2.
    23.(6分)某同学为了制作“叶脉书签”,用A、B两种固体(一种是盐,另一种是碱)配制了浸泡树叶的混合溶液
    (1)B的化学式是 。​
    (2)反应①中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 。
    24.(4分)利用氯化铁溶液浸出废金属(主要成分为铁铜合金)回收海绵铜(一种特殊形态的单质铜)的某种工艺流程图如图甲所示:
    (1)浸出池中发生的反应有Fe+2FeCl3═3FeCl2,此反应类型属于 反应(填写反应的基本类型)。
    (2)若酸洗槽中先加入过量稀盐酸,再加入铜及少量铁,反应前后溶液中离子种类如图乙所示 (填写离子符号)。
    25.(4分)​实验室处理含铜废液的过程中,部分流程如图:

    ​(1)操作A的名称是 。
    (2)沉淀物中一定含有 。
    26.(6分)有一包固体,可能由硝酸铜、硫酸钠、氯化钠、碳酸氢钠、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了探究该固体的组成,某化学小组设计并开展以下实验:
    已知,步骤Ⅰ中固体全部消失,溶液呈蓝色。无气泡产生。步骤Ⅱ、Ⅲ中均可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原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
    (2)步骤II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式是 。
    (3)步骤Ⅲ所得蓝色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
    三、探究题(本大题共44分,每空2分)
    27.(6分)小科在学习了碱和盐的性质后,将少量硫酸铜溶液滴入2mL氢氧化钠溶液中,没有观察到预期的蓝色絮状沉淀
    【猜想】猜想一: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放热,使氢氧化铜的溶解度增大。猜想二:生成的氢氧化铜继续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
    【实验】实验操作及现象如图:
    (1)为了验证猜想一,小科应选择 两组实验进行对比。
    (2)若猜想二正确,C中“?”处应填写的现象是 。
    (3)查阅资料得知:氢氧化铜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生成可溶物。小科再次做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时,他应该怎么做才能立即观察到预期的蓝色絮状沉淀
    28.(8分)久置的铜制品表面会有绿色的铜锈,小阳对铜锈展开了如下研究,回答问题。
    (1)小阳查阅资料发现,铜锈的成分复杂,主要成分有碱式碳酸铜和碱式氯化铜。考古学家从保护铜制品的角度出发,结构如图所示:

    碱式碳酸铜和碱式氯化铜分别属于无害锈和有害锈,解释原因: 。
    (2)取44.4克纯净的碱式碳酸铜样品,利用图示装置(夹持仪器省略)验证其化学式为 Cu2(OH)2CO3。(已知: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可得到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固体混合物)

    ①装置丙的作用是 。
    ②实验结束后,需打开活塞再次通入足量的N2,其目的是 。
    ③若碱式碳酸铜的化学式为Cu2(OH)2CO3,则装置乙将增重 克。
    29.(6分)欲测定金属镁的相对原子质量,请利用右图给定的仪器组装成一套实验装置(每种仪器只允许使用一次),用排水法测量反应中产生氢气的体积
    (1)气流方向由左向右,则各导管连接的先后顺序为 (填字母)。
    (2)连接仪器后,进行的操作有以下几步: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擦掉镁条表面的氧化膜,将其置于天平上称量为m,逐滴滴加稀盐酸,当镁条完全消失时再关闭活塞。④待仪器A的物质恢复至室温时 。(用m、p、V表示)
    (3)下列实验步骤中会使所测镁的相对原子质量偏高的是 (填字母)。
    A.装置C的气密性不够好
    B.装置A的试管中残留了部分氢气
    C.装置C中的水未装满
    D.装置A的试管尚未冷却至室温就测量量筒B中水的体积
    30.(10分)小明看到妈妈用皮蛋粉制作皮蛋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以“皮蛋制作”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
    (1)配制皮蛋粉:在妈妈的指导下,小明将“石灰”、纯碱和食盐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制成皮蛋粉。
    【提出问题】配料中所用“石灰”是生石灰还是熟石灰?
    【查阅资料】相同条件下,生石灰、熟石灰与水混合后均能放出热量,但放出热量不同。
    【实验探究】常温下,将“石灰”、生石灰和熟石灰分别加入水中,测量固体加入前后温度的变化情况。实验过程中需要保持不变的量有固体形状、固体的量和 。
    【数据分析】根据数据比对,可知配料中的“石灰”为生石灰。
    (2)浸鲜蛋:向配制的皮蛋粉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滤液称为浸出液
    ①向皮蛋粉中加水,发生反应中的化学方程式为 (此处有两个反应,任写一个)。
    ②浸出液中还含有哪些溶质?小明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完成下表(不考虑生石灰中杂质的影响)
    ③综合分析,确定皮蛋浸出液中的溶质有(写化学式) 。
    (3)皮蛋制作过程中,碱液会渗入皮蛋使之略带涩味。妈妈告诉小明食用时可以蘸少量食醋去除涩味,该方法运用了酸碱中和反应 。
    31.(6分)小科利用以下“认识物质性质”的思维模型,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未知气体X的性质。
    (1)变化→性质:小科用图甲装置进行实验,向左侧塑料瓶里倒入足量的气体X,观察到试纸A不变红 。
    (2)性质→变化:通过学习知道,气体X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且不产生其他气体。如图乙,反应结束后打开止水夹。预测将出现的现象,并写出对应的原因。
    (3)性质→应用:根据以上性质,若要收集一瓶干燥的气体X,可将气体X干燥后 (填字母)方法进行收集。
    A.
    B.
    C.
    D.
    E.
    32.(8分)研究小组同学在完成“酸的性质”实验①②后,将①②实验后试管中的物质全部倒入废液缸③中,结果出现了不同现象

    【原理分析】小组同学在老师指导下讨论后认为:任何一个化学反应,反应物的用量不同,反应后物质的组成成分就会不同
    【交流讨论】
    (1)为分析第1小组废液缸中溶液的溶质成分,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测得pH=3,则该小组废液中的溶质组成成分为 (写化学式);
    (2)第2小组废液缸中无沉淀、无气泡产生,从反应物用量的角度分析实验①②,可以得出该小组实验②中反应物盐酸的用量应该是 ;
    (3)如果其他小组实验所用反应物用量都不一样,除了上面第1、2小组出现的现象外,还会出现的两种现象是① ;② 。
    四、解答题
    33.(6分)食用碱的主要成分是Na2CO3(含有少量NaCl),研究小组为测定市售食用碱中Na2CO3的含量,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
    取12克食用碱样品放入锥形瓶进行实验。按定量测定实验的正确步骤,进行规范操作,并用电子天平对某一装置进行连续称重,此时该装置质量增加了4.4克。(假设每步吸收都完全,ACDE装置中试剂均过量)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的作用是 。
    (2)根据某装置质量不再改变时,作为停止实验的依据,则该装置应该是 。
    (3)计算食用碱中Na2CO3的质量分数。(要求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34.(6分)在一定量的氢氧化钠稀溶液中逐渐滴加稀盐酸,反应过程中不断搅拌并及时测量不同时刻溶液的温度与pH,记录数据如下表:
    (1)观察上表发现当反应时间在 秒时开始,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不再增加。
    (2)完成上述实验,能否用氢氧化钠固体代替,并请说明原因 。
    (3)结合上表中滴入稀盐酸体积与pH的变化数据,试计算氢氧化钠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稀HCl的密度取1.0g/mL,稀盐酸溶质质量分数为7.3%)
    35.(6分)金属与酸反应会放出热量。为深入研究金属和酸反应的特点,小明用如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在中烧瓶加入0.48克镁和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塞紧瓶塞,得到相关曲线如图乙。
    (1)图乙中,能支持锌比铁活动性强的证据是 。
    (2)实验中,若0.48克镁完全反应,至少需要稀盐酸多少克?(镁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2HCl=MgCl2+H2↑)
    (3)解释镁与稀盐酸反应,0~80秒瓶内气压发生如图乙变化的原因: 。
    36.(4分)工业上制造高纯度CaO的主要流程示意图如图:

    (1)反应釜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
    (2)焙烧炉中CaCO3在1000℃可分解得到高纯度的CaO,理论上5吨的含CaCO385%的过滤产物经焙烧炉中制得CaO的质量是多少?
    37.(8分)氢气被视为未来理想的能源,科学家对氢的研究从未停歇。氢能源的广泛使用需解决制氢、储氢等问题。
    (1)图1、图2分别为全球制氢原料占比和主流制氢方法的经济性对比图。
    ​①由图象可知:目前氢气的主要来源是 (填“天然气和煤”、“醇类”或“水”)②电解水制氢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下列获取电能的方式中,一定 存在碳排放的是 。
    A.水力发电
    B.太阳能发电
    C.燃煤发电
    (2)氢气的储存有以下两种方式。
    ①方法一:将氢气直接加压储存在由某种镁铝合金制造的储氢罐中备用。从物质分类的角度来看,镁铝合金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②方法二:先通过Mg2Cu与氢气反应,将氢气转化为MgH2暂时“储存”起来,此为储氢反应(如图3):需要使用氢气时2+2HCl=MgCl2+2H2↑。请写出储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023-2024学年浙江省杭州十三中教育集团九年级(上)月考科学试卷(10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3分)正确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不规范的是( )
    A.稀释浓硫酸B.除去杂质气体CO2
    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D.闻气味
    【答案】B
    【分析】A、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B、图中装置起洗气功能时进气管与出气管的方向是“长进短出”;
    C、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闻气体的气味时的方法(招气入鼻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稀释浓硫酸时,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反应,图中装置起洗气功能时进气管与出气管的方向是“长进短出”,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闻气体的气味时,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B。
    2.(3分)分类法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中正确的是( )
    A.碱:纯碱、熟石灰、烧碱
    B.混合物:硫酸铜晶体、盐酸、钛合金
    C.氧化物:干冰、氧化铜、水
    D.有机物:蔗糖、甲烷、碳酸
    【答案】C
    【分析】A、碱是指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B、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
    C、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D、有机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等物质除外)。
    【解答】解:A、纯碱是盐,故A错。
    B、硫酸铜晶体属于纯净物。
    C、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氧化铜,故C正确。
    D、有机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等物质除外),故D错。
    故选:C。
    3.(3分)城市绿化养护移栽的树木需要用到营养液。某品牌营养液的配制是在1000mL,水中按照一定比例加入以下几种成分,①KNO3;②Ca3(PO4)2;③NH4H2PO4;④K2SO4几种成分中属于复合肥的是( )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
    【答案】B
    【分析】只含有氮、磷、钾这三种营养元素中的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只含有氮、磷、钾这三种营养元素中的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只含有氮、磷、钾这三种营养元素中的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解答】解:①KNO3中含有氮、磷、钾这三种营养元素中的钾元素和氮元素;
    ②Ca3(PO2)2只含有氮、磷、钾这三种营养元素中的磷元素;
    ③NH4H7PO4中含有氮、磷、钾这三种营养元素中的氮元素和磷元素;
    ④K2SO8只含有氮、磷、钾这三种营养元素中的钾元素。
    故属于复合肥的是①③。
    故选:B。
    4.(3分)杭州亚运会开幕式首创零碳甲醇点燃亚运主火炬。这县人类历灾上第一次废碳再生利用。如图为制取甲醇的化学反应模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参加反应的X、Y个数之比为1:3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生成物Z是由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D.X、Y、Z、W均为化合物
    【答案】A
    【分析】如图为制取甲醇的化学反应模型,化学方程式为:3H2+CO2CH3OH+H2O。
    【解答】A.参加反应的X,故A正确;
    B.该反应的生成物中,不属于置换反应;
    C.生成物Z的一个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故C错误;
    D.X、Z、W均为化合物,故D错误。
    故选:A。
    5.(3分)推理是学习科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A.阳离子是带正电荷的粒子,则带正电荷的粒子一定是阳离子
    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C.酸和碱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则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酸和碱发生反应
    D.碱中都有氢、氧元素,所以含氢、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碱
    【答案】B
    【分析】A、根据带正电荷的粒子,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进行分析判断。
    C、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进行分析判断。
    D、碱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解答】解:A、阳离子是带正电荷的粒子,也可能是质子等。
    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如CO2+2NaOH═Na5CO3+H2O,故选项推理错误。
    D、碱中都有氢,但含氢,也可能是酸,如硫酸,故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B。
    6.(3分)在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过量盐酸,充分反应后得到溶液X。下列现象或事实不合理的是( )
    A.溶液X显酸性
    B.向X滴加少量硝酸银溶液无沉淀生成
    C.向X滴加少量硫酸铜溶液无沉淀生成
    D.向X加入锌粒有气体生成
    【答案】B
    【分析】根据在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过量盐酸,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溶液X是氯化钠和盐酸的混合溶液,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在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过量盐酸,溶液X是氯化钠和盐酸的混合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B、溶液X是氯化钠和盐酸的混合溶液,氯化钠和盐酸均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故选项说法错误。
    C、溶液X是氯化钠和盐酸的混合溶液,无沉淀生成。
    D、溶液X是氯化钠和盐酸的混合溶液,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7.(3分)我们初中阶段学习了四种基本化学反应类型,其中复分解反应是九年级学习的重要反应类型,请同学们判断下列物质组合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有( )
    ①K2CO3+CaCl2
    ②H2SO4+KCl
    ③K2SO4+BaCl2
    ④Mg(OH)2+CuSO4
    ⑤BaCO3+NaOH
    A.1B.2C.3D.4
    【答案】B
    【分析】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若两种物质相互交换成分有沉淀或气体或水生成,则能发生化学反应,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①碳酸钾和氯化钙交换成分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钾,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②硫酸和氯化钾相互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或气体或水生成,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③硫酸钾和氯化钡交换成分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钾,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④氢氧化镁难溶于水,不能与硫酸铜发生复分解反应。
    ⑤碳酸钡难溶于水,不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复分解反应。
    故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有2个。
    故选:B。
    8.(3分)小义在验证Al、Cu、Ag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时,制出了美丽的“金属树”。其方法为向两个放有宣纸的培养皿中分别滴入适量的CuSO4溶液、AgNO3溶液,再放入铝丝,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图( )
    A.得到“铜树”后的溶液可能是无色的溶液
    B.实验前需要打磨铝丝是为了除去表面致密的氧化膜
    C.上述实验现象能得出Al、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D.得到“银树”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3AgNO3=3Ag+Al(NO3)3
    【答案】C
    【分析】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并且金属越活泼,越容易先和盐溶液反应。
    【解答】解:A、铝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则得到“铜树”后的溶液是无色溶液。
    B、由于铝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其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铝的薄膜,该选项正确。
    C、该实验能证明铝最活泼,不能证明Al、Ag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
    D、得到“银树”反应的反应是铝与硝酸银反应生成了硝酸铝和银3=Al(NO3)8+3Ag,该选项正确。
    故选:C。
    9.(3分)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下列劳动项目中涉及的科学知识描述错误的是( )
    A.AB.BC.CD.D
    【答案】D
    【分析】A、根据铵盐能与碱反应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分析;
    B、根据酸的通性分析;
    C、根据酸碱指示剂是指能够与酸性或碱性的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分析;
    D、根据灼烧蛋白质时才能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分析。
    【解答】解:A、铵盐能与碱反应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故A正确;
    B、醋酸能与水垢中的CaCO3、Mg(OH)2等物质反应,所以常用白醋去除水壶中的水垢;
    C、紫甘蓝中的花青素在不同pH环境中显色不同,故C正确;
    D、棉花纤维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故D错误;
    故选:D。
    10.(3分)通过如图各实验得出的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①既可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了甲烷是由氢元素和碳元素组成
    ②既可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③既可说明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又说明了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之比为2:1
    ④既可说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又说明了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A.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答案】A
    【分析】题中所涉及的四个实验都是我们比较熟悉的性质实验,通过这些性质实验可以得到什么结论,是本题要求我们重新审视和分析的.
    【解答】解:①甲烷的燃烧,冷而干燥的烧杯壁出现的水滴可以反映出甲烷气体中含H元素,因此要想得出含有C元素的结论还需要进一步实验验证;
    ②蜡烛的熄灭说明了气体二氧化碳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而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后熄灭,说明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③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说明了水由H,氢气与氧气体积比2:1、O原子个数比为6:1,有的地方教材或者练习有提示);
    ④向盛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倒入水塞紧瓶盖,振荡,可以说明二氧化碳溶于水或是与水发生了反应,更无法得出二氧化碳具有酸性的错误认识。
    故选:A。
    11.(3分)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下列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选项物质性质用途( )
    A.AB.BC.CD.D
    【答案】C
    【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解题时根据物质的性质来分析。
    【解答】解:A、稀盐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故A正确;
    B、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显碱性,故B正确;
    C、二氧化硫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故C错误;
    D、甲烷具有可燃性,故D正确。
    故选:C。
    12.(3分)下列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化学实验中四个变化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
    A.向pH=3的溶液中加水
    B.向一定量的锌粒中不断加入稀硫酸直至过量
    C.实验室中一瓶浓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
    D.向一定量的氯化铁和氯化钾的混合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钾溶液
    【答案】D
    【分析】A、根据向pH=3的溶液中加水,溶液的pH逐渐增大,只会无限的接近7,不会大于7进行分析;
    B、根据锌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进行分析;
    C、根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进行分析;
    D、根据向一定量的氯化铁和氯化钾的混合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钾溶液,氢氧化钾只会与氢氧化钾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不会与氯化钾反应进行分析。
    【解答】解:A、向pH=3的溶液中加水,只会无限的接近7,故A错误;
    B、向一定量的锌粒中不断加入稀硫酸直至过量,氢气质量不变;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溶质质量不变;
    D、向一定量的氯化铁和氯化钾的混合液中,氢氧化钾只会与氢氧化钾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所以沉淀质量应该从零开始逐渐增大,故D正确。
    故选:D。
    13.(3分)下列各组物质中,同时放入pH=11的溶液中,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A.CuSO4、H2SO4、FeCl3B.NaCl、BaSO4、KOH
    C.KOH、HCl、NaClD.HCl、HNO3、AgNO3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利用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来判断物质能否共存的问题,若物质在水中解离出的离子重新结合生成沉淀时,溶液则不透明;如果溶液中存在有色离子,溶液则不无色,只有这两个条件同时满足才符合题意.
    【解答】解:pH=11的溶液显碱性,溶液中存在着大量的OH﹣。
    A、硫酸铜中的铜离子能与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且含有铜离子和铁离子的溶液是有颜色的;
    B、三者之间不反应,不合题意;
    C、氢氧化钾虽然能与盐酸反应,且反应后溶液是无色的;
    D、盐酸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
    故选:C。
    14.(3分)下表有关物质的除杂方法中,正确的是( )
    A.AB.BC.CD.D
    【答案】D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NaNO3不能与适量的稀盐酸反应,不能除去杂质,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CaO和CaCO3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
    C、Na6CO3能与适量的CaCl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CuCl6能与适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再过滤,符合除杂原则。
    故选:D。
    15.(3分)下面的四种溶液,不用其它任何试剂,只需组内两两物质间反应( )
    A.HCl、Na2CO3、CaCl2、NaNO3
    B.Ba(OH)2、NH4Cl、K2CO3、NaNO3
    C.K2SO4、CuSO4、NaOH、NaNO3
    D.FeCl3、NaOH、H2SO4、Ba(OH)2
    【答案】C
    【分析】不用其他试剂,就能将组内物质鉴别出来,首先需考虑物质的颜色,然后将鉴别出来的物质与其他物质混合,根据现象的不同加以鉴别,若物质都是没有颜色,则让溶液之间两两混合,根据不同的实验现象加以鉴别。
    【解答】解:A、碳酸钠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气体,所以既有气体又有沉淀生成的为碳酸钠,只有沉淀生成的为氯化钙,不加任何试剂可以鉴别;
    B、氢氧化钡能与氯化铵混合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氨气,不能与硝酸钠反应,只能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氯化铵,无现象的是硝酸钠;
    C、硫酸铜溶液为蓝色,首先鉴别出硫酸铜,能产生蓝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钠;
    D、氯化铁溶液为黄色,首先鉴别出氯化铁,能产生红褐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钡,最后将硫酸滴加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钡溶液中,无现象的为氢氧化钠。
    故选:C。
    16.(3分)小乐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溶液中的阴离子种类对铁钉锈蚀的快慢是否有影响?”,实验中测得装置中溶液上方氧气浓度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则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实验装置里将铁钉一半浸在溶液中,是为了满足铁锈蚀的条件
    B.实验中可根据溶液上方氧气浓度变化的快慢,判断铁钉锈蚀的快慢
    C.实验所用三种溶液中,铁钉在含氯离子的溶液中锈蚀最快
    D.根据三条曲线都是“先陡后缓”,可知影响铁钉锈蚀快慢的因素是阴离子种类
    【答案】D
    【分析】根据题意,实验中测得装置中溶液上方氧气浓度变化曲线,结合铁锈蚀的条件,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铁在空气中锈蚀、水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为了满足铁锈蚀的条件。
    B、铁锈蚀消耗氧气,判断铁钉锈蚀的快慢。
    C、由图乙可知,铁钉在含氯离子的溶液中锈蚀最快。
    D、根据三条曲线都是“先陡后缓”,随着氧气浓度降低反应变慢,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17.(3分)表面布满铁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的铁钉放入盛有稀硫酸的密闭容器中,用压强传感器测得容器内压强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ab段的化学反应:Fe+H2SO4=FeSO4+H2↑
    B.bc段的化学反应:Fe2O3+3H2SO4=Fe2(SO4)3+3H2O
    C.影响cd段压强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温度
    D.d点时恰好完全反应,且d点温度高于a点
    【答案】C
    【分析】根据表面布满铁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的铁钉放入盛有稀硫酸的密闭容器中,氧化铁先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氧化铁反应完,铁再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氧化铁先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2O3+4H2SO4═Fe2(SO4)3+3H2O,故选项说法错误。
    B、bc段的化学反应:Fe+H2SO7═FeSO4+H2↑,故选项说法错误。
    C、影响cd段压强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温度,故选项说法正确。
    D、d点时温度恢复至常温,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18.(3分)小明将甲、乙、丙三种金属与两种溶液反应,并根据实验现象编制了如图的检索表,根据检索表可知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
    A.甲>乙>丙B.乙>丙>甲C.丙>甲>乙D.甲>丙>乙
    【答案】A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判断能否发生反应,进而可确定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解答】解: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乙、丙不能与盐酸反应,乙、丙的位置排在氢的后面、丙。
    如果把乙、丙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丙不能,丙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弱。
    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甲>乙>丙。
    故选:A。
    19.(3分)体操运动员常用一种白色的“镁粉”搓手,去除手上的汗渍,增加掌心与器械的摩擦力。这种“镁粉”溶解性很差,立刻产生大量气泡,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②“镁粉”加入适量水长时间煮沸后,滤出白色固体,固体溶解,但不产生气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镁粉”是单质镁
    B.①②反应都生成了同一种盐
    C.“镁粉”煮沸后滤出的白色固体是碳酸镁
    D.可以用生石灰替代“镁粉”除去汗渍
    【答案】B
    【分析】根据碳酸盐加入稀盐酸会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向“镁粉”中加入适量稀盐酸,立刻产生大量气泡,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物质中含有碳酸镁,加入适量水长时间煮沸后,滤出白色固体,加入稀盐酸,固体溶解,但不产生气泡,说明白色固体中不含碳酸根离子,煮沸发生了化学变化进行分析。
    【解答】解:A、向“镁粉”中加入适量稀盐酸,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此该“镁粉”一定不是单质镁;
    B、①中碳酸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②中氢氧化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故B正确;
    C、加入适量水长时间煮沸后,加入稀盐酸,但不产生气泡,所以“镁粉”加水煮沸后滤出的白色固体一定不是碳酸镁;
    D、生石灰可以吸收水分,且生成的氢氧化钙有腐蚀性,会对手造成伤害。
    故选:B。
    20.(3分)从用石灰浆抹的墙壁上掉下的一块白色固体,为探究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一定含有CaCO3和Ca(OH)2
    B.一定含有Ca(OH)2,可能含有CaCO3
    C.一定没有CaCO3和Ca(OH)2
    D.一定含有CaCO3,可能含有Ca(OH)2
    【答案】A
    【分析】石灰浆的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钙,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白色不溶于水的碳酸钙;因此,使用石灰浆抹的墙壁掉下的白色固体,可能为碳酸钙与氢氧化钙的混合物;
    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可使用无色酚酞进行检验;碳酸钙中含有碳酸根,可滴加盐酸观察是否产生气体进行检验.
    【解答】解:根据实验(2),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可判断白色固体中必然有氢氧化钙,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可判断不溶物中一定含有CaCO3;即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钙和氢氧化钙;
    故选:A。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6分,21、22题一分一空;其余题目2分一空)
    21.(3分)化学源于生活,生活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
    ①我西汉时期的湿法炼铜工艺就是利用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制取铜,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Fe+CuSO4=Cu+FeSO4 。
    ②打火机的主要成分是丁烷(C4H10),丁烷具有可燃性,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C4H10+13O28CO2+10H2O 。
    ③治疗胃酸过多药物的主要成分是Al(OH)3,其治疗原理是 3HCl+Al(OH)3=AlCl3+3H2O ;
    【答案】①Fe+CuSO4=Cu+FeSO4;
    ②2C4H10+13O28CO2+10H2O;
    ③3HCl+Al(OH)3=AlCl3+3H2O。
    【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书写原则进行分析。
    【解答】解:①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Fe+CuSO4=Cu+FeSO4;
    ②丁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C4H10+13O25CO2+10H2O;
    ③胃酸(盐酸)与Al(OH)8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化学方程式为3HCl+Al(OH)3=AlCl7+3H2O。
    故答案为:
    ①Fe+CuSO5=Cu+FeSO4;
    ②2C4H10+13O28CO8+10H2O;
    ③3HCl+Al(OH)3=AlCl3+3H4O。
    22.(3分)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可验证酸与碱能发生反应.
    (1)实验一通过观察到 氢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 的现象,验证了酸与碱能发生反应.
    (2)实验二通过两支试管中的现象对比,可以判断稀盐酸与Ca(OH)2能发生反应,该实验除需控制所加水和稀盐酸的温度,体积相同外 氢氧化钙粉末的质量 相同.
    (3)实验三中,加入X可验证稀硫酸与碱能发生反应,符合此条件的X是下列物质中的 A .
    A、酚酞 B、铜丝 C、Ba(NO3)2.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据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分析,据实验现象推测结论;
    (2)据控制变量法分析;
    (3)据碱与酸的化学性质回答.
    【解答】解:(1)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根据加入稀盐酸以后的蓝色沉淀逐渐消失,推测酸与碱发生了化学反应;
    (2)由控制变量法分析,本实验中除了水和稀盐酸的种类不同外,水和稀盐酸的温度,还需控制氢氧化钙粉末的质量相同.
    (3)A、在碱中加入过量的酸后,再加入酚酞后溶液仍为无色,进而证明了酸与碱确实发生了反应;
    B、无论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与否,故不符合;
    C、由于硫酸是过量的2SO4和NaOH有没有发生反应,都会有白色沉淀产生;
    故选A.
    故答案为:(1)氢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2)氢氧化钙粉末的质量.
    23.(6分)某同学为了制作“叶脉书签”,用A、B两种固体(一种是盐,另一种是碱)配制了浸泡树叶的混合溶液
    (1)B的化学式是 Na2CO3 。​
    (2)反应①中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有气泡产生 。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 2NaOH+CuSO4=Cu(OH)2↓+Na2SO4 。
    【答案】(1)Na2CO3;
    (2)有气泡产生;
    (3)2NaOH+CuSO4=Cu(OH)2↓+Na2SO4。
    【分析】A、B两种固体,一种是盐,另一种是碱,B溶液和氢氧化钙会生成白色沉淀,碱和碱不反应,所以B是盐,A是碱;A、B溶液混合后加入适量的盐酸,得到氯化钠溶液,所以A、B溶液都含有钠离子,所以A是氢氧化钠,B和氢氧化钙会生成白色沉淀且含钠离子,则B是碳酸钠。然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验证即可。
    【解答】解:(1)B 是碳酸钠,化学式为:Na2CO3。
    (2)混合溶液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向其中加适量盐酸。
    (3)A是氢氧化钠,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2=Cu(OH)2↓+Na2SO8。
    故答案为:(1)Na2CO3;
    (2)有气泡产生;
    (3)2NaOH+CuSO4=Cu(OH)2↓+Na2SO4。
    24.(4分)利用氯化铁溶液浸出废金属(主要成分为铁铜合金)回收海绵铜(一种特殊形态的单质铜)的某种工艺流程图如图甲所示:
    (1)浸出池中发生的反应有Fe+2FeCl3═3FeCl2,此反应类型属于 化合 反应(填写反应的基本类型)。
    (2)若酸洗槽中先加入过量稀盐酸,再加入铜及少量铁,反应前后溶液中离子种类如图乙所示 Fe2+ (填写离子符号)。
    【答案】(1)化合;
    (2)Fe2+。
    【分析】(1)根据浸出池中发生的反应有Fe+2FeCl3═3FeCl2,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若酸洗槽中先加入过量稀盐酸,再加入铜及少量铁,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铜不与稀盐酸反应,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浸出池中发生的反应有Fe+2FeCl3═4FeCl2,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形式,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
    (2)若酸洗槽中先加入过量稀盐酸,再加入铜及少量铁,铜不与稀盐酸反应,则“●”表示亚铁离子2+。
    故答案为:
    (1)化合;
    (2)Fe8+。
    25.(4分)​实验室处理含铜废液的过程中,部分流程如图:

    ​(1)操作A的名称是 过滤 。
    (2)沉淀物中一定含有 铁和铜 。
    【答案】(1)过滤;
    (2)铁和铜。
    【分析】(1)根据操作A是将固体和液体分离来分析;
    (2)根据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来分析。
    【解答】解:(1)操作A是将固体和液体分离,则操作A的名称是过滤。
    (2)向含有硫酸铜和稀硫酸的溶液中加入过量铁屑,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则沉淀物中一定含有过量的铁和生成的铜。
    故答案为:
    (1)过滤;
    (2)铁和铜。
    26.(6分)有一包固体,可能由硝酸铜、硫酸钠、氯化钠、碳酸氢钠、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了探究该固体的组成,某化学小组设计并开展以下实验:
    已知,步骤Ⅰ中固体全部消失,溶液呈蓝色。无气泡产生。步骤Ⅱ、Ⅲ中均可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原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硝酸铜、硫酸钠 。
    (2)步骤II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式是 BaSO4 。
    (3)步骤Ⅲ所得蓝色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硝酸铜、硝酸钡、硝酸钠、硝酸 。
    【答案】(1)硝酸铜、硫酸钠;
    (2)BaSO4;
    (3)硝酸铜、硝酸钡、硝酸钠、硝酸。
    【分析】向固体中加过量稀盐酸,固体完全溶解且溶液呈蓝色,说明固体中一定有硝酸铜;又因为无气泡产生,所以固体中一定不含有碳酸氢钠;步骤Ⅱ加入过量硝酸钡产生白色沉淀,硝酸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盐酸的硫酸钡沉淀,所以固体中一定含有硫酸钠;步骤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则该白色沉淀为氯化银,由于一开始加入过量稀盐酸,所以溶液中一定有氯离子,所以会生成氯化银沉淀,不能确定是否含有氯化钠和氢氧化钠。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解:(1)由分析可知,原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硝酸铜。
    (2)由分析可知,步骤II中产生的白色沉淀是硫酸钡4。
    (3)原固体中一定含有硝酸铜、硫酸钠;步骤II中加入过量硝酸钡,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钠,过量的稀盐酸会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硝酸钡、硝酸。
    故答案为:
    (1)硝酸铜、硫酸钠;
    (2)BaSO4;
    (3)硝酸铜、硝酸钡、硝酸。
    三、探究题(本大题共44分,每空2分)
    27.(6分)小科在学习了碱和盐的性质后,将少量硫酸铜溶液滴入2mL氢氧化钠溶液中,没有观察到预期的蓝色絮状沉淀
    【猜想】猜想一: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放热,使氢氧化铜的溶解度增大。猜想二:生成的氢氧化铜继续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
    【实验】实验操作及现象如图:
    (1)为了验证猜想一,小科应选择 A、B 两组实验进行对比。
    (2)若猜想二正确,C中“?”处应填写的现象是 固体消失 。
    (3)查阅资料得知:氢氧化铜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生成可溶物。小科再次做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时,他应该怎么做才能立即观察到预期的蓝色絮状沉淀
    【答案】(1)AB;
    (2)固体消失;
    (3)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硫酸铜溶液中(或硫酸铜浓溶液与氢氧化钠稀溶液反应)。
    【分析】(1)根据实验目的来分析;
    (2)根据猜想二的内容来分析;
    (3)根据实验中不让氢氧化钠剩余来分析。
    【解答】解:(1)猜想一是: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放热,使氢氧化铜的溶解度增大,小科应选择A;故答案为:A、B;
    (2)猜想二是:生成的氢氧化铜继续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C中的现象是固体消失;
    (3)查阅资料得知:氢氧化铜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生成可溶物,他应该避免氢氧化钠溶液剩余或过量;故答案为: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硫酸铜溶液中(或硫酸铜浓溶液与氢氧化钠稀溶液反应)。
    28.(8分)久置的铜制品表面会有绿色的铜锈,小阳对铜锈展开了如下研究,回答问题。
    (1)小阳查阅资料发现,铜锈的成分复杂,主要成分有碱式碳酸铜和碱式氯化铜。考古学家从保护铜制品的角度出发,结构如图所示:

    碱式碳酸铜和碱式氯化铜分别属于无害锈和有害锈,解释原因: 碱式碳酸铜是致密结构,能阻止潮湿的空气进入内部腐蚀铜,碱式氯化铜是疏松结构,潮湿的空气可以进入内部将铜腐蚀 。
    (2)取44.4克纯净的碱式碳酸铜样品,利用图示装置(夹持仪器省略)验证其化学式为 Cu2(OH)2CO3。(已知: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可得到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固体混合物)

    ①装置丙的作用是 吸收二氧化碳 。
    ②实验结束后,需打开活塞再次通入足量的N2,其目的是 将装置内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排入乙、丙装置内吸收 。
    ③若碱式碳酸铜的化学式为Cu2(OH)2CO3,则装置乙将增重 3.6 克。
    【答案】(1)碱式碳酸铜是致密结构,能阻止潮湿的空气进入内部腐蚀铜,碱式氯化铜是疏松结构,潮湿的空气可以进入内部将铜腐蚀;
    (2)①吸收二氧化碳;
    ②将装置内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排入乙、丙装置内吸收;
    ③3.6。
    【分析】(1)根据碱式碳酸铜和碱式氯化铜的结构特点分析回答;
    (2)①根据碱石灰能吸收二氧化碳分析回答;
    ②根据装置内有残留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分析;
    ③根据碱式碳酸铜的质量和反应的方程式计算出水的质量,即装置乙将增重的质量。
    【解答】解:(1)由铜锈的结构可知,碱式碳酸铜和碱式氯化铜分别属于无害锈和有害锈,能阻止潮湿的空气进入内部腐蚀铜,潮湿的空气可以进入内部将铜腐蚀;
    (2)①由于碱石灰能吸收二氧化碳,则装置丙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
    ②实验前后均需对装置甲、乙、丙进行称重,对装置甲、乙,由于装置内有残留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2,其目的是将装置内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排入乙、丙装置内吸收;
    ③设生成水的质量为x,
    Cu2(OH)2CO32CuO+CO7↑+H2O
    222
    44.4g x
    x=3.6g
    则装置乙将增重7.6克。
    故答案为:(1)碱式碳酸铜是致密结构,能阻止潮湿的空气进入内部腐蚀铜,潮湿的空气可以进入内部将铜腐蚀;
    (2)①吸收二氧化碳;
    ②将装置内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排入乙、丙装置内吸收;
    ③3.4。
    29.(6分)欲测定金属镁的相对原子质量,请利用右图给定的仪器组装成一套实验装置(每种仪器只允许使用一次),用排水法测量反应中产生氢气的体积
    (1)气流方向由左向右,则各导管连接的先后顺序为 a→d→c→b (填字母)。
    (2)连接仪器后,进行的操作有以下几步: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擦掉镁条表面的氧化膜,将其置于天平上称量为m,逐滴滴加稀盐酸,当镁条完全消失时再关闭活塞。④待仪器A的物质恢复至室温时 。(用m、p、V表示)
    (3)下列实验步骤中会使所测镁的相对原子质量偏高的是 A (填字母)。
    A.装置C的气密性不够好
    B.装置A的试管中残留了部分氢气
    C.装置C中的水未装满
    D.装置A的试管尚未冷却至室温就测量量筒B中水的体积
    【答案】(1)a→d→c→b;
    (2);
    (3)A。
    【分析】(1)根据要想排出洗气瓶中的液体时,气体要从短导管进入,液体从长导管排出解答;
    (2)根据氢气的质量利用方程式进行计算解答;
    (3)根据题中信息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1)假设气流方向由左向右,要测量产生氢气体积,长管出水,从而测量氢气体积;
    (2)设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x,
    Mg+2HCl=MgCl2+H5↑
    x 2
    m ρV

    x=
    即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3)A、装置的气密性不够好,这将会使所测镁的相对原子质量数据偏高;
    B、装置A的试管中剩余部分产生的氢气,不会使所测镁的相对原子质量数据偏高;
    C、若未将试管A冷却至室温就测量量筒B中水的体积,导致V偏大;
    故选:A。
    故答案为:(1)a→d→c→b;
    (2);
    (3)A。
    30.(10分)小明看到妈妈用皮蛋粉制作皮蛋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以“皮蛋制作”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
    (1)配制皮蛋粉:在妈妈的指导下,小明将“石灰”、纯碱和食盐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制成皮蛋粉。
    【提出问题】配料中所用“石灰”是生石灰还是熟石灰?
    【查阅资料】相同条件下,生石灰、熟石灰与水混合后均能放出热量,但放出热量不同。
    【实验探究】常温下,将“石灰”、生石灰和熟石灰分别加入水中,测量固体加入前后温度的变化情况。实验过程中需要保持不变的量有固体形状、固体的量和 水的量 。
    【数据分析】根据数据比对,可知配料中的“石灰”为生石灰。
    (2)浸鲜蛋:向配制的皮蛋粉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滤液称为浸出液
    ①向皮蛋粉中加水,发生反应中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O=Ca(OH)2或Ca(OH)2+Na2CO3=CaCO3↓+2NaOH (此处有两个反应,任写一个)。
    ②浸出液中还含有哪些溶质?小明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完成下表(不考虑生石灰中杂质的影响)
    ③综合分析,确定皮蛋浸出液中的溶质有(写化学式) NaOH、Ca(OH)2、NaCl 。
    (3)皮蛋制作过程中,碱液会渗入皮蛋使之略带涩味。妈妈告诉小明食用时可以蘸少量食醋去除涩味,该方法运用了酸碱中和反应 氢氧根离子与氢离子反应生成水分子 。
    【答案】(1)水的量;
    (2)①CaO+H2O=Ca(OH)2或Ca(OH)2+Na2CO3=CaCO3↓+2NaOH;
    ②取适量浸出液加入试管,加入碳酸钠溶液;
    ③NaOH、Ca(OH)2、NaCl;
    (3)氢氧根离子与氢离子反应生成水分子。
    【分析】(1)根据确保变量只是物质种类进行分析;
    (2)根据生石灰为氧化钙俗称,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食盐主要为氯化钠,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可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一定存在,氯化钠不参与反应,也一定存在,而根据实验现象可知,还有氢氧化钙进行分析;
    (3)根据碱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实质是氢氧根离子与氢离子反应生成水分子进行分析。
    【解答】解:(1)为了确保变量只是物质种类,则加入物质的形状;
    (2)①皮蛋粉包含生石灰、纯碱和食盐,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则向皮蛋粉中加水2O=Ca(OH)2、Ca(OH)5+Na2CO3=CaCO6↓+2NaOH;
    ②含有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可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则取适量浸出液加入试管;
    ③氢氧化钠一定存在,氯化钠不参与反应,而根据实验现象可知,则综合分析、Ca(OH)2、NaCl;
    (3)皮蛋制作过程中,碱液会渗入皮蛋使之略带涩味,该化学反应是碱与酸发生中和反应。
    故答案为:(1)水的量;
    (2)①CaO+H5O=Ca(OH)2或Ca(OH)2+Na4CO3=CaCO3↓+6NaOH;
    ②取适量浸出液加入试管,加入碳酸钠溶液;
    ③NaOH、Ca(OH)2、NaCl;
    (3)氢氧根离子与氢离子反应生成水分子。
    31.(6分)小科利用以下“认识物质性质”的思维模型,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未知气体X的性质。
    (1)变化→性质:小科用图甲装置进行实验,向左侧塑料瓶里倒入足量的气体X,观察到试纸A不变红 气体X的密度比空气大,且能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 。
    (2)性质→变化:通过学习知道,气体X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且不产生其他气体。如图乙,反应结束后打开止水夹。预测将出现的现象,并写出对应的原因。
    (3)性质→应用:根据以上性质,若要收集一瓶干燥的气体X,可将气体X干燥后 B或E (填字母)方法进行收集。
    A.
    B.
    C.
    D.
    E.
    【答案】(1)气体X的密度比空气大,且能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
    (2)烧杯中的水倒吸进入烧瓶,原因:气体X与氢氧化钠反应导致瓶内气压减小,大气压将水压入烧瓶;
    (3)B或E。
    【分析】(1)根据实验现象以及石蕊试液的变色情况来分析;
    (2)根据碱的化学性质、装置内的压强变化来分析;
    (3)根据气体的性质来分析其收集方法。
    【解答】解:(1)小科用图甲装置进行实验,向左侧塑料瓶里倒入足量的气体X,试纸B(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比C(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先变红(C在高处。据此推测气体X的性质有密度比空气大;
    故答案为:气体X的密度比空气大,且能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
    (2)气体X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且不产生其他气体,小科向充满气体X的烧瓶中注入10mL氢氧化钠溶液,造成装置内的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
    故答案为:烧杯中的水倒吸进入烧瓶,原因是气体X与氢氧化钠反应导致瓶内气压减小;
    (3)由上述实验可知,气体X的密度比空气大,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
    故答案为:B或E。
    32.(8分)研究小组同学在完成“酸的性质”实验①②后,将①②实验后试管中的物质全部倒入废液缸③中,结果出现了不同现象

    【原理分析】小组同学在老师指导下讨论后认为:任何一个化学反应,反应物的用量不同,反应后物质的组成成分就会不同
    【交流讨论】
    (1)为分析第1小组废液缸中溶液的溶质成分,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测得pH=3,则该小组废液中的溶质组成成分为 NaCl、CaCl2、HCl (写化学式);
    (2)第2小组废液缸中无沉淀、无气泡产生,从反应物用量的角度分析实验①②,可以得出该小组实验②中反应物盐酸的用量应该是 稀盐酸过量或恰好完全反应 ;
    (3)如果其他小组实验所用反应物用量都不一样,除了上面第1、2小组出现的现象外,还会出现的两种现象是① 有沉淀,无气泡 ;② 有沉淀,有气泡 。
    【答案】(1)NaCl、CaCl2、HCl;
    (2)稀盐酸过量或恰好完全反应;
    (3)有沉淀,无气泡;有沉淀,有气泡。
    【分析】(1)根据稀盐酸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溶液显酸性,说明盐酸过量来分析解答;
    (2)根据第2小组废液缸中无沉淀、无气泡产生,说明实验②中反应物碳酸钠没有剩余,可能两种物质恰好完全反应,或者盐酸过量来分析解答;
    (3)根据物质之间反应和用量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1)稀盐酸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第1小组废液缸中无沉淀,为分析第1小组废液缸中溶液的溶质成分,则所得溶液显酸性,不存在氢氧化钙和碳酸钠、CaCl5、HCl;
    (2)稀盐酸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第2小组废液缸中无沉淀,从反应物用量的角度分析实验①②,可能两种物质恰好完全反应,故实验②中反应物盐酸的用量应该是稀盐酸过量或恰好完全反应;
    (3)若反应①中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的溶液中存在氯化钙,将废液倒入废液缸中,可以看到有沉淀,若反应①中盐酸稍过量,反应②中碳酸钠过量,盐酸和碳酸钠反应产生气泡,碳酸钠与氯化钙溶液反应产生沉淀、有沉淀产生、2小组出现的现象外,无气泡,有气泡。
    故答案为:(1)NaCl、CaCl3、HCl;
    (2)稀盐酸过量或恰好完全反应;
    (3)有沉淀,无气泡,有气泡。
    四、解答题
    33.(6分)食用碱的主要成分是Na2CO3(含有少量NaCl),研究小组为测定市售食用碱中Na2CO3的含量,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
    取12克食用碱样品放入锥形瓶进行实验。按定量测定实验的正确步骤,进行规范操作,并用电子天平对某一装置进行连续称重,此时该装置质量增加了4.4克。(假设每步吸收都完全,ACDE装置中试剂均过量)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的作用是 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
    (2)根据某装置质量不再改变时,作为停止实验的依据,则该装置应该是 D 。
    (3)计算食用碱中Na2CO3的质量分数。(要求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答案】(1)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2)D。
    (3)88.3%。
    【分析】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提供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和判断。
    【解答】解:(1)装置A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2)根据某装置质量不再改变时,作为停止实验的依据,如果质量不再变化。
    故答案为:D。
    (3)设食用碱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是x。
    Na8CO3+H2SO2═Na2SO4+H2O+CO2↑
    106 44
    12gx 4.2g

    x≈88.4%
    答:食用碱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是88.2%。
    34.(6分)在一定量的氢氧化钠稀溶液中逐渐滴加稀盐酸,反应过程中不断搅拌并及时测量不同时刻溶液的温度与pH,记录数据如下表:
    (1)观察上表发现当反应时间在 125 秒时开始,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不再增加。
    (2)完成上述实验,能否用氢氧化钠固体代替,并请说明原因 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随盐酸量增加,中和反应放出热量增大,溶液温度上升;过量盐酸起冷却降温作用,反应停止热量散失,所以温度又会下降 。
    (3)结合上表中滴入稀盐酸体积与pH的变化数据,试计算氢氧化钠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稀HCl的密度取1.0g/mL,稀盐酸溶质质量分数为7.3%)
    【答案】(1)125;
    (2)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随盐酸量增加,中和反应放出热量增大,溶液温度上升;过量盐酸起冷却降温作用,反应停止热量散失,所以温度又会下降;
    (3)0.16g。
    【分析】(1)根据pH来确定酸碱性;
    (2)根据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进行分析;
    (3)当pH=7时,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可求出HCl的质量;然后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可求出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
    【解答】解:(1)我们发现溶液的pH由>7变为<7溶液由碱性变为酸性,当pH=8时,此时反应进行到125秒。
    (2)由于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随盐酸量增加,溶液温度上升,反应停止热量散失;
    (3)我们发现当恰好反应时,用去盐酸的体积为20mL.
    HCl的质量=20mL×l.0g/mL×0.73%=4.146g
    设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质量为x
    NaOH+HCl=NaCl+H2O
    40 36.5
    x 7.146g

    x=5.16g
    答:氢氧化钠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0.16g。
    故答案为:(1)125;
    (2)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随盐酸量增加,溶液温度上升,反应停止热量散失;
    (3)0.16g。
    35.(6分)金属与酸反应会放出热量。为深入研究金属和酸反应的特点,小明用如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在中烧瓶加入0.48克镁和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塞紧瓶塞,得到相关曲线如图乙。
    (1)图乙中,能支持锌比铁活动性强的证据是 40﹣160秒的任意时间点,锌与稀盐酸反应瓶内气压都大于铁与稀盐酸反应瓶内气压 。
    (2)实验中,若0.48克镁完全反应,至少需要稀盐酸多少克?(镁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2HCl=MgCl2+H2↑)
    (3)解释镁与稀盐酸反应,0~80秒瓶内气压发生如图乙变化的原因: 由于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同时放热,0﹣40秒时装置中气压不断增加,40秒时反应停止,瓶中热量不断散失,温度将至室温,瓶内气压逐渐减小,但仍高于初始气压 。
    【答案】(1)40﹣160秒的任意时间点,锌与稀盐酸反应瓶内气压都大于铁与稀盐酸反应瓶内气压;
    (2)10g;
    (3)由于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同时放热,0﹣40秒时装置中气压不断增加,40秒时反应停止,瓶中热量不断散失,温度将至室温,瓶内气压逐渐减小,但仍高于初始气压。
    【分析】(1)根据乙图中瓶内气压变化分析;
    (2)根据镁的质量结合化学方程式计算需要稀盐酸的质量;
    (3)根据金属与酸反应放热分析。
    【解答】解:(1)由乙图可知,40﹣160秒的任意时间点,可知锌比铁活动性强;
    (2)设需要稀盐酸的质量为x。
    Mg+2HCl=MgCl2+H2↑
    24 73
    0.48g x×14.6%
    x=10g
    答:至少需要稀盐酸10g。
    (3)由于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同时放热,40秒时反应停止,温度将至室温,但仍高于初始气压。
    故答案为:(1)40﹣160秒的任意时间点,锌与稀盐酸反应瓶内气压都大于铁与稀盐酸反应瓶内气压;
    (2)10g;
    (3)由于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同时放热,40秒时反应停止,温度将至室温,但仍高于初始气压。
    36.(4分)工业上制造高纯度CaO的主要流程示意图如图:

    (1)反应釜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Ca(NO3)2+(NH4)2CO3=CaCO3↓+2NH4NO3 。
    (2)焙烧炉中CaCO3在1000℃可分解得到高纯度的CaO,理论上5吨的含CaCO385%的过滤产物经焙烧炉中制得CaO的质量是多少?
    【答案】(1)Ca(NO3)2+(NH4)2CO3=CaCO3↓+2NH4NO3;
    (2)2.38t。
    【分析】(1)硝酸钙和碳酸铵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硝酸铵;
    (2)高温条件下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提供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
    【解答】解:(1)反应釜中硝酸钙和碳酸铵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硝酸铵,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Ca(NO3)2+(NH4)2CO3=CaCO7↓+2NH4NO5;
    (2)设生成氧化钙质量为x,
    CaCO3CaO+CO2↑
    100 56
    7t×85% x
    x=2.38t
    答:理论上4t的含CaCO385%的过滤产物经焙烧炉中制得CaO的质量是2.38t。
    故答案为:(1)Ca(NO3)2+(NH4)5CO3=CaCO3↓+5NH4NO3;
    (2)6.38t。
    37.(8分)氢气被视为未来理想的能源,科学家对氢的研究从未停歇。氢能源的广泛使用需解决制氢、储氢等问题。
    (1)图1、图2分别为全球制氢原料占比和主流制氢方法的经济性对比图。
    ​①由图象可知:目前氢气的主要来源是 天然气和煤 (填“天然气和煤”、“醇类”或“水”)②电解水制氢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下列获取电能的方式中,一定 存在碳排放的是 C 。
    A.水力发电
    B.太阳能发电
    C.燃煤发电
    (2)氢气的储存有以下两种方式。
    ①方法一:将氢气直接加压储存在由某种镁铝合金制造的储氢罐中备用。从物质分类的角度来看,镁铝合金属于 混合物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②方法二:先通过Mg2Cu与氢气反应,将氢气转化为MgH2暂时“储存”起来,此为储氢反应(如图3):需要使用氢气时2+2HCl=MgCl2+2H2↑。请写出储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Mg2Cu+3H2MgCu2+3MgH2 。
    【答案】(1)①天然气和煤;
    ②C;
    (2)①混合物;
    ②2Mg2Cu+3H2MgCu2+3MgH2。
    【分析】(1)①根据图1确定制氢原料占比最大的方法进行分析;
    ②根据能量转化的产物进行分析;
    (2)①根据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叫纯净物,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叫混合物进行分析;
    ②根据H2和Mg2Cu在高温和氩气存在的条件下反应,生成MgH2和MgCu2进行分析。
    【解答】解:(1)①根据图1可知,蓝色部分占比最大;
    ②A、水力发电时,没有碳排放;
    B、太阳能发电时,没有碳排放;
    C、燃煤发电时,肯定存在碳排放。
    故选:C;
    (2)①镁铝合金,由金属镁,应该为混合物;
    ②根据图3可知,H7和Mg2Cu在高温和氩气存在的条件下反应,生成MgH2和MgCu7,化学方程式为:2Mg2Cu+8H2MgCu2+5MgH2。
    故答案为:(1)①天然气和煤;
    ②C;
    (2)①混合物;
    选项
    劳动项目
    科学知识气的气
    A
    学农活动:用熟石灰来检验铵态氮肥
    铵盐能与碱反应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
    B
    家务劳动:用白醋去除水壶中的水垢
    醋酸能与水垢中的CaCO3、Mg(OH)2等物质反应
    C
    生活妙招:用紫甘蓝制作酸碱指示剂
    紫甘蓝中的花青素在不同pH环境中显色不同
    D
    其他技能:用灼烧法辨别羊毛和棉花
    灼烧时有烧焦羽毛味的是棉花纤维
    选项
    物质
    性质
    用途
    A
    稀盐酸
    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除去金属表面的锈
    B
    熟石灰
    碱性
    中和酸性土壤
    C
    氢氧化钠固体
    易潮解
    干燥二氧化硫气体
    D
    甲烷
    可燃性
    作燃料
    选项
    括号内的物质是杂质
    除杂方法
    A
    NaCl溶液(NaNO3)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蒸发结晶
    B
    CaCO3(CaO)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过滤
    C
    NaOH溶液(Na2CO3)
    加入适量的CaCl2溶液、过滤
    D
    NaCl溶液(CuCl2)
    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过滤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①将固体研磨成粉末状,加水搅拌
    固体没有全部溶解
    ②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试液
    溶液呈红色
    ③取不溶物,滴加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预测假设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浸出液中含碳酸钠
    取少量浸出液加入试管,然后滴加足量稀盐酸
    没有气泡生成
    浸出液中不含碳酸钠
    浸出液中含Ca(OH)2

    有白色沉淀产生
    浸出液中所含溶质与预测一致
    组别
    废液缸中现象
    现象解释
    第1小组
    无沉淀、有气泡产生
    第2小组
    无沉淀、无气泡产生
    第3小组



    反应时间(秒)
    0
    25
    50
    75
    100
    125
    150
    175
    200
    滴入稀盐酸体积(毫升)
    0
    4
    8
    12
    16
    20
    24
    28
    32
    pH
    13.2
    13.0
    12.7
    12.4
    12.1
    7.0
    2.0
    1.6
    1.3
    温度(℃)
    36.9
    37.5
    38.0
    38.5
    38.8
    39.2
    39.0
    38.8
    38.6
    选项
    劳动项目
    科学知识气的气
    A
    学农活动:用熟石灰来检验铵态氮肥
    铵盐能与碱反应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
    B
    家务劳动:用白醋去除水壶中的水垢
    醋酸能与水垢中的CaCO3、Mg(OH)2等物质反应
    C
    生活妙招:用紫甘蓝制作酸碱指示剂
    紫甘蓝中的花青素在不同pH环境中显色不同
    D
    其他技能:用灼烧法辨别羊毛和棉花
    灼烧时有烧焦羽毛味的是棉花纤维
    选项
    物质
    性质
    用途
    A
    稀盐酸
    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除去金属表面的锈
    B
    熟石灰
    碱性
    中和酸性土壤
    C
    氢氧化钠固体
    易潮解
    干燥二氧化硫气体
    D
    甲烷
    可燃性
    作燃料
    选项
    括号内的物质是杂质
    除杂方法
    A
    NaCl溶液(NaNO3)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蒸发结晶
    B
    CaCO3(CaO)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过滤
    C
    NaOH溶液(Na2CO3)
    加入适量的CaCl2溶液、过滤
    D
    NaCl溶液(CuCl2)
    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过滤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①将固体研磨成粉末状,加水搅拌
    固体没有全部溶解
    ②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试液
    溶液呈红色
    ③取不溶物,滴加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预测假设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浸出液中含碳酸钠
    取少量浸出液加入试管,然后滴加足量稀盐酸
    没有气泡生成
    浸出液中不含碳酸钠
    浸出液中含Ca(OH)2
    取适量浸出液加入试管,加入碳酸钠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
    浸出液中所含溶质与预测一致
    组别
    废液缸中现象
    现象解释
    第1小组
    无沉淀、有气泡产生
    第2小组
    无沉淀、无气泡产生
    第3小组



    反应时间(秒)
    0
    25
    50
    75
    100
    125
    150
    175
    200
    滴入稀盐酸体积(毫升)
    0
    4
    8
    12
    16
    20
    24
    28
    32
    pH
    13.2
    13.0
    12.7
    12.4
    12.1
    7.0
    2.0
    1.6
    1.3
    温度(℃)
    36.9
    37.5
    38.0
    38.5
    38.8
    39.2
    39.0
    38.8
    38.6

    相关试卷

    浙江省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考试科学试题卷:

    这是一份浙江省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考试科学试题卷,共8页。

    浙江省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

    这是一份浙江省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文件包含期中独立作业答案docx、期中独立作业答案pdf、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阶段性检测9docx、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阶段性检测9pdf、科学期中卷答题纸docx、科学期中卷答题纸pdf等6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浙江省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总校)中考二模科学试题:

    这是一份2024年浙江省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总校)中考二模科学试题,共4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