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云南省楚雄东兴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云南省楚雄东兴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第1页
    云南省楚雄东兴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第2页
    云南省楚雄东兴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第3页
    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云南省楚雄东兴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云南省楚雄东兴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默写题,语言表达,材料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王之涣《凉州词》是一篇争议颇多的名作,今日通行本文字为:“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历来人们分歧最大、争论最多的是其首句首词,有人认为是“黄河”,有人认为是“黄沙”。
    “黄沙派”代表有竺可桢、刘永济等,他们主要从地理、气候角度考虑,认为“黄河”与玉门关远不相及,而“黄沙”则为玉门关习常所见。“黄河派”代表有施蛰存、刘逸生等,他们主要从文学欣赏的角度,认为“黄河”意境远胜于“黄沙”,而且现在大多数本子都作“黄河”。该问题一直没有获得解决,争论似乎仍有延续下去的可能。本文的目的是想提供一种新的解读思路和方法,争取能为类似争论画上休止符。
    此诗在明以前的版本中,无论是哪个系统,除讹误者外,首句首词皆作“黄沙”而不作“黄河”,那么“黄河”是如何取代“黄沙”而占据主导地位的呢?
    中国古典诗歌以意境见胜,而意境建构离不开意象,意象决定意境。对于传世诗歌文本,文人往往根据自己的审美追求,通过意象改动再造诗境。表面上看只是版本问题,实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根源。
    明人根据先前的讹误本,大多已认定“黄河”为是了。如高棅《唐诗品汇》等,皆据《集异记》讹本定首句为“黄河远上白云间”。其原因在于,“黄沙直上白云间”是北方和西北大荒漠中特有的景象,是生活在中原的文人所无法想象的。而“黄河”“白云”的景象于黄河流域随处可见,自然也容易被大众接受。陆时雍《唐诗镜》于此诗注中录《集异记》“旗亭画壁”故事时,中间特作改动,云:“至双鬟发声,果讴‘黄河’云云。”此处以“黄河”代指王之涣《出塞》诗,说明在明代,“黄河远上白云间”的意境已深入人心。同时,不少明清文人也把黄河与玉门关联系起来。“黄沙”改为“黄河”,使原来荒漠沉郁的诗境变得宏阔高远。刘逸生说:“‘黄沙直上白云间’,从意境上说,比起‘黄河远上白云间’七字,也差得实在太远。‘黄河远上白云间’七个字,莽莽苍苍,浩浩瀚瀚,给人的是‘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壮美感觉,把人的思想感情引到了辽远高阔的境界。”由此不难看出,人们取“黄河”而舍“黄沙”,乃是从艺术审美的角度做出的选择。
    如此一来,“黄河”“白云”构成了一片高远辽阔的诗境。在此背景之下,“杨柳”和“春风”所营造的青春气象与羌笛传出的悲凉之音形成强烈反差,从而交织成一种复杂的情感,极大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由此可以看出,清以来“黄河”“春风”版本能一家独秀,实是大众参与诗境再造的结果,且再造之妙,誉其为唐诗七绝压卷之作亦不为过。
    不过,文学研究与文学欣赏毕竟不同。文学欣赏多着眼于当下的美感需求,而文学研究更倾向于还原事物本身。就此诗而言,若对其进行文本与背景双重还原,便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
    “黄沙直上白云间”,谓大漠之中飙风突起,卷起黄沙直冲白云之间。因为沙漠风暴有致命危害,所以这里写的不是壮观之景,而是险恶之境。冲天而起的黄沙与险峻峭拔的高山,压抑着“一片孤城”,这便是将士们面对的生活环境。玉门关是西北的门户,千千万万的大唐将士由此出关,可他们中间的许多人就再也没有回来,这就是严酷的现实。宋之后,社会生活发生巨大转变,宋政权蜷曲在中原。西北特有的“黄沙直上白云间”的奇险之景,也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由此而下的元、明、清三朝,由于版图的变化,再也未像唐朝那样长期用兵西北。文人多半生活在中原及江南富庶之地,“黄沙直上”渐成为不可想象之景,与此同时,贯穿北方大地的“黄河”则成为文人经常歌吟的对象。从审美追求和意境内涵来看,“黄河”比“黄沙”更加丰富且更具诗意。因此,本来只是小说系统的民间传本,到了明清反而成为诗境再造的最佳选择。今天通行的本子,可以说是文人脱离事物本身,根据其自身的经验及时代的审美趋向,对文本进行集体选择、修改的结果。
    接受美学认为,作品接受阅读者的再创造是一件必然的事情。王之涣《凉州词》的文字变迁似乎也符合这一规律。然而必须指出的是,改造后的诗歌毕竟不再是作者的原诗。古典诗歌诗境的每一次再造,尽管都是当下历史通过文本的反映,却不再是诗的原态。解读所指向的终极领域是意义的追寻,但如果只是为了比较哪一种意义更有价值或更具美感,无疑都是对其他意义的遮蔽,那么这样的解读就不是一个开放的过程。诗人的心灵是“一个容纳着无数情绪、词句、意象的贮藏器,能够等待所有成分到齐产生作用”。因此,还原诗歌以走进诗人的创作心灵,可在当下提供解读作品的新思路。
    还原《凉州词》后可见,诗作展示的不仅是西北的苍茫,更是作者内心的荒凉。诗人壮游西北,领略了迥异的人文物色,也目睹了戍边将士的辛苦。王之涣身临其境,体会到关内外之别岂止地貌风物,于是将可以描绘的风沙和不可直言的人事,写入首尾呼应的诗句中。
    相比之下,经改造过的诗境意境更优美,像一幅色调和谐的画作。然而诗毕竟不同于绘画,诗具有画面无法替代的言外之意。总体而言,再造过的《凉州词》更具有普通人皆能想象的画面美感,也具有可以普遍共情的辽阔意境,但是其意义已与原作者之心境大相径庭,也就听不到可以与亲历者共鸣的弦外之音了。从再造到还原,对于当下的启示,就是跳出固有的、抽象的美感,找回产生真实情感的动机。古典诗歌能够激发我们的,正是这种写在基因里的诗意。
    (摘编自刘宇耘《“黄沙”还是“黄河”?——兼论中国古典诗歌诗境的再造与还原》)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沙派”主要从地理、气候角度考虑,而“黄河派”主要从文学欣赏的角度考虑。
    B.本文为“黄河”还是“黄沙”的论争提供了新的解读思路和方法,休止了类似的争论。
    C.中国古典诗歌中意境的构建与意象紧密相关;文人常根据自己的审美追求,再造诗境。
    D.文学研究不同于多着眼于当下美感需求的文学欣赏,文学研究更倾向于还原事物本身。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人大多认定《凉州词》的首句为“黄河远上白云间”,部分原因在于“黄河”“白云”的景象于黄河流域随处可见,易被大众接受。
    B.“黄河远上白云间”一句,“黄河”“白云”构成了一片高远辽阔的诗境,与“杨柳”“春风”合用,极大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C.自古以来,《凉州词》“黄河”“春风”版本一家独秀,这是大众参与诗境再造的结果,且再造之妙,可以称其为唐诗七绝压卷之作。
    D.再创造的《凉州词》其意义虽然和原作者的心境有所不同,但它更具有普通人皆能想象的画面美感,也具有可以普遍共情的辽阔意境。
    3.下列选项,不能体现文本第五段观点的一项是( )
    A.林庚说:“从形象上看,‘黄沙直上白云间’确实不太理想,因为‘黄沙’如果到了‘直上白云间’的程度,白云势必早变成了黄云。”
    B.施蛰存认为:“论句法气势,则应当以‘黄河远上’为较好。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就是同一意境,这都是当时人对黄河上游的印象。”
    C.沈祖棻《唐人七绝诗浅释》中,作者从文学角度对“黄沙直上”和“黄河远上”的韵味意境进行了比较,结论是“‘黄河远上’较富于美感”。
    D.竺可桢指出:“现行唐诗集第一句作‘黄河远上白云间’,但古本唐诗原为‘黄沙直上白云间’。依照玉门关的气候和地理看,后者是合理的。”
    4.请简要分析文本的论证思路。
    5.李白《静夜思》的明代版本为:“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宋代版本为:“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请结合文本有关内容,简要分析明代版本对宋代版本作出修改的原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没有纽扣的红衬衫(节选)
    铁凝
    人要是真能按照自己的意志走自己的路,那是一件多么艰难的事啊。它显得荒诞可笑,却又其乐无穷。
    拿我爸爸来说,他就是一直在走自己的路,尽管老是像个醉鬼(他不喝酒)一样跌跌撞撞。他是风景、静物画家,五十年代毕业于美术学院油画系,现在省画院搞专业创作。他的画面上不常有人,没有甩开膀子开山的队伍,没有站在棉田里用手背擦汗的大嫂,没有伸出胳膊做指向前方的姿态,许多画甚至连标志新农村的拖拉机、高压线都没有。有的是北方深秋棕红色的大山,明丽、爽朗的蓝天,缠绵、散漫的河滩、流水,缠绕在山腰间的毛茸茸的小路,和那随风战栗的羽毛扇似的小白杨;有的是早春充满生机的果园,那鼓鼓的花苞缀满枝头,正默默地等待时机,只等大自然一声令下,好像就会同时爆炸出颜色和芬芳;有盛夏时节的原野,五彩缤纷的花束:怒放的玫瑰,羞涩的矢车菊,铃铛般的草芙蓉和信手从路边采来的不被人注意的那些金色的星星点点。
    不管怎样被议论、冷落,爸爸的画倒是我和安然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从这些画面上感受到的是大自然的生机,感受到的是生活的节奏和旋律,它们就在你耳边、眼前洋溢。就是这些节奏和旋律对我们产生了强烈的诱惑,这诱惑也许来自画面上的形象,也许就是他那奔放、朴拙的笔触,热情、斑斓的色彩。总之,祖国、大自然、生活……这些名词在我们脑子里再具体不过了。
    可我有时也希望爸爸的画应时一些,也许那会一下改变他的处境。
    “坐下,安静,我明白你。但我想告诉你,假如一个人整天‘可是、可是’地过日子,日子就没法过。更不用说去追求点儿什么了。高更当年在塔希提岛上拿自己的画换顿饭吃都没人要。你一定会说,高更先生,饭总归要吃的呀。当然,我不是高更,这太不自量,可我也不是他的追随者。”
    安然不知什么时候凑了过来。她举起一支油画笔,站在我们面前,神气活现地说:“我,作为一个画家,一辈子要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契诃夫说过:‘有大狗,有小狗。但小狗无须因大狗的存在而惶惑。所有的狗都叫,但按照上帝给予它的声音去叫。’对吗?”她显然是在替爸爸说话。
    爸爸不吭声。我总觉得他有点宠安然。安然的话真让我有点无地自容,“还不放下笔!”我无话可说,开始斥责她。
    “哼,要是上帝把所有的狗都创造成一种声音,多好!”她放下笔,“我们班有个女生怕人看她,每次去车棚都拉着我。我说,就怪你和别人长得不一样。”安然说完又拿起画笔,找张纸东抹西抹地画了辆自行车。
    安然,别又煞有介事,我什么不懂!人活着,应该不断追求,不断思索,不应该去学着迎合。这些,安然,你懂吗?现在你拿起爸爸的笔,重复爸爸的话,只不过是刚刚跟在爸爸后边捡起了路旁的一块石头。
    或许是我们经常变换花样的谈话影响了安然,或许是爸爸那一幅幅叫人激动、叫人想跳、想唱的画面滋养了安然的灵魂,或许还有别的什么,我注意到安然最近爱照镜子,过去她可不是这样。有一天,我发现她躺在床上,面朝墙,正抽抽嗒嗒地哭。
    “喂,你笑什么?”我故意冲她说反话。这招儿很灵,她真的破涕为笑了。
    “我早就知道你们都拿我当男孩子看,其实我是个女的,女的!”她笑了一下,就又变得严肃了。
    我也严肃地说:“过去,我对你是有点儿——有点儿男女不分。现在,我觉得你是个完完全全的女孩儿,是个挺不错的女孩儿!”我把她从床上拉了起来,“不信你照照镜子,你瞧你的眉毛多好,皮肤多细。”
    “可是我的眼睛小,嘴巴大。”安然一伸手,把一面小镜子举到眼前,冲着镜子挤眉弄眼。
    我想这时她内心一定早已平静了,她的脾气属“雷阵雨”“茅草火”之类。不过,她后来讲的两句话叫我久久难忘。她说:“现在我怕别人说我像男孩儿,人们可千万别拿我当男孩子看。”她的语气十分郑重,她的眼睛流过一丝很少见的淡淡的忧愁。
    是啊,随着年龄的增长,安然对美有了新的认识,有了新的渴望。生活在向她微笑,青春在朝她奔涌过来。我的安然,难道她的代名词能是“永远的夹克衫”吗?
    我去南方出差,给她买回了一件红衬衫,一件没有纽扣、带一条纤巧的银色拉链的红衬衫。
    “我真漂亮!”她穿上衬衫,毫不掩饰地举着胳膊向爸爸、妈妈和我宣布。
    我一向敬佩她的坦率,也许正是这些毫无顾忌的坦率,使我仍然觉得她像个小男孩儿。可谁又能想到,安然的班主任韦婉竟一本正经地提醒我要“防患于未燃”呢。燃烧的“燃”!也许,韦婉真的从这件火红的衬衫里看到了火,想到了消防队。但当我再次想到这件衬衫时,为什么也像真的看到了火这个怪物?看来又要把安然今年的“三好生”希望给烧掉了吧。不知是想到了这点,还是因为走进了漆黑的楼道,我的心突然一沉。
    我摸着黑,熟练地绕过重重障碍走上楼梯,是不是要和安然谈一谈?
    我究竟是用自己的眼睛呢,还是违心地去用别人的眼睛?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开头一段话对小说要表现的主题进行了提示,人有时会处在一种矛盾与冲突的状态之下,按照自己意志前进并不容易。
    B.安然引用契诃夫的话,体现了独立张扬的个性,可见爸爸的画启发了她的思考,她敢想敢说敢做,且毫无顾忌、肆意妄为。
    C.安静关心妹妹安然的成长,她关注安然的内心世界,当她发现安然一个人面朝墙哭泣时,用严肃而幽默的语言进行安慰。
    D.安然喜欢姐姐买的红衬衫,班主任却认为这抹“红色”是需要“防患于未燃”的危险火种,是孩子变“坏”的某种迹象。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第二段用一连串“没有……”与“有的是……”的对比,表现了爸爸“一直在走自己的路”,创作出了独特的作品。
    B.小说具体展现了爸爸的画给“我”和安然的感受,不仅表现出爸爸的画的艺术魅力,而且引出了下文写两人对爸爸的不同态度。
    C.“可是我的眼睛小,嘴巴大”是人物的语言描写,表现了安然对自己外貌上的看法;“挤眉弄眼”的小动作,体现了安然调皮的一面。
    D.小说结尾三段安静的心理活动,表现了安静对于安然处境的担心,以及选择“用自己的眼睛”的偏向。
    8.小说以安静的视角展开叙述,请简要分析这样安排的妙处。
    9.读书小组为此文提取出一个关键词:自我与现实。文章中的各个人物对“自我与现实”都有怎样的态度?请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晋车骑将军羊祜率师向江陵,诸将咸以抗不宜上,抗曰:“江陵城固兵足,无所忧患。假令敌没江陵,必不能守,所损者小。如使西陵槃结则南山群夷皆当扰动则所忧虑难可而竟言也。吾宁弃江陵而赴西陵,况江陵牢固乎!”
    初,江陵平衍,道路通利,抗敕江陵督张咸作大堰遏水,以绝寇叛。祜欲因所遏水,浮船运粮,扬声将破堰以通步军。抗闻,使咸亟破之。诸将皆惑,屡谏不听。祜至当阳,闻堰败,乃改船以车运,大费损功力。晋巴东监军徐胤率水军诣建平,荆州刺史杨肇至西陵。抗身率三军,凭围对肇。吴国将军朱乔、营都督俞赞亡诣肇。抗曰:“赞军中旧吏,知吾虚实者,吾常虑夷兵素不简练,若敌攻围,必先此处。”即夜易夷民,皆以旧将充之。明日,肇果攻故夷兵处,抗命旋军击之,矢石雨下,肇众伤死者相属。肇至经月,计屈夜遁。抗欲追之,而虑阐畜力项领,伺视间隙,兵不足分,于是但鸣鼓戒众,若将追者。肇众凶惧,悉解甲挺走,抗使轻兵蹑之,肇大破败,祜等皆引军还。抗遂陷西陵城,诛夷阐族及其大将吏,自此以下,所请赦者数万口。修治城围,东还乐乡,貌无矜色,谦冲如常,故得将士欢心。
    《汉晋春秋》曰:羊祜既归,增修德信,以怀吴人。陆抗每告其边戍曰:“彼专为德,我专为暴,是不战而自服也。各保分界,无求细益而已。”于是吴、晋之间,余粮栖亩而不犯,牛马逸而入境,可宣告而取也。抗尝疾,求药于祜,祜与之,曰:“此上药也,近始自作,未及服,以君疾急,故相致。”抗得而服之,诸将或谏,抗不答。孙晧闻二境交和,以诘于抗,抗曰:“夫一邑一乡,不可以无信义之人,而况大国乎?臣不如是,正足以彰其德耳,于祜无伤也。”或以祜、抗为失臣节,两讥之。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
    10.文中画框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使西陵A槃结B则南山群夷C皆当D扰动E则所忧虑F难G可H而竟言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陵城固兵足”与“兵甲已足”(《出师表》)两句中“足”的意思相同。
    B.“假令敌没江陵”与“乃悟前狼假寐”(《狼》)两句中“假”的意思不同。
    C.“伺视间隙”与“又何间焉”(《曹刿论战》)两句中“间”的意思相同。
    D.“增修德信”与“邹忌修八尺有余”(《邹忌讽齐王纳谏》)两句中“修”的意思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车骑将军羊祜率军挺进江陵,诸将都认为陆抗不宜率军西上。陆抗则认为敌人攻下江陵也防守不住,所以舍弃了江陵。
    B.江陵地势平旷,交通便利,陆抗下令江陵督张咸修造一道大堰拦水,借以断绝敌人进攻和内部叛乱。
    C.羊祜到了当阳,得知大堰已毁,便改船运为车运,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晋国徐胤率水军赶到建平,杨肇前往西陵。
    D.陆抗预料俞赞叛逃后会将自己的虚实底细告诉杨肇,而夷兵向来不够精练,如果敌人围攻,必定先从夷兵防守处下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抗闻,使咸亟破之。诸将皆惑,屡谏不听。
    (2)貌无矜色,谦冲如常,故得将士欢心。
    14.有人认为“祜、抗为失臣节”,你是否赞成此观点?请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溪居
    柳宗元
    久为簪组①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②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①簪组:古代官吏的冠饰。②夜榜(bàng):夜航。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起笔概括自己的人生旅程,点明“溪居”原因,“簪组”代指官场。
    B.诗人闲居无事,与农夫野老为邻,有时就像山外来客可以尽享山林野趣。
    C.晓来耕作、夜来行船,颈联以动衬静,烘托出溪居之所环境的寂静清幽。
    D.本诗语言不假雕饰,含蓄蕴藉,简练轻快的笔触传达出极为复杂的情感。
    16.对于结尾的“长歌”,有人认为看似欢愉,实则悲恻。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四、默写题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登高》中以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乐曲演奏过程中的停顿也有情感表达的作用。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对此进行说明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曹操《短歌行》中运用《诗经》中的典故表现诗人渴望得到贤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想说却不知如何说,心中所想难以付诸文字——这都是“文字失语者”们的无奈。严格来讲,“文字失语”并不是疾病,而是一种表达能力的弱化。然而,正是这种表达能力的弱化,成为禁锢“文字失语者”们自由表达的枷锁,他们的日常社交因此被打乱,有人甚至因此陷入了被动的沉默。
    自我们咿呀学语时起,表达就像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然而,对于“文字失语者”们来说,他们总会在一些瞬间意识到自己的辞不达意和无从下笔。慢慢地,他们会对表达产生焦虑感、挫败感,久而久之,“文字失语者”们被困在拒绝表达的沉默角落。
    文字输出能力存在短板的背后,很可能是文字“存货”匮乏。根据此前中青报社会调查中心的调查显示,超过六成左右的受访者都认为语言贫乏的表现是基本不会说诗句或成语,而这恰恰是可以通过阅读和积累改变的。因此,当人们乐于通过阅读积累,善于独立思考,并勤于输出当下感悟,很多问题或许可以得到解决。
    18.下列选项中破折号的用法,和文中破折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我终于考上啦——!”金石开简直兴奋得快要晕过去了。
    B.我忽然记起哪本杂志上的访问记,“哦!您,您就是——”
    C.臭黄菇、斑蘑菇、狗尿苔——都是有毒野生菌。
    D.“画得真好——你为什么这样勇敢,不怕他?”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请结合文本,简要赏析其表达效果。
    20.文中画框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①_________,物理防晒如防晒服、遮阳伞、太阳镜,化学防晒如防晒霜等。防晒霜是指添加了能阻隔或吸收紫外线的防晒剂,以防止肌肤被晒黑、晒伤的化妆品。人们通过在裸露的皮肤上涂抹防晒霜,可以形成一层保护膜,②_________。
    但是,部分人群会发现自己对防晒霜过敏。防晒霜的主要有效成分为防晒剂,防晒剂是利用光的吸收、反射或散射作用,以保护皮肤免受特定紫外线所带来的伤害,而在化妆品中加入的物质,包括物理防晒剂如二氧化钛、氧化锌等,以及化学防晒剂如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等。
    防晒霜过敏常见于过敏体质或既往有日化用品过敏史的人群。③_________,可先将其涂到小臂内侧或耳后皮肤,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再决定是否使用。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2.简述第二、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
    六、材料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NPC是游戏中的一种角色类型,指的是电子游戏中不受真人玩家操纵的游戏角色。通俗来讲,NPC是为推动剧情而设计出来的一些机器人角色。很多人认为自己是这个世界的NPC,具体表现为“日复一日,按既定程序行走”“生活围绕几个固定地方,不探索地图”“不敢主动交流,充当背景板”……
    那么,我们真的是这个世界的NPC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每个人生来的个人条件都不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就算顺应社会发展的大方向,许多人具有相似的生活经历和轨迹,每个人的经历也是独一无二的。我们需要的或许只是一些勇气,一些坚持,或者一个将至的机遇。愿我们都能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摆脱NPC的标签,当好自己人生的主角。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休止了类似的争论”未然变已然,原文表述是“争取能为类似争论画上休止符”。
    故选B。
    2.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自古以来”错误,原文表述是“清以来黄河春风版本能一家独秀,实是大众参与诗境再造的结果”。
    故选C。
    3.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由“由此不难看出,人们取‘黄河’而舍‘黄沙’,乃是从艺术审美的角度做出的选择”可知,第五段的主要观点是“人们取‘黄河’而舍‘黄沙’,乃是从艺术审美的角度做出的选择”。
    D.“依照玉门关的气候和地理看,后者是合理的”可知此项属于“黄沙派”的观点。
    故选D。
    4.答案: ①文本先是提出有关王之涣《凉州词》首句首词是“黄沙”还是“黄河”的论争。
    ②接着从中国古典诗词意象及意境的构建,艺术审美,文学研究和文学欣赏等不同角度分析“黄河”逐渐取代“黄沙”占据主导地位的原因。
    ③最后论述还原诗歌可以走进诗人创作心灵,为当下解读作品提供新思路。
    解析:
    5.答案: ①从诗歌意境来看,明代版本“明月光”中的“明月”构成了一片清冷静谧的诗境,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而宋代版本中用“看月光”,“月光”无形无色,用“看”字稍显滞重,用“明”字还增加了月夜的亮色。
    ②从意境内涵来看,“望明月”较之“望山月”,不但摆脱了地理环境的限制,而且“明月”更通俗易懂、贴近普通百姓的生活,使全诗的思乡之情更具普遍意义。
    解析:
    6.答案: B
    解析: B.“且毫无顾忌、肆意妄为”错误,安然“神气活现……所有的狗都叫,但按照上帝给予它的声音地说:‘去叫’,她显然是在替爸爸说话”可知,安然的话里充满个性和对爸爸的理解,这里应是体现安然的坦率爽朗和心直口快。
    故选B。
    7.答案: D
    解析: D.“选择‘用自己的眼睛’的偏向”错误,根据文中“我究竟是用自己的眼睛呢,还是违心地去用别人的眼睛”可知,“我”不知道怎么选择,感到茫然并未得出结论,没有偏向。
    故选D。
    8.答案: ①小说从安静的视角,采用第一人称,更直观地展现出安静的所思所想,她的观点凸显出各角色在艺术追求中的困惑与独立性,深化主题;她对父亲、妹妹安然的情感,使文章读起来丰富而有变化。
    ②作者以姐姐的身份来表达对妹妹思想、心理和行为的理解,使得作品更加真实可信,拉近了和读者的心理距离。
    解析: ①从内容和情感方面分析,安静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小说以安静的视角采用第一人称叙述,以“我”的身份,叙述经历、所见、所闻,把人物的经历事件的经过告诉读者,更直观地展现出安静的观点态度,凸显出各角色在艺术追求中的困惑与独立性,使主题更鲜明;她对父亲、妹妹安然的感情,真挚而又有现实考量,使文章读起来感情丰富,富有变化。
    ②从阅读效果方面分析,文中安然和安静是一对姐妹,作者以姐姐的身份来表达对妹妹思想、心理和行为的理解,更有说服力。“爸爸不吭声。我总觉得他有点宠安然。安然的话真让我有点无地自容,还不放下笔!我无话可说,开始斥责她”,把姐妹俩的相处,描述的细腻真实;妹妹因为被别人当作男孩子看而苦恼,我把她从床上拉了起来劝慰,以及给妹妹买一件红衬衫,妹妹穿上无比高兴等情节,表现了姐妹之间的情谊,以姐姐的视角展开叙述,更加真实可信,便于拉近和读者的心理距离。
    9.答案: ①父亲不画“应时”的画,专注于自己内心追求,专心画纯艺术的画,即使处境不好,也仍然坚持自我。
    ②安然选择坚持自我,不愿为了现实妥协,她赞同、支持父亲的做法,保持自己的声音;穿上姐姐买的红衬衫而感到漂亮自豪,坦率真实。
    ③安静喜欢爸爸的画作,但又希望爸爸向现实妥协;面对安然的班主任对红衬衫的提醒,犹豫着是坚持自我,还是违背本心、迎合现实,茫然困惑。
    解析: 文中一共有三个主要人物:
    ①安静的父亲是个画家,可他的画与众不同,充满个性;“没有甩开膀子开山的队伍,没有站在棉田里用手背擦汗的大嫂,没有伸出胳膊做指向前方的姿态,许多画甚至连标志新农村的拖拉机、高压线都没有。有的是北方深秋棕红色的大山……”,他不画那些有人的画,不画应时的画,专注于自己内心追求,坚持自我,专心搞纯艺术的画,即使处境不好,也不向生活屈服,可见,爸爸在自我与现实中一直坚持选择“自我”。
    ②安然是个坦率自我的女孩子;根据“我,作为一个画家,一辈子要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契诃夫说过:有大狗,有小狗。但小狗无须因大狗的存在而惶惑。所有的狗都叫,但按照上帝给予它的声音去叫。”可知,安然赞同、支持父亲的做法,保持自己的独特声音,不向现实妥协;尽管因为别人把她当男孩子而苦恼,但依然能保持内心的平静;她穿上红衬衫,毫不掩饰地举着胳膊向爸爸、妈妈和我宣布“我真漂亮”,可知安然坦诚率真,有个性,有自我。
    ③安静是姐姐,在自我与现实之间摇摆、犹豫;她能从爸爸的画面上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感受到的生活的节奏和旋律,可是她“有时也希望爸爸的画应时一些,也许那会一下改变他的处境”,可知安静喜欢爸爸充满自我的画作,但有时又希望爸爸向现实妥协;她喜欢妹妹的自我和坦率,但面对安然的班主任对红衬衫的提醒,她考量“究竟是用自己的眼睛呢,还是违心地去用别人的眼睛”,这些表明,安静面对自我和现实有些茫然,该如何选择她犹豫不决。
    10.答案: BEF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但如果让西陵与敌人连接起来,则南山诸族夷人都将骚动扰乱,那我忧虑的事情,就不是能说得清楚的。
    “槃结”作“西陵”的谓语,主谓结构,意思完整,在其后B处断开。
    “则”连词,一般在句首,可在其前E处断开。
    “所忧虑”,所字结构作主语,较长,可在其后F处断开。
    故选BEF。
    11.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一词多义的能力。
    A.正确。充足。句意:江陵城池坚固兵力充足。/兵员装备已经充足。
    B.正确。倘若、假如;假装。句意:倘若敌人攻下江陵。/屠户才明白之前的狼假装睡觉。
    C.错误。时机;参与。句意:等候时机攻打吴军。/你又何必参与呢?
    D.正确。修行;长、身高。句意:更加注重修行美德信誉。/邹忌身长五十四寸左右。
    故选C。
    12.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敌人攻下江陵也防守不住,所以放弃了江陵”以偏概全,根据原文“如使西陵槃结,则南山群夷皆当扰动,则所忧虑,难可而竟言也。吾宁弃江陵而赴西陵,况江陵牢固乎!”可知,如果让西陵与敌人联结起来,则南山诸族夷人都将骚动扰乱,这是陆抗更担忧的事情,因此不如选择西上;“放弃了江陵”也不准确,陆抗所言只是假设。故选A。
    13.答案: (1)陆抗听说,让张咸立即毁掉大堰。众将领都感到困惑,多次劝谏,陆抗不听。
    (2)脸上没有骄横的神色,像平常一样谦逊,因此深得将士衷心拥戴。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亟”,立即;“惑”,感到困惑;“屡谏不听”,省略句,“(诸将)屡谏(陆抗)不听”。
    (2)“矜”,骄横、骄傲;“谦冲”,谦逊;“谦冲如常”,状语后置句,“如常谦冲”。
    14.答案: 不赞成。羊祜归附后以德感人,并安抚边远的吴人;陆抗也告诫戍边将士不要做残暴的事情,让吴、晋边境的百姓能够得到安宁。两人的行为也进而维护了各自国家的利益。关爱百姓、为国效力是臣子应做的事情,因此两人有臣节。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把握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首先回答不赞成。由原文“羊祜既归,增修德信,以怀吴人”可知,羊祜归附后以德感人,并安抚边远的吴人;由原文“陆抗每告其边戍曰:‘彼专为德,我专为暴,是不战而自服也。各保分界,无求细益而已。’于是吴、晋之间,余粮栖亩而不犯,牛马逸而入境,可宣告而取也”可知,陆抗也告诫戍边将士不要做残暴的事情,让吴、晋边境的百姓能够得到安宁,两人的行为也进而维护了各自国家的利益。关爱百姓、为国效力是臣子应做的事情,因此两人有臣节。
    15.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B.“有时就像山外来客可以尽享山林野趣”理解错误。“山林客”指隐士,所以此时诗人认为自己有时还真像是在山林隐居的人。故选B。
    16.答案: 同意。首两句正话反说,将不幸之事说成是幸事。表达了对朝中当权派的不满。中间四句强调在此生活的闲适之情。作者少有才名,胸怀大志,可是仕途不顺,一再遭贬。这次更是被贬永州,远离长安。他满腔的热情得不到施展的空间,有志而不得伸,有才而不被重用。于是,在此贬所,只好强写欢愉,故作闲适,假装很喜欢这种安逸舒适的生活。结尾两句,诗人看似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但也恰恰是诗人无人问津时自娱自乐,一种无奈的调侃。这首诗表面上写溪居生活的闲适,然而字里行间隐含着孤独的忧愤。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人情感,评价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这首诗是柳宗元贬官永州时在愚溪之畔筑屋而居时的作品。诗歌表面是写在此生活的惬意自适,其实是强写欢愉,将被贬的郁愤之情隐晦写出。
    诗人被贬谪永州,应该是有满腹牢骚的,却在诗的开头将其称为幸事:“久为簪组束,幸此南夷谪。”诗人认为他长久地为在朝中做官所累,幸亏贬谪南来这荒夷之地,可以让他过上闲适的生活。此两句正话反说,将不幸之事说成是幸事,表达了对朝中当权派的不满。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这四句是强调在此生活的闲适之情。闲暇时与种菜的老农为邻,有时还真像是在山林隐居的人。一大早带着露水就去锄草,晚上乘船沿着溪水前进。“闲依”表现作者的闲散之态,“偶似”是故作放旷之语,自我安慰。柳宗元少有才名,胸怀大志,可是仕途不顺,一再遭贬。这次更是被贬永州,远离长安。他满腔的热情得不到施展的空间,有志而不得伸,有才而不被重用。于是,在此贬所,只好强写欢愉,故作闲适,称自己对被贬感到庆幸,假装很喜欢这种安逸舒适的生活。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有时整日独来独往碰不见一个行人,于是放声高歌,声音久久地回荡在沟谷碧空之中,多么清越空旷。这闲适潇洒的生活,让诗人仿佛对自己的不幸遭贬无所萦怀,心胸旷达开朗。这里诗人看似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但毕竟也太孤独了。这两句恰恰透露出诗人是强作闲适,无人问津时自娱自乐,也只是一种无奈的调侃。
    纵观全诗,诗人似乎已经淡忘了遭贬的痛苦,诗中把被贬谪的不幸称之为幸,将孤独冷静的生活诠释为飘逸闲适的生活。实际上这全都是诗人激愤的反语,在这种被美化了的谪居生活的背后,隐蕴的是诗人内心深深的郁闷和怨愤。
    17.答案: (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2)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3)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词:萧、滚、幽愁、胜、衿、悠。
    18.答案: C
    解析:
    19.答案: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表达能力的弱化比作是枷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表达能力弱化影响人的自由表达,体现“文字失语”的危害。
    解析:
    20.答案: 此前中青报社会调查中心的调查显示,六成左右的受访者都认为语言贫乏的表现是基本不会说诗句或成语。
    解析:
    21.答案: ①目前的防晒方式多种多样;②将皮肤与紫外线隔离开;③使用新产品时
    解析: ①处,语境意在引出后文对防晒方式的介绍,结合“物理防晒”“化学防晒”,可知本处可填入“目前的防晒方式多种多样”。②处,根据“防晒霜是指添加了能阻隔或吸收紫外线的防晒剂,以防止肌肤被晒黑、晒伤的化妆品”,可知本处可填入“将皮肤与紫外线隔离开”。③处,根据“可先将其涂到小臂内侧或耳后皮肤,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再决定是否使用”,可知语境意在引出对正确使用新防晒霜的注意事项的介绍,故可填入“建议大家在使用新产品时”。
    22.答案: 因为防晒霜含有防晒剂等物质,所以过敏体质或有日化用品过敏史的人在使用防晒霜前,应做过敏反应测试。
    解析: 先分析语段大意。第二段,侧重介绍部分人群对防晒霜过敏的原因。本段指出防晒剂是导致过敏的主要原因。第三段,侧重介绍防晒霜过敏的易发人群(过敏体质或既往有日化用品过敏史的人群),并给出正确使用防晒霜的方式(试涂)。其次注意题干中“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的要求。
    23.答案: 例文:
    无惧平凡,勇敢追梦
    NPC的角色引发热议,普通平凡的“小人物”情结引人共鸣。世界上即使有伟大人物的纵横捭阖,但不平凡的人生终究只是少数,普通平凡才是世界的常态。当代青年,要敢于接受自己的普通平凡,即使“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正如有人所说,“一个人的成熟,就是接受自己的平凡”。
    接受平凡的自己,并不意味着选择“躺平”。热爱平凡的自己,也不等同于坠入“平庸”。
    平凡的梦想同样可以开出花朵,平凡的人生同样需要不负韶华。有项调查曾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认可怎样的人生态度?”超过九成的受访青年认可“勇敢追梦,奋斗不负韶华”,证明热爱平凡与追求梦想并不冲突,脚踏泥土也要仰望星空。
    平凡的人生,只要坚守一份热爱,也可以有自己的高光时刻。走红网络的“背景太假哥”刘元杰是新疆草根博主中的一员,风吹日晒、蜂群作伴、扎根乡土,25岁的他终实现造福家乡的梦想。“刮腻子”世界冠军马宏达,用热爱成就精益求精,其励志故事推动技能人才的“破圈”。他们的事业无比平凡,但他们坚定追梦的身影,却令人心生敬意。
    检察官李邦红深入山乡,在2万多名孩子的内心播下法治的种子;乡村教师卢文建因视力障碍“借眼”授课28年,帮助学生实现梦想……他们的经历令人动容,虽然他们都是平凡人,却干出了不平凡的事迹,只因心中的那份热爱,只管耕耘、不问收获。
    平凡的人生,只要坚持不凡的生命追求,也可以在简单真实中造就幸福人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的校长张桂梅将自己平凡的一生全部贡献给了教育事业,让一个个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女孩走出了大山,开启了她们不平凡的人生。无论是愿为群众扎根黄土高原的路生梅,还是坚定的文化遗产传承人方勤,再或者是精益求精的金属冶炼工人潘从明,他们无不从事着最平凡的职业,也收获着不凡追求带来的幸福。“伟大的灵魂,常寓于平凡的躯体。”每一个平凡的奋斗者,都可以成为卓越的追梦人。
    “垂大名于万世者,必先行之于纤微之事。”纤纤不绝林薄成,涓涓不止江河生。生而平凡,心向璀璨。我们可以在“平凡的自己”里寻找到了不凡人生的坐标,我们可以是不“平庸”的。一代青年读着《平凡的世界》,用双手创造美好的家园;又一代青年唱着《平凡之路》,用双脚丈量人生的广度。让我们守望平凡,静待花开。让无惧平凡,勇敢追梦。
    解析:

    相关试卷

    2024~2025学年云南省楚雄市东兴中学高一(上)12月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云南省楚雄市东兴中学高一(上)12月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共13页。

    云南省楚雄市东兴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期中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云南省楚雄市东兴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期中语文试题,文件包含高一语文pdf、语文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云南省楚雄市东兴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云南省楚雄市东兴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卷命题范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