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第1页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第2页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古代文本阅读,名著阅读,现在文本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积累与运用(16分)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济南非遗在创新中发展,很多濒临失传的手艺(huàn)发生机,成为备受推(chóng)的文化形式。非遗是好看的,且看泉水扎染,清澈的泉水与纯天然的植物颜料相遇,为白色的布料着色生辉;非遗是好用的,民间艺人们自出心(cái),用精美的鲁绣、掐丝珐琅点缀着我们的生活;非遗是好玩的,一块块彩色的面团,经过艺人的搓、捏、揉、点,转眼间变成一个个(wéi)妙(wéi)肖的面人;非遗是好吃的,山楂蜜糖再密匝匝裹上一层芝麻,老济南酸蘸儿延续了济南人“舌尖上的历史”。
    1.文段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pín zhuó xià zā B.bīn zhuó xià zā
    C.bīn zhá xiā zā D.pín zhá xiā zā
    2.文段拼音处依次应填写的汉字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焕 祟 栽 惟 B.涣 崇 栽 唯
    C.焕 崇 裁 惟 D.涣 祟 裁 唯
    3.下列关于济南的介绍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趵突腾空”为“济南八景”之首,泉水日夜奔涌、络绎不绝的景象令人陶醉。
    B.漫步在中山公园书市,我惊喜地找到很多绝版书籍,不禁感叹:真是妙手偶得。
    C.周末逛一逛黄河大集,商品琳琅满目,人们摩肩接踵,满满的人间烟火气。
    D.吕剧乐曲丰富、唱腔优美、语言淳朴,人们观赏时,心里都不会无动于衷。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济南市博物馆举办非遗文化体验活动,旨在让人们领略传统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B.由于电影《长安三万里》的热映,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古代诗词的文化底蕴和民族气质。
    C.齐、鲁长城区域的稳定和统一,对华夏大地的长治久安做出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D.我们要不断推动黄河文化的发展、传承、保护,用心用情讲好新时代的“黄河故事”。
    5.大明湖畔南丰祠,北临汇波楼,原名曾公祠,为纪念北宋文学家曾巩而建。其中有一副名联,道出泉城风景无限、济南名士辈出之意。请从下面选出两项,补全对联(只选序号即可)。
    上联:作湖山一日主人,看万脉奔流诸峰罗列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②有少陵诗篇曾巩文章 ③漱玉辞金石录里 ④历唐宋百年过客
    【答案】1.B 2.C 3.C 4.A
    5.④ ②
    【解析】
    【1题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濒临失传(bīn):某种学术、艺术或技术快要没有人继承了,面临着失去传承的可能。
    着色(zhuó):绘画涂颜色。
    惟妙惟肖(xià):形容刻画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像。
    密匝匝(zā):严实稠密的样子。
    故选B。
    【2题详解】本题考查字形。
    huàn(焕)发:光彩外现的样子。
    推chóng(崇):尊崇,推重崇敬。
    自出心cái(裁):出于自己心中的设计或筹划。多指诗文﹑技艺等的构思有独创性。
    wéi(惟)妙wéi(惟)肖:形容刻画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像。
    故选C。
    【3题详解】本题考查成语理解和运用。
    A.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船只等来往频繁,连续不断。不能形容泉水,用错对象,使用不正确;
    B.妙手偶得:技术高超的人,偶然间即可得到。也用来形容文学修养很高的人出于偶发灵感而得到的妙词佳句,句中用来形容找到绝版书籍,属于望文生义,使用不正确;
    C.摩肩接踵:肩碰肩,脚碰脚。形容来往的人很多,很拥挤。此处用来形容集市上的人很多,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D.无动于衷:心里不受感动;不动心。和句中“心里”语义重复,且该成语一般形容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不能用来形容对戏剧的感受,不合语境,使用不正确;
    故选C。
    【4题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
    B.缺少主语,可删掉“由于”或“使”;
    C.搭配不当,可将“作用”改为“贡献”;
    D.语序不当,可将“发展、传承、保护”改为“保护、传承、发展”;
    故选A。
    【5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联。
    应注意:①字数相等;②词类相当;③结构相应;④平仄相对,仄起平收;⑤内容相关。
    首先上联的前半句是七个字,其中选项③和④为七个字,接着再看词性,③句中“漱玉辞”“金石录里”是两个名词,与上联不照应。再看④句,“作”和“历”是动词,“湖山”对“唐宋”是名词,“一日主人”对“百年过客”是偏正短语,故第一空是③;
    再看上联的后半句是九个字,其中选项①和②为七个字,其中①句“冀南宋冀莫随”和上联中的“看万脉奔流”词性不照应。再看②句,“看”对“有”,都是动词,“万脉奔流”和“少陵诗篇”相对,都是主谓短语,“诸峰罗列”和“曾巩文章”相对,也是主谓短语。故第二空是②。
    二、古代文本阅读(36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周亚夫军细柳
    ①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②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③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6.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军霸上 军:军队
    B.上自劳军 劳:慰劳
    C.居无何 居:经过
    D.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固:必,一定
    7.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备胡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B.已而之细柳军 往之女家
    C.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其如土石何
    D.成礼而去 而山不加增
    8.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主要记叙了汉文帝细柳营劳军的故事。
    B.“奇”是《史记》的基本艺术特色。文章第一句“大入边”三字,顿生紧张气氛。
    C.文章把笔墨集中在周亚夫身上,主要从正面刻画其“真将军”的形象。
    D.文章结尾以文帝的议论作结,既突出周亚夫,又显示出文帝的知人善任。
    【答案】6.A 7.B 8.C
    【解析】
    【6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思。
    A.句意是:在霸上驻军。军:名词用作动词,驻军;
    故选A。
    【7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
    A.连词,表目的,来/介词,凭借;
    B.动词,到/动词,到;
    C.代词,他们的/加强语气,用在“如……何”前面;
    D.连词,表顺承,然后/连词,表转折,但是;
    故选B。
    【8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C.文章把笔墨集中在周亚夫身上,主要从侧面刻画其“真将军”的形象;
    故选C。
    【参考译文】
    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于是,朝廷委派宗正官刘礼为将军,驻军在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在棘门;委派河内郡太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以防备胡人侵扰。
    皇上亲自去慰劳军队。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长驱直入,将军及其属下都骑着马迎送。不久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刀剑出鞘,开弓搭箭,弓拉满弦。皇上的先行引导人员到了营前,不准进入。先行引导的人说:“皇上即将驾到。”镇守军营的将官回答:“将军有令:‘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诏令。’”过了不久,皇上驾到,也不让入军营。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了天子的符节去告诉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从皇上的武官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纵马奔驰。”于是皇上就放松了缰绳,让马慢慢行走。到了大营,将军亚夫拿着武器拱手行礼,并说:“穿戴盔甲的将士是不能行跪拜礼的,请允许我以军礼参见。”皇上被此感动,马上神情严肃地俯身靠在车前横木上,派人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劳军礼仪完毕后辞去。
    出了细柳军营的大门,许多大臣都深感惊诧。文帝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先前霸上、棘门的军营,简直就像儿戏一样,那里的将军是完全可以去偷袭且被敌人俘虏的,至于周亚夫,难道能够侵犯吗?”文帝称赞了周亚夫很久。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共8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终军,字子云,济南人也,有异才。年十八,选为博士弟子。至长安上书言事,武帝甚奇之,拜军为御史大夫。后五年,上欲发使匈奴,军自请曰:“军无横草之功食禄五年。边境时有风尘之警,臣宜被坚执锐,挡矢石,启前行。然驽下①不习金革之事,窃不胜愤懑。今闻将遣匈奴使者,臣愿尽精厉气,奉佐明使,画吉凶于单于之前。”上奇军对,擢为谏议大夫。南越与汉和亲,上乃遣使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军自请曰:“愿受长缨②,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③。”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请举国内属。
    (节选自《汉书·终军传》,有删改)
    【注】①驽下:资质驽钝,才能低下。②长缨:指捕缚敌人的长绳。③阙下:宫阙之下,指京城。
    9.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只画一处)
    军无横草之功食禄五年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臣宜被坚执锐,挡矢石,启前行。
    11.选文写终军“有异才”,请结合具体内容说说其“异”在何处。
    【答案】9.军无横草之功/食禄五年。
    10.示例:臣应该穿着铠甲手执利器,抵挡箭矢和飞石,开辟(道路)冲锋在前。
    11.示例:从终军“年十八,选为博士弟子”,后来“拜军为御史大夫”,可见终军年少有才智;从终军请缨出使匈奴,可见其勇于担当、雄才大略;从终军自请出使南越,“越王听许,请举国内属”,可见其出众的外交能力。
    【解析】
    【9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
    句意:我没有点滴之功,却领了五年的俸禄。“军无横草之功”是一处完整的句子,与后文“食禄五年”形成语意上的转折,在其后应断开一处,故断句为:军无横草之功/食禄五年。
    【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能力。
    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到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重点词:宜:应当;被:同“披”,穿着;锐:锐利的武器;挡:抵挡;启:开辟。
    【11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
    结合文章“年十八,选为博士弟子。至长安上书言事,武帝甚奇之,拜军为御史大夫”可知,终军年少有为,才智过人;
    结合文章“上欲发使匈奴,军自请曰:‘军无横草之功食禄五年。边境时有风尘之警,臣宜被坚执锐,挡矢石,启前行。然驽下不习金革之事,窃不胜愤懑。今闻将遣匈奴使者,臣愿尽精厉气,奉佐明使,画吉凶于单于之前。’”可知,终军主动请求出使匈奴,可见他胆识过人,具有担当意识;
    再结合文章“上乃遣使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军自请曰:‘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请举国内属”可知,终军请求出使南越,凭借高超的外交才能,使越国归属汉朝。
    【参考译文】
    终军,字子云,济南人,具有与众不同的才能。十八岁时,选为博士弟子,他到长安上书言事,汉武帝认为终军是一个有奇才的人,封他做了御史大夫。后五年,皇上想要派人出使匈奴,终军自荐道:“我没有点滴之功,却领取了五年的俸禄。边境不时有警报,臣应该穿着铠甲手执利器,抵挡箭矢和飞石,开辟(道路)冲锋在前。但是我能力低下,不会打仗,我的心中有难以承受的郁闷怨恨。现在听说要派遣使者出使匈奴,我希望竭尽智谋精力,辅佐使者,针对单于出谋划策,趋吉避凶。”皇上认为终军的回答很出色,提拔他为议大夫。南越与汉朝和亲,皇上于是派遣使者出使南越,说服南越王,想让他入朝,与境内诸侯同等看待,终军主动请求说:“希望领取长绳子,一定要把南越王捆绑起来,带到朝廷。”终军于是前往说服南越王,南越王听从,请求将全国归属汉朝。
    (三)诗歌阅读(共7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摊破浣溪沙①·病起萧萧两鬓华
    宋·李清照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②,木犀花③。
    【注】①摊破浣溪沙:词牌名。②酝藉:风度温雅淡然、宽和从容。③木犀花:桂花。
    1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词主要写词人病后的生活,所写多为寻常之事,却有动人心弦之效。
    B.上片“卧看残月”句写词人静“卧”,残月“上”窗纱,一静一动,颇有灵韵。
    C.下片“枕上诗书”“门前风景”两句对仗工整,表现出词人内心的悲哀与感慨。
    D.本词格调轻快,委婉细腻,多用白描笔法,语言朴素自然,情味深长。
    13.李清照曾用“自是花中第一流”的词句称赞桂花,请分析本词最后一句如何表现她对桂花情有独钟的。
    【答案】12.C
    13.示例:运用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桂花以温雅淡然、宽和从容风度示人的独特气质,让病中的词人心情欢悦。
    【解析】
    【12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诗词。
    C.“表现出词人内心的悲哀与感慨”有误,“好”与“佳”二字,点出了赏景是养病词人最好的精神享受,表现出诗人病愈转好,读书赏景时的欢快与闲适;也衬托出词人淡泊名利、道求善美的情操。
    故选C。
    【13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赏析词句。
    “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意思是整日陪伴着我,只有那深沉含蓄的木犀花。末句将木犀拟人化,结得隽永有致。“木犀”即桂花,点出时间。本来是自己终日看花,却说花终日“向人”,把木犀写得非常多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木犀的喜爱,见出她终日都把它观赏。“酝藉”,写桂花温雅清淡的风度。“酝藉”一词,常用来形容学问渊深、胸怀宽博、待人宽厚的人中表率。据此分析概括即可。
    14.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学派代表人物,被尊称为“亚圣”。
    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赞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建安十三年孙权、刘备在赤壁击败曹操,唐代杜牧故地重游,一首《赤壁》流传至今。
    D.《清明上河图》是国宝级画作,人物众多,场景复杂,描摹了北宋时期繁华的市井风情。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C.七绝《赤壁》是杜牧任黄州(今湖北黄冈)刺史时所作的咏史抒情之作。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孙权与刘备联军曾在赤壁(山名,位于今湖北蒲圻县西北一百二十里)击败曹操的军队,奠定了后来三国鼎立的局面。黄州城外也有叫赤壁(又名赤鼻矶)的地方,杜牧只是借相同的地名抒发感慨,并非故地重游;
    故选C。
    15.根据原文默写。
    人生自有诗意。读诗文,就是与先贤哲人共情,让先哲的智慧与情怀温润我们的心灵。读(1)“__________________,飞鸟相与还”体会陶渊明的悠然自得;读(2)“__________________,恨别鸟惊心”感受杜甫感时伤世的沉郁惆怅;读杜牧《赤壁》中的(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读李贺《雁门太守行》中(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振奋于雁门关前将士们慷慨以赴的决心;读(5)“天接云涛连晓雾,__________________”感动于李清照不让须眉的壮志豪情;读(6)“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你会明白:美不会因消逝而虚无;读(7)“富贵不能淫,___________________,威武不能屈”你会懂得:拥有浩然之气,才称得上大丈夫。
    【答案】(1)山气日夕佳 (2)感时花溅泪 (3)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4)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5)星河欲转千帆舞 (6)似曾相识燕归来
    (7)贫贱不能移
    三、名著阅读(7分)
    16.阅读名著,回答问题。
    (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闪耀着理想主义光芒的长篇小说。请根据下列连环画插图进行判断,写出相关人物的姓名。
    钓鱼初逢①________ 舍身营救②________ ③________失明写巨著
    (2)“钢是在烈火与骤冷中铸造而成的,烈火淬炼让钢不断祛除杂质,变得坚硬纯净。”请结合作品中的具体情节,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1)①冬妮娅 ②朱赫来 ③保尔(或保尔·柯察金)
    (2)示例:保尔和共青团员们一起在冰天雪地里修筑铁路,面对极寒天气等磨难,几乎丢了性命,但还是如期完成了任务。他坚毅的品格是在与困难作斗争中锤炼的,苦难让保尔更坚强。
    【解析】(1)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识记。
    第①空:根据漫画可知,一位少年正在钓鱼,另一位姑娘躲在树后看少年钓鱼,她忍不住出声提醒道:“咬钩了,喂,咬钩了!”男孩生气的回应道:“你别瞎嚷嚷好不好!把鱼都给吓跑了。”这个少年就是保尔,那位年轻的姑娘就是冬妮娅,根据原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三章可知,本章内容介绍了了保尔和冬妮娅的初识。当时保尔在钓鱼,冬妮娅认为保尔这时钓不到鱼,于是展开了对话。冬妮娅是一个林务官的女儿,纯洁善良,美丽动人。她曾把《牛蛀》这部小说介绍给保尔·柯察金看。这部书对他的思想起了一定的启发。据此可知,应填:冬妮娅。
    第②空:观察漫画可知,图中有三个人,倒在地上的是彼得留拉士兵,半蹲在地上,手里拿着枪的是少年保尔,站着挥舞着拳头的是朱赫来。结合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可知,朱赫来每天总是黄昏出去,深夜回来。可是,有天晚上他一去就没返回。早上保尔慌忙穿衣出门,去打听朱赫来的下落。当他走到岔路口的时候,突然看见朱赫来被一个彼得留拉士兵押着从拐角处走过来。“原来他是因为这样才没有回家啊”保尔的心狂跳起来。他得帮朱赫来逃走,朱赫来昨天还对他讲过需要有一伙勇敢的弟兄。当那押送兵走到跟保尔并肩的时候,保尔出其不意地向他扑去,抓住他的枪使劲往地下按,拖着他跟自己一起倒在马路上。朱赫来两步就跳到他们旁边,挥起他那只铁拳朝押送兵脸上打去,把他打得滚进了壕沟。然后和朱赫来一起逃走了。据此可知,应填:朱赫来。
    第三空:观察漫画可知,在一个病房里,一位病人正半躺在床上,进行文学创作,这个人就是保尔。根据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可知,1927年,由于以前参加战争时受的伤,导致保尔已全身瘫痪,接着又双目失明,肆虐的病魔终于把这个充满战斗激情的战士束缚在床榻上了。保尔也曾一度产生过自杀的念头,但他很快从低谷中走了出来。这个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并且没有丝毫写作经验的人,开始了他充满英雄主义的事业——文学创作。保尔忍受着肉体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先是用硬纸板做成框子写。6个月后,写成的手稿在朋友寄回来时丢失了,保尔一度灰心丧气。后来,他振作了起来,自己口述,请人代录。他用钢铁般的意志继续投身革命,即使躺在病床上,依然用笔做武器继续革命。在母亲和一位邻居的帮助下,他用生命写成的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终于出版了。据此可知,应填:保尔(或保尔·柯察金)。
    (2)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根据自己亲身经历写成的一部优秀小说。主人公保尔的经历,验证了“钢是在烈火与骤冷中铸造而成的”。保尔在战斗和工作中,多次遇到生命危险,也受到过失恋的打击,但每一次都被他战胜了,这都体现了保尔在不断“祛除杂质”中“淬炼成钢”的成长过程。
    示例一:保尔因长期参加战斗和超负荷工作,双腿完全瘫痪,只有右手还能活动,病情继续恶化,致使最终失明。但他并不气馁,决定通过文学创作重新参加战斗,开始了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的创作,但他写完的三章小说原稿不慎被邮局遗失,只好重新写作,书稿完成后,大受赞赏,即将出版。保尔终于拿起新的武器,重新回归到战斗的行列,并最终成长为一名具有钢铁意志的无产阶级战士。
    示例二:保尔和丽达曾经是一对恋人,但保尔把丽达的哥哥误认成她的丈夫。经过时间的发酵,两人虽然解开了误会,但保尔认为革命事业未竟之前不应该谈私人感情,两人最终分离。这一事件使保尔的革命意志更加坚定与执着。
    四、现在文本阅读(31分)
    (一)阅读下面的四则材料,完成下面小题。(共10分)
    材料一:
    ①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连接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二十四节气、昆曲、书法、剪纸等都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②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博大精深、特色鲜明、开放包容的完整系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彩。
    材料二:
    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识,外部为圆形,内部为方形,图形中心造型为鱼纹;鱼纹外是一双抽象的手,上下围合。外部的圆形象征着循环往复;内部的方形与外部圆形对应,象征天圆地方,表达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空间的广阔性;图形中心造型的鱼纹,“纹”通“文”,“文”隐喻非物质文化遗产,而鱼生于水,寓意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远流长;鱼纹外的手上下围合,寓意着同心协力,共同继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守护中国的精神家园。
    材料三:
    ①当今时代,数字化发展和应用,给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新思路、新路径。《“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明确提出,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以及实物资料的搜集、整理和数字化处理,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体系。加快数字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传播内在需求,也是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必然趋势。
    ②加快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一是充分利用数字采集技术和存储技术。比如,利用三维扫描技术、数字摄像技术及数据库储存技术等,加强对传统艺术形式进行采集和保护、记录与留存,并实现大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搜索、浏览、下载和分享等。二是充分利用数字修复技术。采用3D打印技术帮助那些完整性不足的文化遗产进行复原;采用VR与AR技术,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突破时空限制,实现更久远传承。三是充分利用数字展示与传播技术。建设数字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让游客通过沉浸式体验,更加深入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传承与转化实验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等进行深入挖掘。通过利用先进数字技术,赋予非遗新的时代元素和价值,激发其时代活力。
    材料四:
    ①非遗的魅力源于悠久历史,非遗的生命力来自于传承创新。近年来,济南提升非遗保护传承水平,围绕非遗助力乡村振兴、文化“两创”、黄河文化保护传承等方面,创新理念、提升层次、丰富活动,进一步擦亮济南知名非遗城市名片。
    ②截至2023年6月底,济南共有13个国家级非遗项目、108个省级非遗项目、450个市级非遗项目。除东阿阿胶制作技艺(平阴县)、五音戏(历城区)、鼓子秧歌(济阳县)、抬阁(章丘区)四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外,还有龙山黑陶、上杠高跷、闵子骞传说、扁鹊传说等不胜枚举的省级、市级非遗项目,可谓文脉尽涌、百花竞放。要“传”下来,就不能仅停留于静态保护阶段,只有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才能为其注入持久生命力。
    ③目前,以济南面塑、龙山黑陶、福牌阿胶、油旋、宏济堂传统中医药等为代表的适合生产性保护的非遗项目,已经深深融入大众生活,并进入市场流通,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增强自身传承发展能力的同时,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新亮点。让非遗融入日常,让传统接轨现代,在济南这片文化热土上,更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飞入寻常百姓家”,正以有形之力涵养无形之美。
    17.对于上面四则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画线句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准确说明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发阅读兴趣。
    B.材料二用空间和逻辑顺序,条理清晰展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识”的深刻内涵。
    C.材料三中加点词“必然”,突出强调数字化对保护、传承和传播非遗的重要作用。
    D.材料四画线句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具体地说明济南“非遗”项目的丰富。
    18.根据上面四则材料,下列对相关内容的理解或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保护非遗有助于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B.中国非遗标识传递出共同继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守护中国精神家园的丰富讯息。
    C.数字技术将取代传统的“代代相传”,赋予非物质文化遗产新的时代元素和价值。
    D.济南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阿胶、油旋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已经融入大众生活。
    19.结合材料三、材料四相关内容,说说你对“济南非遗保护”的具体建议。(写出一条即可)
    【答案】17.A 18.C
    19.示例一:利用三维扫描技术、数字摄像技术及数据库储存技术,加强对鼓子秧歌(五音戏、高跷等)这类传统非遗艺术进行采集和保护、记录与留存。
    示例二:采用VR与AR技术,让闵子骞传说(扁鹊传说等)突破时空限制,实现更久远传承。
    示例三:建设东阿阿胶制作(宏济堂、济南面塑等)博物馆,让游客通过沉浸式体验,深入了解济南的非遗。
    示例四:建设“龙山黑陶传承与转化实验室”,对龙山黑陶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进行深入挖掘。
    【解析】
    【17题详解】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和辨析。
    A.有误,根据材料一画线句“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连接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可知,说明了“非遗”的重要意义,而不是下定义;
    故选A。
    【18题详解】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和辨析。
    结合材料三第①段“当今时代,数字化发展和应用,给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新思路、新路径”和“加快数字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传播内在需求,也是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必然趋势”可知,采用数字技术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好办法,但材料中并未提到“数字技术将取代传统的‘代代相传’”,选项的内容属于无中生有,理解不正确;
    故选C。
    【19题详解】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注意题干要求对“济南非遗保护”提出具体的建议。
    结合材料四第②段“东阿阿胶制作技艺(平阴县)、五音戏(历城区)、鼓子秧歌(济阳县)、抬阁(章丘区)四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外,还有龙山黑陶、上杠高跷、闵子骞传说、扁鹊传说等不胜枚举的省级、市级非遗项目”和第④段“目前,以济南面塑、龙山黑陶、福牌阿胶、油旋、宏济堂传统中医药等为代表的适合生产性保护的非遗项目,已经深深融入大众生活”可知,文中共提到了济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东阿阿胶制作技艺、五音戏、鼓子秧歌、抬阁、龙山黑陶、高跷、闵子骞传说、扁鹊传说、济南面塑、油旋、宏济堂传统中医药。
    结合材料三第②段“加快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一是充分利用数字采集技术和存储技术。比如,利用三维扫描技术、数字摄像技术及数据库储存技术等,加强对传统艺术形式进行采集和保护、记录与留存”可知,可将济南非物质文化遗产运用三维扫描和摄影技术进行采集和储存,如五音戏、鼓子秧歌、上杠高跷等;
    再结合材料三第②段“充分利用数字修复技术。采用3D打印技术帮助那些完整性不足的文化遗产进行复原;采用VR与AR技术,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突破时空限制,实现更久远传承”可知,可利用VR与AR技术将闵子骞传说(扁鹊传说等)重新演绎出来,更能够吸引人们的注意;
    再结合材料三第②段“充分利用数字展示与传播技术。建设数字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让游客通过沉浸式体验,更加深入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可知,可以阿胶制作建设博物馆或宏济堂博物馆或者济南面塑博物馆等;
    再结合材料三第②段“建设‘传承与转化实验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等进行深入挖掘”可知,也可以建设实验室,如龙山黑陶传承与转化实验室,这样能够对龙山黑陶的价值进行深入挖掘。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共21分)
    白雪红灯的年
    ①除夕清晨,我被零星的爆竹声扰醒。撩开窗帘,见山色清幽,霞光已经把兴安岭的一道道雪线映红了。看来老天也知道过年了,特意让霞光化作春联,贴在山间。想必老天贴的春联,是用云彩做的砚台,用银河之水做的墨汁,用彩虹做的笔管,所以这不凡的春联看上去明丽脱俗,充满了朝气。
    ②我喜欢大自然的红色,如朝霞晚霞。可对针织品的红色,我热爱不起来。我不喜欢红色的床盖、窗帘和衣服,见了它们,眼睛会疼。前年春节回家,妈妈给我的卧室挂上了一幅红地黄花的新窗帘,我感觉窗前就像飘着两朵乌云,说不出的压抑。结果,当夜就把米色的窗帘换回去,这才心意舒畅,安然入梦。二十五岁前,我还穿过几件红衣,戴过红帽子。可是近二十年来,红色衣服在我的衣橱中几乎绝迹了。我钟爱黑白和灰色。每年除夕,家人大红大紫地装扮自己,我依然素衣素服,最多穿上一双红袜子。结婚的时候,我打了一件红色毛线开衫。可婚礼一过,就把它压在箱底了。一个朋友说,我命运的变故与爱穿黑白色的衣服有关,这说法着实把我吓着了。如果那样的衣服真的是生活的下下签,我为什么要屡屡抽中它们呢?于是,我尝试着改变颜色,将眼界放在水粉和橘黄上。可对于红色,我还是有些犹疑和畏惧。
    ③今年元旦过后,我逛商场的时候,看到了一件枣红色的羊绒开衫。它软软的,茸茸的搭在衣架上,很有点邻家女孩的味道,让人觉得亲切。它的红是收敛的红,红得有分寸,有气质,不张扬,不造作,我动心了。但因为它是红色的,还是心存着警惕,从它身边走开。回家后,我的眼前老是晃动着那件红衫,它像一团火在我心中燃烧。于是,隔了几天,把它买回,即刻穿在身上。站在镜子面前,觉得自己身披霞光,便没舍得脱下,一路穿进年关。如今,它陪伴着我,给家门贴上了大红的春联和福字。那烫金的大红春联,看上去就像两行飞向天空的金丝雀,门中央的福字,讨人喜欢,给人喜气洋洋的感觉。
    ④家中有了春联和灯笼,如同有了门神和天使的眼睛,关上这样的门时,虽然知道家中无人,可却觉得屋子里是有呼吸和脚步声的。
    ⑤我锁上自家的门,下楼,去弟弟家。每年除夕,母亲都会在他那里。母亲在哪儿,哪儿便是年。
    ⑥这样的雪路我已经不知走了多少遍了。
    ⑦从我家到弟弟家,是由城东到城西。家乡是个小城,腊月时,人们都在忙年,采买物品,街上是热闹的。到了除夕,街市中就少见行人车辆了。我沿着街边的雪路,慢慢地走,呼吸着清冷而新鲜的空气。不管什么季节,家乡的天空都是蓝的。街灯下面,是一串串的红灯笼。白雪红灯,格外分明。
    ⑧我在除夕街头,碰见的第一个人,是个拾荒者。他逍遥地走在杨树下,兴冲冲的,衣衫褴褛,没戴棉帽和手套,自得其乐地堆个雪人。接下来遇见的,是一个骑着自行车打着口哨的中年男人,他的车后座上吊着两个油渍渍的桶,看来是去饭店收泔水的。他的眉毛和胡子上凝着霜雪,想必在寒风中奔波了很久了。
    ⑨我在寒风中步行了半个多小时,只是看见了两个摊床,一个是卖糖葫芦的,一个是卖鞭炮的。糖葫芦和鞭炮虽然姿容灿烂,但它们却是红颜薄命的。前者因取悦人的嘴而消融,后者因取悦人的眼而消散。不过鞭炮在绽裂时,会焕发出一瞬千年之美。
    ⑩弟弟家已经把年夜饭准备好了。他们家的阳台,也挂起了红灯笼。天色渐晚,寒意愈深,红灯笼亮了起来。站在阳台向下一望,见那满街的红灯笼,就像老天垂下来的一只只红碗!它们盛着星光和爆竹幽微的香气,为人间祈福。这座白雪覆盖着的小城,因为有了这些红灯笼,暖意融融。在没有鸟语花香的春节里,在北风和飞雪中,红灯笼就是报春花啊。
    ⑪我恍然明白,人们之所以穿上红衣,是想用这火焰般的颜色,烧碎这沉沉暗夜,驱散这弥漫在天地间的苍凉。看来夜有多黑,就有多么光明的心;世界有多寒冷,就有多么如火的激情!如果没有这样的红色作为使者,北方的年,又怎能有春的气象呢!
    (作者迟子建,文章有删改)
    20.通读全文,作者对“红”的态度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大自然明丽脱俗的朝气、枣红色羊绒衫的亲切动人、(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请结合具体内容说说这样写的妙处(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结合语境,赏析第⑨段中加点词语。
    糖葫芦和鞭炮虽然姿容灿烂,但它们却是红颜薄命的。
    22.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⑩段画线句“在没有鸟语花香的春节里,在北风和飞雪中,红灯笼就是报春花啊”的理解。
    23.联系全文,分析题目“白雪红灯的年”的丰富内涵。
    【答案】20.(1)春联、福字的喜气洋洋;亲情(家庭)的温馨美好;雪中人的自得其乐;糖葫芦、鞭炮短暂而灿烂的美;满街红灯笼的暖意融融 (2)运用对比(先抑后扬),通过“我”对“红”前后态度的对比(通过“我”心情的变化,由“说不出的压抑”到“如火的激情”),展现了“我”走出困境、重燃激情的过程,突出“红”带给“我”的光明与激情。
    21.示例:红颜薄命,运用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糖葫芦和鞭炮转瞬即逝却姿容灿烂,表现年特有的喜悦和美好。
    22.示例一:本句一语双关,既指在冰雪严寒的冬天,满街的红灯笼预示着新年的到来,又指寒冷昏暗中,生活中的美好就是新的希望。深刻揭示了黑暗中有光明,寒冷中有激情的哲理,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与热爱。本句承上启下。
    示例二:这句话是说,在冰雪严寒的冬天,满街的红灯笼预示着新年的到来。运用比喻,将红灯笼比作“报春花”,生动形象地写出暖意融融的节日氛围,表现了作者对温暖春天(美好生活)的期望与热爱。本句承上启下。
    23.示例:白雪红灯的年,一“白”一“红”,红白映衬,突出北方的年特有的喜气洋洋和暖意融融;“白色”象征着苍凉寒冷,“红色”象征着光明激情,标题蕴含着“黑暗中有光明,寒冷中有激情”的生活哲理,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与热爱。
    【解析】
    【2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第①问:根据第③段“给家门贴上了大红的春联和福字。那烫金的大红春联,看上去就像两行飞向天空的金丝雀,门中央的福字,讨人喜欢,给人喜气洋洋的感觉”,可概括为:春联、福字的喜气洋洋;
    根据第⑤段“下楼,去弟弟家。每年除夕,母亲都会在他那里。母亲在哪儿,哪儿便是年”,可概括为:亲情(家庭)的温馨美好;
    根据第⑧段“他逍遥地走在杨树下,兴冲冲的,衣衫褴褛,没戴棉帽和手套,自得其乐地堆个雪人”,可概括为:雪中人的自得其乐;
    根据第⑨段“糖葫芦和鞭炮虽然姿容灿烂,但它们却是红颜薄命的。前者因取悦人的嘴而消融,后者因取悦人的眼而消散。不过鞭炮在绽裂时,会焕发出一瞬千年之美”,可概括为:糖葫芦、鞭炮短暂而灿烂的美;
    根据第⑩段“这座白雪覆盖着的小城,因为有了这些红灯笼,暖意融融”,可概括为:满街红灯笼的暖意融融。
    第②问:结合本文第②段“可对针织品的红色,我热爱不起来”可知,写了作者对针织品的红色的不喜欢,再结合第③段“我逛商场的时候,看到了一件枣红色的羊绒开衫……我动心了……回家后,我的眼前老是晃动着那件红衫,它像一团火在我心中燃烧。于是,隔了几天,把它买回,即刻穿在身上。站在镜子面前,觉得自己身披霞光,便没舍得脱下,一路穿进年关”可知,写了作者对一件枣红色的羊绒开衫动心了,并最终将它买了回来,穿在身上没舍得脱下,一直到年关。这两部分内容形成了对比,从情感上是先抑后扬,表明了作者的心理历程,由摆脱生活的困境到燃起心中的热情,而她之所以有这样的变化,就是因为这件红色羊绒开衫带来了活力,穿进年关的欣喜。突出了“红”给我的激情。据此理解概括回答即可。
    【21题详解】本题考查词句的理解和赏析。
    题干要求赏析加点词语。
    结合第⑨段“糖葫芦和鞭炮虽然姿容灿烂,但它们却是红颜薄命的”中的“红颜薄命”本意旧指女子太漂亮,则大多命不好,或是早死,或是婚姻不幸。此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结合第⑨段“前者因取悦人的嘴而消融,后者因取悦人的眼而消散。不过鞭炮在绽裂时,会焕发出一瞬千年之美”可知,糖葫芦和鞭炮虽然寿命短暂,但是却能够焕发美丽,表现出作者对新年特有的事物的喜爱和赞美。
    【22题详解】本题考查词句的理解和赏析。
    结合第⑩段“在没有鸟语花香的春节里,在北风和飞雪中,红灯笼就是报春花啊”可知,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灯笼”比作成了“迎春花”,结合第⑩段“弟弟家已经把年夜饭准备好了。他们家的阳台,也挂起了红灯笼。天色渐晚,寒意愈深,红灯笼亮了起来。站在阳台向下一望,见那满街的红灯笼,就像老天垂下来的一只只红碗!它们盛着星光和爆竹幽微的香气,为人间祈福。这座白雪覆盖着的小城,因为有了这些红灯笼,暖意融融”可知,在冰雪严寒的冬天,满街的红灯笼预示着新年的到来。灯笼既表现出了节日里温馨的氛围,也能够表现出作者对春天的期待,也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再结合第⑪段“这火焰般的颜色,烧碎这沉沉暗夜,驱散这弥漫在天地间的苍凉。看来夜有多黑,就有多么光明的心;世界有多寒冷,就有多么如火的激情!如果没有这样的红色作为使者,北方的年,又怎能有春的气象呢”可知,这部分内容承上启下,引出下文对“红色”的激情光明的赞美。
    【23题详解】本题考查题目的含义。
    题目“白雪红灯的年”中“白雪”指过年冬天时漫天白雪,给人一种寒冷荒凉的感觉,而“红灯”则是指过年时家家户户挂的红灯笼,营造出喜气洋洋的气氛,两者形成了对比,是北方过年特有的景象;
    结合文章结尾⑪段“这火焰般的颜色,烧碎这沉沉暗夜,驱散这弥漫在天地间的苍凉。看来夜有多黑,就有多么光明的心;世界有多寒冷,就有多么如火的激情!如果没有这样的红色作为使者,北方的年,又怎能有春的气象呢”可知,红色也象征着光明和激情,雪夜是寒冷的,但是终将会冲破寒冷,迎来春天,迎来温暖,表现出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五、写作(60分)
    24.走近父亲,朱自清读懂了背影后的深情;走近昆明的雨,汪曾祺读懂了风雨中的明媚诗意;走近白杨树,茅盾读懂了精神的伟岸坚强;走近《清明上河图》,毛宁读懂了历史文化的厚重……
    请以“走近你,才懂你”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否则扣分;③卷面整洁,字迹美观;④不得抄袭;⑤不少于700字。
    【答案】略
    【解析】本题考查全命题作文。
    首先,审题立意。本题要求以“走近你,才懂你”为题目,写一篇文章。扣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细细推究,“走近”一词,不仅仅是物理距离的走近,更是情感上的走近,还有可能是思想认识上能与自己达到高度共识,有了一致的看法和观点;“你”是第二人称单数的代词,结合材料“走近父亲,朱自清读懂了背影后的深情;走近昆明的雨,汪曾祺读懂了风雨中的明媚诗意;走近白杨树,茅盾读懂了精神的伟岸坚强;走近《清明上河图》,毛宁读懂了历史文化的厚重”可知,“你”可以实指具体的人,也可以引申为具体的物,更可以是虚指抽象的东西等。“懂你”是一个动宾短语,“懂”就是理解的意思,也就是明白了“你”的心思,理解了“你”内心深处的想法,中间用“才”连接,意思是“走近”是“懂”的前提,换句话说,“懂你”的内容,是建立在“走近你”的基础上的,所以文章要将“如何走近”写好,突出“走近你”的方式和过程,通过叙述自己对身边的人、事、物的发现与深刻的了解,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体会,立意上表达对真善美的追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其次,构思选材。本文适合写作记叙文或抒情散文。文章适合采用第一人称“我”来写,更便于抒发真情实感,将“走近”理解为心理上的“接近、靠近、亲近”,文章会更有深度,根据“读懂”可知,要写出从不懂到懂的过程,从不理解到理解的过程,写清楚“走近”的过程和“懂”得了什么,懂得的内容不能流于肤浅,要有深刻的感悟、体验。“读懂”的对象,即“你”的选材,可选取生活中具体的人、物或抽象的美好品质。具体的“人”可以是自己身边的人(亲人、老师、同学、朋友或陌生人等)、当代的人(各条战线上的风云人物)、现代的人(鲁迅、孙中山、老舍等)、古代的人(孔子、曹操、苏轼、范仲淹、欧阳修、文天祥等)、外国的人(贝多芬、居里夫人、莫泊桑等)。具体的“物”可以指一间老屋、一条运河、一座大山、一句名言、一首小诗、一本名著。抽象的东西指各种美好的品质(气节、节约、勤奋、诚信等),可以是某种处世态度(宽容、责任等),以及酸甜苦辣的生活等。 “走近你”前是“不知道”的,是懵懂的,对“你”可能存在误解,甚至是曲解,而促使状态或情感转变的关键则是“走近”。行文时应该将“走近”前的这种状态或情感描摹出来,这样一来,就和“走近”后构成了对比,而且“走近”后也就更“懂”你了,对“你”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文章最好写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而且是日常生活的小事,这样具有真情实感,更容易打动读者。在叙事过程中,应注重动作、心理细节描写,还可以使用景物描写、对比烘托等手法增加文章的表现力。在记叙中适当穿插议论、抒情,往往可以使文章锦上添花。

    相关试卷

    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四句通过视角远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共17页。

    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语文试题,共12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