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人教版 (新课标)高中语文 必修三《宇宙的边疆》名师教学设计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人教版 (新课标)高中语文 必修三《宇宙的边疆》名师教学设计第1页
    人教版 (新课标)高中语文 必修三《宇宙的边疆》名师教学设计第2页
    人教版 (新课标)高中语文 必修三《宇宙的边疆》名师教学设计第3页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人教版 (新课标)13 宇宙的边疆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新课标)13 宇宙的边疆教案,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核心素养,教学设计,整体把握,小组合作探讨,深度探讨,小结,课时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解说词的特点(语言建构与运用)
    2.本文由整体到局部、由外到内的说明顺序,扩展学生的思维层次。(思维发展与提升)
    3.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审美鉴赏与创造)
    4.宇宙相关基础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提高文化素养。(文化传承与理解)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建议
    1.以前教材中没有出现过解说词,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各类解说词,可以让学生联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特点;也可以找来其他科学电视片,结合视觉画面,让学生全面地感受解说词的特点。
    2.课文中有许多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要让学生借此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他们自己的思考。
    3.从古代运用天文方法确定耕作时间,到现代对宇宙形成演变的种种假设,对宇宙的探索,已经成为人类生活的一部分。宇宙从何而来,向何而去,人类从何而来,向何而去,这些基本问题不仅具有科学意义,而且具有哲学的意味。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些有关宇宙的基础知识,扩展他们的思维层次和文化素养。
    4.有条件的话,阅读《宇宙》全书,也可以观看相关的电视片,比如“探索(discvery)”之类的作品。
    (二)教学示例
    【教学目标】
    1.掌握解说词的文体特点。
    2.了解一些有关宇宙的基础知识。
    3.引导学生借助文中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
    【教学重难点】
    1.体会并把握解说词的特点,培养学生阅读科普说明性文章的基本技能。
    2.借助文中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讨、讲授法
    【课时计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浩瀚的宇宙无边无际,自古以来人们对宇宙产生了无穷无尽的遐想,自从科学产生以来,人们对宇宙的探索就没有停止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迫切地想了解宇宙的奥秘。(板书:宇宙的边疆)
    二、释题
    1.本文的题目是“宇宙的边疆”,这里的“边疆”既指地球,也指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地球远不是宇宙的中心,已知的宇宙的中心是离地球80亿光年的星云,所以文中说“地球的表面就是宇宙汪洋之滨”;人类对宇宙这个大海的认识才刚刚开始,“海水才刚刚没及我们的脚趾”。
    2.本文是一篇介绍科学知识的大型电视片的解说词。解说词属于说明文的范畴,但与纯粹的说明文有较大的区别:
    解说词是对展览、实物、影视、图片、名胜古迹和历史文物进行解释说明的一种文体。它通过对事物的准确描叙,词语的渲染,来感染观众或听众,使其了解事物的来龙去脉和意义,收到很好的宣传效果。所以,解说词注重文艺性。是说明和描写的结合,具有文学的一些特点,好的解说词是一支感人的歌,一首动人的诗。
    三、整体把握。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归纳本文结构。
    1.自由阅读,思考:本文的说明顺序是怎样的?为什么作者要采用这样的说明顺序?
    【答案】采用空间顺序由大尺度空间到小尺度空间:(板书)
    空间顺序
    宇宙──星系──恒星──太阳系──行星——地球
    因为:
    ①虽然我们生活在宇宙中,但是我们跳出宇宙之外,将它作为纯客观的说明对象来解说,这样能够更清晰、直观地介绍。
    ②空间尺度由大到小,让读者从整体上有所了解之后,再深入局部了解细微,这样顺序清楚,层次分明。
    ③由广阔的宇宙,穿过无尽的空间,最终回到人类的家园,这是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表现了人类对宇宙的敬仰和“掌握我们自己的命运”的热情。
    ④在第二段中,作者说“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这个宇宙的了解程度”,这样的话,由认识宇宙开始,再反观地球,就是人类的未来之路,说明的顺序和作者的思想达到某种契合。
    2.本文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7段),介绍宇宙并说明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
    第二部分(8~10段),介绍星系(星系群、子星系、银河系)。
    第三部分(11~14段),介绍恒星。
    第四部分(15~16段),介绍太阳系和行星。
    第五部分(17~18段),回归到人类的家园——地球。
    四、小组合作探讨
    1.作者在文章开头引用两段名言有什么作用?
    点拨:理解名言的内容,找准其与本文内容的共同点。
    【答案】(1)引用这两段话是为了突出说明宇宙的特点——任何人在宇宙面前都是渺小的,都是微不足道的。这样可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读者明确下文要说明的重点。
    (2)作者的用意不仅是要介绍宇宙的知识,而且是要启示读者,使读者明白一定的事理,即要有开动脑筋探索未知的精神。
    2.“我们隶属于这些星云,我们所见到的星云离地球80亿光年,处在已知宇宙的中心”一句说明了宇宙的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点拨:要联系上下文和文章的主题来分析。
    【答案】说明了宇宙是无穷无尽的。宇宙无边无垠,我们对宇宙的了解极其有限,我们所见到的星云,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更多的是我们现在所没有了解的。“已知的”说明我们只是了解了广袤宇宙的极其有限的一点,因而我们的探索就要以我们已知的为出发点。
    3.“也是在这里,我们正在痛苦和不安之中掌握我们自己的命运”的含意是什么?
    点拨:首先要理解“痛苦和不安”产生的原因。
    【答案】地球是我们的家,是我们的母亲,可人类却在无节制地索取和肆意地破坏她,而我们要掌握自己的命运,就要保护她,否则失去她就等于失去我们自己。
    4.对“我们探索宇宙的时候,既要勇于怀疑,又要富于想象。想象经常能够把我们带领到崭新的境界,没有想象,我们就到处碰壁。怀疑可以使我们摆脱幻想,还可以检验我们的推测”,你是如何理解的?
    点拨:“想象”的作用是拓展思维空间,“怀疑”的作用是确认研究成果。
    【答案】对于未知领域的探索是需要怀疑和想象的。想象是科学的翅膀,因此要敢于想象,并不断探索验证,所谓“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而怀疑否定旧知,产生新知。作者以简洁的语言阐述了想象和怀疑看似矛盾的两者在宇宙探索中的相辅相成,和谐统一。同时,作者不囿于介绍宇宙知识,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5.人类认识宇宙,是从地球开始的,为什么作者的解说不沿着人类认识发展的轨迹进行呢?
    点拨:注意解说对象和文体特点即可。
    【答案】按人类对宇宙认识的历程来介绍,也未尝不可。但是,首先,课文的介绍顺序,是符合宇宙演化规律的,先有宇宙,次有星系,再有恒星,最后有行星,这样介绍便于知识的梳理。其次,这是电视纪录片的解说词,由摄影的角度来看,先整体后局部,便于把握;而先局部后整体,表述上容易混乱,视觉画面也不好协调。
    6.“本能告诉我们,我们是在这个大海里诞生的。我们还乡心切。虽然我们的夙望可能会冒犯‘天神’,但是我相信我们并不是在做无谓的空想”中的“本能”指的是什么?这段话运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点拨:先找准修辞手法,再结合具体语境想想这种修辞手法的作用和效果。
    【答案】“本能”是天生的本领,这里应指人们对自然的直观感觉。这句话中,作者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整个宇宙比作“大海”,把探索宇宙比作“还乡”,把宇宙的奥秘比作“天神”。这几句话是说人类对宇宙探索的责任、愿望、意义、信心。我们人类需要探索宇宙的愿望很迫切,尽管在探索宇宙中难免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但还是很有意义的。
    五、深度探讨
    1.作者对宇宙有怎样的认识?
    【明确】宇宙辽阔无垠,神秘莫测。而人类生活的地球,只是宇宙中的沧海一粟,“它的存在可能仅仅对我们有意义”。宇宙不因为地球及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而存在,而人类的未来,却取决于对宇宙的了解程度。
    2.作者对人类有怎样的认识?
    【明确】人类在宇宙中是渺小的,“只不过是晨窗中飞扬的一粒尘埃”;人类关心的大多数问题,对宇宙来说更是微不足道、毫无意义;但是人类又是勇敢、光荣的,他们以渺小的身躯,来探索广阔的宇宙,人类在渺小之中进发出宇宙般的伟大。
    3.文中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举例说明它们的作用。
    点拨:先想想说明方法的种类,再结合原文来回答。
    【明确】(1)列数字。如:“宇宙间有若干千亿(1011)个星系。每个星系平均由1000亿个恒星组成。”列数字可以使人们对事物的大小、数量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2)作比较。如:“一束光每秒钟传播18.6万英里,约30万公里,也就是7倍于地球的周长。”把光在每秒内通过的距离和地球周长作比较,使我们对光的速度有了具体可感的认识。
    (3)打比方。如:“我们心情激动,感叹不已,如同回忆起许久以前的一次悬崖失足那样令人晕眩战栗。”化抽象为形象,让人如同真的感受到了探索宇宙奥秘时的心情。
    (4)举例子。如:“例如,在那里有红色行星——火星。”这是为了说明在气体行星及其冰冻卫星的内侧就是充满岩石的温暖的内太阳系,让人信服。
    4.课文中有大段的议论和抒情,这是否干扰了对宇宙的说明?
    点拨:思考这些议论和抒情对文章(注意本文是一篇解说词)的作用。
    【明确】作为电视纪录片的解说词,不仅要让观众了解宇宙的客观构成和相关知识,还要表达人类对宇宙的主观认识和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这样才能感染观众,激发他们对宇宙的兴趣。所以,议论和抒情不仅没有干扰介绍,反而使介绍更具科学意蕴和人文内涵。
    5.阅读从“我们印象最深刻的是”至“对于所有这些恒星,地球上的居民到目前为止比较了解的却只有一个”这段文字,概括分析作者从哪些角度对宇宙中的恒星作了细致的说明。
    点拨:压缩指定区域的主要内容。
    【明确】作者是从七个方面对恒星加以说明的。文章语言形象生动,贴切,有趣,让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想象到这些恒星的存在状态。
    ①从密度和体积上说明。如:“……有些虽然像肥皂泡一样脆弱,却又大得可以容得下1万个太阳或1万亿个地球;有些小如一座城池,但密度却比铅大100万亿倍。”
    ②从形式上说明,分为孤独的星和有伴侣的星。如:“有些恒星跟太阳一样是孤独的;多数恒星有伴侣,通常是成双成对,互相环绕。”
    ③从亮度上说明。如:“有些恒星——超新星——的亮度跟它们所在的整个星系的亮度一样;有些恒星——黑洞——在几公里以外就看不见了。”
    ④从亮度的稳定性上说明。如:“有些恒星的光彩长年不减;有些恒星闪烁不定,或以匀称的节奏闪烁着。”
    ⑤从旋转情况来说明。如:“有些恒星稳重端庄地转动着;有些恒星狂热地旋转着,弄得自己面貌全非,成了扁圆形。”
    ⑥从光彩方面说明。如:“多数恒星主要是以可见光或红外光放出光芒;其他恒星也是X光或射电波的光源。”
    ⑦从年龄方面说明。如:“发蓝光的恒星是年轻的星,会发热;发黄光的恒星是常见的星,它们已经到了中年;发红光的恒星常常是垂亡的老年星;而发白光或黑光的恒星则已奄奄一息。”
    六、小结:本文以翔实的宇宙理论知识,超群的讲述说明技巧,融说明、议论、抒情于一炉,向我们展示了宇宙空间的奥秘及天体的物理特征和遨游太空的收获,引发世人对宇宙探索的兴趣,激发献身宇宙科学、造福人类的勇气和斗志。
    七、课时作业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有些恒星可能被数百万个没有生物的由岩石构成的小星球所包围,这些小星球是在它们________的某个初级阶段冻结而成的行星系。
    (2)宇宙汪洋茫无际涯,范围之大,难以想象,而这个星球仅是其中之一,完全________于宇宙汪洋之中,它的存在可能仅仅对我们有意义。
    (3)________我们的夙望可能会冒犯“天神”,________我相信我们并不是在做无谓的空想。
    A.演化 湮没 虽然/但是
    B.演变 淹没 即使/但是
    C.演变 湮没 即使/但是
    D.演化 淹没 虽然/但是
    答案: D
    解析: “演化”主要指自然界的变化。“演变”指自然和社会的变化。(1)句选“演化”更恰当。“湮没”指名声或成就被埋没。“淹没”指水漫过或被声音盖过。(2)句与“汪洋”搭配,选“淹没”恰当。(3)句是转折关系,“即使/但是”不搭配,选“虽然/但是”恰当。
    2.为了使同学们了解更多的宇宙知识,激发求知、探索的兴趣,学校从中国科学院请来了张院士给同学们作报告。假如由你主持这个报告会,请你就此拟写一段开场白,不少于60字。
    答案示例:同学们,今天我们有幸请来了中国科学院的张院士。张院士将给我们上一堂丰富多彩的宇宙知识课,让我们了解宇宙的奥秘,激发我们求知、探索的兴趣。下面,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对张院士的光临表示衷心的欢迎!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在海底装上“眼睛”
    ——地球系统的第三个观测平台
    新世纪伊始,一个新的科学热点正在出现:这就是海底观测系统。其功能是把深海大洋置于人类的监测视域之内,以从根本上改变人类认识海洋的途径,开创海洋科学的新阶段。
    迄今为止,人类“入地”的能力仍然远逊于“上天”。海底是最贴近地球深部的去处,从海底“第三个平台”观测地球,将揭示地球系统“运作”之谜。
    建设中的海底观测系统,是通向新突破的捷径,作为新开的领域,各国都处在起步阶段。中国,正经历着数百年不遇的良机。
    假如把地面与海面看作地球科学的第一个观测平台,把空中的遥测遥感看作第二个观测平台,那么新世纪在海底建立的,将是第三个观测平台。
    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是一部不断扩展视野的历史。古人没有想到海洋有这么大,15世纪重新发现的“托勒密地图”上并没有太平洋,以为欧洲航海西行到亚洲并不遥远,否则哥伦布也许不敢冒这个险。当然更不会知道海底的地形起伏,会比陆地的高山深谷还大,这要等到20世纪中期,有了声波测深技术才能发现。现在我们知道,海水比河水多百万倍,海洋的平均水深3 800米。隔了厚层的水,人类对深海海底的了解,还不如月亮和火星表面。而地球深处“地幔”里的水,又比地球表面的海水多许多倍。
    人类视域的突变发生在17世纪:用新发明的显微镜,看到了细胞,看到了微生物;用新发明的望远镜观察行星,提出了“日心说”,导致“哥白尼革命”。又一次突变发生在20世纪:航天技术使人类克服地球引力进入太空,第一次看到地球的全貌,开始将地球看作一个整体,将地球上种种现象连结为“牵一发动全身”的系统,导致地球系统科学的产生,被喻为”第二次哥白尼革命”。
    这次“革命”对地球科学的影响最大,尤其是浩瀚的大洋。人类对海洋的认识,大都是19世纪晚期以来通过航海从船上取得,这种星星点点、断断续续的观测,带来了许多错觉和误会。直到二十世纪早期,测量海底地形的办法还是用绳子系上重锤抛到海底,用绳子的长度测算水深,如此得来的测点寥若晨星,绘在图上当然只能说明海底平坦,地形单调。再如船上用温度计测量海水表层,只能测了上一点再测下一点,永远也画不出一张同时的海洋温度图来。20世纪出现的遥测遥感技术从卫星获取地球信息,开辟了全新的对地观测系统,能够获取全球性的和动态性的图景。同时得到的不仅有海水表面的温度、风场、海流和波浪,而且有生产力、污染以至浅海地形等各方面的信息。但是遥感技术的主要观测对象在于地面与海面,缺乏深入穿透的能力,隔了千百米厚的水层,遥感技术难以达到大洋海底。现在要问:能不能换一个视角,不要老是从海面看海底?可不可以从海底看海面,把观测平台放到海底去?新世纪伊始,一个新的热点正在出现:这就是海底观测系统。
    海底的观测平台的功能是把深海大洋置于人类的监测视域之内,结果将从根本上改变人类认识海洋的途径,开创海洋科学的新阶段。
    简要概括建设海底观测平台的意义。
    答:



    解析:答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题,首先要弄清问题的方向,看问的是什么;然后,要在原文中找准答题的区间,即答案在原文的哪几段中;最后,根据问题在原文中提取有效信息(关键词句)组合答案。
    参考答案:(1)将深海大洋置于人类的监测视域之内,将从根本上改变人类认识海洋的途径,开创海洋科学的新阶段;(2)海底观测平台是地球系统的第三个平台,使人们换一个角度观察地球。
    4.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练习题。
    彗星主要是由冰构成的──水(H2O)冰,还有少量的甲烷(CH4)冰和一些氨(NH3)冰在撞击地球的大气层时,一个中等大小的彗星碎片会产生一个白炽的火球和一种巨大的冲击波火球会烧毁树木,冲击波会扫平森林,它的声音还会波及全球但是这样的彗星不太可能在地上撞出一个环形山彗星上的冰块在进人大气层的时候全部融化了,因此不会幽灵般地出现,这种现象令人不安地向人们关于宇宙是万古不变、井然有序这一观念进行挑战如果那条天天随着星星起落的壮丽的乳白色光带是无缘无故地出现在那里,与人间世事毫无关系,那简直是不可思议的因此出现了这样的观点:彗星是灾难的预兆,是神谴的预兆──它们预示了帝王的终日,王国的崩溃对于彗星,巴比伦人认为是天髯,希腊人认为是垂发,阿拉伯人认为是燃烧的剑在托勒密时代,人们根据彗星的形状把它们分类为“梁”、“喇叭”、“坛子”等托勒密认为彗星给人类带来战争、炎热的气候和“动乱”中世纪的一些彗星图看上去像未探明的飞行的十字架一个名叫安德烈亚斯•西利奇厄斯的马格迪堡路德教主管人(即主教),在1578年发表了一篇题为“新彗星的科学启示”的文章他在文章中提出了一个独特的观点,他说彗星是“人类罪恶的浓烟,每天、每时、每刻都在升腾,它在上帝面前丑态百出、胆战心惊,逐渐地由浓烟形成长着卷发梳着辫子的彗星,最后被天国最高法官的怒火烧着了”但是另一些人反驳说,如果彗星是罪恶的浓烟的话,天空势必乌烟滚滚。
    ──选自《宇宙的边疆》(第四章)
    这段解说词主要解说了什么?文中列述历史上种种关于彗星是灾难预兆的说法,其作用是什么?
    答案:主要解说了彗星的构成成分及其彗星撞击大气层所产生的火球与冲击波列述历史上种种关于彗星是灾难预兆的说法,作用是增强解说词的趣味性同时也表明人们对彗星的成因、特点的认识有一个由愚昧到科学的认识过程。
    5.课后观看纪录片《宇宙》和《大国崛起》,深入了解解说词的特点和宇宙的相关知识。
    (教学设计提供者:重庆市青木关中学校 徐勇)

    相关教案

    语文必修三10 过秦论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三10 过秦论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核心素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三10 过秦论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三10 过秦论教案及反思,共4页。

    语文必修三2 祝福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三2 祝福教案及反思,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时目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