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年全国大部分省市地区中考化学真题合集(含详细答案解析)
2024年河北省中考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河北省中考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实验题,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近年来,我省各地新增许多公园。公园里空气清新,水净草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最高B.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C. 清澈透明的湖水是纯水D. 大水漫灌比滴灌更节水
2.如图所示关于量筒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量取11mL水B. 读取数据
C. 滴加液体D. 稀释浓硫酸
3.某兴趣小组探究土壤酸碱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时,测得常温下四种不同土壤的pH如下,其中显碱性的是( )
A. pH=8B. pH=7C. pH=6D. pH=5
4.2024年4月25日,我国科学家发布了重大成果——制备出世界上已知最薄的光学晶体转角菱方氮化硼。下列关于氮化硼(化学式为BN)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由两个原子组成B. 其中的硼属于金属元素
C. 氮和硼元素的质量比为1:1D. 已知氮元素为−3价,则硼元素为+3价
5.下列实验方案错误的是( )
A. 用灼烧的方法区分羊毛和合成纤维B. 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酒精和蔗糖溶液
C. 用浓硫酸除去氢气中混有的水蒸气D. 用过量碳酸钠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氯化钙
6.当前,氨气(NH3)的能源化应用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工业上常用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加入反应物和催化剂进行该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图中有两处被墨迹遮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后催化剂的质量为8g
B. 参加反应的氢气质量为6g
C. 氨气分子的微观示意图为
D. 参加反应的氮气和生成的氨气分子个数比为4:1
7.如表是KNO3和Na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小明用其中一种物质(X)进行了图3所示的实验(水蒸发忽略不计)。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X为NaNO3B. ③中溶液为X的不饱和溶液
C. ④中溶液的质量为100gD.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②=③>④
8.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家乡是我们共同的追求。下列做法不利于实现这一目标的是( )
A. 积极植树造林,防沙降尘B. 大力推广使用一次性餐具
C. 回收废旧电器,节约资源D. 农业上合理施用化学肥料
9.如图所示为我国唐代名画《捣练图》。画卷呈现的工序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 捶打织品B. 梳理丝线C. 缝制衣物D. 烧炭熨烫
10.2024年6月2日,“嫦娥六号”在月球背面成功着陆,当环境温度过高时,其自备的降温装置能通过冰的升华达到降温目的。冰升华的过程中,水分子的( )
A. 间隔增大B. 质量增大C. 种类改变D. 数目改变
11.下列物质在生活中的用途体现其化学性质的是( )
A. 盐水用于选种B. 活性炭用于冰箱除味
C. 氢氧化铝用于治疗胃酸过多D. 水银用作体温计的测温物质
12.对如图所示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甲: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可防止冷凝水回流使试管炸裂
B. 乙:把活塞迅速压下去,棉花燃烧,说明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减少
C. 丙:左侧铜片生锈,右侧铜片不生锈,说明铜生锈的条件之一是与O2接触
D. 丁:用橡胶棒连接两个验电器,验电器的金属箔张角不变,说明橡胶棒是绝缘体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13.“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走进白洋淀。
(1)盛夏时节,满淀荷花盛开,荷香四溢。从微观角度分析,“荷香四溢”的原因是______。莲子中富含钙、磷、钾等元素,其中的______元素可预防骨质疏松。
(2)白洋淀的藕质细脆甜,久负盛名。藕中淀粉含量高,淀粉属于人体所需重要营养物质中的______ (选填“糖类”“油脂”或“蛋白质”);藕中含有纤维素[(C6H10O5)n],纤维素属于______ (选填“无机”或“有机”)化合物。
(3)为保持白洋淀水质优良,请给当地居民或游客提出一条合理建议:______。
三、推断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14.为减少炼铁过程中生成CO2的质量,某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炼铁新方案(反应条件已略去)。A∼H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A是常用的溶剂,G是铁;反应①中用到的电为“绿电”,获得“绿电”的过程中不排放CO2。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可作为“绿电”来源的是______ (选填“煤炭”或“水能”)。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反应①∼④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______ (选填序号)。
(4)冶炼得到相同质量的铁,使用该新方案比高炉炼铁生成CO2的质量少,其原因除使用了“绿电”外,还有______。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15.老师在课上演示了两个趣味实验。
(1)“火焰分割”。先将加热至红热的铁丝网a平伸到火焰上部,如图甲所示:再将常温的铁丝网b平伸到火焰下部,两张铁丝网中间的火焰熄灭,如图乙所示。
①铁块能拉成铁丝是利用了铁的______性。
②“两张铁丝网中间的火焰熄灭”的主要原因:铁丝网b吸收热量,______ (选填字母)。
A.使酒精的着火点降低
B.使温度降低到酒精的着火点以下
(2)“铁花飞溅”。将铁粉抖撒到酒精灯火焰上方,铁粉剧烈燃烧,火星四射,宛如美丽的“铁花”。铁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16.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甲是去除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实验操作。操作B的名称为______;从操作 A和C中任选一个,写出所选操作的字母和其中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______。
(2)乙是用点滴板进行的微型实验。向盛有药品的孔穴1∼5中分别滴加等量的稀硫酸。
①孔穴1和孔穴______中有气泡产生;
②对比孔穴1、2和3中的现象,得出X的金属活动性比铜、银的______ (选填“强”或“弱”);
③为验证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需进行的实验是______ (试剂任选)。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7分。
17.小明观察到敞口水草缸(水草和鱼共存)中不断有气体通入,如图1所示,他对此很感兴趣,于是跟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探究Ⅰ:向水草缸中通入的气体是什么?
【作出猜想】可能是空气或O2
【实验1】将气体细化器从水中取出,收集一瓶通入的气体,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内,发现木条立即熄灭,说明猜想不成立。
【提出新猜想】可能是CO2或N2。
【实验2】将该气体通入______中,根据现象确定通入的气体是CO2。
【交流讨论】通入CO2有利于水草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放出的气体为______。
探究Ⅱ:利用生活中的物质自制简易CO2发生器并应用于水草缸中。
【回忆旧知】实验室制CO2的反应原理为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选择药品】小组讨论后选择了鸡蛋壳、小苏打和白醋等。
【设计装置】利用塑料瓶、输液管等材料,设计并制作了如图2所示的甲、乙两套发生装置(乙中的夹持装置已省略)。
【分析讨论】
(1)装置甲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向装有白醋的瓶中加入鸡蛋壳,拧紧瓶塞,使反应发生的具体操作为______。
(2)与甲相比,装置乙既可控制反应的速率,又可得到持续稳定的气流,故选择乙与图3所示装置(用于除杂和观察气泡)组装成CO2发生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______ (选填字母)。
A.乙中的b口应与图3中的c口相连接
B.为除去CO2中混有的醋酸,X可以是NaOH溶液
C.可根据X中冒出气泡的快慢来调节乙中的流速调节器
【实践应用】小组同学用自制的CO2发生器连接气体细化器向水草缸中通入气体,实践效果很好。使用气体细化器的作用是______。
反思拓展:CO2发生器的不合理使用会影响缸中鱼类生存,请写出使用时的一条注意事项:______。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7分。
18.为测定某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向盛有100g该稀硫酸的烧杯中,分三次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生成气体的质量与加入锌粉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请计算:
(1)m的值为______。
(2)该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空气中氮气的含量最高,约占空气体积的78%,选项说法错误;
B、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其成分作为原料广泛用于化工、石油加工等领域,选项说法正确;
C、清澈透明的湖水中含有水、可溶性杂质、微生物等,属于混合物,而不是纯水,选项说法错误;
D、大水漫灌会造成水的浪费,滴灌比大水漫灌更节水,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A、根据空气中各成分气体的含量来分析;
B、根据空气的作用来分析;
C、根据湖水的组成来分析;
D、根据节约用水的做法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空气中各成分气体的含量及其用途、物质的分类以及节水的做法是解题的关键。
2.【答案】C
【解析】解:A、量取11mL水应用20mL的量筒,故A错误;
B、量筒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B错误;
C、滴加液体时,应在量筒正上方垂悬滴加,故C正确;
D、稀释浓硫酸应在烧杯中进行,且应将浓硫酸往水里倒,故D错误;
故选:C。
根据常见实验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3.【答案】A
【解析】解:A、pH=8,大于7,显碱性,故选项正确。
B、pH为7,等于7,显中性,故选项错误。
C、pH=6,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D、pH=5,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故选:A。
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据此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是顺利解题的关键。
4.【答案】D
【解析】解:A、氮化硼由氮元素和硼元素组成,故A错误;
B、硼不带“钅”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故B错误;
C、氮化硼中氮元素和硼元素的质量比为14:11,故C错误;
D、氮化硼化学式为BN,已知氮元素为−3价,根据在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硼元素为+3价,故D正确。
故选:D。
A、根据氮化硼由氮元素和硼元素组成进行分析;
B、根据不带“钅”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进行分析;
C、根据元素的质量比进行分析;
D、根据在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答案】D
【解析】解:A、可用灼烧的方法区分羊毛和合成纤维,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产生特殊气味的是合成纤维,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正确。
B、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酒精和蔗糖溶液,有酒的芳香气味的是酒精,没有气味的是蔗糖溶液,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正确。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氢气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正确。
D、氯化钙能与过量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碳酸钠(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错误。
故选:D。
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除杂至少要满足“不增不减”的原则,“不增”是指不增加新杂质,“不减”是指不减少目标物质的质量。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6.【答案】B
【解析】解:A、由分析可知,反应后催化剂的质量为5g,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反应前氢气的质量为15g,反应后剩余9g,则参加反应的氢气质量为15g−9g=6g,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氨气的化学式NH3可知,一个氨气分子由一个氮原子和3个氢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参加反应的氮气和生成的氨气分子个数比为80g−52g28:34g−0g17=1:2,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由图可知,催化剂在反应后的质量为5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反应前氢气的质量为:52g+9g+34g+5g−80g−0g−5g=15g;据此分析解答。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7.【答案】C
【解析】解:A、40∘C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63.9g,硝酸钠的溶解度为103g,向40∘C时的100g水中加入100gX,全部溶解,温度恢复至40∘C时,烧杯中没有固体析出,则X为NaNO3,故选项说法正确。
B、②中溶液平均分成两等份,其中一份温度升高至60∘C时,60∘C时,硝酸钠的溶解度为125g,温度升高,硝酸钠的溶解度增大,则③中溶液为X的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C、②中溶液平均分成两等份,其中一份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50g,溶剂的质量为50g,降温至20∘C,20∘C时,硝酸钠的溶解度为88.0g,该温度下50g水中最多能溶解44g硝酸钠,④中溶液的质量为50g+44g=94g,故选项说法错误。
D、溶液具有均一性,其中一份温度升高至60∘C时,溶液的组成没有发生改变,则溶质质量分数:②=③;另一份降温至20∘C,有晶体析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②=③>④,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根据40∘C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63.9g,硝酸钠的溶解度为103g,向40∘C时的100g水中加入100gX,全部溶解,温度恢复至40∘C时,烧杯中没有固体析出,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明确饱和溶液的特征、溶解度的含义、溶液具有均一性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答案】B
【解析】解:A、积极植树造林,防沙降尘,可以净化空气,保护环境,利于实现这一目标,故A不符合题意;
B、大力推广使用一次性餐具,既污染环境,又浪费资源,不利于实现这一目标,故B符合题意;
C、回收废旧电器,节约资源,还保护了环境,利于实现这一目标,故C不符合题意;
D、农业上合理施用化学肥料,有利于保护环境,利于实现这一目标,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根据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以及防治环境污染的措施来分析。
掌握化学与生活的联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答案】D
【解析】解:A、捶打织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梳理丝线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缝制衣物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烧炭熨烫,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故选:D。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0.【答案】A
【解析】解:冰升华的过程中,固体变为气体,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水分子的质量、种类、数目均不变。
故选:A。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1.【答案】C
【解析】解:A、盐水用于选种,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活性炭用于冰箱除味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氢氧化铝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是利用氢氧化铝的碱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D、水银用作体温计的测温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延展性等。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要记忆有关物质的性质,并能够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2.【答案】B
【解析】解:A、为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故选项说法正确。
B、把活塞迅速压下去,棉花燃烧,说明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温度达到了棉花的着火点,故选项说法错误。
C、左侧铜片能与二氧化碳、氧气、水接触,生锈;右侧铜片能与二氧化碳、水接触,不生锈,说明铜生锈的条件之一是与O2接触,故选项说法正确。
D、图中实验,用橡胶棒连接两个验电器,验电器的金属箔张角不变,说明电子没有发生转移,说明橡胶棒是绝缘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A、根据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做功,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铜片接触的条件、锈蚀情况,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验电器的金属箔张角不变,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13.【答案】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钙 糖类 有机 不向湖水中丢垃圾(合理即可)
【解析】解:(1)从微观角度分析,“荷香四溢”的原因是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莲子中富含钙、磷、钾等元素,其中的钙元素可预防骨质疏松;
(2)淀粉属于人体所需重要营养物质中的糖类;藕中含有纤维素[(C6H10O5)n],纤维素是一种含碳元素的混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
(3)为保持白洋淀水质优良,给当地居民或游客提出的合理建议有不向湖水中丢垃圾、不向湖水中排放生活污染、使用无磷洗衣粉等。
故答案为:(1)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钙;
(2)糖类;有机;
(3)不向湖水中丢垃圾(合理即可)。
(1)根据分子的性质、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来分析;
(2)根据人体所需营养素以及物质的分类来分析;
(3)根据防止水污染的做法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性质、化学物质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物质的分类以及保护水资源的措施是解题的关键。
14.【答案】水能 2H2O2H2↑+O2↑ ③ 氢气还原氧化铁生成铁和水,没有二氧化碳产生
【解析】解:(1)由题意可知,获得“绿电”的过程中不排放CO2,煤炭发电会产生二氧化碳,水能发电不会产生二氧化碳,所以可作为“绿电”来源的是水能。
(2)反应①是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
(3)反应①是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属于分解反应,反应②是碳在氧气不足时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属于化合反应,反应③是氢气和氧化铁在高温下生成铁和水,属于置换反应,反应④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所以反应①∼④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③。
(4)冶炼得到相同质量的铁,使用该新方案比高炉炼铁生成CO2的质量少,其原因除使用了“绿电”外,还有氢气还原氧化铁生成铁和水,没有二氧化碳产生(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
(1)水能;
(2)2H2O2H2↑+O2↑;
(3)③;
(4)氢气还原氧化铁生成铁和水,没有二氧化碳产生。
A∼H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A是常用的溶剂,反应①中用到的电为“绿电”,获得“绿电”的过程中不排放CO2,则A是水,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B、C分别是氢气和氧气的一种;B和E反应生成水和G,G是铁,则B是氢气,E是氧化铁,那么C是氧气;氧气和D反应生成F,F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H,则D是碳,F是一氧化碳,H是二氧化碳;据此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推断,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15.【答案】延展 B 3Fe+2O2Fe3O4
【解析】解:(1)①铁块能拉成铁丝,是利用了铁的延展性。
②“两张铁丝网中间的火焰熄灭”的主要原因:铁丝网b吸收热量,使温度降低到酒精的着火点以下,而不是使酒精的着火点降低。
(2)铁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
故答案为:
(1)①延展;②B;
(2)3Fe+2O2Fe3O4。
(1)①根据金属的物理性质和用途,进行分析解答。
②根据灭火的原理,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铁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灭火的原理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6.【答案】过滤 A,搅拌,加快溶解速率(或C,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 5 强 将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合理即可)
【解析】解:(1)操作B的名称是过滤;操作A是溶解操作,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快溶解速率;C是蒸发操作,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
(2)①酸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能与碳酸盐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孔穴1和孔穴5中有气泡产生。
②对比孔穴1、2和3中的现象,孔穴1中有气泡产生,2和3中无明显现象,说明X的金属活动性比铜、银的强。
③验证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需进行的实验是将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
(1)过滤;A,搅拌,加快溶解速率(或C,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
(2)①5;②强;③将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合理即可)。
(1)根据操作B的名称,操作A是溶解操作,C是蒸发操作,进行分析解答。
(2)①根据酸的化学性质(能与酸碱指示剂、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等反应),进行分析解答。
②根据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进行分析解答。
③根据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粗盐提纯的原理和实验注意事项、酸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应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7.【答案】澄清石灰水 氧气 CaCO3+2HCl=CaCl2+CO2↑+H2O 挤压塑料瓶下端,使白醋与鸡蛋壳接触 AC 细化气泡,提高气体的溶解效率 定期维护和检查、控制二氧化碳浓度
【解析】解:【实验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将该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根据现象确定通入的气体是CO2;
【交流讨论】通入CO2有利于水草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放出的气体为氧气;
【回忆旧知】实验室制CO2的反应原理为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CO2↑+H2O;
【分析讨论】(1)向装有白醋的瓶中加入鸡蛋壳,拧紧瓶塞,使反应发生的具体操作为挤压塑料瓶下端,使白醋与鸡蛋壳接触;
(2)A、除杂时应长进短出,该万用瓶用于除杂和观察气泡,所以乙中的b口应与图3中的c口相连接,故A正确;
B、NaOH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不能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CO2中混有的醋酸,故B错误;
C、可根据X中冒出气泡的快慢来调节乙中的流速调节器,故C正确;
故选:AC;
【实践应用】用自制的CO2发生器连接气体细化器向水草缸中通入气体,实践效果很好。使用气体细化器的作用是细化气泡,提高气体的溶解效率;
反思拓展:CO2发生器的不合理使用会影响缸中鱼类生存,使用时需注意定期维护和检查、控制二氧化碳浓度。
故答案为:【实验2】澄清石灰水;
【交流讨论】氧气;
【回忆旧知】CaCO3+2HCl=CaCl2+CO2↑+H2O;
【分析讨论】(1)挤压塑料瓶下端,使白醋与鸡蛋壳接触;
(2)AC;
【实践应用】细化气泡,提高气体的溶解效率;
反思拓展:定期维护和检查、控制二氧化碳浓度。
【实验2】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进行分析;
【交流讨论】根据光合作用放出的气体为氧气进行分析;
【回忆旧知】根据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进行分析;
【分析讨论】(1)根据挤压塑料瓶下端,使白醋与鸡蛋壳接触进行分析;
(2)A、根据除杂时应长进短出,乙中的b口应与图3中的c口相连接进行分析;
B、根据NaOH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进行分析;
C、根据X中冒出气泡的快慢来调节乙中的流速调节器进行分析;
【实践应用】根据使用气体细化器可以细化气泡,提高气体的溶解效率进行分析;
反思拓展:根据使用时需注意定期维护和检查、控制二氧化碳浓度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组成成分的探究等,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
18.【答案】0.4
【解析】解:(1)由图像看出,6.5g锌完全反应生成0.2g氢气,加入19.5g锌仍生成氢气,说明13g锌已完全反应,因此m=0.2×2=0.4;故答案为:0.4;
(2)由图像看出加入19.5g锌仍生成氢气,生成氢气0.5g,说明硫酸完全反应,锌过量,
设硫酸质量分数为x。
Zn+H2SO4=ZnSO4+H2↑,
98 2
100gx 0.5g
982=100gx0.5g
x=24.5%
答:该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4.5%。
根据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提供的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假设法和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温度/∘C
20
40
60
溶解度/g
KNO3
31.6
63.9
110
NaNO3
88.0
103
125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陕西省中考化学试卷(A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流程题,实验题,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辽宁省中考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简答题,科普短文题,实验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江西省中考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选择填充题,填空题,流程题,实验题,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