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辽宁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1月辽宁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试卷,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未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未知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记者在调研中发现,党建联建平台发挥统筹协调作用,通过合理编制规划,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经济,振兴特色产业。
B.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北京动物园等地,游人如织、不绝如缕,许多人排队数小时就为了一睹“花花”“萌兰”等大熊猫的“风采”。
C.青少年是科技创新的后备军,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希望所在,培养、呵护青少年的好奇心,引导更多孩子热爱科学、乐于探索、勇于创新,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D.第三十一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火炬手中不仅有朝气蓬勃的学生,还有来自经济、体育、科技、教育、交通等多个领域的行业代表。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为美丽中国建设,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夯基垒台、指明方向。
B.江西丰城三期发电厂冷却塔施工平台坍塌特别重大事故发生后,赣能股份公司进行了全面整改。如何防止不再重蹈覆辙,仍是公司上下思考的重要问题。
C.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是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
D.作为以数字技术打造的拟人化形象,虚拟人产业之所以能蓬勃兴起的原因,关键在于市场需求广阔、应用场景丰富。
3.填入下面这首律诗横线处的诗句,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咏怀古迹五首(其五)
杜甫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①三分割据纡筹策 ②伯仲之间见伊吕 ③万古云霄一羽毛 ④指挥若定失萧曹
A.①③②④B.②④①③C.③②④①D.④①③②
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A.本词开篇运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七组叠字,描绘了一个若有所思、心神不宁、郁郁寡欢的愁妇形象。
B.下片“满地黄花堆积”三句,写菊花如今枯萎、凋零、污损,再也无人摘取。这是明写花,而暗指岁月流逝,人已衰老憔悴。
C.“守着窗儿”这个“守”字,用得十分准确。因为只有一个人倚着窗口,才能使用“守”字,也只有心存愁绪的人,才会感叹时间流逝缓慢。
D.“怎一个愁字了得”,是一句反诘语,说明女主人公在这个“愁”字之外,尚有更广泛、更幽深的愁情未能概括进去,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
5.下列对文言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官盛则近谀。(以官职高者为师,就觉得是近乎谄媚。)
B.吾得兄事之。(我要用侍奉兄长的礼节对待他。)
C.能克终者盖寡。(能够保持到底的大概很少。)
D.凌万顷之茫然。(越过广阔的江面,心中若有所失。)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6.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军函陵 军:军队B.肆其西封 肆:延伸、扩张
C.将焉取之 焉:从哪里D.吾其还也 其:表示祈使
7.下列句子中,不属于烛之武劝退秦军的策略的一项是( )
A.秦、晋国郑,郑既知亡矣
B.越因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君亦无所害
D.秦伯说,与郑人盟
8.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晋侯、秦伯围郑”,写出了郑国被秦、晋两国军队包围,情势危急,国家面临灭亡的威胁。
B.“晋军函陵,秦军氾南”,说明秦、晋两军分驻两地,所以烛之武才有可能单独劝说秦穆公而不被晋文公知道。
C.烛之武之所以能够成功说服秦穆公退军,是因为他拥有高超的语言技巧、巧妙的外交辞令。
D.郑文公肯接受佚之狐的建议,危难关头任用烛之武,最终保全国家,足以看出郑文公善于纳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卖梦的人
张海洋
今天是四月三十号,老陈记得很清楚,明天是“五一”劳动节,也是他准备给自己“退休”的日子,这一整天他的心里总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在翻腾着。他决定去阿婆的摊子吃午饭时,把这个消息第一个告诉阿婆。
正是饭点,已经有几个工友围着小餐桌吃得正欢,老陈走过去探头一看,“哦,今天的菜不错,青菜蘑菇、西红柿鸡蛋!”,等走到餐车前,阿婆已经把打好饭菜的餐盘递了过来。
“大陈啊,先吃着,吃完再盛!”阿婆说着,亲切的如同招呼家人。
“婉玉姐,别再叫我大陈了,六十了,早就成老陈了!”老陈笑着,端着饭菜坐到了旁边的小餐桌旁。
这时餐车前又来了一对小年轻,看穿戴打扮应该是来码头看风景的游客。阿婆把饭菜递给两人,男孩递过来五十元纸币,问道:“多少钱一份?够不够?”阿婆接过纸币,一边低头在钱箱里找零钱,一边说道:“两块钱一份,两块钱!”或许是钱箱里的零钱过于凌乱,抑或是阿婆上了岁数,手脚不再那么麻利,让端着饭菜的两人等的时间有点长,男孩随口说道:“阿婆,不用找了!”女孩却不耐烦了,“怎么不找了,快点!什么破小摊!”
正在往嘴里扒米饭的老陈,突然把筷子一丢,站了起来,“不想吃,别吃!凭什么说是破小摊?”
老陈的突然爆发,让俩个年轻人吓得噤了声。阿婆摆着手让老陈坐下吃饭,另一只手把一把零钱放到了男孩手里。“没事,没事,赶紧趁热吃,不够再添!”
阿婆擦了手,坐到了老陈面前。“哎呀,几十年了,你还是这个火爆脾气。还记得从前来吃饭的那个‘总经理’阿鹏吗?”
“阿鹏,听说现在出息了,不但真的做过总经理,现在已经是董事长了!”老陈嘿嘿地笑了。二十年前,也是在这里,一个西装革履的小伙子吃过阿婆的盒饭,掏出钱包,装模做样地翻弄一遍,没有拿出两块饭钱,反递过来一张名片,说是忘了带钱了,让阿婆拿着名片去公司报销。
阿婆没有收他的名片,说忘带钱就算了。一次两次就算了,再这样来时,老陈,那时还是大陈,忍不住替阿婆打抱不平,狠狠地嘲讽了阿鹏一番。
“阿婆,阿鹏能有出息,有你一大半功劳呦。”
“哎呦,我有什么功劳,管了几顿饭而已。”听了老陈夸赞,阿婆笑得很灿烂。
“怎么没有功劳,如果不是吃了你几十年的饭,不要说阿鹏,我们这些码头兄弟日子能过得这样好吗?婉玉姐,我两个儿子都大学毕业上班挣钱了,我准备从明天开始‘退休’了!”
“好啊,好!辛苦大半辈子,该歇歇了!”
“婉玉姐,你也该歇歇了。听说你儿子开着律师事务所,收入丰厚,您也该享享福了!”
“没事。在这里卖饭我心里高兴……”
一晃两个月过去了,退休后的老陈在两个儿子那里各住了一个月,回来后,闲来无事又来到了天桥下想看看阿婆,没想到餐车被雨布盖得严严实实,没有见到阿婆的身影。老陈一脸疑惑地离开,心里猜度着阿婆的下落。
过了两天,老陈又去了天桥下,远远就望见有蒸腾的水汽飘散,阿婆又出摊了。老陈高兴地紧走两步,想快些见到阿婆,没到跟前,又看见一个穿着板正西服带着金丝眼镜的中年男人在和阿婆争吵。
“不能让阿婆吃亏!”老陈握紧拳头走得更快了。随着争吵的声音不断钻进耳朵,老陈停下了脚步。“妈,你怎么又从医院偷跑出来摆摊。工人两天不吃饭饿不死,医生说您再两天不治疗就没有命了。”
“甭在这里吓唬你妈。不让我摆摊才要我的命呢!”
“这赔本的生意要做到什么时候?您已经卖掉7套房子了。如今晚上收了摊还去街上捡瓶子、破烂,天一亮拉去废品站换钱,再去菜市场买菜。一餐2块钱不限量吃到饱,我真的看不懂,您到底卖的是什么?”儿子由于激动,涨红了脸膛。
“儿子,那年你才两岁,我们一家人逃难到这里,梦想着在这里能够温饱度日。那时如果不是码头上扛活的工人兄弟救济,我们早就饿死在这里了。救命之恩,我能做些什么?不过会做点饭。我卖的是一个心安,一个温饱罢了。”
阿婆平静地回忆着过去。不知什么时候,在一旁倾听的老陈脸上挂满了泪水。
阿婆终究没有逃脱病魔的毒手,在她逝世一周年时,儿子成立了以她的名字命名的“朱婉玉爱心基金会”,老陈听说第一笔200万的捐助资金来自一名叫周鹏的企业家。
(选自《小说选刊》2023年第7期)
9.下列对文中人物形象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阿婆是卖饭的人,也是卖梦的人。阿婆在码头支小饭摊卖饭,给码头工人们带来了温饱,也把这份温暖善良传递给了许多人。
B.老陈是一个脾气火暴、热心肠的人。说“小破摊”的小年轻和递“名片”的阿鹏都领教过老陈的暴脾气,他的两次爆发都是为阿婆打抱不平。
C.阿婆的儿子是一个孝顺的人。他因担心母亲的身体而不支持母亲生着病还在码头卖饭。在母亲过世后,他又创立了“朱婉玉爱心基金会”。
D.阿鹏是一个虚伪自私的人。他没有吃饭的钱,却不愿意实话实说,而是西装革履装模作样地用一个虚假的总经理名头来骗阿婆的饭。
10.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已经到“退休”年龄的老陈,仍然被阿婆亲切地称为大陈,体现了阿婆在码头卖饭的时间长,以及她和码头工人关系亲近。
B.男孩递过五十元纸币,并问道“够不够”,表明小饭摊一餐两块钱的定价是远低于市场价的,阿婆卖饭并不是为了盈利。
C.老陈看到阿婆与穿着板正西装戴着金丝眼镜的中年男人争吵,他害怕阿婆因收不到饭钱吃亏,所以握紧拳头想要上前帮忙。
D.曾经阿婆的梦想是温饱度日,码头上的工人帮助阿婆实现了梦想。达成所愿的阿婆在头卖饭,卖的是温饱,是心安,是感恩。
1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表现手法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两项是( )
A.老陈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文章通过老陈的视角向我们讲述了一对曾经受到码头工人照顾的母子,在码头几十年如一日回报码头工人的故事。
B.文章中看风景的小年轻,轻蔑地说了一句“小破摊”,点燃了老陈的怒火,进而引出与阿鹏有关的情节,情节发展自然流畅。
C.“听了老陈的夸赞,阿婆笑得很灿烂。”是因为阿婆想到了当年主动热情帮助落魄的阿鹏并真心为他事业有成而高兴。
D.文章多用对话展开情节,人物语言个性鲜明,符合各自的身份,塑造了老陈、阿婆、阿鹏等一系列鲜活的形象。
E.“朱婉玉爱心基金会”的第一笔捐助资金来自周鹏,是梦想的延续,是善意的传递,让读者感受到人世间的温情。
12.《卖梦的人》这篇小说叙事非常有特色,前有伏笔后有照应,行文间前后呼应。请结合文本分析小说中哪些方面能体现这一特色。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闻道有先后, ,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2)雕栏玉砌应犹在, 。问君能有几多愁? 。(李煜《虞美人》)
(3)然则诸侯之地有限, ,奉之弥繁, 。(苏淘《六国论》)
(4)亲朋无一字, 。戎马关山北, 。(杜甫《登岳阳楼》)
14.《红楼梦》的语言艺术成就,代表了我国古典小说语言艺术的高峰。作者往往只需用三言两语,就可以勾画出个性鲜明的形象。读者仅仅凭借这些描写就可以辨别人物。下表是第三十四回中,四位主要人物对宝玉挨打的不同反应。请分析这些反应,选出与之相符的人物并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袭人 晴雯 林黛玉 薛宝钗 贾探春 王熙凤
第三十四 回情中情因情感妹妹错里错以错劝哥哥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保护文化遗产,延续文化血脉。品味文化经典,成就精彩人生。《诗经·笨莒》中,华夏先民在劳作时,即兴吟唱“采采荣苢,薄言采之。采采荣莒,薄言有之”,语言明快而优美,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凸显了劳动的意义与价值;《劝学》中,荀子提出的“学不可以已”,看似平淡实含至理,是对学习之道的朴素认识,体现了他对终身学习理念的积极探索与尝试;《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进言“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敢于大胆直言,展现了他对国家大事的担当精神……文化经典包含着先贤对社会、人生、历史的深刻思考。作为当代青年,我们如何在经典作品的指引下,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进而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贡献自己的力量?
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联系自身阅读过的中华优秀传统经典作品,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人物
语言、神态、动作
(1)
①“你但凡听我一句话,也不得到这步地位。幸而没动筋骨,倘或打出个残疾来,可叫人怎么样呢。”
②含泪问他怎么就打到这步田地。
③轻轻的伸手进去,将中衣褪下。如此三四次,才褪了下来。
(2)
①“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
②自悔说的话急速了,不觉红了脸,低下头来。
③手里托着一丸药走进来。
(3)
①“你从此可都改了罢。”
②只见他两个眼睛肿的桃儿一般,满面泪光。
(4)
①“可好些了?想什么吃?叫人往我那里取去。”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辽宁省2024年1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默写题,语言表达,材料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辽宁省2023-2024学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1月)+语文试卷,共8页。
这是一份2023年7月辽宁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