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省漳州市乙级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化学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福建省漳州市乙级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化学试卷(含答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下列变化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A.铝热反应
B.酸碱中和反应
C.液态水蒸发为气态
D.灼热的碳将还原为CO
2.在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的是( )
A.;
B.;
C.;
D.;
3.已知,下列反应的是( )
A.稀与足量溶液反应
B.稀盐酸与氨水反应生成
C.稀盐酸与稀溶液反应生成
D.稀溶液与浓硫酸生成
4.下列有关化学方程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已知,则氢气的燃烧热为
B.已知,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含20.0gNaOH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完全中和,放出28.7kJ的热量,则表示该反应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D.已知;则
5.化学反应均伴随着能量变化,研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对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图甲可判断CO能量比能量高
B.由图甲可知CO的燃烧热为
C.由图甲可知24g石墨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787kJ
D.图乙可表示铝热反应、碳的燃烧、石灰石分解等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6.下列关于(如图)原电池装置(A、B为硝酸银、硝酸铜溶液中的各一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B溶液分别为硝酸银溶液与硝酸铜溶液
B.银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
C.盐桥中的阳离子向A溶液移动
D.盐桥改为U型铜条(形状、位置一样),其它不变。则左池为电解池,右池为原电池
7.某电源装置如图所示,电池总反应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正极反应为
B.Pt电极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C.放电时,交换膜右侧溶液中有大量白色沉淀生成
D.当电路中转移时,交换膜左侧溶液中约减少的共0.02ml
8.下列装置图及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装置①中K闭合片刻后溶液中的浓度增大
B.装置③中当铁制品上析出1.6g铜时,电源负极输出的电子为0.025ml
C.装置②中铁腐蚀速率由快到慢顺序是:只闭合只闭合都断开只闭合
D.装置①中K闭合片刻后可观察到滤纸b点变红色
9.膜技术原理在化工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设想利用电化学原理制备少量硫酸和绿色硝化剂,装置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是原电池,B是电解池
B.为保证A中硫酸的质量分数不变,则加入的
C.当电路中通过,A、B中各有从左边迁移到右边
D.c电极的电极反应方程式为:
10.一定量的锌粉和过量稀盐酸反应,当向其中加入少量的下列物质时,能够加快反应速率,但不影响产生的总量的是( )
①铜粉、②铁粉、③石墨粉、④CuO、⑤浓盐酸、⑥碳酸钠、⑦硫酸铜
A.①③⑤B.②③⑤⑦C.①②③⑤D.①③⑤⑦
11.亚硝酰氯在有机合成中有重要应用。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催化剂能提高反应物的相对能量
B.相对曲线Ⅱ,曲线Ⅰ表示加入催化剂
C.曲线Ⅱ的正反应活化能为
D.
12.研究反应的速率影响因素,在不同条件下进行4组实验,Y、Z起始浓度为0,反应物X的浓度随反应时间(min)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比较实验②、④得出: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B.比较实验①、④得出: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C.实验③有可能使用了催化剂,催化剂加快正反应速率,对逆反应无影响
D.在0~10min之间,实验②的平均速率
13.常压下羰基化法精炼镍的原理:。23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已知:的沸点为42.2℃,固体杂质不参与反应。
第一阶段:将粗镍与CO反应转化成气态;
第二阶段:将第一阶段反应后的气体分离出来,加热至230℃制得高纯镍。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增加,平衡向正向移动,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
B.该反应达到平衡时,
C.第一阶段,在30℃和50℃两者之间选择反应温度,选50℃
D.第二阶段,分解率较低
14.已知反应:。某温度下,将和置于10L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平衡后,的平衡转化率(α)与体系总压强(p)的关系如图甲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图甲知,B点的平衡浓度为
B.由图甲知,A点对应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80
C.达平衡后,缩小容器容积,则反应速率变化图象可以用图乙表示
D.压强为0.50MPa时不同温度下转化率与温度关系如丙图,则
二、填空题
15.氢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是人类赖以生活的重要能源。回答下列问题:
(1)肼()是一种液态火箭推进剂。分解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①正反应的活化能为__________,气态肼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②该反应断开反应物中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__________(填“>”“”、“”、“−57.3kJ/ml,B不符合题意;
C.稀盐酸与稀溶液反应生成时放出热量为57.3kJ,,C符合题意;
D.浓硫酸溶于水放热,则稀NaOH与浓硫酸反应生成时放出热量大于57.3kJ,,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C。
4.答案:C
解析:A、氢气的燃烧热是1m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所放出的热量,故A错误;
B、根据,则石墨的能量低于金刚石的能量,物质具有的能量越低越稳定,所以金刚石不如石墨稳定,故B错误;
C、依据酸碱中和热概念是强酸强碱稀溶液反应生成1ml水放出的热量计算分析,含20.0gNaOH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完全中和,放出28.7kJ的热量,40g氢氧化钠完全反应放热57.4kJ,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故C正确;
D、物质C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多,但是反应是放热的,焓变是带有负号的,所以,故D错误;答案选C。
5.答案:C
解析:A.CO燃烧有氧气参与,由图甲无法判断CO和的能量高低,A错误;
B.燃烧热是指25℃,101Kpa下,1m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指定产物所放出的热量,由图甲可知CO的燃烧热为,B错误;
C.由图甲数据,结合盖斯定律可得石墨的燃烧热,24g石墨的物质的量为2ml,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787kJ,C正确;
D.图乙表示反应放热反应,而石灰石分解为吸热反应,D错误;故选C。
6.答案:D
解析:A.双液电池中,要避免电解质溶液与电极直接反应,所以溶液分别为硝酸铜溶液与硝酸银溶液,A项错误;
B.银电极为正极,得电子,发生的反应为,B项错误;
C.原电池中,阳离子移向正极,故盐桥中的阳离子移向B溶液,不是A溶液,C项错误;
D.盐桥改为U型铜条(形状、位置一样),其它不变,还能形成闭合回路,则左烧杯中是两电极为铜,电解质溶液为硝酸铜的电解池,而右烧杯中,形成一极为铜电极,一极为银电极,电解质溶液为硝酸银的原电池装置,电池总反应是,此时为左烧杯提供电源,故D项正确;故答案选D。
7.答案:D
解析:A.正极上氯气得电子生成氯离子,其电极反应为:,故A错误;
B.由分析可知,Ag电极为负极,Ag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故B错误;
C.由分析可知,放电时,交换膜左侧溶液中生成银离子,银离子与氯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所以交换膜左侧溶液中有大量白色沉淀生成,故C错误;
D.放电时,当电路中转移时,交换膜左则会有通过阳离子交换膜向正极移动,同时会有0.01mlAg失去0.01ml电子生成,会与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所以会减少0.01ml,则交换膜左侧溶液中约减少的共0.02ml,故D正确;故选D。
8.答案:C
解析:A.装置①中K闭合形成原电池,锌较活泼为负极、铜为正极,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则氯离子移向左侧,片刻后硫酸锌溶液中增大,A错误;
B.装置③为电解池装置,铜片为阳极,铁为阴极,阴极铜离子得到电子生成铜单质,当铁制品上析出1.6g铜(为0.025ml)时,根据电子守恒,电源负极输出的电子为0.025ml×2=0.05ml,B错误;
C.铁做电解池阳极被腐蚀速率最快、做阴极被保护腐蚀最慢,铁石墨构成原电池则铁为负极被锈蚀、都断开铁正常被锈蚀,则铁腐蚀的速率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只闭合只闭合都断开>只闭合,C正确;
D.装置①中K闭合,形成铜锌原电池,ab构成电解池,a为阴极,b为阳极,阴极水放电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根离子,使得a点附近溶液呈碱性,溶液变红,D错误;故选C。
9.答案:B
解析:A.由分析可知,A是原电池,B是电解池,A正确;
B.a为负极,电极反应为:,当反应时消耗,生成;即生成硫酸的质量为98g,消耗水的质量为36g,设加入,为保证A中硫酸的质量分数保持50%,则,解的,则加入的,B错误;
C.A中负极反应为:,可建立关系,B中阳极的反应为,可建立关系;当电路中通过,A中负极有产生,但只能转移2ml氢离子,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即从左边迁移到右边,B中阳极有产生,阳离子向阴极移动,即从左边迁移到右边,C正确;
D.c为阳极,发生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结合分析可知,c电极的电极反应方程式为:,D正确;故选B。
10.答案:A
解析:①加入铜粉,构成原电池,反应速率加快,不影响锌粉的量,不影响产生的总量,故①正确;
②加入铁粉,构成原电池,反应速率加快,锌反应完毕,铁可以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产生的总量增大,故②错误;
③加入石墨粉,构成原电池,反应速率加快,不影响锌粉的量,不影响产生的总量,故③正确;
④加入CuO,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氯化铜与锌反应生成铜,形成原电池,加快反应,但与盐酸反应的锌的量减少,生成氢气的总量减少,故④错误;
⑤加入浓盐酸,氢离子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不影响锌粉的量,不影响产生H2的总量,故⑤正确;
⑥加入碳酸钠,碳酸钠与盐酸反应,反应速率减小,故⑥错误;
⑦加入硫酸铜,硫酸铜与锌反应生成铜,形成原电池,加快反应,但与盐酸反应的锌的量减少,生成氢气的总量减少,故⑦错误;①③⑤正确,答案选A。
11.答案:A
解析:A.催化剂降低“过渡态”物质的相对能量,使活化能降低,A错误;
B.曲线I表示加入催化剂,B正确;
C.正反应活化能等于过渡态相对能量与反应物相对能量之差,,C正确;
D.反应热等于产物总能量与反应物总能量之差等于,D正确;故答案为A。
12.答案:C
解析:A.实验②、④起始浓度相同,但温度不同,④建立平衡需要的时间短,反应速率较大,则可得出: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故A正确;
B.实验①、④相比,④的反应物的浓度低,但温度高,建立平衡需要的时间短,反应速率更快,说明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故B正确;
C.实验③和②的反应物的浓度、温度均相同,达到的平衡状态也相同,故反应③可能是使用了催化剂,也可能是增大了压强,而催化剂能同等程度的加快正、逆反应速率,故C错误;
D.在0~10min之间,实验②X的浓度变化为0.2ml/L,则,故D正确;故选C。
13.答案:C
解析:A.平衡常数是温度的函数,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所以增加,虽然平衡正向移动,但反应的平衡常数不变,故A错误;
B.反应的速率之比等于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平衡时有,故B错误;
C.的沸点为42.2℃,则第一阶段,在30℃和50℃两者之间选择反应温度,应选50℃,故C正确;
D.加热至230℃制得高纯镍,可知第二阶段分解率较大,故D错误;故选C。
14.答案:C
解析:甲图中A点时的转化率为0.80,由“三段式”:
A.B点时的转化率为0.85,计算转化的的物质的量为0.85×2=1.7ml,剩余为0.3ml,此时其浓度为,但是并非平衡浓度,A错误;
B.A点所在温度下的化学平衡常数为200,B错误;
C.缩小容器的容积,增大压强化学平衡正向移动,图乙正确,C正确;
D.由图丙判断,D错误;答案选C。
15.答案:(1)(a+50.7);;>
(2)D;或
解析:(1)①根据图示,正反应活化能为反应物断键吸收的能量=(a+50.7)kJ;1ml气态肼分解吸收的热量为50.7kJ,则气态肼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②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反应物断键吸收的能量大于生成物成键放出的能量;
(2)①根据热化学方程式可知,总反应为放热反应,则A+B的总能量高于C的能量;反应i为吸热反应,则A+B的能量低于X;反应ii为放热反应,X的能量高于X;故选D;
②根据盖斯定律,总反应式为反应③-②+3×①,则总能量为或;
16.答案:(1)原电池
(2);或
(3)9.6g
(4)正
(5)LiOH;1:1;;
(6)右槽;2ml
解析:(1)由分析可知,甲池是原电池;
(2)①通入电极为负极,甲醇失去电子在碱性条件下转化为碳酸根,的电极反应式为;②B电极为阳极,失电子转化为氧气,电极反应式为;
(3)电池工作时消耗气体1.12L(标准状况下),即反应,根据电极反应式可知,转移电子0.3ml,根据阴极电极反应式可知理论上析出Cu0.15ml,固体质量为9.6g;
(4)由分析可知电源C极为正极,电源D极为负极;
(5)由分析可知极B区加入的电解液为LiOH溶液;气体X为氯气,气体Y为氢气,根据电子守恒和电极反应式可知,生成气体X与气体Y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1;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电池反应总方程式为;
(6)电解完成后,LiOH在B极区,即在右槽;如果产生标准状况下气体为22.4L,即1ml,由可知,电子转移2ml,则左槽溶液中的变化量为2ml。
17.答案:(1)探究在不同酸碱性条件下,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实验甲和实验乙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因为在常温且无催化剂作用的条件下较稳定
(3)0.4;0.375;随反应的不断进行,溶液的浓度逐渐降低,反应速率减小;丁
解析:(1)甲和乙实验中除双氧水的浓度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可知实验探究反应物的不同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丙、实验丁和实验戊中溶液的酸碱性不同,且比实验乙多了使用催化剂,可知这三个实验是探究在不同酸碱性条件下,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故答案为探究在不同酸碱性条件下,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根据资料可知在常温且无催化剂作用的条件下比较稳定,则实验甲和实验乙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答案为实验甲和实验乙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3)①根据表中数据和题中反应速率的单位可知,,速率减小的原因是随反应的不断进行,溶液的浓度逐渐降低,反应速率减小,故答案为0.4;0.375;随反应的不断进行,溶液的浓度逐渐降低,反应速率减小;
②由图可知曲线c反应速率最小,在三个实验中,实验丁每次记录的气体体积都是最少的,说明丁的速率最小,曲线c代表实验丁,故答案为丁。
18.答案:(1)吸热
(2);>
(3);=
(4)ABCE
解析:(1)分析图表数据,反应②平衡常数随温度升高增大,平衡正向进行,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2)由盖斯定律可得,反应③=反应①+反应②,根据多重平衡叠加原则,;500℃时测得反应③在某时刻,的浓度分别为0.8、0.1、0.3、0.15,;反应正向进行,;
(3)甲醇浓度变化为0.75ml/L,反应速率为0.75ml/L÷10min=,反应速率之比等于计量数之比,则氢气反应速率为甲醇反应速率的2倍,故氢气的反应速率为:2×=;平衡状态由A变到B时,平衡常数随温度变化,不随压强变化,则平衡常数;
(4),C是固体,反应正向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
A.反应后气体物质的量变大,压强变大,当容器中总压强不变时,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A选;
B.每断裂中,同时断裂中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选;
C.由于有固体参与反应,反应前后气体质量改变,容器体积不变,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选;
D.浓度等浓度并不能说明两种气体浓度保持不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不选;
E.反应后气体物质的量变大,体系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E选;
F.都是指正反应方向,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F不选;故选ABCE。
实验编号
反应物
催化剂
甲
试管中加入溶液和3滴蒸馏水
无
乙
试管中加入溶液和3滴蒸馏水
无
丙
试管中加入溶液和3滴蒸馏水
溶液
丁
试管中加入溶液和3滴稀盐酸溶液
溶液
戊
试管中加入溶液和3滴NaOH溶液
溶液
时间/s
20
40
60
80
100
120
气体体积/mL
实验丙
9.5
19.5
29.0
36.5
46.0
54.5
实验丁
8.0
16.0
23.5
31.5
39.0
46.5
实验戊
15.5
30.0
44.5
58.5
71.5
83.0
化学反应及平衡常数
平衡常数数值
500℃
800℃
①
2.5
0.15
②
1.0
2.50
③
2.5
0.375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福建省漳州市乙级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共8页。
这是一份福建省漳州市乙级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文件包含福建省漳州市乙级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pdf、化学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福建省漳州市乙级学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文件包含参考答案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漳州市乙级联盟校高一年期中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ocx、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漳州市乙级联盟校高一年期中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