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现代文阅读(34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
现实生活慌慌张张,为何还要拼命维持朋友圈里的风光?
面对每时每刻、铺天盖地的动态分享,也许有人表示倦怠,有人选择无视,但必须承认的是,在现代社会,社交媒体与我们生活的联系愈来愈密切,朋友圈本身成为了社交场域、展现自我的公共舞台。事实上,朋友圈不是镜子,投射的不是生活最真实的那一面,而是通过发布者的选取和加工,所构建的一种“拟态图景”。就像剧场中的演员一般,精心打造朋友圈的人们会利用各种符号展现自己的形象,通过自我筛选和包装,展现多面人生中的光鲜亮丽。
其实,人生与朋友圈之间的不同,发布的人毫不掩饰,点赞的人也心知肚明。不完美才是人间真实,现实世界里的生活是信息无损的杂存,朋友圈更像是信息的窗口和集合。在状况百态的旅途中,选择最能出片的姿势、放大最具意境的景观、提炼最有生命能量的感悟——精装朋友圈,正是从平淡的生活中寻找亮点,留下自己最美好、最感动、最热烈、最特别的瞬间。
不仅仅是在朋友圈,千百年来,多少艺术作品,又何尝不是为毛坯现实精心打造的桃花源?居住于湖畔的梭罗,生活很是清苦,赶牛经过的人看见他的房子,就觉得这生活没法忍受,但梭罗笃定自己热爱这里:“在水流之畔定居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大地会在水的浮力影响下漂浮起来。”近段时间,许多游客因为欣赏李娟的文字,慕名前往阿勒泰,亲眼见一见书中所描述的罕见美景。事实上,作家在此处的生活,并非只有四野无人的轻松感和风景秀丽的愉悦感,更多的还有现实的苦难与蹉跎。李娟曾在“冬窝子”里度过一整个冬天,临时搭起来的营地里,简陋的帐篷四下漏风,但她仿佛是躺在全世界最温暖舒适的床上一样,“像小鸡捂在母鸡翅膀下一样安全又舒适……”
不论是流淌于艺术作品里的瑰丽,还是闪现在社交平台上的绮丽,那些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美好图景,总是给人以向往,甚至是慰藉的力量。也许毛坯是现实,但精装是愿景,作为毛坯人生的装饰存在的精装朋友圈,更多的是带来一种“愿望的投射”和“心灵的按摩”,承载着人们对“另一种生活状态”的憧憬。当然,要想实现从毛坯人生到精装人生的真正转变,单靠朋友圈里的积极“营业”、一味追求出片,还远远不够。更何况,若是沉浸于虚拟世界里的“雕琢”,与现实脱节,就很难看到真实生活里的种种风景。
说到底,朋友圈的初衷本是记录,只要真诚的表达,而非畸形的攀比炫耀,便无伤大雅。精装朋友圈固然能让人们获得一时的心理满足,但其更大的意义,在于提醒我们在看似琐碎、庸常的现实生活中,发现精彩、寻找意义,把一成不变的日子过成五彩斑斓的诗。
——曹怡晴《人生可以“毛坯”,朋友圈必须精装?》
材料二:
继将“毛坯的生活”变成“精装朋友圈”之后,“预制朋友圈”可以被视为通过“预制”的方式,对“精装”的进一步打造。它像一条社交媒体内容的生产线,拍摄、选片、p图、文案、定位、发布,每一个环节都被精准操控。发布者不是单纯的记录者,而更像是运营者;平台也不像是工具,而更成为人格的延伸;内容不符合物理世界的真实,却似乎更贴合自我建构的真实。
这背后的心理动机,其实不难理解。朋友圈越来越成为人们展示自我的“前台”,拟剧理论的提出者戈夫曼认为,在前台,人们呈现的是能被他人和社会所接受的形象,后台的生活正是为前台的呈现做准备。为了扮演这样的“完美角色”,也早有媒体曝光了由此催生的产业链:有人通过购买虚假朋友圈、修改朋友圈定位、用打车软件订豪车拍照等,“制造”人设。这无疑是一种极端的自我修饰现象。
让人反复纠结的,不仅是自我形象的建构,更有数字化影响下的社交规则和社交礼仪。究竟让渡多少隐私能既满足自己的“表达欲”又不会显得“凡尔赛”?究竟掌握怎样的发布节奏能让自己既保持“在场”又不会“刷屏”引人反感?该传递怎样的情绪和观点更容易让他人接受?种种矛盾之处看似相距甚远,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却近在咫尺,一不留神就容易被人划入另一个象限。这也让原本随手拍的朋友圈变成了一件需要细致权衡的事情、展现出的是一种相对复杂的社交艺术。如今,“预制朋友圈”似乎正中这一痛点,让人们在面对这些社交情景时能更从容、有备而来,从而重新获得些许掌控感。
有人说,何必给自己增加这种社交负担。不在意数字化社交的人,大可关闭朋友圈。但当社交媒体越来越被赋予社会化竞争的价值时,希望享受其红利的人则沉浸于朋友圈的这种包装潮流中。这里的“包装”并没有贬义,而是一种对生活切片的选取,和对社交意义的重新把握。通过放大自己的精致生活和个人成就,来装点平淡的生活,也提升个人在社会关系中的辨识度。
因而,预制朋友圈与其说是对社交焦虑的妥协,不如说是在网络空间中一种主动的社交策略。只不过在这个过程中,社交本身的实时性和真实性被消解,或者说改写。正如法国哲学学者鲍德里亚指出的“拟像世界”的特点,在这个世界里,人们对真实世界失去兴趣,却沉溺在“拟像”之中。
这种消解究竟会对社会和个人产生何种影响,仍有待验证和讨论。不过,无论如何“预制”和“精装”,都别成为单纯追求点赞量或流量的工具人,妨碍对真实生活的追求和对真实自我的认知。
——孙小婷《“预制朋友圈”火了,一种新的社交策略?》
1.下列有关“朋友圈”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朋友圈在现代社会成为了社交场域、展现自我的公共舞台,精心打造朋友圈的人们会利用各种符号展现自己的形象。
B.精装朋友圈承载着人们对“另一种生活状态”的憧憬,单靠朋友圈里的“营业”与出片实现不了人生的真正转变。
C.预制朋友圈能够让人们在面对许多社交情景时显得更从容、有备而来,从而在数字化社交中获得充分的掌控感。
D.预制朋友圈中社交本身的实时性和真实性被消解,目前这种消解究竟会对社会和个人产生何种影响仍未可知。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除朋友圈外,许多艺术作品也是为毛坯现实精心打造的桃花源,如李娟在阿勒泰的生活并非只有轻松和愉悦,更多的还有现实的苦难与蹉跎。
B.朋友圈的初衷本是记录,只要真诚的表达,而非畸形的攀比炫耀,便无伤大雅,精装朋友圈的存在违背了这一初衷,失去了意义。
C.朋友圈越来越成为人们展示自我的“前台”,“预制朋友圈”可以被视为通过“预制”的方式,对“精装”的进一步打造。
D.数字化影响下的社交规则和社交礼仪让人反复纠结,种种矛盾之处看似相距甚远,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却近在咫尺。
3.下列对材料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分析朋友圈“拟态图景”的特点,以及人们塑造形象、展现自我的动机展开论述,进而探讨社交媒体对现实生活的益处。
B.材料一通过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有力地论证了“精装朋友圈”与“毛坯人生”之间的关系,引发读者反思。
C.材料二多处运用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如“而”“却”“但”等,表明作者自己态度不够明确,立场不够坚定。
D.材料二论证时运用理论知识,语言准确严密,能辩证分析问题;同时寓情于理,在客观冷静的说理中寄寓鲜明态度。
4.结合材料一,谈谈如何理解“毛坯”与“精装”。(3分)
5.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如何正确看待朋友圈。(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夜观流星
林清玄
①烬读宋朝沈括著的《梦溪笔谈》,有一段谈到他夜见流星的事,非常有趣。
②治平元年,常州日禹时,天有大声如雷,乃一大星几如月,见于东南,少时而又震一声,移着西南;又一震而坠,在宜兴县民许氏园中,远近皆见,火光赫然照天,许氏藩篱皆为所焚。是时火息,视地中只有一窍如杯大,极深,下视之,星在其中荧荧然,良久渐暗,尚热不可近,又久之,发其窍,深三尺余,乃得一圆石,犹热,其大如拳,一头微锐,色如铁,重亦如之。
③沈括学识的渊博早为后世所推崇,但我对这一段描述特别感到兴趣,并不是像有的学者说他对流星的判断正确早在西方天文学家九百年之前,而是我小时候也有一段看流星陨落的相似经验。
④我幼年居住的乡里,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没有冷气,没有电扇,一到夏天夜晚,就没有人留在屋内,家人全跑到三合院中间的庭院里纳凉:大人坐在藤椅上聊天,或谈着农事,或谈着东邻西里的闲话;小孩子就围坐在地板上倾听,或到处追逐萤火虫。
⑤小时候,家里有一位帮忙农事的老长工,我们都叫做他“玉豹伯”,他的脑子里装满了民间戏曲里的戏文故事,口才好,姿势优美,颇像妈祖庙前的说书先生。他没有儿女,因此特别疼爱我们,每天夏天夜里,我们都围着听他说故事,一直到夜幕低垂才肯散去。他的身上有一种说不出的魅力,听到精彩的地方,我们甚至舍不得离开去捉跳到身边的大蟋蟀。
⑥有一天玉豹伯为我们讲《西游记》,谈到孙悟空如何在天空腾云驾雾飞来飞去,我们都不禁抬头望向万里的长空,就在那个时候,一颗天边的星星划出一条优美的长线,明亮的星一直往我们头上坠落,我们都尖声大叫,玉豹伯说:“流星!流星!”然后我们听到轰然一声巨响,流星就落在我们庭院前不远处蕉园旁的河床。
⑦一群孩子全像约好了似的,完全顾不得孙悟空,呼啸着站起往河床奔去,等我们跑到的时候却完全不见流星的影子,在河床按寻一个晚上毫无所获,才拖着疲倦的身子回家。第二天还特别起早,继续到河床去找,后来找到一颗巨大的黑褐色石头,因为我们日日在河床游戏,几乎可以确定那颗新石头就是昨夜的流星,但是天上的明星落到地上怎么会变成石头呢?是我们不敢肯定的谜题。
⑧那是我第一次看见流星,在那之前,虽听大人说起过流星,知道天上的每个星星就对应着地上的一个人,只要看见天上的流星陨落就知道地上死去了一个人。可是我常自问,地上时常有人去世,为什么流星是那么的罕见呢?
⑨还有人说,当你看见一颗流星落下的一刻,闭上眼睛专心许愿,你的愿望就可以实现,当时我们还是孩子,心中没有什么大愿,看到奔射如箭的流星,张看之不暇,谁还顾得许愿呢?
⑩后来我还在庭院里看过几次流星,但都远在天外,稍纵即逝,不像第一次的感受那么深刻,心中只是无端的茫然,若是天空中的星星都对应着一个人,那一刻落下的又是谁呢?不管是谁,人世里不是行者就是过客,流星落下不免令人感触殊深。
⑪如果流星是一个人的陨落,那么浩渺的天空就对应着广阔的大地。人的群落就是星的聚散,这样想时,我们的离恨别情便淡泊了许多——光灿的星落到地上只是一个无光的石头,还有什么是永远的光明呢?
⑫我总觉得不管有多少天文学家,尽管人类登陆了月球,我们对天空的了解都还是浅薄无知的,重要的不是我们知道了多少天空的事物,而是它给了我们什么样心灵的启示。
⑬从很年幼的时候我就爱独自坐着看天空,并借着天空冥想,一直到现在,我出门时第一眼都要看看天色,这或许是看天吃饭的农家子弟本性,然而这种本性也使我在大旱的时候想着渴望雨水的禾苗:在连日豪雨之际思念着农田里还未收割、恐惧着发芽的累累稻穗:在巨风狂吼之时忧心着那些出海捕鱼的渔夫。
⑭天空的冥思是可以让我们更关切着生活的大地,这样站在地上仰望天际,就觉得天空和星月离我们不远,也是“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心情。
⑮我最担心的是,在我认识的都市儿童中,大部分失去了天空的敏感,有的甚至没有好好地看过天色,更不要说是流星了。现在如果我看见流星,我想许的愿望是:“孩子们,抬头看看那一颗马上要失去的流星吧!”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标题“夜观流星”总领全文,文章围绕“夜观流星”有关的故事和内心感受而展开。
B.孩子们出于对流星的强烈好奇,寻一夜后第二天还起特别早,继续到河床去找。
C.与儿时关注自然的缘由不同,长大后的“我”表现出对生计的关心和劳动者的牵挂。
D.文章最后作者的担心与希望,揭示出现代人只贪图物质享受,丧失精神追求的现状。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渴望雨水的禾苗”“恐惧着发芽的累累稻穗”“巨风狂吼”三处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天地万物的神奇壮美。
B.玉豹伯的身上有一种说不出的魅力,这种魅力来自玉豹伯疼爱孩子而产生的亲和力以及他讲故事时散发出的吸引力。
C.本文从自然宇宙写到人生社会,从乡村写到都市,旨在揭示现代都市儿童生存的现状,体现作者的人文思考与关怀。
D.作者善从平凡琐事中取材,立意深远。语言清新隽永,情感自然真挚,呈现出质朴通达、宁静清欢的独特审美旨趣。
8.文章第①②段引用沈括在《梦溪笔谈》中的记载,有什么作用?(4分)
9.作者在第⑪段中对“流星”陨落的感慨,与苏轼《赤壁赋》中对“水”与“月”的感慨相比,有何异同?(6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39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甲
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此事遍于经史,聊举近世切要,以启寤汝耳。士大夫子弟,数岁已上,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礼》《传》,少者不失《诗》《论》。及至冠婚,体性稍定,因此天机,倍须训诱。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履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则讨论货贿,工巧则致精器用,伎艺则沉思法术,武夫则惯习弓马,文士则讲议经书。多见士大夫耻涉农商差务工伎射则不能穿札笔则才记姓名,饱食醉酒,忽忽无事,以此销日,以此终年。或因家世余绪,得一阶半级,便自为足,全忘修学;公私宴集,谈古赋诗,塞默低头,欠伸而已。有识旁观,代其入地。何惜数年勤学,长受一生愧辱哉!
(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
乙
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
兄往年极无恒。近年略好,而犹未纯熟。自七月初一起至今,则无一日间断,每日临帖百字,抄书百字,看书少亦须满二十页,多则不论。自七月起至今,已看过《王荆公文集》百卷,《归震川文集》四十卷,《诗经大全》二十卷,《后汉书》百卷,皆朱笔加圈批。虽极忙,亦须了本日功课,不以昨日耽搁而今日补做,不以明日有事而今日预做。诸弟若能有恒如此,则虽中等之资,亦当有所成就,况上等之资乎?
明年肄业之所,不知已有定否?或在家,或在外,无不可者。谓在家不可用功,此巧于卸责者也。吾今在京,日日事务纷冗,而犹可以不间断,况家中万万不及此间之纷冗乎!切勿以家中有事而间断看书之课,又弗以考试将近而间断看书之课。
(节选自《曾国藩家书.修身劝学篇》)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需加三处句读,请选出正确的句读处。( )(3分)
多见A 士大夫B耻C涉D农商E差F务G工伎H射I则J不能K穿札L笔M则N才记O 姓名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数岁已上”与“学不可以已”(《劝学》)两句中的“已”字含义不同。
B.“冠婚”,即冠礼与婚礼,均属嘉礼。按周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
C. “以就素业”与“金就砺则利”(《劝学》)两句中的“就”字含义相同。
D.“或因家世余绪”与“或得日或否”(《登泰山记》)两句中的“或”字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士大夫的子弟,一般较早接受教育,《诗经》《论语》为其基础书目,待其身体性情基本确定后,还要加倍对其进行训练诱导。
B.人活在世上应有专长的事业,如当农民就要考虑耕作之事,当商人就要谈论买卖等,如不修行学习,会让自己一生惭愧受辱。
C.曾国藩对在家读书与在外读书各自的优缺点进行了具体阐述,批判了在家读书不能用功的观点,并以自身经历融入议论之中。
D.两篇文章都涉及学习话题,但阐述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甲文侧重阐述学习的重要作用,乙文则侧重阐述学习贵在持之以恒。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4分)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4分)
14.《劝学》是我们高中语文教科书中谈论学习话题的名篇,其中有些内容与两则材料有相通之处,请任选一点进行简要分析。(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5~16题。
夕望江桥示萧谘议杨建康江主簿
南朝梁 何逊
夕鸟已西度,残霞亦半消。
风声动密竹,水影漾长桥。
旅人多忧思,寒江复寂寥。
尔情深巩洛①,予念返渔樵。
何因适归愿,分路一扬镳。
【注】①巩洛:指京都。
15.下列关于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前两句开篇点题,以景语导入,写“夕望”所见之景。夕阳西下,飞鸟归巢,残霞半消,一派日暮景象,羁旅之情,归去之心在景物的晕染中流露出来。
B.三、四句描写竹林摇曳发出的沙沙声,那长流的江水泛着桥影,整个画面显得动荡不宁,让人感受到诗人宁静恬淡的内心世界。
C.“旅人”一联点明远望而生忧思,寒江寂寥,倍增羁旅落寞之感,在全诗中具有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D.最后四句运用对比手法和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鲜明地表达了诗人对游宦羁旅的厌倦和对归隐江湖的向往。
16.这首诗是如何描写夕望江桥所见景色的?请简要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杜甫在《登岳阳楼》中借“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两句描写了自己晚年孤独病弱的境况,其《登高》中“ , ”两句也写出了类似的境况。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 ”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的准备,如果像南朝宋时的刘义隆那样草率出兵,虽有“ ”之雄心,也只怕会是“ ”的结局。
(4)在《登泰山记》中,“ , ”两句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写出了日观峰以西诸山在晨曦的映照下红白错杂,都似弯腰附身,显得矮小。
(5)《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17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纵观历史,中华文明可谓 ① 、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独特的胎记,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当前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将中华文化入“网”上“云”,实现在数字世界的永久留存、永续利用,已被纳入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
文化数字化的过程,就是利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高新技术,将文化素材导入虚拟世界,进而实现深度融合的过程。面对这个与传统文化样式 ② 的数字空间,我们需要用全新的眼光和逻辑语言,提取中华文化优秀的元素、符号,创造新的文化样式和优质内容。唯有如此,才能不断丰富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当代表达,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数字世界中也得以发扬光大。
现实中,文化数字化也为文化生活提供了全新场景。从网络文学、网络视频、数字图书等当下新媒体的方兴未艾,到云演出、云观展等一个个新业态的层出不穷。数字技术对文化资源的利用、开发、存储、表达和传播,丰富了文化产品类型和服务质量,扩大了产业规模。一言以蔽之,日新月异的数字科技为文化强国建设筑牢“数字基石”,更让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如虎添翼。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将修改好的句子完整写在答题卷上。(4分)
20.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修辞手法其表达效果。(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小题。
辛弃疾在《青玉案·元夕》中描写了元宵节的热闹和绚烂,其中“星如雨”就是描写漫天烟花纷乱如雨的景象。不知道那时候仰头望天的辛弃疾能看到多少种不同颜色的烟花。这纷乱如雨的烟花, ① ?
烟花之所以有不同的颜色,主要是因为“焰色”反应,也被叫作颜色测试或者焰色实验。这种反应指的是把某些特殊的金属放在无色火焰中燃烧的时候,火焰也会随之出现一些特殊颜色的现象。像钠元素燃烧产生的焰色反应是黄色的,铜元素是绿色,钾元素是紫色等等。
在制作烟花的过程中,制作人员会加入 ② 。金属发光剂大概主要的成分是铝粉和镁粉,它们充分在氧气中燃烧就会发出非常耀眼的白光。而发色剂主要是金属化合物,这些金属化合物中的金属在高温下发生电子跃迁,就会产生不同颜色的光芒。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22.下列句子中的“像”和“像钠元素燃烧产生的焰色反应是黄色的”中的“像”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真理像星星一样闪出光亮,照亮一切。
B.奶奶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高大,这样美丽。
C.像您这样的高个儿干不了这重活。
D.珊迪听了,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像表示感激。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有人说,世界所有的路,你不走下去,就不知道它有多美。
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威远中学2024级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
语文参考答案
1 .C
2 .B
3 .D
4.结合材料一,谈谈如何理解“毛坯 ”与“精装 ”。(3 分)
①“毛坯”是现实,代表一种真实的生活状态。
②精装是愿景。“精装朋友圈”是发布在社交媒体上的经过截取甚至包装的精彩瞬间,承载着 人们对“另一种生活状态” 的憧憬。
③艺术作品和社交平台的“精装”给人以向往,甚至是慰藉的力量。(一点一分)
(若将“毛坯是现实,精装是愿景 ”这句话作为 1 点抄下来只能得 1 分)
5.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如何正确看待朋友圈。(6 分)
①朋友圈的初衷本是记录,精装朋友圈固然能让人们获得一时的心理满足,但其更大的意义, 在于提醒我们在看似琐碎、庸常的现实生活中,发现精彩、寻找意义。
②预制朋友圈通过放大自己的精致生活和个人成就,来装点平淡的生活,也提升个人在社会 关系中的辨识度,但在这个过程中,社交本身的实时性和真实性被消解,或者说改写,人们 对真实世界失去兴趣。
③无论如何“预制”和“精装” ,都别成为单纯追求点赞量或流量的工具人,而要追求真实的生 活和认知真实的自我。(一点 2 分)
6.D
7.C
8.文章第①②段引用沈括在《梦溪笔谈》 中的记载,有什么作用?(4 分)
答案示例:
①《梦溪笔谈》原文的引用增强了文章的典雅性、文学性,让文章整体文白相间、雅俗兼备。 (1分)
②丰富文章内容,增强文章神秘感,有利于表达“我 ”对流星陨落的思考。(1 分)
③以《梦溪笔谈》中描述的沈括夜见流星的故事,自然引出“我 ”儿时第一次看见流星的相 似经历,和下文观星经历相照应。(2 分)(大意正确即可)
9.作者在第⑪段中对“流星 ”陨落的感慨,与苏轼《赤壁赋》 中对“水 ”与“月 ”的感慨
相比,有何异同?(6 分)
答案示例:
(1)同:面对自然景物,两篇文章都流露出字宙浩渺、人生短暂的感慨。
(2)异:①本文中,面对流星的陨落,作者对离恨别情有了一份淡泊,但是对人生短暂、聚 散无常仍怀有感伤与失落。
②《赤壁赋》中,苏轼面对水与月,展现出了对无穷与有尽的辩证思考,表达了旷达乐观的 态度。(每点 2 分,大意正确即可)
10.EHL
11.C
12.C
13.(1)自古以来圣明的帝王,尚且需要勤奋学习,何况是 平凡的百姓 呢!(犹:尚且;况 …… 乎:何况……呢;凡庶:普通人、平凡百姓各 1 分,句意 1 分)
(2)巫医乐师百工这些人,君子不屑与之同列(看不起),如今他们的智慧竟然反而比不上 他们,这真是令人感到奇怪啊!(之人:这些人,这类人;不齿:看不起,不与同列;乃: 竟。各一分,句意一分)
14.《劝学》是我们高中语文教科书中谈论学习话题的名篇,其中有些内容与两则材料有相 通之处,请任选一点进行简要分析。(3 分)
【示例一】《劝学》中“学不可以已 ”,与乙文中“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 ”相通, 都指出了学海无涯,不能半途而废。
【示例二】《劝学》中“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与甲文中“体性稍定,因此天机,倍 须训诱 ”相通,都指出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劝学》或《师说》中的原文 1 分,材料中 相应文本 1 分,相通之处的分析 1 分,大意正确即可)
15.B
16 .这首诗是如何描写夕望江桥所见景色的?请简要赏析。(6 分)
①由远及近,由高而下。首联即写“夕望”所见之景:夕阳西下,飞鸟归巢,残霞半消;随后 诗人的视线由高而下, 由远及近,遂于次联描写了风吹竹动、水波荡漾、长桥倒映的景致, 句法颇为巧妙。
②视听结合。第三句风吹密竹有声是从听觉写的,第四句水波荡漾长桥是从视觉写的。
③动静结合。第一联为静景,写出夕阳西下,飞鸟归巢,只有残霞半消,一派日暮景象。第 二联为动景,表现了风吹篁竹、水波荡漾,倒映长桥的景色。
(一点 2 分,描写手法/角度 1 分,分析 1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 分)
(1)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2)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3)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4)绛皓驳色 而皆若偻
(5)忽魂悸以魄动 恍惊起而长嗟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 分)
①源远流长 ②迥然不同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 语,不得改变原意。(4 分)
数字技术对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存储、表达和传播,丰富了文化产品类型和提升了服务 质量,扩大了产业规模。
20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修辞手法其表达效果。(4 分)
①运用了比喻(博喻),将中华文明比喻成“胎记 ”“纽带 ”“宝藏 ”等,从多个角度生动形 象地说明中华文明的巨大作用;
②运用了排比,四个“是……的…… ”排比句式,句式整齐,节奏鲜明,从语势与语气方面 强化了中华文明的深厚影响。
2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6 分)
①为什么会有不同的颜色呢?
②一些金属发光剂和发色剂
22.C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