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2024学年全国大部分地区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试题合集(含详细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福建省福州市平潭一中教研片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福建省福州市平潭一中教研片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名著阅读,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圈画批注,诗歌鉴赏,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在名著阅读活动中,请你结合对下面这句话的理解,按要求写一段心得体会,参与交流。
读经典作品,有利于让自己的思想与大师们联网接轨。
(《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
要求:(1)要有整本书初读和再读的经历与体验;(2)要有《朝花夕拾》或《西游记》中你印象最深的内容;(3)要体现大师思想对你成长的积极影响。
二、综合性学习:本大题共1小题,共11分。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书籍,是知识的源泉,是思想的载体。在寂静的冬夜里, quán ①伏在被窝中,远离 甲( A.人迹罕至 B.人声鼎沸)的尘世,把世俗抛之云xiā ②,畅游书海,思接千载 ③,心游万仞, 乙( A.干涸 B.干瘪)的心就会得以润泽,思想的火花就会悄然绽放。 书籍,是生活赐予我们的极其无限高贵的礼品。
(1)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①quán ______ 伏
②云xiā ______
③千载 ______
(2) 从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
甲 ______
乙 ______
(3) 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一处语意重复,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
(4) 下列选项中蕴含的主要意思与上文语段中的某些看法不一致的一项是 ______
A.开卷有益,翻开书页,就能感受思想的激荡与火花。
B.读书的意义是使人虚心、较通达、不固执、不偏执。
C.唯独读书,需要的不过是一本书外加一颗沉静的心。
D.书,不仅是成本最低的投资,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
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42分。
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母亲也曾是被捧在手心里的宝
马亚伟
①在我的印象中,母亲就是个整天围着锅碗瓢盆打转的家庭妇女,她的世界只有孩子和家。父亲是个粗枝大叶的男人,不懂得细致入微地关心人。所以在我看来,母亲仿佛是天经地义为家人付出的人,从来没想过谁会给她更多的爱。
②直到那次外祖母来我家。有一天母亲在前面走,外祖母跟在她后面。路面不平,母亲走路没看脚下,一不小心险些摔倒。跟在她后面的外祖母惊呼起来:“哎呀,我的宝!”“我的宝”?我听到这样的称呼感觉有点尴尬,又有点感动。尴尬是因为从来没人叫过母亲“我的宝”,感动是因为我恍然明白,母亲也曾是被外祖母捧在手心里的宝。我不觉偷偷笑起来,仿佛窥探到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一个甜蜜而温馨的秘密。
③外祖母跟我讲过很多母亲小时候的事。母亲上学时学习特别好,年纪很小就考到了县城的中学,每周回家一次。有一次,外祖母特别想念母亲,可她又不会骑自行车。思女心切之下,外祖母便装了一兜母亲爱吃的花生、红薯干之类的东西,步行去县城的学校给母亲。县城离家 30多里路,外祖母那时候年轻,走路如风,一天就打了个来回。母亲提到这件事,总是笑笑说:“我妈把我当宝贝呢!”她的脸上带着幸福而羞涩的表情,想起自己当年被宠爱的时光,母亲是欢欣的。
④外祖母还讲到,母亲小时候特别爱吃铁勺煎鸡蛋。母亲周末回家后,外祖母便打发舅舅去干活,家里只剩下母女俩。外祖母把对女儿的宠爱发挥得淋漓尽致,她偷偷给母亲用铁勺煎鸡蛋。母亲吃了一个还想吃,她便煎第二个。外祖母还要趁着舅舅回家之前打开窗户,让煎鸡蛋的味儿散尽,要不然舅舅会闹的。外祖母没有一点儿重男轻女的思想,反而专宠她的小女儿。
⑤这些事都是外祖母讲给我听的。如果不是亲耳听到,我真想象不出母亲小时候那么受宠。后来母亲结婚了,有了我们姐妹几个,她所有的精力都用来操持自己的小家。外祖母偶尔来我家,每次上饭桌前都要点煎鸡蛋和炖鱼两道菜。原来我还以为是她爱吃这两道菜呢,后来才知道,她是为她的宝贝女儿点的。从我有印象起,母亲每天像陀螺一样,好像从来不知道什么叫疲倦。母亲从被宠爱的宝,变成了宠爱孩子的妈,细想一下,这样的变化过程令人心酸。当年那个围在慈母身边撒娇的女孩,有一天升级为妈妈后,她便抖落一身的娇气,摒弃自己那点小任性,变成一个细致万分、体贴入微的母亲。她理应获得的宠爱,也渐渐被忽略了。
⑥几年前,我的外祖母去世,母亲哭得撕心裂肺。看到母亲飞溅的泪水,我心如刀绞。我知道,对母亲来说,那个把她当成手心里的宝的人永远去了,她该有多伤心啊。
⑦如今,我也已经人到中年。我想,在孩子的心目中,我一定也是个慈爱而琐碎的母亲。孩子不知道,我也是母亲捧在手心里的宝。从前是,现在也是。如今母亲见我辛苦,还经常给我开个小灶呢。只要有母亲在,女儿不管多大都是母亲手心里的宝。
⑧我现在既享受着被母亲捧在手心里的幸福,也享受着把孩子捧在手心里的幸福。同时,母亲享受着我回报的爱,我享受着孩子回报的爱。这难道不是世上最幸福的事吗?
(选自 2022年4月26日《教育导报》,有删改)
(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标题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显得生动形象。
B.第②段听到外祖母称呼母亲“我的宝”,“我”感觉有点尴尬,又有点感动。
C.第③段母亲因年龄大了还说“我妈把我当宝贝呢!”之类的话而感到“羞愧”。
D.第⑦段写“我”被母亲捧在手心和“我”把孩子捧在手心,深化了文章的中心。
(2) 请简要概括外祖母疼爱“我”母亲的几件事。
(3) 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
①母亲仿佛是天经地义为家人付出的人,从来没想过谁会给她更多的爱。(赏析加点词语)
②从我有印象起,母亲每天像陀螺一样,好像从来不知道什么叫疲倦。(赏析句子)
(4) “当年那个围在慈母身边撒娇的女孩”变成了“整天围着锅碗瓢盆打转的家庭妇女”,两句话中“围”字的含义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5) 莫怀戚的《散步》,多处运用对称的句子,本文最后一段也运用对称的句子,请简析本文这样写的好处。
4.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向前行的小龙虾
[意大利]詹尼•罗达利
①一只小龙虾想:“我家族里的人为什么全都向后退着走?我真的想开始向前走,像青蛙一样。如果不成功,我就不要尾巴。”他开始在家乡小溪的鹅卵石之间偷偷地练习,头几天的练习把他给累坏了。他四处碰撞,虾壳撞肿了,脚也被自己踩疼了。不过,情况一点一点地好起来了,这就像你可以学会任何东西,只要你真的想学。等他信心十足时,他跑去对家人说:“你们看看我。”然后,他向前行走了一小段路。
②“儿子啊,”他母亲哭了起来,“你是不是脑子出问题了?回到你原来的那个样子吧, 像你哥哥们那样行走吧,他们都是非常爱你的。”
③他的哥哥们什么也没说,只是在冷笑。他父亲严肃地站在那里,看了他一会儿,然后说:“够了。如果你真的想跟我们呆在一起, 那你就必须像其他龙虾那样行走。如果你想自行其是,这条溪很大,你可以离开,永远不要再回来。”
④小龙虾爱自己的家人,但他觉得自己完全正确,这是毫无疑问的,所以,他拥抱了母亲,对父亲和哥哥们说了再见,就出去闯世界了。当他从一群青蛙身边经过的时候,他们感到十分惊讶。他们围坐在睡莲叶上,闲言闲语地聊起来。
⑤“世界真是颠倒了,”一只青蛙说,“你看那只龙虾,如果可以的话,请告诉我,我错了。”
⑥“再没有什么尊重可言了。”另一只青蛙说。
⑦“啧啧,啧啧。”第三只青蛙说。但小龙虾用他自己的方式,继续向前行走。当他走到一个地方时,他听到一只很老的大龙虾叫他。大龙虾独自一人呆在一块石头旁边,一副很伤心的样子。“早上好。”小龙虾说。
⑧老龙虾盯着他,看了很久,然后才说:“你认为你这是在做什么呢? 我年轻时,也曾经想教龙虾向前走。这就是我所得到的:我终生孤独,其他龙虾宁愿咬断舌头,也不愿意跟我说话。现在你还来得及,请听我说: 接受事实,像其他龙虾那样行走吧,总有一天,你会感谢我给你的这个建议的。”小龙虾不知道怎样回答,就保持沉默。他内心想道:“我是对的。”
⑨小龙虾向老龙虾告别后,又继续他的旅程。
⑩他能走远吗?他能成功吗?他能纠正这个世界所有的错误吗?我们不知道,因为他仍然是按第一天的勇气和决心在往前走。我们只能是衷心祝福他:旅程愉快!
(选自《美文》 2021年第一卷,陈荣生译)
(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小龙虾“向前行”的过程中虽阻力重重,未来也不确定,但他仍然选择前行。
B.画横线的三个句子看似重复,但重复中有变化,使得结构层次分明,便于阅读。
C.三只青蛙奚落与嘲讽小龙虾,是因为小龙虾曾经不尊重他们,嘲笑他们没有尾巴。
D.这篇童话故事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形象,反映现实生活,引导人领悟生活真谛。
(2) 在讨论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重音时,同学们出现了分歧。下面两种读法,你赞同哪一种?写出理由。
A.我年轻时,也曾经想教龙虾向前走。(重读“想”)
B.我年轻时,也曾经想教龙虾向前走。(重读“教”)
(3) “我们只能是衷心祝福他:旅程愉快!”结合全文,请简述对这句话的理解。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阅读是一个人获得知识、滋养精神最有效的方式,然而阅读也有“深”“浅”之分。浅阅读是基本上不需要思考而采取浏览式、娱乐式的阅读方式,它所追求的是短暂的视觉快感和心理怡悦。新媒体的发展和信息量呈几何级数的增加是其产生的背景,阅读介质从以往的纸质为主转变为电子与纸质并存,读者也由以前在阅读过程中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阅读内容主要是手机微信、短信和网络新闻、小说、图片等。这种阅读方式如今广为流行。
②深阅读是指对有价值的作品进行反复揣摩、深刻思考的阅读,如沉浸在一部纸质经典书中的阅读。深阅读的过程既是汲取知识的过程,也是质疑、探究,形成更深层价值取向、实现精神跨越的过程。
(摘编自百度百科,有改动)
材料二:
[注]数字化阅读方式有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Pad阅读等,数据来源于《2022年度中国数字阅读报告》《第二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
①从上图可以看出,当今浅阅读已经成为人们普遍使用的阅读方式之一。究其原因,一是人们运用数字阅读工具,可以充分利用零碎时间获取大量信息,方便快捷。二是由于浅阅读负载的文本信息集图形、声音、视频、动画等于一体,视觉图像脱离了高度抽象的文字编码,人们不需要解码,直接经由视觉感受就可以完成。三是浅阅读不再受阅读者自身语言文字水平及相关文化知识的限制,只需具备一般的视觉感知能力即可,轻松愉快。
②浅阅读多是标题浏览式、内容跳跃式的阅读,这种浅显化、碎片化的阅读,导致读者语言运用能力弱化,知识难成系统。浅阅读中,读者只求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量地占有信息。这种功利性的阅读心态,使读者对外来信息只简单接受,缺乏主动积极的思考,浅尝辄止。同时数字阅读中各种各样的链接和音像让青少年很难养成集中精力阅读的习惯,弱化了他们的专注力和阅读理解力。浅阅读一旦成为习惯,必导致思考力和文化感受力的萎缩。
(根据《数字语境下“浅阅读”利与弊的辨析》等文章改编)
材料三:
①只有深入思考,深度挖掘,才能形成自己的思想,也才能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怎样才能深阅读呢?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②一、寻找关联
③阅读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一些比较难懂的知识点时,可以通过联想,从本书的其他章节或者其他书籍里面,寻找对该知识点的理解。
④二、纵向挖掘
⑤遇到一些重要或难以理解的知识,我们要去深度挖掘它背后的原理和背景知识,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让知识融会贯通。
⑥三、精准转化
⑦在真正理解了书中的内容后,要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去整理和讲述。这是一个对书本内容进行提炼、概括和整理,然后重新阐述的过程。当你进入这样一一个过程的时候,你就迈进了深阅读的门槛。
⑧四、圈画批注
⑨在阅读中带着问题思考,把问题或内在的理解感悟转化成文字。通过思维导图、文字批注等方法,来实现你与所读材料的互动,让阅读向纵深行进。其实,阅读的“深”与“浅”可以并行不悖。鲁迅主张读书既要“泛览”“多翻”,又要“专精”“读活”。书海无涯,采用何种方式阅读最终取决于个人的阅读能力及阅读目的。
(根据《阅读的正餐与快餐——深浅阅读的利弊分析》等文章改编)
(1)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新媒体的发展和信息量的剧增改变了人们传统的阅读方式,但没有改变人们的阅读内容和阅读介质。
B.2020-2022年,国民图书阅读率逐年增加,说明深阅读的人数逐年增加,浅阅读的人数逐年减少。
C.利用数字化阅读工具进行阅读,不受时间限制,方便快捷,有利于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和语言运用能力。
D.标题浏览式、内容跳跃式的阅读是一种浅阅读,这种阅读方式追求快速获取大量信息,容易浅尝辄止。
(2) 请结合上述三则材料,分析“浅阅读”流行的原因。
(3) 根据材料三,请为小岚解决阅读困惑。
四、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6分。
6.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荀巨伯以德退敌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 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 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 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①而还,一郡并获全。
(选自《世说新语•德行》)
【注】①班军:调回出征的军队。
(1) 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
B.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
C.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
D.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
(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②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4) 有同学关注到选文的出处,并提出疑问。请根据选文内容,并参照所给的示例,解答该同学的问题。
疑问:选文为何被编入“德行”门,而非别的门类呢?
示例:元方小小年纪,就能针对友人的言而无信、对子骂父,有理有据地进行辩驳;用“入门不顾”的行动,维护了父亲和自己的尊严,可见元方品行正直,合乎道义,因此被编入“方正”门。
五、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7分。
7.阅读下面两首古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秋词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 下列对两首诗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
A.《秋词》描绘了一幅鹤飞冲天的画面,在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倾诉诗人的情怀。
B.《天净沙•秋思》精选了多种有代表性的景物,组成一幅暮色苍茫的秋野图画。
C.“小桥流水人家”写沿途所见的温馨景象,此景使游子内心的悲凉一扫而空。
D.两首诗词都采用了直抒胸臆的写法,形象地表达出各自对秋天的独特感悟。
(2) 同样是写秋,两位作者抒发的感情有什么不同?
六、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告别懵懂的童年,我们从小学走进初中。进入初中,你也许曾感到孤独,但更多的是温暖与感动;你也许曾遭遇挫折,但更多的是收获与成功;你也许曾历经艰辛,但更多的是憧憬与快乐……
读了上面材料,你有什么联想与感悟?请以《走进初中》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角度;(2)自选文体;(3)自定文意;(4)不要套作、抄袭,不要泄露个人信息;(5)不少于600字。
答案和解析
1.【答案】本题考查对名著情节的把握。本题要求结合对“读经典作品,有利于让自己的思想与大师们联网接轨”这句话的理解,写一段心得体会。材料解读方面,我们需要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即阅读经典作品可以帮助我们接触并理解大师的思想,进而提升自己的思维深度和广度。在回答时,应包含整本书的初读和再读经历,对《朝花夕拾》或《西游记》中印象深刻的内容的回顾,以及这些大师思想对个人成长的积极影响。
示例一:初读《朝花夕拾》,我被鲁迅笔下的童年趣事所吸引,再读时则深感其思想的深邃。鲁迅对封建礼教的批判,对人性解放的呼唤,让我认识到思想的觉醒与社会的进步息息相关。他那种不畏强权、敢于揭露真相的勇气,激励我在面对困难时也要勇敢发声。通过阅读《朝花夕拾》,我更加明白,一个人的思想成长需要不断地反思与探索,与大师的思想接轨,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世界。
示例二:初读《西游记》,我惊叹于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精彩的故事情节。再读时,我则深深被唐僧师徒四人坚韧不拔的精神所打动。他们面对重重困难,始终坚守初心,勇往直前,最终取得真经。这种精神让我明白,成长路上总会遇到各种挑战,但只要心中有信念,就能战胜一切困难。通过阅读《西游记》,我学会了坚持与勇敢,这些品质将伴随我走过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成为我成长道路上的宝贵财富。
答案:
示例一:初读《朝花夕拾》,我看到鲁迅的童真:雪天捕鸟、课上描画、饲养隐鼠……再读,我发现整本书有温馨的回忆,也有理性的批判。回首阅读历程,我深深意识到:告别“百草园”走向广阔天地时,要爱生活、爱思考、有理想。
示例二:初读《西游记》,我感叹孙悟空的神通广大,他能够上天入地,能打败一切妖魔鬼怪,再读这本书,我发现他从一只桀骜不驯、目中无人的猴子慢慢变成了学会隐忍、懂得感恩的人,最后一路护送唐僧取经成功被如来封为佛的成长过程。这本书让我明白:成长不是时间的简单堆砌,成长之路充满了坎坷与艰辛,要经历过一次次的考验,在磨难面前不断强大,才能成长。
【解析】《朝花夕拾》文集以记事为主,前七篇反映作者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作品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西游记》的前七回讲孙悟空的身世和大闹天宫的故事;第八回到第十二回介绍唐僧,交代西天取经这一中心事件的由来;第十三回到第一百回是小说故事的主体,讲述唐僧师徒取经路上战胜无数妖怪,历经重重磨难,终于到达西天,取回真经的故事。这部小说告诉我们,人生就要有所追求,为了实现理想而披荆斩棘,我们要不畏任何艰难险阻,以超强的斗志战胜一切的困难,直至达到胜利的终点。
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2.【答案】【小题1】蜷,霄,zǎi
【小题2】B,A
【小题3】略
【小题4】B
【解析】答案:
(1)蜷 霄 zǎi
(2)B A
(3)书籍,是生活赐予我们的极其高贵的礼品。或(书籍,是生活赐予我们的无限高贵的礼品。)
(4)B
(1)本题考查汉字的字形和字音。蜷伏:quán fú,弯着身体侧向卧倒。云霄:yún xiā,云块飘浮的高空。千载:qiān zǎi,比喻年代久远。(2)本题考查词语的正确理解使用。甲:人迹罕至:人很少到的地方。指偏僻荒凉的地方很少有人来过。人声鼎沸:意思是锅里的水烧开了,发出响声;现指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像炸开了锅。句中表达读书可获得宁静,远离热闹的尘世。
故选:B。乙:干涸:指河道、池塘等的水枯竭。干瘪:干而收缩,不丰满。也形容文章内容贫乏,枯燥无味。从“得到润泽”可知,句中指心灵得到滋润之意。故选:A。(3)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修改。“极其”与“无限”修饰上语意重复。可删去其中一个词语。(4)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B.“读书的意义是使人虚心、较通达、不固执、不偏执”与上文语段中的某些看法不一致。上段文字主要表达“读书能让人忘记俗世的烦恼,获得宁静;让心灵获得滋养,变得深刻”。没有提及“读书的意义是使人虚心、较通达、不固执、不偏执”。故选:B。
综合读写题具有整体性、开放性、实践性的特点,考查学生语文的理解分析及运用的能力,平时要多积累知识,并多训练。
3.【答案】【小题1】C
【小题2】
【小题3】
【小题4】
【小题5】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
ABD.正确。
C.有误,根据第③段“母亲提到这件事,总是笑笑说:‘我妈把我当宝贝呢!’她的脸上带着幸福而羞涩的表情,想起自己当年被宠爱的时光,母亲是欢欣的”可知,想起自己当年被宠爱的时光,母亲是欢欣的。“感到‘羞愧’”理解错误。
故选:C。
(2)本题考查对文章情节的把握与概括能力。解答时,需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结合关键的段落分析概括。
①根据第②段“有一天母亲在前面走,外祖母跟在她后面。路面不平,母亲走路没看脚下,一不小心险些摔倒。跟在她后面的外祖母惊呼起来:‘哎呀,我的宝!’”的内容可以概括为:母亲走路险些摔倒,外祖母惊呼“我的宝”;
②根据第③段“有一次,外祖母特别想念母亲,可她又不会骑自行车。思女心切之下,外祖母便装了一兜母亲爱吃的花生、红薯干之类的东西,步行去县城的学校给母亲”的内容可以概括为:母亲在县城上学时,外祖母步行三十多里路给她送好吃的;
③根据第④段“外祖母把对女儿的宠爱发挥得淋漓尽致,她偷偷给母亲用铁勺煎鸡蛋。母亲吃了一个还想吃,她便煎第二个”的内容可以概括为:母亲周末回家,外祖母偷偷地给她做铁勺煎鸡蛋;
④根据第⑤段“外祖母偶尔来我家,每次上饭桌前都要点煎鸡蛋和炖鱼两道菜。原来我还以为是她爱吃这两道菜呢,后来才知道,她是为她的宝贝女儿点的”的内容可以概括为,母亲结婚后,外祖母偶尔来我家专点母亲爱吃的菜。
(3)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赏析。我们可以采用的答题模式是:此句运用了(修辞手法、人物描写方法、词语)+表达效果(如生动形象、生动细腻)+写出了的内容+表达的情感。
①赏析加点的词语。“天经地义”的意思是指天地间理所当然而不能改变的道理;也指理所当然,不容置疑的问题。结合第①段“在我的印象中,母亲就是个整天围着锅碗瓢盆打转的家庭妇女,她的世界只有孩子和家”可知,写出“我”认为母亲为家人付出是理所应当的;再结合第②段“感动是因为我恍然明白,母亲也曾是被外祖母捧在手心里的宝”可知,与下文外祖母疼爱“我”母亲形成对比。
②可以从修辞角度赏析。从“母亲每天像陀螺一样”中可知,把母亲比作陀螺,运用了比喻修辞;结合“好像从来不知道什么叫疲倦”可知,生动形象地表现母亲的忙碌,表现了母亲的勤劳与辛苦,表现出对母亲的疼惜之情。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结合第⑤段“这些事都是外祖母讲给我听的。如果不是亲耳听到,我真想象不出母亲小时候那么受宠”“母亲从被宠爱的宝”“当年那个围在慈母身边撒娇的女孩”可知,母亲作为小女孩在自己的母亲身边撒娇,可见外祖母对母亲的宠爱,“围”字写出了母亲是被宠爱的宝;
结合第①段“在我的印象中,母亲就是个整天围着锅碗瓢盆打转的家庭妇女,她的世界只有孩子和家”,第⑤段“从我有印象起,母亲每天像陀螺一样,好像从来不知道什么叫疲倦”“有一天升级为妈妈后,她便抖落一身的娇气,摒弃自己那点小任性,变成一个细致万分、体贴入微的母亲”可知,“围”是指母亲整天做家务的样子,写出母亲变成了宠爱孩子的妈,她的世界只有孩子和家。
(5)本题考查对称句作用的理解。
根据《散步》中语句“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可知,这句话写出“我”的母亲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形象地写出“我”对家庭的重要性;根据本文第⑧段“我现在既享受着被母亲捧在手心里的幸福,也享受着把孩子捧在手心里的幸福。同时,母亲享受着我回报的爱,我享受着孩子回报的爱。这难道不是世上最幸福的事吗”可知,这句话写出“我”既享受着被母亲捧在手心里的幸福,也享受着把孩子捧在手心里的幸福,母亲享受着“我”回报的爱,“我”享受着孩子回报的爱,升华了文章的主旨;据此分析可知,对称句传达信息丰富,表达效果更佳;突出强调之中,用意妙不可言,相互映衬,饶有情趣;还有精练至简,精巧至极。
答案:
(1)C
(2)①母亲走路险些摔倒,外祖母惊呼“我的宝”。②母亲在县城上学时,外祖母步行三十多里路给她送好吃的。③母亲周末回家,外祖母偷偷地给她做铁勺煎鸡蛋。④母亲结婚后,外祖母偶尔来我家专点母亲爱吃的菜。
(3)①“天经地义”指非常正确,不容置疑的道理,写出“我”认为母亲为家人付出是理所应当的,与下文外祖母疼爱“我”母亲形成对比。
②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母亲比作陀螺,写出母亲的忙碌,表现了母亲的辛勤。(也可写表现对母亲的疼惜)
(4)第一个“围”字写出母亲是被宠爱的宝,第二个“围”字写出母亲变成了宠爱孩子的妈,她的世界只有孩子和家。
(5)本文最后一段运用对称的句子,写“我”既享受着被母亲捧在手心里的幸福,也享受着把孩子捧在手心里的幸福,母亲享受着“我”回报的爱,“我”享受着孩子回报的爱。从语义表达上看,增加了思想内涵的张力,引人注意,耐人寻味。从语音美感上看,句式整齐,富有对称之美,两句互相映衬,很有情趣。
作者原本认为母亲只是个围着家庭转、不被人特别宠爱的家庭妇女,但在外祖母来家时听到外祖母称母亲为“我的宝”,从而了解到母亲也曾是被外祖母捧在手心里的宝。文章通过插叙外祖母讲述的母亲小时候的事,如学习成绩好、外祖母为她走很远送吃的、偷偷给她煎鸡蛋等,展现了外祖母对母亲的宠爱。接着写母亲从被宠爱的女儿变成宠爱孩子的母亲的转变,以及外祖母去世时母亲的悲痛。最后作者感慨自己既是母亲捧在手心里的宝,也享受着宠爱孩子的幸福。
赏析句子要依据句子本身的特点去分析,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分析。首先要看句子是否使用修辞手法,如果使用了修辞手法就要依据各个修辞手法的作用进行具体的分析;第二、如果没有使用修辞方法,就要看看是否使用了特殊的表现手法,比如对比,象征等,有就依据各个表现手法的作用进行分析;第三、如果都没有,我们就要从句子里面有特色的词语去分析,比如一系列动词的使用,一系列四字短语的使用等方面去分析,这三点是最常见的,要掌握住。
4.【答案】【小题1】C
【小题2】
【小题3】
【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
ABD.正确;
C.根据第④至⑦段,可知三只青蛙奚落与嘲讽小龙虾,是因为小龙虾的行为反常,违背了龙虾正常行走的习性。“小龙虾曾经不尊重他们,嘲笑他们没有尾巴”在文中并没有依据;
故选:C。
(2)本题考查朗读。两种读法都可以,结合文章内容,理由言之有理即可。
A:我年轻时,也曾经想教龙虾向前走。“想”,是一种念头,并不一定付出行动。文中的小龙虾的“向前走”,不是想法,而是行动。结合第①段“他开始在家乡小溪的鹅卵石之间偷偷地练习。然后,他向前行走了一小段路”,可见,小龙虾已经在做这件事,重读“想”,是把“想和做”进行对比,突出小龙虾付诸行动的勇气。
B:我年轻时,也曾经想教龙虾向前走。“教”,能体现出老龙虾愿意付出行动去教小龙虾前进,但文中并没有写老龙虾是否亲自实践过这个动作,而第①段“他开始在家乡小溪的鹅卵石之间偷偷地练习。然后,他向前行走了一小段路”,可见,小龙虾是自己偷偷地练习,偷偷的实践这一动作。这样写,还是突出小龙虾付出了行动,让学生读懂亲身实践和口头指导的区别。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结合第⑩段“他能走远吗?他能成功吗?他能纠正这个世界所有的错误吗?我们不知道。因为他仍然是按第一天的勇气和决心在往前走”可知,“我们只能是衷心祝福他:旅程愉快!”中的“只能”表明作者并不确定小龙虾是否能坚持走下去,不知道小龙虾能否最终成功;“衷心祝福”表明作者对小龙虾迎难而上、不畏艰辛行为的赞赏和祝福。虽然前路困难重重,但小龙虾坚守自己内心的理想,这一做法值得肯定和祝福。结合第⑧段“小龙虾不知道怎样回答,就保持沉默。他内心想道:‘我是对的’”,可见,小龙虾本身是坚持的,所以,他的行为是对固步自封行为的否定,带有改变,带有叛逆的意味。对于新事物,我们不应该一棒子打死,应该在实践中得到结论,在事实中得到论证。在以后的路途中,小龙虾还会遇到阻力,遭到否定,但是只有亲自实践,才能得到正确结论。对这种实践的行为,我们应该给予祝福、给予支持。
答案:
(1)C
(2)示例一:我选A。重读“想”,说明老龙虾只是有过“教龙虾向前走”的念头。小龙虾的“向前走”,不是想法,而是行动,是在“偷偷地练习”,并“向前走了一小段路”被证实可行之后的坚持。所以,重读“想”,可突出这种对比的意味。
示例二:我选B。重读“教”,表明这位同学读懂了亲身实践和口头指导的区别。小龙虾的“向前走”,是亲身实践,是在“偷偷地练习”,并“向前行走了一小段路”被证实可行之后的坚持。而文中没有交代老龙虾是否“亲自”实践过,只是说“教龙虾向前走”,我认为作者这样写,就是要让读者体会二者间的区别。重读“教”,意味深长。“想”突出的是想法,而没有实际行动;“教”侧重突出了亲身实践与口头指导的区别。
(3)示例:这句话中,“只能”表明作者也不确定小龙虾能否走远,能否成功,能否纠正世界所有的错误;“衷心祝福”包含的,则是作者的写作意图。小龙虾“向前行”的过程中,阻力重重,未来也不确定。但是这有什么关系呢?错误也是成长和进步的工具,墨守成规,固步自封,才是最可怕的。作者关心的,是人们把自己的生存现状看做理所当然,还是学会思考其他可替代的选择?作为儿童文学作品,作者想要通过想象力和批判性思维为孩子带去自由,进而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这篇童话讲述了一只勇敢的小龙虾坚持前行不后退的故事,为我们刻画了一位勇敢坚持做自己、不畏惧别人的流言蜚语的英雄形象,读后留给人很多的思考。
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概括中心思想。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5.【答案】【小题1】D
【小题2】示例一:可采用“精准转化”法,在阅读理解了《秋天的怀念》的课文内容后,要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去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分享打动自己的文章细节,说说坐着的母亲是一位怎样的母亲等。
【小题3】
【解析】(1)A.有误,根据材料一第①段中“新媒体的发展和信息量呈几何级数的增加是其产生的背景,阅读介质从以往的纸质为主转变为电子与纸质并存”“阅读内容主要是手机微信、短信和网络新闻、小说、图片等”可知,新媒体的发展和信息量的剧增改变了人们传统的阅读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阅读内容和阅读介质。因此本项说法错误;
B.有误,根据材料二中国民综合阅读率的图表,可知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逐年增加,期刊、报纸阅读率逐年减少,说明深阅读的人数逐年减少,浅阅读的人数逐年增加。因此本项中“深阅读的人数逐年增加,浅阅读的人数逐年减少”说法错误;
C.有误,根据材料二第②段中“浅阅读多是标题浏览式、内容跳跃式的阅读,这种浅显化、碎片化的阅读,导致读者语言运用能力弱化”“数字阅读中各种各样的链接和音像让青少年很难养成集中精力阅读的习惯,弱化了他们的专注力和阅读理解力”可知,利用数字化阅读工具进行阅读,不利于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和语言运用能力。因此本项中说法错误;
D.正确。
故选:D。
(2)“浅阅读”流行的原因,在材料一和二中。根据材料一第①段中“新媒体的发展和信息量呈几何级数的增加是其产生的背景,阅读介质从以往的纸质为主转变为电子与纸质并存”可知,新媒体的发展和信息量快速增加,阅读介质从纸质转变为以电子为主;根据材料二第①段中“当今浅阅读已经成为人们普遍使用的阅读方式之一。究其原因,一是人们运用数字阅读工具,可以充分利用零碎时间获取大量信息,方便快捷。二是由于浅阅读负载的文本信息集图形、声音、视频、动画等于一体,视觉图像脱离了高度抽象的文字编码,人们不需要解码,直接经由视觉感受就可以完成。三是浅阅读不再受阅读者自身语言文字水平及相关文化知识的限制,只需具备一般的视觉感知能力即可,轻松愉快”可知,这几句话概括了“浅阅读”流行的原因,可直接引用或加以适当概括作为答案。
(3)要求就《秋天的怀念》如何进行深阅读,推荐两种方法,并具体说明如何运用。可根据材料三中列举的“寻找关联”“纵向挖掘”“精确转化”“图画批注”四种方法进行选择,结合文章进行具体分析运用。示例:可运用“寻找关联”法,在阅读的过程中,遇到一些难懂的知识点,如母爱如何体现,可从他的其他作品中找到相应语段,进一步品味;还可运用“纵向挖掘”法,学习时不要仅仅停留在阅读本课文内容,还应对作者写此文的背景、他与母亲之间的故事有所了解,要通过查找资料,搞清弄懂,以更深切地体会母爱。
答案:
(1)D
(2)①新媒体的发展和信息量的增加,阅读介质转变为以电子为主;
②人们运用数字阅读工具,可以充分利用零碎时间获取大量信息,方便快捷;
③由于浅阅读负载的文本信息集图形、声音、视频、动画等于一体,直接经由视觉感受就可以完成阅读;
④浅阅读不再受阅读者自身语言文字水平及相关文化知识的限制,只需具备一般的视觉感知能力即可,轻松愉快。
(3)示例一:可采用“精准转化”法,在阅读理解了《秋天的怀念》的课文内容后,要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去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分享打动自己的文章细节,说说坐着的母亲是一位怎样的母亲等。
示例二:可采用“圈画批注”法,带着问题去阅读,在阅读中圈画并品味文中蕴含丰富情感的语句,在细节中品出深沉细腻、毫不张扬的母爱,品出作者的悔恨之情和生活之悟。
示例三:可采用“寻找关联”法,在阅读的过程中,探讨母爱的内涵时,可从史铁生写给母亲的其他文章,如《来到人间》《合欢树》《病隙碎笔》等,来领悟更深层次的母爱。
示例四:可采用“纵向挖掘”法,不要仅仅停留在阅读课文上,要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史铁生写此文的背景、史铁生的人生经历等,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这是一组关于阅读的材料阅读。第一题考查材料的筛选和辨析;第二题考查材料信息的提取与概括;第三题考查材料的拓展运用。
信息筛选与辨析,要研读文章内容,梳理总结,归纳分析。
6.【答案】【小题1】离开。
【小题2】舍弃。
【小题3】已经。
【小题4】C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①“太丘舍去”句意: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子令吾去”句意:你却要我离开。去:离开。
②使用词典选择义项②。“不忍委之”句意:我不忍心舍弃他而离开。委:舍弃。
③既往不咎:已经做完或做过的事,就不必再责怪了。“贼既至”句意:胡人军队已经来到。既:已经。
(2)本题考查断句。
句子意思:大军一到,整个城都空了,你是什么人,竟敢独自停留在这里?“一郡尽空”点明“大军至”的情况;针对“而敢独止”的情况提出“汝何男子”的疑问:正确断句为;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
①重点词有:败义:败坏道义;以:来;岂:表反问,难道;所行:做的事;邪:同“耶”,语气词,吗。句意:败坏道义来求生,这难道是我荀巨伯做的事吗?
②重点词:无义之人,不懂道义的人;有义之国,有仁义的国家。句意:我们这些不懂道义的人,却攻入了这个有仁义的国家!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根据“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可知,荀巨伯在胡人攻打城池关键时刻,没有舍弃朋友,而是选择与他共患难;
根据“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可知,面对胡贼,荀巨伯宁愿用自己的性命来换取朋友的生命,可见荀巨伯重义守信,临危不惧,关键时刻有担当。因此被编入“德行”门。
答案:
(1)①离开。
②舍弃。
③已经。
(2)C
(3)①败坏道义来求生,这难道是我荀巨伯做的事吗?
②我们这些不懂道义的人,却攻入了这个有仁义的国家!
(4)荀巨伯在胡人攻打城池关键时刻,没有舍弃朋友,而是选择与他共患难;面对胡贼,荀巨伯“宁以吾身代友人命”,可见荀巨伯重义守信,临危不惧,关键时刻有担当。因此被编入“德行”门。
参考译文:
荀巨伯到远方看望生病的朋友,正好遇上胡人来攻城。朋友对荀巨伯说:“我如今是快死的人了,你赶快离开吧!”荀巨伯说:“我远道而来看望你,你却要我离开;败坏道义来求生,这难道是我荀巨伯做的事吗?”胡人军队已经来到,问荀巨伯说:“大军一到,整个城都空了,你是什么人,竟敢独自停留在这里?”荀巨伯回答说:“我的朋友身患重病,我不忍心舍弃他而离开,宁愿用我的性命来换取朋友的生命。”胡兵听后相互议论说到:“我们这些不懂道义的人,却要攻入这个讲究道义的国家!”于是调回外出打仗的军队,使整个城都因此获救。
文言文翻译方法:
对,即对译法。也就是用现代汉语中等值的词去对换被译文言词的方法。
增,即增添法。古汉语的词大多数是单音词,翻译时,要把这些文言单音词加以扩充,使之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
删,即删减法。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没有相当的词表示它,不能硬译。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虽有同它相当的词,但如果勉强译出来,反而使句子累赘。属于这两种情况的文言虚词,翻译时则删去。
移,即移位法。将文言句子按照现代汉语语法格式,调整语序。凡是与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形式不一致的文言句子,翻译时不能照原句的语序排列,必须将不合现代汉语的语序部分加以调整。
留,即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以及帝号、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可照录于译文中,不必另作翻译。
换,即替换法。不少文言文所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不是用原词表示,翻译时可用现代汉语中意义相当的词去替换。
7.【答案】【小题1】C
【小题2】
【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
ABD.正确。
C.有误,“小桥流水人家”写沿途所见温馨的异乡景色,反衬出作者的孤独、寂寥。
故选:C。
(2)本题考查情感主旨的对比阅读。
《秋词》这首诗写于作者被贬时,“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意思是自古以来,人们每逢秋天就都悲叹寂寞凄凉,我却说秋天要胜过春天。他虽被贬,却不悲观消沉,诗人通过对一鹤凌云明丽景观的描写,歌颂秋天的壮美,表达了他的乐观情绪和昂扬奋发、激越向上的进取精神。诗人一反历来他人悲秋的情调,以奔放的热情、生动的画面,热情赞美秋日风光的美好,唱出了一首昂扬奋发的励志之歌;
《天净•沙秋思》这首散曲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写景是为了烘托人,“断肠人在天涯”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感受,在前几句悲凉秋景的渲染下,衬托了作者身处异乡的孤独与悲凉,主要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答案:
(1)C
(2)《秋词》通过描写一鹤凌云的明丽景观,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赞美和愈挫愈勇的豪情壮志;
《天净沙•秋思》则是通过描写萧瑟秋景,表达了游子悲秋思乡之情。
译文:
秋词 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天净沙•秋思 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小令,是一首著名的散曲作品。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它抒发了一个漂泊的游子凄苦愁楚之情。这支小令句法别致,前三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意丰。全曲仅五句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
《秋词》是唐朝著名诗人刘禹锡的作品,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唱出了昂扬的励志高歌。
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8.【答案】走进初中 人生犹如一部长卷,每一段历程都刻画着不同的风景。告别了懵懂的童年,我踏进了初中的大门,这片新的天地,既充满了未知的挑战,又蕴藏着无尽的希望和憧憬。
进入初中,我首先感受到的是孤独。小学时的伙伴已各奔东西,新的环境、新的同学、新的老师,一切都显得那么陌生。每当夜深人静,我躺在床上,心中总会涌起一股莫名的孤独感。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适应了新的环境,开始与新的同学建立起深厚的友谊。我们一同学习,一同玩耍,一同分享生活的点滴。这份友情,像一束温暖的阳光,照亮了我孤独的心灵,使我感受到了初中生活的温暖与感动。
当然,初中生活并非一帆风顺。在学习上,我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科目的增多,难度的加大,让我倍感压力。有时候,我会因为一道难题而苦思冥想,甚至彻夜难眠。然而,正是这些挫折,让我更加明白了努力的重要性。我开始调整学习方法,积极寻求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不断克服自己的弱点。每一次的失败,都成为了我前进的动力。最终,我在学习上取得了显著的进步,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
除了学习上的挑战,初中生活还充满了各种活动和机会。我参加了学校的篮球队,与队友们一起挥洒汗水,为学校的荣誉而战。我还加入了学校的文学社,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一起探讨文学的魅力。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我的课余生活,还让我结识了更多有趣的朋友,使我的初中生活充满了快乐和憧憬。
回顾这段初中生活,我深感自己成长了许多。我学会了如何面对孤独,如何在挫折中奋起,如何在困难中寻找希望。我也学会了珍惜友情,感恩他人的帮助,更加明白了努力的意义。这些经历,都将成为我人生道路上宝贵的财富。
展望未来,我充满了信心和期待。我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还有很多未知的挑战等待我去面对。但我相信,只要我保持一颗勇敢的心,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个挑战,我一定能够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走进初中,我收获了友情、知识和成长。这段经历,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也更加期待未来的挑战。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
走进初中,是我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它标志着我告别了童年,步入了青春的大门。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以更加成熟的姿态,迎接生活中的每一个挑战,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解析】本题考查全命题作文。一、审题立意。解析题目《走进初中》时,我们首先要明确“走进”这一动作所蕴含的意义,它不仅仅是物理空间上的进入,更是心理、情感、认知层面的转变与成长。题目中的“初中”则是一个特定的阶段,代表着新的开始、新的挑战和新的机遇。因此,写作主题应围绕初中生活的新体验、新感受以及个人在这一阶段的成长变化来展开。确定写作主题时,可以从多个角度入手。例如,可以描述初中生活的新鲜感与适应过程,展现自己如何逐渐融入新环境;可以分享在学业上的挑战与突破,体现个人在知识学习上的成长;还可以谈谈在人际交往、兴趣培养等方面的新体验,展现初中生活的丰富多彩。通过这些内容的描述,可以凸显出初中生活的独特魅力,展现个人在这一阶段的收获与成长。二、选材构思。在选择素材和构思行文方面,我们可以围绕走进初中的生活经历与感悟进行。首先,我们可以选取自己在初中生活中遇到的新鲜事物和体验,如新环境、新同学、新老师等,描述自己的初识印象和逐渐适应的过程。这些素材能够展现我们对初中生活的初步认知与适应。其次,我们可以选择描述在学习上遇到的挑战和克服困难的经历。例如,某个学科的难度提升、学习方法的调整等,通过讲述自己的努力和进步,展现个人在学业上的成长与突破。此外,我们还可以选取与同学们一起度过的快乐时光,如参加学校的活动、组织班级聚会等,描述这些经历中的欢笑与收获,展现初中生活的丰富多彩。在构思行文时,我们可以按照时间顺序,从刚进入初中的新鲜与不适应,到逐渐适应并享受初中生活的过程进行叙述。同时,要注意在行文中穿插个人的感悟与思考,体现对初中生活的深刻理解与体会。通过合理的素材选择和构思行文,我们可以写出一篇内容丰富、情感真挚的《走进初中》作文。
整篇作文紧紧围绕“走进初中”这一主题展开,通过叙述个人经历和感受,突出了初中生活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同时,作者在结尾部分升华了主题,表达了对未来生活的信心和期待,展现了积极向上的思想态度。《秋天的怀念》该怎样进行深阅读呢?请你帮我推荐一种方法,并具体说明如何运用。
______
加点词语
方法提示
解释(填写文字)
子令吾去
关联教材:太丘舍去。(《陈太丘与友期》)
去: ______
不忍委之
使用词典选择义项:委:①托付,委托;②抛弃,舍弃;③聚积。
委: ______
贼既至
参考成语:既往不咎
既: ______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福建省福州市平潭第一中学教研片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共11页。
这是一份福建省平潭第一中学教研片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默写题,材料题,阅读理解与欣赏,写作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福建省福州市平潭第一中学教研片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共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