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五12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五12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课激趣,创设情境,初读文本,理清思路,研习文本,筛选信息,深化内容,角色置换,总结主旨,人文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文出处: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四单元
教学设想:本文是一篇科普文章,中间部分重在描述生物的社会性特点,这部分内容写得非常生动有趣,因此教学本文时,设想先从中间开花,然后联系文本开头和结尾,即先让学生把握生物的社会性特征,然后分析人类对于生物的态度,从而理解作者观点,最后在讨论的基础上将本文深刻的人文思想加以总结,这样层层深入,既突出了重点,也使学生容易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了解相关的生物学知识,训练学生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
2.领会作者写作意图,培养学生人文关怀的精神。
3.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物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了解生物的社会。
教学难点:领会作者写作意图,培养学生人文关怀的精神,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激趣,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平常一定很喜欢看动画片,也常常被好看的动画片吸引得五迷三道,今天上课,我先请大家看一段截取自动画片《海底总动员》的视频。(大屏幕放映视频,约2分钟)
师:大家都看得兴高采烈,是什么让你如此高兴,说说看?
生:鲱鱼群的变化。
师:鲱鱼作为一个群体,是有智慧的,他们可以分工合作,这多像我们的人类社会,那么同学们知不知道还有哪些生物有这种分工合作的社会行为呢?
生:蚂蚁群的各成员之间会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比如搬家。
生:我在《动物世界》看到狼群在捕获猎物时,战术和作战纪律都很严格,每头狼都有任务,不能擅离职守,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最终捕猎成功。
生:我也曾在《动物世界》看到,马没羚羊跑得快,但是却很少被狼捕获,原因就在于马群特别有团队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遇到袭击的时候,强壮的马会尾巴朝外围成一圈,用后蹄踢来袭击的动物,被踢到的动物非死即重伤。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看来平常是比较留意观察自然界的,或者说是喜欢看《动物世界》的。事实上,生物界的很多物种和我们人类很相像,都有其社会性。那么生物具有怎样的社会,美国生物学家、医学家托马斯·刘易斯的科学散文《作为生物的社会》为我们做了生动有趣的解答。
二、初读文本,理清思路。
师:这是一篇科学散文,现在请同学们迅速浏览课文,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哪些段落重在写生物的社会?
生:第3段至第10段重在写作为生物的社会。
师:那文章剩下的段落写什么?
生:剩下的段落重在写人类,也就是说,文章开头和结尾主要写人类社会,中间部分重在写其他生物的社会。
三、研习文本,筛选信息。
师:既然中间段落是写其他生物的,那么这些段落提到了人以外的哪些生物?
生:蚂蚁、蜜蜂、粘菌细胞、鲱鱼以及其他飞鸟。
生:还有白蚁。
师:蚂蚁和白蚁是一回事吗?
生:不是,但是我们可以统称它们为蚁族。
师:这样全文就写了蚁族、蜜蜂、粘菌细胞、鲱鱼以及其他飞鸟。 作者在描写这些生物的时候,是站在人还是生物的角度写的?
生:站在人类的角度。
师:既然作者是站在人类的角度写生物的,那么,请同学们认真品读写生物的段落,看看人类眼中的生物具有怎样的特点。
生:这些生物具有社会行为,这从写蚂蚁的段落可以看出。蚂蚁可以培植真菌,喂养蚜虫做家畜,把军队投入战争,使用童工,不停地交换信息,他们像人一样,“什么都干,就差看电视了”。
生:这些生物很有智慧,这从蚂蚁搬运食物、建造蚁丘可以看出,从蜜蜂找花蜜、造蜂房也可以看出。
师:是每个生物个体都很有智慧吗?
生:不是,第四段第五段有这样的句子:“他们似乎都过着两种生活”“他们既是一些个体,做着今天的事看不出是不是还想着明天,同时又是蚁冢、蚁穴、蜂窠这些扭动着、思考着的庞大动物体中细胞样的成分”,从这些句子中可以看出:作为独立的个体,他们没有什么智慧,但是随着群体的增大,他们的智慧逐渐增强,组织性和协调性都很强,这从很多蚂蚁一起搬运食物可以看出。
生:不仅仅是蚂蚁和蜜蜂,鱼群、飞鸟都表现出这种特点,就是作为个体无智慧,但是凝结成一个群体,却很有智慧。
师:概括起来,人类眼中的生物有两个特点:具备社会行为,具有集体智慧,对吗?
生:对。
四、深化内容,角色置换。
师:刚才我们是从人类的眼光看生物,现在就让我们以一种全新的眼光换位思考,也就是说从生物的角度来看人类,看看人类的行为和生物有什么相似之处。
师:请各位同学先确定你是化身为哪种生物,再次认真研读描写自己的段落,然后对照比较。为了让同学们说得精彩,我先带头说,我化身为蚂蚁,从蚂蚁角度看人类。
师:我们身边有一群两只脚的邻居。他们体形庞大,从他们的脚爬到头顶需要花费很长时间。他们行动迟缓,看他们转动脖子,会把你急死。他们反应迟钝,你咬了他好半天,他才脱下自己的裤子。他们把洞穴建筑在地面上,整日懒洋洋地不怎么出门。但我们不得不佩服他们超常的模仿能力,看见我们做芦苇过河,他们发明了船只;看见我们乘着落叶来到地面,他们发明了降落伞;看见我们用嘴巴吃东西,他们发明了钳子。然而看见我们成群结队有条不紊地搬运食物的时候,他们一定傻眼了,你看,他们至今还在一窝蜂地挤公交车呢,真是笑死人了。(全班笑并鼓掌)
生:老师说得很幽默,但我觉得老师说的有点偏离课文,我紧扣着课文来说,而且要说得文艺些。(笑)我也是从蚁族的角度来看人类社会的,人类社会人丁兴旺,地球快被挤爆了,也许人类自己都不希望人太多吧,所以他们将残暴涂抹在刀尖,让地球充满血腥的味道。我们蚁族也喜欢发动战争,但是我们战争是为了建设一个更强大的家族。人类的集体行动更多是为了将邪恶彰显,哄抢食物、为了拓展生存空间摧毁其他种族等都是他们的拿手好戏,而我们蚁族的集体行动更多是为让集体的生活更美好,觅食、盖房子等是我们展现集体美的最好方式,总之我们蚁族比人类高尚多了。(全班鼓掌)
生:我既不懂幽默也不会文艺,就从平实角度来说吧。(笑)我也是从蚁族的角度来看人类社会的,人类很有智慧,这点和我们蚁族是一样的,人类依靠智慧创造了人类文明,我们依靠智慧寻找美丽生活,但是我们的智慧和人类又有区别,我们的智慧会随着群体变大而增加,但是人类智慧却经常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甚至会出现人越多越愚蠢的现象。
师:从刚才的展示中可以看出,大家对关于人类和蚁族不同的认知很到位,那么有没有同学想从蜜蜂的角度看看人类社会,体会一下它们的不同?
生:我是一只蜜蜂,我眼中的人类社会很不自觉,并把不自觉当做一种个性沾沾自喜,拿高中生来说吧,有些高中生靠抄袭其他学生作业蒙混过老师的检查,把这种恶劣行为当做叛逆个性的表现,对这种行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这是人类社会的悲哀。我们蜜蜂就不同了,我们很自觉,既是单个的个体,可以独自外出寻找花蜜,同时又很自觉地接受蜂王的指挥,比如分群的时候,我们很自觉地分成两部分。
师:这位同学能联系现实来说人类社会和蜜蜂的不同,说得很好,让我也忍不住想站在蜜蜂角度说一说,同学们听听看。
师:我是小蜜蜂,我们是快乐的家族,我们的快乐来自辛苦和无私,对于这一点,你们人类的祖先早有认识,唐代大诗人罗隐写过一首诗:不论平地与山巅,无限风光尽被沾。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其实作为生物的我们,优势远不止这些,比如我们还是富有诗意的传播花粉使者,给人类一个生机盎然的完美春天,至于另外的优点,骄傲的人类,我劝你们好好看看这篇优美的文章吧。(笑)
生:原来老师是哄着我们再认真读一遍文章啊!(笑)
师:对啊,认真研读文章特别是写蜜蜂的段落,才能更好比较蜜蜂和人类的异同啊。
生:大家都把最好说的说了,那我就说黏菌细胞和鲱鱼群眼里的人类吧,人类是群居动物,一生下来就是,然而现今人类的群居却仅仅成了一种形式,群居仅仅作为一种仪式感存在,手机等电子产品的运用让许多人变成低头族,人宁可与机器交流,却对坐在对面的人视而不见,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很遥远。我们黏菌细胞就不一样了,我们虽然幼年独立,但是一旦我们的老大即一些特殊细胞放出聚集素后,我们就会彼此融合,这种紧密的融合是人类无论如何也达不到的,它是我们繁衍后代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步骤。鲱鱼也喜欢集体行动,当他们聚集在一起时,功能似乎是一个多鱼头组成的巨大生物。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不管是从人类的角度看生物还是从生物的角度看人类,二者都是很相似的,正如刘易斯·托马斯在《细胞生命的礼赞》中所说“作为有着生命的生物种类,似乎与人类一样有自已的社会组织,不论是从个体还是从群体的角度看,生物的行为或者社会性真是太像人了”。
五、总结主旨,人文提升。
师:既然生物的行为特别像人,那么其他生物学家和人类对待生物的态度是怎样的?让我们再回到文本,一起看看文章前两段。
生:其他生物学家认为昆虫的行为是绝对有异于人的,完全是非人性、非世俗、,几乎还是非生物的。
生:从第2段的第一句话“用这句话来描绘人类是可以的”可以看出,人类愿意用生物的社会形式来描绘人类,但不愿意用人类的社会形式来描绘生物,这就像是你见到一个乞丐,愿意给他施舍,但不愿意和他平起平坐,反映出人类瞧不起其他生物的傲慢、夜郎自大心理。
师:作者认可人类的这种态度吗?
生:不认可。这从第一第二段的几个句子可以看出,“医学家们为举行年会,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就像是群居性昆虫的大聚会”“人类的确很像远远看去的蚁群”,这两句话说明作者也和我们刚才的活动一样,是站在生物的角度看人类的。如果他认可人类的这种态度,就会以站在生物角度看人类为耻。
生:不认可。作者在第二段举例,说关于昆虫行为的书籍作者总是苦口婆心提醒人们,昆虫的行为是完全有异于人的,但是第三段开头,作者却又说:“让一个旁观者不这样看是很难的。蚂蚁的确太像人了”,这是用欲扬先抑的手法表明作者态度的。
师:作者为什么不认可人类的这种态度?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文章的结尾部分,即11-13段,寻找答案。
生:因为作者认为人类有不如生物的地方,11段中说“我们却并不经常感到我们的联合智慧”。正因为作者认为人类的联合智慧不如蚁族、蜜蜂这些群居生物,所以他才在文章末尾以科研为例,以形象生动的语言强调人类要向昆虫学习集体智慧,个人智慧要融入集体智慧,“一有发现就大叫起来”。
师:对,当时的一些生物学家和一些人总认为人类是灵长类动物,是所有物种中最优秀的,看不起自然和其他生物,但是作者并不认同这种态度,正如作者在《细胞生命的礼赞》中说“现代人的麻烦,是他一直在试图使自己同自然相分离。他高高地坐在一堆聚合物、玻璃和钢铁的顶上,悠晃着两腿,遥看这行星上翻滚扭动的生命。”这种思想,我们把它叫做人类沙文主义思想,作者写这篇文章,其实是要批判这种思想,强调生物和人类一样,也是有社会的,因此人和其他物种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和谐共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本文既是一篇科学小品,又是一篇哲理散文,表面看是介绍有关生物的知识,实则要阐述一个哲理,这一点从1875年《细胞生命的礼赞》这本书获得的是美国文艺类图书奖而不是科学类图书奖就可以得到证明。 师:明白了本文的主旨之后,现在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人类和其他生物之间该怎样相处,才能够相互尊重,相互共存?谈谈你的看法。
生:人类要多向生物学习。比如人类向蝙蝠学习,发明了超声波技术。
生:中国古人早就说过人要有大爱,所以我觉得我们不仅要爱亲人,还要善待动物,甚至所有生物。
生:人类要保护生存环境,和其他生物和谐相处。
师总结:中国北宋哲学家张载最早提出”天人合一”的理念,关于天人合一,季羡林先生认为天就是大自然,人就是人类,合一就是相互结成友谊,形成一个整体。张载提出的这一重大而先进的哲学命题,体现了中国先辈“万物同源,和谐共处”的思想理念,德国哲学家史怀哲说:“只有我们拥有对生命的敬畏之心时,世界才会在我们面前呈现出它的无限生机。”人类凌驾于万物之上是完全错误的,人与天地万物之间应该是相互尊重的关系。只有这样,人类与其他生物才能和谐相处,人类才能克服自身发展面临的种种困境,从而更好推动社会进步,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作业: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和其他生物是怎样相处的,比如养小宠物,你是把它作为平等相待的朋友,还是仅仅作为取乐消遣的玩物?请把你的想法写出来,200字左右。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五古代文化常识教案,共1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秀一秀,讲一讲,试一试,想一想,测一测,板书设计,练一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12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激情导入,了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认识作者,初读课文,整体把握,研读课文,理解文本,合作探究 拓展思维,思维拓展,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五9 说“木叶”教案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课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