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训练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训练题(含答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我国的原始人类,正确的是( )
①北京人 ②山顶洞人 ③元谋人 ④半坡人 ⑤河姆渡人
A. ③①②⑤④ B. ②③①⑤④ C. ①②③④⑤ D. ②③①④⑤
2.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推动上述演进的主要因素是()
A.建筑技术的进步 B.人工取火的发明
C.饲养水平的提高 D.生产工具的改进
3.仰韶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因1921年首先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而得名。距今约700-5000年,分布在陕西、河南、山西等地区,并分为不同的文化类型。下列哪一文化遗址最可能是考古学家研究仰韶文化类型的对象()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
4.图1为中国原始农耕文化遗址分布图,这表明我国原始农耕()
图1
A.主要为刀耕火种 B.主要位于大江大河流域
C.已经会饲养家畜 D.已经开始栽培稻栗和黍
5.河姆渡人的房屋主要是干栏式建筑,农作物主要是水稻;而半坡居民居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主要种植粟。造成这种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地理环境 B.生活习惯 C.生产工具 D.文明程度
6.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7.中华姓氏源远流长,以国为氏的现象在周代较为普遍,如晋文公称晋重、齐昭公称齐潘等。这一现象普遍出现是缘于(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8.通过学习历史,小华得出一个认识:统治者残暴无道会导致国家的灭亡。他是从哪些统治者身上得出这一结论的( )
①启 ② 桀 ③汤 ④纣
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9.考古学家发现了记有商王亲自参与种粟的卜骨,其中还常有祈求禾、黍、稷获得好收成的记录,又有祈求降雨的相关记录。这反映了商朝( )
A.王权充满了神秘色彩 B.手工业发达
C.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D.出现了大量的钟鼎文
10.考古学家通过比较广汉三星堆遗址和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的出土文物发现,两者都有玉质礼器牙璋,在陶器方面都有封口香、敞口觚,尤其是镶嵌绿松石的铜牌饰只见于三星堆和二里头,据此可知该时期( )
A.两地手工业制作工艺精湛 B.中华文化呈现大一统倾向
C.跨区域之间文化交流显现 D.两地农业文明较为发达
11.年代尺有助于我们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诗中的“秦王扫六合”应该出现在下面年代尺中的哪一处( )
12.右图所示为“秦朝行政系统简表”,它直观地展示了秦朝中央和地方各级行政机构之间的关系,形象地说明了秦朝政治体制的本质。这一政治体制是( )
A.皇帝制
B.郡县制
C.三省六部制
D.中央集权制
13.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 )
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B.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
C.用泥制陶的事实D.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
14.战国时期,各国“车途异轨……文字异形”,秦兼并六国,实行巩固统一的措施后,下列不存在的情况是( )
A.“车同轨”,车辆通行无阻B.商人交易使用圆形方孔钱
C.各地官员均用小篆体写告示D.农民纳税用的“斗”容量不同
15.右图是李明设计的某朝代“疆域四至”示意图,这个朝代是(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明朝
16.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片断摘录。图中①②③代表的朝代分别是( )
A.商朝、秦朝、三国B.秦朝、隋朝、唐朝
C.商朝、秦朝、隋朝D.隋朝、宋朝、明朝
17.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发展特征概括不正确的是( )
A.社会发展陷入停滞倒退B.科学技术取得了显著进步
C.南方经济有了较快发展D.民族交融的趋势不断加强
18.“八王之乱”的出现与西晋初年实行的什么措施有直接的关系( )
A.实行世袭制B.分封诸王
C.政治腐化D.北方游牧民族内迁
19.《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由此可知( )
A.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B.南方生产工具先进
C.南方经济超过北方
D.经济重心完全南移
20.“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下列与《三字经》中的这段话所概括的历史不相符的是( )
A.东晋结束后,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统称“南朝”
B.北魏曾经统一黄河流域,后分裂为东魏和西魏
C.这一时期江南地区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是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
二、非选择题
21.中华文明的起源吸引着我们去探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5 北京人狩猎场景想象图 图6北京人用火场景想象图
(1)根据材料一,指出北京人的生产生活有什么特点?(写出两点即可)
材料二 大约在公元前7000年,中国南部和东南亚的居民栽培了水稻,到公元前5000年,长江流域的新石器时代村落把水稻作为他们的主要食物。同一时代,栗在北方的黄河流域得到种植,到公元前5000年,黄河流城的新石器社会也兴旺起来······在半坡村,考古学家发掘出了大量带有彩绘的陶器和公元前6千纪和前5千纪期间农耕者使用的骨器。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2)分析材料二中影响南北方作物种类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分别举出新石器时代中国南北方最具代表性的原始居民。
材料三 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扶万民,度四方······以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
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擒杀蚩尤。
--摘编自史记·五帝本纪》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擒杀蚩尤”对华夏民族的深远影响。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历史朝代(时期)更替示意图(部分)
材料二分封即分封土地建立国家之意..(西周)分封主要是由统治部族对被征服地区主行的武大大了对全国的校,圆了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与周明的一不、周的而,天子地位下诸侯地位上升,王室衰微,大国称霸。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三尽管这一时期社会动荡,兼并战争不断,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但也促进了中原地区的社会转型及其与周边族群的交流与交融……为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1)材料一示意图中的①②处应该填写的朝代(时期)分别是什么?西周的建立者是谁?他实行了什么制度来稳固周初的政治形势?
(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周分封的地域,并指出春秋相较于西周时期分封制的不同点。
(3)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分封制的特点以及分封制的目的。
(4)材料三中“这一时期”是什么时期?“这一时期”的兼并战争具有什么特点?举出两个著名战役。材料三认为,这一时期的兼并战争有什么积极的作用?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时有人称赞秦始皇:“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
(1)根据材料一,请你谈谈秦朝人“称赞”秦始皇的理由。
材料二 汉朝时有人这样评价秦始皇:“秦王贪狼暴虐……穷困万民,以适其欲也……劳罢者不得休息,饥寒者不得衣食,亡(逃跑)罪而死刑者无所告诉,人与之为怨,家与之为仇,故天下坏也。”
(2)根据材料二,概括归纳汉朝人是怎样评价秦始皇的。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评价秦始皇?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赵钱孙的家世:世世代代生活在北方,是黄河流域的务农家庭。
太祖父,曾跟随曹操南征北战,先是在 A 之战夜袭乌巢中立下战功,后在 B 之战中侥幸逃生,返回家乡务农。他为人精明,善于持家,精通农活,逐渐发家致富,成为当地小有声望的殷实人家。
曾祖父,在西晋“八王之乱”中被抓去当兵,不知所终。
祖父,在与新迁入本地的氐族人的冲突中被杀,赵钱孙家道中落,日益穷困。
父亲,被前秦王苻坚强征入伍去攻打东晋, C 之战后不知下落。
时局纷扰,兵荒马乱,赵钱孙觉得实在没有办法在老家待下去了,他想到了搬家。
(1)上文中A、B、C分别指哪三次战役?赵钱孙如果一定要搬家,往哪儿搬?为什么?
材料二 李富世世代代生活在江南,是长江下游的务农家庭。东汉时他的太祖父以种稻为生,种稻方法为“火耕水耨”。虽辛勤耕作,但家里仍然没有什么积蓄,只是勉强不饿肚子。李富也是务农,精通农活,用二牛抬杠耕田,深耕细作,懂得积粪肥种田技术。每年粮食都有好的收成,生活较为殷实。
从东汉到东晋十六国,李富家况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
1-5ADCBA 6-10ABDCC 11-15ADDDA 16-20AABAC
21、(1)特点:北京人群居生活,共同劳动;北京人已经会使用火。(意思对即可)
(2)主要因素:自然地理条件:南方原始居民代表:河姆渡人:北方原始居民代表:半坡人。
(3)深远影响:炎黄结为部落联盟,逐渐演化为后来的华夏族。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意思对即可)
22.(1)①东周;②战国。周武王。分封制。
(2)地域:被征服的地区。不同点:分封制逐步瓦解,王权衰微。
(3)特点:层层分封;分而治之;最高统治者是周天子;分封的对象多样。(答出任意两点即可)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巩固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扩大统治范围。(4)战国时期。特点:战争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积极作用:为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23.(1)秦始皇统一中国;采取了巩固统一的措施。
(2)秦始皇实行暴政,徭役、赋税繁重,刑罚残酷,导致人民起义。
(3)评价秦始皇,应结合时代背景,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一方面,他统一了中国,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另一方面,他推行暴政,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24.(1)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可以搬往江南地区。因为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等。
(2)从没有什么积蓄、勉强不饿肚子到每年粮食都有好的收成,生活较为殷实(或者从贫穷到比较富裕等)。变化原因:北方人南迁带去先进的技术、劳动力;南方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统治者的重视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训练题(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董仲舒给汉武帝建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训练题(含答案),共5页。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训练题(含答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战役发生在战国时期的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