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物理必修第三册课件PPT+教案+导学案+分层练习全册(含单元复习资料)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三册2 导体的电阻精品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三册2 导体的电阻精品教案,共1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播放视频,演示实验,随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备课人
学科
物理
课题
导体的电阻
教学内容分析
在上一节对电流有了新的认识的基础上,本节要引导学生对电阻概念进行更深入的探讨。从电阻的定义,到对欧姆定律的理解,对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的定量分析,对电阻率的介绍,再到由此引出的线性元件和非线性元件、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的区分,这些内容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对电阻的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对阻碍作用的认识并不深刻,对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只限于定性的了解。本节课的教学要让学生通过探究实验定量认识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进而了解电阻定律,并由此对电阻率有一定的了解。同时,本节的实验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对探究实验的方法进行了练习,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刻苦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目标
1.体会物理概念及规律的建立过程,理解电阻的定义。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金属导体的电阻与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的定量关系,体会物理学中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
3.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对数据进行分析思考,了解电阻率的物理意义及其与温度的关系。通过查找资料、交流讨论,初步了解超导现象及其应用。
4.设计实验探究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同时学习电流表的内外接、滑动变阻器分压及限流接法对电路的影响。
5.能由伏安特性曲线分析不同导体的导电性能的区别,体会电阻率在科技、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
电阻的定义及电阻的决定因素。
教学难点:
电阻的定义及电阻的决定因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提问】在导体的两端加上电压,导体中会有电流。不同的导体,因它们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等不同,会对电流产生不同的阻碍作用。我们能不能求出导体对物体阻碍作用的大小呢?
在初中物理知识的基础上思考。
在以往物理知识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环节一
实验探究
【提问】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有何关系?怎样设计电路进行探究?
【讲述】介绍分压电路。
测量电路:测导体B的电流、电压。
控制电路:(分压电路)可以提供从零开始连续变化的电压。
【例】对照分压电路电路图连接实物。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提问】怎样处理数据?
【提问】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这一定值被称为电阻。
【讲述】电阻反映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是导体两端的电压U与通过导体的电流I的比值。
定义式为:R=UI
注意:R只与导体本身性质有关。
单位:国际单位:欧姆(Ω)
换算关系:1kΩ=103Ω,1MΩ=106Ω
【播放视频】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思考探究方法。
观察电路图,思考电路的工作过程、测量原理。
进行连线练习。
连接电路,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数据。
做U-I图。
分析图像并作答:
①U-I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②同一导体,UI=定值。
对初中所学物理知识进行复习。
观看视频,关注实验中的细节问题。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设计实验。
介绍分压电路,一方面使学生了解到滑动变阻器的另一种使用方法,另一方面也为后续的进一步实验做准备。
先进行连线联系,再实际操作,加强学生的识图、实验能力。
实际动手实验,练习学生的实操能力,和各种元件的操作、读数能力。
练习用图像法处理、分析数据。
通过实验,结合初中的电学知识,复习电阻的定义、定义式、单位、换算。
通过视频再次强调实验操作中的细节要求。
环节二
欧姆定律
【提问】初中所学的欧姆定律的内容、表达式、适用条件是什么?
注意区分关于电流的另外两个公式:
定义式:I=Qt
决定式:I=nqSv
【讲述】对欧姆定律的理解:
①欧姆定律是一个实验定律,是在金属导电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定律中的电压U、电流I必须是相对于同一个导体或同一段电路而言的。
②应用公式时,应注意公式中的三个物理量I、U、R是对应于同一纯电阻电路中同一时刻的值。
③对R=UI,R不变时,U与I成正比,R=∆U∆I。
【提问】以下图像的斜率有何含义?
I-U图被称为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
【提问】上述图像可以是曲线吗?若是曲线又反映了什么特点?
【讲述】符合欧姆定律的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是一条通过坐标原点的直线,具有这种伏安特性的电学元件叫做线性元件。
不符合欧姆定律的导体和器件,电流和电压不成正比,伏安特性曲线不是直线,这种电学元件叫做非线性元件。
【提问】由上述实验表明了什么?
→R=UI只是提供了一种测电阻的方法:伏安法。
复习并回答:
内容:导体中的电流I跟导体两端的电压U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R成反比。
表达式:I=UR
适用条件:适用于金属、电解液等纯电阻导电。气体导电、半导体导电及含电动机、电解槽等电器不适用。
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理解。
思考并回答:
在导体的U-I图像中,斜率反映了导体电阻的大小。
在导体的I-U图像中,斜率反映了导体电阻的大小的倒数。
思考并回答:曲线表示导体的电阻值发生了改变。
分析图像,理解线性元件与非线性元件的区别。
回顾实验并回答:
电阻R的大小由导体本身决定,与电压和电流无关。
复习初中所学的欧姆定律,为后续的全电路欧姆定律做铺垫。
在前面实验的基础上,加强学生对欧姆定律的理解。
由实验数据的图像引出伏安特性曲线,并进一步介绍线性元件好非线性元件,为后续的学习做铺垫。
介绍伏安特性曲线,以便学生能分析解决有一些实际情境的问题。
环节三
影响导体
电阻的因素
【提问】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有哪些?
【提问】怎样设计实验定量研究这些因素对电阻大小的影响?
a和b:长度l不同,横截面积S,材料相同。
a和c:横截面积S不同,长度、材料相同。
a和d:材料不同,长度、横截面积相同。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分析数据。
【提问】由此实验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播放视频】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提问】怎样从已有的理论知识出发,分析上述因素对电阻大小的影响?
【提示】从串联的角度去考虑导体的电阻R与长度L的关系。
【提示】从并联的角度去考虑导体的电阻R与横截面积S的关系。
【提问】结合上述两个结论,可怎样进行进一步的推导?
复习并回答:
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
思考并回答:
用控制变量法,即
同种材料,S一定,改变l,测R。
同种材料,l一定,改变S,测R。
不同材料,l一定,S一定,测R。
连接电路,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
从实验数据比较分析电压之比、与长度之比、横截面积之比及材料之间的关系。
思考并回答:
①同种材料,S一定,R与L成正比。
②同种材料,L一定,R与S成反比。
③不同材料,R不同。
观看视频,关注实验中的细节问题。
思考。
思考并回答:
一条长导线可以看做n个长度为L1、电阻为R1的短导线串联而成,由R=nR1,L=nL1有R1R=L1L,即R∝L。
思考并回答:
一条粗导线可以看做n个横截面积为S0、电阻为R0的细导线并联而成,由R=R0n,S=nS0有R0R=SS0,即R∝1S。
思考并回答,理解表达式里ρ的含义。
回顾初中学习过的知识,并在初中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定量的探究。
让学生在进行定量探究的同时再次练习探究实验的思路、方法。
引导学生在实验结论的基础上,再结合理论推导,得到电阻定律。
环节四
导体的
电阻率
【讲述】电阻定律:同种材料的导体,其电阻R与它的长度l成正比,与它的横截面积S成反比;导体电阻还与构成它的材料有关。
电阻的决定式:R=ρlS
比例系数ρ叫做这种材料的电阻率,不同种材料的导体ρ一般不同;
在长度、横截面积一定的条件下,ρ越大,导体的电阻越大。
【展示】几种导体材料在20℃时的电阻率。
【提问】表格的题目中为什么要指明温度?
【演示实验】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
实验现象:用酒精灯给灯丝加热,发现小灯泡变暗。
实验结论:温度升高,灯丝的电阻率变大了。
【播放视频】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
【讲述】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可用于制造金属电阻温度计。
【播放视频】金属电阻温度计。
【讲述】有些合金(锰铜合金和镍铜合金),电阻率几乎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可用于制造标准电阻。
【讲述】超导现象:当温度降低到某一数值时,某些材料的电阻突然减小到零,这种现象叫做超导现象。
1987年,华裔美国籍科学家朱经武以及中国科学家赵忠贤相继研制出钇—钡—铜—氧系材料,超导转变温度提高到90K(-183.15℃)。
【讲述】ρ10–5Ω·m的物体叫做绝缘体。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体叫做半导体。
半导体: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导电性能由外界条件所控制,如改变温度、光照、掺入微量杂质等。
【提问】电阻的两个计算式有何区别?
【提问】电阻和电阻率有何区别?
【提问】如图,R1和R2是材料相同、厚度相同、表面为正方形的导体,但R2的尺寸比R1小很多。通过两导体的电流方向如图所示。这两个导体的电阻有什么关系?你认为这种关系对电路元件的微型化有什么意义?
【随堂练习】
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理解电阻定律。
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理解电阻率ρ的概念。
思考并回答:
温度对导体的电阻也有影响。
观察实验,思考并理解结论。
观看视频。
观看视频,理解金属材料的电阻率特点。
理解合金材料的电阻率特点。
思考超导现象。
通过电阻率的概念,对导体、绝缘体、半导体有更深入的认识。
思考并完成表格。
思考并完成表格。
思考并回答:
R=ρlS=ρaa∙ℎ=ρℎ
由此可知导体的电阻与表面积无关,只与导体的厚度有关。这样在制造电路元件时,可以将其表面积做得很小,而不增大电阻,有利于电路元件的微型化。
练习巩固本节知识点。
介绍电阻定律,使学生对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更深入的理解。
通过介绍电阻率的概念进一步阐释电阻定律的含义。
进一步提问,并结合实验,使学生对电阻定律之外温度对电阻的影响有所了解。
介绍不同材料的电阻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及其应用,使学生对温度对电阻的影响有进一步的认知。
介绍超导现象及我国在超导方面的研究成果,使学生在了解超导的同时产生民族自豪感。
通过对电阻率的进一步介绍,使学生对导体、绝缘体、半导体等有更准确的认知。
概念辨析,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不同的概念、公式的联系、区别、适用范围等。
应用电阻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学生对其有更熟练的掌握。
课堂总结
一、电阻:探究实验、定义、定义式、单位
二、欧姆定律:
1、欧姆定律的内容、表达式、理解
2、伏安特性曲线
3、线性元件、非线性元件
三、电阻定律:
1、探究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实验
2、电阻定律的内容、表达式
3、电阻率的含义、单位、与温度的关系、不同电阻率材料的用途
4、导体、绝缘体、半导体
板书设计
§11.2导体的电阻
1、探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
电路图:
2、电阻(R):导体两端的电压U与通过导体的电流I的比值。
定义式:R=UI
单位:欧姆(Ω)
换算关系:1kΩ=103Ω,1MΩ=106Ω
注意:R只与导体本身性质有关。
3、欧姆定律:
①内容:I=UR
②适用范围:适用于金属、电解液等纯电阻导电
4、伏安特性曲线:I-U图
5、线性元件与非线性元件
6、探究: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实验
7、电阻定律:R=ρlS
8、电阻率(ρ):
①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应用:金属电阻温度计
②合金的电阻率几乎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应用:标准电阻。
作业设计
1、梳理本节知识点。
2、教材P61“练习与应用”。
教学反思与评价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2 导体的电阻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思想,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教学背景分析,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物理必修 第三册2 导体的电阻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教学,电阻,导体的电阻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三册2 导体的电阻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引入,新课教学,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