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 1.1《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6559954/0-173516650396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 (2019)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重难点,教学设计思路,教学步骤,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1.说出内环境重要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
2.以氧气、二氧化碳、养料和废物为例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生命观念
3 通过对血浆成分表分析,对血浆和细胞外液本质有初步了解
4尝试构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关注维持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教学难点
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
三、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学生为主导,以问题引领,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在授课时,采用让学生自主阅读学习,并提出若干问题,以问题驱动学生的学习,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教学步骤
1新课导入
教师在课前准备好血涂片、草履虫装片和可以连接教学一体机的显微镜,在课上由教师在高倍镜下依次观察血涂片、草履虫装片,边操作边提问:视野中是什么细胞?它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血细胞和草履虫的生活环境有何不同?如果将血细胞和草履虫的生活环境互相交换,会发生什么变化?
观察显微镜下的细胞,引发对“问题探讨”讨论题的思考、讨论,引出生物体内细胞生活的环境--内环境。
2.新课讲授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师】多媒体导入,教师呈现《红楼梦》中的一句话“女人是水做的”,并顺势引出:那男人是什么做的呢?接着展示成年男性、成年女性和出生天的婴儿体内含水量分别占体重的60%、50%和79%,并提出问题:男性和女性体内都含有大量水分,这些液体都存在于什么地方呢?通过思考,引入体液的概念
【师】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血液分层实验的视频,让学生讨论血液与血浆之间的关系
【生】血液是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并不全是体液。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又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等
【师】现在请大家自主阅读教材第3页,找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各自存在的位置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生】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了解组织液、血浆、淋巴液存在的部位及其相互关系
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以及观看相关的动态图获得新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师】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组织液、淋巴和血浆之间物质交换的动态过程视频动画,引导学生尝试画出三者之构建模型,分析细胞与内环境的物质交换关系明确血浆、组织液以及淋巴液三者之间的关系
【师】设置疑问:个体生活的环境被称之为外界环境,那么细胞所生活的环境叫做什么呢?引出内环境的概念。
【生】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
【师】细胞的内环境与外环境有什么区别?大家阅读教材第4页的“思考讨论”并结合第5页的图1-2,回答问题:
1.血浆中这么多物质,你能将它们归归类吗?
2.除表中所列成分外,血浆中还可能含有哪些物质?收起
3.回忆所学知识,你能说出其中哪些物质在人体中的作用?
4.从葡萄糖、三酰甘油、尿素、钠中,人选一种你熟悉的成分,分析它的来源和去路,并说明这与人体的哪些系统有关
【生】1表中的化学物质可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无机物包括水和无机盐离子(如Na+、K+、Ca2+、Mg2+、 Fe2+、HPO42-)等,有机物包括糖类(如葡萄糖)、蛋白质(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蛋白等)、脂质(如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等)、尿素、肌酐和尿酸等。
2.还含有气体分子(主要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调节生命活动的各种激素其他有机物(如维生素)等。
3.Na+ Cl-:它们的作用主要是维持血浆渗透压。
4.如血浆中的葡萄糖主要来源干食物中的糖类。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系统消化后,分解为葡萄糖,经小肠绒毛吸收后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进入组织细胞后,葡萄糖主要用干氧化分解放能,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排入内环境中。二氧化碳通过血液循环被运输到肺,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体外,而多余的水主要在肾脏通过形成尿液排出体外。
通过比较血浆、组织液以及淋巴液的成分的异同,加深对内环境的理解。
三、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师】在必修一中已经知道,把红细胞置于清水中,红细胞会怎样?置于过酸、过碱高温、低【生】学生回忆,答:失水涨破;不能存活。
【师】那么,内环境中的细胞会发生这种情况吗?这就要分析内环境的渗透压、酸碱度。请阅读教林第5页第3段。理解渗透压的概念。
【生】渗透压: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渗透压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溶液渗透压越高
【师】运动之后可能发觉肌肉酸痛,是因为什么?
【生】学生回答:可能是因为产生了某种酸性物质
【师】教师:请阅读教材第5页第4、5段,思考:我们内环境中的这pH正常范围是多少?
通过阅读,教师组织学生小组之间总结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
教师从已有知识入手,通过自身学习理解渗透压的概念,并认识内环境的三个理化性质
四、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师】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5-6页,并把学生分为小组,思考“思考讨论”中的问题,理解内环境如何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和评价
【师】教师结合教材内容与学生一起进行归纳总结
内环境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体内的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五、板书设计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
三、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四、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设计及反思,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问题探讨,血细胞,草履虫,一体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组织液,淋巴液,注意血浆≠血液,内环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用图片情境引入,点燃学习热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