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光的世界同步练习2024-2025学年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展开
这是一份第4章光的世界同步练习2024-2025学年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共16页。
第4章光的世界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某人从平面镜里看到台钟的钟面如图所示,这表明当时的准确时间是( )A.6点55分 B.10点40分C.5点05分 D.5点20分2.奥运会开幕式以精湛的技术手段和灯光效果将光、影、音乐完美融合,打破了传统舞台的局限性。下列关于声与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和光的传播都需要介质 B.在水中声和光的传播速度,都比在空气中更快C.动听的音乐任何时候都是乐音 D.声和光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都会被反射3.如图所示是博物馆内“刘充国印”的展台,上方是凸透镜,透过它能看到放大的印章;下方是平面镜,通过它能看到印章底部的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透过凸透镜可观察到倒立放大的印章B.观察到的像与印章在凸透镜的同侧C.若想看到更大的印章,可以将凸透镜靠近印章D.下方平面镜成像原理与凸透镜成像原理相同4.如图所示,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A.10.0 cm B.20.0 cm C.30.0 cm D.50.0 cm5.小明在湖边树荫下乘凉,想到了所学的物理知识。其中合理的是( )A.看到湖水“变”浅,是光的反射引起的 B.树下的圆形光斑,是光的折射形成的C.水中树的倒影和岸上的树一样大 D.看到的水中鱼是鱼的实像6.“水深危险”,为了我们的人身安全,严禁私自下河游泳。如图所示,能正确描述岸上人看到水底A点的光路图是( )A. B.C. D.7.敲鼓时,在鼓面上放一些碎纸屑来显示鼓面的振幅,以下研究方法与此相同的是( )A.研究光的直线传播时,引入光线B.研究音调的影响因素时,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C.将一只点燃蜡烛放在正在发声的扬声器前方,通过烛焰的晃动来说明声音具有能量D.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广口瓶,抽出瓶内空气,听到声音逐渐变小,推理真空不能传声8.小明要制作如图所示的简易潜望镜,他需要下列器材中的( )A.球面镜B.凹面镜C.平面镜D.凸面镜9.下列关于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孔成像”和“水中倒影”都是光的反射现象B.在平面镜成像实验中,需要选择薄的玻璃片进行实验,是为了能确定像的位置C.红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紫外线具有热效应D.我们所看到的“红花绿叶”,那是由于花吸收了红光、叶子吸收了绿光10.在某年的春晚节目《逗趣》中有这样的一个画面,“狗叫、鸟鸣及手影……”,其中蕴含很多物理知识,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A.手影说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B.现场观众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C.演员模仿的是动物叫声的音调D.居民家中彩色电视机屏幕上的丰富色彩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11.凸透镜固定不动,当物体向某一位置接近时,凸透镜所成的像越来越大,这一位置是( )A.凸透镜所在的位置 B.凸透镜的焦点处C.凸透镜的两倍焦距处 D.不存在的12.我省不断加强湿地保护,改善湿地生态系统,黄河湿地群鸟翔集,白鹭、天鹅等各类候鸟嬉戏,觅食,为湿地增添了勃勃生机。如图为白鹭在黄河湿地捕食的图片,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白鹭的影子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B.白鹭从空中冲向水面,它的倒影变小C.白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D.白鹭在水中的倒影一定是实像13.诗文“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对自然现象进行了生动的描述,其中看到水中的“游鱼”比实际位置浅,这是( )A.光沿直线传播现象 B.光的反射现象C.光的折射现象 D.光的色散现象14.关于下列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验钞机利用红外线鉴别钞票的真伪B.乙图:电视机画面的颜色是由红、黄、蓝三种色光合成的C.丙图:白屏上可以呈现除红光以外的其他所有色光D.丁图:渔夫叉鱼时,看到的鱼的位置比实际鱼的位置要浅15.如图所示,M、N为某一透镜的主光轴,若将点光源置于A点,则成像于B点,若将点光源置于B点,则成像于C点,已知AB>BC,则以下有关透镜的种类和位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透镜是凸透镜,位于A点左侧B.透镜是凹透镜,位于C点右侧C.透镜是凸透镜,位于C点右侧D.透镜是凹透镜,位于A点左侧16.如图是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图中甲为蜡烛,乙为蜡烛通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所成的像,丙图中F为凸透镜的焦点,2F为2倍焦距处。甲可能放在丙图中的位置是( )A.点处 B.点处 C.处 D.处二、填空题17.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最快,是 km/s,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是35 ,则入射角是 度,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是 度.在生活中经常提到的“影”与我们所学到的光学知识有关,例如,水中倒影和立竿见影中的“影”,前者是由 形成的,后者是由 形成的.18.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与被测者之间的标准距离应该是5m。由于房间长度有2.8m。以医生把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让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如图所示)。镜子所成的是 (选填“实像”、“虚像”);此时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 m;如果要按标准要求进行视力测试,图中被测者向平面镜 (选填“靠近”、远离)平面镜。19.如图所示为中国空间站的太空授课情景,王亚平老师在水球中注入一个气泡,通过水球和气泡观察到两个不同的像,此时大水球中出现了倒立的像,该像的成像原理为光的 (选填“直线传播”“折射”或“反射”),而气泡中却显示出正立缩小的像,这是因为带气泡的水球相当于 ,对光有 (选填“发散”或“会聚”)作用。20.如图所示,距离平面镜4m处站立着一个身高1.5m的人,他距离镜中自己的像的距离是 m,像的高度是 m,人移动后,人与像间的距离是6m,则人向镜面移动了 m,此时像的高度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现将一块和镜面一样大的木板放在镜子后面1m处,这时她 (选填“仍能”或“不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21.晚上,小明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将一小块平面镜的镜面朝上平放在纸上,用手电筒正对着平面镜照射,如图所示。这时人从侧旁观察到比较亮的是 (选填“白纸”或“平面镜”),这是因为手电筒的光照射到其表面发生了 (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22.光的色散现象表明太阳光是由 混合而成,如图,让一束太阳光穿过狭缝,射到三棱镜上,从三棱镜另一侧的白屏上可以看到一条彩色的光带,A处是 色光。23.如图所示,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小孔a处,它成像在距小孔b的半透明纸上,且a大于b,则半透明纸上成的像是 像(填写完整像的倒正、大小、虚实);其他不变,半透明纸远离小孔,半透明纸上的像是 (选填“变大”、“缩小”或“不变”)。24.如图所示,是一条鱼跃出水面,咬食荷花的画面,鱼在水中看到荷花,此时光从 中斜射入 中时发生折射现象,光速 (填“变小”、“变大”或“不变”),鱼要准确的咬到荷花,应该跃向看到的荷花所在的 位置(填“下方”、“上方”或“本身”)。25.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光屏(图中未画出)上恰好成清晰等大的像,由此可知此凸透镜焦距是 cm;保持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适当移动光屏,可以成缩小的像。26.某小组同学为了探究凸透镜成虚像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用如图(a)的图片作为观察的对象。他们先用焦距为f1的透镜观察不同物距时的成像情况,观察到的现象如图(b)、(c)所示。接着他们保持物距不变,换用焦距为f2的透镜,观察到的现象如图(d)所示。(已知f1>f2,物距ub5.2m故如果要按标准要求进行视力测试,图中被测者向平面镜靠近。19. 折射 凹透镜 发散【详解】[1]图中大水球所成的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是光的折射现象。[2][3]中间薄两边厚的透镜叫凹透镜,气泡中却显示出王亚平正立缩小的像,这是因为带气泡的水球相当于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20. 8 1.5 1 不变 仍能【详解】[1][2][3][4]由平面镜成像特点知,物与像大小相等,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则某同学身高1.8m,像高也为1.8m。人与平面镜的距离为4m,则像与平面镜的距离也为4m,人与像之间的距离为8m,若人与像之间的距离是6m,则人与镜面的距离为3m,则人向镜面移动1m;像高不变仍为1.6m。[5]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成像,由于成的像是虚像,在镜面后放置物体是不影响成像的,故在镜后放一物体并不妨碍光的反射,同时也不会妨碍成像,所以这时她仍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21. 白纸 漫反射【详解】[1][2]当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时,在平面镜上会发生镜面反射,反射光线会集中在竖直方向,所以从侧面看到的平面镜是暗的;而纸会发生漫反射,所以在侧面看到的纸是比较亮的。22. 多种色光 紫【详解】[1]英国的物理学家牛顿在1666年做了一个光的色散实验,揭开了颜色之迷,他让一束太阳光穿过狭缝,射到三棱镜上,从三棱镜另一侧的白纸屏上可以看到一条彩色的光带,该现象表明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2]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在后面的光屏上依次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这七种颜色的色光,即由此我们可以判断出各种色光的偏折能力,即红光最弱,紫光最强。因图中三棱镜是倒置的,所以A处为紫色,B处为红色。23. 倒立缩小的实像 变大【详解】[1]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从烛焰底部发出的光通过小孔会成在半透明纸的上方,从烛焰上部发出的光通过小孔会成在半透明纸的下方,所以是倒立的像;由于实像能呈现在光屏(半透明纸)上,虚线不能,所以小孔成的是实像;由于此时像距b小于物距a,所以成缩小的像。故半透明纸上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2]其他条件不变,若半透明纸远离小孔,像距变大,蜡烛火焰的像会变大。24. 空气 水 变小 下方【详解】[1][2]荷花在空气中,鱼在水中,鱼在水中看到荷花,此时荷花反射的光从空气中斜射向水中,在水面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发生折射,进入鱼眼中,鱼逆着折射后的光线看到的是荷花的虚像。[3]光在空气中的速度约等于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真空中速度的,所以光从空气中射入水中时,速度变小。[4]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鱼看到的荷花的虚像位置比荷花的实际位置高,所以,鱼要准确的咬到荷花,应该跃向看到的荷花所在位置的下方。25. 10.0 左【详解】[1][2]由图可知,此时物距为u=40.0cm﹣20.0cm=20.0cm根据u=v=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即2f=20.0cm,故该凸透镜的焦距f=10.0cm;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保持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向左移动,适当移动光屏,可以成缩小的像。26.(1)见解析(2)见解析【详解】(1)分析比较图(b)、(c)和(a)相比较,成的正立放大的虚像,所成虚像越来越大。根据物距ub<uc,tu图(c)的像大于图(b)的像知,成虚像时物距越大,像越大。故可得出初步结论是:同一物体经同一凸透镜成虚像时,物距越大,像越大。(2)分析比较图(c)和(d)与(a)相比较,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且(d)的像大于(c)的像。根据f1>f2,物距uc=ud可知,物距相同时,焦距越大像越小。故可得出初步结论:同一物体经不同的凸透镜成虚像时,物距相同,焦距越大,像越小。27.(1) 较暗 较薄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 前 大小 不变(3) 不能 虚(4)玻璃板没与纸面垂直【详解】(1)[1]蜡烛点燃时比较亮,在较暗的环境中,烛焰和环境的对比度比较大,烛焰的像会更清晰,现象更明显,所以,应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2]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较薄玻璃板。[3]玻璃有透光性,玻璃板既能成像,又能看清玻璃板后的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1][2]点燃蜡烛A与未点燃蜡烛B大小相等,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完全相同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前观察,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体大小相同。[3]由于像与物大小相同,所以,当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时,蜡烛A的大小不变,像的大小不变。(3)[1][2]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不能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4)实验时玻璃板要与水平桌面要垂直放置,否则成的像偏高或偏低,故若无论怎样移动,都不能使B蜡烛与A蜡烛的像重合,原因可能是玻璃板没与纸面垂直。28.(1) 较暗 像的位置(2)大小相等(3) 不变 虚【详解】(1)[1]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都在射出光线,干扰人的视线,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蜡烛是最亮的,蜡烛射向平面镜的光线最多,反射光线最多,进入人眼的光线最多,感觉蜡烛的像最亮,所以应在比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2]玻璃板具有透光性,可以同时看到物体和所成的像,因此实验中选择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既能成像又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实验时,她在玻璃板前放置点燃的蜡烛A,将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在玻璃板的A侧观察;当B和A的像完全重合时说明像和物的大小相等。(3)[1]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的大小相等,因此将蜡烛远离平面镜移动一段距离,蜡烛像的大小将不变。[2]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使它与蜡烛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重合,移开蜡烛B,用白纸做屏幕放在该位置,直接观察白纸,在白纸上不能看到蜡烛的像,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