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人教版 (新课标) 选修《苏幕遮》名师教案2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6561732/0-173519963225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语文选修苏幕遮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选修苏幕遮教学设计,共2页。
《苏幕遮》
教师姓名
学生年级
高二
课时
一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
本篇课文选自人教版高中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第三单元“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单元的教学重点在于有感情地吟咏、诵读作品,理解作品蕴含的情感。
学生分析
高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赏析古典诗歌的方法,对宋词有一定的了解,并且从高一年级开始,就已经进行了比较有效的朗诵训练。但是对于诗歌的鉴赏还容易流于表面,不易深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留白”的诗歌创作手法,理解诗歌的言外之意
2.在理解诗歌情感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
教师引领,自主赏析,深入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热爱
教学重点
了解创作手法,理解诗歌情感
教学难点
对于“留白”的理解与赏析
教学环境及 资源准备
多媒体平台,展台
教学过程
1.导入
用国画《寒江独钓图》导入“留白”在国画中的概念,延伸至古诗,引入诗歌创作中“留白”的内涵。
2.示例
指导学生简要分析唐诗《春怨》,体会“留白”的创作方法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过辽西。”
在花红柳绿的和风煦日里 ,黄莺经不住春天的诱惑 ,在枝上呼朋引伴、宛转啼唱,却被少妇赶走。少妇为什么要赶走黄莺?闺中为什么做到辽西的梦?她有什么亲人在辽西?此人为什么离乡背井,远去辽西?这种留白也就留下了想象的空间,给了读者未竟之意。
3.初步感知
①教师泛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初步感知词作的思想感情
②“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通过下阕开头的几句话,可以感知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即为“思乡之情”。
③明确写作手法:直抒胸臆。
4.细读文本,深入探究
①诵读上阕,体会情感。
②散译上阕文字,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体会词作中“留白”的内蕴:
“燎沉香,消溽暑”的沉闷感伤,“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的静谧婉转,“叶上初阳干宿雨”的清秀美好,“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的细腻挺拔。
③明确写作手法:借景抒情。
④体会“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的“留白”部分: 明确“相”字的意义,“五月,渔郎是否还记得我”以此体会作者心中的不确定感和无奈与伤感。
⑤明确写作手法:虚实结合
⑥诵读全诗,体会思想感情
5.延伸探究
读宋词《甘草子》,体会“留白”的意蕴。
直抒胸臆:“愁无侣”
借景抒情:“衰荷”“月华”“真珠雨”
虚实结合:“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
6.布置作业
写一首小诗,运用“留白”的手法
7.板书设计
借景抒情
思乡 直抒胸臆
虚实结合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选修项脊轩志教案,共7页。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新课标)项羽之死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基本信息,教学目标,学习者分析,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教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项羽之死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展示教学目标,回顾梳理情节,分析项羽形象,评价人物,学习启示,作业完成对项羽的评价小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