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5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7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5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7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第1页
    2025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7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第2页
    2025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7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第3页
    2025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7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第4页
    2025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7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第5页
    2025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7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第6页
    2025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7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第7页
    2025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7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第8页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5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7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

    展开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7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备考建议,知识结构,考点突破,试题演练,考情分析,大气的组成及其作用,大气的成分变化,大气的垂直分层,谢谢各位聆听和指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目录CONTENTS
    根据2020-2024年考情分析,提取考点
    提取考点:1.大气成分的时空变化,及其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重点,常见考向)2.逆温的成因,及其与生产生活的关系(难点,常见考向)课标考点: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其与生产生活的联系(必备知识)
    ①一般从时政热点和真实生活情境情境切入,以图表数据等示意图为载体,考查内容多集中在大气成分变化与人类活动相互影响、大气垂直分层、逆温等判断;②考查方式:以选择题为主,题目比较灵活,考查频率较高。③命题新趋势:纵观近三年的各省区高考地理真题,可以发现,多数考查考点由原先单一考点转变为综合多个考点考查,体现高考地理综合思维考查要求提高。
    备考过程中要注重图表资料的判读技巧和大气相关的知识原理的掌握,结合案例进行分析,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1.大气的组成及其作用2.大气成分的时空变化及其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3.大气垂直分层及其与生产生活的联系4.逆温及其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电影《中国机长》根据2018年5月14日5·14川航航班备降成都事件改编,讲述了“中国民航英雄机组”成员与119名乘客遭遇极端险情,在万米高空直面强风、低温、座舱释压的多重考验。该片于2019年9月30日在中国上映。万米高空的大气与地面大气有哪些不同?机长为什么要戴上氧气罩?
    问题:氧气是大气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命存在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根据“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示意图,说明除氧气外,低层大气的组成成分还有哪些?
    答案:低层大气=干洁空气+水汽+固体杂质;低层大气中除去水汽和杂质以外的混合气体,称为干洁空气;如今的大气是地球长期演化的结果,在短时期内不会有明显的变化。
    回顾旧知识:问题:低层大气组成成分有哪些呢?各有什么样的作用呢?试举例说明。
    探究问题: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城市上空的雾比郊区多,为什么?材料二:昆明海埂体育训练基地海拔1888米,每年冬季国家男子足球集训队都会到达此地开展高原训练,以争取在比赛中取得更好成绩,为什么呢?更高海拔训练反而会达不到理想效果,又是为何?
    材料1答案:城市中工业和交通工具产生的固体杂质尘埃较多,城市上空由于大气具有保温作用,从而导致水蒸气不易扩散,造成雾多。
    材料2答案:大气中氧气含量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科学研究发现,适当的缺氧环境利于激发运动员的运动潜力;目前,世界公认的平原运动员进行高原训练的最佳高度为海拔1800-2400米。但是随着海拔的升高,含氧量比降低,因此更高海拔训练会因为严重缺氧产生高原反应,而危害运动员的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总结:利用大气的组成解析地理现象
    (1)二氧化碳:CO2→吸收长波辐射(地面辐射)→升温同时释放热能→射向地面的热量→保温作用。(2)氧原子和臭氧。①高层大气中的O→吸收波长较短的紫外线→升温使大气电离→形成电离层。②平流层中的O3→吸收波长较短的紫外线→升温的同时阻挡到达地面的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伤害。(3)水汽。①近地面水汽吸收地面热量→大气升温。②水汽温度变化→吸热或放热→水的相变→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的发生。(4)杂质。①尘埃物质→吸附水汽→雾或降水。②尘埃物质→削弱太阳辐射→大气能见度降低。
    (2021年全国乙卷)相对湿度是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条件下饱和水汽压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下图示意我国某大城市1975~2015年城区和郊区各月平均相对湿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造成城区与郊区相对湿度差异主要原因是城区较郊区( )A. 气温高B. 蒸发(腾)强C. 降水量大 D. 绿地面积大
    相对湿度=实际水汽压/饱和水汽压
    BD:郊区绿地面积更大,蒸腾蒸腾更强,BD错误
    C:若降水量大,则导致相对湿度大,而城区相对湿度小于郊区,C错误
    (2021年全国乙卷)相对湿度是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条件下饱和水汽压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下图示意我国某大城市1975~2015年城区和郊区各月平均相对湿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该城市可能是 (  )A.乌鲁木齐 B.北京 C.上海 D.广州
    北京: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7-8月降水多,降水集中多暴雨,B正确
    7-8月相对湿度大,说明7-8月降水多
    A:乌鲁木齐: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少雨,错误;C:上海:6月梅雨天气,多雨,错误;D:广州:受华南准静止锋影响,雨带在4-5月份登陆,降水较多,错误;
    方法归纳:大气水汽含量的变化
    问题:观察下图,说出当空气温度降低时,水汽为何会凝结?
    绝对湿度:实际中,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水汽的量,单位g/m3。
    相对湿度:在某一温度下,实际空气水汽含量与同温度下饱和空气水汽含量的比值,单位 % 。
    在绝对湿度不变时,温度越高,空气能够容纳的水汽越多,饱和水汽压就越大。气温越低,空气达到饱和状态所含水汽含量越少。温度越低,空气越易达到过饱和状态。
    当水汽达到过饱和状态时,在增加水汽,有多余的水汽,在凝结核作用下,多余水汽凝结,形成降水(包括雨雾露霜等)
    饱和状态空气的水汽含量与温度的关系图
    空气上升→ 气温下降→水汽凝结→云滴→云滴增大→降水
    饱和水汽压是水汽达到饱和时的水汽压强。饱和水汽压大小与温度有直接关系。空气温度的变化,对蒸发和凝结有重要影响。
    气温升高,蒸发加大,饱和水汽压大,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水汽含量增多
    降低饱和空气的温度,由于饱和水汽压减小,就会有多余的水汽凝结出来
    因此,城区的相对湿度小于郊区,而且雨季相对湿度大于旱季。
    大气成分的时空变化及其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
    探究问题2:如图,2024年当地时间2月22日,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西部发生丛林火灾。截至25日,大火仍在持续燃烧,已经烧毁17000公顷林地和6栋房屋,有超过500名消防员正在现场参与灭火。问题:(1)澳大利亚地区森林火灾对当地大气成分的改变有哪些?(2)说明澳大利亚地区森林火灾改变大气成分,可能对人类造成哪些不利影响?
    答案:(1)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含有二氧化氮、臭氧、甲醛、二氧化硫、甲烷、一氧化碳和气溶胶等大量的残留气体。
    答案:(2)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大气保温作用增强,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引发全球自然环境变化。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和气溶胶等大量的残留气体,污染大气环境,危害人体健康,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
    拓展: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影响
    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大气,会影响大气的成分和含量,产生大气污染,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造成不利影响。
    碳达峰:二氧化碳的排放达到峰值不再增长。意味着我国要在2030年前使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达到峰值,之后使其不再增长,并逐渐下降。碳中和:某个地区在一定时间内,人类活动直接和间接排放的碳总量,与通过植树造林、工业固碳等方式吸收的碳总量相互抵消,实现碳“净零排放”。
    (2024年湖南卷)某大都市城市用地紧缺,道路与居民区距离较近,交通排放颗粒物对居民区有一定的影响,绿化植被可减轻此影响。在该都市采样监测发现,不同植被类型对颗粒物的拦截效果不同。图3示意采样监测区基本情况。图4显示道路中心、自行车道、人行道与道路中心的颗粒物浓度的比值。据此完成9~11题。10. 与自行车道相比,关于人行道上积累最明显的颗粒物及其对应的植被类型,判断正确的是( )A. 细颗粒茂密植被B. 粗颗粒茂密植被C. 细颗粒稀疏植被D. 粗颗粒稀疏植被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与自行车道相比,人行道上茂密植被前的粗颗粒的比值较高,说明积累明显,B正确;
    与自行车道相比,人行道稀疏植被前的细颗粒、稀疏植被前的粗颗粒、茂密植被前的细颗粒比值较小或基本一致,说明积累不明显,ACD错误。
    (2024年湖南卷)某大都市城市用地紧缺,道路与居民区距离较近,交通排放颗粒物对居民区有一定的影响,绿化植被可减轻此影响。在该都市采样监测发现,不同植被类型对颗粒物的拦截效果不同。图3示意采样监测区基本情况。图4显示道路中心、自行车道、人行道与道路中心的颗粒物浓度的比值。据此完成9~11题。11. 在优先考虑降低颗粒物对居民区影响的同时,为尽量减少其对行人的影响,该都市从人行道到居民区绿化植被配置合理的是( )A. 从稀疏到茂密B. 从茂密到稀疏C. 均用稀疏植被D. 均用茂密植被
    茂密植被对颗粒污染物拦截效果较好
    应该在靠近居民区一侧种植茂密植被
    (2023年北京卷)18.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南极半岛地表污染物少的原因。(5分)
    人类活动少,本地污染物少
    远离其他大陆,外来污染物不易到达
    受盛行西风和西风漂流阻挡,污染物扩散较快
    【答案】(1)人类活动少,本地污染物少,远离其他大陆,受盛行西风、东风和西风漂流阻挡,外来污染物不易到达。
    方法归纳:大气污染成因和防治措施
    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节能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洁净煤技术、开发新能源、利用可再生能源、控制机动车污染、控制工业污染等。
    大气垂直分层及其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问题导入:电影《中国机长》当中,出发当天下起了小雨,小明坐在飞机靠窗位置,看到外面雨丝打窗。飞机起飞过程中穿越云层时机身经历了一段颠簸,而后飞行高度保持在10千米,此时进入了平飞状态,机身平稳,窗外呈现万里晴空。(1)结合“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说出小明所乘坐的飞机依次经过了大气哪些分层?(2)说明大气垂直分层各层的主要特点(温度变化、大气运动、天气状况等),分析飞机飞行过程中从有雨到晴朗、从颠簸到平稳的原因?(3)分析大气各层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答案:(2)飞机飞行过程中,先是经过了对流层,对流层中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使气体上下对流,空气不稳定,故飞机颠簸;近地面的水汽和固体杂质通过对流运动向上空输送,过程中随着气温降低易成云致雨,故能看到降雨现象。到达高空10—12km左右,进入平流层,气温随海拔升高而上升,气体呈现平流状态,空气稳定,故飞机稳定;且因没有空气对流,天气晴朗。
    问题:根据下图,列表归纳大气的垂直分层的特点。
    大气垂直分层的划分依据: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
    气压 大气密度 水汽尘埃
    低 小 少
    高 大 多
    探究问题:对比不同时空对流层高度的差异及其成因
    (1)空间:低纬度地区 高纬度地区。(2)时间:夏季 冬季,白天 夜晚。(3)时间和空间:(同纬度)白天,陆地 海洋,内陆 沿海。
    (4)成因:对流层的热量主要来自地面,其厚度受对流运动强弱的影响。地面气温高,空气对流作用强,对流层厚度大;反之,地面气温低,空气对流运动弱,对流层厚度小。
    (2024年山东卷)1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我国沿海某区域某时段经历了一次大范围的浓雾天气,给当地交通带来了较大影响。气象部门指出,此次浓雾为平流雾,是由暖湿空气流经冷的下垫面而形成的。如图示意该区域0时(雾过程初期)近地面主要气象要素的分布。(1)分析此次浓雾天气形成的主要原因。
    【官方答案】16.(1)①雾形成之前,冷锋过境,锋后大范围降温,下垫面温度低。②冷锋过境形成逆温层,大气层结稳定,有利于水汽聚集,形成并维持浓雾天气。③锋后东部海洋上空的暖湿气流将水汽源源不断的输送至冷下垫面上,水汽遇冷易凝结。④偏东风风速较小,利于浓雾天气的形成和维持。⑤冷锋过境,锋面降水使该区域的空气湿度较大。或长江和其他水体(洪泽湖、高邮湖等)的水汽对周边区域的雾也有增强作用。(每条2分)
    方法归纳:雾的成因及消散
    (2024年山东卷)1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我国沿海某区域某时段经历了一次大范围的浓雾天气,给当地交通带来了较大影响。气象部门指出,此次浓雾为平流雾,是由暖湿空气流经冷的下垫面而形成的。如图示意该区域0时(雾过程初期)近地面主要气象要素的分布。(2)夜间,该区域被厚厚的云层覆盖,低层的雾逐渐发展增强,形成了“上云下雾、云雾共存”的特征。说明在夜间,云对雾发展快慢的影响。
    【官方答案】(2)①夜间,云层具有保温作用,使地表温度和近地面气温下降缓慢。②雾发展缓慢。(每条2分)
    在尼泊尔上空自东向西飞行的航班上拍摄的喜马拉雅山脉南坡景观
    简述图中喜马拉雅山脉南坡云的形成过程
    (2022年上海卷)5.2022年4月16日9时,神舟返回舱在一次经过平流层和对流层的时候温度的变化,描述正确的是A.先持续升高 B.先降低后升高 C.持续降低 D.先升高后降低
    逆温及其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情境:对流层是否一定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逆温现象” 一般情况下,大气温度随着高度增加而下降,可是在某些天气条件下,地面上空的大气结构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反常现象,气象学上称之为“逆温”,发生逆温现象的大气层称为“逆温层”。十月份某日早晨,我国某地发生了逆温现象,当地一工厂早晨生产过程中排放出的烟流扩散方向随时间发生变化,如下图所示。(1)读该工厂的烟流扩散变化图,说明逆温现象会对近地面空气产生什么影响?(2)分析逆温现象对近地面空气产生的影响会带来哪些利与弊?
    答案:(1)逆温的存在,抑制了近地面空气气流的上升,不利于近地面空气气流扩散;
    答案:(2)弊:加重近地面空气的污染;出现多雾天气,影响人们的出行和易出现交通事故;利:不利于沙尘扬起,抑制沙尘暴的发生;
    1.逆温的概念及其形成过程
    在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的一般情况是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大约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主要是由于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地面,离地面越远,受热就越少,气温就越低。
    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上升的现象,或者随高度的增加,气温的垂直递减率小于6 ℃/km的现象,称为逆温现象。
    a:正常情况下:海拔升高,气温降低,无逆温;
    b:在晴朗无云或少云的夜晚,地面很快冷却,贴近地面的大气也随之降温。离地面越近,降温越快;离地面越远,降温越慢,因而形成了自地面开始的逆温(图b)
    C:随着地面辐射冷却的加剧,逆温层逐渐向上扩展,黎明时达到最强(图C )通常情况下,逆温层的高度在几十米至几千米之间,对流层内的逆温层,厚度大体在100-200米。夏季夜短,逆温层较薄,消失较快;冬季夜长,逆温层较厚,消失较慢。
    d、e:日出后,太阳辐射逐渐增强,地面很快升温,逆温层便自下而上逐渐消失(图d、e)
    2.逆温的类型及其成因
    (2024年湖南卷)某大都市城市用地紧缺,道路与居民区距离较近,交通排放颗粒物对居民区有一定的影响,绿化植被可减轻此影响。在该都市采样监测发现,不同植被类型对颗粒物的拦截效果不同。图3示意采样监测区基本情况。图4显示道路中心、自行车道、人行道与道路中心的颗粒物浓度的比值。据此完成9~11题。9.理想的采样监测天气是 ( )A.晴朗微风 B.逆温天气 C.阴雨少光 D.风向多变
    逆温天气不利于近地面污染物的扩散,会加重污染状况,B错误
    阴雨天气产生的降水会吸附大气中的污染物,降低污染物浓度,C错误
    风向多变会导致污染物浓度受到风的影响,不能反应植被类型对污染物扩散的拦截效果,D错误
    (2023年浙江6月卷)贵州中西部地区冬季多出现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锋面雨雾,雾区位于锋线附近。下图为贵州某次锋面雨雾发生过程中,大致呈纬向分布的三个测站测得的能见度变化图。这次雨雾形成的气象条件是西南气流沿锋后弱冷平流爬升,形成弱降水。雨雾随锋面缓慢东移消亡。完成下面小题。25. 本次锋面雨雾出现时,雾区地面以上气温垂直变化最接近的是( )
    锋面附近(不在锋面上下方)逆温现象
    锋面会有逆温层,称为锋面逆温层。又因锋面发生在对流层,因此锋面逆温必然也发生在对流层。通常情况下,逆温层的高度在几十米至几千米之间,对流层内的逆温层,厚度大体在100-200米。
    (2021年广东卷)辐射逆温是低层大气因地面强烈辐射冷却导致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黄河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000多米,冬季辐射逆温现象多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 冬季易加强辐射逆温的地形是( )A. 山峰B. 平原C. 谷地D. 丘陵
    冬季在谷地或盆地形成辐射逆温的时候,由于坡地近地面空气冷却,冷空气沿斜坡地形沉入谷底或盆地,则可加强因辐射冷却作用而形成的逆温效应,C正确。
    A:山峰被周围大气包围,山峰与大气的接触面小,大气的交换频繁,山峰地面温度降低对周围大气影响较小,不易形成逆温,A错误。B:平原地形平坦开阔,冬季易受冷空气影响而多大风,大气流动性强,不易形成逆温,B错误。D:丘陵海拔较低,地形起伏平缓,空气流动性也较强,不易形成逆温,D错误。
    (2021年广东卷)辐射逆温是低层大气因地面强烈辐射冷却导致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黄河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000多米,冬季辐射逆温现象多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 黄河源地区辐射逆温常出现的时间和天气状况是( )A. 日落前后,大风呼啸B. 正午时刻,雨雪交加C. 午夜时分,浓云密雾D. 日出之前,晴朗无风
    日落前后、正午时刻地面温度较高,近地面大气气温较高,AB错误;
    浓云迷雾,大气逆辐射强,地面不易强烈辐射冷却,C错误。
    黄河源地区辐射逆温出现时地面温度低,近地面气温低,一天中日出之前气温最低,晴朗无风,空气流动性差,近地面大气易受冷地面的影响,D正确;
    (2021年广东卷)辐射逆温是低层大气因地面强烈辐射冷却导致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黄河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000多米,冬季辐射逆温现象多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 黄河源地区冬季辐射逆温多发是由于( )A. 锋面气旋多B. 下沉气流盛行C. 准静止锋强D. 热力对流强盛
    锋面气旋、准静止锋均多上升气流,容易形成降水,而逆温出现时大气较稳定,AC错误;
    黄河源地区冬季地面温度低,气流冷却下沉,下沉气流盛行,地面冷空气堆积,导致辐射逆温多发,B正确;
    冬季气温低,热力对流弱,D错误。
    锦绣地理2025届高考一轮专题复习
    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专题7: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 配套练习
    题组1(考点1:大气现象——云雾等成因分析)
    (2024年广西卷)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图6a示意欧洲部分区域一种典型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形势。冬季受该气压形势控制时,瑞士中部高原地区(图6b)风速较大,最大风速位于莱芒湖区,时速可超过100千米。这种风会使瑞士中部高原地区出现逆温层,逆温层下方常有层云(低空中呈层状的云层)形成;当有其他条件配合时,莱芒湖畔局地还容易出现冰冻现象。图7为莱芒湖畔某次发生冰冻时的街景。(2)说明冬季受该气压形势控制时,瑞士中部高原地区层云的成因。(6分)
    答案:(2)气压北高南低,偏北风越过汝拉山脉下沉增温,高空气团性质温暖;冷空气因密度大,堆积在阿尔卑斯山和汝拉山脉之间的谷底,下部气团性质较冷,上下气团形成逆温;莱芒湖的蒸发为下部气团提供水汽;大气稳定,晴天多,(夜晚)辐射散热强,下部气团的水汽易冷却凝结成云;由于逆温层的存在,难以对流,云系难以向上发展,形成层状展开。(6分)
    (2024年广西卷)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图6a示意欧洲部分区域一种典型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形势。冬季受该气压形势控制时,瑞士中部高原地区(图6b)风速较大,最大风速位于莱芒湖区,时速可超过100千米。这种风会使瑞士中部高原地区出现逆温层,逆温层下方常有层云(低空中呈层状的云层)形成;当有其他条件配合时,莱芒湖畔局地还容易出现冰冻现象。图7为莱芒湖畔某次发生冰冻时的街景。(3)指出除大风外,莱芒湖畔局地出现冰冻现象所需的自然条件。(4分)
    答案:(3)气温下降到0℃以下;天气晴朗;近地面相对湿度较大;具有逆温现象,对流较弱。(4分)
    (2021年辽宁卷)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祁连山西部某山的雪线高度约为4600米。该地区云含水量(云中液态或固态水的含量)空间分布差异较大,空中水汽资源相对丰富,可为人工增雨(雪)作业提供良好的条件。图1为该山所在地区夏季多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图2为遥感卫星探测的5000米高度处夏季平均云含水量纬度变化图。(2)分析图4中云含水量两个峰值的形成原因。
    答案:(2)两个峰值区对应的下垫面为湖泊或冰川,提供的水汽较多;海拔高,与5000米高空相距较近。
    (2024年安徽省合肥市一模卷)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平流雾指暖湿空气平流到较冷的下垫面上形成的雾,是沿海地区常见的气象灾害。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已基本实现了“雾航不误航”,保障了社会经济平稳运行。2019年4月7日-8日,台湾海峡盛行近5级的西南风,北部有平流雾分布(下图)。8日6时后平流雾逐渐消散。(2)推测此次平流雾在6时后逐渐消散的原因。
    答案:(2)6时后太阳辐射增强,海面温度升高,不利于水汽凝结;阳光照射使雾滴蒸发;西南风减弱,暖湿气流不再持续输送。
    (2024年北京市东城区一模卷)17.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乌鲁木齐市位于天山北坡和准噶尔盆地南缘之间,大雾多发。如图为乌鲁木齐市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近几年,大雾已成为影响乌鲁木齐市发展的气象灾害之一。(3)为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简述乌鲁木齐市应对大雾灾害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答案:19. 改善大气质量;气象部门加强监测,提前预警;交通部门采取管制措施等。解析:加强气象监测,提前做好大雾预警预报;保护大气环境,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大气质量;交通部门采取管制措施,对行驶车辆进行管理等。
    题组2(考点2:大气的成分时空分布及其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2022年广东卷)汞是一种易挥发的重金属元素,大气汞主要以气态形式存在。南岭周边省区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冶炼企业分布区。在南岭国家森林公园某山顶附近监测得知,该地大气汞含量日变化明显,最高值在午后出现;秋冬季比夏春季大气汞含量高且变幅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 导致该地大气汞含量在午后出现最高值的原因是午后( )①对流雨多发②谷风环流较强③植被蒸腾较弱④地面蒸发旺盛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
    午后气温最高,植物蒸腾较强,③错误对流雨常多出现于低纬度赤道地区,其他地区夏季酷热午后也有,汞微溶于水,对流雨稀释少部分大气汞含量,导致大气汞含量降低,故①错误
    (2022年广东卷)汞是一种易挥发的重金属元素,大气汞主要以气态形式存在。南岭周边省区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冶炼企业分布区。在南岭国家森林公园某山顶附近监测得知,该地大气汞含量日变化明显,最高值在午后出现;秋冬季比夏春季大气汞含量高且变幅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 该地秋冬季比夏春季大气汞含量变幅大,原因可能是秋冬季( )A. 土壤汞排放量更多B. 南下冷空气更频繁C. 准静止锋更加强盛D. 植被的覆盖度更低
    A:土壤汞排放量随着气温高低发生变化,夏春季节气温较高,土壤汞排放量更多,所以A项错误;
    B:秋冬季冷空气频繁南下,气温变化幅度增大,导致有色金属冶炼企业加工过程中汞的蒸发变化幅度大,会稀释空气中的汞含量,故B正确;
    C:南岭在春季准静止锋更加强盛,故C错误;
    D:植被的覆盖度与汞含量变幅大没有多大关系,D错误。
    (2023年全国乙卷)1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夏威夷岛人口密度低,以第三产业为主。该岛海拔2400米以上区域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1800米以下区域受信风控制。1958年以来,科学家在夏威夷岛上的观测站对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开展观测,是全球最早对大气二氧化碳浓度进行持续观测的站点。观测得到的数据被普遍认为能够反映全球大气二氧化碳的平均浓度变化,为科学认识气候变化提供了重要依据。下图示意夏威夷岛位置与地形。(1)指出夏威夷岛人为二氧化碳排放的总体特征。
    夏威夷岛上的人类日常生活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较低
    很少有工业及其产生的污染排放,第三产业相关的经济活动的碳排放强度明显低得多
    岛上大多数村镇海拔都低于600米位于沿海地区
    岛上二氧化碳的排放集中于岛上村镇
    呈散点状分布于较低海拔的沿海地区
    官方答案:排放总量大,主要分布在较低海拔(沿海)地区。
    (2023年全国乙卷)1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夏威夷岛人口密度低,以第三产业为主。该岛海拔2400米以上区域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1800米以下区域受信风控制。1958年以来,科学家在夏威夷岛上的观测站对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开展观测,是全球最早对大气二氧化碳浓度进行持续观测的站点。观测得到的数据被普遍认为能够反映全球大气二氧化碳的平均浓度变化,为科学认识气候变化提供了重要依据。下图示意夏威夷岛位置与地形。(2)从大气环流角度,分析该岛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对观测数据未构成明显干扰的原因。
    官方答案: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主要源自较低海拔(1800米以下)区域,受信风控制易扩散,观测站海拔高于3000米,受副热带高压的下沉气流控制,较低海拔区域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难以向观测站扩散。
    (2023年全国乙卷)1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夏威夷岛人口密度低,以第三产业为主。该岛海拔2400米以上区域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1800米以下区域受信风控制。1958年以来,科学家在夏威夷岛上的观测站对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开展观测,是全球最早对大气二氧化碳浓度进行持续观测的站点。观测得到的数据被普遍认为能够反映全球大气二氧化碳的平均浓度变化,为科学认识气候变化提供了重要依据。下图示意夏威夷岛位置与地形。(3)说明该站观测的数据能够反映全球大气二氧化碳平均浓度变化的原因。(8分)
    夏威夷岛位于太平洋中部
    远离大陆二氧化碳集中排放区域
    大陆上人类或者自然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需要通过大气环流长距离到达本岛高海拔的观测站
    在此过程中空气成分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混合,使得二氧化碳浓度稳定
    该站观测年代早,时间序列长
    1.气候研究数据不受局地污染影响角度分析
    官方答案:(3)夏威夷岛远离大陆二氧化碳集中排放区域,二氧化碳经过长距离输送,与空气充分混合,浓度基本稳定;该站观测年代早、时间序列长,能够反映全球大气二氧化碳平均浓度变化。
    (2023年全国乙卷)1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夏威夷岛人口密度低,以第三产业为主。该岛海拔2400米以上区域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1800米以下区域受信风控制。1958年以来,科学家在夏威夷岛上的观测站对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开展观测,是全球最早对大气二氧化碳浓度进行持续观测的站点。观测得到的数据被普遍认为能够反映全球大气二氧化碳的平均浓度变化,为科学认识气候变化提供了重要依据。下图示意夏威夷岛位置与地形。(4)若要在亚欧大陆建设一座能够反映全球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观测站,请提出合适的站址并说明理由。(4分)
    官方答案:(4)从远离二氧化碳集中排放区、受下沉气流(高压)控制或高海拔等角度选择合理区域,如东西伯利亚、青藏高原等。
    (2024年广东省汕头市一模卷)2021年12月6—12日,我国长株潭城市群出现一次大气污染,主要污染源为外源性输入与本地污染物积累。如图示意长株潭城市群位置及长株潭城市群PM2.5质量浓度逐日变化曲线(PM2.5平均值大于75μg/m3开始出现轻度污染,150—250μg/m3为重度污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 长沙、株洲两市大气污染开始时间存在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①相对位置 ②植被类型 ③大气环流 ④海拔高低A. ①②B. ②④C. ①③D. ③④
    【1题详解】长沙和株洲在地理位置上有所不同,这可能导致它们受到来自不同方向或来源的污染影响,①正确;不同的风向和风速会导致污染物在不同时间和程度上影响到不同区域,长沙和株洲受到的大气环流影响可能存在差异,因此污染开始时间也会有所不同,③正确;植被类型和海拔高低对空气质量有一定影响,但与大气污染开始时间的差异关系不大,②④错误。所以选C。
    (2024年广东省汕头市一模卷)2021年12月6—12日,我国长株潭城市群出现一次大气污染,主要污染源为外源性输入与本地污染物积累。如图示意长株潭城市群位置及长株潭城市群PM2.5质量浓度逐日变化曲线(PM2.5平均值大于75μg/m3开始出现轻度污染,150—250μg/m3为重度污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 根据12月8-10日长株潭城市群空气质量的变化,推断当时的天气形势( )A. 受副热带高压控制B. 有明显降水过程C. 空气对流运动旺盛D. 近地面风速较小
    【2题详解】读图可知,12月8-10日长株潭城市群大气污染严重,污染程度略有下降。12月份该地区不会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故A错误;有明显降水过程,空气质量会明显好转,故B错误;空气对流运动旺盛,空气质量会明显好转,故C错误;近地面风速较小,空气流动性差,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空气质量差,故D正确。所以选D。
    (2024年福建厦门市二模卷)近地面大气中的臭氧是在静稳大气环境下,人类排放的氮氧化物受阳光照射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的,对人体有危害。某市地处华北平原,城区是氮氧化物的主要来源。图示意某次冷锋锋线过境前后该市城郊M气象站测得的臭氧体积分数、气温、风向和风速的变化。完成下面小题。9. M气象站可能位于该市( )A. 东郊B. 西郊C. 南郊D. 北郊
    【9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某市地处华北平原,城区是氮氧化物的主要来源。根据图可知,22日13时臭氧体积分数最高,此时风向为偏南风,由于城区是氮氧化物的来源,可知M气象站位于城区的北部,故选D。
    (2024年福建厦门市二模卷)近地面大气中的臭氧是在静稳大气环境下,人类排放的氮氧化物受阳光照射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的,对人体有危害。某市地处华北平原,城区是氮氧化物的主要来源。图示意某次冷锋锋线过境前后该市城郊M气象站测得的臭氧体积分数、气温、风向和风速的变化。完成下面小题。11. 图3中13—16时臭氧体积分数降低的主要原因是( )A. 上升对流增强B. 风向变化幅度减小 C. 太阳辐射增强 D. 氮氧化物排放减少
    【11题详解】读图可知,13-16时气温升高,对流运动增强,有利于臭氧等污染物的扩散,因此臭氧体积分数降低,A正确;风向变化幅度减小,不利于臭氧扩散,B错误;此时是下午,太阳辐射减弱,C错误;该时段是白天,人类活动排放的氮氧化物没有明显减少,且臭氧存在于空气中,难以自行降解,其体积分数降低主要与扩散有关,而不是氮氧化物光化学反应生成减少,D错误。故选A。
    题组3(考点3:大气垂直分层及其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2022年浙江6月卷)下图为北半球某地某季节平均纬向风速随高度分布图,甲、乙、丙为该地三个不同高程面,完成下面小题。24. 能正确反映上图平均纬向风速随高度分布的地点位于( )
    A. 春季的低纬度B. 夏季的中纬度C. 秋季的中纬度D. 冬季的高纬度
    自近地面到高空,纬向风速先变大,到对流层顶后达到最大,然后风速再变小,之后随高度增加,风速再变大,且风向有明显变化。
    【点睛】对流层厚度随纬度和季节而发生变化。低纬度地区对流层厚度约为17-18千米,夏季大于冬季。
    题组4(考点4:逆温及其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2024年合肥市高三二模卷)下图示意某年8月3日晴天午后我国某绿洲和周边沙漠的气温随高度变化。据此完成9-10题。9.图示时刻,在距地面1-10米范围内绿洲地区气温A.垂直变率上部较大 B.一直高于周边沙漠C.垂直变率大于沙漠 D.随高度升高而升高
    解析:【小题1】读图,在距地面1-10米范围内,绿洲地区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但同一高度下气温低于沙漠,且整体而言,绿洲在该海拔范围内气温的变化幅度较小,其垂直变率小于沙漠,且绿洲气温在该海拔的上部地区变化幅度更小,垂直变率较小,D正确,ABC错。故选D。

    相关课件

    专题三 地球上的大气 第1节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专题复习】2025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ppt:

    这是一份专题三 地球上的大气 第1节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专题复习】2025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ppt,共1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材知识萃取,基本元素,生命活动,光合作用,紫外线,成云致雨,大气的垂直分层,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湘教版 (2019)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一等奖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湘教版 (2019)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一等奖ppt课件,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新课探究,大气的垂直分层,课堂小结,课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湘教版 (2019)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湘教版 (2019)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备课ppt课件,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典例1,学法指导,典例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