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抽测模拟 化学试卷-A4
展开
这是一份福建省福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抽测模拟 化学试卷-A4,共33页。
1.(2分)近年来我国取得让世界瞩目的科技成果,化学功不可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天和核心舱”电推进系统中的腔体采用氮化硼陶瓷属于有机物
B.“嫦娥五号”运载火箭用液氧液氢推进剂,产物对环境无污染
C.“奋斗者”号潜水器外壳材料为钛合金,钛元素属于过渡元素
D.“神舟载人飞船”太阳敏感器光学窗口采用石英玻璃,主要成分二氧化硅属于共价晶体
2.(2分)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表.该密闭容器中发生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可能是( )
A.分解反应B.置换反应
C.复分解反应D.化合反应
3.(2分)分类是认识和研究物质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错误的是( )
A.AB.BC.CD.D
4.(2分)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
A.H、D、T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互为同素异形体
B.﹣OH与组成元素相同,含有的电子数也相同
C.与氢气完全加成后,生成3,3﹣二甲基丁烷
D.和表示的两种粒子均含有某种元素
5.(2分)下列物质中,既属于有机物,又是非电解质的是( )
A.乙酸 B.二氧化碳 C.乙醇钠 D.葡萄糖
6.(2分)下列处理方法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装有过氧化钠的包装箱着火时,立即用水灭火
B.氯气泄漏后,人应往高处撤离避免吸入过多的氯气而中毒
C.实验剩余的金属钠不能放回原试剂瓶,防止污染原试剂
D.提纯粗盐实验中,将过滤后的滤液在蒸发皿中加热至恒重
7.(2分)下列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 )
A.H2CO3⇌2H++
B.NH3•H2O⇌+OH﹣
C.Fe(OH)3=Fe3++3OH﹣
D.NaHSO4Na++H++
8.(2分)下列溶液中的Cl﹣浓度为1ml/L的是( )
A.1ml/LNaClO溶液
B.1ml/LCuCl2溶液
C.0.1mlNaCl固体溶于100mL水所得溶液
D.将50mL2ml/L稀HCl加水稀释至100mL
9.(2分)使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由于操作不当,会引起误差,下列情况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低的是( )
①用天平(使用游码)称量时,被称量物与砝码的位置放颠倒了
②定容后摇匀,发现液面降低,又补加少量水,重新达到刻度线
③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后,烧杯及玻璃棒未用蒸馏水洗涤
④转移溶液前容量瓶内有少量蒸馏水
⑤定容时,仰视容量瓶的刻度线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②③④⑤D.①③④⑤
10.(2分)下列物质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 )
A.KOHB.MgOC.H2OD.N2
11.(2分)常温下,下列各离子组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存在的是( )
A.pH=13的溶液中:Na+、ClO﹣、CO32﹣、SO42﹣
B.c(Fe3+)=0.1ml/L的溶液中:H+、I﹣、Br﹣、SO42﹣
C.使石蕊变红的溶液中:Na+、NH4+、NO3﹣、SO32﹣
D.小苏打溶液中:Ba2+、Cl﹣、K+、OH﹣
12.(2分)下列“实验方案”不宜用于完成“实验目的”的是( )
A.AB.BC.CD.D
13.(2分)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8g重水(D2O)中含有的质子数为10NA
B.12.0g熔融的NaHSO4中含有的阳离子数目为0.2NA
C.1mlCHCl3含有C﹣Cl键的数目为3NA
D.2mlNO与1mlO2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的分子数为2NA
14.(2分)下列金属中,通常采用电解法冶炼的是( )
A.CuB.FeC.AlD.Ag
15.(2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硫酸厂生产过程中的污水,含有硫酸等杂质,可用石灰乳中和处理
B.充分利用硫酸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热”,可使硫酸厂向外界输出大量的能量
C.硫酸厂靠近原料产地比靠近硫酸消费中心更为有利
D.硫酸厂不应建在人口稠密的居民区和环保要求高的地区
16.(2分)已知NH4CuSO3与足量的10ml/L硫酸溶液混合微热,产生下列现象:
①有红色金属生成
②产 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③溶液呈现蓝色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H4CuSO3中硫元素被氧化
B.1ml NH4CuSO3完全反应转移0.5ml电子
C.反应中硫元素被氧化
D.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氨气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17﹣17题。氯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应用。实验室可用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取Cl2,历史上曾用Deacn法制取Cl2,其反应为4HCl(g)+O2(g)=2H2O(g)+2Cl2(g)△H。两种方法涉及的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均能自发进行。
17.(2分)实验室用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取Cl2并回收MnCl2•4H2O,下列实验原理与装置能达到目的的是( )
A.用装置甲制取氯气
B.用装置乙除去氯气中的HCl和H2O
C.用装置丙过滤得MnO2
D.用装置丁干燥MnCl2•4H2O晶体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18﹣18题:
地球海洋是巨大的物质资源宝库,有待于人们进一步开发、利用和保护。氯化钠在海水中的质量分数为2.72%,是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盐。从远古时代开始,人们就掌握了从海水中获取食盐的方法。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和化学工业的发展,人们在工业上以氯化钠为原料进一步制备金属钠、氯气、烧碱、碳酸氢钠和碳酸钠,并以氯气、烧碱等为原料进一步从海洋中提取出溴、碘、镁。这些海洋化工产品为化学工业生产体系输送了大量的基础原料,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8.(2分)实验小组利用食盐、Na2CO3和水等进行氯系消毒剂的制备。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电解饱和食盐水制氯气和碱:2Cl﹣+2H2OCl2↑+H2↑+2OH﹣
B.氯气和水反应制备次氯酸:Cl2+H2O═H++Cl﹣+HClO
C.氯气和碳酸钠溶液反应制备氯酸钠:Cl2++2H2O+CO2↑+4H+
D.氯酸钠和浓盐酸反应制备二氧化氯:2+4H++2Cl﹣═2ClO2↑+Cl2↑+2H2O
19.(2分)工业盐酸常呈黄色,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Cl﹣被空气中的O2氧化
B.混有可溶性杂质如Fe3+
C.溶有Cl2
D.HCl在溶液中呈黄色
20.(2分)下列关于元素周期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同一主族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多
B.第二周期元素从Li到F,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C.每一周期元素的最高正价都是由+1→+7
D.O与S为同主族元素,且O比S的非金属性强
二.推断题(共5小题,满分60分,每小题12分)
21.(12分)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列出了7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请用化学语言回答下列问题。
请回答:
(1)写出⑦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
(2)画出③、⑤所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 。
(3) ④、⑥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发生反应,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4)①、③、⑤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用元素符号表示)。
(5)⑤、⑦分别与①形成的化合物的稳定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用化学式表示)。
(6)能体现金属性③>④的证据有 、 。
(7)依据元素周期律推测:
Ⅰ.Se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Ⅱ.画出Se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
Ⅲ.Se与⑤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 (填化学式)。
Ⅳ.下列关于SeO2的性质预测合理的是 。
A.从周期律角度,SeO2的性质类似于SO2的
B.从物质类别角度,SeO2具有酸性氧化物的性质
C.从化合价角度,SeO2只具有氧化性
22.(12分)金属钠及其化合物在人类生产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1)用空气和Na可直接制备Na2O2,空气与熔融Na反应前需依次通过 、 (填标号)。
a.浓硫酸
b.饱和食盐水
c.NaOH溶液
d.KMnO4溶液
(2)将Na2O2和NaHCO3的混合物置于真空密闭容器中加热,充分反应后经检测气体产物为O2和水蒸气,其总质量为33g,冷却至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6.8L。则剩余固体的成分为 ,其物质的量之比为 ,原混合物中NaHCO3的质量为 。
(3)为探究NaHCO3的某些化学性质进行如下实验:向锥形瓶内加入饱和NaHCO3溶液,用CO2传感器测定密闭装置中CO2分压(CO2的分压=×气体总压强),测得CO2分压与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温度在50℃之前,装置中CO2分压增大的主要原因是 ;温度升高到50℃之后,装置中CO2分压急剧增大的原因是 。
23.(12分)空气与我们的生存息息相关。SO2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CO2是主要的温室气体。
(1)SO2属于酸性氧化物,下列物质中可以与其发生反应的是 。
A.Na2O
B.NaCl
C.CO2
D.H2O
(2)双碱法脱硫过程如图所示。
①Na2SO3的电离方程式是 。
②下列反应中,能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填序号)。
A.Ca(OH)2和稀CH3COOH
B.NaOH和稀H2SO4
C.Ca(OH)2与稀HNO3
D.NaOH和稀盐酸
③过程Ⅰ的离子方程式是 。
④过程Ⅱ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⑤双碱法脱硫过程中,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3)我国科学家研发了一种室温下“可呼吸”的Na﹣CO2充电电池。电池的总反应为:3CO2+4Na═2Na2CO3+C。
①该电池消耗9.2gNa时,可以消耗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的体积是 L。
②该电池中不能存在水,否则可能引起电池爆炸,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其原因 。
24.(12分)某研究小组以工厂废渣(Fe3O4、Al2O3、SiO2)为原料制取Fe2O3工艺流程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碱浸”时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酸溶”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操作a”的名称为 ,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 。
(3)“氧化”的目的是 。 (填能或否)用H2O2代替O2。
(4)“沉铁”步骤可观察到现象是 。
(5)操作c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25.(12分)(1)实验室需要从某混有少量泥沙、硫酸钠、氯化镁的粗盐固体样品中提纯氯化钠,甲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
已知:a~d为加入试剂,可供选择的试剂(都为稀溶液)有HCl、H2SO4、HNO3、NaOH、KOH、Na2CO3、Ba(NO3)2、Ag(NO3)2、BaCl2,f、g、h为实验操作。
①操作f是 ;操作h需要用到的主要仪器有酒精灯、玻璃棒以及 。(填仪器名称)
②若试剂a是一种强碱,则试剂b为 ,试剂c为 。(填化学式)
③乙同学认为删去操作g能够简化实验流程。你同意吗?请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说明原因: 。
④检验硫酸钠已被除尽的方法是 。
(2)碘是人体不可缺乏的元素,为了防止碘缺失,现在市场上流行一种加碘盐,就是在精盐中添加一定量的KIO3进去,某研究小组为了检验某种加碘盐中是否含有碘元素,查阅了有关的资料,发现其检测原理是:KIO3+KI+H2SO4﹣﹣﹣﹣﹣I2+H2O+K2SO4(未配平)。实验时先取少量的加碘盐用蒸馏水溶解,然后加入稀硫酸和KI溶液,充分反应后再加入一定量的CCl4,振荡。
①请配平此化学方程式:KIO3+KI+H2SO4﹣﹣﹣﹣﹣I2+H2O+K2SO4
②加入一定量的CCl4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
③若从碘的有机溶液中提取碘和回收有机溶剂,还需要经过 。(填操作方法)
福建省福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抽测模拟
化学试卷
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满分40分,每小题2分)
1.(2分)近年来我国取得让世界瞩目的科技成果,化学功不可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天和核心舱”电推进系统中的腔体采用氮化硼陶瓷属于有机物
B.“嫦娥五号”运载火箭用液氧液氢推进剂,产物对环境无污染
C.“奋斗者”号潜水器外壳材料为钛合金,钛元素属于过渡元素
D.“神舟载人飞船”太阳敏感器光学窗口采用石英玻璃,主要成分二氧化硅属于共价晶体
【考点】硅的性质及用途;二氧化硅的性质及用途;无机化合物与有机化合物的概念.
【答案】A
【分析】A.氮化硼陶瓷属于新型的无机非金属材料;
B.液氧液氢推进剂的燃烧产物是水;
C.根据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分析;
D.石英玻璃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属于共价晶体。
【解答】解:A.氮化硼陶瓷属于新型的无机非金属材料,不是有机物,故A错误;
B.液氧液氢推进剂的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故B正确;
C.22号钛元素位于第四周期第IVB族,属于过渡元素,故C正确;
D.石英玻璃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属于共价晶体,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材料的分类和用途,难度不大,试题很好的体现了化学与生活的联系,有助于提高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2.(2分)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表.该密闭容器中发生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可能是( )
A.分解反应B.置换反应
C.复分解反应D.化合反应
【考点】化学基本反应类型.
【答案】D
【分析】在化学反应中,如果反应前后某物质的质量没有发生变化,这种可能是催化剂或没有参加反应,如果反应后质量增加了,该物质是生成物,如果反应后质量减小了,那么该物质是反应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种类,结合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概念分析.
【解答】解:由表中数据可知,反应后前后物质X的质量不变,X为催化剂或不参加反应,Y的质量增大了30g﹣20g=10,则Y为生成物,而Z、Q的质量减小,则为反应物,Z的质量减少了20g﹣16g=4g,Q的质量减少了20g﹣14g=6g,故参加反应的Z、Q的总质量=4g+6g=10g,等于生成物Y的质量增加量10g,即:4g的Z物质与6gQ反应生成10gY,该反应特征为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基本反应类型、质量守恒定律,难度不大,关键是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判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种类.
3.(2分)分类是认识和研究物质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错误的是( )
A.AB.BC.CD.D
【考点】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胶体的概念与分类;化学键与物质类别的关系;合金的概念及其重要应用.
【答案】C
【分析】A.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
B.由不同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融合而成是合金;
C.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是碱性氧化物;
D.分散质的离子直径在1~100nm之间的分散系是胶体。
【解答】解:A.NaCl、K2SO4、CsNO3都由离子键构成,属于离子化合物,故A正确;
B.不锈钢、青铜、硬铝是合金,故B正确;
C.过氧化钠属于过氧化物,不是碱性氧化物,故C错误;
D.云、雾属于气溶胶,有色玻璃属于固溶胶,都是胶体,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分类、物质组成的分析判断,注意知识的熟练掌握,题目难度不大。
4.(2分)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
A.H、D、T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互为同素异形体
B.﹣OH与组成元素相同,含有的电子数也相同
C.与氢气完全加成后,生成3,3﹣二甲基丁烷
D.和表示的两种粒子均含有某种元素
【考点】同位素及其应用;同素异形体;原子结构示意图、离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式;球棍模型与比例模型.
【答案】B
【分析】A.根据由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种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
B.根据﹣OH与都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且含有的电子数都为9;
C.与氢气完全加成后的产物CH3CH2C(CH3)3,然后根据烷烃的命名;
D.可表示四氯化碳,但不能表示四氟化碳,而表示氟原子;
【解答】解:A.H、D、T具有相同的质子数的原子,不属于同素异形体,故A错误;
B.﹣OH与组成元素相同,含有的电子数也相同,故B正确;
C.与氢气完全加成后的产物CH3CH2C(CH3)3,生成2,2﹣二甲基丁烷,故C错误;
D.可表示四氯化碳,但不能表示四氟化碳,而表示氟原子,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同素异形体,烷烃的命名,球棍模型和原子结构示意图,难度中等.
5.(2分)下列物质中,既属于有机物,又是非电解质的是( )
A.乙酸 B.二氧化碳 C.乙醇钠 D.葡萄糖
【考点】无机化合物与有机化合物的概念;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答案】D
【分析】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基本都是有机物,除了CO、二氧化碳、碳酸和碳酸盐等;在水溶液中和熔融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为非电解质,据此分析。
【解答】解:A.乙酸是有机物,因分子中含有羧基,在水溶液中能导电,是电解质,故A错误;
B.二氧化碳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均不能导电,属于无机物,是非电解质,故B错误;
C.乙醇钠属于有机物,水溶液中完全电离,为电解质,故C错误;
D.葡萄糖是有机物,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均不能导电,是非电解质,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分类,熟悉有机物、明确电解质、非电解质基本概念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6.(2分)下列处理方法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装有过氧化钠的包装箱着火时,立即用水灭火
B.氯气泄漏后,人应往高处撤离避免吸入过多的氯气而中毒
C.实验剩余的金属钠不能放回原试剂瓶,防止污染原试剂
D.提纯粗盐实验中,将过滤后的滤液在蒸发皿中加热至恒重
【考点】化学实验安全及事故处理.
【答案】B
【分析】A.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
B.氯气有毒且密度大于空气;
C.钠的化学性质活泼;
D.提纯粗盐实验中,不能将固体蒸干。
【解答】解:A.过氧化钠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装有过氧化钠的包装箱着火时,用水灭火,不但不会灭火,还产生氧气助燃,故A错误;
B.氯气密度大于空气,所以氯气泄漏后,应向高处跑,故B正确;
C.钠的化学性质活泼,实验剩余的金属钠要放回试剂瓶中,故C错误;
D.提纯粗盐实验中,不能将固体蒸干,有大量固体析出时,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及实验安全,为高频考点,把握混合物分离提纯、实验基本操作、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7.(2分)下列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 )
A.H2CO3⇌2H++
B.NH3•H2O⇌+OH﹣
C.Fe(OH)3=Fe3++3OH﹣
D.NaHSO4Na++H++
【考点】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答案】B
【分析】A.碳酸为二元弱酸分步电离,以第一步物质;
B.一水合氨为弱碱,部分电离;
C.氢氧化铁为弱电解质,部分电离;
D.熔融状态下,硫酸氢钠电离产生钠离子与硫酸氢根离子;
【解答】解:A.碳酸为二元弱酸,部分电离,电离方程式:H2CO3⇌H++,故A错误;
B.一水合氨为弱碱,部分电离,电离方程式:NH3•H2O⇌+OH﹣,故B正确;
C.氢氧化铁为弱电解质,部分电离,电离方程式:Fe(OH)3 Fe3++3OH﹣,故C错误;
D.硫酸氢钠为强电解质,熔融状态下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NaHSO4Na++,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明确电解质强弱及电离方式是解题关键,注意多元弱酸分步电离,以第一步为主,题目难度不大。
8.(2分)下列溶液中的Cl﹣浓度为1ml/L的是( )
A.1ml/LNaClO溶液
B.1ml/LCuCl2溶液
C.0.1mlNaCl固体溶于100mL水所得溶液
D.将50mL2ml/L稀HCl加水稀释至100mL
【考点】物质的量浓度.
【答案】D
【分析】根据溶液中不水解的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化学式中离子的个数,与溶液的体积无关,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A.1ml/LNaClO溶液中没有Cl﹣,故Cl﹣浓度不为1ml/L,故A错误;
B.1ml/LCuCl2溶液中的Cl﹣浓度为2ml/L,故B错误;
C.0.1mlNaCl固体溶于100mL水所得溶液体积不是100mL,Cl﹣浓度不是1ml/L,故C错误;
D.将50mL2ml/L稀HCl加水稀释至 100mL,溶液中的Cl﹣浓度为1ml/L,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与理解,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溶液中溶质离子的浓度与溶液体积无关,只取决于物质电离出的离子的数目多少与溶质的浓度。
9.(2分)使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由于操作不当,会引起误差,下列情况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低的是( )
①用天平(使用游码)称量时,被称量物与砝码的位置放颠倒了
②定容后摇匀,发现液面降低,又补加少量水,重新达到刻度线
③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后,烧杯及玻璃棒未用蒸馏水洗涤
④转移溶液前容量瓶内有少量蒸馏水
⑤定容时,仰视容量瓶的刻度线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②③④⑤D.①③④⑤
【考点】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答案】B
【分析】分析操作对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体积的影响,依据c=进行误差分析,凡是不当操作导致溶液体积偏大,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的,溶液浓度都偏低,据此判断解答。
【解答】解:①用天平(使用游码)称量时,被称量物与砝码的位置放颠倒了,导致称取溶质的质量偏小,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溶液浓度偏低,故正确;
②定容后摇匀,发现液面降低,又补加少量水,重新达到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偏大,溶液浓度偏低,故正确;
③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后,烧杯及玻璃棒未用蒸馏水洗涤,导致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溶液浓度偏低,故正确;
④转移溶液前容量瓶内有少量蒸馏水,对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体积都不产生影响,溶液浓度无影响,故错误;
⑤定容时,仰视容量瓶的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偏大,溶液浓度偏低,故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过程中的计算和误差分析,明确配制原理及操作步骤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10.(2分)下列物质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 )
A.KOHB.MgOC.H2OD.N2
【考点】共价键的形成及共价键的主要类型.
【答案】C
【分析】一般来说,活泼金属与非金属形成离子键,非金属之间形成共价键,含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为离子化合物,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A.含钾离子与氢氧根离子之间的离子键,为离子化合物,故A不选;
B.只含离子键,故B不选;
C.只含H﹣O共价键,为共价化合物,故C选;
D.只含共价键,为单质,故D不选;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键,为高频考点,把握化学键形成的一般规律为解答的关键,注意化学键与物质分类的关系,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11.(2分)常温下,下列各离子组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存在的是( )
A.pH=13的溶液中:Na+、ClO﹣、CO32﹣、SO42﹣
B.c(Fe3+)=0.1ml/L的溶液中:H+、I﹣、Br﹣、SO42﹣
C.使石蕊变红的溶液中:Na+、NH4+、NO3﹣、SO32﹣
D.小苏打溶液中:Ba2+、Cl﹣、K+、OH﹣
【考点】离子共存问题.
【答案】A
【分析】A.该溶液呈碱性,四种离子之间不反应,都不与氢氧根离子反应;
B.铁离子能够氧化碘离子;
C.该溶液呈酸性,酸性条件下硝酸根离子能够氧化亚硫酸根离子;
D.钡离子、碳酸氢根离子、氢氧根离子之间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
【解答】解:A.pH=13的溶液呈碱性,Na+、ClO﹣、CO32﹣、SO42﹣、OH﹣之间不反应,能够大量共存,故A正确;
B.Fe3+、I﹣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使石蕊变红的溶液呈酸性,NO3﹣、SO32﹣在酸性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
D.Ba2+、HCO3﹣、OH﹣之间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共存的判断,为高频考点,明确题干暗含信息、常见离子的性质及离子反应发生条件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常见离子不能共存的情况,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与应用能力,题目难度不大。
12.(2分)下列“实验方案”不宜用于完成“实验目的”的是( )
A.AB.BC.CD.D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氯气的化学性质;氯水的性质及成分;钠的化学性质.
【答案】B
【分析】A.氯气和水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不能和碳酸氢钠反应;
B.钠和水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又和硫酸铜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
C.钠与水反应生成NaOH;
D.干燥的有色纸条放入干燥Cl2中,纸条不褪色。
【解答】解:A.氯气和水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不能和碳酸氢钠反应,盐酸和碳酸氢钠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能达目的,故A错误;
B.钠和水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又和硫酸铜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不能证明金属活泼性:Na>Cu,故B正确;
C.钠与水反应生成NaOH,氢氧化钠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能达目的,故C错误;
D.干燥的有色纸条放入干燥Cl2中,纸条不褪色,能说明氯气无漂白性,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实验方案的设计,侧重考查学生无机实验的掌握情况,试题难度中等。
13.(2分)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8g重水(D2O)中含有的质子数为10NA
B.12.0g熔融的NaHSO4中含有的阳离子数目为0.2NA
C.1mlCHCl3含有C﹣Cl键的数目为3NA
D.2mlNO与1mlO2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的分子数为2NA
【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
【答案】C
【分析】A.1ml重水(D2O)含有10ml质子,重水(D2O)的摩尔质量为20g/ml;
B.熔融状态下,NaHSO4的电离方程式为:NaHSO4=Na++HSO4﹣,1mlNaHSO4中含有1ml阳离子;
C.1mlCHCl3含有3mlC﹣Cl键;
D.由于存在平衡:2NO2⇌N2O4,导致分子数减少。
【解答】解:A.1ml重水(D2O)含有10ml质子,18g重水(D2O)的物质的量为:n===0.9ml,因此18g重水(D2O)中含有的质子数为9NA,故A错误;
B.熔融状态下,NaHSO4的电离方程式为:NaHSO4=Na++HSO4﹣,1mlNaHSO4中含有1ml阳离子,12.0g熔融的NaHSO4的物质的量为:n=═=0.1ml,因此12.0g熔融的NaHSO4中含有的阳离子数目为0.1NA,故B错误;
C.1mlCHCl3含有3mlC﹣Cl键,因此1mlCHCl3含有C﹣Cl键的数目为3NA,故C正确;
D.2mlN2与1mlO2反应生成2mlNO2,由于存在平衡:2NO2⇌N2O4,导致分子数减少,容器中充分反应后的分子数小于2NA,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题目难度不大,注意重水的摩尔质量是解题的关键。
14.(2分)下列金属中,通常采用电解法冶炼的是( )
A.CuB.FeC.AlD.Ag
【考点】金属冶炼的一般原理.
【答案】C
【分析】电解法:冶炼活泼金属K、Ca、Na、Mg、Al,一般用电解熔融的氯化物(Al是电解熔融的Al2O3)制得;
热还原法:冶炼较不活泼的金属Zn、Fe、Sn、Pb、Cu,常用还原剂有(C、CO、H2等);
热分解法:冶炼不活泼的金属Hg、Ag用加热分解氧化物的方法制得.
【解答】解:A.Cu用热还原法冶炼,故A不选;
B.Fe用热还原法冶炼,故B不选;
C.Al的性质很活泼,用电解其氧化物的方法冶炼,故C选;
D.Ag用热分解法冶炼,故D不选;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金属冶炼的一般方法和原理,根据金属的活泼性采用相应的冶炼方法,难度不大。
15.(2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硫酸厂生产过程中的污水,含有硫酸等杂质,可用石灰乳中和处理
B.充分利用硫酸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热”,可使硫酸厂向外界输出大量的能量
C.硫酸厂靠近原料产地比靠近硫酸消费中心更为有利
D.硫酸厂不应建在人口稠密的居民区和环保要求高的地区
【考点】工业制取硫酸.
【答案】C
【分析】A、石灰乳来源丰富,易于制取,价格便宜,氢氧化钙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
B、资源利用减少资源浪费,变废为宝;
C、硫酸因有强腐蚀性而不能较多地贮存,其运输费用也较高;
D、硫酸厂排放的二氧化硫及氧化物和粉尘造成大气严重污染,还有污水的排放,大量的硫酸随同含酸废水排放出去.这些废水如不经过处理而排放到环境中,不仅会使水体或土壤酸化,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
【解答】解:A、石灰乳来源丰富,价格便宜,易于制取,氢氧化钙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a(OH)2+H2SO4═CaSO4+2H2O,故A正确;
B、生产硫酸的工艺中由于放热反应会释放出大量的热能,所以可以对冷水进行加热等对外输出能量的综合利用,故B正确;
C、硫酸因有强腐蚀性而不能较多地贮存,其运输费用也较高,从而决定了硫酸厂靠近消费中心更为有利,故C错误;
D、硫酸厂排放的二氧化硫及氧化物和粉尘造成大气严重污染,还有污水的排放,硫酸厂的厂址也不适宜建在人群稠密的居民区和环保要求比较高的地区,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工业制硫酸的流程分析,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性物质对环境的危害,选址原则,污染处理方法,题目较简单。
16.(2分)已知NH4CuSO3与足量的10ml/L硫酸溶液混合微热,产生下列现象:
①有红色金属生成
②产 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③溶液呈现蓝色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H4CuSO3中硫元素被氧化
B.1ml NH4CuSO3完全反应转移0.5ml电子
C.反应中硫元素被氧化
D.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氨气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及规律.
【答案】B
【分析】NH4CuSO3与硫酸混合微热,生成红色固体物、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和蓝色溶液,说明反应生成Cu、SO2和Cu2+,则NH4CuSO3中Cu的化合价为+1价,反应的发产生为:2NH4CuSO3+4H+═Cu+Cu2++2SO2↑+2H2O+2NH4+,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A.由发产生为:2NH4CuSO3+4H+═Cu+Cu2++2SO2↑+2H2O+2NH4+,反应只有Cu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NH4CuSO3中硫元素没有被氧化,故A错误;
B.反应只有Cu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分别由+1→+2,+1→0,反应的发产生为:2NH4CuSO3+4H+═Cu+Cu2++2SO2↑+2H2O+2NH4+,每2mlNH4CuSO3参加反应则转移1ml电子,则1mlNH4CuSO3完全反应转移0.5ml电子,故B正确;
C.反应只有Cu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硫元素没有被氧化,故C错误。
D.因反应是在酸性条件下进行,不可能生成氨气,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题目难度中等,注意从反应现象判断生成物,结合化合价的变化计算电子转移的数目,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17﹣17题。氯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应用。实验室可用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取Cl2,历史上曾用Deacn法制取Cl2,其反应为4HCl(g)+O2(g)=2H2O(g)+2Cl2(g)△H。两种方法涉及的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均能自发进行。
17.(2分)实验室用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取Cl2并回收MnCl2•4H2O,下列实验原理与装置能达到目的的是( )
A.用装置甲制取氯气
B.用装置乙除去氯气中的HCl和H2O
C.用装置丙过滤得MnO2
D.用装置丁干燥MnCl2•4H2O晶体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答案】B
【分析】A.不能用长颈漏斗,应该用分液漏斗;
B.饱和食盐水能溶解HCl,抑制氯气溶解;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C.过滤时需要玻璃棒引流;
D.MnCl2•4H2O受热易失水。
【解答】解:A.不能用长颈漏斗,应该用分液漏斗,否则不易控制液体流速且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故A错误;
B.饱和食盐水能溶解HCl,抑制氯气溶解;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和氯气不反应,所以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HCl、用浓硫酸干燥氯气,故B正确;
C.过滤时需要玻璃棒引流,缺少玻璃棒,故C错误;
D.MnCl2•4H2O受热易失水,所以不能采用直接加热的方法干燥,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物质的制备、试剂的保存、实验操作、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18﹣18题:
地球海洋是巨大的物质资源宝库,有待于人们进一步开发、利用和保护。氯化钠在海水中的质量分数为2.72%,是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盐。从远古时代开始,人们就掌握了从海水中获取食盐的方法。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和化学工业的发展,人们在工业上以氯化钠为原料进一步制备金属钠、氯气、烧碱、碳酸氢钠和碳酸钠,并以氯气、烧碱等为原料进一步从海洋中提取出溴、碘、镁。这些海洋化工产品为化学工业生产体系输送了大量的基础原料,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8.(2分)实验小组利用食盐、Na2CO3和水等进行氯系消毒剂的制备。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电解饱和食盐水制氯气和碱:2Cl﹣+2H2OCl2↑+H2↑+2OH﹣
B.氯气和水反应制备次氯酸:Cl2+H2O═H++Cl﹣+HClO
C.氯气和碳酸钠溶液反应制备氯酸钠:Cl2++2H2O+CO2↑+4H+
D.氯酸钠和浓盐酸反应制备二氧化氯:2+4H++2Cl﹣═2ClO2↑+Cl2↑+2H2O
【考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电解原理;氯气的化学性质.
【答案】C
【分析】A.电解饱和食盐水生成氯气、氢气和NaOH;
B.氯气和水反应生成HCl、HClO;
C.加热条件下,氯气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NaClO3、NaCl和CO2;
D.氯酸钠和浓盐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lO2和Cl2,同时生成H2O,该反应中NaClO3中的Cl元素化合价由+5价变为+4价,浓盐酸中部分Cl元素化合价由﹣1价变为0价。
【解答】解:A.电解饱和食盐水生成氯气、氢气和NaOH,离子方程式为2Cl﹣+2H2OCl2↑+H2↑+2OH﹣,故A正确;
B.氯气和水反应生成HCl、HClO,离子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故B正确;
C.加热条件下,氯气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NaClO3、NaCl和CO2,离子方程式为3Cl2+3+5Cl﹣+3CO2,故C错误;
D.氯酸钠和浓盐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lO2和Cl2,同时生成H2O,该反应中NaClO3中的Cl元素化合价由+5价变为+4价,浓盐酸中部分Cl元素化合价由﹣1价变为0价,离子方程式为2+4H++2Cl﹣═2ClO2↑+Cl2↑+2H2O,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侧重考查基础知识的正误和灵活运用能力,明确元素化合物的性质、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及离子方程式书写规则是解本题关键,C为解答易错点。
19.(2分)工业盐酸常呈黄色,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Cl﹣被空气中的O2氧化
B.混有可溶性杂质如Fe3+
C.溶有Cl2
D.HCl在溶液中呈黄色
【考点】氯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
【答案】B
【分析】工业盐酸混有可溶性杂质如Fe3+而呈黄色,与盐酸的其它性质无关.
【解答】解:A.Cl﹣难以被空气中的O2氧化,故A错误;
B.工业盐酸混有可溶性杂质如Fe3+而呈黄色,故B正确;
C.盐酸难以被空气中氧气氧化,则不可能溶有Cl2,故C错误;
D.HCl在溶液中呈无色,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工业盐酸的颜色问题探讨,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常见基础知识的积累.
20.(2分)下列关于元素周期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同一主族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多
B.第二周期元素从Li到F,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C.每一周期元素的最高正价都是由+1→+7
D.O与S为同主族元素,且O比S的非金属性强
【考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
【答案】C
【分析】同周期元素的原子从左到右,元素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主族元素的原子从上到下,元素非金属性逐渐减弱,电子层逐渐增多,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解答】解:A.同一主族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多,故A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律:同周期元素的原子从左到右,元素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可推知第二周期元素从Li到F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故B正确;
C.氧元素和氟元素一般不显正价,故C错误;
D.同主族元素的原子从上到下,元素非金属性逐渐减弱,O与S同主族,O的非金属性强,所以O比S的得电子能力强,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好周期律,侧重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试题难度中等。
二.推断题(共5小题,满分60分,每小题12分)
21.(12分)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列出了7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请用化学语言回答下列问题。
请回答:
(1)写出⑦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第四周期ⅦA族 。
(2)画出③、⑤所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 。
(3) ④、⑥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发生反应,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Al(OH)3+OH﹣═[Al(OH)4]﹣ 。
(4)①、③、⑤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Na>Cl>H (用元素符号表示)。
(5)⑤、⑦分别与①形成的化合物的稳定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HCl>HBr (用化学式表示)。
(6)能体现金属性③>④的证据有 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的难易程度:Mg易、Al难 、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Mg(OH)2>Al(OH)3,镁可以从铝的盐溶液置换出铝 。
(7)依据元素周期律推测:
Ⅰ.Se属于 非金属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Ⅱ.画出Se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
Ⅲ.Se与⑤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HClO4 > H2SeO4 (填化学式)。
Ⅳ.下列关于SeO2的性质预测合理的是 AB 。
A.从周期律角度,SeO2的性质类似于SO2的
B.从物质类别角度,SeO2具有酸性氧化物的性质
C.从化合价角度,SeO2只具有氧化性
【考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
【答案】(1)第四周期ⅦA族;
(2);
(3)Al(OH)3+OH﹣═[Al(OH)4]﹣;
(4)Na>Cl>H;
(5)HCl>HBr;
(6)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的难易程度:Mg易、Al难;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Mg(OH)2>Al(OH)3;镁可以从铝的盐溶液置换出铝;
(7)Ⅰ.非金属;
Ⅱ.;
Ⅲ.HClO4>H2SeO4;
Ⅳ.AB。
【分析】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知,①为H元素,②为Na元素,③为Mg元素,④为Al元素,⑤为Cl元素,⑥为K元素,⑦为Br元素,
(1)⑦为Br元素,核电荷数为35,原子核外电子层数4,最外层电子数7,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周期序数,最外层电子数=主族族序数;
(2)③、⑤所形成的化合物MgCl2为离子化合物;
(3)④、⑥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铝可发生反应,生成四羟基合铝酸钠;
(4)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
(5)非金属性越强,形成氢化物稳定性越强;
(6)金属和水或酸反应的剧烈程度、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置换反应等可以证明金属性强弱;
(7)Ⅰ.Se是氧族元素,名称为硒;
Ⅱ.硒元素核电荷数34,原子核外电子层数4,最外层电子数6;
Ⅲ.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Ⅳ.A.S、Se是同主族元素,同主族元素的+4价氧化物性质相似;从周期律角度;
B.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硒都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具有酸性氧化物的性质;
C.从化合价角度,SeO2的化合价处于中间状态。
【解答】解:(1)⑦为Br元素,核电荷数为35,原子核外电子层数4,最外层电子数7,位于周期表的:第四周期ⅦA族,
故答案为:第四周期ⅦA族;
(2)③、⑤所形成的化合物MgCl2为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
故答案为:;
(3)④、⑥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铝可发生反应,生成四羟基合铝酸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H)3+OH﹣═[Al(OH)4]﹣,
故答案为:Al(OH)3+OH﹣═[Al(OH)4]﹣;
(4)①、③、⑤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故答案为:Na>Cl>H;
(5)⑤、⑦的非金属性Cl>Br,分别与①形成的化合物的稳定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HCl>HBr,
故答案为:HCl>HBr;
(6)能体现金属性③>④的证据有: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的难易程度:Mg易、Al难;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Mg(OH)2>Al(OH)3、镁可以从铝的盐溶液置换出铝,
故答案为: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的难易程度:Mg易、Al难;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Mg(OH)2>Al(OH)3、镁可以从铝的盐溶液置换出铝;
(7)I.Se的名称为硒,属于非金属元素,
故答案为:非金属;
Ⅱ.硒元素核电荷数34,原子核外电子层数4,最外层电子数6,原子结构示意图:,
故答案为:;
Ⅲ.Se与⑤的非金属性Se<Cl,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HClO4>H2SeO4,
故答案为:HClO4>H2SeO4;
Ⅳ.A.Se和S位于同主族,性质相似,从周期律角度,SeO2的性质类似于SO2的性质,故A正确;
B.从物质类别角度,SeO2的性质类似于SO2的性质,SeO2具有酸性氧化物的性质,故B正确;
C.从化合价角度,SeO2只中硒元素化合价可以升高,也可以降低,即具有还原性也具有氧化性,故C错误;
故答案为:AB。
【点评】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综合运用,为高频考点,明确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结构、元素周期律内涵是解本题关键,注意知识的熟练掌握,题目难度不大。
22.(12分)金属钠及其化合物在人类生产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1)用空气和Na可直接制备Na2O2,空气与熔融Na反应前需依次通过 c 、 a (填标号)。
a.浓硫酸
b.饱和食盐水
c.NaOH溶液
d.KMnO4溶液
(2)将Na2O2和NaHCO3的混合物置于真空密闭容器中加热,充分反应后经检测气体产物为O2和水蒸气,其总质量为33g,冷却至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6.8L。则剩余固体的成分为 Na2CO3和NaOH ,其物质的量之比为 2:1 ,原混合物中NaHCO3的质量为 168g 。
(3)为探究NaHCO3的某些化学性质进行如下实验:向锥形瓶内加入饱和NaHCO3溶液,用CO2传感器测定密闭装置中CO2分压(CO2的分压=×气体总压强),测得CO2分压与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温度在50℃之前,装置中CO2分压增大的主要原因是 温度升高,气体总压增大,二氧化碳分压增大 ;温度升高到50℃之后,装置中CO2分压急剧增大的原因是 NaHCO3热分解生成CO2使分压增大 。
【考点】钠的化学性质;重要的钠盐;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答案】(1)c;a;
(2)Na2CO3和NaOH;2:1;168g;
(3)温度升高,气体总压增大,二氧化碳分压增大;NaHCO3热分解生成CO2使分压增大;
【分析】(1)采用空气和Na为原料可直接制备Na2O2,空气中CO2、水蒸气都能与熔融金属Na反应,所以在反应前需要将空气中的CO2、水蒸气除去,CO2属于酸性氧化物,能和碱液反应,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2)将Na2O2和NaHCO3的混合物置于真空密闭容器中加热,充分反应后经检测气体产物为O2和水蒸气,其总质量为33g,冷却至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6.8L为氧气,反应生成的氧气物质的量n==0.75ml,则水蒸气物质的量n==0.5ml,涉及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CO2↑+H2O,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设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碳酸钠物质的量为a,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完全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则结合化学方程式定量关系计算得到;
(3)升高温度气体压强增大,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也会使气体压强增大。
【解答】解:(1)采用空气和Na为原料可直接制备Na2O2,空气中CO2、水蒸气都能与熔融金属Na反应,所以在反应前需要将空气中的CO2、水蒸气除去,CO2属于酸性氧化物,能和碱液反应,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空气与熔融金属Na反应前需依次通过NaOH溶液、浓硫酸,
故答案为:c;a;
(2)将Na2O2和NaHCO3的混合物置于真空密闭容器中加热,充分反应后经检测气体产物为O2和水蒸气,其总质量为33g,冷却至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6.8L为氧气,反应生成的氧气物质的量n==0.75ml,则水蒸气物质的量n==0.5ml,涉及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CO2↑+H2O,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设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碳酸钠物质的量为a,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完全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则结合化学方程式定量关系计算得到,
2NaHCO3Na2CO3+CO2↑+H2O
2a a a a
2Na2O2+2CO2=2Na2CO3+O2
a a 0.5a
2Na2O2+2H2O=4NaOH+O2↑
1.5﹣a 3﹣2a 0.75﹣0.5a
最终剩余水0.5ml,则a﹣(1.5﹣a)=0.5,a=1ml,故剩余固体成分为碳酸钠1ml+1ml=2ml,氢氧化钠物质的量=3ml﹣2a=1ml,其物质的量之比为2:1,原混合物中NaHCO3物质的量2aml=2ml,质量=2ml×84g/ml=168g,
故答案为:Na2CO3和NaOH;2:1;168g;
(3)温度在50℃之前,CO2的分压增大的主要原因是:温度升高,气体总压增大,二氧化碳分压增大,温度升高到50℃之后,CO2的分压急剧增大的原因是:NaHCO3热分解生成CO2使分压增大,
故答案为:温度升高,气体总压增大,二氧化碳分压增大;NaHCO3热分解生成CO2使分压增大;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和提纯,侧重考查学生物质的性质和分离提纯的掌握情况,注意知识的熟练掌握,题目难度中等。
23.(12分)空气与我们的生存息息相关。SO2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CO2是主要的温室气体。
(1)SO2属于酸性氧化物,下列物质中可以与其发生反应的是 AD 。
A.Na2O
B.NaCl
C.CO2
D.H2O
(2)双碱法脱硫过程如图所示。
①Na2SO3的电离方程式是 Na2SO3=2Na++SO32﹣ 。
②下列反应中,能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BD (填序号)。
A.Ca(OH)2和稀CH3COOH
B.NaOH和稀H2SO4
C.Ca(OH)2与稀HNO3
D.NaOH和稀盐酸
③过程Ⅰ的离子方程式是 SO2+2OH﹣=SO32﹣+H2O 。
④过程Ⅱ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O2+2Na2SO3+2Ca(OH)2=4NaOH+2CaSO4 。
⑤双碱法脱硫过程中,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NaOH (填化学式)。
(3)我国科学家研发了一种室温下“可呼吸”的Na﹣CO2充电电池。电池的总反应为:3CO2+4Na═2Na2CO3+C。
①该电池消耗9.2gNa时,可以消耗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的体积是 6.72 L。
②该电池中不能存在水,否则可能引起电池爆炸,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其原因 2Na+2H2O=2Na++H2↑ 。
【考点】二氧化硫的性质.
【答案】(1)AD;
(2)①Na2SO3=2Na++SO32﹣;
②BD;
③SO2+2OH﹣=SO32﹣+H2O;
④O2+2Na2SO3+2Ca(OH)2=4NaOH+2CaSO4;
⑤NaOH;
(3)①6.72;
②2Na+2H2O=2Na++H2↑。
【分析】(1)SO2属于酸性氧化物,易溶于水,可以和水反应,可以和碱反应得到盐和水属于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2)①Na2SO3属于强电解质,完全电离出钠离子和亚硫酸根离子;
②A.Ca(OH)2和稀CH3COOH中,醋酸不能拆成离子形式;
B.NaOH和稀H2SO4的反应中,除了水不能拆之外,都可以拆成离子;
C.Ca(OH)2与稀HNO3的反应中,水属于弱电解质不能拆,氢氧化钙属于微溶物,不能拆成离子,此外的物质都可以拆成离子;
D.NaOH和稀盐酸的反应中,除了水不能拆之外,都可以拆成离子,据此回答;
③过程Ⅰ是二氧化硫和氢氧化钠之间反应,得到亚硫酸盐和水的过程;
④过程Ⅱ发生的反应是:亚硫酸钠、氧气、氢氧化钙反应得到氢氧化钠和硫酸钙;
⑤根据双碱法脱硫过程示意图,可以确定循环利用的物质;
(3)①根据电池的总反应为:3CO2+4Na═2Na2CO3+C计算当电池消耗9.2gNa时,消耗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的体积;
②金属钠可以和水发生剧烈化学反应,导致爆炸事故。
【解答】解:(1)SO2属于酸性氧化物,易溶于水,可以和水反应得到亚硫酸,还可以和碱反应得到亚硫酸盐和水,这属于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故答案为:AD;
(2)①Na2SO3属于强电解质,完全电离出钠离子和亚硫酸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Na2SO3=2Na++SO32﹣,
故答案为:Na2SO3=2Na++SO32﹣;
②A.Ca(OH)2和稀CH3COOH中,醋酸不能拆成离子形式;
B.NaOH和稀H2SO4的反应中,除了水不能拆之外,都可以拆成离子,反应实质是:H++OH﹣=H2O;
C.Ca(OH)2与稀HNO3的反应中,水属于弱电解质不能拆,氢氧化钙属于微溶物,不能拆成离子,此外的物质都可以拆成离子;
D.NaOH和稀盐酸的反应中,除了水不能拆之外,都可以拆成离子,反应实质是:H++OH﹣=H2O,能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B和D,
故答案为:BD;
③过程Ⅰ是二氧化硫和氢氧化钠之间反应,产物是亚硫酸盐和水,离子方程式是SO2+2OH﹣=SO32﹣+H2O,
故答案为:SO2+2OH﹣=SO32﹣+H2O;
④过程Ⅱ是亚硫酸钠、氧气、氢氧化钙反应得到氢氧化钠和硫酸钙的过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O2+2Na2SO3+2Ca(OH)2=4NaOH+2CaSO4,
故答案为:O2+2Na2SO3+2Ca(OH)2=4NaOH+2CaSO4;
⑤根据双碱法脱硫过程示意图,可以确定循环利用的物质是NaOH,
故答案为:NaOH;
(3)①电池的总反应为:3CO2+4Na═2Na2CO3+C,电池消耗9.2gNa,即消耗金属钠物质的量为=0.4ml,此时消耗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的体积V=×22.4L/ml=6.72L,
故答案为:6.72;
②该电池中不能存在水,否则可能引起电池爆炸,因为金属钠可以和水发生剧烈化学反应,产物是氢氧化钠和氢气,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Na++H2↑,
故答案为:2Na+2H2O=2Na++H2↑。
【点评】本题侧重考查学生二氧化硫的性质知识,属于知识的迁移应用,注意知识的归纳和梳理是关键,难度不大。
24.(12分)某研究小组以工厂废渣(Fe3O4、Al2O3、SiO2)为原料制取Fe2O3工艺流程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碱浸”时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SiO2+2NaOH=Na2SiO3+H2O、Al2O3+2NaOH=2NaAlO2+H2O 。“酸溶”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3O4+4H2SO4=Fe2(SO4)3+FeSO4+4H2O 。
(2)“操作a”的名称为 过滤 ,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 烧杯、漏斗 。
(3)“氧化”的目的是 将FeSO4氧化后得到Fe2(SO4)3 。 能 (填能或否)用H2O2代替O2。
(4)“沉铁”步骤可观察到现象是 有红褐色沉淀产生 。
(5)操作c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Fe(OH)3Fe2O3+3H2O 。
【考点】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和基本操作综合应用.
【答案】(1)SiO2+2NaOH=Na2SiO3+H2O、Al2O3+2NaOH=2NaAlO2+H2O;Fe3O4+4H2SO4=Fe2(SO4)3+FeSO4+4H2O;
(2)过滤;烧杯、漏斗;
(3)将FeSO4氧化后得到Fe2(SO4)3;能;
(4)有红褐色沉淀产生;
(5)2Fe(OH)3Fe2O3+3H2O。
【分析】由流程可知,碱浸时SiO2、Al2O3分别和NaOH反应生成Na2SiO3、NaAlO2,Fe3O4不反应,分离难溶性固体和溶液采用过滤的方法,所以操作a为过滤,过滤后得到的滤渣为Fe3O4固体,用稀硫酸溶解后得到FeSO4和Fe2(SO4)3,氧气将FeSO4氧化后得到Fe2(SO4)3,氢氧化钠溶液沉铁后得到Fe(OH)3沉淀,经过操作b为过滤,分离出Fe(OH)3固体,Fe(OH)3固体经过操作c得到Fe2O3,可知操作c为加热,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1)“碱浸”时SiO2、Al2O3分别和NaOH反应生成Na2SiO3、NaAlO2,化学方程式为SiO2+2NaOH=Na2SiO3+H2O、Al2O3+2NaOH=2NaAlO2+H2O,“酸溶”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3O4+4H2SO4=Fe2(SO4)3+FeSO4+4H2O,
故答案为:SiO2+2NaOH=Na2SiO3+H2O、Al2O3+2NaOH=2NaAlO2+H2O;Fe3O4+4H2SO4=Fe2(SO4)3+FeSO4+4H2O;
(2)“操作a”的名称为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漏斗,
故答案为:过滤;烧杯、漏斗;
(3)“氧化”的目的是将FeSO4氧化后得到Fe2(SO4)3,能用H2O2代替O2,不引入新杂质,
故答案为:将FeSO4氧化后得到Fe2(SO4)3;能;
(4)“沉铁”步骤可观察到现象是有红褐色沉淀产生,
故答案为:有红褐色沉淀产生;
(5)操作c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Fe(OH)3Fe2O3+3H2O,
故答案为:2Fe(OH)3Fe2O3+3H2O。
【点评】本题考查混合物分离提纯的综合应用,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混合物的分离方法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25.(12分)(1)实验室需要从某混有少量泥沙、硫酸钠、氯化镁的粗盐固体样品中提纯氯化钠,甲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
已知:a~d为加入试剂,可供选择的试剂(都为稀溶液)有HCl、H2SO4、HNO3、NaOH、KOH、Na2CO3、Ba(NO3)2、Ag(NO3)2、BaCl2,f、g、h为实验操作。
①操作f是 溶解 ;操作h需要用到的主要仪器有酒精灯、玻璃棒以及 蒸发皿、漏斗、烧杯 。(填仪器名称)
②若试剂a是一种强碱,则试剂b为 BaCl2 ,试剂c为 Na2CO3 。(填化学式)
③乙同学认为删去操作g能够简化实验流程。你同意吗?请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说明原因: 不同意;c步骤之后的悬浊液中存在沉淀,如果不经过过滤的步骤就直接加稀盐酸,会将前面沉淀的CO32﹣和OH﹣又转化为溶液 。
④检验硫酸钠已被除尽的方法是 取少量溶液,滴加盐酸,接着加BaCl2溶液,若无沉淀,说明无硫酸钠 。
(2)碘是人体不可缺乏的元素,为了防止碘缺失,现在市场上流行一种加碘盐,就是在精盐中添加一定量的KIO3进去,某研究小组为了检验某种加碘盐中是否含有碘元素,查阅了有关的资料,发现其检测原理是:KIO3+KI+H2SO4﹣﹣﹣﹣﹣I2+H2O+K2SO4(未配平)。实验时先取少量的加碘盐用蒸馏水溶解,然后加入稀硫酸和KI溶液,充分反应后再加入一定量的CCl4,振荡。
①请配平此化学方程式:KIO3+KI+H2SO4﹣﹣﹣﹣﹣I2+H2O+K2SO4
②加入一定量的CCl4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溶液分层,下层溶液显紫红色 。
③若从碘的有机溶液中提取碘和回收有机溶剂,还需要经过 蒸馏 。(填操作方法)
【考点】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和基本操作综合应用;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答案】(1)①溶解;蒸发皿、漏斗、烧杯;
②BaCl2;Na2CO3;
③不同意;c步骤之后的悬浊液中存在沉淀,如果不经过过滤的步骤就直接加稀盐酸,会将前面沉淀的CO32﹣和OH﹣又转化为溶液;
④取少量溶液,滴加盐酸,接着加BaCl2溶液,若无沉淀,说明无硫酸钠;
(2)①KIO3+5KI+3H2SO4=3I2+3H2O+3K2SO4;
②溶液分层,下层溶液显紫红色;
③蒸馏。
【分析】(1)将粗盐样品用蒸馏水在烧杯中溶解,则f操作是溶解,得到溶液I,如果a是一种强碱,为防止引进杂质,加入的强碱应该是NaOH,除去溶液中的MgCl2,得到悬浊液II,然后向悬浊液II中加入b为BaCl2溶液,除去溶液中的Na2SO4,得到悬浊液III,加入的BaCl2溶液过量,再加入c为Na2CO3溶液,除去过量的BaCl2溶液,得到悬浊液IV;过滤悬浊液IV得到溶液V,则g为过滤操作,向溶液V中加入d为稀盐酸,除去过量的Na2CO3溶液,最后通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得到食盐晶体,则h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
(2)①该反应中I元素化合价由+5、﹣1价变为0价,结合转移电子守恒、原子守恒配平方程式;
②CCl4密度大于水且和水不互溶,CCl4能萃取碘水中的碘;
③碘易溶于有机溶剂CCl4,但二者沸点不同。
【解答】解:(1)将粗盐样品用蒸馏水在烧杯中溶解,则f操作是溶解,得到溶液I,如果a是一种强碱,为防止引进杂质,加入的强碱应该是NaOH,除去溶液中的MgCl2,得到悬浊液II,然后向悬浊液II中加入b为BaCl2溶液,除去溶液中的Na2SO4,得到悬浊液III,加入的BaCl2溶液过量,再加入c为Na2CO3溶液,除去过量的BaCl2溶液,得到悬浊液IV;过滤悬浊液IV得到溶液V,则g为过滤操作,向溶液V中加入d为稀盐酸,除去过量的Na2CO3溶液,最后通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得到食盐晶体,则h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
①通过以上分析知,操作f是溶解;操作h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蒸发浓缩需要酒精灯、玻璃棒、蒸发皿,过滤需要漏斗、烧杯,需要用到的主要仪器有酒精灯、玻璃棒以及蒸发皿、漏斗、烧杯,
故答案为:溶解;蒸发皿、漏斗、烧杯;
②通过以上分析知,试剂b为BaCl2,试剂c为Na2CO3,
故答案为:BaCl2;Na2CO3;
③c步骤之后的悬浊液中存在沉淀,如果不经过过滤的步骤就直接加稀盐酸,会将前面沉淀的CO32﹣和OH﹣又转化为溶液,所以不能删除操作g,
故答案为:不同意;c步骤之后的悬浊液中存在沉淀,如果不经过过滤的步骤就直接加稀盐酸,会将前面沉淀的CO32﹣和OH﹣又转化为溶液;
④检验硫酸钠已被除尽实际上就是检验SO42﹣,SO42﹣能和盐酸酸化的氯化钡生成白色沉淀,其检验方法为取少量溶液,滴加盐酸,接着加BaCl2溶液,若无沉淀,说明无硫酸钠,
故答案为:取少量溶液,滴加盐酸,接着加BaCl2溶液,若无沉淀,说明无硫酸钠;
(2)①该反应中I元素化合价由+5、﹣1价变为0价,结合转移电子守恒、原子守恒配平方程式为KIO3+5KI+3H2SO4=3I2+3H2O+3K2SO4,
故答案为:KIO3+5KI+3H2SO4=3I2+3H2O+3K2SO4;
②CCl4密度大于水且和水不互溶,CCl4能萃取碘水中的碘而使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呈紫红色,所以看到的现象是:溶液分层,下层溶液显紫红色,
故答案为:溶液分层,下层溶液显紫红色;
③碘易溶于有机溶剂CCl4,但二者沸点不同,可以采用蒸馏的方法分离,
故答案为:蒸馏。
物质
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20
20
20
20
反应后质量/g
20
30
16
14
选项
类别
物质
A
离子化合物
NaCl、K2SO4、CsNO3
B
合金
不锈钢、青铜、硬铝
C
碱性化合物
Li2O、Na2O2、Fe2O3
D
胶体
云、雾、有色玻璃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确认氯水中含有H+
向氯水中加入NaHCO3粉末
B
确认金属活泼性:Na>Cu
将金属钠投入CuSO4溶液中
C
确认钠与水反应生成NaOH
向反应后的混合液中滴加酚酞
D
确认Cl2无漂白作用
将干燥的有色纸条放入干燥Cl2中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A
D
C
B
D
B
B
D
B
C
A
题号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C
C
C
B
B
C
B
C
物质
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20
20
20
20
反应后质量/g
20
30
16
14
选项
类别
物质
A
离子化合物
NaCl、K2SO4、CsNO3
B
合金
不锈钢、青铜、硬铝
C
碱性化合物
Li2O、Na2O2、Fe2O3
D
胶体
云、雾、有色玻璃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确认氯水中含有H+
向氯水中加入NaHCO3粉末
B
确认金属活泼性:Na>Cu
将金属钠投入CuSO4溶液中
C
确认钠与水反应生成NaOH
向反应后的混合液中滴加酚酞
D
确认Cl2无漂白作用
将干燥的有色纸条放入干燥Cl2中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福建省福州市长乐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A4,共4页。
这是一份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第六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化学试题,文件包含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第六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化学试题pdf、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六中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中质量检测化学参考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福建省福州市部分学校教学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题,文件包含化学试卷docx、化学试卷pdf、化学试题参考答案docx、化学试题参考答案pdf等4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