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专项10:文言文-【中职专用】2025年职教高考学业考试语文二轮专项突破(福建专用)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专项10:文言文-【中职专用】职教高考学业考试语文二轮专项突破(原卷版).docx
    • 解析
      专项10:文言文-【中职专用】职教高考学业考试语文二轮专项突破(解析版).docx
    专项10:文言文-【中职专用】职教高考学业考试语文二轮专项突破(原卷版)第1页
    专项10:文言文-【中职专用】职教高考学业考试语文二轮专项突破(原卷版)第2页
    专项10:文言文-【中职专用】职教高考学业考试语文二轮专项突破(原卷版)第3页
    专项10:文言文-【中职专用】职教高考学业考试语文二轮专项突破(解析版)第1页
    专项10:文言文-【中职专用】职教高考学业考试语文二轮专项突破(解析版)第2页
    专项10:文言文-【中职专用】职教高考学业考试语文二轮专项突破(解析版)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3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项10:文言文-【中职专用】2025年职教高考学业考试语文二轮专项突破(福建专用)

    展开

    这是一份专项10:文言文-【中职专用】2025年职教高考学业考试语文二轮专项突破(福建专用),文件包含专项10文言文-中职专用职教高考学业考试语文二轮专项突破原卷版docx、专项10文言文-中职专用职教高考学业考试语文二轮专项突破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
    公输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齐,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公输盘不说。子墨子曰:“请献十金。”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亦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公输盘服。
    于墨子曰:“然胡不已乎?”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公输盘曰:“诺。”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数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王曰“必为窃疾矣。”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为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数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叔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楚王问其故。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8.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舍其文轩 轩:窗户
    B.胡不见我于王 见:引见
    C.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 仁:对人亲善、友爱
    D.胡不已乎 胡:为什么
    9.下列对句子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公输盘接待墨子,说的话很客气,但实际是询问他来访的目的。
    B.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公输盘断然拒绝了墨子的规劝,并把攻打宋国的责任推给了楚王。
    C.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楚王肯定了墨子的意见,但因为公输盘造了云梯,故攻打宋国实在是迫不得已。
    D.“然臣之弟于禽滑里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墨子义正词严地警告楚王和公输盘,宋人严阵以待,将消灭来犯之敌。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叙述了墨子同公输盘、楚王论辩的经过,说明楚国攻打宋国一定会失败,促使楚王放弃攻宋。
    B.本文充分体现了《墨子》论辩性强、富有逻辑性的特色。
    C.本文通过曲折生动的故事,围绕矛盾冲突来阐明道理,突现人物。
    D.本文通过对话充分体现了墨子“民为贵,君为轻”的政治思想。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公输盘在墨子的劝说下,明白了攻宋将使自己陷入不义的境地,于是听从了劝说,主动带墨子去劝说楚王。
    B.墨子见了楚王后连设三喻,目的是为了引出楚王对此人的评价:“必为窃疾矣。”
    C.墨子说服楚王的过程中运用了比喻的方法,让楚王钻进设好的圈套中,用高超的论辩艺术折服楚王。
    D.本文以对话为主,语气时缓时急,语言长短交错,富有表现力,从中可以感受到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
    12.(翻译)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答案】8.A 9.C 10.A 11.A
    12.公输盘多次陈设攻城用的机巧多变的器械,墨子多次抵拒了他的进攻。公输盘攻战用的器械用尽了,墨子的守御战术还有余。
    【导语】《公输》一文通过墨子与公输盘、楚王的辩论,展现了墨子的智慧和高超的辩论技巧。文章以对话为主,情节紧凑,逻辑严密,充分体现了墨子“非攻”的思想。墨子通过巧妙的比喻和严密的推理,成功说服了公输盘和楚王,避免了一场战争,表现了他对和平的追求和对百姓的关爱。文章语言简洁有力,人物形象鲜明,富有感染力,展示了墨子作为思想家和辩论家的风采。
    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轩:窗户”错误。“轩”,有篷的车。句意:扔掉自己华丽的车子。
    B.正确。句意:为什么不向楚王引见我呢?
    C.正确。句意:宋国没有罪却攻打它,不能说是仁义的。
    D.正确。句意:为什么不停止呢?
    故选A。
    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正确。句意:公输盘说:“先生有什么见教呢?”
    B.正确。句意:公输盘说:“不行,我已经向楚王说了这件事了。”
    C.“故攻打宋国实在是迫不得已”错误。楚王是以造了云梯为借口,不想放弃攻打宋国,并不是“迫不得已”的行为。句意:楚王说:“好啊!虽然这样,(但是)公输盘给我造了云梯,一定要攻取宋国。”
    D.正确。句意:可是我的学生禽滑厘等三百多人,已经拿着我的守城器械,在宋国城上等待楚国入侵了。
    故选C。
    10.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A.“说明楚国攻打宋国一定会失败,促使楚王放弃攻宋”错误。根据“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可知,是宋人已经严阵以待,攻打宋国不会让楚国有好的结果,这才使公输盘与楚王不敢轻举妄动,不得不取消攻宋的打算,并未说“一定会失败”。
    故选A。
    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主动带墨子去劝说楚王”错误。原文中,“子墨子日:‘胡不见我于王?’公输盘日:‘诺。’”说明,公输盘虽然被墨子说服,认为攻宋是不义的行为,但他并没有主动带墨子去劝说楚王,而是在墨子的提议下才同意引见。
    故选A。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九”,表示次数多,古代“三”“九”常有这种用法;“机变”,巧妙的方式;“距”,通“拒”,抵御;“尽”,用尽;“圉”,通“御”,抵挡;“守圉”,守卫抵御。
    (二)
    公输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齐,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公输盘不说。子墨子曰:“请献十金。”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亦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公输盘服。
    于墨子曰:“然胡不已乎?”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公输盘曰:“诺。”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数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王曰“必为窃疾矣。”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为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数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叔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楚王问其故。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13.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舍其文轩 轩:窗户
    B.胡不见我于王 见:引见
    C.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 仁:对人亲善、友爱
    D.胡不已乎 胡:为什么
    14.下列对句子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公输盘接待墨子,说的话很客气,但实际是询问他来访的目的。
    B.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公输盘断然拒绝了墨子的规劝,并把攻打宋国的责任推给了楚王。
    C.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楚王肯定了墨子的意见,但因为公输盘造了云梯,故攻打宋国实在是迫不得已。
    D.“然臣之弟于禽滑里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墨子义正词严地警告楚王和公输盘,宋人严阵以待,将消灭来犯之敌。
    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叙述了墨子同公输盘、楚王论辩的经过,说明楚国攻打宋国一定会失败,促使楚王放弃攻宋。
    B.本文充分体现了《墨子》论辩性强、富有逻辑性的特色。
    C.本文通过曲折生动的故事,围绕矛盾冲突来阐明道理,突现人物。
    D.本文通过对话充分体现了墨子“民为贵,君为轻”的政治思想。
    1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公输盘在墨子的劝说下,明白了攻宋将使自己陷入不义的境地,于是听从了劝说,主动带墨子去劝说楚王。
    B.墨子见了楚王后连设三喻,目的是为了引出楚王对此人的评价:“必为窃疾矣。”
    C.墨子说服楚王的过程中运用了比喻的方法,让楚王钻进设好的圈套中,用高超的论辩艺术折服楚王。
    D.本文以对话为主,语气时缓时急,语言长短交错,富有表现力,从中可以感受到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
    17.(翻译)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答案】13.A 14.C 15.A 16.A
    17.公输盘多次陈设攻城用的机巧多变的器械,墨子多次抵拒了他的进攻。公输盘攻战用的器械用尽了,墨子的守御战术还有余。
    【导语】《公输》一文通过墨子与公输盘、楚王的辩论,展现了墨子的智慧和高超的辩论技巧。文章以对话为主,情节紧凑,逻辑严密,充分体现了墨子“非攻”的思想。墨子通过巧妙的比喻和严密的推理,成功说服了公输盘和楚王,避免了一场战争,表现了他对和平的追求和对百姓的关爱。文章语言简洁有力,人物形象鲜明,富有感染力,展示了墨子作为思想家和辩论家的风采。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轩:窗户”错误。“轩”,有篷的车。句意:扔掉自己华丽的车子。
    B.正确。句意:为什么不向楚王引见我呢?
    C.正确。句意:宋国没有罪却攻打它,不能说是仁义的。
    D.正确。句意:为什么不停止呢?
    故选A。
    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正确。句意:公输盘说:“先生有什么见教呢?”
    B.正确。句意:公输盘说:“不行,我已经向楚王说了这件事了。”
    C.“故攻打宋国实在是迫不得已”错误。楚王是以造了云梯为借口,不想放弃攻打宋国,并不是“迫不得已”的行为。句意:楚王说:“好啊!虽然这样,(但是)公输盘给我造了云梯,一定要攻取宋国。”
    D.正确。句意:可是我的学生禽滑厘等三百多人,已经拿着我的守城器械,在宋国城上等待楚国入侵了。
    故选C。
    1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A.“说明楚国攻打宋国一定会失败,促使楚王放弃攻宋”错误。根据“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可知,是宋人已经严阵以待,攻打宋国不会让楚国有好的结果,这才使公输盘与楚王不敢轻举妄动,不得不取消攻宋的打算,并未说“一定会失败”。
    故选A。
    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主动带墨子去劝说楚王”错误。原文中,“子墨子日:‘胡不见我于王?’公输盘日:‘诺。’”说明,公输盘虽然被墨子说服,认为攻宋是不义的行为,但他并没有主动带墨子去劝说楚王,而是在墨子的提议下才同意引见。
    故选A。
    1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九”,表示次数多,古代“三”“九”常有这种用法;“机变”,巧妙的方式;“距”,通“拒”,抵御;“尽”,用尽;“圉”,通“御”,抵挡;“守圉”,守卫抵御。
    (三)
    种树郭橐驼传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孽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病偻,隆然伏行 隆然:脊背高起的样子
    B.且硕茂早实以蕃 实:果实
    C.根拳而土易 易:更换
    D.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离:背离,远去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不如因而厚遇之
    B.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C.虽曰忧之,其实仇之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D.他植者则不然 则请立太子为王
    3.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2)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答案】1.B 2.C 3.(1)更严重的,甚至掐破树皮来观察它是死是活,摇晃树干来看它是否栽结实了。
    (2)我们小百姓停下吃饭来慰劳差吏,尚且没有空闲,又怎么能使我们繁衍生息而安顿我们的身家性命呢?
    【导语】《种树郭橐驼传》以郭橐驼种树的经验隐喻为政原则,强调顺应自然、减少过多干预的重要性。通过对比橐驼与他人种树方式,揭示爱护与损害的区别,引申出治理民众应避免繁令苛政,以“养人”之道为官者规戒。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句意:他患了脊背弯曲的病,脊背突起而弯腰行走。
    B.“实:果实”错误。“实”,结果实。句意:而且长得高大茂盛,结果实早而且多。
    C.句意:树根拳曲又换了生土。
    D.句意:这样树木的天性就一天天远去了。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因”,连词,于是。/介词,趁机。句意:于是他索性放弃了原来的名字,也自称起“橐驼”来。/不如趁机好好地款待他。
    B.“以”,连词,来。/连词,因为。句意:能够顺应树木的天性,来实现其自身的习性罢了。/是因为把国家的危急放在前面,然后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
    C.相同。“虽”,连词,虽然。句意:虽说是担心它,这实际上是仇视它。/相如虽愚笨,难道怕廉将军吗?
    D.“则”,连词,却。/连词,就。句意:别的种树人却不是这样。/就请允许我拥立太子称王。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爪”,用指甲抓;“以”,来;“本”,树根。
    (2)“小人”,地位低下的人,指百姓;“辍”,中断,停止;“飧”,晚餐;“饔”,早饭;“以”,连词,来;“蕃”,使动用法,使……繁衍生息;“安”,使动用法,使……安定;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又以何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四)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知?”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4.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粗词的用法与意义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以吾一日长乎尔 ②摄乎大国之间 ③且知方也 ④方六七十
    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5.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以吾一日长乎尔B.莫春者,春服既成
    C.毋吾以也D.鼓瑟希,铿尔
    6.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千乘之国,指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国家。春秋时期,一辆兵车,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称一乘。
    B.宗庙之事,指诸侯祭祀祖先的事。祭祀在古代是大事。宗庙指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
    C.冠者,成年人,20岁以上的人。古时女子和男子20岁行冠礼,之后就是成人了。童子,少年,均指不到20岁的人。
    D.小相,诸侯祭祀或会盟、朝见天子时,替国君主持赞礼和司仪的官。相分卿、大夫、士三个等级。
    7.翻译下列句子。
    (1)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2)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3)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答案】4.B 5.A 6.C
    【解析】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及一词多义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①介词,比。句意: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
    ②介词,在。句意:夹在大国之间。
    ③名词,道理。句意: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④动词,方圆。句意:方圆六七十里(的地方)。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故选B。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通假字现象的理解能力。
    A.无通假字。句意: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
    B.“莫”,通“暮”,晚。句意: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了。
    C.“毋”,通“勿”,不要。句意:(你们)不要因我(年长)就不敢说话了。
    D.“希”,通“稀”,舒缓。句意:弹瑟的声音逐渐稀疏了,接着铿的一声。
    故选A。
    6.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
    C.“古时女子和男子20岁行冠礼”错误。古时男子20行冠礼,女子15及笄,之后就是成人了。
    故选C。
    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摄”,夹在;“师旅”,军队;“因”,接着;“饥馑”,泛指荒年;“加之以师旅”是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以师旅加之。
    (2)“为”,动词,治理;“让”,谦让;“是故”,因此;“为国以礼”是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以礼为国。
    (3)“风”,吹风;“而”,连词,表修饰,不译;“浴乎沂,风乎舞雩”是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
    乎沂浴,乎舞雩风。
    (五)
    将相和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节选自《史记》
    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口舌:能言善辩
    B.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去:离开
    C.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孰:熟悉
    D.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鄙贱:见识浅薄
    19.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A.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B.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C.而君幸于赵王
    D.赵尝五战于秦
    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渑池之会后,廉颇对蔺相如在自己之上心有不甘,宣称要羞辱蔺相如,这表现了他为人鲁莽、妄自尊大、斤斤计较于名位之争的缺点。
    B.蔺相如在知道廉颇要羞辱自己的时候,采取的是退让回避的态度,或称病不朝,或隐车避匿,这表现了他明大义、识大体,以国家前途为重的品质。
    C.廉颇在听说蔺相如“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的话后,大为感动,也很惭愧,立即负荆请罪,这表现了他性格坦率、忠心爱国、勇于改错等优点。
    D.选文主要记述了廉颇、蔺相如之间的矛盾从激化到解决的过程,作者对廉颇忠于国家、勇于改过的特点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但对蔺相如的懦弱有些许不满。
    2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答案】18.C 19.B 20.D 21.蔺相如只凭言语立下功劳,位次却在我之上。况且蔺相如本来(是)卑贱的人,我感到羞耻,不甘心(自己的职位)在他之下!
    【导语】这篇选自《史记》的故事通过记叙蔺相如与廉颇从矛盾对峙到和解的过程展示了二人同心为国的忠诚。蔺相如以理智和胸怀避免了与廉颇的正面对抗,表现了他识大体、顾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品质。而廉颇在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真诚道歉,展示了其胸襟宽广、勇于认错、知错能改的可贵特质。故事传达了国家利益凌驾于个人恩怨的主题,颇具教育意义。
    1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正确。句意:蔺相如只不过靠能说会道立了点功。
    B.正确。句意:我们之所以离开亲人来侍奉您。
    C.“熟悉”错误。“孰”,谁,哪一个。句意:诸位认为廉将军和秦王相比谁更厉害?
    D.正确。句意:我这个粗野卑贱的人,想不到将军的胸怀如此宽大啊!
    故选C。
    1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例句:判断句。“者……也……”,判断句标志。句意:我之所以这样忍让,就是将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而将个人的私怨搁在后面罢了!
    A.省略句。省略谓语,完整句式为:“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厉害)?句意:诸位认为廉将军和秦王相比谁更厉害?
    B.判断句。“者……也……”,判断句标志。句意:我们之所以离开亲人来侍奉您,是仰慕您高尚的节义呀。
    C.被动句。“于”,表被动。句意:而您又被赵王宠幸。
    D.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赵尝于秦五战。句意:赵国曾经与秦国交战五次。
    故选B。
    2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对蔺相如的懦弱有些许不满”错误。蔺相如不与廉颇起冲突是“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的爱国表现,作者对蔺相如先国后私的品格和爱国情操给予了高度肯定。
    故选D。
    2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徒”,只;“口舌”,能言善辩;“素”,向来,本来;“羞”,形容词的意动,以……为羞。

    相关试卷

    专项11:微写作-【中职专用】2025年职教高考学业考试语文二轮专项突破(福建专用):

    这是一份专项11:微写作-【中职专用】2025年职教高考学业考试语文二轮专项突破(福建专用),文件包含专项11微写作-中职专用职教高考学业考试语文二轮专项突破原卷版docx、专项11微写作-中职专用职教高考学业考试语文二轮专项突破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项09:口语交际-【中职专用】2025年职教高考学业考试语文二轮专项突破(福建专用):

    这是一份专项09:口语交际-【中职专用】2025年职教高考学业考试语文二轮专项突破(福建专用),文件包含专项09口语交际-中职专用职教高考学业考试语文二轮专项突破原卷版docx、专项09口语交际-中职专用职教高考学业考试语文二轮专项突破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项07:古诗默写-【中职专用】2025年职教高考学业考试语文二轮专项突破(福建专用):

    这是一份专项07:古诗默写-【中职专用】2025年职教高考学业考试语文二轮专项突破(福建专用),文件包含专项07古诗默写-中职专用职教高考学业考试语文二轮专项突破原卷版docx、专项07古诗默写-中职专用职教高考学业考试语文二轮专项突破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