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北师大版数学七上期末培优训练专题(2份,原卷版+解析版)
北师大版数学七上期末培优训练专题09 线段上动点问题的两种考法(2份,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数学七上期末培优训练专题09 线段上动点问题的两种考法(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北师大版数学七上期末培优训练专题09线段上动点问题的两种考法原卷版doc、北师大版数学七上期末培优训练专题09线段上动点问题的两种考法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例1.已知点C在线段AB上,AC=2BC,点D,E在直线AB上,点D在点E的左侧.
(1)若AB=15,DE=6,线段DE在线段AB上移动.
①如图1,当E为BC中点时,求AD的长;
②点F(异于A,B,C点)在线段AB上,AF=3AD,CF=3,求AD的长;
(2)若AB=2DE,线段DE在直线AB上移动,且满足关系式=,求的值.
【答案】(1)①AD的长为6.5;②AD的长为或;(2)的值为或
【详解】解:(1)∵AC=2BC,AB=15,
∴BC=5,AC=10,
①∵E为BC中点,
∴CE=2.5,
∵DE=6,
∴CD=3.5,
∴AD=AC﹣CD=10﹣3.5=6.5;
②如图2,当点F在点C的右侧时,
∵CF=3,AC=10,
∴AF=AC+CF=13,
∵AF=3AD,
∴AD=;
如图3,当点F在点C的左侧时,
∵AC=10,CF=3,
∴AF=AC﹣CF=7,
∴AF=3AD,
∴AD==;
综上所述,AD的长为或;
(2)①当点E在线段BC之间时,如图4,
设BC=x,
则AC=2BC=2x,
∴AB=3x,
∵AB=2DE,
∴DE=1.5x,
设CE=y,
∴AE=2x+y,BE=x﹣y,
∴AD=AE﹣DE=2x+y﹣1.5x=0.5x+y,
∵,
∴,
∴y=x,
∴CD=1.5x﹣x=x,BD=3x﹣(0.5x+y)=x,
∴==;
②当点E在点A的左侧,如图5,
设BC=x,则DE=1.5x,
设CE=y,
∴DC=EC+DE=y+1.5x,
∴AD=DC﹣AC=y+1.5x﹣2x=y﹣0.5x,
∵=,BE=EC+BC=x+y,
∴,
∴y=4x,
∴CD=y+1.5x=4x+1.5x=5.5x,BD=DC+BC=y+1.5x+x=6.5x,
∴,
③点D、E都在点C的右侧时,如图6,
设BC=x,则DE=1.5x,
设CE=y,
∴DC=EC-DE=y-1.5x,
∴AD=DC+AC=y-1.5x+2x=y+0.5x,
∵=,BE=EC-BC=y-x,
∴,
∴y=-4x(舍去)
综上所述的值为或.
【点睛】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线段的和差,线段的中点,以及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比较难,分类讨论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例2.已知线段AB,点C在直线AB上,D为线段BC的中点.
(1)若,,求线段CD的长.
(2)若点E是线段AC的中点,请写出线段DE和AB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答案】(1)或5
(2),理由见解析
【分析】(1)根据点C在直线AB上,分两种情况:①C在点A的右侧,②C在点A的左侧,根据线段的和与差可得结论;
(2)AB=2DE,分三种情况: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可得结论.
【详解】(1)解:如图1,当C在点A右侧时,
∵,,
∴,
∵D是线段BC的中点,:
∴;
如图2,当C在点A左侧时,
∵,,
∴,
∵D是线段BC的中点,
∴;
综上所述,或5;
(2)解:.
理由是:如图3,当C在点A和点B之间时,
∵E是AC的中点,D是BC的中点,
∴,,∴;
如图4,当C在点A左侧时,
同理可得:;
如图5,当C在点B右侧时,
同理可得:.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两点间的距离,熟知各线段之间的和、差及倍数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变式训练1】如图,点位于数轴原点,点从点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运动,点从点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运动.
(1)若点表示的数为,点表示的数为7,当点,运动时间为2秒时,求线段的长;
(2)若点,分别表示,6,运动时间为,当为何值时,点是线段的中点.
(3)若,是数轴上的一点,且,求的值.
【答案】(1)
(2)当时点是线段的中点
(3)或1
【分析】(1)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可以计算出C、D运行的路程,进而求出MD的值,根据可求;
(2)先表示出BD和CD,再根据点是线段的中点,列方程求解;
(3)分在线段上和点在线段的延长线上两种情况,分别求解.
【详解】(1)解:∵,,
又∵点表示,点表示7,
∴,
∴
∴.
(2)解:∵点,分别表示,6,
所以,,,,,
当是的中点时,即,
∴当时点是线段的中点.
(3)解:①当点在线段上时,如图
∵,
又∵
∴,
又∵
∴,即
②当点在线段的延长线上时,如图
∵,又∵
∴,即
综上所述或1.
【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段的和差和中点,及两点间的距离,一元一次方程,解题分关键是掌握点的移动路程与线段的关系.
【变式训练2】已知点C在线段上,,点D,E在直线上,点D在点E的左侧.
(1)若,,线段在线段上移动,
①当点E是线段的中点时,求的长;
②当点C是线段的三等分点时,求的长;
(2)若,点E在线段上移动,且满足关系式,则 (直接写出结果).
【答案】(1)①4,②;(2)
【分析】(1)根据已知条件得到,①由线段中点的定义得到,求得,由线段的和差得到;②当点C线段的三等分点时,可求得或(舍去),则,由线段的和差即可得到结论;
(2)①当点E在线段之间时,设,则,求得、、、,然后根据可得,,再代入即可解答;②当点E在线段上时,设,则,求得、、、,然后根据可得不符题意.
【详解】(1)解:∵,
∴,
①∵E为中点,
∴,
∵,
∴,
∴;
②∵点C是线段的三等分点,DE=16,
∴或(不合题意,舍去),
∴,
∴;
(2)解:①当点E在线段上,如图,
设,则,
∴,
∵,
∴,
∴,
∴,
∵,
∴,
∴,,
∴;
如图:当点E在线段AC上时,
设,则,
∴,
∵,
∴,
∴,
∴,
∵,
∴,
∴不符题意,
∴点E不可能在线段AC上.
综上所述的值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直线上两点间的距离、线段中点的性质、线段的和差等知识点,准确识图、分类讨论DE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
【变式训练3】如图已知线段、,
(1)线段在线段上(点C、A在点B的左侧,点D在点C的右侧)
①若线段,,M、N分别为、的中点,求的长.
②M、N分别为、的中点,求证:
(2)线段在线段的延长线上,M、N分别为、的中点,②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请画出图形,直接写出结论
【答案】(1)①10,②见解析
(2)不成立,见解析
【分析】(1)①利用求出的值,利用中点平分线段,得到,再利用,即可得解;②利用中点平分线段,得到,进而得到,再利用,即可得证;
(2)分点在点的左侧,点在点的右侧,点在点的左侧,点在点的左侧,以及点在点的左侧,三种情况分类讨论,求解即可.
【详解】(1)解:①∵,,
∴,
∵M、N分别为、的中点,
∴,
∴;
②∵M、N分别为、的中点,
∴,
∵,
∴,
∴;
(2)不成立;
∵M、N分别为、的中点,
∴,
①当点在点的左侧,点在点的右侧时,如图:
或
;
②当点在点的左侧,点在点的左侧时,如图:
或
;
③当点在点的左侧时,如图:
或
;
综上:或;故结论不成立.
【点睛】本题考查线段之间的和与差.正确的识图,理清线段之间的和,差,倍数关系,是解题的关键.注意分类讨论.
类型二、定值问题
例.如图,点是定长线段上一点,、两点分别从点、出发以1厘米/秒,2厘米/秒的速度沿直线向左运动(点在线段上,点在线段上).
(1)若点、运动到任一时刻时,总有,请说明点在线段上的位置;
(2)在(1)的条件下,点是直线上一点,且,求的值;
(3)在(1)的条件下,若点、运动5秒后,恰好有,此时点停止运动,点继续运动(点在线段上),点、分别是、的中点,下列结论:①的值不变;②的值不变.可以说明,只有一个结论是正确的,请你找出正确的结论并求值.
【答案】(1)点P在线段AB的处;(2)或;(3)结论②的值不变正确,.
【分析】(1)设运动时间为t秒,用含t的代数式可表示出线段PD、AC长,根据,可知点在线段上的位置;
(2)由可知,当点Q在线段AB上时,等量代换可得,再结合可得的值;当点Q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可得,易得的值.
(3)点停止运动时,,可求得CM与AB的数量关系,则PM与PN的值可以含AB的式子来表示,可得MN与AB的数量关系,易知的值.
【详解】解:(1)设运动时间为t秒,则,
由得,即
,,,即
所以点P在线段AB的处;
(2)①如图,当点Q在线段AB上时,
由可知,
②如图,当点Q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
,
综合上述,的值为或;
(3)②的值不变.
由点、运动5秒可得,
如图,当点M、N在点P同侧时,
点停止运动时,,
点、分别是、的中点,
当点C停止运动,点D继续运动时,MN的值不变,所以;
如图,当点M、N在点P异侧时,
点停止运动时,,
点、分别是、的中点,
,
当点C停止运动,点D继续运动时,MN的值不变,所以;
所以②的值不变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段的相关计算,利用线段中点性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和差倍分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变式训练】已知:如图,一条直线上依次有A、B、C三点.
(1)若BC=60,AC=3AB,求AB的长;
(2)若点D是射线CB上一点,点M为BD的中点,点N为CD的中点,求的值;
(3)当点P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运动时,点E是AP中点,点F是BC中点,下列结论中:
①是定值;
②是定值.其中只有一个结论是正确的,请选择正确结论并求出其值.
【答案】(1)AB=30;(2)2;(3)①详见解析;②详见解析.
【分析】(1)由AC=AB+BC=3AB可得;
(2)分三种情况:①D在BC之间时②D在AB之间时③D在A点左侧时;
(3)分三种情况讨论:①F、E在BC之间,F在E左侧②F在BC之间,E在CP之间③F、E在BC之间,F在E右侧;
【详解】(1)∵BC=60,AC=AB+BC=3AB,
∴AB=30;
(2)∵点M为BD中点,点N为CD中点,
∴BM=BD,DN=NC,
①D在BC之间时:
BC=BD+CD=2MD+2DN=2MN,
∴=2;
②D在AB之间时:
BC=DC﹣DB=2DN﹣2MB=2(BN+2MB)﹣2MB=2BN+2MB=2MN,
∴=2;
③D在A点左侧时:
BC=DN+NB=MN+DN﹣NB=MN+MB﹣NB=MN+MN+NB﹣NB=2MN,
∴=2;
故=2;
(3)点E是AP的中点,点F是BC的中点.
∴AE=EP,BF=CF,
①
EF=FC﹣EC=BC﹣AC+AE=(AC﹣AB)﹣AC+AE=AE﹣AB=AC,
BP=AP﹣AB=2AE﹣AB,
AC﹣BP=AC﹣2AE+AB,
∴=2.
②
EF=BC+CE=BC+AE﹣AC=(AC﹣AB)+AE﹣AC=AE﹣AB﹣AC,
BP=AP﹣AB=2AE﹣AB,
AC﹣BP=AC+AB﹣2AE,∴=2.
③
EF=CE﹣CF=CE﹣BC=AC﹣AE﹣BC=AC﹣AE﹣(AC﹣AB)=AC﹣AE+AB,
BP=AP﹣AB=2AE﹣AB,
∴AC﹣BP=AC+AB﹣2AE,∴=2.
【点睛】本题考查线段之间量的关系,结合图形,能够考虑到所有分类是解题的关键.
课后训练
1.已知,C为线段上一点,D为的中点,E为的中点,F为的中点.
(1)如图1,若,,求的长;
(2)若,求的值;
(3)若,,取的中点,的中点,的中点,则=______(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
【答案】(1);(2)的值为或;(3)
【分析】(1)由D为AC的中点,E为BC的中点得到DC=AC=2,CE=BC=3,则可计算出DE=5,再利用F为DE的中点得到DF=DE,然后利用CF=DF-DC求解;
(2)根据线段的中点定义和线段的和差计算分两种情况即可求解;
(3)如图,设AC=x,BC=y,即x-y=a,利用线段中点定义得到DC=,CE=,则,所以,再利用的中点,得到,于是可计算出,即有.
【详解】解:(1)∵D为AC的中点,E为BC的中点,
∴DC=AC=2,CE=BC=3,
∴DE=DC+CE=2+3=5,
∵F为DE的中点,
∴DF=DE=,
∴CF=DF-DC=;
(2)①当AC>BC,点F在点C左侧时,如图所示:
∵D为AC的中点,E为BC的中点,
∴DC=AC,CE=BC,
∴DE=DC+CE=(AC+BC)=AB,
∵F为DE的中点,
∴DF=DE=AB,
∵AB=16CF ,
∴DF=4CF,
∴CF=DC-DF=AC-4CF,
∴AC=10CF,
∴BC=AB-AC=16CF-10CF =6CF,
∴,
②当AC<BC,点F在点C右侧时,如图所示:
∵D为AC的中点,E为BC的中点,
∴DC=AC,CE=BC,
∴DE=DC+CE=(AC+BC)=AB,
∵F为DE的中点,
∴DF=DE=AB,
∵AB=16CF ,
∴DF=4CF,
∴CF=DF-DC=4CF-AC,
∴AC=6CF,
∴BC=AB-AC=16CF-6CF =10CF,
∴,
综上所述,的值为或.
(3)如图,
设AC=x,BC=y,即x-y=a,
∵D为AC的中点,E为BC的中点,
∴DC=AC=x,CE=BC=y,
∵DC的中点为 ,CE的中点为,
∴,
∴,
∵的中点为 ,
∴,
∴,
∴,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两点间的距离.理清线段之间的关系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2.已知点在线段上,,点、在直线上,点在点的左侧.若,,线段在线段上移动.
(1)如图1,当为中点时,求的长;
(2)点(异于,,点)在线段上,,,求的长.
【答案】(1)7;(2)3或5
【分析】(1)根据,,可求得,,根据中点的定义求出BE,由线段的和差即可得到AD的长.
(2)点F(异于A,B,C点)在线段AB上,,,确定点F是BC的中点,即可求出AD的长.
【详解】(1),,
,,
如图1,
为中点,,
,∴,∴,
(2)Ⅰ、当点在点的左侧,如图2,
或
∵,,
点是的中点,
∴,
∴,
∴,
∵,故图2(b)这种情况求不出;
Ⅱ、如图3,当点在点的右侧,
或
,,
∴,
∴,
.
∵,故图3(b)这种情况求不出;
综上所述:的长为3或5.
【点睛】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熟知各线段之间的和、差及倍数关系是解答的关键.本题较难,需要想清楚各种情况是否存在.
3.已知线段AB=12,CD=6,线段CD在直线AB上运动(A在B的左侧,C在D的左侧).
(1)当D点与B点重合时,AC=_________;
(2)点P是线段AB延长线上任意一点,在(1)的条件下,求PA+PB–2PC的值;
(3)M、N分别是AC、BD的中点,当BC=4时,求MN的长.
【答案】(1)6
(2)PA+PB–2PC=0;
(3)MN=9.
【分析】(1)根据题意即可得到结论;
(2)由(1)得AC= AB,CD= AB,根据线段的和差即可得到结论;
(3)需要分类讨论:①如图1,当点C在点B的右侧时,根据“M、N分别为线段AC、BD的中点”,先计算出AM、DN的长度,然后计算MN=AD-AM-DN;②如图2,当点C位于点B的左侧时,利用线段间的和差关系求得MN的长度.
【详解】(1)当D点与B点重合时,AC=AB﹣CD=6;
故答案为6;
(2)由(1)得AC=AB,∴CD=AB,
∵点P是线段AB延长线上任意一点,∴PA+PB=AB+PB+PB,PC=CD+PB=AB+PB,
∴PA+PB﹣2PC=AB+PB+PB﹣2(AB+PB)=0;
(3)如图1,∵M、N分别为线段AC、BD的中点,
∴AM=AC=(AB+BC)=8,
DN=BD=(CD+BC)=5,
∴MN=AD﹣AM﹣DN=9;
如图2,∵M、N分别为线段AC、BD的中点,
∴AM=AC=(AB﹣BC)=4,
DN=BD=(CD﹣BC)=1,
∴MN=AD﹣AM﹣DN=12+6﹣4﹣4﹣1=9.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比较线段的长短.利用中点性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是解本题的关键.
4.【新知理解】
如图①,点M在线段AB上,图中共有三条线段AB、AM和BM,若其中有一条线段的长度是另外一条线段长度的2倍,则称点M是线段AB的“和谐点”.
(1)线段的中点 这条线段的“和谐点”(填“是”或“不是”);
(2)【初步应用】如图②,若CD=12cm,点N是线段CD的和谐点,则CN= cm;
(3)【解决问题】如图③,已知AB=15cm,动点P从点A出发,以1cm/s速度沿AB向点B匀速移动:点Q从点B出发,以2m/s的速度沿BA向点A匀速移动,点P、Q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运动停止,设移动的时间为t,请直接写出t为何值时,A、P、Q三点中其中一点恰好是另外两点为端点的线段的和谐点.
【答案】(1)是
(2)6或4或8c
(3)t为3或或或或或6
【分析】(1)若点M是线段AB的中点时,则AB=2AM=2BM,由此即可得到答案;
(2)分①当N为中点时,CN==6cm;②N为CD的三等分点,且N靠近C时,CN==4cm;③N为CD的三等分点且N靠近D时,CN==8cm.
(3)分P为A、Q的和谐点,Q为A、P的和谐点,两种情况讨论求解即可.
【详解】(1)解:若点M是线段AB的中点时,满足AB=2AM=2BM,
∴线段的中点是这条线段的“和谐点”,
故答案为:是;
(2)解:①当N为中点时,CN==6cm;
②N为CD的三等分点,且N靠近C时,CN==4cm;
③N为CD的三等分点且N靠近D时,CN==8cm.
故答案为:6cm或4cm或8cm;
(3)解:∵AB=15cm,
∴t秒后,AP=t,AQ=15﹣2t(0≤t≤7.5),
由题意可知,A不可能为P、Q的和谐点,此情况排除;
①P为A、Q的和谐点,有三种情况:
1)P为中点,AP=AQ,即t=(15﹣2t),
解得t=;
2)P为AQ的三等分点,且P靠近A,AP=AQ,即t=(15﹣2t),
解得t=3;
3)P为AQ的三等分点,且P靠近Q,AP=AQ,即t=(15﹣2t),
解得t=;
②Q为A、P的和谐点,有三种情况:
1)Q为中点,AP=AQ,即15﹣2t=t,
解得t=6;
2)Q为AP的三等分点,且P靠近A,AP=AQ,即15﹣2t=t,
解得t=;
3)Q为AP的三等分点,且P靠近Q,AP=AQ,即15﹣2t=t,
解得t=.
综上所述,t为3或或或或或6时,A、P、Q三点中其中一点恰好是另外两点为端点的线段的和谐点.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与线段中点和三等分点有关的计算,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利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求解.
5.如图,射线上有三点、、,满足OA=30cm,AB=90cm,BC=15cm,点从点出发,沿方向以秒的速度匀速运动,点从点出发在线段上向点匀速运动,两点同时出发,当点运动到点时,点、停止运动.
(1)若点运动速度为秒,经过多长时间、两点相遇?
(2)当时,点运动到的位置恰好是线段OB的中点,求点的运动速度;
(3)当点运动到线段上时,分别取和的中点、,求的值.
【答案】(1)45s;(2)或 ;(3)2
【分析】(1)设经过t秒时间P、Q两点相遇,列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
(2)分两种情形求解即可;
(3)用t表示AP、EF的长,代入化简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1)设经过t秒时间P、Q两点相遇,
则t+2t=90+30+15,
解得t=45,
所以经过45秒时间P、Q两点相遇.
(2)①当P在线段AB上时,
∵AB=90,PA=2PB,
∴PA=60,PB=30,
∴OP=OA+AP=30+60=90,
∴点P、Q的运动时间为90秒,
∵AB=90,OA=30,∴OB=120,∴BQ=OB=60,
∴点Q的路程为CQ=CB+BQ=15+60=75,
∴点Q是速度为cm/秒;
②点P在线段AB延长线上时,
∵AB=90,PA=2PB,∴BP=90,AP=180,
∴OP=OA+AP=30+180=210,
∴点P、Q的运动时间为210秒,
∵AB=90,OA=30,
∴OB=120,∴BQ=OB=60,
∴点Q的路程为CQ=CB+BQ=15+60=75,
∴点Q是速度为cm/秒;
(3)如图所示:
∵E、F分别是OP、AB的中点,∴OE=OP=t,∴OF=OA+AB=30+45=75,
∴.
【点睛】本题考查两点间距离、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学会构建方程解决问题.
6.已知线段AB=m(m为常数),点C为直线AB上一点(不与点A、B重合),点M、N分别在线段BC、AC上,且满足CN=3AN,CM=3BM.
(1)如图,当点C恰好在线段AB中点,且m=8时,则MN=______;
(2) 若点C在点A左侧,同时点M在线段AB上(不与端点重合),请判断CN+2AM -2MN的值是否与m有关?并说明理由.
(3) 若点C是直线AB上一点(不与点A、B重合),同时点M在线段AB上(不与端点重合),求MN长度 (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
【答案】(1)6;(2) 无关,理由见解析;(3)m.
【分析】(1)根据中点可得到AC、BC的长,再根据CN=3AN,CM=3BM,可计算出CN、CM,最后根据线段的和差关系进行计算即可;
(2)根据线段之间的关系及CN=3AN,CM=3BM,分别表示出CN、AM及MN,再进行化简即可;
(3)分情况讨论,画出图形,根据线段之间的关系计算即可.
【详解】解:(1)∵点C恰好在线段AB中点,且AB=m=8,
∴AC=BC=AB=4,
∵CN=3AN,CM=3BM,
∴CN=AC,CM=BC,
∴CN=3,CM=3,
∴MN=CN+CM=3+3=6;
(2)若C在A的左边,如图所示,
∵CN=3AN,CM=3BM,
∴MN=CM-CN=3BM-3AN,
∴AM=MN-AN=3BM-3AN-AN=3BM-4AN,
∴CN +2AM-2MN=3AN+2(3BM-4AN)-2(3BM-3AN)=AN,
∴CN +2AM-2MN的值与m无关;
(3)①当点C在线段AB上时,如图所示,
∵CN=3AN,CM=3BM,
∴CN=AC,CM=BC,
∴MN=CM+CN=BC+AC=(BC+AC)=AB=m;
②当点C在点A的左边,如图所示,
∵CN=3AN,CM=3BM,
∴CN=AC,BM=BC,
∴MN=BC-CN-BM=BC-AC-BC =(BC-AC)=AB=m;
③当点C在点B的右边,如图所示:
∵CN=3AN,CM=3BM,
∴AN=AC,CM=BC,
∴MN=AC-AN-CM=AC-AC-BC =(AC-BC)=AB=m,
综上所述,MN的长度为m.
【点睛】本题考查线段的计算,分情况讨论,正确找出线段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7.已知线段,(,为常数,且),线段在直线上运动(点B,M在点A的右侧,点N在点M的右侧).P是线段的中点,Q是线段的中点.
(1)如图①,当点N与点B重合时,求线段的长度(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
(2)如图②,当线段运动到点B,M重合时,求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
(3)当线段运动至点Q在点B的右侧时,请你画图探究线段,,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
【答案】(1)
(2)
(3)或
【分析】(1)根据题意表示出和的长度,然后即可求出;
(2)根据题意表示出和的长度,再表示出和的长度,即可发现和之间的数量关系;
(3)分两种情况讨论:①点M在点B的左侧,②点M在点B的右侧.表示出和,即可发现,,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
【详解】(1)因为P是线段的中点,Q是线段的中点,所以,,
∴.
(2)因为P是线段的中点,Q是线段的中点,所以,,
因为,所以,
因为,所以.
(3)如图①,
当点M在点B的左侧时,,
所以;
如图②,当点M在点B的右侧时,,
所以.
综上所述,或.
【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段的和差问题,动点问题,画好线段图,分类讨论是解题的关键.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数学七上期末培优训练专题03 数轴上动点问题综合的三种考法(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北师大版数学七上期末培优训练专题03数轴上动点问题综合的三种考法原卷版doc、北师大版数学七上期末培优训练专题03数轴上动点问题综合的三种考法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数学七上期末培优训练专题03 数轴中的动点问题(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北师大版数学七上期末培优训练专题03数轴中的动点问题原卷版doc、北师大版数学七上期末培优训练专题03数轴中的动点问题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数学七上期末压轴题培优训练专题09 线段上的动点问题(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北师大版数学七上期末压轴题培优训练专题09线段上的动点问题原卷版doc、北师大版数学七上期末压轴题培优训练专题09线段上的动点问题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