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江西省丰城市第九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度江西省丰城市第九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远古时期,中华大地上就普遍流行着对龙的崇拜。下列出土于不同地区史前时期文化遗址中的龙形器物,共同印证了()
A.中原地区较高的文明程度 B.玉器制造业的水平高超
C.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特点 D.黄河流域孕育早期国家
2.下表是良渚古城反山墓地随葬器物表。由此可知当时()
A.阶级出现初步分化 B.部落联盟通过战争获得财富
C.有共同的宗教信仰 D.出现了中国早期的农耕文明
3.商朝时期,商王常用甲骨占卜吉凶,卜毕将所问之事或所得结果刻在甲骨上,后世称其为甲骨文。在某些情况下,商王亲自担任巫师的角色,有时还会亲自刻写卜辞。这体现了商代()
A.王权与神权相结合 B.君主权力高度集中
C.文字载体发生变化 D.宗教思想广泛盛行
4.如图是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形势图。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诸侯间兼并战争频繁 B.社会思想观念一元化发展
C.“八王之乱”已现端倪 D.周天子的权威在不断加强
5.在地方管理上,从商朝附属国内居民多是聚族而居的内外服制度,到西周“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分封制度,再到秦汉实行郡县制度。这一发展轨迹()
A.促进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意味着华夏认同观念逐渐增强
C.使地方割据势力逐渐得到遏制 D.反映了主流意识形态最终确立
6.春秋时期,诸侯国间的争霸战争,促进了中原的“诸华”“诸夏”与周边民族的碰撞,周边民族不断融入到华夏族。材料反映了春秋争霸过程促进了()
A.社会变化 B.民族交融
C.经济发展 D.技术进步
7.下列思想观点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其中属于儒家的是()
A.法不阿贵,以法治国 B.兼爱非攻,节用尚贤
C.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D.克己复礼,民贵君轻
8.秦朝最高行政执行机关是三公府。但三公无权下令九卿,政令是以皇帝诏令的形式下达九卿,三公只能监督九卿的执行情况。这()
A.确立了中朝的地位 B.体现了皇权至高无上
C.削弱了丞相的权力 D.有助于整顿社会风俗
9.汉武帝统治时期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官营,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推行重农抑商 B.打击富商大贾
C.促进商品流通 D.加强中央集权
10.汉初,丞相位高权重,辅佐天子处理政务。但到汉武帝时,丞相大都谨小慎微,难有建树。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设立中朝,牵制外朝 B.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C.颁布推恩令,削弱王侯势力 D.三省六部制的确立
11.东汉后期,皇帝大多年幼即位,太后临朝听政,重用外戚情况严重。皇帝长大后多依靠宦官夺回权力,促使宦官专权局面出现。这一局面()
A.消除了“党锢之祸” B.加速了东汉政权灭亡
C.遏制了皇权弱化现象 D.直接引发了黄巢起义
12.西汉初期,统治者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推行“与民休息”政策。他们减轻农民的赋税和徭役,重视农业生产,鼓励农耕。文帝和景帝多次减免田租,还采取了一些鼓励生育的措施。这些政策()
A.导致了地方势力膨胀 B.引发了七国叛乱
C.影响了均输政策推行 D.巩固了政治统治
13.北魏灭亡后,西魏权臣宇文泰实行“赐复胡姓”政策,将汉族地主武装与鲜卑部落兵融合,并规定士卒须以主将的鲜卑姓作为姓氏,对于非鲜卑族主将,主动赐予鲜卑姓,如杨坚的父亲杨忠,被赐姓普六茹氏,李渊的祖父李虎,被赐姓大野氏。这一举措()
A.有效防范了地方割据 B.保证了西魏的长治久安
C.导致了门阀士族兴起 D.客观上促进了民族交融
14.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中的人物服饰上有象征吉祥的宝相花纹,这种花纹在隋唐时期常用于装饰瓷器、织物、金银器等。它是综合本土牡丹和菊花、印度佛教的莲花、地中海的卷草和忍冬、中亚的葡萄和石榴等图案,经艺术加工融合而成,造型饱满,具有雍容华贵的美感。材料说明唐朝()
A.远超前代的工艺水平 B.开放奢侈的社会风气
C.兼收并蓄的文化特征 D.范围广泛的物种交换
15.中国的书法艺术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有人曾对某种书法艺术有这样的评价:“起伏连卷,收揽吐纳,内转藏锋也。既如舞袖挥拂而紫纡,又若垂藤樛盘而缭绕。”如图中符合这一书法艺术风格的是()
16.在均田制下,成年男子需负担一定的徭役,唐初规定: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称为庸。以庸代役()
A.反映了封建盛世出现 B.利于保证农民的生产时间
C.遏制了土地兼并之风 D.加强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17.如图中A.B所示地区的政权名称分别是()
A.前秦、辽 B.北魏、辽 C.北魏、金 D.前秦、金
18.《史记·货殖列传》中描述江南地区“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晋书·食货志》记载的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却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这种变化()
A.说明江南条件优越 B.推动经济重心南移
C.缘于北方人民南迁 D.导致北方经济落后
19.九品中正制施行之初,中正评定人物品第之后,方“考之簿世,然后授任”,家世只是一个参考因素。但不久之后,中正品评人物的标准发生了严重偏差,“庶族寒人,无寸进之路”。这表明九品中正制()
A.逐渐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 B.抬高了文官和士人的政治地位
C.品评无据导致制度的弊端显现 D.始终对中央集权构成严重威胁
20.隋唐以来,僧侣们创立了不同的佛教宗派,这些宗派有不同的教义、教规和修持方法,但其思想体系中都大量吸收融合了儒、道等传统思想的内容和方法。这表明()
A.佛教呈现出本土化趋势 B.道教受到统治者的尊崇
C.儒家学说失去正统地位 D.三教并行局面开始形成
21.唐朝与北宋时期加强皇权专制的相同措施是()
A.削弱节度使的实权 B.司法权集中于中央
C.重用侍从秘书等人 D.分割削弱宰相权力
22.朱熹总结北宋败亡的教训时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这表明北宋政治特征是()
A.分工明确制度先进 B.中央集权强干弱枝
C.吏治腐败内乱不已 D.言路畅通文人政治
23.北宋时期,为了统管地方财政,保证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在地方设置了()
A.知州 B.转运司
C.通判 D.枢密院
24.如表为北宋江南部分府州城市商税征收情况。据此可知,当时该地区()
A.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弛 B.商税成为政府主要财源
C.整体经济水平超越前代 D.城市商品经济发展繁荣
25.北宋学者蔡襄指出:“观今之俗,娶其妻不顾门户,直求资财。”南宋学者叶绍翁也指出自己所处的时代:“男女婚嫁必择富民,以利其奁聘之多。”这()
A.是商人政治地位提高的结果 B.与统治者重文轻武政策相关
C.反映了宋朝门第观念的淡化 D.体现了社会控制力度的松弛
26.《辽史·百官志一》记载:“辽朝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廷、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这表明辽朝国家治理的特点是()
A.因俗而治 B.郡县体制
C.兵农合一 D.崇文抑武
27.理学认为人生的目标应当是通过道德修养,克服过度的欲望,最终实现对“天理”的充分体验,从而达到圣人的精神境界。由此可知,理学强调()
A.格物致知 B.致良知
C.道法自然 D.存天理,灭人欲
28.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在富国方面,官府通过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拨巨资从事商业经营;在强兵方面,实行保甲法,对农民进行编制管理和军事训练。这体现了王安石变法()
A.加强国家管控以图富国强兵 B.成功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
C.头绪过多操之过急导致失败 D.触犯官僚集团利益阻力过大
29.宋代,出现了数量庞大的民间画工,其绘画作品也广泛进入普通家庭。这些作品内容主要集中在婴戏货郎、仕女美人、田家风物等具有浓郁生活气息和意趣的题材方面(如下图)。这些画作大量出现
A.彰显了理学的世俗化倾向 B.表明了政府社会管控的松弛
C.缘于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 D.体现了文人画的意境与情趣
30.湖广行省以湖南、湖北为主体而又越过南岭有广西;江西行省也同样跨过南岭而有广东;河南江北行省则合淮水南北为一元代的行省如此划分意在()
A.方便文书传递 B.防范地方割据
C.缓和民族矛盾 D.实行地方分权
二、非选择题(40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体现。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创新,反映了中华民族管理国家的智慧。
材料一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旧贵族、新贵族,还是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然后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
-《文史纵横》2009年第3期
材料二
汉初制度大多不切实际,要求制度变革的呼声甚高,却无法得以实施。直到武帝时期,才大刀阔斧地推行了制度变革。这是一个事功显赫的时代,也是一个垂范立制的时代,在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强化对官僚队伍的管理、确立新的经济政策等重大领域,汉武帝都进行了制度创新和变革。
-摘编自孙家洲、王文涛《制度变革与汉武帝盛世的造就》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推行郡县制的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制度创新和变革”的表现。(6分)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
太和十八年(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后,立即着手改革鲜卑旧俗,全面推行与汉族交融的政策。当年十二月,孝文帝下诏禁止士民穿胡服,规定鲜卑人和北方其他少数族人一律改穿汉人服装,朝廷百官改着汉族官吏朝服。太和十九年(495年)六月,孝文帝发布诏令,规定迁到洛阳的鲜卑人,死后要葬在河南,不得还葬平城。同时规定“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禁说鲜卑语,定汉语为法定语言。太和二十年(496年),孝文帝下令改鲜卑复姓为单音汉姓。他在诏令中说:“自代郡迁到洛阳的诸功臣旧族,姓或重复,都要更改。”孝文帝还大力提倡鲜卑人与汉人通婚。他带头纳范阳卢敏、清河崔宗伯、太原王琼、陕西李冲等汉族大士族的女儿为妃以充后官,并亲自为皇室兄弟们婚配。六个王妃中五个都是来自中原的著名汉族大士族。通过这些形式上的改变,孝文帝开始尝试将汉族,儒家伦理道德逐渐融入北魏社会中去,用礼乐制度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用道德规范约来境内各族人民,在生活和精神层面上促进鲜卑族走上交融的道路,逐步确立北魏封建统治的正统地位。
-摘编自何德章《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1)根据材料,指出北魏孝文帝推行与汉族交融的政策措施。(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积极影响。(8分)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年代,大批的手工业者、商人、小业主构成了宋朝的中产阶级。他们经济富足,又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追求。市民的富裕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戏曲、杂技、音乐、诗歌、小说等都在宋代高度繁荣。
-摘编自詹子庆《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二
宋代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市民意识开始觉醒,具体表现为市民享乐意识、自主意识与商业意识的觉醒。随着市民意识的觉醒,人们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给传统社会注入了新的活力。当人们基本的物质生活得到满足后,就要追求更高层次的消费,也就是精神娱乐消费。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等
(1)据材料一,概括宋朝市民社会的特征。(4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市民意识觉醒”的表现并简析促使这一时期“市民意识觉醒”的社会背景。(10分)
高一年级上学期第2次段考历史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31.【答案】
(1)影响:实现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对后世影响深远。(4分)(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酌情给分,但不能超过总分)
(2)表现:为加强皇权设立中朝;
监察地方: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分设刺史,颁布推恩令,成功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推行察举制;实行盐铁官营;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推行均输平准,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增加收入,平抑物价。6分,写出措施即可给分)
32.【答案】
(1)措施:禁止士民穿胡服,改穿汉服;规定迁到洛阳的鲜卑人死后葬在河南;禁说鲜卑语,定汉语为法定语言;改鲜卑复姓为单音汉姓;提倡鲜卑人与汉人通婚。(6分)
(2)积极影响:促进了鲜卑族与汉族的民族交融;推动了北魏封建化进程;有利于北魏社会秩序的建立;提升了北魏的文化水平;增强了北魏的国家实力;为北魏确立正统地位奠定了基础。(8分)
33.【答案】
(1)特征:市民阶层产生;市民有独立的价值追求和社会生活方式;市民文化繁荣。(任意2点4分)
(2)表现:享乐意识、自主意识、商业意识。(4分)
背景: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生活水平的提高)(2分);较为宽松的社会环境。2分,答出具体的1点1分,不超过2分)(门第观念淡化、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传统价值观念的转变。2(分)墓号
随葬品数量
随葬品种类
12
约656件
以玉器为主,随葬玉钺、玉琮,无生产工具
23
466件
以玉器为主,少量陶器
15
60件
少量玉器、陶器、石器
杭州
苏州
湖州
秀州
常州
润州
江宁府
合计
城市(贯)
82173
51035
39312
27452
26266
25062
45059
296359
全州(府)(贯)
153393
77076
77688
69114
64963
39506
57238
538978
所占比例
53.5%
66.2%
50.6%
39.7%
40.4%
63.4%
78.7%
55%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A
A
A
B
D
B
D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D
D
C
C
B
B
C
A
A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B
B
D
C
A
D
A
C
B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度广东省河源市正德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度江西省樟树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第九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文件包含高一期中试卷pdf、DAdocx、历史答题卡docx、历史答题卡pdf等4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