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 《论语》选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课堂教学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 《论语》选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课堂教学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仁”,亲贤远佞,思考探究,我们身边的“仁”,80后英雄吕曦东,文花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孙叔敖为婴儿之时,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忧而不食。母问其故,叔敖对曰:“闻见两头之蛇者必死,向者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 其母曰:“蛇今安在 ?” 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其母曰:“吾闻有阴德者,天报之福,汝不死也.” 及长,为楚令尹,未治而国人信其仁也.
孙叔敖幼年的时候,在一次游玩时,看见一条长两个头的蛇,便杀死它并且埋了起来;(他)回到家里就哭起来.母亲问他为什么哭,孙叔敖便回答说:“听说看见长两只头的蛇的人是要死的,刚才我看了两头蛇,所以害怕我会离开母亲而死去的。” 他母亲说:“蛇现在在哪里?” 孙叔敖说:“我担心别人再看见它,把它杀了埋起来了.” 他母亲说:“我听说对别人有恩德而又不为人所知的人,老天会报答他的好处的,你不会死的.” 等到孙叔敖长大成人后,做了楚国的令尹,还没有上任,人们就已经都相信他是个仁爱的人了.
据《桐城县志》记载,清代(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吴家在宅基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两家大院的宅地都是祖上的产业,时间久远了,本来就是一笔糊涂账。想占便宜的人是不怕算糊涂账的,他们往往过分相信自己的铁算盘。两家的争执顿起,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不肯相让一丝一毫。由于牵涉到宰相大人,官府和旁人都不愿沾惹是非,纠纷越闹越大,张家人只好把这件事告诉张英。家人飞书京城,让张英打招呼“摆平”吴家。 张英大人阅过来信,只是释然一笑,旁边的人面面相觑,莫名其妙。只见张大人挥起大笔,一首诗一挥而就。诗曰:“一纸书来只为墙(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交给来人,命快速带回老家。家里人一见书信回来,喜不自禁,以为张英一定有一个强硬的办法,或者有一条锦囊妙计,但家人看到的是一首打油诗,败兴得很。 后来一合计,确实也只有“让”这惟一的办法,房地产是很可贵的家产,但争之不来,不如让三尺看看。于是立即动员将垣墙拆让三尺,大家交口称赞张英和他家人的旷达态度。张英的行为正应了那句古话:“宰相肚里能撑船”宰相一家的忍让行为,感动得邻居一家人热泪盈眶,全家一致同意也把围墙向后退三尺。两家人的争端很快平息了,两家之间,空了一条巷子,有六尺宽,有张家的一半,也有吴家的一半,这条几十丈长的巷子虽短,留给人们的思索却很长。于是两家的院墙之间有一条宽六尺的巷子。村民们可以由此自由通过。六尺巷由此得名。
生活中,我们总是希望别人对我们好一点,但很少想到自己对别人好一点。说一点最简单的,我们总是希望老师多关注我们一点,多关心一点,多理解自己一点,可是我们可曾想过,我们是否也曾关心过老师,关注过老师,理解老师内心的苦衷呢。也许,我们也总希望朋友多为自己做一点事,爸妈多给自己一点爱,一点理解……或许,从今天开始,当我们想到这一个的时候,希望大家都能够想这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常常听到这样一句话,“仁者无敌”。那么在这儿所指的“仁”是什么呢,仁者为什么能够无敌呢?今天我们所学的这篇文章,就是有关孔子的“仁”的阐述。
耶稣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你们要别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他们。”又说:“你们要别人怎样待你们,就得怎样待别人。”穆罕默德曾宣布:“最高贵 的宗教是这样的——你自己喜欢什么,就该喜欢别人得什么;你自己觉得什么是痛苦,就该想到对别的所有人来说它也是痛苦。”
中华民族的先哲圣人孔子在几千年前,就阐述过类似的思想。今天通过具体的课文,让我们领会儒家“仁”的思想吧。
《论语》段落有个核心问题,
这个问题是什么?
结合注释,通读全文,掌握如下重点词语。
请读出下列词语中加横线的字音。
上古传说中的人物。传说他是虞舜时的司法官,后常为狱官或狱神的代称。
1、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不合乎礼的不要看,不合乎礼的不要,不合乎 礼的不要说,不合乎礼的不要做。
2、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所谓“仁”者,自己想要站得住,就要使别人站 得住,自己想要通达,就要使别人通达。
翻译时请注意下列加红词语的含义。
(6)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7)尧舜其犹病诸——
(9)士不可以不弘毅—
(10)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
(11)克己复礼为仁——
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问知。子曰:“ 人。”
(2)举直 诸枉
(3) 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
(1)何谓也(2)选于众(3)克己复礼为仁(4)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5) 仁以为己任:
宾语前置语,正常语序为'以仁为己任'。
《论语》段落有个核心的字,
这个字是什么?
什么是仁? 怎样实施仁? 施仁后会如何?
疏通文意,理解语句意思。
疏通文意,理解语句的大概意思
1、【原文】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 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的私欲)回复到礼,就是仁。有一天你做到了克己复礼,普天下的人都会称许你是仁人。要做到仁靠的是自己,难道靠别人吗?” 颜渊说:“请问克己复礼的具体条目。”孔子说:“不合乎礼的不看、不合乎礼的不听、不合乎礼的不说、不合乎礼的不做。” 颜渊说:“我颜回虽然资质愚钝,愿意实践这句话。
2、【原文】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仲弓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出门如同接见贵宾一样恭敬谨慎,使唤百姓就像承当重大祭祀一样严肃庄重。自己不愿承受的,不要加到别人身上。在诸侯国做官,为诸侯做事不怨天尤人;在卿大夫家做官,为卿大夫做事不怨天尤人。” 仲弓说:“我冉庸虽然资质愚钝,愿意实践这些话。”
3、【原文】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向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译文】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对人慈爱。” 问什么是智。孔子说:“了解别人。”樊迟没有明白。孔子说:“选拔正直的人安置到邪恶的人之上,能够使邪恶的人变为正直的人。” 樊迟退出来,去见子夏,说:“先前我拜见老师,问他什么是智,老师说:‘选拔正直的人安置到邪恶的人之上,能够使邪恶的人变为正直的人’,这是什么意思呢?”子夏说:“这句话的含义多么深广啊!舜做了天子,从群众中选拔人才,任用了皋陶,不讲仁德的人就疏远了。汤做了天子,从群众中选拔人才,任用了伊尹,不讲仁德的人就疏远了。”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 正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推己及人,这个人的爱心基本上就形成了。反过来,一个中国人,如果连自己的父母兄弟都不爱,我们就认为他失去了自己的仁爱之本,没有人相信他再会去爱别人。 关于这一点,历史上是有很多例子的。譬如在《史记.齐太公世家》中,齐桓公就曾经问过管仲,易牙、开方、竖刀这三个人谁可以当未来的宰相?管仲说,为了讨好君主,易牙杀了自己的孩子,开方背叛了自己的父母,竖刀挥刀自宫,这都不是正常的人做得出来的事情,所以他们三个人都不合适。齐桓公不听,后来果然死于这三人之手。 由此可见,我们中国人总是习惯于从一个人对其家人的态度来推断他对别人态度的,要是他对自己的家人都不好,我们就不相信他这个人会对别人好,更不可能相信他会有好的个人品质。
若“仁”仅仅局限在由“孝弟”所规定的家庭、亲族范围之内,其意义必然极其有限,所以,以“孝弟”为“本”的“仁”终而被推至于“爱人”的阔大境界。可以看到,此处的人指的是所有的人,“爱人”正是“泛爱众”(《论语·学而》)之意。只有从“亲亲”推论至“爱人”方才完成了对于“仁”的建构,从而具备深切的人道主义情怀。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译文】子贡问道:“有一个字而可以终身去实践它的吗?”孔子说:“大概是‘恕’字吧?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不要加到别人身上。”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 《弟子规》 宽恕一个敌人要比宽恕一个朋友容易。──[英]布菜克
紫罗兰把它的香气留在那踩扁了它的脚踝上。 这就是宽怒。 ──马克·吐温
4、 【原文】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乎?'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最高贵的复仇是宽容。 ──雨果
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 ──[黎巴嫩]纪伯伦
道家认为,天下柔者莫过于水,而能攻坚者又莫甚于水。水,终无形状,装在盆中是圆的,流到溪流是长的,这样柔软的东西却是可以滴水穿石。 心胸宽广,平静柔和却坚强有力的地方,就是生活在天堂。心胸狭隘,快意恩仇和刚强难调的心,就是生活在地狱。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此乃谦下之德也;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此乃效法水德也。
子贡说:“假如有一个人能够广泛地施惠于民众,并给有需要的民众以帮助,怎么样?可以说是仁了吧?” 孔子说:“这何止是仁呢,必定是圣了!尧、舜大概还担忧达不到这种境界呢!所谓仁,就是自己想要站得住就要别人站得住,自己想要通达就使别人通达。能够近取自己作比方(即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可以说就是实践仁的方法了啊。”
5、 【原文】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有一个僧人走在漆黑的路上,因为路太黑,僧人被行人撞了好几下。他继续向前走,看见有人提着灯笼向他走来,这时候旁边有人说:“这个瞎子真奇怪,明明看不见,却每天晚上打着灯笼!” 僧人被那个人的话吸引了,等那个打灯笼的人走过来的时候,便上前问道:“你真的是盲人吗?”那个人说:“是的,我从生下来就没有见过一丝光亮,对我来说白天和黑夜是一样的,我甚至不知道灯光是什么样的!” 僧人更迷惑了,问道;“既然这样你为什么还要打灯笼呢?是为了迷惑别人,不让别人说你是盲人吗?” 盲人说:“不是的,我听别人说。每到晚上,人们都变成了和我一样的盲人,因为夜晚没有灯光,所以我就在晚上打着灯笼出来了。” 僧人感叹道:“你的心地多好啊!原来你是为了别人!” 盲人回答说:“不是我为的是自己!’ 僧人更迷惑了,问道:“为什么呢?” 盲人说:“你刚才过来有没有被人碰撞过?” 僧人说:“有啊,就在刚才,我被两个人不留心碰到了。” 盲人说:“我是盲人,什么也看不见,但我从来没又被人碰到过。因为我的灯笼既为别人照了亮,也让别人看到了我,这样他们就不会因为看不见而碰到我了。” 僧人顿悟,感叹道:“我幸苦奔波就是为了找佛,其实佛就在我的身边"
人应该尽力去帮助别人,同时也不应一味拒绝别人的帮助,适当接受别人帮助,也是对他人的尊重和对他人所付出的爱的承认。生活中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将心比心,不要把自己厌恶,自己视为痛苦、灾祸的、不愿意要的东西强加给别人。切记不可“己所不欲,却施于人”。
生活在团体中,如果每个人都能拥有一颗宽容的心,真正地学会了换位思考,那么我们就是拥有善良之心的人,我们就是一个能扶危帮困的人,那么,我们就能在危难之时显身手,既帮助别人又能得到别人的帮助。
6、【原文】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译文】孔子说:“仁的境界很远吗?只要我想达到仁的境界,仁的境界就到了!”
7、【原文】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译文】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抱负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担当的东西重,而且道路遥远。把在天下实现仁作为自己必须担当的责任,不是很沉重吗?到死才停止,不是很遥远吗?”
8、【原文】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译文】孔子说:“有高尚志向和节操的人以及仁义之人,不会贪生而损害仁德,却会为了成全仁德而牺牲性命。”
9、【原文】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智者利仁。’
【译文】孔子说:“不仁的人不可以长久处于贫困中,也不可以长久处于安乐中。有仁德的人安于实行仁,算计得精明的人利用仁(即如果实行仁能给他带来好处,他就实行)。”
克己复礼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爱人。 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从自处的角度来看,孔子所说的“仁”就是克服一己之私而遵循礼法的规定。
从处世的角度来看,“仁”就是对他人的关怀,即能够设身处地地体贴他人。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实现“仁”的关键是将心比心、推己及人。
天下归仁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我欲仁,斯仁至矣。 仁者安仁,智者利仁。
问题探索。
1、‘仁’是一个很抽象的东西,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呢?请把自己有关‘仁’的体会用文字写出来,与其它同学们交流。请同学们从自处和处世的角度来谈一谈“仁”的内涵。
请同学们从自处和处世的角度来谈一谈“仁”的内涵。
参考: 从自处的角度来看,孔子所说的“仁”就是克服一己私,而遵循礼的规定。具体地来谈,就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从处世的角度来看,“仁”就是对他人的关怀,即能够设身处地地体贴他人。在孔子的语录里,“仁”的基本含义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又常常被表述为“恕”,或者“忠恕”。
如何才能够实现“仁”呢?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实现“仁”关键是将心比心、推己及人。
当大家了解完孔子的仁之后,大家得到了哪些启发?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怎么做才是“仁”呢?接下来,让我们再一次与孔子亲密接触,看看我们应该怎样在现实生活中运用“仁”学。
(1)克己复礼:克制自己,回复到礼的规定。
生活中,我们都会有很多欲望,有些欲望是合理的,而有些欲望则是不合理甚至不合法的。比如教学楼前的山茶花开了,我相信许多同学都有想要摘取的欲望,但是,学校的规章制度里面有明确的规定:不得损坏公物,茶花是公物,所以我们就得抵住诱惑,这样做就是仁了。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生活中,我们总是希望别人对我们好一点,但很少想到自己对别人好一点。说一点最简单的,我们总是希望老师多关注我们一点,多关心一点,多理解自己一点,可是我们可曾想过,我们是否也曾关心过老师,关注过老师,理解老师内心的苦衷呢。也许,我们也总希望朋友多为自己做一点事,爸妈多给自己一点爱,一点理解……或许,从今天开始,当我们想到这一个的时候,希望大家都能够想这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爱人
仁其实很简单,只要你懂得爱人就可以了。你可否意识到,你身边的每个人都很重要,你是否曾经关注过他们,比方说为我们学校的校园环境卫生默默奉献的陈秀金老师,如为我们宿舍的安定和谐而苦口婆心的生管老师,如为我们学校的安全筑起第一道防线的门卫老师……当你再次遇见他们时,请问一声好,请给他们一个微笑,这样,你就已经是一个“仁”者了。
(4)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当你想要站得住的同时,也要让别人站得住;但你想要自己全面的话,也要让别人事业发达。而不是建立在推倒别人而自己站稳了,也不是损害他人发展了自己。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推己及人,我们想到的,别人也会想到;我们想做的,别人也会有同样的想法。所以,只要每个人都能够以一种宽容的态度和包容的心来面对他们的时候,那么,整个社会就和谐了。
总结:学以致用。
了解了仁的思想,我们大可以在生活中加以施行。也许一开始我们的力量是微薄的,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够坚持,我们能够严格要求自己,那么,以我们为中心,他人也以我们为榜样,这样,和谐校园又怎么可能建设不起来呢?
孔子的“仁”的学说蕴含着哪些值得弘扬的思想精华?
明确:第一,孔子仁的学说的第一个精华,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它的基本精神在现代仍然具有巨大的意义,它意味着,我们不是在他人对我们好的情况下,才回报式地对他人好;我们对他人好,也根本不是为了得到他人的回报;我们无条件的对他人好,只根据自己的心来体贴他人的心。这凸显了孔子以及中华民族纯正而崇高的道德精神。
第二,“克己复礼为仁”的思想对现代人生也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不管什么时候,人都是社会性的动物,必须考虑到他人的存在,考虑到社群的秩序,所以,也必须对自我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加以合理的规范。因此,孔子宣扬的那套礼固然有不少需要扬弃的具体内容,但它严于律己的基本精神也有值得继承的方面。
总结:从生活到智慧,从智慧到著书立说,从文本再到生活,今天我们在汲取先圣的生存智慧的营养,明天,我们虽然不能成为圣人,但我们绝对可以说我们一直正在沿着圣人为我们描绘的蓝图在建设和发展着我们的文化,再此,请让我们再一次用真诚来朗读这么几句话:克己复礼;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全民义务教育、廉租房、最低生活保障、公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
国策中的“人本”思想:
08年抗击暴风雪、 “5·12”抗震救灾、“人文”奥运精神等事件,中国人用坚韧、勇敢、智慧向世界展示了令人震撼的民族魂——仁
2、结合我们的生活实际,谈一谈如何才能够实现'仁'。
全民义务教育,廉租房,最低生活保障,公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
我们身边的不“仁”之事
乱扔垃圾,半夜唱卡拉OK,发达国家向落后国家倾销垃圾产品,倾倒核废料,恐怖活动,颠覆他人政府,入侵,占领……
2009年9月18日上午,遵义市50多岁的张某带着4岁的侄孙去看女儿拍外景婚纱照。拍摄完毕后,在返回途经马栏坝附近的铁路时,突然一列火车从后面驶了过来,待他们发现时,火车离他们只有约50米的距离,走在最后的张某将侄孙迅速抱起往外走,没想到慌乱之下,脚下一绊,婆孙二人摔倒在铁路上,这时,鸣着长笛的火车越来越近了。见此情景,距离最近的影楼另一摄影师陈弛冲上前去拖张某的手臂,而离他们约有十来米的吕曦东见情势危急,也冲上去拖拉张某和孩子。就在孩子被拉出铁轨的刹那间,火车呼啸而至,吕曦东被撞飞摔在了五六米外的水沟里,鲜血喷涌而出。张某也被火车撞飞在一边,并在送往医院后不久死亡。 吕曦东舍身救人的行为,牵动着当地市民和医院职工的心。连日来,许多市民到病房探望。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从爱心基金中拨款5000元的同时,还发出倡议,为解决吕曦东的治疗费用进行募捐。
她呀,就是一个普通的 女孩子,她叫文花枝。文花枝是湖南一青年旅行 社的导游,2005 年 8 月 28 日,在带团途中遭遇 车祸,车上人员 6 人伤亡,14人重伤、8人轻伤.她身受重伤,全身多处骨折,数度昏迷,身处险境,当营救人员想先把坐在车门口第一排的文花枝先抢救出来时,她却没有忘记一名导游的神圣职责,高呼“我是导游,后面是我的游客,请你们先救游客。”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她以不惜生命、先人后己的行动,兑现了诚实守信、服务游客的诺言,表现了一个普通导游不怕牺牲、先人后己的忘我境界。由于延误了宝贵的救治时间,医生不得不为文花枝做了左腿截肢手术。
2005年8月28日,陕西洛川,一场旅游途中突如其来的车祸,让原本充满欢声笑语的车厢顿时陷入了极度的恐慌之中。旅游大巴车被撞得严重变形,车内血肉模糊,乱作一团。危急时刻,车厢里传来导游文花枝“挺住!加油!”的鼓励声。这个声音虽然微弱,却透着一股沉稳、坚定,像黑暗中的一线光束,让受伤、受惊的游客从死亡的噩梦里看到生的希望。事后许多亲历者都说,正是这个很有穿透力的声音,给了大家支撑下去的勇气。 其实,在这起6人死亡、14人重伤、8人轻伤的重大交通事故中,文花枝是伤得最重的一个,但重伤的她一直牢记着自己的神圣职责。当施救人员一次次向她走过来,她总是吃力地摇摇头说:我是导游,我没事,请先救游客!在长达两个多小时的救援时间里,她多次昏迷,每次苏醒过来的第一件事就是不断鼓励救援人员和被困游客“继续坚持下去”。文花枝是最后一个被救出来的。她左腿9处骨折,右腿大腿骨折,髋骨3处骨折,右胸第4、5、6、7根肋骨骨折。由于延误了宝贵的救治时间,医生不得不为文花枝做了左腿截肢手术。 她才20多岁,正是一个女孩最宝贵灿烂的青春年华。半个多月后,得知自己失去了一条腿的残酷事实,出事之后一直没有流泪的花枝流泪了。但几分钟后,再抬起头的她眼里已没有了泪水。也就是从这天起,花枝还是像从前那样,总是用微笑面对一切。劫难之后,对于未来的憧憬和设想都被打乱。记者问她:“你后悔吗?”文花枝笑着说:“我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
高度评价 一场惨烈的车祸,一句无畏的豪言,让文花枝失去了左大腿,而她得到的更多。也许荣誉是“灰色”的,但出自人们内心的尊敬是无价的!从省领导到平民百姓,均对文静美丽的文花枝悲壮的言行表示莫大的尊敬。继“80后英雄”吕曦东之后,文花枝成为了全国关注的焦点人物。 文花枝之所以成为“英雄导游”,固然与她的人品、毅力等有关,但根本的一条,是她恪守职业道德所表现出的极强的敬业精神。在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中,职业道德无疑是最具积极性的原动力之一,它让法官成为真正的法官,而不是权利或金钱的帮凶;它让官员成为真正的官员,而不是权钱交易或“特权制造”的主使;它让导游成为真正的导游,而不是利益或职权的俘虏。绝对的职业精神,是令人尊敬的。何况是一个美且柔弱的女孩! 中国正处于一个转型期的社会阶段,旧的秩序被打乱了,新的秩序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我们见到了太多的无序、欺诈、贪欲与暴力。商业欺诈也好,全钱交易也好,坑蒙拐骗也好,它们首先凸现的是职业道德的严重缺位。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英雄导游”文花枝的言行,就更显其积极意义。
吴菊萍:托举生命的最美妈妈
2011年9月20日,在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中荣获全国见义勇为模范称号。
吴菊萍,1980年生,浙江嘉兴王江泾镇人,来杭州工作11年了,现在阿里巴巴诚信通做销售客服,老公小陈是富阳人,二人把家安在了滨江,有一个7个月大的孩子。2011年7月2日下午1点半,在杭州滨江区的一住宅小区,一个2岁女童突然从10楼坠落,在楼下的吴菊萍奋不顾身地冲过去用双手接住了孩子,受到重创造成手臂骨折,孩子经过抢救已无生命危险。经诊断其左手臂多处骨折,受伤较严重,完全康复可能需要半年时间,但治愈的希望很大。该事件被报道后,在网络上热传,无数人为之动容。当被问及救人动机,吴菊萍回答说“这是本能,是作为一个母亲应该做的事情。” 她也是一名母亲,事件发生时孩子只有七个月大,还在哺乳期。在坠楼女孩生死关头的瞬间,明知巨大的冲击力会造成伤害,她还是毫不犹豫地伸出手去,这样的牺牲精神让人感动,被称为“最美妈妈”。
勇救落水儿童的大学生集体
无言的震撼:当代中国的仁者
用30载爱心让一村之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富人做这等事是慈善,穷人做这等事是圣贤,官员做这等事是本分,农民做这等事是伟人。这位农妇让九州动容。
感动中国2006年度人物获奖者——林秀贞 (30年来赡养了6位孤寡老人 )
〖颁奖词〗他来自人群,像一粒尘土,微薄、微细、微乎其微,寻找不到,又随处可见。他自认渺小,却塑造了伟大,这不是一个人的名字,这是一座城市的良心。
感动中国2006年度人物获奖者——“微尘”
〖主要事迹〗“微尘”起初是青岛一位数次捐款不留姓名的普通市民,后来,扩散成一个爱心群体,再后来,扩展成一个关爱他人的爱心符号。以“微尘”命名的募捐箱、徽章,走进青岛的大街小巷,成为青岛一个体现爱心的公益品牌。
青岛市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在翻阅了捐款记录后惊讶地发现,早在2004年,一位神秘女士就已经使用“微尘”的名字多次大额捐款:非典时期捐款2万元,新疆喀什地震捐款5万元,为白血病儿童捐款1万元,湖南灾区捐款5万元……当人们正在努力寻找“微尘”时,一个又一个“微尘”出现了。截至目前,青岛市红十字会收到的上千笔捐款中,很多捐助者都署名“微尘”。每一双充满善意的援手,每一张不同模样的面孔,都记录下一个共同的名字——“微尘”。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只有众多音符,才能奏出美妙、雄壮的交响乐,一个音符,即便有独到的艺术,奏出的音乐总是乏味单调的。 ———题记
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有千万种步伐,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事,有不同的物。 一个人做的事好与坏,需要别人评价;一个人生活的快乐与平淡,需要别人点缀;一个人想得到别人的信赖,需要自己先付出努力。 富人并不是很快乐的,因为他得不到别人的关心与信赖,他不能融入大众的爱。
穷人并不是很悲伤的,因为他得到了别人的同情与关怀,他融入了大众的爱。 要想得到别人的一点爱,就必须先去爱别人一点;要想得到别人的一丝情,就必须先给别人一丝情。因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我们平等地来到这个世上,没有富人与穷人之分,没有纯洁与狡诈之分。是因为人的心灵的改变,有了善良与邪恶,有了富人与穷人。 人生就是这样,不然怎么有坎坷与曲折的道路,有拼搏与奋斗的意志;有悲伤与激情的感触。 想得到别人的喜欢,何不把自己的身份降低一些;想得到别人的笑语,何不把属于自己的和别人分享一些;想得到别人的信赖,何不把自己的真心坦露出来。
只要你不拒绝小草的卑微,希望的田野不会拒绝你放飞的梦想。 只要你不拒绝雪山的巍峨,圣洁的雪莲就不会拒绝你内心的纯洁。 只要你不拒绝一步一个脚印的平凡,诱人的光辉就不会拒绝你对他们的拥有。 只要你不拒绝帮助别人的诚心,善良的人们就不会拒绝他们对你的喜欢。
不是幸福之神不肯光顾于你,而是幸福在你身边徘徊时,你没有很好呵护他们。 不是别人对你不理睬不喜欢,而是你用金钱的面具将自己罩住,使别人感觉不到你的善良之心。 当你改变了生活状况时,不要试着改变别人的心态,要试着把自己改变,要使自己和别人心心相印。 人生的内涵,与时俱进,试着改变自己的缺点去善待别人,别人就不再会觉得有什么隔膜,你就会得到大家的认可和喜欢。
小结全文: 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用自己的心推及别人;自己希望怎样生活,就想到别人也会希望怎样生活;自己不愿意别人怎样对待自己,就不要那样对待别人;自己希望在社会上能站得住,能通达,就也帮助别人站得住,通达。总之,从自己的内心出发,推及他人,去理解他人,对待他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简单地说就是推己及人,就是常说的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别人想一想等等,指的都是一个意思。
播种一个行动,你会收到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你会收到一个个性;播种一个个性,你会收到一个命运;播种一个善行,你会收到一个善果;播种一个恶行,你会收到一个恶果。
两个钓鱼高手一起到鱼池垂钓,两人都大有收获. 忽然间,鱼池附近来了十多名游客,这些人怎么钓都毫无收获. 那两为钓鱼高手个性很不相同.其中一人性格孤僻,不爱搭理人,独享垂钓之乐;而另一位高手却是个热心 豪放 爱交朋友的人.爱交朋友的这位高手,看到游客钓不到鱼,就说:”这样吧,我来教你们钓鱼,如果你们学会了我传授的诀窍而钓到很多鱼,每十尾分给我一尾,不满十尾就不必给我.
双方一拍即合 教完这一群人,他又到另群人中,同样也传授垂钓技术,依然要求每钓十尾回馈他一尾. 一天下来,这位热心的钓鱼高手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指导垂钓者,但获得的竟是满满一大筐鱼,还认识了一大群新朋友. 另一位钓鱼高手却没享受到这种为人们服务的乐趣,闷钓一整天,收获远没有同伴多.
请你分析这两个垂钓者的行为?
你赞成谁的做法:为什么?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 《论语》选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集体备课ppt课件,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知”通“智”精明,举起抬起,提出举出,发动出动,推荐选拔,攻克占领,事故变故,从事实行,侍奉服侍,儒家的伦理道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学演示ppt课件,共1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重点掌握,什么是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 《论语》选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课课件ppt,共4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答案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