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江市第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中段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廉江市第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中段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默写题,语言表达,材料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材料一: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独特的现代化属性和文化性质,既是相对世界文明、外国文明而言的,也是相对中华民族传统文明而言的。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处理好一些关系。
物质文明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也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物质基础,对不断发展生产力、积累物质财富提出了新要求。精神文明是国家强盛、社会进步的精神支撑,也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精神基础,对不断发展先进文化、丰富精神财富提出了新要求。要处理好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二者犹如车之双轮、鸟之两翼,必须并驾齐驱,比翼双飞,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发展是硬道理,要一以贯之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打牢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物质基础。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首先要求物质文明的丰富,表现为人们物质生产的进步和物质生活的改善,核心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应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文化是软实力,要一以贯之地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巩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精神基础。精神文明建设,确立的是理想信念,弘扬的是思想道德,形成的是文明风尚,促进的是人的身心全面发展。为此,要坚定文化自信自强,筑起中华民族新的精神高地,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完全独立自主,把文化自信融入全民族的精神气质与文化品格中,凝聚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精神伟力。
我们必须扎根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以现代文明因素为中华文明注入新的活力与发展动力,让中华文明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中焕发新的时代光彩。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是在真空中生成的,而是在世界文明的万花筒中、在与其他文明的互动过程中、在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生长的。要处理好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在交流互鉴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以独立自主的基点塑造中华文明的现代形象,从“民族的”走向“世界的”。中华文明是世界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进程中又焕发出新的光辉。中华文明既是人类文明史的“活化石”,又是现代文明史的“亲历者”,有着鲜明和普遍的世界意义。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这要求我们在体认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民族性的同时,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内在精髓发扬光大,挖掘中华文明蕴含的具有普遍性的规律和智慧,阐释中华文明的世界意义。同时,要加快构建中华文明的话语体系,打破“有理说不清”的传播藩篱,将中国的故事在国际社会中讲好、传播好,展示中华文明的独特价值。
以开放包容的气度构建现代文明的中国形式,以“世界的”滋养“民族的”。中华文明在历史长河中不断与其他文明相互借鉴,才造就了中华文明的丰富底蕴。我们要主动融入世界发展浪潮之中,寻找发展道路的“契合点”、价值理念的“共同点”、文化建构的“接合点”,创造出融通中外、汇通古今的现代文明新成果。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建构自身的同时也为全世界展示了民族文明现代化的中国方案,在确立文化自信的同时也强化着各国人民对自身文明的信心。
(摘编自何虎生《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三重进路》)
材料二: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展现出强大的文明韧性、不竭的文明活力和深厚的文明智慧,为人类文明的生存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推动了文明间交流互鉴、平等相待与和谐共存。
近代以来,西方在全球推行其价值观念、政治制度和生活习俗,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本土文化、传统习俗和语言被逐渐边缘化,文明的独立性和多元性受到冲击。中华文明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包容开放的文明张力和创新的现代文明发展路径,保持了文明的延续与发展,塑造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维护和丰富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绵延五千年而未中断的中华文明的现代形态,有突出的连续性、突出的创新性、突出的统一性、突出的包容性和突出的和平性。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有机统一,是具有中国特色与时代特性的社会主义文明样态。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展现了与众不同的现代化发展路径和形态。在中国式现代化探索过程中形成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展现出优势,克服了西方现代文明发展的弊病。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以人民为中心,西方文明以资本为中心;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注重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有机统一,西方文明强调发展经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追求和平发展,西方文明追求掠夺扩张。这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论调,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现代文明建设提供了新的选择。
近千年来,人类文明在战争冲突与矛盾对抗中跌宕走过,探索一种和平与平等的文明互动方式至关重要。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坚持所有文明无高低优劣之分,倡导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尊重世界各文明的文化传统、价值理念和社会生活习惯,从不试图改造或取代其他文明,也不会将自身文明理念强加给其他文明,这破解了“西方中心论”和“文明优越论”。
(摘编自吕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重要的世界意义》)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物质文明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所以物质文明建设比精神文明建设更重要。
B.精神文明建设指的就是促进人的身心全面发展,实现人在精神上的完全独立自主。
C.中华文明是世界最古老的文明之一,是从未中断的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
D.现代化不等同于西方化,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才展现出与众不同的现代化发展路径。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发展是硬道理,我们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B.我们在体认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民族性的同时,也要挖掘中华文明蕴含的有普遍性的规律和智慧,阐释中华文明的世界意义。
C.近代以来,文明的独立性和多元性受到冲击。中华文明保持了文明的延续与发展,塑造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D.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坚持所有文明无高低优劣之分,倡导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注重自我发展、独立发展。
3.下列关于两则材料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材料一中“……二者犹如车之双轮、鸟之两翼”运用了比喻论证,使说理非常生动、形象。
B.材料一采用总一分式结构,先总说,提出观点,再分层深入论证,层层递进,论证有说服力。
C.材料一引用“有理说不清”的俗语,论证了要加快构建中华文明的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
D.材料二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西方文明进行了对比,阐述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展现出优势。
4.根据材料二,下列选项不属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世界意义”范畴的一项是( ; )
A.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丰富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做出贡献。
B.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其他国家的现代文明建设提供选择。
C.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D.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推动了文明间的对话和交流。
5.两则材料都谈论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但材料内容侧重点不同。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远行的马车
刘致福
我小时候最大的奢望就是坐一次姥爷的马车。母亲说你那是做梦,坐你姥爷的车比掏他的钱都难。
实际上,姥爷驾驭的大马车那时候已经不属于他自己,而是生产队的大型资产,他只是个赶车的驭手而已。姥爷是带头入社的模范,那辆车连同那两匹枣红马,都是他主动带进合作社的,入社时姥爷提的条件就是除了他,谁也不能动他的马和车。毕竟在这之前,他驾着那辆胶轮大车走南闯北,甚至出生入死,姥爷还因此受了嘉奖,社长满口答应,社员们也都理解。
姥爷的大车连同那两匹枣红马是他在威海经营商铺的父亲,也就是我的老姥爷给他置办的,其在当时的价值和影响不亚于如今的一辆顶配宝马。老姥爷本来是想让姥爷以大车为工具挣钱养家糊口,但姥爷一分钱也没有带回家。母亲说他赶着大车成天在外边跑,不是给队伍上送情报,就是为前线运粮运草运弹药。每每说到这里,母亲都会冤屈得落泪,姥姥有病下不了炕,家里十几亩地都是母亲带着大姨、小姨忙活,连姥姥病重以至去世,姥爷都没有回来。那年姥爷为了送一份重要情报进城被鬼子抓捕,关进威海监狱,老虎凳、辣椒水都用遍了,姥爷硬扛着不松口。他把情报塞进手套的夹层,鬼子从他身上什么也没有找到。最后还是做生意的老姥爷花钱托人把他赎出来,才捡回一条命。这些故事母亲说过不知多少遍,姥爷自己却从来只字不提。
我对姥爷最深刻的记忆,就是姥爷赶着大车从我们村南河沿道上经过的身影。那时我是小学生,正和小伙伴们在河滩上玩耍,有小朋友喊:“你姥爷的大车!”我边追边喊:“姥爷、姥爷……”姥爷头都不回,好像压根儿没听见,仍旧打着马儿嘚嘚地向前奔跑。眼看着姥爷一挥鞭,马儿步伐加快,嘚嘚地拉着大车跑远了,小伙伴们冲我骂:“你姥爷真小气!”
回家向母亲哭诉,母亲说:“你姥爷呀,大公无私,队上的比他自己家的还金贵,你别指望从他那儿沾一根草的光。”
但姥爷也有例外。不久我们发现,姥爷的大车原来也会拉“私货”的。
那天我和几个小伙伴在南河捉鱼,突然看到姥爷的大车驶过来。车上拉了一车锅碗瓢盆,还有板箱衣柜,一个老太坐在车上。老太太头发梳得锃亮,嘴有点歪。有小伙伴说:“快看,你姥爷给你拉了个后姥回来!”大家都跟着起哄,一齐冲大车喊“后姥”,姥爷听见了,也不吭声。我慌忙跑回家告诉母亲。母亲气得脸拉下来,说:“他到底把她拉来了!”
晚上听母亲和父亲嘀咕,原来那老太叫乔兰,乔家庄人,烈属,也是地下交通员,姥爷跑地下交通时就认识。听母亲口气,她和大姨、小姨都不同意,姥爷娶了个歪嘴婆,母亲和姨们都感到脸上无光。但姥爷任谁的话也不听,和队长说一声就赶着大车拉回来了。
尽管不愿意,第二天,母亲和大姨、小姨还是蒸了饽饽,带着我和表哥、表弟来到姥爷家,表示欢迎也是认亲。老太太个子挺高,穿一身黑衣裤,倒很板正,脚却不像一般老太太,是大脚。脸皮黑黄,关键嘴是歪的,疤痕很明显,有点吓人。母亲教我们叫姥儿,我和表哥、表弟一齐喊:“姥儿!”老太哼了一声,说:“喊不喊的,不骂我就好。”顶得母亲和大姨、小姨互相看看,什么话也说不出。
中午吃饺子,表弟吃了一碗又拿了一碗到跟前,天有些热,他脱了上衣,肚子鼓起来,圆圆的像一面鼓。歪嘴后姥指着表弟的肚皮,说:“看这孩子撑的,还吃,别撑坏了。”说得大姨的脸一阵泛红,打掉表弟的筷子,说:“别吃了!”表弟委屈得大哭,大姨拉起表弟头也不回地走了。
自那以后,大姨和表弟再没去过姥爷家。
对于姥爷为什么要娶这样一个嘴歪、脾气又不好的后姥,不仅我,父母和大姨、小姨,包括姥爷村里的邻居,恐怕都难以理解。姥爷和歪嘴后姥生活了不到十年。歪嘴后姥去世时,我已离开家乡在外地读书。听母亲说,姥爷谁也没说,自己赶着大车送去火化,母亲和姨们听说了赶过去,姥爷已经将后姥骨灰下葬回到家了。
歪嘴后姥去世不久,姥爷又赶着大车,拉回一个小个子后姥,姓杨。小个子后姥嘴不歪,眼却少了一只。一只眼的后姥再次让母亲和姨们感到难堪,也让我们和村人不解。
杨氏后姥来到姥爷家不到两年就去世了。据说最后瘫痪在炕上,吃喝拉撒都是姥爷一人伺候。去世后,姥爷还是谁也没告诉,一个人赶着大车把她送走。
杨氏后姥去世后,姥爷身体也出了毛病,当年受伤的下肢旧病复发,无法走路,再也不能赶大车了。姥爷把大车交给队里,来到我们村,由母亲和大姨轮流照顾。
那年寒假我回家,正赶上轮到我们家照顾姥爷。我推着小推车去大姨家搬他。那时姥爷脑子已经有些迷糊,路上一再叹气,身子不停地扭动。我问姥爷:“不舒服?”
姥爷说:“这车矮啊。”
我知道他是想他的大车了,我说:“是啊,不如大车舒服。”
姥爷说:“我那大车呢,套上,你后姥不能坐这车……”
姥爷过世时我不在家,听表弟说,母亲专门请人扎了一辆双马拉的豪华胶轮大车在坟前烧了,姥爷地下有知应该满意。听母亲说,前几年县上曾有人来找母亲和大姨,打听两个后姥骨灰葬在哪里,母亲说姥爷自己送出去的,不知埋到哪里了。
去年我回县里参加一个会议,会后参观老区红色文化传承展览。其中有一部分题为“巾帼八英”,介绍抗战时期本县八位女英雄。其中有两位地下交通员,一位叫乔兰,一位叫杨彩,两人的丈夫为掩护一位携带重要情报的交通员牺牲了,敌人把希望锁定在她们身上,两人受尽折磨,始终坚贞不屈。为了撬开乔兰紧闭的嘴巴,敌人用刺刀将她的嘴巴捅烂,她仍然一字不吐。杨彩个子虽小,但眼睛又大又亮,怒目圆睁,一言不发,气急败坏的鬼子用竹签刺向她的眼睛……
我的头“嗡”的一声,心里刀扎般猛地一痛。我恍然大悟,我的姥爷啊,我的后姥!那辆嘚嘚跑远的马车,该是承载了多少血与火、生与死的故事,几十年前我们不曾知道,几十年后的今天,以至今后多少年我们再也无法知道!一种无边无际的痛与悔在我心底蔓延,令我永世难忘。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姥爷不愿意让别人动他的马和车,是因为他对马车怀有特殊的情感,马车曾经陪他走南闯北,出生入死,为革命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B.姥爷性格坚强,扛住了日本鬼子老虎凳、辣椒水的折磨,保住了情报,但他也有柔情,一个人伺候瘫痪在炕的杨氏老太太的吃喝拉撒。
C.歪嘴后姥不给后辈好脸色,还充满恶意地不让表弟多吃饺子而惹怒大姨,是因为她脾气很不好,并且看出大家不是真的欢迎她。
D.文章以“我”的视角讲述姥爷与马车的故事,显得真实可信,小时候的“我”和成年后的“我”对姥爷和两位后姥的看法不同。
7.关于文章最后两个段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倒数第二段交代了英雄乔兰和杨彩的身份,使姥爷用大车拉回这两位老太太的情节具有合理性。
B.最后一段中,“我”的情感发生巨大变化,既深深地理解了姥爷,又格外敬佩两位外形丑陋的后姥。
C.倒数第二段以生动细腻的描写和言过其实的夸张,展现出两位后辈坚贞不屈的革命精神和顽强意志。
D.“用刺刀将她的嘴巴捅烂”“用竹签刺向她的眼睛”表现了敌人的凶残,交代了两位后姥容貌特殊的原因。
8.文中画横线处说“你姥爷呀,大公无私,队上的比他自己家的还金贵”,又说“姥爷的大车原来也会拉‘私货’的”,请谈谈你的理解。
9.小说多次提到“马车”这个富有意味的物象。请简要分析其用意。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王丹,字仲回,京兆人也。每岁农时载酒肴便于田头大树下饮食劝勉之因留其余酒肴而去。闾里有丧忧,辄度其资用,教之俭约,因为其制日定葬,其亲丧不过留殡一月,其下以轻重为差。王丹资性清白,疾恶豪强。时河南太守同郡陈遵,关西之大侠也。其友人良亲,遵为护丧事,赙助甚丰。丹乃怀缣一匹,陈之于主人前,曰:“如丹此缣,出自机杼。”遵闻而有惭色。更始时,遵为大司马护军,出使匈奴,过辞于丹。丹曰:“俱遭世反覆,唯我二人为天地所遗。今子当之绝域,无以相赠,赠子以不拜。”遂揖而别,遵甚悦之。司徒侯霸欲与王丹定交,丹被征,霸遣子昱往。昱道遇丹,拜于车下,丹答之。昱曰:“家公欲与君投分,何为拜子孙耶?”丹曰:“君房①有是言,王丹未之许。”
(节选自《东观汉记》)
材料二:
陈遵,字孟公,杜陵人也。遵嗜酒,每大饮,宾客满堂,辄关门,取客车辖投井中,虽有急,终不得去。尝有部刺史奏事,过遵,值其方饮,刺史大穷,候遵沾醉时,突入见遵母,叩头自白当对尚书有期会状,母乃令从后阁出去。遵大率常醉,然事亦不废。长八尺余,长头大鼻,容貌甚伟。略涉传记,赡于文辞。性善书,与人尺牍,主皆藏去以为荣。请求不敢逆,所到,衣冠怀之,唯恐在后。时列侯有与遵同姓字者,每至人门,曰陈孟公,坐中莫不震动,既至而非,因号其人曰陈惊坐云。王莽素奇遵材,在位多称誉者,由是起为河南太守。既至官,当遣从史西,召善书吏十人于前,治私书谢京师故人。遵冯几,口占书吏,且省官事,书数百封,亲疏各有意,河南大惊。数月免。
(节选自班固《汉书·陈遵传》)
【注】①君房:侯霸的字。
10.材料一中画框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选择正确的一项( )
每岁A农时B载酒肴C便于田头大树下D饮食E劝勉之F因留其G余H酒肴而去。
A.BEF
B.BDE
C.BDF
D.BCF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疾恶(音è),憎恨坏人坏事,与成语“疾恶如仇”中的“疾恶”意思相同。
B.未之许,即“未许之”,是宾语前置句。
C.尺牍,古人用于书写的长一尺的书简,即书信。其中“牍”为书信、公文之意。
D.奇,意动用法,认为……奇。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乡里谁家有丧事,王丹就估计办丧事的费用,让事主俭省节约;他还为乡里制定了殡葬的期限,只有父母去世,才可以留殡一个月。
B.司徒侯霸想和王丹结为朋友,便让儿子侯昱前去联系,侯昱半路上遇到王丹便在车下行跪拜礼,王丹答以跪拜礼,侯昱对此表示不解。
C.陈遵身高八尺多,外表魁伟,擅长写传记,字也写得很好,人们都以收藏他的尺牍作为荣耀;他不管到什么地方,百姓都对他以礼相待。
D.陈遵担任河南太守时,召集十个擅长书写的衙吏,靠着几案口授内容,使衙吏们代写了几百封信,让前往京城的从史带给那里的朋友们。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子当之绝域,无以相赠,赠子以不拜。
(2)突入见遵母,叩头自白当对尚书有期会状,母乃令从后阁出去。
14.陈遵的豪爽表现在哪些事情上?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早蝉
白居易
六月初七日,江头蝉始鸣。石楠深叶里,薄暮两三声。
一催衰鬓色,再动故园情。西风殊未起,秋思先秋生。
忆昔在东掖,宫槐花下听。今朝无限思,云树绕湓城。
注:诗作于元和十二年(817年),写作《琵琶行》次年,白居易时任江州司马。
15.下列对这首唐诗的分析与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六月初七日”,言语浅白,乍看不觉有何诗意,实则含有作者听到早蝉先秋鸣叫时内心的震动与惊悸。
B.时值夏季,让作者意外的是,竟然在江边听到蝉鸣之声,这连绵不断的蝉声引发了作者的悲慨之情。
C.“西风”即秋风。古时人常习惯于将春夏秋冬四季之风,分别以东风、南风、西风、北风称之。西风未起,意即还没有到秋天。
D.“东掖”,宫中东侧的旁门。唐时为门下省的代称,亦称左掖,与称右掖的中书省对称。此联表现作者不无对昔日在宫城槐下听蝉的美好回忆。
16.秋虽未至,但秋思已先秋而生。诗人的“秋思”中包含哪些具体情感?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四、默写题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琵琶行并序》中描写琵琶声在沉咽暂歇后突然爆发出激越雄壮的乐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登高》中道出郁积于诗人心中的命运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令人叹为观止。
五、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乡土文化既是一方水土独特的精神创造和审美创造,又是人们乡土情感、亲和力和自豪感的凭借,更是永不过时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近年来,我国各地兴起了“乡土文化热”,乡土文化成为一种时尚文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对乡土文化的追寻中,人的心灵得到放松和净化,并获得文化的归属感;作为重要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春节庙会、清明祭祖、端午赛龙舟、重阳登高等传统民俗活动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展现了乡土文化旺盛顽强的生命力。乡村旅游大发展,传统村落成为人们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旅游胜地,民俗体验、乡村写生等成为消费热点。美丽乡村建设蓬勃兴起,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成为一致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景德镇陶瓷、淄博琉璃、潍坊风筝等乡土工艺品以及泰山皮影、日照农民画等乡土民间艺术纷纷走出国门,中国乡村文化正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走向世界,挺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实践证明,中国乡土文化历经劫难而不亡,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新生,我们完全有理由树立对乡土文化的自信,这是文化自信的核心构成,决定着文化自信的深度和广度。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乡土文化的情结长期存在于人们心底
B.作为一种情结,存在于人们心底
C.人们让乡土文化成为一种情结
D.人们把乡土文化作为一种情结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方兴未艾,趋之若鹜,从容不迫,沧海桑田
B.轰轰烈烈,接踵而至,胸有成竹,饱经沧桑
C.方兴未艾,心驰神往,信心百倍,饱经沧桑
D.如火如荼,纷至沓来,踌躇满志,饱经风雨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成为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
B.传承乡土文化、保持乡村特色成为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
C.传承乡土文化、保持乡村特色成为一致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
D.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成为一致共识,一批充满地域特色、文化底蕴深厚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
21.以下四句话中,表达恰当得体的一项是( )
A.下个月举办的周年庆典将邀请神秘嘉宾出席,敬请期待。
B.我的发言就到这里,非常感谢各位的聆听,请不吝赐教。
C.他从小失去家人,承蒙我母亲的照顾才能顺利完成学业。
D.贵刊的文章我经常拜读,也曾写邮件垂询过发表的要求。
从机器翻译到智能教育,从刷脸支付到无人驾驶……人工智能已渗透人类生活各领域,并不断刷新人们的想象力。人工智能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活领域,①______。不过,人们不必对此过于担心,人工智能在替代一些人类职业的同时,②______。未来,一些重复性的工作都可能被人工智能取代。就像自动集装箱出现以后,搬运工人担心会失业,在港口却出现了很多吊桥工人。人工智能不是谁都能够驾驭的,它是能为人类的发展插上翅膀,还是将人类重重摔在地上,现在还不得而知。正如霍金所说:“强大的人工智能的崛起,要么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事,③______。”既不沉迷于科技带来的红利,也不低估风险因子的破坏能力,对科技始终保持敬畏之心,才能将发展的钥匙紧紧操在我们手里。虽然在当下家庭生活中,漫天飘过“天猫精灵”“小爱”“小度”,但很难产出那种兼具自主目的、情感、联想和想象力的人工智能。目前人工智能属于弱人工智能,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全面发展,人工自为者或许在未来会出现。
22.下列各句中的“谁”和“人工智能不是谁都能够驾驭的”中的“谁”,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
A.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B.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C.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D.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23.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六、材料作文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运动员全红婵和陈芋汐可以说是“泳坛双子星”,但在单人赛场上,她们又是彼此的对手。在竞争的同时,两位小将相互支持,彼此成就。“我记得2019年的时候,我世锦赛的目标是430分,现在我都给自己卷到450分了,全红婵的出现督促我不断进步。”陈芋汐如是说。而因为有陈芋汐这样的对手,也让全红婵激发出了更大的能量。
在巴黎奥运会羽毛球女子单打颁奖仪式上,中国选手何冰娇一手握着银牌,一手握着西班牙奥委会的徽章,致敬半决赛时受伤退赛的对手—西班牙选手马林。国际奥委会盛赞“这就是奥林匹克的价值观”。
上述材料引起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以“对手”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答案: C
解析: A项,强加因果,前后不构成因果关系;“更重要”于文无据。B项,“指的就是促进人的身心全面发展,实现人在精神上的完全独立自主”以偏概全,精神文明的内涵外延丰富。D项,“……才……”分析不当,原文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展现了与众不同的现代化发展路径和形态……这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论调,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现代文明建设提供了新的选择”。
2.答案: D
解析: “注重自我发展、独立发展”曲解文意,文中强调交流互鉴,尊重其他文明。
3.答案: B
解析: “层层递进”分析不当,分说部分是“并列”关系,不是“递进”关系。
4.答案: C
解析: C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阐述的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特点,不属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世界意义”范畴。
5.答案: ①材料一侧重阐述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处理好两组关系:处理好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处理好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在交流互鉴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②材料二侧重阐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重要的世界意义,为人类文明的生存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推动了文明间交流互鉴、平等相待与和谐共存。
解析:
6.答案: C
解析: C.“还充满恶意地不让表弟多吃饺子”错,根据原文“歪嘴后姥指着表弟的肚皮,说:‘看这孩子撑的,还吃,别撑坏了’”可知,她是怕表弟吃多撑坏了,才不让他多吃,没有充满恶意;“看出大家不是真的欢迎她”错,根据文章现有信息,不能确定歪嘴后姥是不是真的看出大家不是真的欢迎她。
故选C。
7.答案: C
解析: C.“言过其实的夸张”错,倒数第二段没有运用夸张手法,用了对比手法,将杨彩身体的渺小与内在精神的强大进行对比,突出杨后姥坚贞不屈的革命精神和顽强意志。故选C。
8.答案: ①日常生活中,姥爷从不让自家人坐队上的大车,但却用它拉回两位与他结婚的老太太。
②两位老太太是抗日英雄,姥爷将其拉回家照顾,直至她们离世,这既是对她们丈夫为救战友而牺牲所作出的报答,也是对她们不惜忍受折磨而保守秘密的敬重。
解析:
9.答案: ①马车串联起姥爷入社、姥爷给队伍送情报运物资、姥爷拉回两位后姥等情节,是情节发展的线索。
②马车是姥爷为国家、大队服务的工具,他所有的活动都离不开马车,马车凸显了姥爷大公无私、勇敢无畏等个性特征。
③姥爷的马车承载了太多的血与火、生与死的故事,包含了作者对英雄的赞美和敬佩之情。
解析:
10.答案: D
解析: 句意:每年农忙时,他用车装上酒菜,就到田边大树下给农人吃喝来鼓励他们生产,趁机留下其余酒菜然后离去。
“每岁农时”是整个句子的时间状语,中间不应断开,应在“时”后面断开,即在B处断开;
“载”的宾语为“酒肴”,应在“肴”后面断开,即在C处断开;
“于田头大树下”是“饮食”的状语,并且“于田头大树下饮食”是“劝勉”的目的,“之”是“劝勉”的宾语,中间不应断开,应在“之”后面断开,即在F处断开;
“留”的宾语为“其余酒肴”,中间不应断开。故选D项BCF。
11.答案: A
解析: A.“疾恶(音è),憎恨坏人坏事”错误。应读疾恶(音wù),憎恶、厌恶的意思。句意:憎恨厌恶有权势的人。憎恨邪恶就同憎恨仇人一样。
B.正确。宾语前置句,未许之。句意:我没有答应他。
C.正确。
D.正确。意动用法,认为……奇。句意:王莽一向认为陈遵才能不凡。故选A。
12.答案: C
解析: C.“擅长写传记”错误。由原文“略涉传记”可知,是说大致涉猎了一些传记;“百姓”错误。由原文“所到,衣冠怀之”可知,“衣冠”指的是士大夫。故选C。
13.答案: (1)现在您到极远之地,没有什么赠您,就拿不拜之礼赠给您吧。
(2)(刺史)冲入内室拜见陈遵的母亲,叩头陈述自己应和尚书有约会的情况,陈母就让他从后门出门离去。
解析: 参考译文:
材料一:
王丹字仲回,是京兆人。每年农忙时,他用车装上酒菜,就到田边大树下给农人吃喝来鼓励他们生产,趁机留下其余酒菜然后离去。乡里有丧事,王丹就估计丧事的费用,让事主俭省节约,于是为乡民制定了殡葬的期限,父母丧事留殡不超过一个月,父母以下按轻重作为差别(减少留殡日期)。王丹品行高洁,憎恨厌恶有权势的人。当时河南太守同郡人士陈遵,是关西一带的大侠。陈遵朋友的亲人去世,陈遵为朋友主持办理丧事,赠助丧家的财物很多。王丹却怀揣一匹细绢,放在主人面前,说:“像我这匹细绢,出自织机。”陈遵听后有惭愧之色。更始时,陈遵担任大司马护军,出使匈奴,拜访王丹向他告辞。王丹说:“人们都遭遇世道倾覆,只有我们二人被天地遗弃。现在您到极远之地,没有什么赠您,就拿不拜之礼赠给您吧。”于是作揖告别,陈遵非常高兴。司徒侯霸想和王丹结为朋友,王丹被征召,侯霸派遣儿子侯昱前往。侯昱在路上遇到王丹,就在车下行跪拜礼,王丹回以跪拜礼。侯昱说:“家父想和先生结为情投意合的朋友,为什么跪拜他的子孙呢?”王丹说:“君房有这句话,我没有答应他。”
材料二:
陈遵,字孟松,是杜陵人。陈遵喜欢喝酒,每次举行大的宴席,宾客满堂,总是关上门,取下客人的车辖投入井中,(宾客)即使有急事,最终也不能离开。曾有一衙署的刺史上奏事情,顺便拜访陈遵,恰逢陈遵正在大宴宾客,刺史非常困窘,等陈遵大醉时,(刺史)冲入内室拜见陈遵的母亲,叩头陈述自己应和尚书有约会的情况,陈母就让他从后门出门离去。陈遵大致经常喝醉,但公事也不废置。陈遵身高八尺多,长头大鼻,外表很魁伟。他大体学些传记,文辞丰富。他生性喜欢书法,给人的书信,人们都将其收藏把它作为一种荣耀。他的请求没有谁敢拒绝,所到之处,士大夫对他以礼相待,唯恐落后。当时列侯中有一个与陈遵同姓同字的人,每次到别人家,自称是陈孟公,在座的人没有不震惊的,等郡人到了以后(发现)不是这个陈遵,于是人们给那人取了绰号“陈惊坐”。王莽一向认为陈遵才能不凡,在位的时候多次称赞他,于是起用他担任河南太守。陈遵上任后,应当派遣从史到西方(京城)去,(于是)召集十位擅长书写的衙吏到他跟前,书写私人信件答谢京城的朋友。陈遵凭靠几案,把内容口授给书写衙吏,而且顺带处理官署公事,写了几百封书信,亲近疏远各不相同,河南的官员大惊。几个月后被免职。
14.答案: ①为朋友家主持办理丧事,赠助很多。
②宴请宾客时,取辖投井,让宾客尽兴畅饮。
解析: 由原文“其友人良亲,尊为护丧事,赙助甚丰”可知,陈遵为朋友家主持办理丧事,赠助很多。
由原文“遵嗜酒,每大饮,宾客满堂,辄关门,取客车辖投井中,虽有急,终不得去”可知,宴请宾客时,取辖投井,让宾客尽兴畅饮。
15.答案: B
解析: B项,“连绵不断的蝉声”有误,原文为“薄暮两三声”,只是薄暮时分有三两声而已。故选B。
16.答案: ①年事渐高的感伤之情。听到蝉鸣之声,作者就想到自己鬓色渐衰,大有岁月催人老的感伤。
②困居异乡的思乡之情。蝉鸣之声触动了作者对故园的思念之情。
③被贬离朝的愁闷之情。往昔在东掖槐花之下听蝉,今朝却是在浔阳僻处听蝉,今昔对比,失意无限。
解析:
17.答案: (1)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2)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
解析:
18.答案: B
解析: 文中括号前面分句的主语是“乡土文化”,后面省略了主语,根据语意,省略的主语也应是“乡土文化”,排除CD。
A项的主语是“乡土文化的情结”,从语言表达简洁的角度考虑,主语和前面分句—样,可承前省略,本句主语与上句不一致,排除A。B项陈述对象和前文保持一致,衔接紧密自然。故选B。
19.答案: B
解析: 第一空。轰轰烈烈:形容事业兴旺,也形容声势浩大,气魄宏伟。方兴未艾:是指事物正在发展,还未达到止境或还没有停止,多形容新生事物正在蓬勃发展。如火如荼:原比喻军容之盛,现用来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第一处说的是传统民俗活动丰富多彩,旺盛热烈,展现了乡土文化旺盛顽强的生命力,故选“如火如荼”或者“轰轰烈烈”。
第二空。趋之若鹜:意思是指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某些不好的事物(含贬义)。接踵而至:意思是人们前脚跟着后脚,接连不断地来,形容人接连而来或事情持续发生。心驰神往:形容思想集中在追求和向往的事情或地方上,一心向往。纷至沓来:形容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语境是说传统村落成为人们向往的旅游胜地,人们纷纷到传统村落来旅游。故选“接踵而至”或“纷至沓来”。
第三空。从容不迫:意思是态度镇静,不慌不忙。胸有成竹:比喻熟练有把握。信心百倍:有很大的自信心。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语境是说中国乡村文化正在走向世界的状态,故选“胸有成竹”或“信心百倍”。
第四空。沧海桑田:比喻人世间事物变化极大,或者变化较快。饱经风雨:指经历过许多艰难困苦。饱经沧桑:形容经历过很多世事变迁。语境为“中国乡土文化历经新生而不亡”,经历了很多“劫难”、变迁走向“新生”,故选“饱经沧桑”。故选B。
20.答案: B
解析: 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
一是搭配不当。“保持……文化”“传承……特色”搭配不当,可改为“传承……文化”“保持……特色”;且在逻辑上应该先“传承文化”再“保持特色”。
二是成分赘余。“一致”和“共识”重复赘余,可删去“一致”。只有B项修改正确。故选B。
21.答案: A
解析: A.“敬请期待”是敬辞,意思是让大家耐心期待下个月举办的活动。正确。
B.“聆听”指集中精力、认真地听,且带有尊敬、恭敬的色彩。谦辞,一般用于自身,此处用于他人,错误。
C.“承蒙”客套语,受到。一般用于对方,此处用于自己,错误。
D.“垂询”旧称上级对下级、长辈对小辈有所询问。此处写自己询问报刊,用错对象。故选A。
22.答案: A
解析: 例句:泛指,表示任何人。A.特指,表示具体的某个人。BCD都是泛指,没有具体指向某个人。故选A。
23.答案: ①还将影响到人类的职业领域;②也会催生一些新职业/并不会让人都失业;③要么是最糟的。
解析: 第一空,此处与上句“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活领域”是递进关系,根据“不过,人们不必对此过于担心,人工智能在替代一些人类职业的同时”可知,后面说到了人类的职业,据此可填“还将影响到人类的职业领域”。第二空,依据后文“就像自动集装箱出现以后,搬运工人担心会失业,在港口却出现了很多吊桥工人”可知,这里是说人工智能在替代一些人类职业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新的职业,所以并不会导致人们失业。可填“也会催生一些新职业”或“并不会让人都失业”。第三空,此处与“要么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事”是选择关系,根据“既不沉迷于科技带来的红利,也不低估风险因子的破坏能力”可知,此处是说不好,可填“要么是最糟的”。
24.答案: 例文:
感谢对手,成就彼此
正所谓:“棋逢对手,将遇良。”如果人生没有对手,我们会失去很多学习、成长的机会;如果人生没有对手,我们的人生将苍白无力。漫漫人生路,我们需要对手。全红婵与陈芋汐,何冰娇与马林,她们用行动诠释了对手的真正意义。
有人认为,对手就是与我们势不两立的关系,他们的存在只会为我们增加困难,是我们成功路上的绊脚石,因为总想把对手干掉。殊不知,只有当我们有了对手,才能变得更强大。雅典奥运会男子三米跳水冠军彭勃在赛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特别感谢两个人,一个是队友王克楠,一个就是对手萨乌丁。如果今天没有王克楠到场给我的鼓舞,我的金牌就不会拿得这么顺利。我之所以要感谢萨乌丁,是因为他发挥得太出色,刺激了我更加努力地比赛。”这就足以证明对手对人的发展的重要性了。所以说,一个强大的对手,能激发我们的潜能,让我们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居安思危,奋勇拼搏,变得更强大。
对手,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动力源泉。陈芋汐因全红婵的出现,不断挑战自我,将目标从430分提升到450分。全红婵亦在与陈芋汐的竞争中激发更大的能量。正是对手的强大,促使我们不断超越自我,突破极限。他们就像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更加努力地去弥补和提升。在追逐对手的过程中,我们逐渐成长,变得更加优秀。
对手,也是我们成就彼此的伙伴。全红婵和陈芋汐在单人赛场上是对手,但在竞争的同时又相互支持。他们在彼此的砥砺中共同进步,为国家赢得荣誉。何冰娇在对手马林受伤退赛后,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敬意。这种尊重对手的行为,不仅展现了高尚的体育精神,更体现了奥林匹克的价值观。对手不是敌人,而是共同追逐梦想的伙伴。在与对手的较量中,我们相互成就,共同书写辉煌的篇章。
人生如赛场,对手无处不在。正是这些对手,在激励我们向前迈进,更上一层楼。因此,我们应该感谢生命中出现的每个对手,他们的存在让我们感到了危机,挖掘出自己的潜力,是对手造就了我们的强大、我们的成功。因此,我们要感谢对手,是他们把我们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让我们以对手为镜,审视自己的不足;以对手为动力,激发自己的潜能;以对手为伙伴,共同追求卓越。在人生的旅途中,与对手携手共进,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解析: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廉江市第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默写题,语言表达,材料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广东省湛江市廉江市第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共9页。
这是一份广东省湛江市廉江市第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