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2024学年全国大部分地区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真题合集(含详细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贵州省遵义市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贵州省遵义市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默写,综合题,名著阅读,综合性学习,七百字左右,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儒家经典著作,共20篇,是“四书”之一。
B. “令尊”“令堂”是称呼对方父母的敬辞,“家父”“家母”是称呼自己父母的谦辞。
C. 《狼》作者蒲松龄,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文学家,著有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
D. 海伦•凯勒,英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著有作品《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2.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
①不义而富且贵, ______ 。《<论语>十二章》
② ______ ,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③ ______ ,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④晴空一鹤排云上, ______ 。刘禹锡《秋词》(其一)
⑤ ______ ,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⑥山 ______ 起来了,水涨起来了。朱自清《春》
⑦《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想象奇特,写出“将心寄明月,流影入君怀”之意的句子是: ______ , ______ 。
⑧《诫子书》中强调内心宁静、物质生活的低要求对个人品德修炼起关键作用的句子是: ______ , ______ 。
三、综合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7分。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ㅤㅤ我们的校园如诗如画,美不shèng _______收。不必说花团锦簇的小园,静谧的图书馆,人迹罕至的操场;也不必说运动场上响彻云xiā _____的欢呼声,办公室里老师的细心dīng zhǔ _____;单是教室窗外树梢上鸟雀嘹亮的啼鸣,就给我们带来无限回忆,如此动情,使人温暖,使人振奋。
(1) 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汉字。
(2) 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
A.花团锦簇
B.静谧
C.人迹罕至
D.嘹亮
四、名著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4.学校文学社准备拍摄一部关于《朝花夕拾》的宣传片,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 下列不适合放在“鲁迅童年生活”专辑中的一项是 ______
A.《无常》
B.《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C.《藤野先生》
D.《阿长与山海经》
(2) 编辑部拟把“温情的感动,犀利的批判”作为宣传片的标题,你觉得合适吗?请结合《朝花夕拾》的阅读经验,谈谈你的理解。
五、综合性学习:本大题共1小题,共15分。
5.红城中学七年级(1)班正在开展以“文学部落”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 下面是小陈同学收集的有关读书方法的内容,请选出语序最合理的一项 ______
①就读书而言,则不同学科的书籍,应有不同的读法。
②就人而言,各人的性情、兴趣、才能、需要不同,则各人读书的方法,即有不同。
③如读自然科学书籍的方法与读社会科学书籍的方法,必有不同处。
④因此,一人既有一人读书的方法,一书也有一书的特别读法。
⑤从前梁任公著《要籍解题及其读法》一书,选出中国几种重要的经书和子书,提示其内容大旨,指出读每一种书的特殊方法,更足见读书的方法,不但随人而异,而且随书而异。
⑥又如读文学书的方法,与读史学书、哲学书的方法,亦不尽相同。
A.①②③⑤⑥④
B.①⑤②③④⑥
C.②①④⑤③⑥
D.②①③⑥⑤④
(2) 为丰富班刊内容,班委会拟写了一则征稿启事。启事中有两处表达不妥,请找出来并修改。
征稿启事ㅤㅤ①为培养同学们良好的读书习惯,于书籍中汲取知识,于阅读中涵养浩然正气,②我们特在班刊开展“阅读经典•书香校园”读书征文专栏。③希望大家积极投稿。④文体不限,字数六、七百字左右。⑤截稿日期:2024年2月20日。⑥稿件请交给班长。
红城中学七(1)班班委会
2024年1月8日
(3) 某小组准备布置文学角,下图是文学角设计活动流程图,请你解说此方案的活动过程。要求内容完整,表达简明、连贯、通顺。
六、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28分。
6.
秋雨浥园
胡启涌
①浥园适合下一场秋雨,淅淅沥沥,轻轻悄悄。漫步园中,园名中湿润之意的“浥”字,会让你与王维和他湿淋淋的诗句撞个满怀:“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浥园中没有客舍,只有楼台亭榭,小桥曲径,但少不了“柳色新”。水边亭旁,万千丝绦就是一道道垂帘,遮不住帘外的漫漫秋气。
②浥园静静地藏在贵州省湄潭县的一个大山湾里,三面靠山,一面临水,山水相融,花草繁茂。偌大的浥园里摆放有两万多尊奇石,姿态各异,巧夺天工。我们要顺着一条青石满铺的小路朝前走去,才算真正贴近了浥园。一洼碧水之侧,生长着一棵苍苍古树,枝叶繁茂,亭亭如盖。树下放着几把木质椅子,没有上漆,素色可亲,方便游人乘凉遮雨。 抬头望去,只见古树的“腰”部,赫然横出一枝斜斜地伸向水面,细碎而密匝的树叶拒绝了秋雨的渗漏。湖边的一位钓客,独享着这把巨伞悠然垂钓。我们轻悄悄地绕过他的身后,沿着石板小路,往浥园深处走去。
③不规则的青石板小路,活脱脱像郑板桥醉酒后的一幅佯狂之作,任性恣意而个性十足。小路在浥园的一个拐角处悄然隐去,一座临水楼台蓦然出现,翘角飞檐,青瓦覆盖,一排排瓦沟,一道道瓦垄,如起伏有韵的麦浪,在一派烟雨中铺陈开去。檐角上面,星星点点的苔藓在秋雨滋润下绿意喜人,给亭子添了几许生动。雨顺着瓦当滴落下来,急时如线,缓时如珠,落在残荷上滴嗒滴嗒,如玑坠盘。湖面升起袅袅水雾,微风吹来,水雾轻曼而起,挂在亭子的檐角上飘飘荡荡。水中成群的锦鲤,习惯了游人投食,觉察到水面人影晃动便争着游来,“哗哗哗”地搅皱了一湖澹澹秋水。兴起的水波以最慢的节奏朝着岸边荡去,芦苇开始随波摇晃,早想登场的芦花顺势离枝起舞,把白色的绒球交给湖面,交给秋雨。漾动的苇丛中,突地窜出几只褐色的水鸟,贴水起飞划出一道道水痕,还没等人看清,又躲进了另一片芦苇丛中。与秋雨一起袭来的,还有帕斯卡尔的一句话:“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置身浥园,蓦然间觉得自己已变成了一根芦苇。
④浥园已交给了一场秋雨,不急不缓,像一个秋天里欲说还休的缠绵故事。这种淅沥小雨就不用带伞了,我们与小雨同行,惬意地穿过曲廊,走过小桥。在浥园,奇石是主角,独个的,连体的,高耸的,玲珑的,秀如纤云重重叠叠,巧似走禽天趣可掬。园中的奇石不空不透,憨拙厚实,皆在本地采集而获。园中一尊三丈多高的石门是浥园的镇园之宝,拙厚天成,令人叹绝。秋雨给石门增添了几许湿润,用手摸去滑滑的,我相信这是石门不会轻易示人的灵性,在绵绵秋雨中诉说着它的前世今生。
⑤穿过石门,依旧是一段曲曲的石板路,驻足望去,尽头处起伏如波的围墙,随弯就弯,顺山而上,白墙青瓦,花窗镶嵌。丛丛芭蕉宽大夸张的叶片,遮去了一段白墙,接受着秋雨的洗礼。凤尾竹依墙而生,在雨里静默着。一棵落尽叶子的柿树,擎起一树红红的柿子,如灯笼盏盏在不远处“亮”着,时时给山里的鸟儿照着觅食的路。秋雨中,能做一只小鸟从浥园飞过都是幸福的。
⑥秋雨渐渐大了些,石板小路上绽开水花朵朵。我们急急地奔向一座别致的小木屋,躲雨檐下时,抬头瞥见门楣上悬挂着一块书有“小楼昨夜听秋雨”的匾牌,字体古朴,雨意潇潇,这正是听雨的好去处。走进小屋,室内窗明几净,一架古琴摆放其间,靠墙的书架上满是诗书。一个绿釉双耳束颈花瓶里,斜插着一枝开得恰到好处的丹桂,放在临窗的地方。正中一张条形的栗色茶几上,红茶一壶刚刚泡上,飘漫的热气,正好的汤色,与我们一起聆听窗外的雨声,一起凝望秋雨喂养的浥园。
⑦透过小木屋的落地窗,风景尽现眼前。窗前的一根紫藤尽情舒展着,几丛菊花开得十分自信,流淌满园的从容和恬淡让我隐隐心动,一些美妙的思绪,随着浮动的氤氲轻轻漫来。 雨疏风轻,窸窸窣,就像一阵湿漉漉耳语,酥软而富有情趣,浥园听得懂,我也听得懂。(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3年5月13日,有删改)
(1) 下列景物不是作者在浥园看到的一项是 ______
A.姿态各异的奇石
B.起伏有韵的麦浪
C.叶片宽大的芭蕉
D.随波摇晃的芦苇
(2) 下列对作者游踪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______
A.青石板路→临水楼台→曲廊小桥→石门→石板路→小木屋
B.青石板路→曲廊小桥→临水楼台→石门→石板路→小木屋
C.青石板路→临水楼台→石门→石板路→围墙尽头→小木屋
D.青石板路→临水楼台→曲廊小桥→石门→围墙尽头→小木屋
(3) 文中许多景物描写细腻、生动,你的同桌被文中第②段画线句吸引,但又说不出好在哪里,请你告诉他。
(4) 文学作品往往把表达的意旨蕴含在关键词句中。文章结尾画线句中“我”听懂了什么?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
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卖蒜的父亲
王霞
①麦收过后的父亲依然是忙碌的,他拖着僵硬的腰板,先把那一万余斤小麦手扛肩推迎进门,紧接着摇曳在风中的大蒜苗又张开双臂迎接他。容不得一丁点儿空闲的父亲,扛起铁锹将小院里不足十平米的大蒜和盘托出,抖掉泥土,晾晒在太阳下。
②今天的父亲难得清闲,是因为远嫁的我踏上回家的路。初夏的清晨,父亲坐在门外,无忧无虑的风吹过他苍白的发,发丝间的汗珠依旧滚落。他的肩膀搭一条毛巾,呡一口烫嘴的茶水喜滋滋地说,前几天卖蒜收入了五百元,还有挂在房梁的那一串串蒜种。
③母亲不以为然地否定父亲:“你算算那些水费和功夫,就是赔钱赚吆喝。拙嘴笨腮地一辈子了!”我必须站出来为父亲声张正义:“我记得小时候,我爹还赶集卖瓜果、走街串巷收棉花呢?也算是‘经商多年’。”
④父亲说,他骑着电动车一路向北,在一个叫做北岗的小村庄赶集,那里的村民从来不讲价,蒜头是五毛钱一头,但父亲也不会亏待他们,每次都搭上两头,父亲美其名曰“买十赠二”。于是经过三十里路的颠簸,已经头昏脑涨的蒜头,便有了一个村庄到另一个村庄的旅行,占领了庄户人家饭桌的一席之地。此时的蒜头不仅是佐料,而是像豆角、茄子、辣椒一样举足轻重。
⑤轻轻地剥开大蒜白色的外衣,白白胖胖的蒜瓣兄弟们围着柱子正襟危坐。父亲说,甜水井浇灌的蒜头并不辣,稍微有点儿甜。我迫不及待地砸成蒜泥,倒入香醋,撒盐几粒,煮两个鸡蛋捣碎,搅拌之后,卷进单饼,甩开腮帮子大快朵颐。
⑥父亲迎着朝阳,骑着电动车一路往南,他对南边的村民会略有微词,只因南边的村民讨价还价五分钱一头。但父亲也只是摆摆手,憋了半晌,才道出一句:“我的大蒜喝的都是甜水,五毛钱一头,少了不卖。”我见过父亲提水逐棵浇灌的情景,却无法想象顶着火炉般太阳的父亲无功而返的失落,那种失落牵扯着我的心。我为父亲指点迷津:“再往南边就是寿光地界了,家家户户都种大棚,肯定卖不上价。”
⑦一串串的蒜瓣子相互交织在一起,整整齐齐地挂在西厢房低矮的房梁上,均匀的纹络真不敢相信是粗枝大叶的父亲的“杰作”,与它们一同挂起的还有几张锈迹斑驳的镰刀,几只蜘蛛在墙角忙忙碌碌地织着网。
⑧那一串串的蒜辫子是父亲的希望,等到秋天便将蒜瓣连同他的希望种进泥土,经过秋的默默孕育,冬的运筹帷幄,春的蓬勃生长迎来父亲的收获。从此,他多了一份惦念,一份希望,来支撑平淡如水的生活。
⑨走过耳顺之年又十个春秋的父亲闲不住,冬来春往耕种三亩良田,伺候年老的奶奶,还有绿意葱茏的小院。勤劳一生的父亲,对人生的认识也像他脸庞的深壑般纹络一样深刻。他意味深长地说:“卖蒜不仅为了赚钱,主要是活动活动筋骨。老喽,不能给孩子们添麻烦呀!”
⑩父亲的幸福很简单,就像清汤寡水的一碗面条,没有任何佐料,却是津津有味地人生本色。我感同身受地记起,在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我拿着一张十元的稿费单,竟笑出了满眼泪花……
(选自《凤凰城文学》海外版, 2023年8月27日,有删改)
(1) 下列情节在文中没有出现的一项是 ______
A.父亲顶着火炉般的太阳无功而返,我为他指点了迷津。
B.父亲亲手做好一大桌子的美食,等着远嫁的女儿回家。
C.父亲将交织的蒜辫子整齐地挂在西厢房低矮的房梁上。
D.父亲骑着电动车一路向北、向南,到各个村庄赶集卖蒜。
(2) 下列对文章结尾“竟笑出了满眼泪花”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这来之不易的10元稿费,让我有了像父亲那样养家糊口的能力。
B.洋溢着深厚的父女亲情,蕴含了我对父亲浓浓的敬仰之情。
C.懂得了“简单的幸福就是用辛勤的汗水获得收获”的道理。
D.我读懂了父亲的“大蒜”人生,将用心书写自己的人生本色。
(3) 读完文章后,学习委员在“好词好句”摘录卡上添加了以下句子,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4) 结合课文内容,以“父亲是一个 ______ 的人”的形式,分别从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的角度,说说你对父亲的认识。
七、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8.古文阅读。
复儿子书
张之洞
儿自去国至今,为时不过四月,何携去千金业皆散尽?是甚可怪!汝此去,为求学也。求学宜先刻苦,又不必交友酬应。千金之资,亦足用一年而有余,何四月未满即已告罄?汝如此浪费,必非饮食之豪,起居之阔,必另有所销耗。吾儿恃有汝父庇荫,然亦当稍知稼穑①之艰难,尽其求学之本分。非然者,即学成归国亦必无一事能为。今汝若此,余今而后恐无望于汝矣!用钱事小,而因之息弃学业,损耗精力,虚度光阴,则固甚大也。余前曾致函戒汝,须努力用功,何竟忘之?光阴可贵,求学不易,此中甘苦,应自知之,毋负老人训也。
【注释】①稼穑:指农业劳动。
(1) 下列表述与信中内容不一致的一项是 ______
A.儿子去国不过四月,散尽千金。
B.儿子有父庇荫,知稼穑之艰。
C.求学宜先刻苦,不必交友酬应。
D.求学不容易,望不负老人训。
(2) 这封书信是张之洞写给儿子的。请概括他从哪些方面劝诫儿子?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八、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7分。
9.【甲】
天净沙•秋
[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①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乙】
天净沙•冬
[元]白朴
一声画角②谯门③,半庭新月黄昏,雪里山前水滨④。竹篱茅舍,淡烟衰草孤村。
【注释】①飞鸿:天空中的鸿雁,②画角:古代军中用以昏晓报警的号角。③谯门:建有望楼的城门,古代为防盗和御敌,京城和州郡皆在城门建有望楼。④水滨:靠近水的场所。
(1) 下列情境在两首小令中都出现的一项是 ______
A.乌鸦栖息
B.日落月起
C.烟雾迷蒙
D.号角哀婉
(2) 古诗词中常常借助意象或意象组合来营造意境,请说说这两首小令中借助意象营造的意境有何异同。
九、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1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我们在成长的路上,都会有目标指引我们前进。每一次成绩的进步,每一次大胆的尝试,每一次集体活动的历练……都能让我们一步步靠近目标,一点点实现目标。
ㅤㅤ请以“离目标又近了一步”为标题,写一篇600-700字的作文。
ㅤㅤ写作提示与要求:
(1)明确“目标”是什么,为此做了哪些努力。
(2)详略得当,充分表现“又近一步”的具体过程。
(3)有逻辑地表达自己从中获得的发现、感悟、思考等。
(4)符合生活常理,内容健康,文体明确。
(5)勿抄袭、套作,勿泄露考生姓名、校名等信息。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ABC.正确。
D.有误,海伦•凯勒,美国盲聋女作家。
故选:D。
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解答此类问题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的课本学习中做好积累,准确记忆相关知识点,另一方面答题时要注意仔细审题,认真辨析。
文学文化常识是基础部分常考题型之一,答题时要灵活运用日常学习所积累的知识,仔细辨析。
2.【答案】于我如浮云,遥怜故园菊,回乐烽前沙似雪,便引诗情到碧霄,夜阑卧听风吹雨,朗润,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解析】答案:
①于我如浮云(注意“于”的写法)
②遥怜故园菊(注意“怜”的写法)
③回乐烽前沙似雪(注意“烽”的写法)
④便引诗情到碧霄(注意“霄”的写法)
⑤夜阑卧听风吹雨(注意“阑”的写法)
⑥朗润(注意“朗”的写法)
⑦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注意“郎”的写法)
⑧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注意“修”“俭”的写法)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3.【答案】【小题1】C
【小题2】
【解析】(1)美不胜收:měi bù shèng shōu,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
云霄:yún xiā,云块飘浮的高空。
叮嘱:dīng zhǔ,经常地再三嘱咐。
(2)A.使用正确,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鲜艳多彩的景象。也形容文章辞藻华丽。
B.使用正确,静谧:安静。形容静寂无声或恬静的模样,亦是诗歌中升华心境的一种“静”的境界。
C.使用有误,人迹罕至:人的足迹很少到达;指荒凉偏僻的地方。不符合“学校操场”的语境。
D.使用正确,嘹亮:形容声音清脆洪亮。此处形容鸟雀鸣叫声清脆响亮,符合语境。
故选:C。
答案:
(1)胜 霄 叮嘱
(2)C
(1)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出汉字。解答此类问题时,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打好字音和字形基础,答题时仔细看拼音,并联系词义书写汉字。
(2)本题考查成语熟语。解答此类问题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打好基础,积累成语的意思,注意区分成语的常见错误用法,如张冠李戴、褒贬误用等,另一方面,答题时要注意联系语境作答,看成语在句中是否合适。
根据拼音写汉字是基础部分常考题型之一。解答此类问题时,要注意在平时做好字词积累,答题时联系词义作答,并规范书写。
4.【答案】【小题1】C
【小题2】
【解析】(1)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理解。
A.适合,《无常》描述了鲁迅儿时在乡间迎神赛会和戏剧舞台上所见的“无常”形象,说明“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爽直公正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是因为人间没有公正的裁判,恶得不到惩罚,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B.适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作者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
C.不适合,《藤野先生》这篇文章主要回忆了作者在仙台学医期间的生活,特别是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深切的怀念之情,以及对日本军国主义分子污蔑、歧视中国人的愤懑之情。这篇文章更多地涉及到鲁迅的青年时期在日本的学习经历,而不是他的童年生活。
D.适合,《阿长与<山海经>》记述了鲁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事,充满了尊敬和感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惦念以及对年幼无知的时光的深切怀念。
故选:C。
(2)本题考查名著评价。
“温情的感动”指的是温馨的场景,一些体现童真的地方。《朝花夕拾》充满了童趣与温情。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长妈妈;寻购赠送“我”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我”对长妈妈充满了尊敬和感激;在百草园里,有一个奇趣无穷的儿童乐园,“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等,这些看似平淡的景物,却充满了童年的无尽乐趣。
“犀利的批判”是对某种思想、观点或行为进行分析、评价。在《朝花夕拾》中,批判与思考通常是通过对社会现象、人性、道德等方面的描写和探讨来实现的。《朝花夕拾》有作者的批判与思考。《五猖会》通过描述儿时对五猖会的热切盼望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批判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二十四孝图》通过对孝道故事的分析和批判,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同时也呼吁人们要尊重儿童的天性和人格;《无常》通过对无常这一形象的描写,表达了对现实社会中不公和黑暗的批判,同时也呼唤人们要有正义和勇气。
所以把“温情的感动,犀利的批判”作为宣传片的标题是合适的。
答案:
(1)C
(2)示例一:我觉得合适。淳朴善良的长妈妈为小鲁迅买来了他最为心心念念的《山海经》,让鲁迅倍感温暖)“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的故事,引发了鲁迅对那种不顾人情甚至灭绝人性的所谓“孝道”的批判。
示例二:我觉得合适。百草园——其乐无穷的儿童乐园,给小鲁迅带来了无限的欢乐和美好的回忆。“讲义事件”“幻灯事件”揭露了那些日本“爱国青年”虚伪的丑陋面目。
《朝花夕拾》创作于1926年,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性的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后由鲁迅改为《朝花夕拾》。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阅读名著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5.【答案】【小题1】D
【小题2】
【小题3】
【解析】答案:
(1)D
(2)示例:第②句将“开展”改为“开设”。
第④句将“六、七百字”中间的顿号删去。
(3)示例:同学们,我们先商量确定好文学角主题,再根据主题选择合适的书籍,然后制定相应的文学角管理制度,接着进行文学角设计,可以设立小书架,也可以设立文学墙展示,最后根据设计的方案讨论、修改、完成即可。
(1)本题考查句子排序。
首先,②句从人的角度出发,强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读书方法,这是一个总体的观点。
接着,①句从书籍的角度出发,指出不同学科的书籍应有不同的读法,与②句形成互补,进一步细化了读书方法的多样性。
然后,③句和⑥句分别举例说明了读自然科学书籍与读社会科学书籍、读文学书与读史学书、哲学书的不同方法,这两句是具体的例子,应该放在一起。
接下来,⑤句举了梁任公的例子,通过他的书来进一步证明读书方法随人而异,而且随书而异,是对前面内容的进一步补充和证明。
最后,④句进行总结,指出一个人有一个人的读书方法,一本书也有一本书的特别读法,既是对前面内容的总结,也为整个段落画上了句号。
因此,最合理的语序应该是:②①③⑥⑤④。
故选:D。
(2)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和标点符号的使用。②句搭配不当,可以把“开展”改为“开设”。④句“六、七百字”中间的顿号去掉。
(3)本题考查图文转化和语言表达。介绍流程要注意完整性,还要有条理,表达简明、连贯、通顺。如:同学们,我们先商量确定好文学角主题,再根据主题选择合适的书籍,然后制定相应的文学角管理制度,接着进行文学角设计,可以设立小书架,也可以设立文学墙展示,最后根据设计的方案讨论、修改、完成即可。
综合读写题就是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6.【答案】【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
【小题4】
【解析】(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A.“姿态各异的奇石”在文中第④段有提及:“在浥园,奇石是主角,独个的,连体的,高耸的,玲珑的,秀如纤云重重叠叠,巧似走禽天趣可掬。”
B.“起伏有韵的麦浪”在文中并未被提及。③段中提到的是瓦沟和瓦垄像起伏有韵的麦浪,但这并非作者在浥园中直接看到的麦浪,而是对瓦沟和瓦垄的一种形象描述;
C.“叶片宽大的芭蕉”在文中第⑤段有描述:“丛丛芭蕉宽大夸张的叶片,遮去了一段白墙,接受着秋雨的洗礼。”
D.“随波摇晃的芦苇”在第③段中有所提及:“漾动的苇丛中,突地窜出几只褐色的水鸟,贴水起飞划出一道道水痕,还没等人看清,又躲进了另一片芦苇丛中。”
故选B。
(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②段中作者描述了走进浥园后所看到的景象,并特别提到了要顺着一条青石满铺的小路朝前走去,才能“真正贴近了浥园”。这里的青石板路成为了作者游园的起点,引领着读者一同进入浥园的深处。③段中,作者描述了小路在浥园的一个拐角处悄然隐去,随后一座临水楼台蓦然出现。这座临水楼台成为了作者游踪中的第二个重要节点,作者在此驻足欣赏雨中的楼台美景,描写了雨水顺着瓦沟滴落、湖面升起袅袅水雾等生动景象。④段中介绍作者与小雨同行,惬意地穿过曲廊,走过小桥。⑤段中作者继续描述了在浥园中的游览过程,提到了穿过了石门,依旧是一段曲曲的石板路。⑥段中,作者描述了自己躲雨时来到的一座别致的小木屋。这座小木屋是作者游踪的终点,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作者在浥园中的游踪路径:从青石板路开始,经过临水楼台、曲廊小桥、石门、石板路,最后到达小木屋。
故选:A。
(3)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抬头望去,只见古树的‘腰’部”这一句,用拟人的手法将古树拟人化,赋予了它人的形态,使得古树的形象更加生动;“细碎而密匝的树叶拒绝了秋雨的渗漏”一句中,树叶仿佛有了人的意志和行动能力,它们“拒绝”了秋雨的“渗漏”。这种拟人化的表达,不仅让读者能够形象地感受到树叶的茂密和坚韧,更使得整个场景充满了生命力和活力。同时,这句话还通过细腻的描写,营造出了一个宁静而惬意的氛围。秋雨轻轻洒落,却被茂密的树叶阻挡在外,无法渗漏进去。这种情景让人感受到一种舒适和悠然,仿佛能够身临其境,感受到那份宁静与惬意。因此,画线句不仅生动地描绘了树叶的茂密和坚韧,还通过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的惬意悠然之情,使得整个句子充满了诗意和美感。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本文主要描述了作者在秋雨中的浥园漫步时的所见所感。浥园位于贵州省湄潭县的大山湾里,园内山水相融,花草繁茂,奇石众多,姿态各异。秋雨中的浥园更显得宁静而惬意,古树的枝叶拒绝了秋雨的渗漏,为钓客提供了天然的遮阳伞。亭子的檐角上,苔藓在秋雨的滋润下绿意盎然,雨水顺着瓦当滴落,落在残荷上发出悦耳的声音。湖中的锦鲤、水鸟和芦苇在秋雨中展现出生动的姿态,给整个园子增添了生机和活力。作者在小木屋中躲避秋雨时,通过落地窗欣赏到了园中的紫藤和菊花,这些景象让他心生宁静和恬淡之感。同时,他也通过秋雨感受到了浥园的自然与和谐,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厚重与深沉。
结合⑥段中“秋雨渐渐大了些,石板小路上绽开水花朵朵。我们急急地奔向一座别致的小木屋,躲雨檐下时,抬头瞥见门楣上悬挂着一块书有‘小楼昨夜听秋雨’的匾牌,字体古朴,雨意潇潇,这正是听雨的好去处。走进小屋,室内窗明几净,一架古琴摆放其间,靠墙的书架上满是诗书。一个绿釉双耳束颈花瓶里,斜插着一枝开得恰到好处的丹桂,放在临窗的地方。正中一张条形的栗色茶几上,红茶一壶刚刚泡上,飘漫的热气,正好的汤色,与我们一起聆听窗外的雨声,一起凝望秋雨喂养的浥园”的内容可知,绵绵秋雨和阵阵秋风为这浥园增添了许多情趣,显得别有一番风味,“我”懂得了这秋雨清风带来的趣味;
结合⑦段中“透过小木屋的落地窗,风景尽现眼前。窗前的一根紫藤尽情舒展着,几丛菊花开得十分自信,流淌满园的从容和恬淡让我隐隐心动,一些美妙的思绪,随着浮动的氤氲轻轻漫来”可知,“我”沉醉在浥园的美景之中,懂得了浥园的从容和恬淡。
答案:
(1)B
(2)A
(3)示例:画线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树叶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树叶因茂密而遮挡了秋雨的景象,表达了作者的惬意悠然之情。
(4)示例:①绵绵秋雨和阵阵秋风为这浥园增添了许多情趣,显得别有一番风味,“我”懂得了这秋雨清风带来的趣味。②“我”沉醉在浥园的美景之中,懂得了浥园的从容和恬淡。
文章描绘了作者在秋雨中的浥园漫步经历,详细记叙了园中的景色与氛围,包括奇石、楼台亭榭、小桥曲径、古树钓客、临水楼台、残荷锦鲤、芦苇水鸟等自然与人文景观,以及作者在园中的所感所想,展现了浥园的宁静、美丽与诗意。
赏析句子,首先要找准赏析的切入点(从哪个角度入手),句子赏析可以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词语运用、句式的结构特点等方面入手,落脚点在于分析句子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怎样的情感或主旨。
7.【答案】【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动作描写,连用了“砸、倒、撒、卷”等动词,细致传神地写出了我将蒜泥卷进单饼痛痛快快大吃一顿的情态。表现了蒜的美味,表达了我对父亲栽种的蒜的喜爱之情。
【小题4】勤劳能干
【解析】(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根据文章内容,我们可以看到描述父亲卖蒜的经历、对大蒜的感慨以及他的人生感悟,同时文中也提到了“父亲顶着火炉般的太阳无功而返,我为他指点了迷津”(第⑥段)“父亲将交织的蒜辫子整齐地挂在西厢房低矮的房梁上”(第⑦段)和“父亲迎着朝阳,骑着电动车一路往南”“父亲说,他骑着电动车一路向北”(第⑥、④段),描述了父亲骑着电动车到各个村庄赶集卖蒜的情节。但文中并未提及父亲亲手做好一大桌子的美食等着女儿回家的情节。
故选:B。
(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辨析。
A.有误,结尾提到“我感同身受地记起,在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我拿着一张十元的稿费单,竟笑出了满眼泪花……”,这里描述的是作者因为获得十元稿费而感到的喜悦和激动,泪花体现的是作者的情感波动,是对自己努力得到认可的欣慰和自豪。并不是十元稿费让作者有了养家糊口的能力,而是描述作者因为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认可而感到的喜悦。
BCD.正确。
故选:A。
(3)本题考查句子赏析。解答时,结合句子内容,可从修辞手法、词语运用、句式特点等角度进行分析。结合“我迫不及待地砸成蒜泥,倒入香醋,撒盐几粒,煮两个鸡蛋捣碎,搅拌之后,卷进单饼,甩开腮帮子大快朵颐”的内容可知,该句运用一系列动词,如“砸”“倒”“撒”“煮”“捣碎”“搅拌”“卷进”“甩开”“大快朵颐”,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作者制作并享受美食的过程,语言富有生活气息,读来令人垂涎欲滴,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对父亲辛勤劳动成果的珍惜和喜爱。
(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结合文章内容,按照题干要求的句式进行分析作答即可。
示例1:父亲是一个乐观豁达的人。第②段中“父亲坐在门外,无忧无虑的风吹过他苍白的发,发丝间的汗珠依旧滚落”,直接描写了父亲面对生活的态度,即使劳累也保持着乐观的心情。第⑨段中父亲说“卖蒜不仅为了赚钱,主要是活动活动筋骨。老喽,不能给孩子们添麻烦呀”,这句话间接展现了父亲面对生活挑战的豁达和积极态度。
示例2:父亲是一个充满智慧的人。第④段中父亲卖蒜时“买十赠二”的做法,不仅赢得了村民的信任,也体现了他的经营智慧。而第⑦段中“一串串的蒜瓣子相互交织在一起,整整齐齐地挂在西厢房低矮的房梁上”,则间接展示了父亲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巧妙安排,凸显了他的智慧。
示例3:父亲是一个深爱家人的人。第⑨段中父亲说“老喽,不能给孩子们添麻烦呀”,这句话直接表达了父亲对家人的关爱和责任感。而第②段中父亲在远嫁的女儿回家时感到喜悦,尽管生活艰辛,但他的心中始终装着家人,这种深情也间接体现在他的言行之中。
答案:
(1)B
(2)A
(3)示例:动作描写,连用了“砸、倒、撒、卷”等动词,细致传神地写出了我将蒜泥卷进单饼痛痛快快大吃一顿的情态,表现了蒜的美味,表达了我对父亲栽种的蒜的喜爱之情。
(4)示例1:父亲是一个勤劳能干的人。第⑨段中“走过耳顺之年又十个春秋的父亲闲不住,冬来春往耕种三亩良田,伺候年老的奶奶”,直接表现了父亲的勤劳。第⑧段中“蒜辫子相互交织在一起,整整齐齐地挂在西厢房低矮的房梁上”从侧面表现了父亲的勤劳能干。
示例2:父亲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第⑥段中南边的村民讨价还价五分钱一头,但父亲也只是摆摆手,憋了半晌,才说出一句话,直接表现了父亲不善言辞的形象。第③段中母亲说父亲拙嘴笨腮地一辈子了,运用母亲的语言从侧面写出了父亲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
文章讲述了麦收过后,父亲忙碌地售卖自家种植的大蒜,虽然过程辛苦且收入微薄,但父亲却乐此不疲。他通过卖蒜来活动筋骨,不给孩子们添麻烦,并满怀希望地期待秋天的播种与收获。父亲的勤劳、乐观和对生活的深刻认识,以及他对幸福的简单追求,都深深感染了作者。
赏析句子,首先要找准赏析的切入点(从哪个角度入手),句子赏析可以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词语运用、句式的结构特点等方面入手,落脚点在于分析句子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怎样的情感或主旨。
8.【答案】【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
【解析】(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ACD.正确。
B.有误,原文表述为“吾儿恃有汝父庇荫,然亦当稍知稼穑之艰难(你倚仗有父亲我的保护,不需要这样,但是你应当知道劳动的艰辛)”;
故选:B。
(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
由《复儿子书》中“儿自去国至今,为时不过四月,何携去千金业皆散尽”可知,作者针对孩子异国求学仅仅四个月就花费“千金”而致信对儿子加以训导。“汝此去,为求学也。求学宜先刻苦”“汝如此浪费,必非饮食之豪,起居之阔,必另有所销耗。吾儿恃有汝父庇荫,然亦当稍知稼穑之艰难,尽其求学之本分”可知,希望儿子生活要节俭,劝诫儿子改掉一些不好的习惯,集中所有的精力在学习上;
依据“用钱事小,而因之怠弃学业,损耗精力,虚度光阴,则固甚大也。余前曾致函戒汝,须努力用功,何竟忘之?光阴可贵,求学不易”可知,作者希望儿子不要虚度光阴,要珍惜时间,努力用功读书。
可据此概括总结。
(3)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介词,对/介词,从;
B.代词,这样/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C.助词,的/助词,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D.均为动词,离开;
故选:D。
答案:
(1)B
(2)示例:张之洞告诫儿子要节俭,要努力学习,要珍惜时间,要有远大的目标。
(3)D
参考译文:
你从离开国家到现在,不过四个月的时间,为什么带去的那么多钱都花完了?这确实很让人奇怪!你这次去,目的是求学。求学应当以刻苦为先,不必去在乎交友应酬的事。你带去的费用,也是足够用一年多的,为什么四个月不到就花完了呢?你如此这样的浪费,必定不是花在饮食的奢华上,生活起居的阔绰上,一定是另有其他的事耗费的。你倚仗有父亲我的保护,不需要这样,但是你应当知道劳动的艰辛,尽你求学的本分。如果不这样,即使学成回国,也一定是一件事也做不了。你现在这样,我今后可能对你没有指望了!花钱是小事,但因为钱而荒费学业,损耗精力,虚度光阴,就是大事了。我之前曾写信告诫你,一定要努力学习,你怎么就忘了?光阴可贵,求学不易,这中间的甘苦,你应该自己去体会,不要辜负老人的一番教导。
一词多义指古汉语中,一个词往往有几个意思。对于一词多义的词,要在理解其本义的基础上,根据具体语境来推求某个词的具体含义,尤其要重点掌握典型、常见的多义词。
9.【答案】【小题1】C
【小题2】
【解析】 (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A.“乌鸦栖息”只出现在《天净沙•秋》的“轻烟老树寒鸦”中。
B.“日落月起”在两首小令中都没有直接出现,虽然可以推测《天净沙•秋》中的“孤村落日残霞”和《天净沙•冬》中的“半庭新月黄昏”分别暗示了日落和月起,但并非直接描述。
C.两首小令都出现了“烟雾迷蒙”这一情境。在《天净沙•秋》中,“轻烟老树寒鸦”这一句描绘了烟雾迷蒙的景象,其中的“轻烟”即为烟雾迷蒙的描写。在《天净沙•冬》中,“淡烟衰草孤村”这一句也描绘了烟雾迷蒙的景象,其中的“淡烟”即为烟雾迷蒙的描写。
D.“号角哀婉”只出现在《天净沙•冬》的“一声画角谯门”中。
故选:C。
(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意象画面。
相同点:甲曲“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着力渲染出一派深秋凄凉之景。黄昏时:如血的残霞映照着一座孤零零的小村庄,夕阳淡淡的,炊烟袅袅,几只归巢的寒鸦,静静的站立在老树枝头,忽然,一只哀鸣的孤鸿,在天边晚霞影里远远的飞翔。“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描绘出秋日秋景的萧瑟之感。乙曲“半庭新月黄昏,雪里山前水滨。竹篱茅舍,淡烟衰草孤村”,意思是夜幕降临,新月升起照亮半个庭院,山上白雪覆盖,山前水流缓缓。水边有着竹篱茅舍的孤村,升起几缕轻烟,在衰草暮霭中弥漫着,扩散着。此曲选择一个黄昏的城郊作为描绘冬景的具体环境,通过冷月、黄昏、雪山、水滨、淡烟、衰草、茅舍、孤村等清寒凄迷的意象,表达出一种悲凉和无望的孤寂心境。
不同点:甲曲前三句着力渲染出一派深秋凄凉之景。黄昏时:如血的残霞映照着一座孤零零的小村庄,夕阳淡淡的炊烟袅袅,几只归巢的寒鸦,静静的站立在老树枝头,忽然,一只哀鸣的孤鸿,在天边晚霞影里远远的飞翔,而后两句,作者却将笔锋一转,写到:青山静静、绿水悠悠,白草绵绵,红叶片片,黄花朵朵,在暮色中,这些明丽的色彩,为这萧杀的气氛平添了许多生机活力。一扫前人一悲到底的俗套。乙曲《天净沙•冬》中的意境无变化。
据此总结作答即可。
答案:
(1)C
(2)同:甲曲中的“孤村”“老树”“寒鸦”,乙曲中的“黄昏”“衰草”“孤村”等意象都营造了“萧瑟凄凉”的意境。
异:甲曲《天净沙•秋》中的意境富有变化,下片中的“青山、绿水、红叶、黄花”等意象,意境由“萧瑟凄凉”转为了“清新明丽”。乙曲《天净沙•冬》中的意境无变化。
译文:
天净沙•秋
太阳渐渐西下,天边的晚霞也逐渐开始消散,只残留了几分黯淡的色彩,映照着远处安静孤寂的村庄,拖出那长长的影子。轻烟淡淡飘向空中,几只乌鸦栖息在佝偻的老树上,远处的一只大雁飞掠而下,划过天际。山清水秀;霜白的小草、火红的枫叶、金黄的花朵,在风中一齐摇曳着,颜色十分鲜艳。
天净沙•冬 黄昏时分,城门上哀婉的号角声久久不歇。夜幕降临,新月升起照亮半个庭院,山上白雪覆盖,山前水流缓缓。水边有着竹篱茅舍的孤村,升起几缕轻烟,在衰草暮霭中弥漫着,扩散着。
《天净沙•秋》是元代曲作家白朴创作的一首写景散曲,作者通过撷取十二种景物,描绘出一幅景色从萧瑟、寂寥到明朗、清丽的秋景图。这是一首描写当时社会的抒情曲,写出了诗人由冷寂惆怅之感到开朗希望的情怀。这篇散曲用笔精深,风格独具,婉约清丽,意境新颖,颇有词的意境。
《天净沙•冬》这首小令运用诗歌创作的传统手法,构成了诗的意境。此曲选择一个黄昏的城郊作为描绘冬景的具体环境,通过冷月、黄昏、雪山、水滨、淡烟、衰草、茅舍、孤村等清寒凄迷的意象,表达出一种悲凉和无望的孤寂心境。
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10.【答案】例文:
离目标又近了一步 人生如一场漫长的马拉松,我们每个人都是赛道上的奔跑者,目标则是那遥远的终点线。在这条路上,每一步都凝聚着汗水与努力,每一次坚持都让我们离目标又近了一步。
我的目标,是成为一名优秀的钢琴家。这个梦想源于我对音乐的热爱,以及对钢琴那独特魅力的向往。从小,我便在琴键上找寻自己的声音,渴望通过琴声传递情感,感动他人。我知道,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努力。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开始了漫长的练习之旅。每天,我都会坐在钢琴前,一遍遍地弹奏着那些复杂的曲目。手指在琴键上跳跃,音符在空气中流淌,我沉浸在这美妙的音乐世界中,忘却了时间的流逝。除了日常的练习,我还积极参加各种音乐比赛和演出,锻炼自己的舞台表现力。每一次的演出都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成长的机会。
在这条道路上,我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挫折。有时,我会因为弹不好某个曲目而感到沮丧;有时,我会因为比赛失利而感到失落。但是,我从来没有放弃过。我相信,只要我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于是,我一次又一次地站起来,继续前行。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渐渐发现,自己的琴艺有了明显的提升。那些曾经难以驾驭的曲目,现在我已经能够轻松地演奏出来。在比赛中,我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得到了评委和观众的认可。这些进步让我感到非常欣慰,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现在,我可以说,我离目标又近了一步。虽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相信,只要我继续努力,不断前行,终有一天,我会站在那个梦想的终点线上,实现自己的目标。
回首过去,我为自己的坚持和付出感到自豪。我知道,这些经历不仅让我离目标更近了一步,也让我变得更加成熟和坚强。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努力,不断追求自己的梦想,直到最终实现它。
【解析】本题考查全命题作文。
一审题立意。首先,我们需要关注标题“离目标又近了一步”。这个标题明确指出了文章的核心内容——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取得的进步。因此,我们的立意应该围绕“目标”和“进步”展开,表达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以及取得的具体进步。其次,我们要根据题目中的提示,思考“目标”是什么,以及为实现这一目标所做的努力。这里的“目标”可以是个人的学业目标、职业目标,也可以是生活中的某个具体愿望或计划。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一个具体的、可操作的目标,并围绕这一目标展开叙述。最后,我们要关注题目中“一步步靠近目标,一点点实现目标”的表述,这提示我们在文章中需要表现出目标实现的渐进过程,即“又近一步”的具体表现。这可以包括遇到的困难、克服困难的过程、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等。
二构思选材。在构思选材方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确定目标:首先,明确自己的目标是什么,这个目标可以是长期的也可以是短期的,但要确保它是具体、可操作的。例如,可以是提高学习成绩、参加某个比赛并获奖、学会一项新技能等。
回忆过程:回顾自己为实现这一目标所付出的努力。这可以包括制定计划、付诸行动、遇到困难、寻求帮助、克服困难等具体过程。这些过程应该是真实的、具体的,能够体现出自己在追求目标过程中的坚持和努力。
描绘进步:详细描述自己在追求目标过程中取得的进步。这些进步可以是技能的提升、知识的积累、心态的变化等。要注意用具体的例子和细节来展现这些进步,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你的成长和变化。
表达感悟:在叙述过程中,要适时地表达自己的感悟和思考。可以谈谈在追求目标过程中收获的经验教训、对人生的理解等。这些感悟和思考能够提升文章的思想深度,使文章更具内涵。
文章开篇点题,然后具体记叙了自己努力拼搏,朝成为一名优秀的钢琴家的目标更近了一步的故事。篇末指出自己的奋斗目标“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努力,不断追求自己的梦想,直到最终实现它”。句子
赏析
我迫不及待地砸成蒜泥,倒入香醋,撒盐几粒,煮两个鸡蛋捣碎,搅拌之后,卷进单饼,甩开腮帮子大快朵颐。
该句好在: ______
A.余今而后恐无望于汝矣
非得一人于井中也(《穿井得一人》)
B.非然者
其人舍然大喜(《杞人忧天》)
C.千金之资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D.儿自去国至今
去后乃至(《陈太丘与友期行》)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重庆市垫江县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默写,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贵州省铜仁市印江县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默写,综合题,名著阅读,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贵州省安顺市经开区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默写,综合题,名著阅读,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